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品三国-品三国

发布时间:2018-02-20 所属栏目:品三国

一 : 品三国

  看完三国演义,就想到这些……

  有很多评价三国人物曹操的人,说他是奸雄,是枭雄,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不忠。如果以这个为出发点,曹操的确就是一个奸雄,可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平民不得不反,先是董卓篡位,汉献帝根本就是一个傀儡,如果说汉献帝还有些作用,那就是帮助曹操,使他成为乱世英豪,这样也算是为天下苍生造福,再者说,汉朝的昌盛时期已经过去,也该改朝换代了,与其让董卓祸害苍生,不如让曹操成就霸业,我是赞成曹操的,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曹操真的是一位乱世英豪,大家想一想,在哪一个战乱的时代,还会有诗词歌赋这些东西,诗词歌赋能代表什么?能代表曹操子民的幸福指数。反过来说,如果曹操不挟天子以令诸侯,怎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只能代表曹操是个有智谋的人,曹操更是一个有勇气的人,当时董卓在朝廷称霸,曹操手持七星剑,闯入董卓房间,虽然没有刺杀成功,但这足以证明曹操的勇气过人,像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怎能不成就霸业!

  再说关羽,他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崇拜的人物之一,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勇气过人,手拿青龙偃月刀,天下无敌,只是他太自大,失了荆州,丢了性命。

  其实司马懿是三国人物中最有心机的人,利用曹丕斩除后患,不然后来三国怎能归司马家呢?

  再说周瑜,他其实是三国中最完美的人了,有勇,不然怎能号令水师,有谋,不然怎能成为鲁肃的知音呢?只是肚量小,竟然被诸葛亮气死了,诸葛亮能做到这些也是本事啊……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欲知后事如何,请见下回分晓。

    初二:王宗瑞

二 : 品三国

今天晚上,忙完工作,实在闲不住,也不管多方面的压力,决定从即日静下心来再看《三国演义》。看完第一回,感觉手痒,所以决定每看完一回之后写点东西,如此一来,就不得不认真看了,本人不才,创作不了经典,但力争做到与时俱进,阐明个人观后感和些许见解,若有不足之处,敬请行家斧正。

本人正黄金单身,《三国演义》成了我的女朋友,在这段日子,由它来陪我一起睡,陪我一起无眠。书,果真有神奇的力量。这次深夜看完第一回,感觉与前五次完全不一样,由此悟出看名著时的年纪和心态直接决定洞察效果。我这次看此书,颇感轻松,基本的内容过目便接收了,但要想捕捉到深层次的含义,我还没有此等火候。

第一回完美无暇,主线、事件、人物的导出十分自然,没有一丝牵强附会,尤其是制造悬念方面更是环环相扣,不留任何死角。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用词造句简洁明了,却又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汉室衰败的主要根源是宦官作乱,因此势必出现乱世出英雄的局面,刘备逢时而出,借剿黄巾起义,可谓名正言顺。玄德公与关、张二人桃园三结义,构筑了稳定的“小家政权”,而后闯天下、打天下,小说布局顺理成章,且又具有特别强悍的代入感,让读者几乎对故事的真实性没有一丁点儿怀疑,这就是艺术,更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无数的读者们谈到主角刘同志,第一感觉肯定是懦弱无能,并且是个好哭的家伙,以前我也这么认为。但是,现在看来,我的观点完全不一样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臣服了关、张二人。他感化此二人时只字不提自己有多大本事,介绍背景和后台之后,一语中的说出了关、张二人的心里话,即保家卫国,这给日后揭竿起义、割据一方找出了多么完美的理由。(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其二,让世人看出其是重情重义的人物。在刘焉帐下,首战一试茅一试刀,邓茂、程远志就和世界再见了,而刘同志不邀功请赏,却心急如焚去救曾经的老师卢植老人家,关、张二人见状,必定认为这个老大让人感觉有安全感,而且特别重感情,从而对他更加死心踏地了。

