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遥远的救世主在线阅读-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10-04 所属栏目:道法自然如来

一 :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61阅读/ www.61k.net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当一个人饥饿多日忽然遇上一份色香味俱全的套餐,那种感受一定令他久久难忘。经历了一段时间精神饥饿的我,近日读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就是这样一种感受。

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古城警-察芮小丹受好友肖亚文之托,为其老板丁-元英在古城租一套临时住房。这个丁-元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他利用德国金融公司的资金和自己的头脑运作私募基金公司,在中国股市进行了一种掠夺式的经营。虽然仅11个月,就挣得了近乎一倍的利润。在赚足金钱过程中他感到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于是以冻结自己资金三年的代价中止了这次合作,决定远离喧闹的都市,到京城附近的古城隐居一段时间。

芮小丹在丁-元英隐居期间和他几次接触后开始有所了解,特别是无意中听了丁-元英的那套高档音响后被纯美的音乐打动,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于是开着警车跑遍古城所有音响店寻找与丁-元英同样的音响,也认识了一批玩音响的发烧友,也因此影响工作而受到停职反盛扣发工资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她看到丁-元英与众不同的个性和内涵,并因此而深深地爱上了他。

为了明白丁-元英所论述的文化属性,也为了能和他长久一些,芮小丹决定向丁-元英要一件特殊的礼物:让丁-元英在王庙村这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为了揭示文化属性,也为了一份爱,丁-元英精心设计了“北京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和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这两个法律上相互独立的实体,对中国名牌乐圣音响公司采取一种“杀富济贫”的方式来完成这个“神话”。在这个过程中,将要发生的诉讼官司以及胜诉的必然、格律诗公司几位股东的淘汰出局、与乐圣公司的最终合作等等都在丁-元英的预料之中。面对丁-元英合理合法的运作方式,面对丁-元英简单简洁的处理过程,芮小丹开始深入思考文化属性和救世主的问题了。就在礼物即将完成时,芮小丹在一次与通缉犯的偶遇中被炸残毁容。为了爱的永恒,芮小丹开枪自杀。而丁-元英则伤心吐血,最终离开了古城。

故事的结局是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强行进入市场,成为品牌。在与格律诗公司官司中,乐圣公司败诉,董事长林雨峰驾车自杀。格律诗公司由肖亚文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了利益,乐圣公司最终与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合作。而媒体则围绕得救标准和得救之道展开了激烈辩论。

小说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个个栩栩如生。主角芮小丹和丁-元英最是令人赞叹不已。

芮小丹,一个尽忠职守的警花,一个率性而为的聪明人,一个几近完美的女性。她有着德国永久居留权,有着在德国开餐厅的母亲和在中国做导演的父亲,还在好友欧阳雪的餐厅里有着一份股份,应该说生活无虞。但她偏不享用这些,而偏要做一名刑警。也许如她自己所言,她并没有什么多高的境界,就是羡慕警-察的威风。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她就尽忠职守,即使知道常有危险伴随也在所不辞。这实在是令人赞叹!她的父母希望她报考演艺学院,但她勇于坚持自己的选择而报考了警官大学。虽然有着优厚的生活条件,她却不依附于任何人,她是一位真正为自己精神而活的人。面对丁-元英这个令她心服的男人,她敢做敢当,敢说敢爱,同时又不失女性的温柔。她能在完成警-察天职后为了爱的永恒而自杀,即使是死也要来的如此悲壮!正如丁-元英所说:“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这更是令人赞叹!她性格上独立自尊,工作上敬业出色,生活上潇洒从容,交往上真诚待人,爱好上随心所欲,爱情上敢于追求,无论是存在还是永恒,她都能坦然面对,其一言一行,其所作所为,其自性自在,其平淡是真,无不令人赞叹不已!在我眼里,芮小丹是个几近完美的女性。

丁-元英,一个股市中的投机者,一个商战中的鬼才,一个得天道的极品混混。用其好友韩楚风的话来说“他是个明白人”。的确,他把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教义、传统等等都看得明明白白。他在股市中得心应手,似乎是完全破解了股市的密码。在设计“北京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和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这两个实体时则表现出极高的智慧,说他运筹帷幄一点儿也不过分。甚至他的对手林雨峰也不得不叹服他有着“严谨的思维和繁杂事物的精确判断”。难怪他的助理肖亚文这样评价他:“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等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生活上不拘小节,交往上不善应酬,性格上比较孤僻,言语上奇谈怪论,他的德国同学詹妮说他“更像个魔鬼,是那种永远不会活给别人看的人,很难说他比教徒更好还是比强盗更坏”。五台山智玄大师则评价他的真实品性是“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这就是丁-元英!在某种意义上,我并不羡慕丁-元英悠闲避世的生活方式,也不羡慕他偶遇红颜知己,更不羡慕他的腰缠万贯,我赞叹的是他对传统观念和文化属性入木三分的独特见解,是“他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的居高临下的包容”,是他对事物发展的严谨思维和准确判断!

在现实中,完美的芮小丹可欲不可求,也难遇到超凡脱俗的丁-元英。即使是两人“没招没术的感情”,也是绝伦之合。也许这正是作者给读者的一种理想的期盼。有人说,这是一个警花和一个投机者的绝命之恋,我不以为然。我觉得,这是千里寻觅的情缘,这是知音之间的默契,这是灵魂与肉体真正完美的结合。他们并不相互依附,不求白头到老,而是珍惜相识的缘分,珍惜眼前的拥有。芮小丹爱的真诚,爱的热烈。丁-元英爱得深沉,爱的自然。芮小丹送给丁-元英刻着法字的玉坠,对丁-元英起居饮食的关照,无不表现出女性细腻的挚爱。丁-元英为了红颜知己的冒雨等候,为了芮小丹能到耶路撒冷而亲往特拉维夫,又都体现了男性刚强的感动。芮小丹临死前心里黯然自语“乖,我以后不能再疼你了,自己去找吃的吧”催人泪下,丁-元英拿着芮小丹牵狼狗的照片播放《天国的女儿》曲子更是撕心裂肺……爱情的悲剧突然来临,作者正是用这样一种凄美的方式诠释了《天国的女儿》……

小说中其他几个人物也是值得反复回味的。丁-元英的同学好友韩楚风表现出正统和大气,掌管正大集团游刃有余。芮小丹的邻居好友欧阳雪则是善良与精明,经营饭店也是脚踏实地。在遭遇官司几个发烧友股东退股时,欧阳雪果断接受,宁可哭在人后也决不弱在人前。作为女人,这一点实在令人敬佩。还有丁-元英的助理、芮小丹的同学肖亚文,也显示了超出一般女人的聪明与果断,虽然功利但凡事也看得清楚,她深知和丁-元英保持关系的价值,巧妙地将丁-元英安排在古城,能够“随缘惜缘不攀缘”。在格律诗公司遭遇官司的危难之时,她站出来接受挑战,理所当然地成了格律诗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应该说,这几个也都是些明白人。

最值得品味的还是音响发烧友冯世杰、叶晓明、刘冰三个人,各有自己的鲜明个性。虽然都希望借助丁-元英这个高人脱贫致富却又都充满着小农意识,大概是世俗中最不明白的几个人,其代表意义显而易见。在丁-元英的设计下,他们都成了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的股东,也都“扒着井沿看了一回天”。可惜的是,由于他们特有的文化属性,由于他们井底之蛙的视野,如冯世杰自己所说,他们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货”,扒着井沿看了回外面的天,又都掉了下去。冯世杰总之还有份想改变家乡贫困的念头,还有份与王庙村的关系,所以最终他还能够进入格律诗公司成为股东。而原格律诗公司总经理叶晓明的小农意识则注定他只能在小本生意里打转转,终难成大器。最可怜的是刘冰,小农意识再加上极端自私的元素最终导致他的自杀。这三种人似乎昭示着三种不同的道路:本质善良还将有个出路,目光短浅只能在小河里游游泳,而心术不正则必将走向灭亡。

其他人物形象如乐圣音响公司董事长林雨峰的刚愎自用,芮小丹父亲的传统固执,其母亲的慈爱善良,丁-元英德国同学詹妮的精明强干等等,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出作者驾驭人物形象的厚实功力。小说中除去描写了芮小丹的壮烈之死外,还有乐圣音响公司董事长林雨峰驾车坠崖和发烧友刘冰的跳-楼自杀。也许有人认为林雨峰和刘冰之死是丁-元英所为,或是在丁-元英设计之中。我不这样看,事实上丁-元英并没有任何置他们于死地的想法,反而是尽量去帮助他们。只是他们虚荣的文化属性和自私的性格属性决定了他们的结局。

