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杜聿明最后是怎么死的

发布时间:2017-12-07 所属栏目:军事政治

一 :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杜聿明最后是怎么死的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杜聿明最后是怎么死的_杜聿明怎么死的
杜聿明

探讨国共内战,就一定要讨论杜聿明,这位自国共一期战事、第四次围剿战争的霍邱战役时,展开其军旅生涯中飞黄腾达的起点,历经长城古北口抗战,又以桂南战役中的昆仑关大捷而扬名全国的蒋介石爱将以及当年那封《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这是毛泽东为中原、华东两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写的1个广播稿。

杜聿明将军、邱清泉将军、李弥将军和邱李两兵团诸位军长师长团长:

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黄维兵团已在十五日晚全军覆没,李延年兵团已掉头南逃,你们想和他们靠拢是没有希望了。你们想突围吗?四面八方都是解放军,怎么突得出去呢?你们这几天试着突围,有什么结果呢?你们的飞机坦克也没有用。我们的飞机坦克比你们多,这就是大炮和炸药,人们叫这些做土飞机、土坦克,难道不是比较你们的洋飞机、洋坦克要厉害十倍吗?你们的孙元良兵团已经完了,剩下你们2个兵团,也已伤俘过半。你们虽然把徐州带来的许多机关闲杂人员和青年学生,强迫编入部队,这些人怎么能打仗呢?十几天来,在我们的层层包围和重重打击之下,你们的阵地大大地缩小了。你们只有那么一点地方,横直不过十几华里,这样多人挤在一起,我们一颗炮弹,就能打死你们一堆人。你们的伤兵和随军家属,跟着你们叫苦连天。你们的兵士和很多干部,大家很不想打了。你们当副总司令的,当兵团司令的,当军长师长团长的,应当体惜你们的部下和家属的心情,爱惜他们的生命,早一点替他们找一条生路,别再叫他们作无谓的牺牲了。

现在黄维兵团已被全部歼灭,李延年兵团向蚌埠逃跑,我们可以集中几倍于你们的兵力来打你们。我们这次作战才四十天,你们方面已经丧失了黄百韬10个师,黄维11个师,孙元良4个师,冯治安4个师,孙良诚2个师,刘汝明1个师,宿县1个师,灵璧1个师,你们总共丧失了三14个整师。其中除何基沣、张克侠率3个半师起义,廖运周率1个师起义,孙良诚率1个师投诚,赵壁光、黄子华各率半个师投诚以外,其余27个半师,都被本军全部歼灭了。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和孙元良兵团的下场,你们已经亲眼看到了。你们应当学习长春郑洞国将军的榜样,学习这次孙良诚军长、赵壁光师长、黄子华师长的榜样,立即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本军可以保证你们高级将领和全体官兵的生命安全。只有这样,才是你们的唯一生路。你们想一想吧!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好,就这样办。如果你们还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决的。

中原人民解放军司令部

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


杜聿明怎么死的

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1964年11月,杜聿明应邀参加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并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从昔日的战犯,到今天的政协委员,走进人民大会堂参政议政,这是1个多么大的变化呀。正当杜聿明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周围的一切立即陷入了混乱和无序之中。在这场浩劫中,杜聿明也未能幸免。一天,“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了杜聿明家中,把他家的《文史资料选辑》、照相机、缝纫机都搬走了,最后又要把杜聿明大儿子的骨灰盒当作“四旧”拿走丢掉,曹秀清急了,她冲上去说:“这是我从美国带回来的,不能丢!”骨灰盒总算没被拿走。

事后周总理知道了这件事指示政协领导,一定要把文史专员作为保护对象,除了照发被扣的工资,还要保证他们本人及家属的安全。一天早晨杜聿明走出家门时,突然发现墙外不知是哪个单位的「红卫兵」贴了一张布告:

“此院内已经检查,以后不要再来破四旧。”

此后果然再也没有“红卫兵”来折腾了。几年后杜聿明才知道,这是周总理指示对他及他的家人采取的保护措施。杜聿明一家一直深深感激周总理对他及他的家人的关心与爱护。

70年代初期,随着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有了很大改善,人员的交往日渐增多。杜聿明的女婿、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于1971年和1972年两次携夫人杜致礼回祖国探亲讲学。杨振宁博士一踏上国土就受到人民政府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晚辈的到来使杜聿明夫妇十分高兴,也使他们在感情上得到了很大的快慰。

日理万机的周总理专门抽出时间来接见杨振宁夫妇,每次都邀杜聿明夫妇作陪。周总理与杜家两代人从科学研究谈到社会问题,从国际形势谈到家庭生活。彼此间像老朋友一般谈笑风生,毫无拘束。细心的周总理发现,杨振宁在喊曹秀清时称「母亲」,而对杜聿明则称“杜先生”,便纠正说:“应该称老丈人大人”。

闻听此言,大家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1973年夏天,杨振宁博士携夫人第三次回国,7月17日,毛主席接见了他,杨振宁博士转达了全家向毛主席的问候,毛主席则对杨振宁说:“代问你岳丈好。”并与杨振宁合影留念。此后,杨振宁与毛主席合影的大幅照片一直挂在杜聿明家的客厅里。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使杜聿明一直铭记在心里。在此后的岁月里,杜聿明一直在尽自己的力量,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祖国的和平统1大业而工作着。1978年,杜聿明当选为五届人大代表和五届政协常委,他也搬进了一套四室一厅的新居室。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告台湾同胞书》,在广泛联络海内外的故旧亲朋,(www.61k.com]为争取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多年的病魔却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先生因肾衰竭等宿疾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杜聿明先生临终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病危深思,最关怀者惟一言而已:盼在台湾之同学、亲友、同胞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共同把我文明古国建成现代化强国,为子孙万代造福!”因台湾当局不放行,在他弥留之际终未能见到四个在台湾的儿女的面。


二 :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既不易解,又很费解,“真实的历史”何在?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作者:双石

《炎黄春秋》2009年第7期刊出了庄重先生文《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作者称自己才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真正作者,关于《敦》文作者为谁这样“一个易解而又费解的谜,现在解开了!”而且自己所言才是“真实的历史”。(www.61k.com]

现如今这类公案很多,笔者看了也就是聊付一笑,并不在意——比如前不久网上就盛传“《沁园春雪》的真正作者是胡乔木”的“玄龙门阵”,就十分地“小儿科”。不过哩,象这类在党史上的“公文文献”的写作中的“作者署名问题”,这好象也不是第一例,比如现如今收入了《周恩来军事文选》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其执笔者就是陈毅(周恩来曾言:“我一字未改”)。但这属于公文文献,表达的也是发布机关或其代表人的意图,只能由最后发布机关或发布机关代表人署名,而陈毅当时并不具备这个资格,所以该文收入《周恩来军事文选》也是合情合理也合法的。

至于毛泽东,他给新华社写新闻稿,改新闻稿的事情那就更多了。不过这回庄老先生很是不甘寂寞且不依不饶,好象一定要较出个真儿来!而且还带有很大的愤懑情绪,甚至上纲到了“毛主席是世界伟人,比封建皇帝还皇帝。毛主席的书被称之为‘红宝书’,林彪说:‘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谁敢说一个‘不’字”!——这当然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也是《炎黄春秋》的主编及编审人员十分喜闻乐见的“政治觉悟”。[www.61k.com)而庄老先生愤懑之缘由,无非是认定《敦》文的起草者是自己,而毛泽东不过是改了文稿的抬头、署名和“几处技术性修改”而已——但这似乎又与庄老先生在文中所言的“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低,没有总揽全局来写这篇广播稿”,不能自洽且自相矛盾。

遗憾的是,庄重先生并没有拿出什么象样的过硬的证据就匆忙宣布“一个易解而又费解的谜,现在解开了!”,大家都可以面对庄重先生所给出的“真实的历史”了!这个,至少是有“过于偏执也过于草率”之嫌吧?比如“庄老先生自己写的《劝》文原稿”这类非常重要的物证,就被庄老先生很不负责任地推给“档案埋进山洞找不着了”这样一个“五W要素不全”且离奇而又离谱的故事,而庄老先生所言经手过《劝》、《敦》等文稿的诸多当事人,又要么是大多已经故去,要么是“当事人”的身份乃至经手过程本身就很难得以证实!既如此,庄老先生不妨扪心自问:要是就这么着就打上法庭扯起官司来,恐怕就是最偏爱老先生的法官和陪审团,也很难认同老先生文中口中信誓旦旦的那个“真实的历史”吧?

