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下列句子加粗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华灯初上,沂河湖
下列句子加粗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
A.华灯初上,沂河湖心岛上的“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演出令人叹为观止。 B.可怜天下父母心,进入九年级,妈妈对小明生活上的照顾越来越具体而微。 C.山东籍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与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D.近日,游客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们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深恶痛疾。 |
B |
考点:
考点名称:成语成语:易混易错成语:
使用成语有时会错用同音字或近义词。这类错误出现频率非常高,所以,使用成语时要特别注意用字正确。
下面列举的成语,括号内的字是别字,括号后的字是正字。
A
1、﹙暗﹚黯然失色
黯然,阴暗的样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
2、按﹙步﹚部就班
部,门类;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分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
3、﹙安﹚按兵不动
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
B
4、暴﹙珍﹚殄天物
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
5、别出﹙新﹚心裁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6、﹙毕﹚筚路蓝缕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7、变本加﹙利﹚厉
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 讲。
8、病入膏﹙盲﹚肓
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
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9、不可﹙明﹚名状
名,说出;状,形容、描述。“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0、不﹙加﹚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11、不﹙茅﹚毛之地
“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12、不﹙径﹚胫而走
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
13、不落﹙巢﹚窠臼
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含义是“现成格式、老套子”。
C
14、﹙苍﹚沧海桑田
沧海,蓝色的海洋。“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15、重蹈﹙复﹚覆辙
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辙,翻过来的老路。
16、出奇﹙致﹚制胜
制,取得。“制胜”,取胜。
17、﹙穿﹚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
F
18、发﹙奋﹚愤图强
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发愤:决心努力。
19、飞扬﹙拔﹚跋扈
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
20、分道扬﹙镖﹚镳
镳,马嚼子。“扬镳”义为“策马”。“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21、纷至﹙踏﹚沓来
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沓,多而重复。
G
22、甘之如﹙怡﹚饴
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苦、痛苦。饴,饴糖。
23、各行其﹙事﹚是
是,正确的。“其是”,自以为正确的。所以,这句成语含有贬义。
24、攻城﹙掠﹚略地
掠、略二字都有“夺取”义,但夺取的对象不同:掠,夺取人、财、地;略,夺取土地。
25、﹙固﹚故步自封
故步,取自“邯郸学步”的故事,本义为“原来走路的姿势”,在这句成语里比喻成规旧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盲目自得。
26、骨﹙梗﹚鲠在喉
鲠,鱼刺。“骨鲠在喉”,比喻有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27、﹙鼓﹚蛊惑人心
迷惑、毒害人心。蛊,毒虫,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28、鬼﹙域﹚蜮伎俩
蜮,传说中在水里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
H
29、汗流﹙夹﹚浃背
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
30、好高﹙鹜﹚骛远
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比喻不切实际,不踏实。
31、和﹙霭﹚蔼可亲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蔼,和气、态度好。
32、怙恶不﹙俊﹚悛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悛,悔改。
33、﹙煌煌﹚皇皇巨著
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
J
34、既往不﹙究﹚咎
咎,本义为“过失、罪过”,引申为“责备”。“不咎” 即不责备。
35、﹙及及﹚岌岌可危
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
36、竭泽而﹙鱼﹚渔
渔,捕鱼。“竭泽而渔”直译为“排尽湖水捕鱼”, 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
37、﹙禁﹚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言。寒蝉,秋后的蝉,寒蝉是不叫的。这句成语用“寒蝉”作比喻,形容不敢作声。
38、金﹙璧﹚碧辉煌
“金”和“碧”,是国画的两种颜料:金黄色的泥金和翠绿色的石绿。用它们画出来的画,鲜亮耀眼。“金碧辉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
39、精兵﹙减﹚简政
“精简”不是“减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使机构精干,人员素质更高。“精简”的真谛在于精干。
K
40、苦心孤﹙旨﹚诣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诣,到。
41、烩﹙灸﹚脍炙人口
脍,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脍炙人口”,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们交口称赞。
L
42、老奸巨﹙滑﹚猾
形容十分奸诈狡猾。猾,狡猾
43、﹙厉﹚励精图治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励,振奋。
44、礼﹙上﹚尚往来
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
45、﹙廖廖﹚寥寥无几
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
46、鳞次﹙节﹚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齐地排列。栉,梳篦。
47、伶牙﹙利﹚俐齿
伶俐,聪明灵活。“伶牙俐齿”,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48、流言﹙非﹚蜚语
蜚,同“飞”。流言、飞语,均指毫无根据的话。“流言蜚语”多指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49、﹙留﹚流芳百世
美名流传百世。流芳,流传美名。
M
50、毛骨﹙耸﹚悚然
悚,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成语之最: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大的手-一一手遮天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最吝啬的人-一一毛不拔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一日三秋
最昂贵的文章-一一字千金
最快的流速--一泻千里
最赚钱的生意--一本万利
最洁净的东西--一尘不染
最有胆量的人--胆大包天
最惨重的失败--一败涂地
最有效的劳动--事半功倍
最珍贵的承诺--一诺千金
最大的网--天罗地网
最大的功绩--丰功伟绩
最快的时间---一日三秋
最全面的手术-脱胎换骨
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
最细心的-一心一意、无微不至
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错的追求——南辕北辙
最危急的时刻——千钧一发
最大的本领——开天辟地
最好的文章——文不加点
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
