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鲁迅呐喊-鲁迅《呐喊》赏析

发布时间:2017-12-03 所属栏目:散文

一 : 鲁迅《呐喊》赏析




整理人:沈玉成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又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他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这三部小说集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其中《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
《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铸剑》),遂成现在的14部。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以下介绍《呐喊》的内容。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本篇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说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写作上,本篇自序文笔清新老到,周密流畅,震人心魄又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欲罢不能。其语言风格充溢着鲁迅独特的个性,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而且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是语言性格化。《狂从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作者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同时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谴责。本篇的艺术特色在于结构严谨,先是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说中心——提示了社会的冷酷无情。小说经营谋篇,工于匠心。特色之二在于以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作品用第一人称“我”——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划,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从而把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小说的语言也极精炼简洁。作者刻画的酒店掌柜,小伙计,短衣裳帮顾客,孩子们,众多人物都是以简练几笔勾画出来,惟妙惟肖。孔乙己结结吧吧地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辩解时,那一句自欺欺人的“窃书不能算偷”,将旧时代知识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毕现无余,令人叹服!
《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他们的鲜血反被做成人血馒头去医治痨病这样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悲剧,发人深省的剖析了这一革命之所以不成功的历史原因。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线索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一条线索写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两个悲剧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作者精细的构思,突出体现在采用特殊的反射和暗示的写作手法。用“华”“夏”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姓氏作为流血者和吃血者的代称,其强烈深远的意蕴极为丰富深长。全篇其实只是写一个革命者牺牲事件的反面,通过一群不觉悟的人的印象及其反映,来反射出革命者的惨烈。夏瑜被杀没有明写,而是从围观人的动作描写中暗示出来;其被杀地点也分明点出为古轩亭口,这正是秋瑾被害的绍兴古轩亭口的暗示提供;其视死如归的精神是通过牢卒和听客们愚妄的反应反射出来的;其坟上的花圈则暗示:他们的同志们仍在坚持斗争。小说末尾以坟头比喻阔人祝寿的馒头,其中的暗示意味就更加深远令人警醒了。小说的全篇笼罩着浓重阴冷的气氛,也是作者为突出人物和主题而成功营造出来的,便吃人血的故事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判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历史,从封建社会走向了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而迈进,这是经过我们许许多多的劳动人民,经过了几代的国家领导,才走来来的,我们要继续努力,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同学们,让我们站起来,为我们的美好明天而奋斗吧!
呐喊篇目:
《一件小事》
《狂人日记》
《鸭的喜剧》
《端午节》
《故乡》
《孔乙已》
《药》
《阿Q正传》
《兔和猫》
《社戏》
《风波》
《头发的故事》
《明天》
《白光》
文本速读
1、《〈呐喊〉自序》
主要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反映了弃医从文的缘由,同时说明了以“呐喊”命名的缘由及写作小说的动机。
鲁迅出生时家境已经衰落,加之父亲生病,小时候的鲁迅就经常往返于当铺与药店的路上:先当了衣服首饰,再踮起脚跟到高高的药柜上抓药,但是父亲还是病故了。鲁迅后来进学堂了解了很多医学知识,联系替父亲抓药的经历也悟得中医的很多骗局,这更激发了鲁迅学医的欲望,他依然赴日本学医,但在一次课堂上,“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鉴赏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这一镜头深深刺痛了鲁迅,他决定弃医从文,认为“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事,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作者以“呐喊”命名,想“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2、《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他有着种种疯子的病症:时时感觉要被人吃掉。作品具体写出了他的病态:遇见赵家的狗,赵贵翁,街上打儿子的女人等等,回家看见家人,送饭的陈老五,给自己看病的医生,甚至听到狼子村佃户的谈话,都觉得他们是要吃掉自己。狂人研究后明白了没有年代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3、《孔乙己》