人们当然有理由说一句:横不能你庄老先生说这事儿是咋回事儿,就是咋回事儿吧?

当然,笔者也尽可能客观公道地说一句:《敦》文由庄老先生起草而又由毛泽东修改尔后播出,这种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的!也是有过先例和后例的!然而“可能性”毕竟是“可能性”,并不等于就是“历史的真实”呀!至少,即或是根据庄老先生文中所述的那些“五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W”不全的故事,这种“可能性”与“历史的真实”之间,也还有着不小的距离吧?至少,庄老先生的说法,还得经得起今人后人们的置疑吧?

好,现在笔者就根据庄老先生《谁》文中的说法,来置疑置疑庄老先生,希望庄老先生能给予负责任的回答!

根据《毛泽东选集》所载和庄老先生《谁》文所言,《敦》文是1948年12月17日由新华社播出的,是吧?这个基准时间,应该是此项公案的所有争议者都认同的?是吧?——要不,再查查新华社播出文稿档案?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

庄老先生《谁》文是这样记录这个事件的——

杜聿明率领三个兵团从徐州向西逃跑,于1948年12月4日在河南永城以东陷入我华东人民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www.61k.com]粟裕将军对我说:“我们要向杜聿明部开展政治攻势,我给你一个任务,用陈毅、粟裕、谭震林的名义,写信给杜聿明,要他率部投降。要写得通俗、口语化,便于我前线部队向敌人广播。”我先后写了七篇广播稿,12月上半月,仅《劝杜聿明投降书》(这是粟出的题目),我就写了4篇。

12月17日,粟裕将一份电报交给我看。这是1948年12月16日24时毛泽东给粟裕并告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的电报,全文如下:

㈠黄维被歼,李延年全军退守淮河南岸。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㈡我包围杜聿明各部,可以十天时间休息。(www.61k.com)调整并集中华野全力,然后发起攻击。

㈢向杜、邱、李连续不断地进行政治攻势,除部队所做者外,请你们起草口语广播词,每三五天一次,依据战场具体情况,变更其内容,电告我们修改播发。

我将电报交回。粟裕对我说:“庄重同志,对杜聿明集团口语广播词的起草任务就交给你了!”这是命令,我欣然接受。我说:“我又写好一篇《劝杜聿明投降书》,粟裕接过稿子连看两遍。说:“好!合乎要求,就这样发吧!”他在稿纸上写了一行字:“急。即发新华社总社速送毛主席。”末了署名粟裕和日期、时间。然后他对我说:“你请张参谋长看看发出。”我马上去见张震参谋长,张说:“粟司令已审阅同意签发;我就不看了,我要军台发,毛主席可以很快看到。”

17日当天,新华社就播发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这是我写得最快、总社播出最快的一篇稿件,也是毛主席亲笔为我修改过的第一篇稿件。我心中非常高兴。

第二天上午,我拿了原稿回到前线分社编辑部,大家对照总社播出稿,学习毛主席是如何修改的。

㈠毛主席把题目改了。用“敦促”一词比用“劝”好。还加了个“等”字。

㈡此文开头,在“杜聿明将军”之下,毛主席加写了“邱清泉将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军、李弥将军和邱李两兵团诸位军长师长团长”。(www.61k.com)

㈢此文后面署名,毛主席并列改写为“中原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

还有几处,毛主席作了技术性的修改。

经过学习毛主席的改稿,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低,没有总揽全局来写这篇广播稿。

这也就是说:12月17日,粟总根据军委来电将写作任务交给庄老先生,庄老先生当场交卷,粟总当场签发,然后庄老先生交张震副参谋长看稿,张不看,让庄老先生交军台发新华总社,新华总社转毛泽东,毛泽东改稿,然后当天播出——没错吧?

然而笔者却在《粟裕文选㈡》中查到这样一个相关的电报——陈毅、粟裕、谭震林关于休整十天如敌突围歼灭之致中央军委等电(1948年12月17日)

军委:

甲、铣[十六日]二十四时电敬悉。我们遵令休整十天,恢复疲劳,溶化俘虏,研究战术,整理组织及展开对敌政治攻势,作为十天中心工作。但据息,敌有突围企图。,我们仍随时准备乘敌于突围中,乘机歼灭之。

乙、对杜邱李等口播,第一次于前天已预发总社(刻已播出)。第二次,当于明日经总社转呈。并另拟就各种传单、标语,关于开展对敌政攻指示,亦已另报。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十七日二十二时

——《遵令休整十天如敌突围歼灭之(1948年12月17日)》,《粟裕文选㈡》第703页~第70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www.61k.com]

电报中的乙项就是关于“对杜邱李口播”的事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陈粟谭签发电报的时候(17日22时),“第一次”稿件已于当天播出(刻已播出——粟总们已听到了),而且,这“第一次”,是在“前天”(也就是12月15日)就已经“预发总社”了的!而“第二次”稿件(当然也可能就是庄老先生称他当天交粟总的稿件或庄老先生的稿件也在其中)则于“明日经总社转呈”。

这也就是说,庄老先生当天交卷的这篇稿件,最快也得18日才能播出,是吧?至少,新华社1948年12月17日播出的《敦》文,并不是庄老先生于17日当天得令又当天神速交卷,又于第二天取回“学习”的那个《劝》稿,是吧?

看来,当年陈粟谭的这个电报,对庄老先生这个“真实的历史”,非常不利呀!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再者,笔者还有一个纳闷儿:庄老先生次日取回原稿时,怎么就能断定是毛泽东而不是其他人亲笔修改过的哩?虽然庄老先生在文中安排了张震副参谋长出场,并分配其告以“毛主席可以很快看到”之角色,但“看到”并不等于“修改”(还是“亲笔”!)呀?请问庄老先生是从何处得知“毛泽东亲笔修改”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的哩?

当然,据庄老先生称,此前他也写过多篇《劝》稿(4篇?),而且已经播出过。[www.61k.com]庄老先生也有可能记忆发生了错讹:庄老先生把《敦》文究竟出自自己“4篇”《劝》文中的哪一篇给弄混了?17日新华社播出的《敦》文实际上就是庄老先生此前写的那“多篇”之一的稿件?然而遗憾的是,《敦》文中所言及的“黄维兵团已在十五日晚全军覆没,李延年兵团已掉头南逃”等等信息,最早也是16日晚上才得以确认的呀!莫非庄老先生比毛泽东、刘陈邓、粟陈张谭还消息灵通,能未卜先知,15日写稿时就已预知到了16日才发生的事情?——17日陈粟谭电分明是在证实:这个(些)稿件是“前天”(也就是15日)就已发给新华总社,而且17日当天就已播出了!!!

如此,庄老先生如果还要继续坚持《敦》文是由自己所撰《劝》文或“之一”而来,除了需要解释“15日或之前写的《劝》稿如何能预知16日夜才得以确认的事件”外,至少还需要提供这样的证据:

㈠陈粟谭17日电中的“第一次”(15日)传给新华总社的稿件,是庄老先生写的《劝》文,或者庄老先生写的“4篇”《劝》文或“之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一,就包括在这“第一次”稿件之中(也许这“第一次”还有别人写的稿件?)。[www.61k.com]

㈡如果㈠成立,那么庄老先生就需要提供庄老先生《劝》文的原稿,以与《敦》文对照,看看毛泽东是怎么改的,改了多少?是不是仅仅是“几处技术性修改”!

㈢庄老先生17日或18日,是从何处得知自己的《劝》文或“之一”,是由毛泽东“亲笔修改”成《敦》文的?