最大的空间——无边无际
最大的影集——包罗万象
最大的幸运——九死一生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远的分离——天壤之别
最繁忙的航空港——日理万机
最彻底的美容术——面目全非、改头换面
最好的司机——驾轻就熟
最好的药方——灵丹妙药
最好的医生——手到病除 、起死回生
最好的箭术——一箭双雕、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最大的地方——无边无际
最便宜的东西——一文不值
最多的资源——取之不尽
最完美的东西——十全十美
最重的疾病——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最宝贵的礼物——无价之宝
最艰难的争辩——理屈词穷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
最有分量的话——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最失望的心情——万念俱灰、心灰意冷
最孤独的人——形单影只、孑然一身、茕茕孓立、形影相吊、众叛亲离、孤家寡人
最荒凉的地方——荒无人烟
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
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一日千里
最无作为的人-一事无成
最大的嘴——口若悬河
15分钟=1000元——一刻千金
最深的呼吸——气吞山河
二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冯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题所涉词语均为常见且易错成语,是201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题。A. 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这里不合语境,应改为“无足轻重”(指无关紧要)。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应运而生:指适应时机而产生。立竿见影: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
考点:
考点名称: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主要考察正确使用近义词、成语、熟语,题型多为选择题。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警句等,内容十分丰富。
1、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2、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3、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4、成语
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
5、格言
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格言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6、警句
警句,一般是一句话或一段引语,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着使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
惯用语特点:
1、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
2、它的结构是固定的,以三字格为常见的代表。
3、在修辞功能上它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惯用语几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义的较多。
歇后语:
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注语。个别的只说前一部分。
谚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等。
格言: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出于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穷不失义,富而不骄”(《孟子》),偏信则暗”(《资治通鉴》),谦受益”(《尚书》)。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够给人以启示,更富于说服力。
成语:
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
使用对象配错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妍;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例③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①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②中“汗牛充栋”,形容图书很多。不用指金玉之类。
③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人称不当
例①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②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①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第三人称叙述。
②中“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人称或角度不当
褒贬颠倒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当中国女排捧回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②“弹冠相庆”指旧时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了,带有贬义。
搭配不当
例①例: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例②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①“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模仿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②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不同朋友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一些容易弄错意思的成语和熟语:
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成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万人空巷:人都聚集在一起,至使街巷都空了。形容哄动一时的盛况。
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久假不归:假,借。长久借用不归还。
间不容发:谓两者之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亦谓天衣无缝,没有破绽。
惨淡经营:惨淡,极思极虑状。经营,规划安排。形容苦心规划或苦心经营。
罪不容诛:诛,处死。意谓判处死罪还抵偿不了罪恶。
意兴阑珊:阑珊,衰落。将残、将尽之意。谓意趣、兴致低落将尽。
吊民罚罪:吊,安慰。抚慰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不名一文: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极极贫穷。也作:不名一钱。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寒蝉,晚秋的蝉,因寒冷不再鸣叫。比喻不敢说话。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
细大不捐:捐,舍弃。谓大小都兼收并蓄。亦作“细大无遗”。
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危言危行”意思是“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
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
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河东狮吼:意思是“比喻悍妇发怒”。
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
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接受直言规劝,象水从高处顺流而下。
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虫,虫书,秦书八体之一,西汉学心童必习的小技。
东涂西抹:随意下笔作文。多用作自谦之辞。也指形容胡乱删改他人文章。形容到处乱写乱画。
千虑一得:谓愚笨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后多用为自谦语。
敝帚自珍:自家的破扫帚,也被视作宝贝,特别珍视。喻对自己作品的珍视和爱惜。
歇后语:
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歇后语的实际含义在后一部分。因为后一部分可以不说出来,只说前一部分,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