表面上看,这是一部有关天国礼物的浪漫爱情小说,但实质上却是深层次地论述了人的文化属性,提出了救世主究竟在哪里的现实追问,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超越因果关系的只能靠“觉到悟到”的天道。整部小说以经济改革中传统观念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冲突作为时代背景进行铺垫,以丁-元英和芮小丹的凄美爱情为主线,以几个音乐发烧友创办格律诗音像有限公司和帮扶贫困的王庙村为载体,贯穿以音乐艺术的理想追求,深入探讨了文化属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终揭示了“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个深刻的哲学理念。

文化属性是小说探讨的一个重要主题。我想“文化属性”这个概念也许可以理解为“属于某种文化的特性表现”。丁-元英在和芮小丹对话时讲到:“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次,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丁-元英对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进行了解释,“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在丁-元英眼里,中国传统文化不过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他说到:“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中国为什么落后?这就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因为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文化的产物。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足以让你拍着胸脯说:我们有文化。但是,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却不能让你挺着胸脯回答:我们有什么文化?因为有文化和有什么文化不是一个概念。”他由此分析到:“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它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它与客观规律的距离远近。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好一个传统文化的叛逆者!可以这样说,丁-元英把传统世俗文化看到骨髓里去了,他对人的社会文化属性问题的见解是如此地独到而精辟!

正因为如此,面对令人失望的社会现实,面对喧闹拥挤的大都市,丁-元英才“从欲望沉浮的名利场来到古城这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他是一个现实到不能再现实却又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矛盾体。”由于看得太明白,他甚至因此常常很是孤独。正如韩楚风和丁-元英谈论传统文化时眼望着他而想起一位哲人的话:更高级的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如果丁-元英就这样“孤独”下去,小说的主题必然苍白,有关文化属性的论点就会故弄玄虚。所以作者在小说中进行了巧妙的构思:王庙村——这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它的贫穷应该是文化属性的必然产物。于是小说就借着芮小丹向丁-元英要个礼物这一浪漫情节,描述了丁-元英在王庙村创造的一个令人折服的“神话”。

基于对文化属性的深刻认识,丁-元英在设计格律诗音响公司和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的相互关系时将两部分各自独立,对发烧友组成的音响公司采取股份方式进行制约,通过“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使得格律诗公司强行进入市常对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则采劝用小农意识治小农意识”的方式,“在产品生产各道工序的农户之间实行小农经济的买卖关系,现金交易,一环制约一环,谁出问题谁承担损失,不影响别人的利润。允许弱势文化背景下的农民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让市场去纠正他们,最终用经济杠杆来解决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问题。”就这样,丁-元英依靠自己的智慧,依靠自己对文化属性的理解,在王庙村完成了这个神话,送给了芮小丹一份超越古人千金一笑的浪漫礼物。

小说在爱的礼物逐渐浮出的同时,着重解释了主观上的“杀富济贫”和文化属性思考。显然,作者用意并不在叙述简单的市场竞争,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扶贫,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作者重墨渲染丁-元英的这个“送给女人的礼物”,绝不简简单单的就是个“礼物”,而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对社会文化属性进行的深刻揭示。在这个特别时间、特别事件的大背景下,由于社会制度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客观存在,丁-元英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引发各种社会评论铺天盖地,从而招惹一片嘘声和责难声。如同丁-元英好友韩楚风所说,“一招杀富济贫引出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丁-元英,疼的却是传统观念。”正是在这样的争论声中,作者所揭示的小说主题才更加具有现实的意义和思考的价值。

有关“救世主”的论述是小说努力探讨的另一个主题。丁-元英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过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说到“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正是这样一种观念,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们逆来顺受,不思变革。只要有人赏口饭吃,就心甘情愿地蜷缩着。没有饭吃的时候,就指望着吃救济,靠支援。他们只知道神和上帝是救世主,却从来没想到真正的救世主就是他们自己。这种文化属性,造就了许多长期处于愚昧麻木之中的社会人,最终只能导致他们永远的贫穷落后。

丁-元英借助“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在王庙村创造了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在这个神话中,丁-元英要把几个发烧友和农村一群小农意识的散兵游勇有效地组织起来,不能靠说教,也不能靠施舍。丁-元英是让市场规律打开农民的眼界,让市场无形之手抑制农民的小农意识。就是通过这个过程让农民明白,要富强就不能靠别人,摆脱贫困的救世主就是他们自己。但这些农民是否明白市场规律这个“道”,则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是否能够觉到悟到。正如丁-元英说的“允许几个股东去扒井沿儿,能不能爬上来取决于他们自己。对农户,从基础设置就不给他们期望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我救不了他们,我能做的,就是通过一种方式让他们接受市场经济的生存观念,能救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当然,丁-元英也担心“让井底的人扒着井沿看一眼再掉下去,会不会让他们患上精神绝症?”然而社会的残酷现实就是:不扒着井沿就永远看不到天外有天。如果扒着井沿儿看一眼再掉下去,也只能是“饱了眼福,苦了贪心,又往地狱里陷了一截子。”究竟谁能从井里爬出来,完全取决于他能否利用扒着井沿的机会重新建构自己的社会认知。

其实,许多事情就是如此,越想依靠别人拯救自己就越是靠不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得救之道就在于自己行动起来,真正相信自己的力量,真正去积极地努力,人们就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神话。这也是小说留给读者最有思考价值的地方之一。

超越因果关系,遵循客观规律也是小说刻意论述的一个主题。从芮小丹开始思考文化属性,到向丁-元英要一个超凡脱俗的“礼物”;从格律诗音响公司的成立,到后来的诉讼和退股事件;从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的建立到合法的“杀富济贫”,整个“神话”事件里,丁-元英并没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更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术,“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普通事”。丁-元英的智慧就在于“他的的确确是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竞争,一切都是公开的,一切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没有任何秘密和违法可言,所谓的‘神话’竟是这么平淡、简单!”正如丁-元英自己说的:“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的确如此,丁-元英所设计的“神话”无非是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无非是超越了常人所能理解的因果关系而已。这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天道”,“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信守“天道”的人就是“明白人”。难怪芮小丹目睹这一切后思考到:“原来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原来能说老实话、能办老实事的人就是神!因此可见,让人做到实事求是有多难,让人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有多难,而做到的人却成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芮小丹得出的结论就是:“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由此观照现实社会,人人都知道要实事求是,但真正实事求是地为人处事却难上加难。要做到实事求是,人们需要的是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再颠倒过来”。用这双“天眼”去观照文化属性和命运的因果关系,人们才能够有超越常规的因果思维,才比较容易看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当然,这还需要当事人自身的悟性,需要当事人在具体的事件中能够真正觉到悟到。

说到“觉到悟到”,小说中特意提到,事物规律的特征是“如是、本来、就是如此,容不得你思议。也是一种告戒、提示,是告诉你不可以思议”,“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只能认识、遵循,不可思议”,从因果来看,是“因果不虚,因果是规、是律,不可思议。”由此可见,所谓实事求是就是认识和遵循事物的规律。事物的规律本身存在,许多人却视而不见。视而不见不是本身没有,而是本来就有你看不见罢了。所以,能否看见事物的规律,取决于个体的观念和认识,取决于个体的经验与建构,取决于个体能否觉到悟到。

从这个角度而言,小说的意义就在于从文化属性的角度让人们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在于从人生历程的磨难里让读者明白救世主离自己究竟有多遥远,在于从因果规律的天道中唤醒众生的一种觉悟。

说到“觉到悟到”,我认为这是小说论及天道的一个发人深思的引申。小说中描写丁-元英送给芮小丹的这个礼物——王庙村脱贫致富的神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送给无明众生一种“觉悟”。人生最有意义之处就是在其人生历程中不断地“觉到悟到”,不断地“觉悟天道”,从而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明白人”。从觉到悟到天道这一点而言,丁-元英是明白人。但他自己又承认,和芮小丹相比,他们的生存境界还是不一样。芮小丹“活的是自性自在,不昧因果,通俗点说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她朴素率性,是“自性本来,无需知道。这是根性的范畴,不是根器、智慧”;她超然洒脱,“想到了就做,该拿的拿,该放的放,自性作为不昧因果”。而丁-元英“想活个明白”,就在那里参呀参,“没完没了,越想活个明白就越不明白,一直参到了死胡同里出不来……”,所以“还在思索的圈子里晃悠”,于是感慨自己离芮小丹的境界“还差着几个位格”。这是丁-元英这个明白人的又一次“觉到悟到”。在认识天道方面,芮小丹似乎不如丁-元英来得明白,但她的觉性悟性很高。她从一开始的执着于警-察事业,到后来产生强烈的文学创作的冲动,也是个“觉到悟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别人无可替代的,只能是自我的重新建构。如芮小丹自己所言:“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叶晓明他们就是例子。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由此可见,对天道的理解绝不是听到见到就能“觉到悟到”,现实中有许多自认为是明白人的其实未必真的明白,有许多看似明白的人实际上却根本不明白,也有许多应该明白的人却还没来及去明白。如果不是自己的“觉到悟到”,无明众生又怎么能成为明白人呢?

