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引热议 网友调侃:今次决定啥时候回来?

发布时间:2017-09-17 所属栏目:动态

一 : 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引热议 网友调侃:今次决定啥时候回来?

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引起网友热议。王晶删除黄秋生联系方式  王晶因为“占中”事件,意见同黄秋生,何韵诗及杜汶泽不同,于微博宣布与三人断交,删除联络电话。

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引起网友热议。因黄秋生已经不是第一次退出微博,但又几次三番“回来了”。2012年,因讲“罗志祥是谁”,引发了自己和罗志祥粉丝连续的骂战,随后退出微博;2013年,因其曾怒骂苍井空称小心跌死,被质疑被苍井空粉丝打败而疑似退出微博。前两次,有网友恳求黄秋生“别走”,今次,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疑因王晶删除黄秋生联系方式。网友纷纷表示:几时回来?

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 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引热议 网友调侃:今次决定啥时候回来?

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引热议 网友调侃:今次决定啥时候回来?

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引起网友热议。王晶删除黄秋生联系方式  王晶因为“占中”事件,意见同黄秋生,何韵诗及杜汶泽不同,于微博宣布与三人断交,删除联络电话。

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引热议 网友调侃:今次决定啥时候回来?

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 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引热议 网友调侃:今次决定啥时候回来?

人民网10月24日电据香港大公网报道,2014年10月23日下午6时许,黄秋生发表微博称正式退出微博。据悉,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宣布退出微博了。

王晶删除黄秋生联系方式

王晶因为“占中”事件,意见同黄秋生,何韵诗及杜汶泽不同,于微博宣布与三人断交,删除联络电话。

对于被王晶删除电话,似乎要绝交,媒体联系黄秋生、杜汶泽等人。黄秋生说:“我不觉得是呀,删掉就删掉啰,每个人都有权选择,也有其做事方式,不能他这样做就说他如何,反正删就删啰,我连他的联络电话都没有!”黄秋生表示不会将此事放在心上,“这是好小的事情”。

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引起网友热议。王晶删除黄秋生联系方式  王晶因为“占中”事件,意见同黄秋生,何韵诗及杜汶泽不同,于微博宣布与三人断交,删除联络电话。

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引热议 网友调侃:今次又啥时候回来?

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 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引热议 网友调侃:今次决定啥时候回来?

挂完电话,黄秋生再主动联络记者问:“这个肯定是晶哥的微博?但我觉得晶哥不会做这种事啊,好奇怪。好多微博可能是骇客所为,一直以来我所认识的晶哥就不会,根本不需要他来联络我,不找我就不找我啰,凭什么要公开说给你听啊,我觉得事有蹊跷。”

黄秋生在个人社交网站回应王晶宣布与他绝交的口水战,称:“晶哥,多谢你这么多年这么关照我,想不到你还有我的电话,连我取消了十年的电子邮件都有。我真是好感动,我这么多年都没有你电话,好惭愧。最后跟你说声对不起,祝你一路顺风!”

黄秋生曾多次宣布退出微博

2012年6月初,黄秋生因为在微博上的一句“罗志祥是谁”,引发了自己和罗志祥粉丝连续的骂战,此事随着罗志祥的道歉而逐渐平静下来。日前,黄秋生上节目时重提此事,甚至以“屎与苍蝇”比喻罗志祥和其粉丝的关系。而这一次,罗志祥则发怒了。前晚,罗志祥发布微博怒称:“我不是大便!当然我歌迷也不是苍蝇!更不是脑残!”随后,大批罗志祥粉丝在微博上“围攻”黄秋生,导致黄秋生称将退出微博。

影帝黄秋生日前上《最佳男主角》节目,重提“是谁”引发与猪迷对骂事件,此访谈一出,随即又引发罗志祥粉丝对其的攻击,随后黄秋生更新表示既然惹到很多人不高兴还是决定退出微博。

2013年7月,香港影星黄秋生在微博上发了一句话“开开心心的开始,非常失望地离开。”疑为表示将退出微博,对此网友有人出言挽留“黄生别走”,有人却问“是被苍井空的粉丝打败的吗”,因其曾怒骂苍井空称小心跌死。

二 : 微商业出妙招,微博活动效果评测不再难

据统计,2011年网店顾客拥有微博账号的概率,比只在线下进行购物的顾客要高得多,他们更认识网络,更愿意接受各种新的网络应用。针对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热衷于微博营销的现象,国内首家社会化商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微商业通过研究发现,诸如打折促销、抽奖、发产品图片、发店铺链接、产品页链接等方式已成为了商家们爱用的活动方式。但随着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商家也开始疑惑:要如何来评测自己的微博营销,尤其是微博活动的效果?