如果上述证据庄老先生俱不能提供,那么最低限度也要提供这样一个佐证:庄老先生的类似作品中,是否有文风语气与《敦》文相类或相近者?《毛泽东选集》主编将《敦》文收入的做法,笔者虽然目前尚不敢断言妥与不妥,但人家的理由至少还是合乎情理的:口气文风很象毛主席!

毛氏文风——哪怕是他写的公文,的确不是那么好模仿的。

很巧,《粟裕文选㈡》也收入了另一篇劝降信——《陈毅、粟裕致杜聿明等的劝降信》,不知是不是出自于庄老先生的手笔,各位可将这个“劝降信”与《毛泽东选集》中的《敦》文比较一下,看看文风语气方面有何不同?(参见附件一和附件二)

最后说一句,现在仍然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敦》文的确是由庄老先生声称为自己所撰的《劝》文或“之一”由毛泽东修改而来。但既便如此,庄先生要声称这个文献是属于自己的才是“历史的真实”,还要让世人相信,那恐怕还需要继续努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力,把“五W”找全!——庄老先生是革命前辈,也是新闻界前辈,不会不知道新闻写作的“五W原则”吧?

附件一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1948年12月17日)

杜聿明将军、邱清泉将军、李弥将军和邱李两兵团诸位军长师长团长:

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www.61k.com)黄维兵团已在十五日晚全军覆没,李延年兵团已掉头南逃,你们想和他们靠拢是没有希望了。你们想突围吗?四面八方都是解放军,怎么突得出去呢?你们这几天试着突围,有什么结果呢?你们的飞机坦克也没有用。我们的飞机坦克比你们多,这就是大炮和炸药,人们叫这些做土飞机、土坦克,难道不是比较你们的洋飞机、洋坦克要厉害十倍吗?你们的孙元良兵团已经完了,剩下你们两个兵团,也已伤俘过半。你们虽然把徐州带来的许多机关闲杂人民和青年学生,强迫编入部队,这些人怎么能打仗呢?十几天来,在我们的层层包围和重重打击之下,你们的阵地大大地缩小了。你们只有那么一点地方,横直不过十几华里,这样多人挤在一起,我们一颗炮弹,就能打死你们一堆人。你们的伤兵和随军家属,跟着你们叫苦连天。你们的兵士和很多干部,大家很不想打了。你们当副总司令的,当兵团司令的,当军长师长团长的,应当体惜你们的部下和家属的心情,爱惜他们的生命,早一点替他们找一条生路,别再叫他们作无谓的牺牲了。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现在黄维兵团已被全部歼灭,李延年兵团向蚌埠逃跑,我们可以集中几倍于你们的兵力来打你们。[www.61k.com]我们这次作战才四十天,你们方面已经丧失了黄伯韬十个师,黄维十一个师,孙元良四个师,冯治安四个师,孙良诚两个师,刘汝明一个师,宿县一个师,灵璧一个师,你们总共丧失了三十四个整师。其中除何基沣、张克侠率三个半师起义,廖运周率一个师起义,孙良诚率一个师投诚,赵壁光、黄子华各率半个师投诚以外,其余二十七个半师,都被本军全部歼灭了。黄伯韬兵团、黄维兵团和孙元良兵团的下场,你们已经亲眼看到了。你们应当学习长春郑洞国将军的榜样,学习这次孙良诚军长、赵壁光师长、黄子华师长的榜样,立即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本军可以保证你们高级将领和全体官兵的生命安全。只有这样,才是你们的唯一生路。你们想一想吧!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好,就这样办。如果你们还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决的。

中原人民解放军司令部

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

根据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刊印。

附件二

陈毅、粟裕致杜聿明等的劝降信

(1949年1月1日)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杜聿明将军暨邱清泉、李弥司令:

十二月八日函谅达。(www.61k.com]二十天来,北线十六兵团、南线十二兵团已先后为我解决,及二十余万官兵均已获得解放。正副司令黄维、吴绍周虽放毒逃跑,但亦不能幸免。迩来天候转寒,风雪交加,空投不继,亦系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贵部官兵露宿郊野,以树根充食,士气沮丧,不仅携械来归者日众,且有倒转枪头,杀死反动官长弃暗投明者。先生如再固执已见,压迫士兵作顽强抵抗,则贵军内部实行兵谏之革命行为,亦将接踵而起,众怒难犯,尚望再思之。况徐总撤滁州后已令李刘部南窜江边,蚌埠即放弃,北上援军已成绝望,贵部已成南京之牺牲品也明甚!当兹新岁,本军为挽救十余万生灵涂炭,特再作忠告:希望你们立即命令部下,停止抵抗,切实保护武器弹药器材,实行有组织地缴械投降。只要能如此做,我军当可保证汝等全体官兵的私人生命财产安全。

为蒋介石一人效忠,反人民而死,徒落千古骂名;能勒马回头,尚能将功折罪,为人民所宽恕。是非利害,幸速图之。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

一九四九年元旦

——《致杜聿明等的劝降信(1949年1月1日)》,《粟裕文选㈡》第721页~第72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

附件三

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

作者:庄重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1966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其中《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题解说:“这是毛泽东为中原、华东两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写的一个广播稿。[www.61k.com)”果真如此吗?非也。那么,作者究竟是谁呢?这是一个拖延了几十年易解而又费解的谜。

那时候,我从劳改农场——河北唐山柏各庄农场回北京在新华社当编辑已有数年。一天,遇老友邓岗,他问我:“《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总社播出后,我们不是对照原稿学习过吗?……怎么上了《毛选》?”我感觉他是在“明知故问”,我无可奈何,只好回答:“我不知道。”

1983年12月,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首页“出版说明”称:“本书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的领导下,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通讯社合编。”新华社副社长缪海棱(曾兼任新闻研究部主任)和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成一任主编。有一天,我与成一谈起此书的编辑过程,我问他为什么不把《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编入这本文选?他说:“毛主席写的《人民解放军总部向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和《刘伯承陈毅两将军向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我们都注明:‘根据手稿刊印”’。而《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虽然登上《毛选》,因为没有找到手稿,还不能断定是毛主席写的,所以我们没有采用。我问为什么《毛选》四卷刊登呢?成一说:最初也有人怀疑这一篇不是毛主席写的,但该卷主编认为是毛主席写的,他的根据是:文章的口气像是毛主席的口气,这是第一;第二,经毛主席修改过,又是毛主席签发的。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更荒唐的是著名传记文学作家叶永烈竟然绘声绘色地说,《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是陈其五。[www.61k.com]

叶永烈为了烘托此文的重要性,首先将陈其五介绍一番,意在表明陈是一位不寻常的人物,好像只有陈其五才能写出这篇文章。其实,陈其五和我,彼此很熟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约有十年时间,陈其五和夫人冯剑与我在一个地区和军队里工作过。最后,陈其五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岗位上,被张春桥打倒。

叶永烈在其所著的一部传记里,有一节专写陈其五。据他介绍,陈其五原名刘毓珩。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在北平爆发时,21岁的刘毓珩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学生。在学生运动中,他成为学生领袖——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全国学联副主席。1938年2月,刘毓珩加入中国共产党。党派遣他去国民党军队某部做地下工作时,刘少奇给他改名陈其五。(不久,陈其五回到新四军里工作)

叶永烈还说:陈其五曾任“第三野战军前委委员、政治部宣传部长兼华东前线总分社社长。”

叶永烈以很长的一段篇幅写陈其五写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情况。原文如下:“1948年12月,当杜聿明部陷入重围,那篇以中原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名义发出的广播稿《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初稿便出自陈其五手笔。后来经毛泽东审阅,作了几处修改,发出。此文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在‘文革’中《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是‘牛鬼蛇神’们‘天天读’的‘课本’,就连被打入‘牛棚’的陈其五也要背诵此文,他背得极为熟练。近来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发现此文最初的手稿,上面有两种笔迹,毛泽东的笔迹人们一望而知,那是作了几处修改留下的,而通篇的笔迹则是陈其五的。[www.61k.com]”