所以,现实生活中,难做明白人。

二 :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六月初,偶然听到同事在谈论一部电视剧——《天道》,经同事绘声绘色的介绍,觉得这部电视剧颇具观赏性,遂借来观赏一番,方才得知是根据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而成。对于豆豆的这部小说,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机会读到它,既然改编成了电视剧,想必原著一定可读,遂买来小说与之亲密接触了几遍,感受颇深。

八月初,拜访石鹏飞老师的时候,除了送去从尼泊尔带来的“欢喜佛”以外,还一并向他推荐了豆豆的小说和电视剧《天道》,后来在同石鹏飞老师的电话聊天里,也多次提到了这部作品,他耐心地对我的观点和读书感想进行了一一点拨。

这篇札记,与笔者数月前写的《<沧浪之水>札记》的结构相似,由若干小篇幅的观点评述组成,窃以为这样看起来,似乎条理会更清晰一些,文字中的观点代表着成文之前的一些粗浅的想法,权当是工作之余“练练笔”罢了。

1.女人看到了爱情,商人参透了商战,不同的人各有所得。

关于《遥远的救世主》,有人称它是傲然独尊、特立独行和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也有行家评论说,女人看到的是小说里的爱情,商人看到的是里面的商战,不同的人可以从中找出自己不同的东西,可以获取不同的感悟。

看“爱情”和看“商战”都不是我的强项,其一,我不是女人,缺乏女人细腻的特质,看不出里面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爱情;再者,我不是商人,在缺乏商人阴险狡诈的运作手法以外,更缺少商人精明的头脑,所以也无法参透其中的商战玄机。

读小说,认识了一个原来从未接触过的词语“文化属性”,而且小说里多次提到了“强势文化”、“弱势文化”等看似生僻的专属名词。以笔者的观点来看,小说从头到尾都在努力地诠释“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特质,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是弱势文化,以及谁的文化属于强势和谁的文化又是弱势。的确,这些概念化的描述几乎等同于说教,但即便是说教,如果是第一次接触或不经常接触这样的词语,“说教”也就变得不再是“说教”了;仔细品读,不难发现豆豆把“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看成了“文化属性”两个支撑点,这样的划分是否正确或是否够专业,暂不争辩,通篇都在描述两大属性的对比,对比的结果不说也明白,以强胜弱,天经地义。

2.洋葱是分层次的,而且分出许多个层次,文化也如同洋葱一样,应该有强烈的层次感。

在电影《怪物史莱克》里面,史莱克有这样一句名言,他对可爱的小驴子说:“人和洋葱一样,是分层次的,你们驴子永远不懂。”其实,文化和洋葱一样,也应该具有洋葱一样的层次感。

近些年,我们除了提出“先进生产力”以外,还提出了“先进文化”,为什么会提出“先进文化”,就是因为有与之相反的“落后文化”的存在,而且提出的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潜台词就是“落后文化”依然存在,而且它还具有一种牵制事物发展运动方向的力量。先进、强势是相对于落后、弱势而存在的,所以“俄罗斯是个伟大的民族,历史上没有什么人能战胜他们,但是在世界两大阵营50多年的意识形态对抗里,他们却输在了他们还没有完全读懂的文化里,而美国尊重客观规律的文化最终使他们得到了靠飞机大炮不能得到的胜利,以至于联合国都成了一个失宠的王妃。”相对于俄罗斯,我们和许多国家都处于弱势,相对于美国,俄罗斯也就成了相对的弱势。于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文化,无疑就成为了强势文化最重要的标志,“尊重客观规律”就是伟大革命导师提出的“实事求是”,由此说来,做到了“实事求是”便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就能成就强势文化,可见做到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文化是立体的,具有强烈的层次感,有的文化在前面跑,有的文化就会跟在屁股后面跑,有的文化先到达一个制高点,有的文化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仍然在谷底徘徊。所以,文化不光有平面的扩展,还要有立体空间和纵向时间的延伸,如果只讲单元文化或多元文化,而不讲先后、不讲层次的话,那么文化就是一张大饼,只是切成一块吃还是切成多块吃的区别。

大家都吃过火锅或者烧烤,烧烤与火锅相比,烧烤就属于弱势文化,火锅就属于强势文化,因为烧烤是最原始的吃法,仅比生吃资源(火源产生的热量)未得到充分利用,浪费程度高,但与生吃相比,烧烤则具有本质的先进性;同样是火锅,大火锅与小火锅相比,大火锅就是弱势文化,因为它不如小火锅卫生;火锅与对烹饪技巧要求苛刻的粤菜相比,粤菜就属于强势文化,因为它讲求做工考究、用料精美、味道细腻,所以精细文化优于粗糙文化。同样是酒文化,红酒文化就优于白酒文化,因为我们需要健康,同样是茶文化,环保型的古树茶就优于化肥农药兼施的台地茶,因为我们提倡绿色生态,所以,强与弱是相互依存和相对而生的。

3.强势因子与弱势因子。

首都机场南楼住宅区的“路联通市场”,市场墙壁上写着一行一米多高的四个大字“童叟无欺”,不知道是期望还是现状。如果是现状,顾客会面对墙壁上的四个大字三鞠躬,并竖起大拇指,连声叫绝;如果不是“现状”,说明四个大字只是诱人的口号,可以将它改为“暂时还做不到童叟无欺”,“现状”是什么意思,市场里的每一户商家都能兑现承诺:无冒牌货,无低质货、无过期货,不卖含有三聚氰胺的奶制品,不搞价格欺骗等等,如果做不到,就可以从理论上定性为“童叟皆欺”或“失信”。如果我们做每一笔交易都能像和自动售货机打交道一样地享受到公平和诚实,市场秩序问题就不存在了,公平和诚信就是强势文化最基本的要素。

强势文化中包含了若干基本因子,如尊重客观、守时、诚信、严谨、高效、核心稳定讲协作、节约、谦虚、自信、积极主动、按原则办事、公开公正、开放、良好的个人修养等等。弱势文化的则有相反的基本因子,例如强调主观、缺乏时间观念、失信、无所谓、低效、表面和谐窝里斗、浪费、自大、自封、自满、消极被动、凭人情义气做事、暗箱操作、糟糕的个人修养。

“因此我认为,中国应该多一个由你注册的强势文化传播公司,你应该整合你的社会关系资源,埋头学几年、干几年,吸纳、整合零散能量,从你的第一本书、第一个剧本、第一部电视剧做起,用小说的形象思维和影视艺术的语言去揭示文化属性与命运的因果关系,去传播强势文化的逻辑、道德、价值观。”看到这段文字,与其说这是丁元英对强势文化的理解,倒不如说是豆豆对目前弱势文化的深入剖析和对强势文化的高度认同。

4. 日本文化除了变态因子外,还有强势的一面。

日本文化是变态文化,但同时日本文化更是强势文化,这里不是讲变态文化是强势文化的一种,而是讲日本民族文化里面有较大比重的强势因子。日本经历了两次大的文化革命,第一是明治维新,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清廷的“洋务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日本并不是单纯地发展近代工业,而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教育上进行的一次彻底的变革。“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加强了文化教育,扶植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在亚洲得以迅速崛起。第二次是二战失败以后,日本又开始向美国学习,上个50年代,日本派出大批青年赴美留学,多数学生学成后回国,从当今的日本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他们已将东方和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善于兼容并包,勇于变革创新,虚心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不仅仅是硬件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软件和骨子里的学习与改造,他们不会唱我有一颗“日本心”,而是谁强势、谁优秀就挖谁的心,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了彻底改革,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使日本最终确立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川大毕业的一位同事向我推荐了《菊花与刀》(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我还没有来得及看,或许在这本书中能发现更多有说服力的东西,因为本书的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1944年应美国政府之邀,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以便为制定对日政策提供帮助和科学依据,三年后,作者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书出版,便是这本《菊花与刀》。

