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圣彼得堡尼古拉教堂-圣彼得堡古建筑风景图片

发布时间:2018-01-30 所属栏目:圣彼得堡列宁雕像

一 : 圣彼得堡古建筑风景图片

圣彼得堡古建筑图片

圣彼得堡古建筑图片

提示:
1.本文提供圣彼得堡古建筑旅游景点相关的风景图片及山水图片欣赏。
2.图片经过缩放处理,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原图,或将图片存盘至电脑中查看。
3.本风景图片为网友推荐而来,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出处所有。在本站展示仅为网友借鉴、欣赏他人作品时提供方便。
4.图片上如有本站站名或网址字样,仅起标示作用,不代表本站版权所有,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任何疑问,请与本站联系。

二 : 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 尼古拉一世雕像

俄罗斯之行的照片不少,注定了也要分成不少段来写,就是做为回忆录,也要尽可能的分期分批的,把点滴写下来,总想起小时读到的那句话,老了就酒(是吧,老T?)
当然,还要从GOOGLE上摘一些历史常识过来,之前没做攻略,回来了也要补上这一课,本来历史就差,能补多少算多少

DAY1
经过一晚上的休息,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行程,首站-伊萨基铺大教堂
BAIDU: 坐落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区的伊萨基辅大教堂(又译圣埃萨大教堂),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www.61k.com]

大教堂造型雄伟壮观,被视为俄罗斯晚期古典主义建筑的精华。早在1768 年至1802 年,曾在这里建造过一座伊萨基辅教堂。但还没有竣工就发现这座建筑不够雄伟,同整个都城的布局不太协调。于是这座教堂还没有盖完就被废掉。19 世纪初开始广泛征集新的设计图纸,最后一位名叫蒙弗朗的法国青年的设计方案被采纳了。

他一共设计了24 种方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选定了其中一种。

大教堂于1818 年破土动工,由蒙弗朗担任大教堂的设计师。但他原只是一名绘图员,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后来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对蒙弗朗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修改,才使这座教堂得以落成。1858 年,伊萨基辅大教堂竣工,前后共有44 万民工干了整整40 年。教堂竣工后,它的设计者蒙弗朗也与世长辞了。

大教堂高约102 米,圆顶直径为22.15 米。用橡木制成的3 扇巨门,每扇门面积为42 平方米,重达20 吨。整座建筑物重30 万吨,里面可容纳1.4万人。教堂的施工经历了奠基、立柱、砌墙、封顶等过程。这座建筑的地基深达10 米。教堂四周各竖有16 根粗大的花岗岩石柱,成双排托起雕花山墙。每根石柱重114 吨,是从30 公里外的芬兰湾运来的。立柱时采用的是“绞关法”,128 名壮汉同时推动绞盘,将114 吨重的石柱竖起来。现在,教堂内有一张图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立柱的壮观场面。柱子竖完后砌墙,接着再竖上层的细石柱子,这些细石柱是用42 种进口大理石制成。柱子全部竖好后,最后覆上圆顶。

大教堂的内外部装修更为考究,光黄金就用去400 公斤,仅穹形外部镀金就耗费100 公斤。教堂自落成以来没有重新镀金,至今仍然流光溢彩。教堂内有许多镀金的、青铜的和大理石雕塑,有多幅色彩斑斓的镶嵌画和宗教画,还有用乌拉尔宝石和名贵孔雀石、天青石制作的艺术品作为装饰。教堂内有铁梯可以直达顶部大平台,在平台的各个方位极目远眺,列宁格勒全城的景物一览无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伊萨基辅大教堂受到严重损坏,20 年后才修复完毕,但留下教堂大门外的大理石柱子上的几处弹痕没有修补。在一根柱子旁挂着一块铜牌,上写:“这是在1941~1944 年,德国法西斯发射的148478发炮弹中其中一发留下的罪证。”

