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童年》读后感(4)
《童年》读后感(4)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
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在竹林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开始的。
拎着个大篮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捡麦子,大篮子却总是撞到我的脚后跟。两条小辫儿上下欢快地跳动着,白蝴蝶在身边快乐地翩翩飞舞。湛蓝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挑逗着衣襟,篮中的麦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时光也就是在欢欣愉悦的劳动中度过的。
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
《童年》读后感18篇 | |
读《童年》有感(1) | 《童年》读后感(5) |
读《童年》有感(2) | 《童年》读后感(6) |
读《童年》有感(3) | 《童年》读后感(7) |
读《童年》有感(4) | 《童年》读后感(8) |
读《童年》有感(5) | 《童年》读后感(9) |
《童年》读后感(1) | 《童年》读后感(10) |
《童年》读后感(2) | 《童年》读后感(11) |
《童年》读后感(3) |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
《童年》读后感(4) | 伟大的童年——读《童年》有感 |
关于《童年》1-13章分章读后感
二 : 童年读后感1000字3篇
童年读后感1000字3篇
关于童年的读后感1000字
读了《童年》这本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许多许多。高尔基那悲惨、令人怜悯的故事,顿时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故事主要写了高尔基童年时的痛苦生活,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我”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小小的心灵因受到许多打击而深深震动。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保护和支持了“我”……从而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令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和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难历程。
这时,我的鼻子不禁一酸,为高尔基悲惨的童年生活而伤痛。我依然含着泪水,终于把这个催人下泪的故事看完了……
想着想着,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不还是有贫富之分、不平等的看待吗?当我们走在街上,随处可见一些衣衫褴褛的乞丐,楚楚可怜的小孩子和孤苦无依的老人。这见证了现时社会官员的无能、贪污成矩的不良风气。试问社会怎能会有进步呢?怎能会繁荣昌盛呢?怎能会迈向新的旅程呢?从那个时候起,我心里就暗暗萌生了一个念头:长大以后,要当一个万人景仰的大英雄,把千千万万个像乞丐那样可怜、无家可归的穷人从恶霸的威胁和利用下,一个个地拯救出来……慢慢地,慢慢地,这颗种子不知何时从我心里缓缓地萌发了,而且那样的坚固、结实……
这时,我的脑子里也随着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如果我是一个市长,那该多好啊!要是真的能实现理想,我必定救人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能把幻想变成现实,那一定是很美好的。我期望自己忽然长大成人,当上了江门市市长,我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领导各阶层人民,把江门市建设成为第一的城市。要江门市舍弃以前的旧面目,不再希望有高尔基那童年般的生活。当我一上任,会执行任务:第一: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抓好社会治安管理。因为只有这样做,社会才会进步,才不再有“贪污”的现象,人们才不再过上被压迫的生活。第二:抓好教育事业。要多设一些专门学校,让失学儿童读上书,使学生能茁壮地成长成为国之栋梁。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无依的儿童,还可以为国家培育人才。其次,还要多设儿童场所,发展儿童的智力,锻炼儿童的身体,做到劳逸结合。第三:设老人福利院。无论是孤寡老人,还是退休职工、干(www.61k.com]部,都可以搬进去休养,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并且特意派出专门人员为老人服务。这样便能够减少孤苦无依的老人。待到所有设施都实行后,我相信乞丐必定由多变少,由少变无,那时侯的江门市一定更好、更美、更繁荣。
高尔基名著童年1000字读后感
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这个寒假里,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外祖父的鞭打。
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像还没开的花蕾用花瓣护着花蕊一样。在外祖父家,他熟悉了很多性格各异的亲戚,可能让阿廖沙坏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了,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