其三,大智若愚。这点是最重要的,他从来不在关、张的面前表现自己多么的有才华,更不在别人面前卖弄文采,这样做会让其下属有自信和自尊,拼杀起来理所当然不要命。他救了董卓被蔑视后却若无其事,冲动的张飞先生愤愤不平,甚至要杀人,他力阻之,这事传了出去,归附其麾下的将士们,对这样的老大会有极其强烈的保护欲。刘同志果真不气吗?不,他一定比翼德兄更气,但为了笼络人心,只能忍辱负重。

刘备的种种表现,无疑显现出了其做人的水平,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得天下者嘛,必先得民心。在现实中,同样如此,许多行政部门的下属都有这种看法,越是官位高的领导,待人接物越是平易近人,而且特别注重细节、关心下属,而有些小部门的芝麻官,总是摆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子,势必永远成不了大器。古人有言,若要人敬己,必先己敬人。在处理辖区群众的纠纷时,我从来没有压力感,且件件调和了,因为我学了刘同志做人技术的一点点皮毛,那就是拿掉执法者的架子,换位思考当事人的诉求,在调解时一定要读懂当事人的心思,最佳的效果就是用工作态度和言行举止感动双方当事人,到了这个地步,不成功调和都难了,要始终坚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人,即使最可恶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人与动物的差别就是思想。

接下来说说阿瞒同志,这人出身不怎么光彩照人,可毕竟混在政权要害之地,让人琢磨不清其底细。孟德君从小时候就有了“厚黑”的本事,并且把“奸”发挥到了极至。我看过其传记,他与袁绍去抢别人的新娘,进门了也不管袁绍死活,大声喊捉盗贼,所有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袁绍身上,这家伙便趁机扛着新娘跑了,关键是事后袁绍能把他怎么样?而三国开篇,写阿瞒同志只用了一段文字,堪称字字珠玑,几乎交待清楚了关于他的一切,最重要的一句是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作者在第一回大写特写刘备,却不多写曹操,究竟原因何在?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刘备弱,拖泥带水;曹操强,雷厉风行。证明一个人弱要很多例子,证明一个人强却只需要一件事,甚至就一句话足矣,否则,曹操的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负我”也不会被所有关注过他的人牢记在心。事实上,要表现强的人往往比表现弱的人累多了,刘备哭一下,可以得城,而曹操同志却要冒死上前线,多次差点送了性命。

社会是人的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俱全,刘备的善良和曹操的奸诈是各自的特色,代表政界上位的两类人,一类是用德行,一类是用权术。实话实说,其中并无对错之分,都可以干出业绩,利民者,被后人歌功颂德,而害民者,必定遗臭万年。三国中的每个创始人,都是爱民的,所以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割据,这影射出一个结论:一心为私者,必难成非凡大器。

(作于2016年8月26日)

三 : 品三国

《临江仙》

作者: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段短短的三国历史塑造了千百英雄,几部传世之著更让万千后人倾迷于它。

刘备也曾表露过他的志向。那是在荆州依附刘表的时候。

刘表待刘备很好,生活安逸,久无战事,一日与刘表共语时人厕,因见自己“髀肉复生”,不觉潸然泪下。刘表问原因,刘备乘兴而道:“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骑,髀里肉生。日月蹉跎,老之将至,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两人谈得投机,刘备又兴口道:“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矣!”对这一点,刘备是看得相当透彻的,自己只能靠功业起家,没有功业就没有刘备。但也仅此一次,便险些招来杀身之祸,因而心里十分后悔。

因此,此后的刘备将大志埋藏在心里。埋得越深,追求就越强烈。当曹操说到他是英雄时,以为计谋败露,吓得筷子掉在地下也就不奇怪了。中国有一句著名的俗语,叫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意思是说人在权势、机会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能不低头退让,刘备在这方面就是个能够审时度势的枭雄。即使是别人看起来很没有面子的事,他也能够做得滴水不漏。失徐州,他能做到“屈己以待天时”;在曹操说自己是英雄的时候能够掩蔽锋芒,保存了自己的实力,正应了那句话:“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常人。”