其实,《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不是陈其五,陈其五也不是“兼新华社华东前线总分社社长”,新华社历史上没有“华东前线总分社”,有的是华东前线分社,分社社长是康矛召,不是陈其五。叶永烈说,《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通篇是陈其五的手迹,我说“否!”通篇是孙书明的手迹(但原稿不是他写的),孙书明离休前是新华社老干部局局长,现住北京龙潭湖公园附近。附带说一句:陈其五不是第三野战军前委委员。

事情本来很简单,却弄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离奇了。甚至《张震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中也写了这样一段:

“我军大力开展政治攻势,进行火线喊话,赠送食品,散发传单等。毛主席还专门为淮海前线起草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广播稿,对瓦解敌军起到了重要作用。20天内,

敌副师长以下1.4万余人缴械向我投诚。”(《张震回忆录》上册第346——347页)

第三野战军战史也写上一笔:“毛泽东起草了中原人民解放军、华东人民解放军《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最近,一些纪念淮海战役胜利六十周年的文章,无例外地写上《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一文出自毛泽东之手。

我不知道,迄今为止,《毛泽东选集》(包括各种外文版在内)总共出版发行多少万册,我粗略估计,少说也有几千万册吧。《毛选》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中若有错误,《毛选》发行量愈大,则错误流传愈广,影响党史、军史……改正错误更加困难。(www.61k.com)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究竟是谁?——这个经历半个多世纪的谜,该是揭开谜底的时候了。我是个有七十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而且92岁了,我应该对历史负责。今天,我宣布:《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一文真正的作者,既不是毛泽东,也不是陈其五,而是我本人——庄重。

历史真相是这样的:

杜聿明率领三个兵团从徐州向西逃跑,于1948年12月4日在河南永城以东陷入我华东人民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粟裕将军对我说:“我们要向杜聿明部开展政治攻势,我给你一个任务,用陈毅、粟裕、谭震林的名义,写信给杜聿明,要他率部投降。要写得通俗、口语化,便于我前线部队向敌人广播。”我先后写了七篇广播稿,12月上半月,仅《劝杜聿明投降书》(这是粟出的题目),我就写了4篇。

12月17日,粟裕将一份电报交给我看。这是1948年12月16日24时毛泽东给粟裕并告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的电报,全文如下:

㈠黄维被歼,李延年全军退守淮河南岸。

㈡我包围杜聿明各部,可以十天时间休息。调整并集中华野全力,然后发起攻击。

㈢向杜、邱、李连续不断地进行政治攻势,除部队所做者外,请你们起草口语广播词,每三五天一次,依据战场具体情况,变更其内容,电告我们修改播发。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我将电报交回。[www.61k.com]粟裕对我说:“庄重同志,对杜聿明集团口语广播词的起草任务就交给你了!”这是命令,我欣然接受。我说:“我又写好一篇《劝杜聿明投降书》,粟裕接过稿子连看两遍。说:“好!合乎要求,就这样发吧!”他在稿纸上写了一行字:“急。即发新华社总社速送毛主席。”末了署名粟裕和日期、时间。然后他对我说:“你请张参谋长看看发出。”我马上去见张震参谋长,张说:“粟司令已审阅同意签发;我就不看了,我要军台发,毛主席可以很快看到。”

17日当天,新华社就播发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这是我写得最快、总社播出最快的一篇稿件,也是毛主席亲笔为我修改过的第一篇稿件。我心中非常高兴。

第二天上午,我拿了原稿回到前线分社编辑部,大家对照总社播出稿,学习毛主席是如何修改的。

㈠毛主席把题目改了。用“敦促”一词比用“劝”好。还加了个“等”字。

㈡此文开头,在“杜聿明将军”之下,毛主席加写了“邱清泉将军、李弥将军和邱李两兵团诸位军长师长团长”。

㈢此文后面署名,毛主席并列改写为“中原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

还有几处,毛主席作了技术性的修改。

经过学习毛主席的改稿,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低,没有总揽全局来写这篇广播稿。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我还要说一下关于手迹问题。(www.61k.com]

上文已经说过,手迹是孙书明的。

45年前,孙书明与我谈起《毛选》上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一文,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那是我写的,不是毛主席著作。”我简略说了写这篇东西的过程。孙书明接着说:“这事与我有关,那天,我在总社机要室值班,总参三局来电话,说淮海前线给新华社总社发来一篇急稿,是军台发来的,是密码电报,不能给你们,我们口传,请你们笔记。我连忙拿来稿纸,对方一字一句地口传,我一字一句地记,稿子题目叫《劝杜聿明投降书》。”

我的手迹在哪里?我的手迹被封藏在大别山的山洞里。

上个世纪某一年,因轻装备战,南京军区将历史档案资料包括新华社华东前线分社(当时负责人为沈定一)的存档稿件,(沈定一说内有我写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原稿)清理打包,运往大别山藏在一个山洞中,洞口密封,外堆泥土,植树种草,隐蔽起来。因未作标志,后来军区几次派人去取档案资料,却找不到那个山洞。1985年夏,我与新华社高级记者阎吾曾专程赴南京寻找,也空手而返。我想,天长日久,洞中阴暗潮湿,那些档案资料,大概早已腐烂成泥了!

我手头有一本1964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竖排精装本(合订一卷本),其卷首“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的《本书出版的说明》,却写于1951年8月25日。由此可想而知《毛泽东选集》在1951年8月就已经编成“出版的说明”中说:“选集中的各篇著作,都经著者校阅过”。又说,“本选集有两种装订的本子”,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一种是合订的一卷本,另一种是四卷本。(www.61k.com]

《毛选》第四卷出版于1966年3月,迄今40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不早提出《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是我写的,推迟43年才提出来,原因很复杂,一言难尽,概括说来有两个,一是害怕,一是期待。怕是害怕惹火烧身,株连“九族”。毛主席是世界伟人,比封建皇帝还皇帝。毛主席的书被称之为“红宝书”,林彪说:“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谁敢说一个“不”字。我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打人“牛鬼蛇神”行列,“只许老老实实”,进行“脱胎换骨”劳动改造,“不许乱说乱动”。

再说期待,期待什么?

期待毛主席有一天能发现校阅时的疏漏,自己提出来改正这个错误。

期待《毛选》的编者、出版者能发现这个错误,采取适当方式予以更正,以示对读者负责。

期待粟裕、张震、廖承志、廖盖隆、邓岗等知情者能为我说一句话,问题便可解决了。我默默无语地期待着、期待着……一年又一年飞逝而去,《毛选》四卷出版了多少年,我期待了多少年。我终于失望了,不再期待下去。

今天,我亲爱的祖国给予我新的力量,我又勇敢起来,敢于直言了。

宪法和法律保障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我要出版一个文集,将我写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一文收进去。我的自传也要写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上这件事。(www.61k.com)这叫做顺理成章,物归其主。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的一个易解而又费解的谜,现在解开了!

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真实的历史。双石

写罢与庄重老先生商榷一文后,笔者又找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等法律文献作了研究,同时也了解到了许多朋友提供的中外有关法律的通例。尔后,不能不为庄老先生捏了一把汗:庄老先生要想成为《敦》文著作权合法拥有者的愿望乃至宣言,并无法理依据的支撑!《炎黄春秋》刊用和编辑《谁》文时极不庄重,很有可能要陷庄老先生于“既非份,又非法”的尴尬境地——而且该刊自身也有怂踊放纵他人“违法”之嫌。

如果庄老先生该文只有“澄清历史事实”的意愿,那么不管人们同不同意庄老先生的一家之言,庄老先生的这个“一家之言”是不是站得住脚,人们对庄老先生所述“历史的真实”是不是存有疑问,庄老先生“言论自由”的权利都应该得到尊重!这是庄老先生理应享受的合法权利!然而遗憾的是,庄老先生在“澄清历史事实”的同时,也发表了许多毫无来由的议论,甚至还公然发出有“违法抗法”之嫌的“宣言”!比如,庄老先生在文中将至多是一桩“著作权”的民事纠纷,毫无道理地上纲上线到了“阶级斗争”的高度,而且还对有关当事人进行了“人身攻击”:“毛主席是世界伟人,比封建皇帝还皇帝”!——这可是既违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党章也违宪法的言论哟!而在众多事件经历者当事人直到故去也未能为庄老先生的“合法权益”提供证言的情况下,庄老先生又愤然宣布:“今天,我亲爱的祖国给予我新的力量,我又勇敢起来,敢于直言了。(www.61k.com)宪法和法律保障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我要出版一个文集,将我写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一文收进去。我的自传也要写上这件事。这叫做顺理成章,物归其主。”