如今,伊萨基辅大教堂已不再举行宗教活动,而改为艺术博物馆。

尼古拉一世 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 尼古拉一世雕像

尼古拉一世 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 尼古拉一世雕像

尼古拉一世 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 尼古拉一世雕像

尼古拉一世 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 尼古拉一世雕像

尼古拉一世 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 尼古拉一世雕像

圣彼得堡天气变幻极快,云在空中不停的翻滚变幻,一会功夫,黑云上来,金顶更加神圣

教堂前面是尼古拉一世的雕像,似是青铜作品,正面正好处于阳光的阴影中,没照出风采来,照了个细节,照了张水中的倒影

尼古拉一世 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 尼古拉一世雕像

尼古拉一世 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 尼古拉一世雕像

尼古拉一世 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 尼古拉一世雕像

嘿,还有张全身照

BAIDU: 尼古拉一世,1825年—1855年在位。1825年,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贵族军官发动十二月党人起义,尼古拉对其采取严厉镇压措施。此后他加强对自由思想和革命运动的镇压,设立了秘密警察第三厅。镇压波兰1830年起义。

虽然尼古拉知道有必要对落后的农奴制度实施改革,但却把改革限制在不与贵族利益发生冲突的范围内。实施了币制改革、法典编纂事业和国有农奴管理方式的改革。对外继续推行神圣同盟的宗旨,和梅特涅合作,镇压欧洲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运动。

1849年镇压匈牙利民族运动。为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而与英、法、土耳其发生克里米亚战争。于行将战败时突然去世。也有服毒自杀的传说。

该雕像的设计亦非常巧妙,马匹双腿着地,支撑着整座雕像的重量,这比一般的三脚或双脚加尾巴着地要更具有设计难度。

雕像的前面又是一条河,不知名字了,街景随意照

尼古拉一世 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 尼古拉一世雕像

那天清晨的天空,白云乌云翻滚,太喜欢了~

尼古拉一世 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 尼古拉一世雕像

之后坐车前往下一站了~

三 : 从彼得一世到尼古拉一世

陆南泉

在现代化问题上,世界各国因受不同条件影响,现代化的道路与类型也各不相同。[www.61k.com]长期以来,由于俄国现代化是在长期存在的农奴制与沙皇专制制度基础上进行的,作为欧洲现代化后来者,其现代化更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复杂性。俄国现代化进程十分艰难,过程延续了两百多年,可以说一直到当今,俄罗斯仍处在这个过程之中。

研究俄国现代化进程,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它的现代化始于何时。在研究俄国历史的学术界,大体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18世纪初由彼得大帝开始的改革可视为俄国现代化的起点或是源头;另一种意见认为,19世纪60年代的农奴制改革才是俄国现代化的起点。

缘何产生以上两种不同的看法,根由在于对现代化的不同理解。一种意见认为,“现代化是指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各方面。同西化、欧化相比,它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按照上述现代化定义,俄国现代化,俄国的现代化进程,即俄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应当界定在1861—1917年。”

另一种意见认为,现代化的涵义应广泛一些,不能只局限于由封建的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过渡或转变,而应涉及各个领域。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谈到何谓现代化问题时指出:“我们把现代化视作各社会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业已经历或正在进行的转变过程。业已实现现代化的社会,其经验表明,最好把现代化看作是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的一种过程。”

关于俄罗斯现代化的起始时间问题,我的基本看法是:从现代化的涵义来讲,应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研究,从社会各个层面的各个变革因素去分析现代化问题;现代化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每个国家在此过程中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一定要明确地确定在哪个时间段甚至哪年才开始现代化,从而把相关的历史联系决然隔离开,也未必是十分科学的。

至于俄国欧化或西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不应把这两者完全划等号,也不应把这两者的关系视为绝对的无关联。大规模的、声势浩大的社会现代化始于18世纪的欧洲。作为落后于欧洲的俄国,从彼得大帝开始一直在学习、追赶欧洲,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种种政策向欧化方向发展,这种趋势显然在一些方面含有现代化的因素,尽管有人称这个时期在俄国的“资本主义不过是封建磐石下的一株幼芽”,但毕竟出现了幼芽。

这一历史阶段,“欧化”的内涵是“西方或者欧洲的制度本身是现代化的根本内容,其他社会可以忘掉自己的历史传统采纳西方式欧洲式的现代价值标准和制度,就像他们把牛车换成汽车或把土耳其帽换成大英帽一样。”所以,列宁谈到俄国欧化问题时指出:“总的来说,从亚历山大二世时代,甚至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

鉴于上述看法,本文在论述俄国现代化进程问题时,是从彼得大帝执政时期开始的。从改革和转型视角,考察这一时期俄国在现代化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及意义。

彼得大帝:应对战争压力

俄国在彼得大帝的统治时期,与以前相比,可称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的俄国有人称为帝国时代,有人因其首都迁到圣彼得堡故称为圣彼得堡时代,还有人称为全俄罗斯时代,因为这时它已纳入更多的民族,不再是单一的罗斯民族。

