61阅读

中秋节习俗-中秋节习俗

发布时间:2018-01-30 所属栏目:中秋节习俗

一 : 中秋节习俗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related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to changes of the moon as it waxes and wanes; joy and sorrow, parting and reunion. Because the full moon is round and symbolizes reunion,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lso known as the festival of reunion. All family members try to get together on this special day. Those who can not return home watch the bright moonlight and feel deep longing for their loved ones.

Today, festivities centered about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re more varied. After a family reunion dinner, many people like to go out to attend special perfomances in parks or on public squares.

People in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have different ways to celebrat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n Guangzhou in South China, a huge lantern show is a big attraction for local citizens. Thousands of differently shaped lanterns are lit, forming a fantastic contrast with the bright moonlight.

Notevicissitudes: n. 兴衰,变迁 symbolize: v. 象征 lantern: n. 灯笼

In East China's Zhejiang Province, watching the flood tide of the Qian-tang River dur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not only a must for local peple, but also an attraction for those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 The ebb and flow of tides coincide with the waxing and waning of the moon as it exerts a strong gravitational pull. In mid autumn, the sun, earth and moon send out strong gravitational forces upon the seas. The outh of the Qiantang River is shaped lik a bugle. So the flood tide which forms at the narrow mouth is particularly impressive. Spectators crowd on the river bank, watching the roaring waves. At its peak, the tide rises as high as three and a half meters.

Noteattraction: n. 吸引力 tide: n. 潮,潮汐 bugle: n. 喇叭,军号

※本文作者:佚名※

二 : 中秋节习俗

一见到商店里开始卖粽子,就知道是端午节快到了;而一看到各种包装精美的月饼呢,当然就是快过中秋节啦。在这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里,除了吃月饼之外,还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是“中秋”还是“仲秋”?
有的同学在一些书里可能看到过“八月仲 (zhòng)秋”的说法。那么,农历的八月十五到底是“中秋节”还是“仲秋节”呢?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被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季节包含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按照这个道理,那时的秋季是七、八、九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秋”、“仲秋”和“季秋”。其中八月作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就被叫做“仲秋”了。而八月十五日正好是八月的中间,因此称为“中秋”。
现在你知道了,“仲秋”指的是八月这一整个月;而“中秋”才是专指八月十五这一天。所以当然是“中秋节”而不是“仲秋节”啦!
拜月习俗
从很早的古代开始,中国的帝王就有在八月十五这一天祭拜月亮的习俗。你去过北京的月坛公园吗?那里就是明清时期皇帝们祭拜月亮的地方。但直到唐朝时,中秋节才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那时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因为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拜月节”。到了宋朝,各种庆祝中秋节的习俗活动开始盛行。到了明清时,这个节日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在古代,中秋节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祭拜月神。人们在院子里摆上大香案,放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果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所在的方向,点上红烛,之后全家人依次跪拜,祈求月神保佑一家人健康平安,团团圆圆。最后切开团圆月饼,每人吃一块。切之前要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和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而且每块月饼的大小都要一样。这个风俗代表了中国人对合家团圆、幸福美满的渴望,至今还在很多地方流行着。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有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上起,香港铜锣湾的大坑地区就会开始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要连续进行三个晚上。这条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龙身,上面还插满了长寿香。这一活动在当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为香港的一项重要传统活动。
相传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当地就发生了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然被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的习俗就流传至今。
闹秋灯
在家拜完月神,大家就要开始吃月饼、赏月聊天啦。如果是文人们聚在一起,免不了又要吟诗作对。许多著名的大诗人都写下了咏月的诗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要到外面去逛逛夜市、溜达溜达,经常一玩就是一个通宵。晚上游玩,当然少不了要点上灯笼。 慢慢地,中秋节也和元宵节、中元节一样,成为一个赏灯、闹灯的节日。
与前两个节日不同的是,这时玩灯的大多是儿童。大家自己动手,用各式各样的材料做成精致、小巧的彩灯,提在手里,出门一起玩耍。例如在广东一带,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挂起来比赛,看谁挂得高、挂得多。而在广西南宁一带,很多人会自己动手制作柚(yòu)子灯、南瓜灯、桔(www.61k.com)子灯。所谓柚子灯,就是将柚子掏空,只留下皮,在上面刻出简单的图案,穿上绳子,在里面点上蜡烛,就做成了一盏灯。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同样的做法。人们还会把这种柚子灯放在水里,顺水漂走,成为当地一景。
在南方,放孔明灯是最有趣的玩灯习俗。人们用纸扎成大灯,灯下绑一根蜡烛点燃,随着热气的上升,就会使灯飞到空中,非常奇特好玩。但这种灯有一个很危险的地方,就是你不知道它会飘到哪里,落下时很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在一些城市里已经禁止燃放这种灯。如果你特别想玩孔明灯的话,最好到郊外找开阔的地方燃放。
兔儿爷
要是你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啥,那还算哪门子的北京人?在北京街头,一过农历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鼓楼、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看着就觉得热闹。
兔儿爷到底是干嘛的?前面不是说了吗?中秋节拜月的时候,要把月神的塑像供起来。在明朝末年,受到嫦娥神话的影响,人们认为月宫里住的“月神”是一只小兔子的模样。于是就开始用泥土捏成兔形,作为月神的塑像,用来在中秋节拜月时使用。这个风俗后来尤其在京城盛行,渐渐地,制作这种兔子塑像就成了一门手艺。
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最初的小兔子已经被人格化了。最常见的形象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塑造成身披盔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子、大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模样也做得越来越可爱。甚至出现了扮成商贩、剃头师父、裁缝、饭店跑堂的兔儿爷。再后来,又出现了一种肘关节和下巴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人们在拜过月神之后,就经常将它们赠送给孩子们当玩具。这样,兔儿爷就彻底由“神仙”变成小朋友们的小伙伴啦。

三 : 中秋节习俗——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四 : 中秋节习俗——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本文标题:中秋节习俗-中秋节习俗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810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