微商业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国内大量开展微博营销的商家还停留在人工检测活动效果的阶段。所谓人工检测就是有专人在活动期间,每天查看粉丝增长数,查找为企业带来高转发量的关键人物或意见领袖。而这个方式的低效率及差强人意的数据准确率,不仅令商家在统计本次活动效果时,感到疲惫不堪,甚至对于下一次活动,是否要进行,要如何进行活动,向谁进行等策略性问题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制约性。

“就像是线下商家的每次促销活动都需要详细的统计和分析一样,在微博营销活动逐渐步入主流营销方式的现在,专业化的评测工具是不可或缺的。”根据微商业该负责人介绍,微商业社会化媒体管理平台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分析平台。社会化媒体管理平台的活动效果监测功能,能够第一时间为参与社会化媒体网络的企业,提供活动期间,活动后的效果分析。从活动传播的广度、深度、粉丝群落分析、传播路径追踪、意见领袖的发现等几个维度,对活动的效果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分析。

针对多活动效果评测,微商业社会化媒体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初步的活动效果的感性认识。通过对一个时间段,活动参与人数的监测,获取不同活动在该时间段中的影响力。

 

(多活动效果评测模拟图)

针对每个活动的测评,平台从活动关键词相关主题数、活动关键词相关转发数、活动关键词相关评论数、活动微博转发数、活动微博评论数、活动期间新增粉丝数、意见领袖及关键词关系传播路径等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用户可以对需要追踪的活动进行配置;接着,就可以直观的观察该活动情况,如在一周时间内的参与人数,关键词热度。通过上述功能,能够有效的评估出,相关关键词对活动的效果的影响。

 

(单个活动效果评测模拟图)

微商业相关负责人称,微博活动的测评只是微商业社会化媒体管理平台的一部分应用,该平台可以更广泛地适用于整个社会化网络营销领域,如论坛、SNS等。有专家表示,将目光放置更宏观的社会化商业范畴,或是未来的一大热点和趋势。据悉,目前业内某些具有较强实力的网络营销推广公司对微商业社会化媒体管理平台也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且认为,双方如能结合,将促使企业在社会化媒体的使用、运营和管理走向专业化阶段。

三 : 阿里音乐再出手,这一次微博、优土等小伙伴走上前线

此前有关阿里音乐将有新举动的传闻在昨天成为现实,天天动听和虾米音乐携手新浪微博、新浪娱乐、优酷土豆联合推出“亚洲新歌榜”,此榜单的目的显然是为抬高阿里音乐的行业影响力,没准明年元旦在弄个亚洲音乐盛典也是有可能的,娱乐圈嘛就好这一口。

阿里音乐连续“出牌”,这一次是“载体牌” 

前段时间就听闻阿里音乐近期将会有新动作,当时曾写了《拿了一手好牌的阿里音乐接下来该怎么打?》,里面谈到了阿里音乐现在手中主要有五张王牌,“产品牌”、“版权牌”、“载体牌”、“变现牌”、“硬件牌”,结合这五点去看,可以很直观的看清楚阿里音乐的一举一动,甚至可以预判阿里音乐的未来方向。

前几天向酷狗发出的诉前禁令其实就是打了一张“版权牌”,而且也很奏效,禁令获准酷狗被判侵权,也就是说即便酷狗对裁决有异议,也不得不立即下线被诉侵权的260首歌曲。而这份“亚洲新歌榜”则是打出了一张“载体牌”,阿里音乐首次将新浪微博、新浪娱乐、优酷土豆这几个小伙伴推上了前线,目的是通过天天动听、虾米音乐之外的产品来提升自身的整体市场影响力。

这是一次阿里系之间的共赢合作,对新浪微博、新浪娱乐、优酷土豆,以及虾米音乐、天天动听都是有利的,所以各方对这份榜单也都表现的很上心。首先可提升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在音乐领域的用户关注度,同时还能巩固微博在社交平台的龙头地位,其次优酷土豆将根据排榜情况为娱乐素材推出周播的专题报道节目。三方共同出力 ,阿里音乐要的行业影响力也自然手到擒来。

“亚洲新歌榜”看似自娱自乐,或会起到“无中生有”的效果

对于这份新歌周榜,官方给出的说法是是基于天天动听和虾米音乐的下载点播和微博转发互动等多方面的大数据综合处理后得出的。不过,个人一向不太喜欢这个那个的榜单,即便阿里音乐把这个榜单描绘的再高大上,也难以掩饰榜单之下的市场目的。