1682年,彼得上台时,还是一个10岁的孩子,被宣布称为沙皇。在同一年,同父异母的哥哥伊凡也并立为沙皇。直到1694年彼得母亲去世与1696年伊凡去世,彼得才真正成为俄国唯一的君主。彼得还有一个异母的姐姐——索菲亚。她在渴望当女皇的强烈欲望驱使下试图发生政变,后以失败告终,只得向他弟弟投降,被监禁在一所修道院中。这样,彼得一世最终掌握了统治俄国的大权。

彼得体格强壮,精力充沛,参与所有的国事活动,并逐渐成长为一位称职的陆海军指挥官。他在1697年~1698年间曾在国外待了8个月,在这期间,他招募了750多位外国人士,主要是荷兰人,为沙皇效力,后来,又在1717年出国向西方学习,向欧洲各国的人士发出邀请为俄国工作。对邀请的人士,不分民族,并保证在宗教方面的宽容态度与给予司法自治,但他认为犹太人具有寄生性,故不在邀请之列。他重视专家的意见,但又坚持独立思考。他性格的另一方面是脾气暴躁,做事咄咄逼人,粗鲁无礼,残忍。

彼得执政后,清楚地意识到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与文化等各领域落后于欧洲,也认识到在国家管理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严重混乱。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权机构十分庞杂,世袭贵族与封建王公仍把持着国家的政权机构,成为阻碍社会进步与反对改革的主要力量。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在不断战争的情况下,巨大的军事开支造成财政不堪重负。鉴于这种情况,他意识到,必须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来促进俄国发展,而这也需要向欧洲文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军事改革。历史学者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与马克·斯坦伯格合著的《俄罗斯史》一书中指出:“在这个领域(指军事领域——笔者注),彼得大帝的改革措施不仅仅是对西方的模仿,同时也具有激进性、成功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他被视为现代化俄罗斯军队的创立者。”

他实行普遍征兵制,重组了军队,并使其现代化。在彼得一世刚上台执政时,俄国海军只有一艘过时的军舰,而他留给继任者的则是48艘主力战舰、787艘小型的辅助性船只和28000名官兵,还有一个新生的造船工业、波罗的海的一些港口及波罗的海海岸线。

行政改革是彼得一世的另一项重要改革。在把主要精力用于军事方面的同时,彼得对中央、地方与教会的行政管理及财政方面都进行了改革。

1711年,彼得通过颁布有关设立参政院的诏令,使参政院成为监督所有司法、财政和行政事物的最高国家管理机构。为了沟通君主与参政院之间的联系,专门设立了一个高级官职,即总监察官,实际上是君王的耳目。按规定,参政院的任何决定必须由总检察官签署后才能生效。如参政院与总监察官之间产生分歧,最后均由彼得大帝裁决。

1717年之后,彼得一世又设立各种委员会以取代众多旧式的、职能重叠、效率低下的衙门。这种委员会大体上相当于后来的政府各个部。这个委员会制度运行了近百年,直到亚历山大一世用各部取代为止。

由于不断进行战争,彼得执政期间资金严重短缺,有时甚至财政困难到令人绝望的境地。财政政策变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开征五花八门的税收,难以置信的有胡须税、澡堂税、棺材税等。

彼得一世进行的改革,首先是考虑满足战争的直接需要,同时从1710年开始也着手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其目的是增加出口。他还想方设法促进私人企业发展。据统计,彼得统治时期建立了200家工场,其中86家由政府开办,114家属于私人和公司所有。而在1695年,全俄只有21家工场。

在彼得大帝统治时期,教育与文化改革在所有改革中成效最持久。不少学者认为:“教育和文化改革推动着俄罗斯坚定地、不可逆转地向西方文化的方向前进。”

如何评价彼得一世时期的改革呢?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改革并不是事先有计划地、相互协调地进行的,不少改革是为了应对战争压力而采取的各种特殊的措施,这一时期没有战事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3个月。但把彼得的改革视为仅仅是为了赢得战争的看法,也是片面的。实际上,他希望俄国的一切领域,如政府、社会、日常生活和文化等都能西化与现代化。他发展教育事业所持的看法是,如果没有教育的发展一个现代化的行政系统就不可能有效运作。

