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特立独行的人才具有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B.郝鹏俊只是等闲之辈,却坐拥35套北京豪宅,带血的煤炭养肥了这个大硕鼠。 C.农产品专项检查组将奔赴重点省区,对故意囤积农产品待价而沽者最高罚款100万元。 D.百年来先辈们于多难中寻求救国之路,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这种爱国精神将薪火相承。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B |
等闲之辈:无足轻重的寻常人。等闲:寻常,一般。作谓语,用在否定句中。(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待价而沽:待高价才出卖.比喻有才干之人等到有人赏识重用时才肯出来效力。薪火相承: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www.61k.com) |
二 : 下列哪组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A.您这番话真是鞭辟入里,使
下列哪组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
|
C |
(吹毛求疵: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重在故意挑毛病;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重在“十全十美”,两句加点成语互换。 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不翼而飞: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异曲同工:异:不同的;工:细致,巧妙。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
考点:
考点名称: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主要考察正确使用近义词、成语、熟语,题型多为选择题。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警句等,内容十分丰富。
1、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2、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3、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4、成语
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
5、格言
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格言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6、警句
警句,一般是一句话或一段引语,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着使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
惯用语特点:
1、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
2、它的结构是固定的,以三字格为常见的代表。
3、在修辞功能上它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惯用语几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义的较多。
歇后语:
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注语。个别的只说前一部分。
谚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等。
格言: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出于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穷不失义,富而不骄”(《孟子》),偏信则暗”(《资治通鉴》),谦受益”(《尚书》)。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够给人以启示,更富于说服力。
成语:
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
使用对象配错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妍;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例③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①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②中“汗牛充栋”,形容图书很多。不用指金玉之类。
③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人称不当
例①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②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①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第三人称叙述。
②中“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人称或角度不当
褒贬颠倒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当中国女排捧回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②“弹冠相庆”指旧时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了,带有贬义。
搭配不当
例①例: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例②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①“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模仿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②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不同朋友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一些容易弄错意思的成语和熟语:
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成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万人空巷:人都聚集在一起,至使街巷都空了。形容哄动一时的盛况。
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久假不归:假,借。长久借用不归还。
间不容发:谓两者之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亦谓天衣无缝,没有破绽。
惨淡经营:惨淡,极思极虑状。经营,规划安排。形容苦心规划或苦心经营。
罪不容诛:诛,处死。意谓判处死罪还抵偿不了罪恶。
意兴阑珊:阑珊,衰落。将残、将尽之意。谓意趣、兴致低落将尽。
吊民罚罪:吊,安慰。抚慰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不名一文: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极极贫穷。也作:不名一钱。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寒蝉,晚秋的蝉,因寒冷不再鸣叫。比喻不敢说话。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
细大不捐:捐,舍弃。谓大小都兼收并蓄。亦作“细大无遗”。
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危言危行”意思是“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
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
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河东狮吼:意思是“比喻悍妇发怒”。
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
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接受直言规劝,象水从高处顺流而下。
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虫,虫书,秦书八体之一,西汉学心童必习的小技。
东涂西抹:随意下笔作文。多用作自谦之辞。也指形容胡乱删改他人文章。形容到处乱写乱画。
千虑一得:谓愚笨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后多用为自谦语。
敝帚自珍:自家的破扫帚,也被视作宝贝,特别珍视。喻对自己作品的珍视和爱惜。
歇后语:
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歇后语的实际含义在后一部分。因为后一部分可以不说出来,只说前一部分,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
(1)喻意歇后语:它的前一部分是比喻,后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
例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等
(2)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例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下雨出太阳——假晴(情)
谚语:
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例如:伤筋动骨一百天;喝水不忘挖井人;瑞雪兆丰年等。
歇后语和谚语都属于熟语。
歇后语的特征: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采用这种手法制作的联语就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有谚语的作用。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歇后语的分类:
1、谐音类
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2、喻事类
如: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3、喻物类
如: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4、故事类
如: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三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女驸马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D |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整体感悟大体内容的情况下,再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思考分析词语的大体意思,然后判定是否正确。A.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此处应为“相提并论”;B.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直接陈述主语蔡元培先生,不当;C.妙笔生花,形容写文章出色,不用以形容画儿;D.好坏都有,可指人或物。所以选D。 |
考点:
考点名称: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主要考察正确使用近义词、成语、熟语,题型多为选择题。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警句等,内容十分丰富。
1、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2、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3、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4、成语
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
5、格言
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格言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6、警句
警句,一般是一句话或一段引语,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着使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
惯用语特点:
1、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
2、它的结构是固定的,以三字格为常见的代表。
3、在修辞功能上它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惯用语几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义的较多。
歇后语:
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注语。个别的只说前一部分。
谚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等。
格言: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出于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穷不失义,富而不骄”(《孟子》),偏信则暗”(《资治通鉴》),谦受益”(《尚书》)。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够给人以启示,更富于说服力。
成语:
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
使用对象配错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妍;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例③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①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②中“汗牛充栋”,形容图书很多。不用指金玉之类。
③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人称不当
例①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②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①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第三人称叙述。