对于各种音乐排行榜大家早已屡见不鲜,但为何还会有层出不穷的新榜单出现呢?答案很简单,市场需要它,更准确的说是榜单发布方需要它,音乐人需要它,用户也需要它。在商言商的话,阿里音乐推出这样一份榜单还是蛮有必要的。

榜单发布方为何需要它?这也是阿里音乐推这份榜单本质原因,因为这类榜单很有公关价值,发布方可通过榜单来拉拢圈内同行,提升自身的市场影响力;

音乐人为何需要它?其实也是公关价值作祟,音乐人需要一些有影响力的平台来做包装传播,上榜就是一次传播机会,而且媒体也非常愿意引用榜单排行来评价一个音乐人;

用户为何需要它?资深的音乐用户谁会理会这些榜单呀,但深度的音乐用户毕竟是少数,绝大数的用户还是会通过这类恶俗的榜单来找找热门歌曲和歌手的,这也是各类榜单层出不穷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阿里音乐不太在乎有多少同类榜单,因为现在业内也有太多的音乐排行榜了,它想要的是借助微博、优土等小伙伴在音乐传播上的影响力,只要有音乐人、有用户、有媒体重视这份榜单就够了。这份看似自娱自乐的榜单重点是阿里音乐联合小伙伴打出的那张“无中生有”的载体牌。

阿里音乐的下一张牌会出什么?“产品牌”是今年重头戏

就如前文所言,结合阿里音乐手上这些资源可以很容易的对其下一步策略做出预判,那么阿里的下一张牌将会出什么?在这个时候推出这样一份榜单不单单是为提升自身在音乐圈的影响力,这只是其一,阿里音乐下一步将会重点打出一张产品牌,也就依托于虾米的阿里音乐人,这是目的之二。

在对老歌以及明星的音乐版权争夺战暂时告一段落之后,阿里音乐今年的计划是重点扶持自有音乐人发展,构建专属的音乐版权和扶持平台艺人。那么把“新歌榜”、“新人”、“新歌”加在一起的话,你肯定明白了什么,“亚洲新歌榜”很有可能是为阿里的音乐人计划搭的台。

据了解,“亚洲新歌榜”的月榜前三名将会出现在阿里音乐的Livehouse在线音乐会等一系列活动当中,这是原本为阿里音乐人计划准备的资源,现在推出了一种激励音乐人竞争的方式,那么歌手的粉丝们肯定会推动这个“亚洲新歌榜”的影响力,这正是阿里音乐想要的正循环效果。

“亚洲新歌榜”是阿里音乐打出的声东击西市场手段,用小伙伴的影响力来丰富自身音乐生态,至于能不能奏效,我们还得等着看市场反应了。

延伸阅读:

  • 天天动听、虾米音乐合并成阿里音乐,2015年版权之争仍为重点

文/王利阳

关注微信公号:科技不吐不快

四 : 微博再思考

作者注:本文放弃了众多评论所惯有的自上而下的对于商业模式之探讨;笔者相信,只要微博之生态结构逐步优化,商业模式会很容易的应运而生。故而本文反其道而为之:采取自下而上,层层剥离以至信息本身,从信息的维度来考量产品之于用户的意义及微博之走向。文章疏漏之处,还望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一年中,据说微博很热,尤其是在国内。

两大门户的推广手段也是铺天盖地,越发成熟,逐步形成了两种风格。但是单就普通用户的活跃度来讲,似乎热度正在有所衰退。国内外一些新的概念也在应运而生(诸如轻博客等),于是,我们可以去试着反思一下微博,做一些再思考。

首先,要申明一点,表层上的数据分析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具备指导性意义的,因为一些数据很可能是由于一段时间内噱头足够而产生的聚众抑或是人浪效应,纯粹的数据分析只代表细节性的思维方式,当面对实际性的动态问题时,就不怎么奏效了。况且,如果仅从简单的数据罗列上就可以断定其后发展,那么,这个充斥着不定性的世界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泡沫了。

从用户本身的角度来分析,从微博带给我们的价值来分析,以及自下而上的思考,这样得出来的结论,也许才会是有一点道理的。

一.社交属性——“连接”很重要,也许会“涌现”

相对于传统社交网站,微博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单向收听,这样可以产生大量的连接。

相信“连接”这个词现如今在业内备受关注,社交网站都知道,连接才会产生互动,互动才能产生社交。

同时,连接才有可能使用户之间产生信息互流,进而增加粘性。

也就是说:无“连接”,少粘性,缺社交。

再加之Kevin Kelly所言的相关“涌现”理论,使研究这一行的人知道,“连接”不只是1+1=2这样简单的道理,也并非1+1=20那样的愚昧之谈,而是可能产生“1+1=苹果”这样量变引起质变的重大变革。