其次,彼得为了推动改革,消除阻力,对反对改革者实行残忍的镇压政策,大开杀戒。镇压了一大批对那些敢于反对改革的贵族、僧侣。马克思对彼得一世的评价是:“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第三,彼得执政时期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处于最贫困阶层的农奴利益为代价的。他通过改革,借助名目繁多的税收尽可能地压榨农奴。为兴办军工企业,彼得下令,允许工场主把整村农奴买到工场做工。使广大农奴在人身上更加依附地主贵族,更加没有社会地位。

第四,彼得改革使俄国建立与完善了在严格等级制基础上的绝对君主制国家。

尽管学术界对彼得一世的改革与俄国现代化关系的评价有不同看法,但我认为:总的来说,彼得一世的改革,打开了通往欧洲的大门,引进了欧洲的科技、文化、教育乃至生活习惯。虽然彼得也希望有控制地学习欧洲,如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等措施,但已经发生了的变化很难得以控制。资本主义虽处于萌芽状态,但毕竟出现了。这无疑对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化具有进步意义。彼得一世改革的结果,也使它成为欧洲的军事强国,大大提高了俄国在欧洲的地位。从当时俄国的历史条件来看,建立绝对君主制国家体制,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国侵略等,都有积极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说:“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

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到1762年叶卡捷琳娜成功地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推翻并处死其丈夫彼得三世,自己成为叶卡捷琳娜二世,这37年中,俄国王位不断更迭。这期间,反封建的斗争以各种形式连绵不断地出现,贵族上层统治集团之间的争权皇位的斗争日益激化,但有两点始终没有变化:即皇权贵族的暴政与对外侵略扩张。

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至1796年,共34年,这是俄国封建社会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研究这一时期对于了解俄国有重要意义,正如著名学者瓦利舍夫斯基指出的:“要摸清这个组织的底细,首先就应该研究叶卡捷琳娜,因为现代俄国多半不过是这位伟大国君的遗产”。

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的十八世纪下半期,从国际环境上讲,正是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欧洲许多国家宣布实行“开明专制”时期;从俄国国内来讲,是俄国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处于激化的时期,1762-1772年间,农民暴动不断,起义就达到50多次。

从叶卡捷琳娜二世本人来讲,她出生在普鲁士边境的什切青一个城,从小接受的是欧洲教育,其父母亲都是“开明专制”的拥护者。

叶卡捷琳娜二世“开明专制”的思想,理论来自18世纪法国一些启蒙思想家。如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和《罗马兴衰原因论》中赞颂了罗马共和制度,并把罗马帝国的灭亡归结为实施独裁专政的结果,他提出了封建专制制度最终必然走向灭亡的观点。但是由于他的上层出身,他不愿意看到他所出身的那个阶级的衰落,不愿意立即看到封建专制制度的灭亡。尽管他赞扬共和政体,但同时认为共和政体容易走向极端平等,容易滋生个别人的政治野心,产生许多小的专权者,因此在他看来共和政体是不现实的。他的政治主张是寄希望于君主的开明自识,借助于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帮助,君主下决心自上而下的改革,实行法制,同资产阶级联合,最终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俄国自由主义史》的作者列昂托维奇认为:“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计划就是建立在西欧自由主义原则上,首先是建立在孟德斯鸠的思想基础之上的。叶卡捷琳娜二世试图给宗教宽容以合法承认,使刑法变得更加人道些,为经济生活领域的私人创造性开辟了道路,通过个别法令巩固贵族的自由权利,还包括扩大贵族和城市的所有权,以保护它们的特权免于受到来自国家方面的破坏。除此之外她还试图改善农民的地位,扩大一些阶层的自治机构在行政管理体系发展和稳定条件下的作用”

叶卡捷琳娜二世为推行“开明专制”实施了相关改革措施。在女皇地位巩固后,她成立了新立法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编纂法律,目的是要使俄国的法律与生活合理化与现代化。

叶卡捷琳娜女皇花了18个月时间亲笔撰写的《训谕》,充分反映了启蒙思想所产生的影响。但考虑到俄国的具体国情,女皇并没有照搬她的理论导师孟德斯鸠的思想,在她的《训谕》中有意把导师的思想有时表达得模糊晦涩,有时甚至改得面目全非。例如,孟德斯鸠对英国政权、司法权与立法分立的思想,视为改善俄国政治的一种重要运作手段,而女皇仍然信奉专制制度是唯一能把庞大的俄国统一在一起的法门。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另一项改革是,从1775年开始组建新的地方政府体系,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具体办法是分散权力和职能,以鼓励地方贵族参政。她执政初期,全国共分为15个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单位,到她结束统治时,省级地方行政单位扩增到30个,每个省级单位又分10个左右的县。