5. “文化属性”背后一定有更为客观的“自然属性”。

每个民族身上、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强势属性和弱势属性,面相学里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写得很好,即“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这其中的“性格”和“气度”就是每个民族或每一个人的文化属性,具有强势特征的“性格”和“气度”就会托起你的命运和拓展你的格局,反之,具有弱势特征的“性格”和“气度”,只会表现为懦弱,阻碍你的命运,压制你的格局。

有句话叫做命中注定,其实说成“文化属性注定”更为恰当,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为什么南方多智、多柔情、多文人,而北方多仁、多铁骨、多帝王呢,或许背后有更为客观的自然属性作为铺垫吧;推而广之,中华民族都是一种文化属性,无论走到哪里都抹不去你身上独特的中国文化元素,南怀瑾大师在他的《老子他说》里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6. 由小说里的文化属性联想到了企业文化的强势与弱势。

由小说里的文化想到了企业的文化,为什么有的企业强悍,而有的企业只能在夹缝里分一杯残羹?有尊严的强悍,腰杆儿就硬,说起话来也有威慑力和行业领袖的风范,这就是强势文化的表现,夹缝里的生活只能说明弱势文化只能挨打。所以,企业文化也存在强势和弱势之分、先进和落后的差别。强势企业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外在的强势与企业尊严,弱势的企业文化都在做表面文章,旨在通过表面的渲染向外界宣称自己有核心优势。其实,企业的强势与弱势不是表面能够演示得住的,所以,作秀的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缺乏诚信的弱势表现,欺人者,开端和结尾都是在欺骗自己。

7.道家、儒家、法家

相对于孔孟儒道来讲,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属于强势文化,而道家的“无为”所倡导的更是一种弱势文化的思想。所以,老子的徒孙就是鲁迅笔下的阿Q们,而孔孟的继承者就阎真小说《沧浪之水》里转型后的池大为,法家思想才能培养出诸如汉武帝这样开疆拓土、雄心勃勃的风云人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了中国两千年,如果法家的思想多发展一点,或许现在会是另外一番天地。

难怪《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丁元英对儒家文化有骨子里的成见,因为儒家文化在骨子里就与这位饱受西方文化洗礼的丁元英这样的强势“怪胎”格格不入,所以他选择了与世无争的“古城”,两年之后,因为无法摆脱大环境的束缚,于是,他又选择了离开。

8.读书人的“知识分子”矛盾情结。

书是为读书人写的,因为只有读书人才读书,非读书人大多数都是在实践书上的道理,所以每一部小说,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知识分子情结,当然,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也不例外,而且它蕴含的是一个矛盾的知识分子情结。

在第九章的饭桌上,主人公填了一首名为《自嘲》的词,词的平仄、韵脚、对仗都很工整:“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读书人有偶然的机会登上了大雅之堂,便自我陶醉地卖弄一点点皮自以为是的皮毛学问,犹如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谈论着内心的“海阔天空”,志向远大到对“功名利禄”不屑一[www.61k.com]顾,好像一下子达到了彻底超脱的至高境界,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斗量着人生的福祸,这是一种何等的超脱!但摸一摸自己的口袋,发现银子远比别人少的时候,就开始谩骂世道的不公平。活生生给自己画出了一幅酸臭书生的心态图,意境很高,充满着矛盾的自我讽刺、嘲弄和剖析。

9. 从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到电视剧《天道》

小说的对白经典且微妙,所以改编后的电视剧《天道》里的台词和旁白几乎照搬小说的内容,可见豆豆在文字运用深厚功力和作品主题的睿智与简约。当然,如果完全照搬小说里的对白,电视剧《天道》肯定是无法通过审核的,电视剧拍了数年之后才得以公映,也是有理由的。七年前拍摄的电视剧能够在与观众见面,说明文化的包容程度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只要有“避嫌”这个词的用武之地,就表明“文化的包容度”还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

10. 遥远的救世主,为什么说“遥远”。

强势文化是救世主文化,但不再身边,所以说成是遥远的救世主,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是讲“城府”的文化,同样中国文化也是早衰的文化,是爷爷文化、是祖宗文化,老子总比儿子强,爷爷总比老子强,所以拍电视剧就擅长拍摄历史剧,因为历史是辉煌的。美国文化是孙子文化,总是相信老子比爷爷强,儿子比老子强,所以拍戏就要拍科幻片拍摄未来世界,因为相信明天会更好。所以,中国文化是城府很深的中年人文化,而美国文化是天真的大孩子文化(汪小金老师说美国人就像个不会撒谎的大孩子,从美国回来的一些朋友也这么认为)。国人最喜欢读两本书,其一是《三国演义》,再者是《水浒传》,三国讲的是计谋,拼的是城府,比的是运筹帷幄和尔虞我诈;水浒里讲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强盗文化,比起水浒的行为黑暗,三国的心理阴暗就更胜一筹了。所以,有人笑谈这两古典名著是不纯洁的“禁书”。

11.带有趣味性的“故弄玄虚”成分

小说的任何一个文字都不会无缘无故存在的,只要它存在就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当然“噱头”和“故弄玄虚”也是理由之一。道法自然如来 五台山拜佛等等,都是为了故弄玄虚或为了凑题材,或者是障眼法,因为这篇文章的主题很深刻、尖锐,同时埋藏得也很深,所以重点不在“道法自然”的故弄玄虚,而在于揭示文化弱肉强食的道理。

诚然,豆豆设计的用来拼凑主题的文字里,也有不少妙趣横生的对白,如小说中的主人翁丁元英自己填的一首词《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再如书中写道“丁元英和韩楚风两人出了茗香阁,穿过一道拱形门来到一禅寺的后院,后院也是依山势而建,院中几棵环抱粗的古银杏树掩隐着几间禅房,飘了一地的落叶,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钟声,更加衬托出这千年古寺的清静幽谧。”韩楚风掏出烟给丁元英一支,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丁元英笑笑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

窃以为,这些都是豆豆围绕主题而设计的玄虚,玄而又玄的文字,让喜欢故弄玄虚的人所津津乐道。但教科书般故弄玄虚的文字,也不乏诙谐、幽默和思维挑逗般的婉转,精彩。

《遥远的救世主》的读书笔记

爱情

两本书中的爱情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不矫揉造作,相互坦诚直白。这里没有寻常爱情电影中那样浪漫和拉拉扯扯,全部都是用行动在证明着这一切,而这其中最关键的词汇就是尊重和包容。但这两本书的爱还是有些区别的。

在《背叛》中,感觉爱情就像是一副沉重的枷锁,将两个人互相压制。夏英杰在只是在几面之后,和自己了解的那一星半点就疯狂的痴迷宋一坤,这个太让你摸不到头脑了,太突兀了。这并不是寻常的一见钟情,如果这是一种气质上的吸引她是做不到用刀刺向自己的身体,将宋一坤强行绑在自己人生中的。不要非常佩服她这种勇气和果断,虽然这里有胁迫的意思,但效果明显。而这个胁迫就奠定了整本书中的爱情观念——为对方牺牲。一旦用爱的名义去做了违背意愿的事情,那么爱就成了沉重的枷锁,无法让你再开心。

而《遥远的救世主》中的爱情却非常的舒服,尊重、包容、理解这些词汇都可以用在这段感情上。有时候会让你十分怀疑这种爱情是否存在,相互中的对话也是充满智慧,富含深意。一般的情侣应该是不会进行这样的对话的,显得太过理性,所以我也说这并不浪漫。但婚姻的主要内容都是平淡的,如果还要想婚前那样要求估计是不会持久的。

书中的男人

宋一坤和丁元英都是聪明的人,如果说精明降低了他们的身份,如果说智慧他们两人还谈不上。他们会比别人看的更远更通透,对眼前的琐事不屑一顾,往往给人感觉冷漠、不近人情。他们不喜欢也不会在意台前的风光,只是蛰伏隐忍。无论事情发展到什么地步,他们都不会丢失那份优雅从容,像海明威的味道。《背叛》宋一坤劫贫,弄的许多人家破人亡,所有的主角也都死的不那么光彩。而《遥远的救世主》是劫富,总感觉是在还上一部留下的感情债。两者都背负道德的指责,但明显第二种更讨好人心,只是逼死一个傲慢自负的商人,就解决了一村人的生活状况,但这种生活在血水中的幸福不是一种滋味。不知道还罢,如果知道今天的幸福来自另外一个人的死亡,那是否能心安理得?中国是否靠这些手段才能救的了?这两人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们的基础是打在了投机上。都是运用政策法律上的漏洞,才完成自己的计划。