而在外祖父鞭打阿廖沙的时候,每次都用胳膊挡着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的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尽管每次都会被抽得又红又肿,像红薯一样,但他还是重复地做着这个举动。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地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既贪婪,又残忍,还很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甚至动手……
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经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在无形中教他做一个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人。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四周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无法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熟悉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希奇”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没有烦恼的,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很多的孩子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在他们看来,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地把某个无辜的人无故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天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糖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们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轻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实在是天真了。
看了这本书,我最大的读后感是: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有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珍惜我们身边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读《童年》有感作文1000字
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留下了无数给人以启迪、发人深思的珍贵作品,而我最喜欢的,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童年》。
《童年》讲述了阿辽沙在父亲去世以后在外祖父家度过的日子。这一段日子过得并不快乐,留在阿辽沙心中的只有黑暗、残酷、沉闷的印象,连高尔基在以后回忆起来都不敢相信。外祖父家中充斥着仇恨、自私与贪婪,在这种气氛的作用下,不仅是大人连本应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也受到了影响,但当然也有幸免的人,像阿辽沙的外祖母,她的存在仿佛黑暗世界中的一道光,紧紧笼罩着弱小的阿辽沙,给予他光明与温暖。高尔基这样深情地描述着:“她立即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了我最亲近的人,我最了解的人!她对生命那无私的爱充实了我,使我有勇气面对我艰苦的未来……”外祖母在他的生命中扮演着一位极其重要的角色,他用爱把阿辽沙身旁的一切全连成了一根线,又把它编织进了五彩缤纷的花边。
可阿辽沙的生活中仍充满了许多他所不愿意见到的事:舅舅们为了分割家产不停争吵,还做些愚弄弱者、毒打儿童的事,阿辽沙的好朋友也被他们害死了。阿辽沙在这些事中一天天成长。之后阿辽沙的外祖父终于忍无可忍,与亲人们分了财产,带着阿辽沙的外祖母与阿辽沙搬离了这个鬼地方。他们几度迁居,遇到了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人,阿辽沙在这几年过得也并不好,他逐渐对这个黑暗社会的认识日益深刻,逐渐懂得了如何辨别人,对人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再后来,外祖父越来越穷,在阿辽沙八岁是彻底破产,《童年》一书到这里也基本结束,而阿辽沙今后的生活要在第二部《在人间》才可知晓。
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为阿辽沙悲惨的生活而感慨万千,从那一行行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对身边市民的恶习的憎恶,对友谊的热情与执着,对丑恶事物的无法理解与回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阿辽沙所处的那个贫穷阴暗的社会,连痛苦的事也很受欢迎,火灾竟然成了娱乐。在那一张张茫然的脸上,伤疤也成了装饰品。痛苦居然被用来消遣,这是一件多么可怕,多么可悲,多么可叹的事情!高尔基无法理解,更无法认同,所以他想要反抗,想要改变,他把笔下的文字化作一支支利箭,射向愚昧与痛苦,企图冲破黑暗,让光明来照亮人心、洗涤灵魂。着或许是高尔基后来劳动人民革命的根本原因。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更加感受到自己生活环境的安定温暖,我没有理由再抱怨什么,我要努力地走好每一步,使自己幸福充实地生活下去。