作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以“我”(咸亨酒店的伙计)的所见所闻叙写了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来酒店喝酒的精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脸色青白,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花白的胡子乱蓬蓬的。长衫又脏又破。经常说些之乎者也话语以示自己是个读书人。但因不善经营,生活很窘困,就偶尔做些偷窃的事。当别人取笑他偷了东西时,他会涨红了脸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一次因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后,他盘着两腿,垫着蒲包,用手“走”了过来喝了一次酒。后来“我”就再也没看见过他,也许是死了,没人关心他的结局。
4、《药》
小茶馆的掌柜华老栓的独生子华小栓生了痨病,华家夫妇得到一个秘方,人血馒头可以治好痨病。恰好这个秋天的日子,一个叫夏瑜的革命者要被处以死刑。老栓便花钱从刽子手康大叔手里买回了蘸有夏瑜鲜血的馒头,让小栓吃了,小栓最终还是病死了。夏瑜是被他的三伯父告密被捕的。在狱中夏瑜还向管牢阿义宣传革命,却挨了阿义两个巴掌,夏瑜耻笑阿义可怜。康大叔将这个事情讲给在茶馆喝茶的茶客们听,茶客们根本就不理解夏瑜,都觉得夏瑜被打了还说别人可怜,简直是个疯子。第二年清明,夏四奶奶上坟,看见儿子坟上的花圈,以为是夏瑜显灵,可等到最后,只看见一只乌鸦飞向了远方。
5、《明天》
单四嫂子的儿子宝儿生病了,她只得掏出节省下来的钱请何小仙看病,何小仙与贾家济世老店暗中勾结,便开了药方让单四嫂子去抓药,宝儿吃下药不见效,还是死去了。红鼻子老拱和蓝皮阿五一直唱着小调,除了想打单四嫂子的主意,绝无同情之心。蓝皮阿五还曾以帮助单四嫂子抱宝儿为借口,乘机占她的便宜。宝儿死了后,很多人都来帮忙,包括看上去很有同情心的王九妈,但实际都乘机大吃了单四嫂子一顿,然后各自回了家。只留下期望梦中能与宝儿相见的单四嫂子……
6、《一件小事》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写了知识分子身份的“我”雇用了一人力车夫,车夫无意中碰倒了一老女人,责任大多在对方,但车夫却坚持放下车子,扶起那个老女人,并走向警所。“我”从车夫的行为中深深感到了车夫的伟大及自己的渺小。
7、《头发的故事》
小说通过N先生与“我”的对话——实际上几乎通篇是N先生的独白。从纪念双十联想到辛亥革命的表面成果——剪去辫子,再回忆辫子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曾有多少人因为光着头皮便被社会践踏了一生。然后叙述了自己的经历:出去留学因为图方便剪掉了辫子,招来同学们的厌恶、监督的大怒,甚至要被监督驱逐回国。谁料不久监督也因被人剪了辫子而逃走了。回国后,N先生买了一条假辫子遭来耻笑,甚至被冠以杀头的罪名,后来因革命党的造反才暂得安身,再后来革命党带来了大规模的剪辫子运动,自己终不再被人辱骂。
8、《风波》
在江南水乡,发生了围绕辫子去留的一场风波。封建遗老赵七爷听说皇帝又坐龙庭了,把头上盘着的辫子放 下来,到七斤家逼门示威。七斤以撑船为生,辛亥革命时进程被革掉了辫子,但思想依然如旧,因为没了辫子,面对赵七爷的威吓,七斤一家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非常忧愁。八一嫂也只敢说“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七斤仍是个顺民;九斤老太是个一味唠叨“一代不如一代”的守旧派,而村里人估计着七斤这次因为没有辫子而要保不住性命了。七斤对自己的“杀身之祸”惶惶然不知如何应对。后来,人们发现“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七斤也终于熬过了“无辫之灾”。风波过后,这个江南水乡又如从前。
9、《故乡》
“我”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故乡。眼前的故乡萧条冷瑟,与“我”记忆中的故乡截然不同,令我大为失望。我见到了童年的伙伴闰土,但眼前的闰土衰老迟钝,跟我也十分的生疏,与童年时聪明伶俐可爱的闰土判若两人。他已经被多子、饥荒、苛税、兵匪的生活剥蚀了所有的灵气。“我”还遇见了从前买豆腐的美名为“豆腐西施”的杨二嫂,但她已经被生活打磨得瘦如圆规,尖刻世故。“我”带着失望,悲伤而又充满期待的心情离开了故乡。
10、《阿Q正传》
小说共九章。
前三章写阿Q的阶级地位、经济地位,勾勒阿Q以“精神胜利法”为中心的性格特征;中间三章写阿Q遭遇的压迫和剥削,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表现阿Q的处境,揭示了时代的矛盾;后三章写阿Q在革命到来之后的性格变化和悲惨命运。
第一章,写阿Q的政治地位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通过赵太爷不准他姓赵这一可笑又可悲的情节,突出了阿Q连姓都被剥夺了的屈辱的政治地位。
第二章,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描述阿Q的部分生活片段,突出了他的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交代阿Q的经济地位:是个到处打短工的流浪雇农,是社会中被压迫、被污辱的最底层的人。接着连续写他的几个生活片段:他穷得娶不上老婆,却自吹“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在精神上独不崇奉赵、钱两家;进过几回城,又讥笑未庄人的“不见世面”;这些都突出了阿Q妄自尊大的特点;“癞疮疤”的故事,写他被欺辱时由打人到怒目而视到自轻自贱;“押牌宝”事件,写他被欺辱后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而进行自我摧残。
第三章,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被赵太爷打了之后,自我安慰是“儿子打老子”,便得意起来,和王胡打架输给了王胡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便用忘却屈辱一法,果然就又高兴了;调戏比自己弱小的小尼姑,觉得为自己的屈辱报了仇,很得意。
第四章,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拒绝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阿Q向赵太爷家的女仆吴妈求婚,遭到吴妈的拒绝和赵秀才的毒打。并被约法五章。可怜的一点点家当也被榨取干净,断绝了活路。这一章,写了阿Q的可憎,更写了他的可怜,也写了统治者迫害人民的残暴。
第五章,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阿Q做工被老主顾拒之门外而意识到生路被断绝。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断他生路的是赵太爷之流,而误以为是比他更弱小的小D“谋了他的饭碗去”,与小D发生了争斗。饥饿难忍的阿Q跑到静修庵偷萝卜,恃强耍赖,终于吃了三个萝卜然后打定了进城的主义。
第六章,写阿Q由走投无路到短暂的“中兴”,再次被赵太爷逼到无路可走的境地。阿Q从城里回到未庄后,受到人们的“敬畏”,因为他在城里给白举人家里帮过忙,手里有现钱,有些便宜货,还知道城里一些见闻。因此,掌柜、酒客、路人都对阿Q“刮目相待”,王胡等人对阿Q也“肃然”,妇女对有劣迹的阿Q也不再躲避,而是主动赶着要买他的东西。这一切深刻揭示了国民趋炎附势的本性。然而,当阿Q的底细被披露出来后,人们又对他“敬而远之”,更说明了世态的炎凉,人们的愚昧无知。
第七章,写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突出了阿Q的革命要求。在阿Q再一次被逼上末路时,辛亥革命的暴风雨来了。城里的“举人老爷”视革命如洪水猛兽,他要逃难了。未庄的“一群鸟男女”惊恐万状,误传革命军是为崇祯报仇的军队。阿Q起对革命“深恶而痛绝之”;但看到人们的表现,又感到“革命也好罢”,便神往起革命来了。但他所理解的革命实质是“要什么就是什么,欢喜谁就是谁”,加之赵太爷父子在革命到来时吓得六神无主,低声下气地把一向不放在眼里的阿Q叫成“老Q”,阿Q就更神往革命了。赵秀才竟和假洋鬼子相约革命,革掉了静修庵里的一块龙牌,还顺手抄走了一个宣德炉。这就是当时非常普遍的混迹于革命中的假革命现象。