在土地方面,叶卡捷琳娜二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土地丈量和土地权利调查工作,目的是使土地所有权合法化。女皇在发展俄国工商业、教育与文化方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

对卡捷琳娜二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严厉批评她统治时期,把俄国农奴制推到了极点,她所推行的“开明专制”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贵族封建统治,有其很大的局限性和欺骗性。

无疑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在卡捷琳娜执政时期,推行“开明专制”过程中,以下两点是不能忽视的:首先,应该看到,叶卡捷琳娜二世把欧洲自由主义思潮下的“开明专制”引进俄国,对传播西方先进思想与文明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且在带动俄国文化领域的西化有了很大的进展,这些对俄国今后的现代化进程还会继续产生影响。其次,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连同她逝世后的继承者保罗执政5年(到1801年)在内的这段历史时期,俄国社会经济、文化与教育等各个领域有了很大发展。

从工业生产来看,这段时期俄国工业有了不少发展,工厂数从彼得大帝去世时的200多家增加到18世纪末的1200家,如把规模很小的制造厂家算上,其数目可能超过3000家。采矿业与金属业有了很快的发展。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在俄国工业发展中自由劳动力的地位日益提高,这些自由的劳工通常是为了缴纳代役租而外出做工的属于地主个人的农奴,但此时,这种劳工在工厂中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经济关系。

从贸易来看,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以卢布计算的俄国年度进出口总额增长了两倍。在整个18世纪,俄国的出口远远大于进口值。

从教育与文化来看,在彼得一世去世后,俄国教育出现了衰退,但在1755年,俄国创办了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该大学刚创办时只有十名教授与一些助教,十名教授中只有两位是俄国人,一位是数学家,一位是修辞学家。十年后教授增加了1倍,其中俄国人已占了半数。学校最初授课用拉丁语,从1767年起改用俄语。彼得大帝时期俄国出版了600种书,1725年到1775年间出版了2000本书,1775年到1800年出版了7500本,178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给私人出版社颁发许可证,这对推动出版有重要作用。在科学与学术研究方面,女皇一直提倡学习西方,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与艺术。

可以看出,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从改革对俄国向现代化方面的影响来看,确有积极意义。从俄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所以,有人称她为在俄国创造了历史的杰出英雄人物。

亚历山大一世到尼古拉一世

1801年3月,粗鲁、暴戾与难以预测行事为风格的保罗在宫廷政变中丧命。其儿子亚历山大一世登上皇位。新沙皇执政的最初时期,曾打算废除专制制度与农奴制。但这样做,对俄国当时来说有很大风险与困难:农奴制代表着俄帝国的最大利益,必然影响着对俄国极端重要的贵族阶级;至于废除专制制度转向共和国,将会消弱皇权,所以,亚历山大一世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但他还是采取了如恢复参政院等措施,并实施了一些有限的社会立法,如1801年将财产拥有权从贵族延伸到俄国的一切自由民,“自由农民法”于1803年生效,该法规定农奴主有权自愿解放农奴,保证被解放的农奴拥有土地,并建立相关的规章与法庭以确保法案的实施。

1807-1812年是亚历山大一世改革的第二阶段。作为皇帝助手的斯佩兰斯基,于1809年应亚历山大一世的要求,提交了一份彻底的宪政改革计划。该改革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一是把俄国人分为三类,即贵族、“中等地位的人”和劳动者(中等地位的人包括商人、工匠、农民以及拥有一定资产的小经营者;劳动者包括农奴、仆役和学徒)。二是该计划也规定了三项权利:一般的公民权;特殊的公民权,如免除各种服役;和受财产资格限制的政治权利。贵族拥有所有权利;中间地位的人享有一般公民权,如果财产达到一定要求,也拥有相应的政治权利;劳动者享有一般公民权利,但由于没有足够的财产,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三是把俄国的行政划分为四个级别:乡或镇(Volost)、县、省和国家。