笔者不能不遗憾地指出:庄老先生前面那个“上纲上线”的“人身攻击”,大有“文革遗风”之嫌,后面那个“顺理成章,物归其主”,更是无根无由毫无法理依据可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之规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所以,既或是庄老先生所言全部属实,也并不意味着他就拥有《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著作权。作为一篇广播稿或“哀的美敦书”的《敦》文,代表的并不是庄老先生个人的意志,庄老先生个人无法承担也承担不了由该文产生的各种相关责任!这个公共文献,完全是“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意志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者”所有的,责任也是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者”承担的,所以这篇广播稿或“哀的美敦书”的作者,只能是“主持”《敦》文创作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其“著作权”不可能属于庄老先生——换言之,就是要就《敦》文要发起“著作权诉讼”,那也轮不到庄老先生!庄老先生要把《敦》文收入自己文集的诉求和行为,是“非份之想”,也是“非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法之求”!

这个规则是个通例,古今中外概莫如此——用《炎黄春秋》们熟悉的语境来说就是很“普世”。[www.61k.com]试问,既或在如美英等“民主天堂国”,为女王或总统起草演讲稿者,能成为这个演讲稿的著作权人或署名者么?在当今中国和他国,为总理起草《政府工作报告》者,能成为这个《政府工作报告》的著作权人或署名者么?怕是连在注释中“加注说明”的“权利”都没有吧?莫非他们都是被“比封建皇帝还皇帝”者欺负了,压迫了,巧取豪夺了?

至于庄老先生在该文最后的那个“宣言”,更是弄巧成拙!什么“顺理成章,物归其主”,什么“宪法和法律保障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实在是可叹又可笑,这整个就象一个“违法抗法”的“法盲”在无赖喧嚣:如果庄老先生的《谁》文仅限于澄清史实,那无论怎么经不起置疑,其行为本身也还是说得过去的,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可一旦上升到法律高度提出法律诉求,甚至在没有取得法律定论的情况下就公然宣称要这样要那样,那不是画蛇添足自找麻烦么?!然而很不幸,庄老先生恰恰就多走了这么一步,从“合法”走到了“既非份,又非法”的边缘!——既或是在“民主天堂国”的国度,庄老先生的这种“公然违法”的诉求及至行为,也是绝无胜算可能吧?而这种公然叫嚣要违法抗法的言论,竟然在声名赫赫且俨然以“弘扬民主和与法制”为已任的《炎黄春秋》上白纸黑字地刊出,还在社会上网络上大行其道!敢问《炎》刊总编杜导正先生一句:这样的事情,哪怕是在你们心目中那些“民主天堂国”的媒体上,恐怕也会被归为“咄咄怪事”一档吧?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这里提醒一下公然宣称要将《敦》文编入自己文集的庄老先生一句:老人家一大把岁数了,可千万不要上赶着去当这个“知法犯法”的标杆儿哟!否则,作为已拥有《敦》文著作权的“法人和其他组织”,是完全有理由也有权利对老先生你,提起诉论讼的哟!而老先生你,基本上是没有胜诉可能的!——哪怕把这个官司拿到你心中的“民主法制天堂国”去打!

庄老先生一生坎坷,如今已风烛残年,撰文时被愤懑情绪所左右,这在情理上或许是可以理解的。[www.61k.com)但《炎黄春秋》的编辑们在编辑此文时,难道就没有一丝一毫“为作者着想”,为庄老先生“把把关”的职业意识?你们自己反共反毛反得饥不择食慌不择言闹闹笑话也就罢了,可为什么还要陷庄老先生于这般不仁不义无法无天的境地哩?是不是不与作者商量建议一下或直接使用编辑权力删去文中那些纯属多余的反毛仇毛的话,你们就不舒服,就觉得作品的“政治觉悟”显得不够高?是不是最后那个“违法宣言”不变成白纸黑字印在你们的刊物上,你们就觉得不过瘾,你们的刊物就显得不够新潮?你们还是一个为作者负责、为读者负责、为法律负责、为社会负责的刊物么?且不论你们的政治取向如何,就以新闻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而言,你们不妨扪心自问:你们够格么?庄重老先生记忆力很令人怀疑

双石

在《炎黄春秋》2009年第7期刊出的《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的作者》,庄重老先生关于毛泽东对其原稿所作的改动是这样的叙述的:

……

第二天上午,我拿了原稿回到前线分社编辑部,大家对照总社播出稿,学习毛主席是如何修改的。[www.61k.com]

㈠毛主席把题目改了。用“敦促”一词比用“劝”好。还加了个“等”字。

㈡此文开头,在“杜聿明将军”之下,毛主席加写了“邱清泉将军、李弥将军和邱李两兵团诸位军长师长团长”。

㈢此文后面署名,毛主席并列改写为“中原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

还有几处,毛主席作了技术性的修改。

……

闲来无事,本庄主在《人民日报》(1946~2003)全文数据库和新华社(1946~2003)全文数据库以《敦促杜聿明投降书》作了查询,结果是:无。而改以“杜聿明”查询后,找到了这篇广播稿。结果如下:

一、《人民日报》是在1948年12月22日刊出的,刊出时的标题为《不投降就要被消灭!我中原及华东司令部劝杜聿明等部速投降》——

【新华社淮海前线十七日电】人民解放军中原和华东两司令部本日发出对杜聿明邱清泉李弥诸国民党将领的劝降书。原文如下(略)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二、新华社播出时间是1948年12月20日(不是淮海前线的播出时间),标题为《人民解放军中原、华东司令部对杜聿明等部劝降书》。[www.61k.com]

这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当年播出时标题并不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这个标题,很可能是在收入《毛泽东选集》时编辑的定名。而在当年,无论是播出还是刊出,都用的是“劝降”而非“敦

促”——如果真是毛已改作“敦促”了,恐怕没谁有权力再去改动毛泽东亲笔修改过的文字吧?如此,庄老先生所言“毛主席把题目改了。用‘敦促’一词比用‘劝’好。还加了个‘等’字”,岂不成了子虚乌有且画蛇添足的刻意附会——要弄巧,反成拙?

到目前为止,本庄主刨出来的所有证据,都对庄重老先生的说法,非常不利啊!这件公案是非曲直,应该是非常清楚了!既或是本庄主以最大的善意来理解庄老先生而排除庄老先生刻意编造说谎的嫌疑——也暂且排除《炎黄春秋》刻意造谣生事的嫌疑,结论也只能是这样:庄重老先生的记忆力,很令人怀疑!《炎黄春秋》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操守,很令人怀疑!

唉,庄重老先生,还有《炎黄春秋》,这反毛非毛的活计,干得太糙了!关于《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起草者,叶永烈先生缘何前后不一双石

庄重老先生《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一文被《炎黄春秋》炒作之时,大名鼎鼎的前科幻作家今传记专家叶永烈先生也不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幸被作者愤懑的笔墨所涉及。[www.61k.com]这是因为,最先提出“《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并非毛泽东起草”者,正是这位当时刚从科幻转行党史不久的叶永烈先生!时间是1993年12月叶先生大作《张春桥传》问世之际。叶先生在该书中称: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当杜聿明部队陷入重围,那篇以中原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名义发出的广播稿《敦促杜章明等投降书》,初稿便出自陈其五手笔。后来经毛泽东审阅,作了几处修改,发出。此文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在“文革”中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是《牛鬼蛇神》们“天天读”的“课本”,就连被打入“牛棚”的陈其五也要背诵此文,他背得极为熟练。近来发现此文最初的手稿,上面有两种笔迹,毛泽东的笔迹人们一望而知,那是作了几处修改留下的,而通篇的笔迹则是陈其五的。

——叶永烈《张春桥传》,作家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但这件原本可以引起轩然大波的“猛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笔者当时读过之后也仅仅是付之一笑,并未在意,好象也没有谁就着这事儿来炒作,尽管那段时间是国内精英界反毛非毛毁毛的高峰期。这或许是因为叶先生和出版社比较聪明,只是在陈述自己认为是事实的史实,而并未提出什么“物归其主”的版权要求所致——这可是比庄老先生懂法明理哈?