第八章,写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革命像一阵风一扫而过,并没有到达未庄,人心日见安定。政权落到投机钻营者手中。变化最大的不过是掀起了盘辫的风潮。赵秀才、假洋鬼子成了戴“银桃子”的革命党,未庄的政权仍在这些从前的压迫者手中。阿Q要投革命党,结果误投假洋鬼子门下不成,被“哭丧棒”赶出门。他被剥夺了革命的权力。同时写赵家遭抢,这就预示着阿Q的悲剧命运就要到来。
第九章,写阿Q被当做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赵家遭抢使未庄人和阿Q都很“快意”,这体现了人们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阿Q就是作为抢劫嫌疑犯而被捕的。谁告了他的状呢?就是戴“银桃子”的自称革命党的赵秀才。压迫阿Q的是赵秀才之流,不准阿Q革命的是赵秀才,最后捕他、审他、处决他的还是这个带着“银桃子”的“革命党”人。阿Q要求革命而不可得,革命后反而被枪毙,他成了革命的牺牲品。可悲的是,他到死也不知道为什么被枪毙,而且还在死前表演了他最后的精神胜利法,大唱“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城里依然如故,掌权的还是原班人马,举人还在追求陈年老租,依然看客如云,只是审问的跪改为站,处决的砍头改为枪毙。
11、《端午节》
方玄绰是政府官员兼教员,他的口头禅是“差不多”,认为先前被压迫的人有了机会也会成为压迫者的,这其实是为官僚辩解,但他却喜欢讲这种“差不多”理论带上忧国的花环:“中国将来之可虑就在此。”政府拖欠教员的薪水,方玄绰因为有官俸支撑着,暂不缺钱,便绝不索薪,而且还觉得索薪行为欠斟酌。可一旦经济拮据,他也赞同索薪了。他口头上责备太太提出的买彩票“无教育”,但对“头彩几万元”的广告也是动心的。作者通过对方玄绰的心理描写和他与方太太的对话揭示了人物的虚伪。
12、《白光》
《白光》塑造的则是在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在《白光》中,陈士成一心想升官发财,但连续16回的落第粉碎了他的升官梦,勾起了他的发财欲望。失望中,陈士成产生了幻觉,在幻觉中,他听到了祖母曾经给他讲的家中埋有银子的故事,他便在家里挖了起来,谁知只挖到了斑斑剥剥的烂下巴骨。银子闪烁的白光左转右拐地把他从家引到山里。他怔怔忡忡的追逐白光,最后在茫然中溺死湖中。白光就是封建科举制度所带来的功名利禄的象征。
13、《兔和猫》
三太太买了一对白兔,养在后院里,非常可爱,不久还生了小兔子。可小兔子却被大黑猫吃掉了。作者以兔子和黑猫为对象,抒发了自己的爱憎之情。作者同情新生弱小的兔子,憎恶凶恶的大黑猫,并由此影射社会现象,从而更加反衬出代表黑暗势力的大黑猫的凶残,和作者对其的憎恶之情。
14、《鸭的喜剧》
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居住在北京的仲密君家里。觉得十分寂寞,便托人买了一些蝌蚪儿,非常高兴地饲养着。后来,他见了可爱的小鸭,便买了四只在院中放养。小鸭在游泳的时候,“吃掉”了河中爱罗先珂的蝌蚪,使他梦寐以求的“蛙鸣交响曲”就这样破灭。事后,他带着遗憾离开了沙漠般的北京。作者通过鸭的喜剧,即蝌蚪的悲剧揭示了生存竞争、弱肉强食的生命现象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委婉地表达了人间不可能无所不爱,唯有反抗强暴,才能保护弱者的思想。
15、《社戏》
“我”随母亲回外祖母家,最盼望看社戏,可那一次不巧,找不到船。“我”很失望。乡里的双喜借来了八叔的航船,村里的十几个少年陪“我”一起去看戏。回来途中,阿发偷采了自家田里的罗汉豆,还摘了六一公公田里的,大伙儿吃了一顿香喷喷的豆子。六一公公知道后,非但没责骂“我们”,还夸“我”识货,并又特地送来了一碗豆子。
名段助读
1、两进酒店
【情节概要】前一次孔乙己还是穿长衫站着喝酒,脸色青白,排出九文大钱,面对众人的取笑,“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地争辩。为了卖弄自己的学问,极其热情地教我“茴”字的写法。后来因为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便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垫着蒲包,用“手”走进了酒店,脸上又黑又瘦。面对别人的取笑也不争辩,只是恳求不要再提。摸出四文大钱,喝完酒,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再用手慢慢地“走”了。
【内容解读】孔乙己是封建社会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穷困潦倒、迂腐麻木。他结结巴巴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辩解时,那一句“窃书不能算偷”,急于交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将旧知识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毕现无遗,令人叹服!只知道读书却连营生的本领都不具备,孔乙己的悲剧更加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众人取笑他却不真正关心他的死活,揭示了世态炎凉。
2、茶馆闲聊
【情节概要】华老栓从刽子手康大叔那里买回了人血馒头,满怀希望开始了新一天的劳动。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都来到了茶馆里,听康大叔谈论有关被处决的犯人夏瑜的情况。康大叔非常气愤自己没有捞到一点好处:夏瑜的三伯父因为告密而得了赏银,管牢的红眼睛阿义得到了剥下来的衣服。听康大叔讲到夏瑜因为劝红眼睛阿义造反而被打了,竟然还说阿义可怜,众人都觉得夏瑜是个疯子。
【内容解读】茶馆里人声沸腾,帮凶康大叔、闲客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等都集中在茶馆里,革命者为人们牺牲却丝毫得不到同情,人们将为自己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人士称为疯子,对杀害了革命者的帮凶却十分尊重。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人民群众的愚昧,就在这茶馆的闲聊中昭然若揭。
3、上坟
【情节概要】华大妈和夏四奶奶都上坟祭奠自己的儿子。右边是穷人家的坟冢,左边是死刑和瘐毙的人。夏四奶奶羞愧地走到左边的一座坟前,忽然看见坟上有一圈红白的花,大吃一惊,以为是夏瑜屈死显灵的。便大声请求站在树上的乌鸦飞上儿子的坟头,以示儿子是冤屈的。华大妈陪着夏四奶奶等了半天,乌鸦纹丝未动。
【内容解读】儿子是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的,母亲却羞愧难当,将希望寄托于乌鸦显灵,可见民众的愚昧和革命者与群众的脱离。清末没有用花环寄托哀思的习俗,作者不惜使用曲笔,给夏瑜的坟上平空增添一个花环,给作品增添了一点热度和亮度,暗示着革命者流血牺牲,后继有人,给人以信心和希望。
4、劝架
【情节概要】七斤嫂听说皇帝坐了龙庭,还需子民留着辫子。但七斤却因为进城被城里人剪了辫子,七斤嫂不由大骂七斤“僧不僧道不道的”。八一嫂赶紧来劝架,说谁都不知道未来的事情,“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七斤嫂一听大怒,拿六斤出气,指桑骂槐说八一嫂是“偷汉的小寡妇”,吓得六斤打掉了手中的碗。七斤大怒,给了六斤一个巴掌,九斤老太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将六斤拉走了。赵太爷听说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也生气了,摆出张飞勇猛杀敌的架势,吓唬八一嫂,说大兵来了无法抵挡,这一招果然有效,不仅八一嫂被吓得止住了怒气,回身走了,村里人都觉得七斤难逃此劫了。只留下惴惴不安的七斤夫妇。