宋一坤为夏英杰布下一个局,丁元英也为芮小丹设计了一个局。一半为女人,一半因为自己不安于寂寞的心,半推半就的去达成自己的计划。有时候会想这两个女人也许只是引子,因为作者一再说这两个男人是压不住的,只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借口而已。《背叛》中孰是孰非看到很清楚,所有的人肯定会同情被欺骗的百姓。而在《遥远的救世主》中就很有混淆性,因为主观的目的就是让贫苦的山村摆脱贫困,但手段同样的是投机。这个争议估计要探讨好久。

佛法

在《遥远的救世主》中有许多对话都充满禅机,也有许多佛理在里面。丁元英在制定这个计划前也专门前去拜佛求心安,这说明他早就知道这个事情的结果,也知道自己的手段是不合适的,否则还用为心安专门前去么。每个人拜佛的目的不同,求官、求财、求子、求平安,种种这些都说明了这是一种交换罢了,我付你香火钱,你帮我完成心愿,明显的一种商业交易。里面有两句话说的好,佛教的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新找个不苦的理由;另一句是,佛度辛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说是说了,但做起来确实很难,我也一直以为佛教和佛法并不是同一个东西。佛法是一种智慧,需要你去感悟,需要你聆听自己的声音,顺从自然规律,将自己置于天地间。这又和道教老子的天人合一没有分别。而佛教、道教就是我们现在看见的形式了,寺庙等都是成了交易的场所。

生与死的意义

夏英杰和芮小丹一个是殉情,一个是殉职。你没有办法对两个人的自杀发表什么看法,毕竟是属于个人选择。但是就单独死而言,还是有许多话要说。如果是我自己,我的生意味着许多人都要付出过多,带来的灾难多过我可以带来的幸福,那么我也不会选择生。但如果是像夏小姐一样,生只是自己负担过重,承担了过多的情感压力,我还是要生,因为自己已经不想活了,那就把生命交给社会,算是为别人而活。哪怕她只是跑到偏僻的山庄去教书带来的意义也不同。更何况她能写作,可以改变社会观念,那么死实在是太可惜了。

读《遥远的救世主》有感

一部电视剧、一本书都会不经意的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或是行为,但我从未被如此震撼过!

让我想到“震撼”一词的这部电视剧叫《天道》,这本书叫《遥远的救世主》。

年前,好友推荐我看电视剧《天道》。起初,用常规的视觉去看,总觉得少了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浪漫多情的场景,以为又是一出换了几个角、倒腾了几下剧情的商业剧。好在长假七天闲来无聊,才捂在被子里慢慢看入了味。漫不经心中被剧中人于一盏功夫茶、一曲清平乐中娓娓道来的人生哲学(其实,不仅仅是人生哲学这四个字就可以涵盖。),深深折服!为了读懂剧中人台词里的深意,我不得已反复播放,如此痴迷,连自己也感慨不已。可以说,对这部电视剧从开始的淡味到后来的痴迷,是以几何速度发展的!

好友听我说起看剧的辛苦,告诉我书店有这本书,名字叫做《遥远的救世主》。

一直以为,小说是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反映自己对人性、生活等的理解的一种方式。小说中客观的行为和语言,可以代表作者一定的思想和境界。在书店遍寻终得此书时,让我惊讶的是封皮上的落落签名——豆豆。首先,名字应该是属于一个女孩或是男孩,反正不是女人或是男人;其次,名字更近乎是一个随意而起的签名,甚或是一个qq昵称,反正不是一个能写出如此严肃的作品的人名,忒不够严肃了!然而,我喜欢,这不正是书中那份“道法如来”的自然延续吗?一切就绪,就差一个签名,信手拈来“豆豆”二字,也许仅是因为晚餐里的一盘清炒豌豆,或是照见镜子中额头那一粒红亮的痘痘,反正不经意间,如来便是了!

我是很少看书的人,尤其是拍成剧的小说,我基本不会再看小说。因为,剧比较直观,活色生香都能体会。所以,看四十六万字这种规模的小说对我而言,是稀罕的!

本来,对这部作品,我羞于作任何评价!对爸爸说,这部小说令我觉得任何评价都显得苍白和多余。对好友说,我只想点六个点点,隐去了那些我根本无法措辞的评价。只是现在,就着那股子未泯的激情,我实在有点不吐不快,只得搜罗满肚子满肠的好词,沉淀满脑子满心的思绪,借用作品中几段击打我灵魂的情节,胡诌几句,以求为这部把我的灵魂震出一地鸡皮疙瘩的作品给我自己留下点记忆。

【贪嗔痴】

借用两段作品中的释义:

“肖亚文说:‘所以,他不会让自己绊倒两次。而你,求之不得,就得受相思之苦。相思有多苦,古今的诗词都说尽了。你是女人,有女人的天性,一旦陷进去就很难自拔。丁元英这种人对女人没有意义,是女人就有贪嗔痴,没有贪嗔痴的女人是天国的女人。’”

......

“芮小丹说:‘那么,参禅悟道至天人合一的那种境界,就是天国。道法自然,不具美丑善恶的属性,有美丑善恶分别的是人,不是天。天国之女是觉悟到天国境界的女人,是没有人的贪嗔痴的女人。天国之恋,是唯有觉悟到天国境界的人才可能演绎出的爱情。’”

【局】

人生是一出戏,而对于丁元英来说,更是一个局。从王庙村的神话一步步走向现实、走向杀富济贫、走向摇摇欲坠、走向股东们的近乎崩溃,几个发烧友股东的临阵脱逃以及后来整个局势的大逆转......无不尽在丁元英的掌握中,而他判断所依据抛开一切市场因素、经济环境、竞争手段、炒作方式,对人而言,寥寥四个字——文化属性。整部作品中,最震撼我的,不是对乐圣公司那场惨烈的杀富济贫,而是他给原发烧友股东中最有可能对公司发展带来不利的刘彬布下的那个局。书中没有对丁元英布这个局的原因作任何交待,却也实在没有必要交待什么。那个封了蜡的文件袋其实就是丁给刘的文化属性的一个定性。撕开了,便是卑劣,收获的只有那一袋空空如也,一切卑鄙盘算都化为乌有,只有灭亡能给刘彬自己交待。若刘彬像丁元英所说的那样,仅仅以此作为将来留在公司安生养命的一道灵符,那倒也平凡了,安生了!丁元英的这道局是君子无碍,小人遭殃啊!高!实在是高!

【完美】

芮小丹,作品对她的描述,近乎完美,却给了她一个英雄式惨烈的结局。然而,我觉得这个结局符合她的文化属性。她有着很好的家庭条件,父亲是知名导演,母亲旅居德国,父母很早就离异了,相互间颇有间隙,却一致希望她能报考电影学院,当一名演员,她是这块料。然而,她却选择了报考公安大学,成为一名女刑警。她如此选择的理由是:演员当得再好,也有爸爸的影子,当刑警,是自己的意愿,可以做自己。小丹爸爸说:演员演坏了可以重来,当刑警错了一遍就回不来了!是的,随着自己对着心脏扣动扳机时那一声枪响,小丹——这个对世俗杂事几乎没了“贪嗔痴”的天国女儿,去了!正如丁元英获悉小丹死讯时自语的那段话:“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哪!”对于小丹在面对悍匪时的如此选择,丁元英是懂得且尊重的,因此,接到小丹迎敌前告别的电话时,没有阻止,没有挽留,甚至没有一声可以代表任何情绪的不平的呼吸。如此的天国的女儿,当得起这样的死法!完美!

......

震我心肺的,何止这些,实在是很多!只是写着写着就觉得词穷,寒碜的慌!