亚历山大一世未能实施斯佩兰斯基的改革计划,一个重要原因是遭到官僚与贵族的反对。但是亚历山大一世在斯佩兰斯基的努力下,在立法方面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表现在1810年创建了国务会议。国务委员会的成员由沙皇任命,协助沙皇开展立法工作,但无权限制专制政府的原则。尽管委员会倾向于极端保守,但还是强调法制、能力和按程序办事的精神。还应看到,在国务会议创立后俄国的历史中,“所有重大改革方案都是由国务会议经正规程序通过的,历届政府的几乎所有最有害的法令,都是在国务会议的职权之外,作为行政法规通过的,名义上都只是暂时性的措施”。

1825年12月,亚历山大一世死去,转入尼古拉一世统治(1825-1855年)。他的继位时发生了12月党人起义。这使这位新沙皇下决心要与革命进行彻底的斗争。他热衷于军事,在其统治后期,他的亲信中几乎没有文职人员。这个长达30年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俄国历史上最为反动腐朽的一个时期。

在国内政治方面,他实行高度专权的军事化管理,把全俄国变成高度集权统治的兵营;在文化思想方面,实行严格的监控,为此成立的第三厅即政治警察,成为尼古拉一世独裁统治的象征。对这些国家新卫士们的工作,史学家是这样描述的:“他们试图介入人民的全部生活,实际上他们干涉一切可以不干涉的事情:家庭生活、商业交易、私人争吵、发明项目、见习修士从修道院逃跑等等,秘密警察对这一切都感兴趣。同时第三厅还收到不计其数的陈情书、投诉、告发信,他们每封信都要调查,都要立案。”这种背景下,告密者大大增加,而虚假的密报之多使第三厅不得不着手惩罚一些告密者,并焚烧大量的密报。尼古拉一世统治期间,实际上把俄国冻结了30年,而欧洲各国正经历着种种变革,从而又大大推迟了俄国欧化的进程。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创新工程课题:《转型与俄罗斯国家现代化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四 : 笑天游记——俄罗斯圣彼得堡之尼古拉一世的雕像

尼古拉一世 笑天游记——俄罗斯圣彼得堡之尼古拉一世的雕像
位于圣彼得堡伊萨基耶夫大教堂广场中心的尼古拉一世雕像

尼古拉一世的雕像,位于圣彼得堡伊萨基耶夫大教堂广场中心,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游览伊萨基耶夫大教堂,只在尼古拉一世的雕像旁停留了10分钟。导游将简单的几句导游词说完后,就让我们在尼古拉一世的雕像周围拍照自由活动,拍得数照后就向彼得大帝的纪念碑而去。导游词虽然简单,但也使我基本了解了尼古拉一世的简单身世及其生平。尼古拉一世,俄罗斯帝国皇帝(1796年—1855年),保罗一世皇帝第三子。因长兄亚历山大一世死后无男嗣,次兄康斯坦丁大公放弃皇位继承权,因此被立为俄国皇帝。

尼古拉一世 笑天游记——俄罗斯圣彼得堡之尼古拉一世的雕像
圣彼得堡伊萨基耶夫大教堂正面外观

尼古拉一世,1825年—1855年在位。1825年,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贵族军官发动十二月党人起义,尼古拉对其采取严厉镇压措施。此后他加强对自由思想和革命运动的镇压,设立了秘密警察第三厅。镇压波兰1830年起义。

尼古拉一世 笑天游记——俄罗斯圣彼得堡之尼古拉一世的雕像

虽然尼古拉知道有必要对落后的农奴制度实施改革,但却把改革限制在不与贵族利益发生冲突的范围内。实施了币制改革、法典编纂事业和国有农奴管理方式的改革。对外继续推行神圣同盟的宗旨,和梅特涅合作,镇压欧洲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运动。

尼古拉一世 笑天游记——俄罗斯圣彼得堡之尼古拉一世的雕像

1849年镇压匈牙利民族运动。为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而与英、法、土耳其发生克里米亚战争。于行将战败时突然去世。也有服毒自杀的传说。据导游介绍:尼古拉一世雕像的设计非常巧妙,马匹双腿着地,支撑着整座雕像的重量,这比一般的三脚或双脚加尾巴着地要更具有设计难度。


回来后上网查阅相关史料,一般的基本史料百度上就有,对照导游词却原来与此相似,还有大量的照片,其实秀才不出门就可知天下事矣!所不同的是“亲临其境”所带来的快感在“网上旅游”中你是无法体验得到的。

本文标题:圣彼得堡尼古拉教堂-圣彼得堡古建筑风景图片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617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