【内容解读】一条辫子掀起了轩然大波。各种人物都到场,各种矛盾都铺陈开来:从夫妻翻脸、孩子受累、邻里纠纷、封建旧势力反扑……到手打、破口骂、撒泼、恐吓、锅碗瓢盆都助阵,整个村子被搅浑,哭天抢地、人仰马翻。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到:一条辫子带来了一场大的风波。七斤的愚昧无知、七斤嫂的精明泼辣、九斤老太的固执保守、赵七爷的维护封建旧势力的形象,都在有限的笔墨中得以充分展现。
5、赊酒
【情节概要】方玄绰被衙门欠了薪,忽而恍然大悟自己也可以欠别人的薪,赶忙叫小厮去街上赊一瓶酒。方太太打算买彩票,方玄绰叱骂这是无教育的行为,可是转念一想,自己走过卖彩票的广告前看见“头彩几万元”时,自己也曾动了心的,便不再说什么了。
【内容解读】方玄绰“恍然大悟”地命令小厮去赊酒,是受了“衙门欠薪”的启发的,虽然曾经自命清高不愿参与同事去衙门索薪的行动,但现在却考虑着既然别人可以欠自己薪,那么自己也可以欠别人的。口头责备太太买彩票“无教育”,但对“头彩几万元”的广告也是动心的。方玄绰借用“差不多”理论,宽容了妻子,况且眼前还能不付钱先喝上酒,难怪要读《尝试集》了,尝试着把差不多的理论运用得更娴熟,更无是无非、无痛无痒地过太平日子。活脱脱一个故作清高、虚伪自私的小官僚形象。
6、精神胜利便胜利
【情节概要】
(1)做一个自轻自贱的人
阿Q被人打了,便会心想:总算被儿子打了,于是也就心满意足地走了。后来人们知道他有一种精神胜利法,想打他时便让他说“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阿Q捏住了自己的辫根,说:“打虫豸,好不好——还不放么?”虽然如此,闲人仍旧给他碰了几个响头,以为这样他便会伤心一段时间。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就心满意足地走了,他觉得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就像状元是“第一个”一样,自己也是第一。
(2)因人而异
阿Q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看见假洋鬼子拿着棍子走了过来,大约要打自己了,便“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伸手去摸伊新剃的头皮”,“扭住伊的面颊”,大肆其轻薄。
(3)向往革命
阿Q本来痛恨革命,但听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竟然也到乡下逃难,又看到未庄男女慌张神情,也便觉得革命很好的,认为革命便是“我要什么就要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不由大嚷“造反了”赵太爷父子看阿Q的神情也很紧张,竟然称呼他为“老Q”、“Q哥”,阿Q更飘飘然,回到吐谷祠,想象着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拿着板刀、钢鞭等邀请阿Q一同革命,“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直接走进去搬人家的东西,喜欢什么就搬什么,而且不必自己动手,叫小D搬。“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阿Q在对爱情的神往中进入了梦想。醒来后走到静修庵听说秀才和假洋鬼子已经来革命了,砸碎了“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阿Q十分后悔没赶上革命,也暗暗责怪秀才他们没有招呼自己。
【内容解读】阿Q身上投射了中国民族的劣根性,总结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
①自我麻痹,妄自尊大又自轻自贱②欺软怕硬③善于投机,自私庸俗。
这些特点总结起来就构成了“精神胜利法”。这是阿Q的主要特征,这种特征的实质便是以自欺自偏求得心理安慰,使自己不能正视被压迫的悲惨处境。这种奴性心理是长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造成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弱点。

二 : 鲁迅《呐喊》赏析




整理人:沈玉成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又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他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这三部小说集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其中《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
《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铸剑》),遂成现在的14部。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以下介绍《呐喊》的内容。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本篇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说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写作上,本篇自序文笔清新老到,周密流畅,震人心魄又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欲罢不能。其语言风格充溢着鲁迅独特的个性,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而且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是语言性格化。《狂从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作者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同时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谴责。本篇的艺术特色在于结构严谨,先是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说中心——提示了社会的冷酷无情。小说经营谋篇,工于匠心。特色之二在于以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作品用第一人称“我”——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划,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从而把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小说的语言也极精炼简洁。作者刻画的酒店掌柜,小伙计,短衣裳帮顾客,孩子们,众多人物都是以简练几笔勾画出来,惟妙惟肖。孔乙己结结吧吧地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辩解时,那一句自欺欺人的“窃书不能算偷”,将旧时代知识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毕现无余,令人叹服!