三 : 活法读后感4篇
篇一:
这是一位这是一位有着几十年坎坷人生阅历的文坛老人反思历史人物悲欢离合、大起大落的命运,洞悉当今现实善恶美丑人生百态所得出的肺腑之言。
这是一本内融民族历史、文化心理、人生哲理描绘于一体,充满人生智慧、给人带来莫大的阅读快感的佳作。作者对他们深刻的揭示、独到的剖析,生动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像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文人、古人,读了本书也让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提到文人正可谓星罗棋布,不可计数。这其中既不乏流芳百世者,亦不乏遗臭万年者,再加上庸碌无为者就更是无法计量。再观他们的活法,中国文人多处于社会上层的士大夫阶层,受过系统的教育,他们作为中国社会的精英集团,受到极高的礼遇。然而他们当中却鲜能仕途得意且名垂青史;更多的还是大才难展,壮志难酬,屡遭小人构陷,权臣排挤,现实打击之人。“活法”,这也是从古至今每个人想解而又难以解开的疙瘩。就像书中有些人物不太为我们所熟悉,但作者从中挖掘出了有普遍意味的东西;有的人物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但越是这些人,作者越能挖出别人看不到或看到不愿说的另一面,正如序文中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通过密叶投射在霉苔上面的月光,只看到点点的碎影。”他们或活得很有名,或活得很有趣,有的令人哭笑不得,有的令人咬牙切齿,有的令人鄙视,有的令人崇敬,有的令人叹息。他们的为人、性格、奋斗目标以及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打上的烙印,他们的身体力行,无不使人感悟到,选择了什么样的“活法”,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什么样的命运。本书选取了不同时期文人的生存选择与历史境遇,既有我们比较熟悉知的秦相李斯、魏帝曹操、文豪苏东坡、才女李清照、大诗人陆游、廉史海瑞,又有几乎被历史淡忘的、西晋附庸风雅的王衍、淹没在“巨贪”下的作为诗人的严嵩,等等。作者描绘了他们选择的不同活法和为人,以生动的人物故事和形象,启迪今人的人生思考。自己肯定算不上文人,可看任何文章内容时都不自觉的迁移到自己身上,从古人的人生经历和过程我们可以更好的去把握自己,虽然生活中自己有时会有点迷茫,有点浮躁,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去感受,去领悟反省自己时,总感觉也有他们的影子存在,仿佛是一泓清澈见底的溪流,可以看到自己的灵魂。“人活一世,树活一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自己和亲朋好友带来幸福,给自己身边的人带来快乐,让生活更精彩,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篇二:
常常照着路线走,偶尔绕上一绕,换换角度走,是一件多么新颖的事。回让你感觉到一种由配角脱颖到主角的幸福。你的心情、思想......也就会开辟另一片更美丽、更广阔的天地。
生活不是一块煮熟了的肉,不能把它禁锢在几桌规定的菜肴之中。无论欣喜或是悲伤,只要还有阳光,一切艰难险阻都无所畏惧。农民,生来就与土地结缘,一辈子在泥巴里打滚,只为在土碗里盛满米饭而传承生命。那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是如果他们能够换一种活法,带给我们的又何尝不是一种欣慰。【活法读后感4篇】。时常说:“命运注定......”,“今生......”的人是最没出息的人。我想他们是因为在现有的生活中疲惫了或厌烦了。如果已经这样了还再继续坚持的话,那样的生活不能算生活只能算活着。当我用双眼将心紧紧地闭在胸膛时这样感觉过:“一个少年从十多层的高楼跳了下来!”啊!!
换一种活法为的是感受人间之宽广世界之精彩人生意义之重大。当一个人在一种生活中觉得无味或活得很累,那他完全可以换一种活法。不过,这样做还要靠自己怎样换,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换了一种活法,结果成了世人的笑柄。而班超、鲁讯等却成了美谈。
勇敢地走自己认为正确合理的道路。这样的人如果不再迷路,那一定会成功。但,如果再次迷路,那他最多只能成为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的确,美好的东西总是难以持久,于是需要我们去呵护。我们不仅需要有“换一种活法”的心里,而且需要懂得“珍惜”的意义。
当日子瞌睡在懒懒的季节,苍凉交淡。我才忽然明白:换一种活法,真的很好。可是我同时也懂得了换一种活法需要有非凡的才能及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时候,不是看透了人生似的放浪形骸而是更加自律与洁身自好。
温柔的阳光穿过寂寞的人生隧道,柔和地洒落在人们的心田。用手温柔地抚摸着丛生的万物,流淌着闪亮的诗歌。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的气味,充裕着我的心灵。记得在你很累很累的时候要还一种活法。
阳光的心里映着一棵开花的树。对我讲述着:一个真正求学的学生不该轻易地换生活,要坚持再坚持。但是,这“坚持”之中必须有自己的人生意义、思想及趣味......
换一种活法固然很美,但,前提是:你累了、又累了、不能再累了......