评论说:这是一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女人看爱情,商人看商战的好戏,不同的人可以从中找出自己不同的东西,可以领受到不同的感悟。

言多了怕对作品本身不够尊重,且让我留几分敬仰之心,多读几遍,多品几回,少摆弄我这本就少得可怜的感悟吧!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让灵魂有个归宿,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文化属性。关键词:人、价值、取舍行为。也就是说:只要是个人,就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就逃不出“文化属性”的范畴。

正是这个“文化属性”让丁元英从欲望沉浮的名利场来到古城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他是一个现实得不能再现实、却又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矛盾体。他意识到私募基金不是打仗,是屠杀;中国的股市是一台取款机,谁破译了文化密码谁就能开箱取钱。尽管愚昧是智者的一种社会资源,可是利用这种资源掠取的好处越多,心里就越不是个滋味,巧取豪夺日进斗金的时候,丁元英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急流勇退,把他的股东们晾在了一边,他是不会为别人而活的,更不会理会别人的脸色。

作品开篇,通过肖雅文与芮小丹的谈话已经定义了丁元英的基本属性: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这里雅文所说的“人”,是指凡夫俗子平庸的人,而鬼和魔是有法术和道行的;“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对丁元英的与众不同作了进一步的渲染;“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如何解读雅文这个精英白领的话,恐怕要看我们自身水平了。“和他做朋友?不可能。认识、熟人、够得上说话,这就已经不错了。”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不是人的人”,原来竟是一种高度褒扬,甚至是高山仰止般的崇拜,凡人是戴不起这顶桂冠的,非丁元英莫属。至此,丁元英的规格已经摆在了那里,我不得不欣赏雅文的自知之明了。

作品中,无论是关于私募、音响、音乐、王庙村的神话,还是他与芮小丹的爱情、以及参禅悟道、圣经神学,等等,统统是对“文化属性”这个提法的铺陈,一切都是围绕“文化属性”这个核心主题而展开的。

丁元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有一种自卑感,老是格格不入,就想找个地儿一个人呆着,没有主义,也没观念冲突,相互之间谁都不妨碍。

丁元英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它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它与客观规律的距离远近。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

以“不可思议”为例:不可思议一词不是众生道里的对神秘事物的描述,而是如是、本来、就是如此,容不得你思议。也是一种告戒、提示,是告诉你不可以思议,由不得你思议。从数学逻辑上说,一加一等于二,容得了你思议吗?不容,这就告诉你了,一加一等于二是规律,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认识、遵循,不可思议。”

丁元英在古城安顿下来,“不该作为的不作为就是作为,能活个明白就不错了。”他不停地在思索的圈子里晃悠----有文化和有什么样的文化是两个概念。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归根到底一句话: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它是活的。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又是弱势文化?丁元英认为:“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以上对于文化属性的深刻解读,必定具备广阔的社会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亦非丁元英莫属。

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于是,王庙村的扶贫大戏拉开了大幕。

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说,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格律诗的扶贫是不治之治,说扶说救都是虚妄,赖着痞性胡说,充其量也是个现代版的灰姑娘,跟乐圣化点缘而已。丁元英不过是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天是什么?天是神,是上帝,是创造万物者,是全能全知者,是遍在不可见者……一句话,天是道,是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

翻开历史看看,哪一行哪一页能找到救世主救世的记录?没有,从来就没有,从来都是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救了人。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具体到王庙村,就是认准市场,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做别人做不到的成本和质量。这个,就是王庙村的救世主。扶贫的本质在一个扶字,如果你根本就没打算自己站起来,老天爷来了都没用。扶贫扶什么?扶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观念!它既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也不是简单的授人以渔(鱼),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一招杀富济贫引出了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丁元英,疼的却是传统观念。这就是丁元英拉扯“扶贫”大旗的高妙之处。当有识之士骂他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和韩楚风谒拜的智玄大师给了他们四个字:大爱不爱。又言:“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

丁元英对于佛教佛法有独树一帜的认识: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丁元英是个明白人”韩楚风如是评价“元英不是个执著出人头地的人,有口饭吃就知足,喜欢清静,习惯一个人呆着”并借用了尼采的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在我看来,是把丁元英做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归置。

三 :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随想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品一杯好茶,清淡入口,余香不绝,由不得你不去回味,不去深思。就如同在夜空凝望,不是你用眼睛去看星星,而是满天星辉已悄无声息地绽放在你的心底!

因偶然的机会打开了这本叫做《遥远的救世主》的书,很快就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就如同在漆黑的夜里,为只是翻看玄幻小说、穿越电影、玩网络游戏而打发时间的生活突然点亮了一盏明灯。虽灯光幽微,却清晰的照亮了脚下走过的路是多么虚浮和迷乱。如同书中所说的,认识了这个人,你就等于打开了一扇窗户,能让你从此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在该书中,既有做人的道理“自性自在,不昧因果”,也有做事的原则“随缘惜缘不攀缘”,更有对宗教的理解和经商的剖析。

当然,既是随想,就有自己的思想存在,就有自己不同于作者的观点存在。没有大的架构冲突,只有一些人物的处理想法。第一,芮小丹为什么只能以自杀为结局?书中用丁元英的话说是“她觉得自己没用了”,那她就真的是无用了吗?她失去的只是双腿,残缺的只是作为青春标志的容颜。但这就是她要结束自己生命的理由吗?首先,她这是对自己爱情的不自信!从书中可以看出,她和丁元英的爱情绝大部分是建立在感情的交融与思想的和谐交流上的,就像芮小丹说的“不要把所有的记忆都停留在床上”。她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她的身体的残缺并不影响她们可以继续享受属于她们的精神爱恋和交流,更不用说,还有维纳斯那种极致的美摆在那里例证着什么。其次,芮小丹是自私的!她觉得自己洒脱的一枪结束了生命,既没有给别人留下负担,又没有给丁元英留下难以收拾的局面。可她想过没有,既然她是如此的爱着丁元英,丁元英又是如此的爱着她,那她的离去,给丁元英留下的会是什么呢?只能是无尽的悲伤和永远摆脱不了的思念,只能是让她自己深爱的人终生生活在沉重的追忆中!第二,丁元英在接到芮小丹电话时的反应,我不觉得这是对芮小丹的理解和别无选择,在自己最爱的人面临生死选择的时候,所有的高尚和大义都是浮云,生命的价值是世间所有的理由都不能诠释和放弃的,更不用说是自己最爱的人!在那个时候,他的反应只能是让芮小丹规避风险来首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去尽职尽责完成工作。那个时候最基本的对挚爱的人的反应都不应该是理智和冷静的!当然,这样的描写更能展示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制造剧本的出人意料,但,却违背感情基础!第三,对于林雪峰处理官司败诉的作法,尤其是最后的结局,让我感到困惑。林雪峰是一个经历了最底层的拼杀,而最终依靠严谨的态度和不屈的斗志走向成功的人。在这种经历的背景下,他最不缺乏的应该就是失败的挫折和磨砺。更何况,书中对官司结束之后的合作,也点明了最大的受益者是乐圣。这一点,以林雪峰的商业眼光不会看不到合作之后的情势!另外,林雪峰能在创业之初,就提出“乐圣只有矛没有盾,营销的策略就是进攻进攻进攻”,如此昂扬的斗志下,不会掩盖着一个一败即溃的灵魂,他完全可以吸取教训而选择在未来的商业战场上继续一比高低,而不是选择那些冲动幼稚和充斥着江湖习气的自杀来让自己永远背负着失败者的烙痕!第四,在看到刘冰接过丁元英递给他的那个所谓的内幕证据的时候,我掩卷沉思了许久,以我对丁元英的理解,他是不会放任自己的朋友置于别人的枪口和刀尖下的,更不用说这把枪和刀还是自己递出去的,面对的还是自己挚爱的人最亲密的朋友。这个桥段的设计,我个人理解是丁元英对刘冰的考验和送给他的最后的机会,把握住了,刘冰就会最终放弃曾经的狭隘和自私,走到朋友的圈子中来,把握不住,那就是开启了自己的地狱之门。只是对档案袋中的材料,我的猜测和作者有了分歧。按我的猜想,丁元英放在档案袋中的资料应该都是一些虚无缥缈,让人分不清真伪的东西。因为,在刘冰去要挟欧阳雪之前,万一会打开看看呢,如果是白纸,那后面的情节设置就都会变得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在这里放上一些以这个刘冰的思维能力分不清真伪的所谓的内幕在里面,却可以让他在疯狂的道路上继续疯狂下去。丁元英送给刘冰这些所谓的内幕资料之后,可以放在其他地方一些击溃这些资料的影像,来让刘冰的丑恶彰显在世人面前,也更能真实的击溃他的所有的贪婪和欲望,为欧阳雪和肖亚文扫除一个潜在的随时可能会背叛的敌人。

猜测只是猜测,随想只是随想,个人的好恶也掩盖不了这本书中人物的活灵活现和境界的傲雪凌霜!

感谢豆豆,感谢丁元英,感谢把这本书带到我生活中来的朋友!