《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他们的鲜血反被做成人血馒头去医治痨病这样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悲剧,发人深省的剖析了这一革命之所以不成功的历史原因。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线索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一条线索写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两个悲剧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作者精细的构思,突出体现在采用特殊的反射和暗示的写作手法。用“华”“夏”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姓氏作为流血者和吃血者的代称,其强烈深远的意蕴极为丰富深长。全篇其实只是写一个革命者牺牲事件的反面,通过一群不觉悟的人的印象及其反映,来反射出革命者的惨烈。夏瑜被杀没有明写,而是从围观人的动作描写中暗示出来;其被杀地点也分明点出为古轩亭口,这正是秋瑾被害的绍兴古轩亭口的暗示提供;其视死如归的精神是通过牢卒和听客们愚妄的反应反射出来的;其坟上的花圈则暗示:他们的同志们仍在坚持斗争。小说末尾以坟头比喻阔人祝寿的馒头,其中的暗示意味就更加深远令人警醒了。小说的全篇笼罩着浓重阴冷的气氛,也是作者为突出人物和主题而成功营造出来的,便吃人血的故事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判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历史,从封建社会走向了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而迈进,这是经过我们许许多多的劳动人民,经过了几代的国家领导,才走来来的,我们要继续努力,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同学们,让我们站起来,为我们的美好明天而奋斗吧!
呐喊篇目:
《一件小事》
《狂人日记》
《鸭的喜剧》
《端午节》
《故乡》
《孔乙已》
《药》
《阿Q正传》
《兔和猫》
《社戏》
《风波》
《头发的故事》
《明天》
《白光》
文本速读
1、《〈呐喊〉自序》
主要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反映了弃医从文的缘由,同时说明了以“呐喊”命名的缘由及写作小说的动机。
鲁迅出生时家境已经衰落,加之父亲生病,小时候的鲁迅就经常往返于当铺与药店的路上:先当了衣服首饰,再踮起脚跟到高高的药柜上抓药,但是父亲还是病故了。鲁迅后来进学堂了解了很多医学知识,联系替父亲抓药的经历也悟得中医的很多骗局,这更激发了鲁迅学医的欲望,他依然赴日本学医,但在一次课堂上,“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鉴赏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这一镜头深深刺痛了鲁迅,他决定弃医从文,认为“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事,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作者以“呐喊”命名,想“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2、《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他有着种种疯子的病症:时时感觉要被人吃掉。作品具体写出了他的病态:遇见赵家的狗,赵贵翁,街上打儿子的女人等等,回家看见家人,送饭的陈老五,给自己看病的医生,甚至听到狼子村佃户的谈话,都觉得他们是要吃掉自己。狂人研究后明白了没有年代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3、《孔乙己》
作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以“我”(咸亨酒店的伙计)的所见所闻叙写了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来酒店喝酒的精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脸色青白,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花白的胡子乱蓬蓬的。长衫又脏又破。经常说些之乎者也话语以示自己是个读书人。但因不善经营,生活很窘困,就偶尔做些偷窃的事。当别人取笑他偷了东西时,他会涨红了脸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一次因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后,他盘着两腿,垫着蒲包,用手“走”了过来喝了一次酒。后来“我”就再也没看见过他,也许是死了,没人关心他的结局。
4、《药》
小茶馆的掌柜华老栓的独生子华小栓生了痨病,华家夫妇得到一个秘方,人血馒头可以治好痨病。恰好这个秋天的日子,一个叫夏瑜的革命者要被处以死刑。老栓便花钱从刽子手康大叔手里买回了蘸有夏瑜鲜血的馒头,让小栓吃了,小栓最终还是病死了。夏瑜是被他的三伯父告密被捕的。在狱中夏瑜还向管牢阿义宣传革命,却挨了阿义两个巴掌,夏瑜耻笑阿义可怜。康大叔将这个事情讲给在茶馆喝茶的茶客们听,茶客们根本就不理解夏瑜,都觉得夏瑜被打了还说别人可怜,简直是个疯子。第二年清明,夏四奶奶上坟,看见儿子坟上的花圈,以为是夏瑜显灵,可等到最后,只看见一只乌鸦飞向了远方。
5、《明天》
单四嫂子的儿子宝儿生病了,她只得掏出节省下来的钱请何小仙看病,何小仙与贾家济世老店暗中勾结,便开了药方让单四嫂子去抓药,宝儿吃下药不见效,还是死去了。红鼻子老拱和蓝皮阿五一直唱着小调,除了想打单四嫂子的主意,绝无同情之心。蓝皮阿五还曾以帮助单四嫂子抱宝儿为借口,乘机占她的便宜。宝儿死了后,很多人都来帮忙,包括看上去很有同情心的王九妈,但实际都乘机大吃了单四嫂子一顿,然后各自回了家。只留下期望梦中能与宝儿相见的单四嫂子……