二.媒体属性——流动性所产生的信噪问题

再来谈谈微博的流动性问题,这一点会很重要。相信大家都知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一旦信息流动起来,就会有一种生生不息的感觉,相对于传统的互联网媒体来讲,微博上的信息是“活”的,其更新度不言而喻,且在大量连接的用户群之间,只要信息足够的有价值,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引爆点,就可以病毒式的传播开来。

当然,微博本身可以随意添加单向收听的这种机制与流动性放在一起,就会产生一些问题:信息的流动,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信息量,但是增加了多少有价值的信息,抑或随之流逝了多少有价值的信息,这一点值得我们去反思。

流动了,信息的数量是多了,新鲜度是上去了,但是,信息的质量不一定会有所提高,反而很可能会有所下降。

这里就要讨论到信噪问题,也许一天中总有那么几条信息是你所需要的,但是大量的,流动的信息早已将其掩盖。

这里涵盖着两个方面的问题,既包括接收者,也包括传播者,如下举例说明:

1.你收听了100个不同类型的用户,在一天中,其中有3条信息对你来说是有价值的(当然,你不会事先知道是谁在何时来完成这一动作,所以不可能特殊收听之),但是当天100人中的活跃用户共产生了120条信息,那么,如果在这3条有价值信息出现的时刻你并不在线的话,你只能在其他时间花费更多的精力来遴选有价值信息,做到买椟还珠。当然,还有更大的可能性,那就是:信息的流动会迅速覆盖这3条信息以至于你发现不了它们的存在。

2. 作为信息源,也就是传播者,如果今天你想要让你的收听者知道一条关于你的信息,那么你发出来之后,如果收听者当时不在线,这条你想传播的,有价值的信息也可能会被数百条无价值的信息所淹没。

综上两点,也就是说,由于微博本身的机制,加之流动性所产生的信噪问题,对于发送者以及接收者双方来说都造成了不便。(当然,如果你告诉我普通用户只需要收听十几个人就够了,那么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样所形成的网络结构,真的不容易达到所谓的病毒式传播信息;缺少了足够的连接度,微博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活力,失去了其本质所在。)

分析了这么久,发现似乎上述的讨论形成了悖论。也就是说微博这种互联网模式,兴也流动,颓也流动。

三.高频率时代成就移动互联网,碎语化140字应对离散人生

未来的互联网产品是基于多终端化的,是基于云端与本地同步一体化的。

所以移动互联网在目前看来,大有可为也算是顺理成章之事。

移动化形成多终端化,从本质上也是基于社会本身频率的加快而形成的。

人们生活的高节奏,必定会导致信息之间的反应加快,这就导致了所谓的高执行力,高效率。

总之,这一切都是在将人类社会的频率加快。以达到同频共振。

频率的加速不一定会使得结果更有意义,整个资讯时代的绝大部分信息总和也不见得能抵得上一本《道德经》。

在过程上,微博这种机制使得信息制造的成本在逐步降低,140字以内,很简短,很碎片,几句话,喝口水的功夫,就可以解决了。

即便是有一点浅薄,但是也不应该只是新鲜与爆料;社交与媒体之价值,如果不能充分体现在这140字之内,那,这也许就是泡沫。

四.是过程,还是目的

尼采告诉我们,人,不过是桥梁,前方是超人,后方是兽。

人生,只是过程,不是一个目标,不是一个点。

同样,微博,是社交网站的一个目的所在,还是流媒体演化阶段中承上启下一个过程。我们需要思考。

直到现在,貌似微博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商业模式,只是在一味的在圈用户。

我们从不能否认用户即价值,但是我们也需要思考,用户是否可以真正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如果用户发现不了其给自身带来的价值,那么圈来的用户就不会给互联网公司带来价值。

同一个过程上,我们走出了两条路。

一条是发展平台媒体化思维,另一条路,则是简约社交化连接。

但是再多的模式,也还是有一点问题的,在从上至下的思维方式中,做再多的分析也是纸上谈兵,只有自下而上的从用户本身去考量,也许才是有意义的。

这就要谈到WEB2.0之意义所在,在这个大的时代框架下,希望用户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的获取者,这样所产生的机制是一种自适性的模式。

作为用户本身,你得产出信息,这才有用。WEB2.0的时代的微博不只是让用户来当做收音机使用的,用户本身也要作为一个信息源来制造信息。只有这样,才会具备真正的粘性。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在初期,微博平台可以只是一个名人发布场,名人们都来说说自己的家长里短,收听之即可,但是时间一长,新鲜度一旦减弱,一般用户关注的真就没那么频繁了。

