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春节的习俗-节令的习俗

发布时间:2017-09-11 所属栏目:春节的习俗

一 : 节令的习俗


1、春节食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除藏、白、傣三族外,其他民族都有过春节的传统。汉族更是以春节为一年的最重要节日。一般休闲、庆典前后达一个月左右。

进入农历腊月底和正月初中旬,家家户户备好最好的美食,相互走亲访友或家人团聚共乐新年。汉族更是:"竭尽庐之入",把最好的肉类、菜类、果类、点心类摆满以宴宾客。

春节正值我国的冬末春始,气温很低,便于食物的保存,因此许多地方有盐渍物保存(俗称腊鱼、腊肉等),其味长、香厚,有其特别的风味。

少数民族过年极有特色:如彝族吃"坨坨肉",喝"转转酒"并赠送对方以示慷慨大方;壮族吃5斤多重的大粽粑以示富有;蒙古族围火塘"吃水饺",剩酒剩肉以祈盼来年富裕等等。

中华民族对"年"特别重视,除讲究"吃"以外,其他如穿新衣、扫庭堂、挂春联等也特讲究。人们喜欢聚、求吉祥、祝平安的活动与丰富的"食俗"相溶,形成一年一度的传统的"年文化"。

2、元宵食俗:

元宵的食、饮大都以"团圆"为旨,有园子、汤圆等。各地风俗不同造成一些差异:如东北在元宵节爱吃冻果、冻鱼肉,广东的元宵节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以求吉祥。

3、清明食俗:

公历4月5日前后的清明节,主题为"寒食"与扫墓。清明吃寒食,不动烟火,生吃冷菜、冷粥,如今因生活水平提高,多吃卤菜、盐茶蛋、面包、饮料等。

4、中元节食俗:

中元节也叫“祭祖节”,每年农历的7月15日,是佛、道两教的祭祀亡灵的节日。因地域不同而食俗也不一样。有些地方捏“面人”祭祖宴客,有些地方以酒肉筵席“请祖”等等。

5、中秋节食俗:

中秋节也叫“秋节”、“女儿节”、“团圆节”等。在农历8月15日。中华民族对中秋节十分重视。中秋节最大的食物是“月饼”,象征团圆、吉祥,子辈给父老送月饼,朋友之间互送。月饼花色品种繁多,风格各异。

中秋节还有“赏月”的活动,伴随这些赏月活动的还有许多中秋食品,如藕品、香芋、柚子、花生、螃蟹等在中秋时节最为鲜美。少数民族也非常看重中秋节,有各种“中秋活动”,品尝各种风格独特的中秋食品:如傣族就会围坐饮酒,品尝狗肉汤锅和猪肉干巴,腌蛋和黄鳝干等等。

6、重阳节食俗:

重阳节也称“敬老节”或“老人节”。在农历的九月九日,故名为重九或重阳。重阳节的食物大都是以奉献老人为主:吃花糕、螃蟹,有些地方还吃羊肉和狗肉;祝福老人,避邪躲灾,祈求健康是重阳节的主题,食俗也围绕这些方面而成一种较为独特的文化体系。

7、冬至节食俗:

冬至节也称“贺冬节”,时在农历的十一月冬至这一天,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但各地的庆典方式有异,大都是因为冬至是吉日,所以祭祖庙会。伴随这些活动的食俗为:喝米酒、吃长生面、冬至肉、冬至团、馄饨。南方冬至时一般先扫墓后饮宴。饮宴名目有“献冬至盘”和“分冬至肉”等。北方有“馄饨拜冬”和“羊肉熬头”等。

8、腊八节食俗: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原是古代庆丰收酬谢祖宗的节日,后演变为纪念释伽牟尼成道的吉日,一般认为是驱寒、祭神和辞旧迎新,伴随这些活动的食俗为熬腊八粥和举行家宴,腊八粥也称“五味粥”、“七宝粥”或“佛粥”,由各种米、豆、果、菜、肉等4—7种原料煮成。真正上好的“腊八粥”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养血、御寒等功能。

9、灶王节食俗:

灶王节也叫“谢灶节”、“辞灶节”,一般为农历腊月二十三、四,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幽默节,不同的地方过节的方法不太一样,大部分地区为“过小年”,北方一般包饺子,南方准备打年糕准备年货了。

10、除夕食俗:

农历岁末最后一天的晚上为除夕,我国众多民族共有的节日,流行于全国各地。除夕守岁,千年流传。南方的团年饭“年夜饭”、“宿年饭”、“年根饭”、“合欢宴”等等,好吃的大菜应有尽有,北方必有饺子,称之为’“年年饺子年年顺”。总之,除夕食俗具有团圆和甘美,庆丰收、贺岁迎新等多种含义与文化品位。

以上的十大节日食俗,大都是以民间农历为根据的,这主要是这些节日食俗是由先人传下来的,一代一代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所以千古流传的节日食俗虽然有些微的变化,但是本质上和意义上都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二 : 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习俗可多了!有贴春联、贴“福”字、剪窗花等等。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春联的种类很多,根据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等。“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在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在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在相应的地方。

去年的春节我们家还贴了一个倒“福”字呢。春节贴“福”字,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向往和祝愿“福气”、“福运”,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春节的习俗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我真盼望春节能早日到来!

三 : 春节的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春节是中国农历岁首,也是中国民间最热闹的古老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过春节的习惯大概是从原始社会的时代‘腊祭’演变而来的。

  春节的习俗有:每家每户门口都要贴红对联,有的人家大门上有挂红灯笼,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长拿压岁钱给我们。人们都穿新衣服,舞龙,登山玩乐。

  每年的春节都一样。过年这天我们穿好新衣服去跟长辈拜年,要说好话祝福语。吃团圆饭,热热闹闹的。小孩子都喜欢过春节。

  福建龙岩长汀汀师附小李志文三年级:都市风情奥特曼

 

四 : 父亲节的习俗

  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示对父亲的敬意。人们采纳了杜德夫人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们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对故去的父亲表示悼念。后来在温哥华,人们选择了佩戴白丁香,宾夕法尼亚人用蒲公英向父亲表示致意。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父亲节在全美国作为节日确定下来,比母亲节经过的时间要长一些。因为建立父亲节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制造商开始看到商机。他们不仅鼓励做儿女的给父亲寄贺卡,而且鼓动他们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另外,在父亲节的那一顿早餐是由子女们做的,父母早上不必早起,可以继续睡,子女们做好早餐后拿到床前给父母亲用。

  父亲节礼物选购建议:

  1,皮带。父亲辛苦一年了,每当想起给你最多关怀的老爸,看到他如今已经背微驼,腰微弯,慢慢意识到自己渐渐长大,而父亲则渐渐老去。但是不论何时,父亲在儿女心理总是那么伟大。这时候选购一条结实耐用的双面牛皮皮带送给她,让父亲感受到儿女的爱,感受到自身仍然有无穷大的力量和活力。

  2,皮包。记得小时候,每个新学期,父亲都给我买个新书包,这是新学期让我最开心的事情。到如今,我们长大了,但是爸爸的包包还是那一个,不曾更换过。不是爸爸不想换,可能是他没有想起来吧,他心里只有儿女,而在父亲节这一天,要让爸爸认识到,我们心里有着他。

  3,鲜花。我们知道,母亲节要送康乃馨给妈妈,但是您知道父亲节花是什么么?可能爸爸现在也不知道哦,这时候您可以选择玫瑰、太阳花、康乃馨做成花束送给爸爸。这三种花是父亲节最受欢迎的花哦!

  4,腰带。

  5,降压枕。石膏降压枕,又称石膏枕头,石膏枕头是采用天然石膏矿石中的精品(纤维石膏)为原料,手工精心雕刻,磨制而成的一种具有降压护脊功效的一种药枕。

  6,钱包。

  7,亲手做一顿饭,做老爸爱吃的,不要太奢侈,家常便饭老爸就很高兴了。

五 :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舅舅一个,外公一个,外婆一个……我满载而归,手中十几个大红包。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桃花实验二小五年级:余虹欣

本文标题:春节的习俗-节令的习俗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233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