6、《一件小事》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写了知识分子身份的“我”雇用了一人力车夫,车夫无意中碰倒了一老女人,责任大多在对方,但车夫却坚持放下车子,扶起那个老女人,并走向警所。“我”从车夫的行为中深深感到了车夫的伟大及自己的渺小。
7、《头发的故事》
小说通过N先生与“我”的对话——实际上几乎通篇是N先生的独白。从纪念双十联想到辛亥革命的表面成果——剪去辫子,再回忆辫子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曾有多少人因为光着头皮便被社会践踏了一生。然后叙述了自己的经历:出去留学因为图方便剪掉了辫子,招来同学们的厌恶、监督的大怒,甚至要被监督驱逐回国。谁料不久监督也因被人剪了辫子而逃走了。回国后,N先生买了一条假辫子遭来耻笑,甚至被冠以杀头的罪名,后来因革命党的造反才暂得安身,再后来革命党带来了大规模的剪辫子运动,自己终不再被人辱骂。
8、《风波》
在江南水乡,发生了围绕辫子去留的一场风波。封建遗老赵七爷听说皇帝又坐龙庭了,把头上盘着的辫子放 下来,到七斤家逼门示威。七斤以撑船为生,辛亥革命时进程被革掉了辫子,但思想依然如旧,因为没了辫子,面对赵七爷的威吓,七斤一家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非常忧愁。八一嫂也只敢说“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七斤仍是个顺民;九斤老太是个一味唠叨“一代不如一代”的守旧派,而村里人估计着七斤这次因为没有辫子而要保不住性命了。七斤对自己的“杀身之祸”惶惶然不知如何应对。后来,人们发现“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七斤也终于熬过了“无辫之灾”。风波过后,这个江南水乡又如从前。
9、《故乡》
“我”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故乡。眼前的故乡萧条冷瑟,与“我”记忆中的故乡截然不同,令我大为失望。我见到了童年的伙伴闰土,但眼前的闰土衰老迟钝,跟我也十分的生疏,与童年时聪明伶俐可爱的闰土判若两人。他已经被多子、饥荒、苛税、兵匪的生活剥蚀了所有的灵气。“我”还遇见了从前买豆腐的美名为“豆腐西施”的杨二嫂,但她已经被生活打磨得瘦如圆规,尖刻世故。“我”带着失望,悲伤而又充满期待的心情离开了故乡。
10、《阿Q正传》
小说共九章。
前三章写阿Q的阶级地位、经济地位,勾勒阿Q以“精神胜利法”为中心的性格特征;中间三章写阿Q遭遇的压迫和剥削,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表现阿Q的处境,揭示了时代的矛盾;后三章写阿Q在革命到来之后的性格变化和悲惨命运。
第一章,写阿Q的政治地位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通过赵太爷不准他姓赵这一可笑又可悲的情节,突出了阿Q连姓都被剥夺了的屈辱的政治地位。
第二章,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描述阿Q的部分生活片段,突出了他的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交代阿Q的经济地位:是个到处打短工的流浪雇农,是社会中被压迫、被污辱的最底层的人。接着连续写他的几个生活片段:他穷得娶不上老婆,却自吹“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在精神上独不崇奉赵、钱两家;进过几回城,又讥笑未庄人的“不见世面”;这些都突出了阿Q妄自尊大的特点;“癞疮疤”的故事,写他被欺辱时由打人到怒目而视到自轻自贱;“押牌宝”事件,写他被欺辱后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而进行自我摧残。
第三章,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被赵太爷打了之后,自我安慰是“儿子打老子”,便得意起来,和王胡打架输给了王胡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便用忘却屈辱一法,果然就又高兴了;调戏比自己弱小的小尼姑,觉得为自己的屈辱报了仇,很得意。
第四章,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拒绝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阿Q向赵太爷家的女仆吴妈求婚,遭到吴妈的拒绝和赵秀才的毒打。并被约法五章。可怜的一点点家当也被榨取干净,断绝了活路。这一章,写了阿Q的可憎,更写了他的可怜,也写了统治者迫害人民的残暴。
第五章,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阿Q做工被老主顾拒之门外而意识到生路被断绝。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断他生路的是赵太爷之流,而误以为是比他更弱小的小D“谋了他的饭碗去”,与小D发生了争斗。饥饿难忍的阿Q跑到静修庵偷萝卜,恃强耍赖,终于吃了三个萝卜然后打定了进城的主义。
第六章,写阿Q由走投无路到短暂的“中兴”,再次被赵太爷逼到无路可走的境地。阿Q从城里回到未庄后,受到人们的“敬畏”,因为他在城里给白举人家里帮过忙,手里有现钱,有些便宜货,还知道城里一些见闻。因此,掌柜、酒客、路人都对阿Q“刮目相待”,王胡等人对阿Q也“肃然”,妇女对有劣迹的阿Q也不再躲避,而是主动赶着要买他的东西。这一切深刻揭示了国民趋炎附势的本性。然而,当阿Q的底细被披露出来后,人们又对他“敬而远之”,更说明了世态的炎凉,人们的愚昧无知。
第七章,写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突出了阿Q的革命要求。在阿Q再一次被逼上末路时,辛亥革命的暴风雨来了。城里的“举人老爷”视革命如洪水猛兽,他要逃难了。未庄的“一群鸟男女”惊恐万状,误传革命军是为崇祯报仇的军队。阿Q起对革命“深恶而痛绝之”;但看到人们的表现,又感到“革命也好罢”,便神往起革命来了。但他所理解的革命实质是“要什么就是什么,欢喜谁就是谁”,加之赵太爷父子在革命到来时吓得六神无主,低声下气地把一向不放在眼里的阿Q叫成“老Q”,阿Q就更神往革命了。赵秀才竟和假洋鬼子相约革命,革掉了静修庵里的一块龙牌,还顺手抄走了一个宣德炉。这就是当时非常普遍的混迹于革命中的假革命现象。