(1)喻意歇后语:它的前一部分是比喻,后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
例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等
(2)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例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下雨出太阳——假晴(情)
谚语:
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例如:伤筋动骨一百天;喝水不忘挖井人;瑞雪兆丰年等。
歇后语和谚语都属于熟语。
歇后语的特征: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采用这种手法制作的联语就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有谚语的作用。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歇后语的分类:
1、谐音类
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2、喻事类
如: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3、喻物类
如: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4、故事类
如: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三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1)任何改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 (1)任何改革进程的陈规陋俗,都有可能改革的顺利进行。 (2)学识之人,往往也是行为之人。 ①肤浅②妨害③ 浮浅④妨碍
|
D |
妨害、妨碍:前者指有害于事物发展(程度重);后者指使事物不能顺利进行。 肤浅、浮浅:前者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后者指浅薄。 |
考点:
考点名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定义:
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它有如下特点:
第一:作为联结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能在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词语:
1、连词。连词是用来做关联词语的主要词类,但并非所有连词都能充当关联词。有的连词不能连接分句,不能连接分句的连词当然不能做关联词;有的连词能连接分句,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
2、副词。某些副词可充当关联词。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仍旧保留原有的修饰作用。
3、有些短语也可以充当关联词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4、关系类型: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等。
关联词语大全:
一、并列关系
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这些分句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1)并列复句常由分句直接组合而成。
(2)并列复句有时借助关联词语组合。并列复句分为三类:
1.平列并列:平列并列表示相关的几件事情或几个方面同时并存。
2.对照并列:对照并列表示两种情况或两件事情相对或相反。
3.解注并列:常用关联词有“这就是说、换句话说”等关联词有:
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又……又……、……一面……一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既……又……。
二、选择关系
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分列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常用
“与其……孰如”、“其……其”、“非……则”、“且”、“抑”、“将”等关联词语,也有不用关联词语的。几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不同的情况,并表示从中有所取舍。
选择复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已定选择和未定选择。关联词有:
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不是……就是……、……或是……或是……、……宁可……也不……、……还是……。
三、转折关系
转折复句中(又叫主从关系复句),前面的分句说出一个意思,后面的分句则说出与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转折复句的特点
1.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
2.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
3.停顿是复句分句和分句之间的重要标志关联词有:
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却、不过、然而、只是、不是...而是.........、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四、因果关系
指正句和偏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句子。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说明结果。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因果复句分为说明因果句和推论因果句两类。关联词有:
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
五、条件关系
条件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条件复句分为一般条件句和无条件句两类偏句提出条件,正句指出这种条件产生的结果。一般条件句又可分为充足条件句和必要条件句。
①充足条件句:偏句是正句的充足条件,正句表示这种充足条件所产生的结果。
②必要条件句:偏句是正句成立的必要条件,缺少了必要条件,正句提出的结果就无法成立。
无条件句:偏句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表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不以偏句的条件变化为依据。无条件句必须成对使用关联词语,常用的合用关联词语有:
“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总)(总是)”等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
六、递进关系
递进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相连,后面分句所表示的意思比前面分句更进一层。分句之间的顺序固定,不能随意变动。递进的类型
①一般递进:复句的两个分句都表示肯定。一般递进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而且、并且、甚至、更、还、不但/不仅/不光/非但……而且/还/也/又/更、不但/不但不...反而/相反还"等;
②衬托递进:前面分句表示否定,是后面分句的衬托,后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衬托递进关系常用
“尚且、何况、反而、尚且……何况、别说……连/就是”表示。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何况……、……甚至……。
七、假设关系
假设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如”“假若”“倘若”“要是”等,它们常和副词“那么”“就”“便”等配合使用。假设复句分为一致假设复句和让步假设复句两种类型。
1、一致假设复句:指分句所表示的假设和结果是一致的,如果假设成立,结果就成立。
一致假设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就、那就、那么、那、则、便、的话”
合用:“如果(假设、假如、假若、假使、倘若、倘使、要是、若是、若、万一)……就(那就、那么、那、则、便)”。
2、让步假设复句前一分句先提出一种假设的事实,并且退一步承认这种假设的真实性,后一分句转而述说相反或相对的意思。让步假设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也、还”;
合用:“即使(即便、就是、就算、纵使、纵然、哪怕)……也(还)“再……也”。
3、一致假设与让步假设的区别一致假设与让步假设的区别在于:一致假设中条件和结果总是一致的,而让步假设则不强调一致;一致假设的偏句重在假设,而让步假设中偏句被当作一种事实陈述,假设的意味较轻。关联词有:
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仍然、还是)、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
八、取舍关系
关联词有:
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承接关系中的关联词有:
……一……就……、……首先……然后……、……便……、……于是……、……才……、……接着……。