刘备去东吴招亲,诸葛亮把该事“假戏真做”之后,张昭、周瑜等人对孙权建议道:“刘备起身微薄,奔走天下,从来没有享受到什么是富贵,今若用华堂大厦、子女金帛令他享用,自然疏远他与孔明、关羽、张飞等人,到时候,他们内部不和,再取荆州不是易如反掌吗?”孙权照计而行。这个计策本是要将刘备困于吴国,以美色享乐,使刘备丧失心志。但当赵云报称曹操起兵五十万,杀奔荆州,要报赤壁之仇,情况十分危急时,刘备终于说服孙夫人,历经种种险阻回到荆州。如果没有对理想不懈的追求精神,很难想像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能放弃这样的生活。

因此,刘备的成功在于他那永不衰竭的进取心。无论是宠,还是辱,得意还是失意,都能用平常心来面对,而且能做到始终不渝,刘备的这种性格直到他在取西川,占领汉中后的时候才有了些改变。因为这时他才有力量使自己腰杆硬起来,说两句硬话。

刘备是一位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理想的领导人,仅在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时才用言语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初访孔明未遇,于是向孔明的朋友崔州平表达说:“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定国安邦之策耳。”后隆中与孔明相见,诸葛亮说:“愿闻将军之志。”刘备慨然对答:“汉室倾颓,奸臣窍命,各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可见刘备的志向是要在天下大乱时,施展才能,定国安邦。

刘备二十八岁起兵,六十三岁谢世,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都没放弃过自己心中的进取之心。这是他的成功之本。

文学社区群:

四 : 《品三国》

轻合上书页,眼前变得模糊,一场戏场悄然上演,汉朝荒废,董卓叛变,四方豪杰联军。大耳刘备忠贤似渴。桃园三兄弟至死之交。招贤纳士终成一方明主。赤壁的硝烟还未散去,关羽因旧的情谊放走了曹操。张飞的怒吼震翻了长坂坡。

马做的卢,刀光剑影,伴随着三人的先后离去蜀王朝逐渐覆灭,三国的帷幕逐渐落下,闭上眼睛细细的品味着,记得明朝的杨慎曾写过的一首《临江仙》形象的写出了我对三国的感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的人无我至今还记得很多,其中刘备给我的印象最深,记得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白帝城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失败”一面,给人以“仁慈”和“重义”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英雄”的真实形象。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

《三国演义》这本书描写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战争,手法多样,给我们展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较为有名的事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周瑜的火烧赤壁之战。描写上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当读到《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一章,不禁为诸葛亮而叹息、而扼腕、而仰天长叹:既生亮,何生懿!?

诸葛亮一出祁山攻击曹魏,司马懿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占领街亭,绝蜀军的粮道。诸葛亮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军事会议上指出“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自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一出祁山始,至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六出祁山、殒命五丈原止,司马懿用近十年的时间成就了莫大的功勋! 十年的光阴,戎马倥偬。司马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和意志坚持、贯彻了一个非常简单、明确的战略指导思想。从未因执行过程中的屡遭挫折和败绩而动摇;也从未因手下强兵悍将的不理解和激烈反对而改变!

可怜白帝托孤,换的孔明忠心,励精图治,无奈天妒英才,六出祁山未得寸土功勋,命陨五丈原。姜维独凭气力高,九进中原空够劳。邓艾钟会分兵进,刘氏江山尽数曹……司马凭空出江湖,独乱朝纲获大权。 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纷纷时世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留下的也许只剩下叹息吧!

五 : 品三国

  我很爱看《三国》,其中我喜欢智勇双全的姜维,喜欢求贤若渴的刘备,喜欢赵云的勇猛,更喜欢诸葛亮的智慧。说实话,我最敬佩的人是诸葛亮。

  在书中,他有些仙风道骨,半仙半人,足智多谋,几乎百战百胜,极会调兵遣将,知天文,晓地理,神机妙算,几乎无所不通。在《借东风》中,他先走一步,让周瑜计谋失败,同时还让吴军胜利,在华容道中他网开一面,这么多的事能是巧合吗?不,不能。是他头脑中有一种思维和逻辑,有虚拟的事情结构。最主要的是读书多,知道很多的知识才行。在书中他还会些仙术呢。

  我还很敬重徐蔗,是他推荐才能,要不然诸葛亮一生也等不到刘备,这就是“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我很爱看《三国》,品《三国》,能悟出许多道理。

  西平行路小学五年级一班 刘培龙

 

本文标题:品三国-品三国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791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