然而时隔不过4年,叶先生在自己的另一部著作中却突然改口了——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

杜聿明陷入铁围之中。[www.61k.com)毛泽东虽然在西柏坡,却以“中原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的名义,写了一份广播稿。这篇广播稿,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题为《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颇有“现场感”。这么写道:(以下引文略)

——叶永烈《国共风云》,广州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这是咋回事儿哩?都是白纸黑字言之凿凿,叶先生是在拿哪个说法当真哩?

迄今为止,笔者没瞅见叶永烈先生对此有过任何解释!

叶先生的改口或不解释,肯定有自己的道理!叶先生不说,笔者也不好妄加揣测。但是,叶先生的改口前的说法,最起码在证据上是存在以下“欠充分”的问题的,因而也是很难经得起置疑或考据的:其一,叶先生既然对“手稿”言之凿凿,而《敦》文又是早已传世的历史性文献,不存在什么“保密”问题,叶先生为何不在其大作中附上其影印件,以让世人鉴识哩?叶先生究竟亲眼见过这个“手稿”没有?或者换个问法:这个“手稿”究竟存不存在?其二,叶先生称手稿上有“两种笔迹”,一为陈其五,一为毛先生,是吧?但这就带来了另一个既很简单又很麻烦的问题:当时作为华野宣传大员正在淮海前线的陈其五先生的手稿,是怎么传到西柏坡让毛先生修改的?飞马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与《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的作者商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飞鸿还是飞机传书?退一步说,就算有这种手段,有什么理由一定要送手稿而不用电发?

叶先生该不会考证出来是“用传真”吧?

而依笔者看,叶先生的“惊世猛料”,跟庄老先生的满腹委屈一样,极不靠谱!“手稿笔迹”与“毛把题目改了”一样,都属刻意之中的弄巧成拙!以致于4年之后的叶永烈先生自己都觉得不能自圆其说,只好悄悄地尽可能不着痕迹地改了口!而庄老先生撰文时有点猴急,也没有去读读叶先生后来的著作看看他后来的说法,这一着急上火,就把叶先生前些年露的那些个破绽,又给亮出来了!

笔者认为,叶先生如今怎么着也该露个面儿说道一句了:

这桩公案,究竟是谁错了?

三 :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七日)



杜聿明将军、邱清泉将军、李弥将军和邱李两兵团诸位军长师长团长:
  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黄维兵团已在十五日晚全军覆没,李延年兵团已掉头南逃,你们想和他们靠拢是没有希望了。你们想突围吗?四面八方都是解放军,怎么突得出去呢?你们这几天试着突围,有什么结果呢?你们的飞机坦克也没有用。我们的飞机坦克比你们多,这就是大炮和炸药,人们叫这些做土飞机、土坦克,难道不是比较你们的洋飞机、洋坦克要厉害十倍吗?你们的孙元良兵团已经完了,剩下你们两个兵团,也已伤俘过半。你们虽然把徐州带来的许多机关闲杂人员和青年学生,强迫编入部队,这些人怎么能打仗呢?十几天来,在我们的层层包围和重重打击之下,你们的阵地大大地缩小了。你们只有那么一点地方,横直不过十几华里,这样多人挤在一起,我们一颗炮弹,就能打死你们一堆人。你们的伤兵和随军家属,跟着你们叫苦连天。你们的兵士和很多干部,大家很不想打了。你们当副总司令的,当兵团司令的,当军长师长团长的,应当体惜你们的部下和家属的心情,爱惜他们的生命,早一点替他们找一条生路,别再叫他们作无谓的牺牲了。
  现在黄维兵团已被全部歼灭,李延年兵团向蚌埠逃跑,我们可以集中几倍于你们的兵力来打你们。我们这次作战才四十天,你们方面已经丧失了黄百韬十个师,黄维十一个师,孙元良四个师,冯治安四个师,孙良诚两个师,刘汝明一个师,宿县一个师,灵璧一个师,你们总共丧失了三十四个整师。其中除何基沣、张克侠率三个半师起义,廖运周率一个师起义,孙良诚率一个师投诚,赵壁光、黄子华各率半个师投诚⑴以外,其余二十七个半师,都被本军全部歼灭了。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和孙元良兵团的下场,你们已经亲眼看到了。你们应当学习长春郑洞国将军的榜样⑵,学习这次孙良诚军长、赵壁光师长、黄子华师长的榜样,立即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本军可以保证你们高级将领和全体官兵的生命安全。只有这样,才是你们的唯一生路。你们想一想吧!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好,就这样办。如果你们还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决的⑶。
  中原人民解放军司令部
  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


  注  释
  *这是毛泽东为中原、华东两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写的一个广播稿。
  〔1〕何基沣、张克侠,都是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中,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八日率一个军部和三个师、一个团共二万余人,在徐州东北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廖运周,是国民党第八十五军第一一○师师长,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中,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率该师师部和两个整团共五千五百人,在安徽省宿县西南罗集起义。孙良诚,是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兼第一○七军军长,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中,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三日率该军军部和一个师共五千八百人,在江苏睢宁西北投诚。赵壁光,是国民党第四十四军第一五○师师长,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中,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八日率残部二千余人在江苏徐州东碾庄地区投诚。黄子华,是国民党第八十五军第二十三师师长,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中,于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日率该师师部和所属残部及第二一六师一部、第八十五军部分直属部队一万余人,在安徽省蒙城东北双堆集投诚。
  〔2〕长春自东北人民解放军一九四七年冬季攻势后,即被东北人民解放军包围。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九日,在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东北国民党军全部动摇的形势下,长春国民党军最高指挥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率领所部第一兵团直属机关部队和新七军全体官兵放下武器。
  〔3〕杜聿明(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邱清泉(国民党第二兵团司令官)、李弥(国民党第十三兵团司令官)三人,在人民解放军发出敦促其投降书以后,仍然负隅顽抗,结果在人民解放军强大攻势下全军覆没,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击毙,只有李弥逃走。