第八章,写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革命像一阵风一扫而过,并没有到达未庄,人心日见安定。政权落到投机钻营者手中。变化最大的不过是掀起了盘辫的风潮。赵秀才、假洋鬼子成了戴“银桃子”的革命党,未庄的政权仍在这些从前的压迫者手中。阿Q要投革命党,结果误投假洋鬼子门下不成,被“哭丧棒”赶出门。他被剥夺了革命的权力。同时写赵家遭抢,这就预示着阿Q的悲剧命运就要到来。
第九章,写阿Q被当做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赵家遭抢使未庄人和阿Q都很“快意”,这体现了人们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阿Q就是作为抢劫嫌疑犯而被捕的。谁告了他的状呢?就是戴“银桃子”的自称革命党的赵秀才。压迫阿Q的是赵秀才之流,不准阿Q革命的是赵秀才,最后捕他、审他、处决他的还是这个带着“银桃子”的“革命党”人。阿Q要求革命而不可得,革命后反而被枪毙,他成了革命的牺牲品。可悲的是,他到死也不知道为什么被枪毙,而且还在死前表演了他最后的精神胜利法,大唱“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城里依然如故,掌权的还是原班人马,举人还在追求陈年老租,依然看客如云,只是审问的跪改为站,处决的砍头改为枪毙。
11、《端午节》
方玄绰是政府官员兼教员,他的口头禅是“差不多”,认为先前被压迫的人有了机会也会成为压迫者的,这其实是为官僚辩解,但他却喜欢讲这种“差不多”理论带上忧国的花环:“中国将来之可虑就在此。”政府拖欠教员的薪水,方玄绰因为有官俸支撑着,暂不缺钱,便绝不索薪,而且还觉得索薪行为欠斟酌。可一旦经济拮据,他也赞同索薪了。他口头上责备太太提出的买彩票“无教育”,但对“头彩几万元”的广告也是动心的。作者通过对方玄绰的心理描写和他与方太太的对话揭示了人物的虚伪。
12、《白光》
《白光》塑造的则是在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在《白光》中,陈士成一心想升官发财,但连续16回的落第粉碎了他的升官梦,勾起了他的发财欲望。失望中,陈士成产生了幻觉,在幻觉中,他听到了祖母曾经给他讲的家中埋有银子的故事,他便在家里挖了起来,谁知只挖到了斑斑剥剥的烂下巴骨。银子闪烁的白光左转右拐地把他从家引到山里。他怔怔忡忡的追逐白光,最后在茫然中溺死湖中。白光就是封建科举制度所带来的功名利禄的象征。
13、《兔和猫》
三太太买了一对白兔,养在后院里,非常可爱,不久还生了小兔子。可小兔子却被大黑猫吃掉了。作者以兔子和黑猫为对象,抒发了自己的爱憎之情。作者同情新生弱小的兔子,憎恶凶恶的大黑猫,并由此影射社会现象,从而更加反衬出代表黑暗势力的大黑猫的凶残,和作者对其的憎恶之情。
14、《鸭的喜剧》
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居住在北京的仲密君家里。觉得十分寂寞,便托人买了一些蝌蚪儿,非常高兴地饲养着。后来,他见了可爱的小鸭,便买了四只在院中放养。小鸭在游泳的时候,“吃掉”了河中爱罗先珂的蝌蚪,使他梦寐以求的“蛙鸣交响曲”就这样破灭。事后,他带着遗憾离开了沙漠般的北京。作者通过鸭的喜剧,即蝌蚪的悲剧揭示了生存竞争、弱肉强食的生命现象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委婉地表达了人间不可能无所不爱,唯有反抗强暴,才能保护弱者的思想。
15、《社戏》
“我”随母亲回外祖母家,最盼望看社戏,可那一次不巧,找不到船。“我”很失望。乡里的双喜借来了八叔的航船,村里的十几个少年陪“我”一起去看戏。回来途中,阿发偷采了自家田里的罗汉豆,还摘了六一公公田里的,大伙儿吃了一顿香喷喷的豆子。六一公公知道后,非但没责骂“我们”,还夸“我”识货,并又特地送来了一碗豆子。
名段助读
1、两进酒店
【情节概要】前一次孔乙己还是穿长衫站着喝酒,脸色青白,排出九文大钱,面对众人的取笑,“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地争辩。为了卖弄自己的学问,极其热情地教我“茴”字的写法。后来因为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便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垫着蒲包,用“手”走进了酒店,脸上又黑又瘦。面对别人的取笑也不争辩,只是恳求不要再提。摸出四文大钱,喝完酒,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再用手慢慢地“走”了。
【内容解读】孔乙己是封建社会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穷困潦倒、迂腐麻木。他结结巴巴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辩解时,那一句“窃书不能算偷”,急于交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将旧知识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毕现无遗,令人叹服!只知道读书却连营生的本领都不具备,孔乙己的悲剧更加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众人取笑他却不真正关心他的死活,揭示了世态炎凉。
2、茶馆闲聊
【情节概要】华老栓从刽子手康大叔那里买回了人血馒头,满怀希望开始了新一天的劳动。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都来到了茶馆里,听康大叔谈论有关被处决的犯人夏瑜的情况。康大叔非常气愤自己没有捞到一点好处:夏瑜的三伯父因为告密而得了赏银,管牢的红眼睛阿义得到了剥下来的衣服。听康大叔讲到夏瑜因为劝红眼睛阿义造反而被打了,竟然还说阿义可怜,众人都觉得夏瑜是个疯子。
【内容解读】茶馆里人声沸腾,帮凶康大叔、闲客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等都集中在茶馆里,革命者为人们牺牲却丝毫得不到同情,人们将为自己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人士称为疯子,对杀害了革命者的帮凶却十分尊重。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人民群众的愚昧,就在这茶馆的闲聊中昭然若揭。
3、上坟