四 : 遥远的记忆-盛世唐朝全文阅读 作者:不易

遥远的记忆-盛世唐朝全文阅读 作者:不易 《遥远的记忆-盛世唐朝》由www.61k.com集整理于网络,如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是侵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遥远的记忆-盛世唐朝全文阅读页面。
遥远的记忆-盛世唐朝 作者:不易


自序
人的一生必须有梦想,有梦想才有动力,活得才滋润。对于我来说,虽然活得并不滋润,但在很早以前,也曾经有过两个梦想。说是很早,和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相比,那是微不足道的,对我自己而言,确实是很早了,早在什么时候,大概是在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之间吧。现在想来,那段时间确是我这三十五年中活得最滋润的。
小学四年级开始看小说,那时接触的小说,一般都是历史小说、评书之类。看的第一部小说就是评书,记得非常清楚,书名叫《孙膑演义》,稍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是什么内容,我这里就不赘述。怎么弄来这本书的,记不大清了,总之是非常艰苦。后面陆续看了许多的书,都是以历史评书为主,什么《呼家将》、《说唐传》等等,书大都是借的,读小学时买起书。有一次在小镇书店看见一本《杨家将》,非常喜欢,价格是9毛8,因为一直没看过这本书,下决心要弄到它,于是每天放学后就去地里挖野生麻芋子(后来知道应叫半夏),一种中药材,到镇上供销社卖,这样集攒近半年吧,终于集到一元钱,并在大人那里换了整,迫不及待的在一个星期天到镇上去买书。到了书店,理直气壮地叫售书员把那本《杨家将》拿来,颇有些现在饭店吃饭后叫小妹结账的气势,然后手往兜里一摸,顿时感觉天都塌下来了,钱不见了,顺着来时的山路寻找,碰见人就问看见地上有一元钱没有(后来回想,那天被我碰见的人都会认为我是一个想钱想疯了的小疯子吧)。钱最终没找到,书也最终没买成,这个记忆在脑中之深,以至于参加工作后第一次领到工资时,一口气买了三种版本的《杨家将》。
初中住读,情况就好多了,可以从生活费中省卡点下来,从那时起买的书渐渐多了。
有一个暑假,到城里工作的大姐那去玩,大姐是以镇里(当时叫区)中考状元考上了中专,上了卫校,以优异的成绩中专毕业,分配到当时的地专行署级医院工作(现为省级医院),她的很多同班同学则分回了县城或镇里的医院(这里着重强调她的成绩优异,不是想要吹嘘我们家族有多么好的遗传基因,大家别误会)。偶尔一个机会,给她讲起了“五十步笑一百步”成语的来历,她居然听得津津有味,再给她讲一点历史知识,就象是讲评书一样讲,她好象是从没听过,要知道,那时她不但是我的也是我们整个镇学子的偶象啊,现在她却以偶象的目光看着我。
天啊,于是,我有了第一个梦想:我要以评书的方式写中国历史,从盘古开天写到蒋介石跨台!
小学六年级接触了武侠小说,有一点我比很多武侠小说迷都幸运,我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就是金庸先生的名著《天龙八部》,没走弯路,直接养成了只看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四位先生小说的良好习惯。长大后我对三姐夫不加选择如饥似渴的阅读武侠小说的行为嗤之以鼻,为此没少受三姐的白眼。
应当是初中一二年级吧,我已读完了金庸先生的十三部长篇小说,同时梁羽生先生的几大系列和古龙、温瑞安的名篇也看得差不多了,生活一下子变得空洞,开始异想天开,发现金先生的小说里有以宋、元、明、清等历史朝代作为背景(当时还没看《越女剑》,不知还有春秋战国的),怎么没有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唐朝呢?(《笑傲江湖》虽没注明年代,但经分析其历史背景应当是明朝,绝不会是唐朝)
在读评书、看武侠小说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个附加爱好,就是古典文学,特别钟爱唐诗宋词,对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李唐王朝,有一些了解。
于是第二个梦想产生了,我要写一部以唐朝为历史背景的武侠小说,最好借鉴金先生写《依天屠龙记》的写作手法,把大家耳闻目详的《隋唐英雄传》中的人物,如李世民、秦叔宝、程咬金等都写进去(金先生的《依天屠龙记》把《明英烈》中的朱元璋、常遇春、汤和等人都编进了故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明白,文字那东西不是谁都可以弄的,自己不是那块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现在做的唯一还和文字沾边的事就是在工厂写点文件,严格的说,只是摘抄,把国家政策摘抄一下,变成工厂文件;还有呢,帮儿子看看作文,但自己的思路往往跟儿子思路不一致,看了半天,很难改动一字。
有时在深夜醒来,会突然一下想起在山路上边走边看小说的童年,想起遥远的两个梦想,想起自己读过的评书,想起曾经钟爱的古典文学,想起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明星—盛世唐朝,想起曾经一鳞半爪读过的有关唐朝的政治、科技、文化、宗教方面的知识。
读了当年明月先生的《明朝那些事儿》,沉寂的心灵有了丝许儿时的冲动,站在楼顶望残阳如血,霎时神交古人,我是唐朝的哪位山村野夫转世投胎吗?为什么对唐朝如此痴迷,于是,我有了生平第三个梦想,重读唐史!
历史人物已经安睡,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逝去,他们的欢乐、他们的痛苦随之逝去,我不忍心再次翻出,打搅他们在天堂中的灵魂,我是他们中的一员,我只要悄悄的走进,走进我的盛世!
我有懒惰的习惯,读书做事往往半途而废,权以此篇,作为我重读唐史的宣言,鞭策自己读下去,读下去。