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
庄 重
(据《炎黄春秋》2009年7期的摘要)
1966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其中《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题解说:“这是毛泽东为中原、华东两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写的一个广播稿。”果真如此吗?非也。那么,作者究竟是谁呢?这是一个拖延了几十年易解而又费解的谜。
那时候,我从劳改农场——河北唐山柏各庄农场回北京在新华社当编辑已有数年。一天,遇老友邓岗,他问我:“《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总社播出后,我们不是对照原稿学习过吗?……怎么上了《毛选》?”我感觉他是在“明知故问”,我无可奈何,只好回答:“我不知道。”
1983年12月,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首页“出版说明”称:“本书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的领导下,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通讯社合编。”新华社副社长缪海棱(曾兼任新闻研究部主任)和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成一任主编。有一天,我与成一谈起此书的编辑过程,我问他为什么不把《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编人这本文选?他说:“毛主席写的《人民解放军总部向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和《刘伯承陈毅两将军向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我们都注明:‘根据手稿刊印”’。而《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虽然登上《毛选》,因为没有找到手稿,还不能断定是毛圭席写的,所以我们没有采用。我问为什么《毛选》四卷刊登呢?成一说:最初也有人怀疑这一篇不是毛主席写的,但该卷主编认为是毛主席写的,他的根据是:文章的口气像是毛主席的口气,这是第一;第二,经毛主席修改过,又是毛主席签发的。
更荒唐的是著名传记文学作家叶永烈竟然绘声绘色地说,此文的作者是陈其五。
…………
我不知道,迄今为止,《毛泽东选集》(包括各种外文版在内)总共出版发发行了多少万册我粗略估计,少说也有几千万册吧。《毛选》中若有错误.《毛选》发行量愈大,则错误流传愈广,影响党史、军史……改正错误更加困难,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究究竟是谁?——这个经历半个多世纪的谜,该是揭开谜底的时候了。我是个有七十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而且92岁了,我应该对历史负责,今天,我宣布:《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一文真正的作者,既不是毛泽东,也不是陈其五,而是我本人——庄重
历史真相是这样的:
杜聿明率领三个兵团从徐州向西逃跑,,1948年12月4日在河南永城以东陷入我华东人民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粟裕将军对我说:“我们要向杜聿明部开展政治攻势,我给你一个任务,用陈毅、粟裕、谭震林的名义,写信给杜聿明明,要他率部投降。要写得通俗、口语化,便于我前线部队向敌人广播。”我先后写了七篇广播稿,12月上半月,仅《劝杜聿明投降书》(这是粟出的题目),我就写了4篇。
12月17日,粟裕将一份电报交给我看这是1948年12月16日24时毛泽东给粟裕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的电报,全文如下:
(一)黄维被歼,李延年全军退守淮河南岸。
(二)我包围杜聿明各部,可以十天时间休息,调整并集中华野全力,然后发起攻击。
(三)向杜、邱、李连续不断地进行政治攻势,除部队所做者外,请你们起草口语广播词,每三五天一次,依据战场具体情况,变更其内容,电告我们修改播发。
我将电报交回。粟裕对我说:“庄重同志,对杜聿明集团口语广播词的起草任务就交给你了!”这是命令,我欣然接受。我说:“我又写好一篇《劝杜聿明投降书》,粟裕接过稿子连看两遍,说:“好!合乎要求,就这样发吧!”他在稿纸上写了一行字:“急。即发新华社总社速送毛主席“未了署名粟裕和日期、时间。然后他对我说:“你请张参谋长看看发出。”我马上去见张震参谋长,张说:“粟司令已审阅同意签发;我就不看了…………
…………
我手头有一本1964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竖排精装本(合订一卷本),其卷首“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的《本书出版的说明》,却写于1951年8月25日。由此可想而知《毛泽东选集》在1951年8月就已经编成。“出版的说明”中说:“选集中的各篇著作,都经著者校阅过”。又说,“本选集有两种装订的本子”,一种是合订的一卷本,另一种是四卷本。
《毛选》第四卷出版于1966年3月,今40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不早提出《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是我写的,推迟43年才提出来,原因很复杂,一言难尽,概括说来有两个,一是害怕,一是期待。怕是害怕惹火烧身,株连“九族”。毛主席是世界伟人,比封建皇帝还皇帝。毛主席的书被称之为“红宝书”,林彪说:“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谁敢说一个“不”字。我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打入“牛鬼蛇神”行列,“只许老老实实”,进行“脱胎换骨”劳动改造,“不许乱说乱动”。“文革”中被批斗、打嘴巴、罚跪,腰椎被踢断,几乎被打死,我还能说什么。
再说期待,期待什么?
期待毛主席有一天能发现校阅时的疏漏,自己提出来改正这个错误。
期待《毛选》的编者、出版者能发现这个错误,采取适当方式予以更正,以示对读者负责。
期待粟裕、张震、廖承志、廖盖隆、邓岗等知情者能为我说一句话,问题便可解决了。
我默默无语地期待着、期待着……一年又一年飞逝而去,《毛选》四卷出版了多少年,我期待了多少年。我终于失望了,不再期待下去。
今天,我亲爱的祖国给予我新的力量,我又勇敢起来,敢于直言了。
宪法和法律保障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我要出版一个文集,将我写的《敦促杜聿明等 投降书》一文收进去。我的自传也要写上这件事。这叫做顺理成章,物归其主。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的一个易解而又费解的谜,现在解开了!
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真实的历史。
(2009年4月16日写成)
究竟谁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879次点击0个回复佐左木于2012/5/10 9:08:58 发布在凯迪社区>猫眼看人我刚从台湾归来。在台湾,我从网上读到庄重先生发表在2009年第7期《炎黄春秋》上的文章:《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声称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是他的著作。庄重先生的文章中还涉及我:

  更荒唐的是著名传记文学作家叶永烈竟然绘声绘色地说,《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是陈其五。

  叶永烈为了烘托此文的重要性,首先将陈其五介绍一番,意在表明陈是一位不寻常的人物,好像只有陈其五才能写出这篇文章。其实,陈其五和我,彼此很熟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约有十年时间,陈其五和夫人冯剑与我在一个地区和军队里工作过。最后,陈其五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岗位上,被张春桥打倒。

  叶永烈在其所著的一部传记里,有一节专写陈其五。据他介绍,陈其五原名刘毓珩。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在北平爆发时,21岁的刘毓珩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学生。在学生运动中,他成为学生领袖——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全国学联副主席。1938年2月,刘毓珩加入中国共产党。党派遣他去国民党军队某部做地下工作时,刘少奇给他改名陈其五。(不久,陈其五回到新四军里工作)

  叶永烈还说:陈其五曾任“第三野战军前委委员、政治部宣传部长兼华东前线总分社社长。”

  叶永烈以很长的一段篇幅写陈其五写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情况。原文如下:“1948年12月,当杜聿明部陷入重围,那篇以中原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名义发出的广播稿《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初稿便出自陈其五手笔。后来经毛泽东审阅,作了几处修改,发出。此文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在‘文革’中《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是‘牛鬼蛇神’们‘天天读’的‘课本’,就连被打入‘牛棚’的陈其五也要背诵此文,他背得极为熟练。近来发现此文最初的手稿,上面有两种笔迹,毛泽东的笔迹人们一望而知,那是作了几处修改留下的,而通篇的笔迹则是陈其五的。”

  其实,我没有“荒唐”,我的依据来自1986年2月26日对陈其五夫人冯剑的采访。当时的采访笔记和录音带我至今仍保存着,可以作为证据。庄重先生在文中也谈及,他认识陈其五夫人冯剑:“与我在一个地区和军队里工作过。”

  庄重先生文中提及的“叶永烈在其所著的一部传记”,是指我写的《张春桥传》。这本书1988年出版以来,多次重版,发行量甚大,谅庄重先生早已读到。然而,庄重先生直至2009年才声称《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初稿并非出自陈其五之手,而是庄重先生写的!

  庄重先生故意不提《张春桥传》这一书名,是为了说“叶永烈为了烘托此文的重要性,首先将陈其五介绍一番”。实际上正好相反。陈其五是张春桥的死对头,就连庄重先生也知道:“陈其五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岗位上,被张春桥打倒。”我在上海文艺界工作多年,熟知张春桥与陈其五之间的深刻矛盾。张春桥在打倒陈其五之后取而代之,出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正因为这样,我在《张春桥传》里花了许多篇幅介绍陈其五的身世以及张春桥怎样借助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打倒陈其五,只在介绍陈其五时顺便提及“《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初稿便出自陈其五手笔”,并非“为了烘托此文的重要性,首先将陈其五介绍一番”。
我采访陈其五夫人冯剑,起因是“陈小蒙事件”(当年这件“高干子弟胡作非为”大案曾震惊全国,邓小平力挺胡耀邦,“不管是什么人,依法处理”)。陈小蒙是陈其五与冯剑的次子,曾任《民主与法制》杂志记者,与我有过交往。1986年2月19日,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宣布了强奸、流氓犯陈小蒙、胡晓阳(上海市原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教之子)、葛志文的罪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布死刑的命令,并把这3个罪犯立即押赴刑场执行枪决。与此同时,陈冰郎因犯强奸、流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陈冰郎是陈其五与冯剑的三子。

  广大上海市民对于高干子弟陈小蒙、胡晓阳、陈冰郎的胡作非为义愤填膺。我在第一时间对“陈小蒙事件”展开深入采访,奔走于上海的“中南海”——中共上海市委所在地康平路,迅即发表3万多字的报告文学《良心的死灭——打开陈小蒙犯罪的案卷》。