【情节概要】华大妈和夏四奶奶都上坟祭奠自己的儿子。右边是穷人家的坟冢,左边是死刑和瘐毙的人。夏四奶奶羞愧地走到左边的一座坟前,忽然看见坟上有一圈红白的花,大吃一惊,以为是夏瑜屈死显灵的。便大声请求站在树上的乌鸦飞上儿子的坟头,以示儿子是冤屈的。华大妈陪着夏四奶奶等了半天,乌鸦纹丝未动。
【内容解读】儿子是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的,母亲却羞愧难当,将希望寄托于乌鸦显灵,可见民众的愚昧和革命者与群众的脱离。清末没有用花环寄托哀思的习俗,作者不惜使用曲笔,给夏瑜的坟上平空增添一个花环,给作品增添了一点热度和亮度,暗示着革命者流血牺牲,后继有人,给人以信心和希望。
4、劝架
【情节概要】七斤嫂听说皇帝坐了龙庭,还需子民留着辫子。但七斤却因为进城被城里人剪了辫子,七斤嫂不由大骂七斤“僧不僧道不道的”。八一嫂赶紧来劝架,说谁都不知道未来的事情,“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七斤嫂一听大怒,拿六斤出气,指桑骂槐说八一嫂是“偷汉的小寡妇”,吓得六斤打掉了手中的碗。七斤大怒,给了六斤一个巴掌,九斤老太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将六斤拉走了。赵太爷听说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也生气了,摆出张飞勇猛杀敌的架势,吓唬八一嫂,说大兵来了无法抵挡,这一招果然有效,不仅八一嫂被吓得止住了怒气,回身走了,村里人都觉得七斤难逃此劫了。只留下惴惴不安的七斤夫妇。
【内容解读】一条辫子掀起了轩然大波。各种人物都到场,各种矛盾都铺陈开来:从夫妻翻脸、孩子受累、邻里纠纷、封建旧势力反扑……到手打、破口骂、撒泼、恐吓、锅碗瓢盆都助阵,整个村子被搅浑,哭天抢地、人仰马翻。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到:一条辫子带来了一场大的风波。七斤的愚昧无知、七斤嫂的精明泼辣、九斤老太的固执保守、赵七爷的维护封建旧势力的形象,都在有限的笔墨中得以充分展现。
5、赊酒
【情节概要】方玄绰被衙门欠了薪,忽而恍然大悟自己也可以欠别人的薪,赶忙叫小厮去街上赊一瓶酒。方太太打算买彩票,方玄绰叱骂这是无教育的行为,可是转念一想,自己走过卖彩票的广告前看见“头彩几万元”时,自己也曾动了心的,便不再说什么了。
【内容解读】方玄绰“恍然大悟”地命令小厮去赊酒,是受了“衙门欠薪”的启发的,虽然曾经自命清高不愿参与同事去衙门索薪的行动,但现在却考虑着既然别人可以欠自己薪,那么自己也可以欠别人的。口头责备太太买彩票“无教育”,但对“头彩几万元”的广告也是动心的。方玄绰借用“差不多”理论,宽容了妻子,况且眼前还能不付钱先喝上酒,难怪要读《尝试集》了,尝试着把差不多的理论运用得更娴熟,更无是无非、无痛无痒地过太平日子。活脱脱一个故作清高、虚伪自私的小官僚形象。
6、精神胜利便胜利
【情节概要】
(1)做一个自轻自贱的人
阿Q被人打了,便会心想:总算被儿子打了,于是也就心满意足地走了。后来人们知道他有一种精神胜利法,想打他时便让他说“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阿Q捏住了自己的辫根,说:“打虫豸,好不好——还不放么?”虽然如此,闲人仍旧给他碰了几个响头,以为这样他便会伤心一段时间。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就心满意足地走了,他觉得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就像状元是“第一个”一样,自己也是第一。
(2)因人而异
阿Q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看见假洋鬼子拿着棍子走了过来,大约要打自己了,便“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伸手去摸伊新剃的头皮”,“扭住伊的面颊”,大肆其轻薄。
(3)向往革命
阿Q本来痛恨革命,但听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竟然也到乡下逃难,又看到未庄男女慌张神情,也便觉得革命很好的,认为革命便是“我要什么就要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不由大嚷“造反了”赵太爷父子看阿Q的神情也很紧张,竟然称呼他为“老Q”、“Q哥”,阿Q更飘飘然,回到吐谷祠,想象着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拿着板刀、钢鞭等邀请阿Q一同革命,“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直接走进去搬人家的东西,喜欢什么就搬什么,而且不必自己动手,叫小D搬。“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阿Q在对爱情的神往中进入了梦想。醒来后走到静修庵听说秀才和假洋鬼子已经来革命了,砸碎了“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阿Q十分后悔没赶上革命,也暗暗责怪秀才他们没有招呼自己。
【内容解读】阿Q身上投射了中国民族的劣根性,总结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
①自我麻痹,妄自尊大又自轻自贱②欺软怕硬③善于投机,自私庸俗。
这些特点总结起来就构成了“精神胜利法”。这是阿Q的主要特征,这种特征的实质便是以自欺自偏求得心理安慰,使自己不能正视被压迫的悲惨处境。这种奴性心理是长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造成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弱点。

三 : 【七律.忆君呐喊暂蹉跎--鲁迅颂歌】

【七律.忆君呐喊暂蹉跎--鲁迅颂歌】

潇湘京韵(许博士)

人间疾苦声声诉,社稷奢华字字责。

文立九章图救世,才高八斗欲安国。

直击权贵驱浊气,曲唤黎民去病疴。

腐败披靡今又现,忆君呐喊暂蹉跎。(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本文标题:鲁迅呐喊-鲁迅《呐喊》赏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680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