四 :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帝国主义和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英明论断是牢不可破的,是放之四海而首准的。 B.他是我师傅的老邻居。师傅有几个孩子,谁几岁了,谁的性格怎样,他都洞若观火。 C.这是一篇动人心魄的文章,读着读着我似乎感到有一股汹涌澎湃的激情在胸中激荡。 D.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要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地嘱咐我:“上了大学,更要努力学习。” |
C |
(A“牢不可破”改为“无懈可击”. B.“洞若观火”改为“一清二楚”D.“苦口婆心”指反复劝说,应改为“语重心长”) |
考点:
考点名称: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主要考察正确使用近义词、成语、熟语,题型多为选择题。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警句等,内容十分丰富。
1、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2、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3、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4、成语
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
5、格言
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格言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6、警句
警句,一般是一句话或一段引语,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着使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
惯用语特点:
1、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
2、它的结构是固定的,以三字格为常见的代表。
3、在修辞功能上它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惯用语几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义的较多。
歇后语:
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注语。个别的只说前一部分。
谚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等。
格言: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出于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穷不失义,富而不骄”(《孟子》),偏信则暗”(《资治通鉴》),谦受益”(《尚书》)。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够给人以启示,更富于说服力。
成语:
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
使用对象配错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妍;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例③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①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②中“汗牛充栋”,形容图书很多。不用指金玉之类。
③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人称不当
例①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②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①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第三人称叙述。
②中“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人称或角度不当
褒贬颠倒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当中国女排捧回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②“弹冠相庆”指旧时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了,带有贬义。
搭配不当
例①例: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例②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①“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模仿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②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不同朋友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一些容易弄错意思的成语和熟语:
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成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万人空巷:人都聚集在一起,至使街巷都空了。形容哄动一时的盛况。
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久假不归:假,借。长久借用不归还。
间不容发:谓两者之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亦谓天衣无缝,没有破绽。
惨淡经营:惨淡,极思极虑状。经营,规划安排。形容苦心规划或苦心经营。
罪不容诛:诛,处死。意谓判处死罪还抵偿不了罪恶。
意兴阑珊:阑珊,衰落。将残、将尽之意。谓意趣、兴致低落将尽。
吊民罚罪:吊,安慰。抚慰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不名一文: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极极贫穷。也作:不名一钱。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寒蝉,晚秋的蝉,因寒冷不再鸣叫。比喻不敢说话。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
细大不捐:捐,舍弃。谓大小都兼收并蓄。亦作“细大无遗”。
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危言危行”意思是“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
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
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河东狮吼:意思是“比喻悍妇发怒”。
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
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接受直言规劝,象水从高处顺流而下。
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虫,虫书,秦书八体之一,西汉学心童必习的小技。
东涂西抹:随意下笔作文。多用作自谦之辞。也指形容胡乱删改他人文章。形容到处乱写乱画。
千虑一得:谓愚笨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后多用为自谦语。
敝帚自珍:自家的破扫帚,也被视作宝贝,特别珍视。喻对自己作品的珍视和爱惜。
歇后语:
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歇后语的实际含义在后一部分。因为后一部分可以不说出来,只说前一部分,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
(1)喻意歇后语:它的前一部分是比喻,后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
例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等
(2)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例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下雨出太阳——假晴(情)
谚语:
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例如:伤筋动骨一百天;喝水不忘挖井人;瑞雪兆丰年等。
歇后语和谚语都属于熟语。
歇后语的特征: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采用这种手法制作的联语就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有谚语的作用。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歇后语的分类:
1、谐音类
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2、喻事类
如: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3、喻物类
如: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4、故事类
如: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