  我在陈小蒙被枪决的第7天来到“风暴的中心”,如同我在《良心的死灭》中所写:

  陈小蒙的父母,住在康平路的一幢楼房里。我叩响了房门。开门的人一头齐腮直梳白发,双颊红润,衣着朴实,双眼流露出诚挚的目光。她,便是陈小蒙的母亲。当我简单地说明来意,她思索了一下,随即领我进屋。

  我坐在一张皮沙发上。沙发紧靠着一张宽大的书桌,那是陈小蒙的父亲平常看书、写字的地方。我的对面是一张双人床。右侧墙上,挂着陈小蒙父亲的大幅遗照——他消瘦,脸色严峻。遗照两边,挂着悼联。遗照下面,写着妻子、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以及儿媳、女婿、孙子、孙女们的名字。

  陈小蒙的母亲63岁,已经离休,患高血压。她久经风雨,显得冷静、豁达、爽朗。我很感谢——她在陈小蒙死后的第七天,能够克制自己的感情,跟我长谈,一口气谈了四个小时。她的女儿、女婿、小儿子,也都谈了许多情况,使我对陈小蒙的家庭有了较多的了解。

  3月2日,陈小蒙的妻子也忍痛接受我的独家采访。

  我在采访冯剑时,谈到了陈小蒙,也谈到了陈其五。冯剑说“文革”中,陈其五在牛棚中要背《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其实那篇文章的初稿就是陈其五写的。我当即追问,她这才详细谈及该文的起草过程。她说,现在仍保存着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原稿上有两种笔迹,一种是陈其五起草的笔迹,一种是毛泽东修改的笔迹。

  在儿子陈小蒙刚刚被枪毙,冯剑的心境芜杂的时刻,我相信她的关于《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谈话没有掺假,也没有必要掺假。冯剑本人也是资深的老干部,在战火纷飞的1942年9月与陈其五在豫皖苏边区的洪泽湖畔结婚,主婚人是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是陈其五根据毛泽东的意图起草、经过毛泽东亲自作多处修改后定稿的。冯剑并没有说文章的著作权属于陈其五。

  我不知道庄重先生所说的“荒唐”在哪里。庄重先生说《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那是我写的,不是毛主席著作”,“我要出版一个文集,将我写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一文收进去”。也就是说,庄重先生认为《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著作权属于他。然而,他又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是不够“庄重”的。他说,“我的手迹被封藏在大别山的山洞里”,“天长日久,洞中阴暗潮湿,那些档案资料,大概早已腐烂成泥了!”

  陈其五夫人冯剑明确地说,“毛泽东的笔迹人们一望而知,那是作了几处修改留下的,而通篇的笔迹则是陈其五的”。只要公布手稿,这一历史谜团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系文史学者、上海市作家协会一级作家)

  刊于《同舟共进》2009年第10期
炎黄春秋编辑部回应网友对《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不是毛泽东的质疑

2012-02-06

@时事周刊:【代笔】《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原作者是庄重,当年,毛审查该文时,只把“劝”字改为“敦促”,作者就成了毛,并收录于毛选。庄重说︰“当时没敢说,否则文革就没命了。”直到毛死后33年,他才敢说出真相,并将文章收入自己文集。@炎黄春秋编辑部公布庄重给该刊的《淮海战役日记摘抄》稿件等证据。2月5日23:12来自新浪微博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炎黄春秋编辑部:有网友质疑本刊登载过的庄重日记内容的真实性。本刊已于本月7日将质疑材料当面交给庄重先生,请他提供所涉内容的日记原件或复印件并作回应,但至今仍未得到明确答复。网友提供的日记复印件,本刊亦将提供给庄重先生确认。庄重先生已94岁高龄,考虑其身体状况,答复恐需时间,我刊正督促其尽快答复。(转发(100)|评论(157)2011-12-1210:46 来自新浪微博)

网友认为庄重日记原件没有其撰写《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内容,而本刊发表的文章却有这样的内容,因此认为是本刊故意伪造,现公布庄重给本刊的《淮海战役日记摘抄》稿件,其上有庄重字迹。


2011-12-1311:27 来自新浪微博


为昭示公信,本刊特公布《淮海战役日记摘抄》发表前庄重给本刊编辑部工作人员的来信,本刊已对其提出仔细核对事实的要求,庄重也一再表示已“仔细进行核实事实”,“内容则力求事实存真”。庄重日记此前已刊登在新华社内部刊物《新闻业务》1987年第12期上,刊发前编者应当也曾向其提出核对事实的要求。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转发(16)| 收藏|评论(35)2011-12-13 11:30 来自新浪微博


网友认为本刊对网友所提出的对庄重日记内容真伪的质疑不予回应,本刊2011年第1期已刊登过对其庄重的质疑,作者高放,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此前他已在《百年潮》杂志2010年第4期发表质疑庄重的文章。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转发(31)| 收藏|评论(34)2011-12-13 11:31 来自新浪微博

《淮海战役日记摘抄》发表前,本刊已将作者手抄稿退回,要求其仔细核对史实,庄重第二次来稿表示“按照你们的要求,我又仔细进行核实事实”,本刊才允其发表。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转发(120)| 收藏|评论(99)2011-12-13 11:59 来自新浪微博

应本刊要求,今日上午庄重先生到本刊编辑部核对有关日记内容,他表示将做出回应。

转发(75)| 收藏|评论(158)2011-12-14 12:26 来自新浪微博
再谈毛泽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起草者

高 放

2011年第1期炎黄春秋杂志1306


  贵刊2009年7月号发表新华社资深记者庄重同志的《谁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作者》。文中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的这篇《敦降书》的“真正作者,既不是毛泽东,也不是陈其五,而是我本人——庄重”。据我所知,原新华社记者陈其五早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逼迫他尽快投降、交待问题时,就敢于公开申辩:这篇《敦降书》在1948年12月间就是淮海前线司令部交给他起草上报的。为此他遭到更严厉的批斗。我还查到1999年方志出版社出版的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安徽省志》人物志第66卷第492~493页。其中写道:陈其五(1914~1984),宣传家,安徽巢县人,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参加“一二·九运动”和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中共,翌年参加新四军,历任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新华社华东前线总分社社长等职,他“起草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后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对瓦解国民党军起着重要的宣传作用。”我曾依据翔实资料写成《也谈〈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起草者》,发表于《百年潮》2010年第4期。我认为,很可能是当年淮海前线司令部粟裕将军交给陈其五和庄重两人分别起草,最后采用的主要是陈其五的稿子。所以陈其五敢于在“文革”那种险恶的环境中不畏强暴,直言不讳该文是他起草的。可是《毛选》第4卷该文的题解却说:“这是毛泽东同志为中原、华东两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写的一篇广播稿。”建议将来再版《毛选》时,题解最好改为:“这是经毛泽东同志修改的淮海前线新华社记者起草的对杜聿明等劝降书的广播稿。收入本书时标题又作了修改。”

  近日又读到贵刊2010年第7期庄重的《淮海战役日记摘抄》,其中1948年12月17日这一天的日记有这样一段话:“粟裕对我说:‘对杜聿明的口语广播词起草任务,我就交给你了!’这是命令,我欣然接受。我说:‘我又写了一篇《劝杜聿明投降书》。’粟接过稿子连看两遍,说:‘好!合乎要求,就这样发了吧!’这篇劝降书,当天夜里新华总社就全文广播了,题目改成《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后边的署名也改了,内容有几处也做了技术性的修改。这是毛主席为我修改审发的第一篇稿子,他改得好。”我认为庄重日记中所说的毛主席当天就把劝降书改为敦降书一事,似乎不确。我查对了1948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第1版左中位置发表的新华社淮海前线17日电:“人民解放军中原和华东两司令部本日发出对杜聿明邱清泉李弥诸国民党将领的劝降书,全文如下。”全部电文只约有800字。当时用的就是《劝降书》,直到1960年9月这份《劝降书》收入新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4卷时,才把标题改为《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见《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6年竖排本第1373页)。




本文标题: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杜聿明最后是怎么死的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327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