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蔡礼旭:父母坚持规矩,孩子就会循著规矩来做事情
我们看很多大儒的母亲,对於孩子的心性发展,特別敏锐,她知道长善救失。
比方这个孩子跌倒了,在那耍赖不爬起来,旁边的僕人要去牵他,这个母亲说,不用牵他,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自己负责任,他就不养成依赖的態度。
吃饭,今天刚好喜欢吃的拼命吃、拼命夹,又要去盛,妈妈马上咳、咳,提醒他不要增长贪心,这是很冷静的妈妈。大家做得到吗?这明理还要再加上肯做,才受益得了。
我讲到这里,忽然又想到一件事,就是我跟我妈妈要东西,我想买一个东西,我妈不肯,我在地上打滚吵。你看我这么耍赖、这么闹,我母亲如如不动,连看都不看我,真高招。为什么?看有时候会心软,不看,就看她的书,我吵到最后就觉得挺累的,休息一下,自己就走了。这个方法没用了,我又不是吃饱撑著,下次就不用了,下次就守规矩了!
所以父母的规矩要坚持,你的孩子就会循著规矩来做事情。
恭录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三集) 2011/7/23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13
二 : 蔡礼旭老师:《弟子规》与爱情婚姻
三 : 读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有感
读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有感
童敏 说实在的,很久以前我就度过《弟子规》,当时只认为它和《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www.61k.com]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而我们学习这些经典,一定要提得起一个最重要的态度,就是“经典”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也不是拿来读而已。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所以,在读此书的同时,也开始向蔡老师学习,决心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虽然有些一时还做不到,但可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现在在家庭生活方面已初尝了甘甜的果实。
在读此书以前,我自认为是个孝顺的人,无论对父母还是其他长辈。哪怕是对一些陌生的老人,我的行为也还说得过去,因为我一直觉得天下的父母都是父母。我能做到将心比心。可是读了本书,我才发现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孝,德之本也,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莫过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 读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有感
于父母了。(www.61k.com)可是我们却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而不能常回去看看他们,不能慰籍他们老来孤独的心,总以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几个养老的钱就是孝顺了,这是何等的愚蠢啊。这个寒假,悉细照顾父母,和他们促膝谈心,领他们到公园、博物馆等地游玩,和他们一起观赏花灯焰火,看民间扮玩。经过这一假期,我欣喜地发现,老人越来越开朗了,吃得越来越多了,身体也越来越好了,脸上开始有了光泽,皱纹也少了。想想确实有道理,作为他们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对自己百依百顺,心情怎能不舒畅,胃口怎能不好呢?
在学校里,我也尽力把《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落实到工作中去。 首先先要以身作则教导学生。《论语》里有一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长期以来,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遗失了这根本的一条,因此实效性不大。今天,当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时候,心里的滋味十分复杂。试想:我们做老师的自己连讲台都收拾不整洁,学生又怎么可能收拾得好抽屉呢!“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内省”了!我要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来督促自己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要合乎《弟子规》的要求。在生活细节方面,我有时对学生指手划脚,今后要小心、严谨、细致地身体力行。比如捡垃圾,擦桌子,整抽屉等等。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其次要与同事友好相处。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以前,我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 读蔡礼旭《细讲弟子规》有感
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www.61k.com]今后要注意修正。
总之,读了《细讲弟子规》一书,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浅。通过此次读书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细讲弟子规》这本书就是让我们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学习来提高我们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以及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学习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充分保证执行能力,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四 : 蔡礼旭:恭敬的态度要在生活细节中体现出来
“孔子侍坐于季孙”,孔子有一天陪着季孙坐着。刚好“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季孙的总管,宰是总管,来向季孙报告,说,国君派人来跟我们借马(这个假,就是借的意思),可以给他吗?大家注意,大夫的一个家臣,对国君(的态度),说国君他来借马,“可以给国君马吗?”大家听出来什么味道?一个底下的臣民,对国君有没有尊重?谁造成的?他的领导嘛,季孙造成的。季孙假如一言一行都尊重国君,他底下的人会这么讲话?“国君要来借马,借不借他?”一国之君呢!
结果孔子刚好听到这个话,孔子说:“吾闻君取于臣谓之取,不曰假。”看孔子在对话很有修养,他没有指责。孔子说,我听说,国君向臣子拿东西叫取,“谓之取”,“不曰假”,不能说“假”,就是不是说借,是拿、取。为什么?国家是国君的,怎么这个国家的东西,变成你拿去借给国君了?这都颠倒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一国之君,这个国家是他管理的。您看,这些大夫、群臣,都是私心,都是“我的”。
“季孙悟”,季孙听了也难得,他有所领悟,“告宰通曰:自今以往,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从今以后,国君来取东西都要叫取,不能说假,就是不能说借。他藉这个机会教育他底下的人。当然,不是做给孔子看的,以后在这个一言一行当中,都要把恭敬提起来,这种分寸都要表现出来。
“孔子曰正假马之言,而君臣之义定矣”,一个字就把君臣的义要彰显出来,所以“《论语》曰:必也正名乎”。孔子这一个字,把君臣颠倒的状况,把它导正过来。为臣的心态,你道义在哪里?你要感激啊,所有的物品都是君上所赐,你要感君恩。怎么变成拥有了以后,还对国君是这样傲慢的态度?接着又讲到,“《诗》曰:君子无易由言”,君子不轻易说话。就是刚刚《论语》原文,“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不能随便、不能苟且。
所以恭敬的态度,都要在一字一句,都要在生活细节当中,要体现出来。比方,我们现在跟人家借东西,不主动去还,还要人家来要,好像借你的人还要来求你,这个态度都很不妥当。这个都离人道太远,做的行为都不符合人性了。包含上一次我们讲到,你下属要请假,给上司请假,你应该说:“可不可以?团队、单位最近这样忙得过来吗?我方便请假吗?”而不是说:“我要请假,你看着办!”那这个态度、言语符不符合君臣之义,就是截然不同的情况。但这些假如没有能够去观照,可能我们每天都在犯过失,自己不清楚。包含在家庭里面,你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了以后才找父母商量,那好像是强迫父母中奖一样,都得听你的。这个都是缺乏恭敬、谨慎的态度。所以处事一定要一心敬慎。
本文标题:蔡礼旭细讲弟子规-蔡礼旭:父母坚持规矩,孩子就会循著规矩来做事情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