微博现如今的模式不是终结,还会进化,如是而已。

五.路在何方——探究移动化时代社交属性与媒体属性的双重未来

事实上,笔者分析的上述几大要点,如果进一步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它们其实可以归结如下:

1.连接意味着微博天然的社交属性。

2.流动则代表着媒体属性的未来走向。

3.低成本信息可以更好地应对多元化,移动化终端。

4.就笔者看来,微博模式尚不成熟,还需进一步演化。

微博本身有着天然之社交、媒体双重属性,又加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终端进一步的多元化,使用方式进一步的简易化。就这几点而言,微博不同于其他单一属性的社交类网站及媒体类网站,以此来看,其独特性是不言而喻的。

现如今会有许多评论之着力点在于如何构建微博之商业模式,赶快开始打造盈利之路。笔者认为赚钱是必要的,但是不进一步的优化微博当中的社交属性与媒体属性,现在探求的盈利模式都有可能会随时化为泡影;集体性衰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让人会不禁想到当年的偷菜热,一旦泡沫破了,就将出现行业的集体性衰落。

现笔者简要将自己的观点记录如下,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1. 社交之路:

顾名思义,web2.0时代的社交需要更多的则是信息的互通,而非单项的收音机式收听。如何使得用户之间拥有更多元的社交方式,这一点是增加粘性,对抗集体性衰落的核心方法。

其次,线上社交与线下社交的权衡,其实是完善微博社交性的一个很重要走向。

2. 媒体之路:

首先要想到如何尽量优化流动性所带来的信噪问题。

其次要了解到如何使媒体可以更好地传播信息,如何优化现如今的收听方式。

再次要明确用户所收听到信息的实质性,是不是可以多元化的分拆重组信息,从而彻底加强媒体性。

3. 移动化之基础:

移动化代表着低成本信息,但是如何可以将低成本信息进一步高效率化,这一点值得思考。

笔者一直认为,只有逐步优化了上述的三个方面,才可以全面考虑其商业模式。否则过于固式化的商业模式会过早的僵化了微博之结构,到时候就会造成进退两难的格局。

六.两种思维,渐行渐远还是彼此融合

再探讨一点:有趣的是,现如今国内最大的两家微博,分别各倾向于上述一二点所代表的两条路。

当然,这是公司之基因问题。

新浪微博主要走的是媒体属性,这是基于其门户基因。腾讯微博主要走的则是社交属性,这是基于其即时通信起家。

换言之,新浪微博是用门户的思维来构建微博体系,缺乏的是其内部用户之间的社交性;腾讯微博则是彻底利用天然之社交体系一点点粘起来的微博体系。

所以如笔者上述之分析,如若不加改变,将来这两家微博的发展也许会随着思维的不同而渐行渐远,分道扬镳。

就笔者愚见:这二者属性缺一不可,应当想方设法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然后借着移动互联网这一东风,即可成就未来。

七.追根溯源——信息之融合

如果我们再深入一些的思考,抛弃所有的机制与概念。

那么,归根结底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笔者认为,无论怎样的发展,都应当从用户可以给公司带来如何的价值,升华到产品可以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最终发展到用户可以给用户带来怎样的价值来思考。这样正过来思考,才会产生一种自适性的结果,而不是概念性的泡沫。

无论是媒体属性还是社交属性,都是基于用户本身所产生的信息而完成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落入名相之窠臼,那么一切都将是空谈。

也就是说媒体在传播信息之时一定会存在社交之动作;同样,完成社交的同时,也会显示出了媒体之意义。

举个简单的例子:这篇文章的读者,在阅读此文,接收信息的同时,文章会体现出其媒体属性,同时因着此文所引发的若干讨论,其实就是社交属性的体现。

最后在这里还要谈到微博的相关推广手段:正常的营销手段起到的是正反馈作用,但是如果说只是去运用各种营销手段,诸如定位理论以及独特销售主张等,这样的方式可以造一时之势,而很难形成一种体制,全民热头一过,就会迅速降温,集体衰退。

以笔者之愚见:一切的互联网产品,只是一种思维,一种机制,一种途径。自上而下凭空的想象出再多的商业模式也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到基本点,看到其背后信息融合的价值;缺失了这一点最基础,最根本的要素,也许结果就会和最初的设想失之千里。

作者:郭鹏程

联系邮箱:catkin.guo@gmail.com

若要转载本文,请注明作者名及原文链接,谢谢合作。

本文标题: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黄秋生再次退出微博引热议 网友调侃:今次决定啥时候回来?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881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