②中“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人称或角度不当
褒贬颠倒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当中国女排捧回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②“弹冠相庆”指旧时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了,带有贬义。
搭配不当
例①例: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例②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①“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模仿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②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不同朋友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一些容易弄错意思的成语和熟语:
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成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万人空巷:人都聚集在一起,至使街巷都空了。形容哄动一时的盛况。
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久假不归:假,借。长久借用不归还。
间不容发:谓两者之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亦谓天衣无缝,没有破绽。
惨淡经营:惨淡,极思极虑状。经营,规划安排。形容苦心规划或苦心经营。
罪不容诛:诛,处死。意谓判处死罪还抵偿不了罪恶。
意兴阑珊:阑珊,衰落。将残、将尽之意。谓意趣、兴致低落将尽。
吊民罚罪:吊,安慰。抚慰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不名一文: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极极贫穷。也作:不名一钱。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寒蝉,晚秋的蝉,因寒冷不再鸣叫。比喻不敢说话。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
细大不捐:捐,舍弃。谓大小都兼收并蓄。亦作“细大无遗”。
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危言危行”意思是“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
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
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河东狮吼:意思是“比喻悍妇发怒”。
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
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接受直言规劝,象水从高处顺流而下。
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虫,虫书,秦书八体之一,西汉学心童必习的小技。
东涂西抹:随意下笔作文。多用作自谦之辞。也指形容胡乱删改他人文章。形容到处乱写乱画。
千虑一得:谓愚笨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后多用为自谦语。
敝帚自珍:自家的破扫帚,也被视作宝贝,特别珍视。喻对自己作品的珍视和爱惜。
歇后语:
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歇后语的实际含义在后一部分。因为后一部分可以不说出来,只说前一部分,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
(1)喻意歇后语:它的前一部分是比喻,后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
例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等
(2)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例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下雨出太阳——假晴(情)
谚语:
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例如:伤筋动骨一百天;喝水不忘挖井人;瑞雪兆丰年等。
歇后语和谚语都属于熟语。
歇后语的特征: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采用这种手法制作的联语就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有谚语的作用。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歇后语的分类:
1、谐音类
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2、喻事类
如: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3、喻物类
如: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4、故事类
如: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四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温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C |
C(“竭泽而渔”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期的收效。A“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B“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含贬义。D“无所不至”指凡能做到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
考点:
考点名称: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主要考察正确使用近义词、成语、熟语,题型多为选择题。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警句等,内容十分丰富。
1、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2、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3、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4、成语
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
5、格言
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格言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6、警句
警句,一般是一句话或一段引语,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着使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
惯用语特点:
1、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
2、它的结构是固定的,以三字格为常见的代表。
3、在修辞功能上它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惯用语几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义的较多。
歇后语:
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注语。个别的只说前一部分。
谚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等。
格言: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出于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穷不失义,富而不骄”(《孟子》),偏信则暗”(《资治通鉴》),谦受益”(《尚书》)。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够给人以启示,更富于说服力。
成语:
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
使用对象配错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妍;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例③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①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②中“汗牛充栋”,形容图书很多。不用指金玉之类。
③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人称不当
例①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②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①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第三人称叙述。
②中“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人称或角度不当
褒贬颠倒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当中国女排捧回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②“弹冠相庆”指旧时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了,带有贬义。
搭配不当
例①例: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例②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①“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模仿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②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不同朋友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一些容易弄错意思的成语和熟语:
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成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万人空巷:人都聚集在一起,至使街巷都空了。形容哄动一时的盛况。
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久假不归:假,借。长久借用不归还。
间不容发:谓两者之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亦谓天衣无缝,没有破绽。
惨淡经营:惨淡,极思极虑状。经营,规划安排。形容苦心规划或苦心经营。
罪不容诛:诛,处死。意谓判处死罪还抵偿不了罪恶。
意兴阑珊:阑珊,衰落。将残、将尽之意。谓意趣、兴致低落将尽。
吊民罚罪:吊,安慰。抚慰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不名一文: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极极贫穷。也作:不名一钱。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寒蝉,晚秋的蝉,因寒冷不再鸣叫。比喻不敢说话。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
细大不捐:捐,舍弃。谓大小都兼收并蓄。亦作“细大无遗”。
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危言危行”意思是“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
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
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河东狮吼:意思是“比喻悍妇发怒”。
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
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接受直言规劝,象水从高处顺流而下。
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虫,虫书,秦书八体之一,西汉学心童必习的小技。
东涂西抹:随意下笔作文。多用作自谦之辞。也指形容胡乱删改他人文章。形容到处乱写乱画。
千虑一得:谓愚笨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后多用为自谦语。
敝帚自珍:自家的破扫帚,也被视作宝贝,特别珍视。喻对自己作品的珍视和爱惜。
歇后语:
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歇后语的实际含义在后一部分。因为后一部分可以不说出来,只说前一部分,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
(1)喻意歇后语:它的前一部分是比喻,后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
例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等
(2)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例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下雨出太阳——假晴(情)
谚语:
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例如:伤筋动骨一百天;喝水不忘挖井人;瑞雪兆丰年等。
歇后语和谚语都属于熟语。
歇后语的特征: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采用这种手法制作的联语就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有谚语的作用。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歇后语的分类:
1、谐音类
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2、喻事类
如: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3、喻物类
如: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4、故事类
如: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