篇三:
记得有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人究竟为谁而活?”这个问题我一直在苦苦思索直到现在我才想清楚答案;有一部分人活着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不管这个价值有多大,只要对这个社会有帮助,就实现了自我价值。【活法读后感4篇】。只要你曾对这个社会微笑过的,社会也会给你一个微笑。所以那些实现自我价值的人都活得很轻松,因为他们是为了给这个社会做点贡献
而另一部分人则是为了金钱,利益地位和权利而活。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官场下的怒目相视。使原本大公无私的官场变成了一条肮脏的发财之路。它的肮脏提醒着每一个人,它的发财之路又诱惑着每一个人。使那些为了一条肮脏的发财之路的人活得很累。因为他既要提醒自己不能陷得太深,同时又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名利双收的好机会。所以他就只能继续陷,继续累。知道自己的人生旅途真正结束。
两者都是为了生存,而不同的是前者活得轻松,后者活得累。不管活得轻松还是活的累,都应该知道;这个社会只给你一根琴弦,你所需要的是继续往上加琴弦,然后弹奏出美妙的音乐。而不是将这唯一的琴弦扔掉,因为你要知道;这个社会对你已经很公平了。
篇四:
《活法》一书,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对他的生命哲学的讲述。我一口气读完,身心踊跃。书中的句句都从呕心沥血的实践中来。文字平实无华,但是撼动人心。
可以感受到,稻盛先生是一个在生命的实践中努力贯彻佛教智慧的模范。由此可知,佛教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要精进创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事业。稻盛创立、壮大企业的过程,就是他秉承孜孜完善人格的宗旨,在为人的基础上做事、在人生的每一刻体验佛教智慧的历程。
一个实践伟大事业的人,其实在心灵深处,有着最简单的人生观。稻盛和夫认为,为人就是要坚持做人最基础的规范,坚持行善。对身边人,对社会,扩大到对整个世界心存利益之心,并且孜孜不倦、不畏艰难地去实践这种善意。生命的价值就在这种实践中展现。企业经营之道很简单,“不是公司的利益或面子,而是对社会或人类是否有益”。尽管资金十分充裕,但是他拒绝投资房地产赚取浮财,因为“只有自己辛苦赚取的钱财才是真正的利益”。
乃至大到国际事务,也是“大道至简”。日本不能就侵略他国做诚实的道歉,就是因为带了太多复杂的想法。做了罪恶,就应该真诚道歉,这是简单又合乎最基本情理的表现。这样直心去做,一切都很简单。世界各国出现贸易争端,那是因为有国界,于是有了在此基础上的国与国的争夺。【活法读后感4篇】。如果统一货币和政策,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国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稻盛和夫崇尚“化繁就简”,这是禅意的表现。
稻盛认为,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基本素质。有厚重沉稳的道德,一切努力的方向都不会偏差。其次,有锲而不舍、废寝忘食的激情。最后是能力。他认为,思维方式是根本的。那就是,始终把稳立身的基本道德。黄光裕们不是缺乏经营的热情和能力,而是最简单的方面被忽视了,那就是,做一个有道德有正义的人。
在他的书中,可以读到一种真正谦虚和清净之心。作为全球两个500强企业的创始人,稻盛和夫仍然自我约束,个人享受保持在最低。并且时时在反省自己,“是否还有些许的私心”他认为,能力和智慧,是用来利益社会的,自己小小的身躯,能享受多少呢这种实践,就是小我与大我既有分别又有完美的合一。
稻盛主张在现实人生中,实践佛陀教导的六度: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般若。保持纯正的利他之心;抑制自己的贪婪、怨恨、傲慢等种种习气;全心全意地应对任何事情,不让一日空过;对任何的苦难,不屈服,不逃避;在纷纭浮躁的事务中锤炼风雨不动的佛心;在生命的种种努力中,体悟佛智。从他的实践历程可以看到,他是在努力如此要求自己。
本文标题:童年读后感1000字4篇-《童年》读后感(4)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