不朽的盛世
唐朝,从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统治了中国几乎整整三个世纪之久。此间,他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北达里海,北界包括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东北至日本海,西南到云南、广西。
唐朝,农业、科技、社会经济在统治者的重视下,取得了重大发展,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唐朝,因为它的经济空前繁荣,因而孕育了空前灿烂的文化,唐诗,中国文化最耀眼的王冠,传照中华文化千年。
唐王朝在整个亚洲地区声名显赫,而且它的声威远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踏上过唐朝这片神奇纷纭的土地,他们带着各种心理而来,又带走了一个共同的想法—伟大!他们把这个思想带到世界各地,传播着唐朝的文化,同时也传播着唐朝的声威(至今欧美华人聚居地仍称为“唐人街”,唐朝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唐朝,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都城长安,国际性的大都市,人口一度超过百万,各种类肤色,各种神奇语言的人在这里汇集,共同创造着一个美丽又充满迷幻色彩的传说。
唐朝,封建盛世王朝中的珠穆琅玛峰,屹立在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高峰!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隋朝建立.1
隋朝是唐朝前面一个朝代,这个朝代给大家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出了个隋炀帝,这个隋炀帝可不简单,发人挖堀了大运河,虽然大多数人认为隋炀帝是一个暴君,但从那时起到现在,受惠于这条运河的人不是少数,其中还有不少骂他的人,一边享受着人家创造的财富,一边还在不停的骂人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吧。
隋朝是隋炀帝的父亲隋文帝杨坚谛造的,杨坚之父杨忠本是北魏大将,北魏是中国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一个皇朝,建于公元386年,北魏皇族复姓拓跋,后来魏孝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表明自己和汉族打成一片,改为单姓元。北魏后期,以大将宇文泰为主的八大柱国主持朝政,八大柱国中有两个汉人,一个叫李弼,一个叫李虎,这两人在当时已位高权重,但比起他们的后人来还要差很大一截,李弼有个曾孙叫李密,对隋唐历史有点了解的朋友都明白了,这个李密就是后来瓦岗英雄寨的李密,也就是程咬金、秦叔宝等人的老大,称了几天王的,这是后话。那李虎更加不得了,有一个比较有出息的孙子—李渊,他孙子也争气,给他养了一个震烁古今的曾孙—李世民。
现代社会,儿子靠老子出名、挣钱的可不少,这规律在当时的老李家可不适用,全靠儿孙出名啊。
北魏八大柱国中,宇文泰是老大,总揽全局,还有一个姓元的,是皇室,只管政务,不管军事,其余六人,每人下辖两个大将军,共十二个大将军,这十二个大将军中,有一个汉人大有名气,和上面两位类似,靠儿孙出名,他就是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
写到这里,还有一个人必须要说说,当前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过时,都说生男是建设银行,生女是发展银行,这个人开了从古至今最成功的发展银行,各位还没开银行的读者,不防把他当成自己学习的模范,他就是北魏司马独孤信,此人在北周也很吃得开,如果不是死得早一点,在隋、唐都应当吃得开。
独孤信有三个女儿,老大嫁给宇文泰长子宇文毓,也就是后来的北周明皇帝,宇文毓当了三年皇帝(称帝一年)就被他的堂兄宇文护杀掉了,但独孤信的女儿好歹也当过皇后。
还有两个女儿,老七嫁给杨忠的儿子杨坚,就是后来很有名的独孤皇后;另一个嫁给李虎的儿子李昞,生了个很了不起的儿子—李渊,李渊当了大唐王朝首任掌门人后,立即追封自己的老子为元皇帝,庙号世祖,当然,老妈也就成了皇后,比自己大姐七妹略有不如的是死后才当了皇后。
独孤信当了三朝老国丈,虽然后来也给宇文护杀掉了,人能活到这个份上,值啊!
独孤家养出了三皇后,中签率高得离谱,有诗日“生子当如孙仲谋”,我认为后面应当加一句“生女要如独孤氏”。千百年后,才有宋氏三姐妹,略略可与之比肩。
朋友,您如果养了一个女儿,那么您努力吧,如果您养了三个女儿,那么恭喜您,您等着吧,好事来了。
这宇文泰应当是对魏孝文帝改胡姓为汉姓大为不满,他让北魏皇族恢复拓跋姓,认祖归宗,到也无可厚非,这还不出气,仗着自己是老大,让下面的小弟全改姓,李弼改姓为河徒氏,李虎改姓为大野氏,(让我想起了日本女足队员大野忍),杨忠改为普六茹氏,后来有人老是诋毁李渊是胡人,估计就是从这里来的。不过,宇文泰倒还算个好人,至死没有篡了北魏,临死时,儿子都还小,把几个儿子托付给了哥哥的儿子,自己的侄儿—宇文护。这宇文护就老大不客气了,直接让北魏皇帝下课,不但如此,还让他脑袋落地,立了自己的堂弟,宇文泰大老婆所生儿子宇文觉为天王,宇文觉这天王当了不到一年,宇文护看不顺眼了,杀了他,再立宇文泰长子,也就是前面说过的独孤信大女婿宇文毓为皇帝,这宇文毓不想重走弟弟的老路,刚有点想法,又被自己的堂兄看不惯,杀掉了。
这宇文护也怪,既然你见不得别人当皇帝,那你就自己当吧,可他偏不,还得找个堂弟来当这个皇帝,看来他是从事屠夫这个职业上了瘾,杀得最顺手的就是皇帝。
皇帝这个职业是个香孛孛,还真有人愿意提着脑袋陪宇文护玩,这次宇文护找了个堂弟中比较老实听话的宇文邕作为皇位继承人,称武皇帝。宇文邕面相老实,其实心中很有数,看见前面两个哥哥的下场,为了保命,对宇文护唯唯若是,唯恐一不小心,脑袋搬家。宇文护见这个堂弟如此懂事,北周政权大事小事都由自己说了算,对屠夫这个职业也失去了兴趣。宇文邕这样混了十二年,终于找了个机会,让宇文护明白了一件事:不出声的狗才咬人。可惜,他明白这个道理时所处地方不对,已经到了阎王大殿。
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多个皇帝被杀,同时产生了多个杀皇帝的屠夫,有杀掉一个皇帝的,也有杀掉两个皇帝的,据好事者统计,这个宇文护以杀掉三个皇帝高居排行榜第一,无出其右者。
你可以安息了,宇文护!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隋朝建立.2
忍了十二年,北周政权最耀眼的政治明星终于闪亮登场了,宇文邕励精图治,统一了中国北方,把北周王朝带上了繁荣的顶峰。估计是因为从死亡线上跑回来的,他对个人生活极易满足,对子女、部下要求都很严格,生活非常节俭,这和此时位于中国南方王朝的奢侈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种生活形式的不同,形成了后来盛唐文化的南北流派,结果表明人都还是喜欢享乐的,南北之争最终与南派大胜告终。盛唐时达官贵人、士族子弟,文化名人,都是极尽奢侈,饮酒狎妓,习以为常。史载大诗人白居易在家中养有歌妓多名,并为两家妓写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写照。
连年战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万具骷髅顶出了又一个名将—杨坚,在北魏宇文泰时代,他父亲杨忠不过是十二大将军之一,地位低于李弼,李虎,但在周武帝时代,由于杨坚的能征善战,军事政治地位超过了李弼、李虎的儿子,被封为随公,成为宇文邕的首席顾问。不但如此,杨坚还和宇文邕结成了儿女亲家,把独孤氏所生之女杨丽华嫁给了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
周武帝自己也有个姐姐,封为襄阳公主,嫁给了上柱国窦毅,这窦毅也算是小舅子政治上的好帮手,就是性格比较懦弱,换句话说,胆小怕事。
感觉那个时代婚嫁特别讲究门当户对,就是这几个人,你嫁过去我嫁过来,门第观念特别严重。事实确是如此,南北朝及后面的隋、唐时代, 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最讲究身份地位的时代。
这杨坚当了大官,也想光宗耀祖了,不再以那个洋姓普六茹为自己姓氏,改回了杨姓,下面的小弟纷纷效仿,李弼、李虎的后人都复了本姓。
杨坚是战争中得意者,战争中也有倒霉蛋,镇守函谷的大将贺若敦,恃才自傲,确实有两把刷子,也打了些胜仗,老是得不到升迁,发了一通牢骚,结果怎么就传到宇文护耳朵里去了(这牢骚发早了,等到宇文邕掌权时发可能就不一样了),前面有交待,这宇文护最钟爱的职业就是屠夫,结果这个贺若敦不但没有升迁,反而成了屠夫的刀下之鬼。临死之时对他儿子贺若弼说:“我的志向是要平定江南,打到花花世界陈王朝去,现在不成了,只有你去完成我的志向。我的死是由我乱搅舌头引起的,你要引与为诫啊”。说完还怕儿子忘记这些话,找了一颗大针,把儿子舌头刺出了血才算了事。
后来,这贺若弼作为隋朝平定南陈的大将之一,确也完成了父亲的遗志,只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仍旧忘记了舌头被父亲刺血的往事。
周武帝对知识分子也很尊重,山东才子李德林,文章写得好,治理国家也很有一套,在那个时候很出名,不亚于现在的明星,连周武帝都是他的粉丝,周武帝把他搜笼过来,很得意的对别人说:“我久闻李德林的大名,一向认为他是天上的人啊,人间是不可能有这种才子人才的,如今也成了我的部下了,哈哈哈”。
宇文邕光耀后世,也终有谢幕的时候,临近谢幕时,他发现戏要演砸:他的接班人,也就是他的儿子,杨坚的女婿宇文赟,继承不了他的事业,能力不足以担当这个王朝的领导者。杨坚也认为他这个女婿“实无积德、视其相貌,寿亦不长”(《资治通鉴》语)。这都看出来了,还把自己女儿嫁给他,安的什么心啊!
宇文邕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已经晚了,他还有第二个儿子,但比起他的哥哥来,更象中国南方王朝的子弟。再生一个吧,来不及了,何况就算能生,谁能保证就强于他的两个哥哥啊!
怀着对儿子的疑惑,周武帝去了那个他不想去却又不得不去的地方。正如宇文邕所料,自己刚死,这个儿子就跑去对着他的尸体又跳又骂,大抵都是骂宇文邕管教太严,自己身为太子,没能得到好的享受,最后说了一句让天下父母心寒的经典语言“死晚矣”,想必刚上天堂的周武帝也被气得差点掉下来了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为父母者,一定要以此为诫,物极必反。
宇文邕的儿子当了皇帝,称宣帝,这下好了,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老子终于天下第一了,没人能管着我了。
这小子当了两年皇帝,觉得没意思了,不过瘾了,又要当什么太上皇,把皇位传给了7岁的儿子周静帝,自己当起了天元皇帝,一口气立了五位皇后。
五大美女并立皇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确实显出天元皇帝水平非同一般,敢想敢干。这五个皇后中,有一个是他的侄儿媳妇,某次来拜见皇帝伯父,被他看中了,结果因此事逼反了他的堂兄及侄子。
杨坚的女儿也是五个皇后之一,《资治通鉴》中说她“性柔婉,不妒忌”,为其余四皇后和广大嫔妃所尊敬。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隋朝建立.3
这天元皇帝,喜欢无事找事,某天不高兴了,把杨后痛骂一顿,杨后呢,不知是修养好,还是根本就看不起这个丈夫,任他痛骂,不理不睬,用现在的话说:当你不存在。结果把这纵绔子弟激怒了,要杀了杨皇后。前面说过,这杨皇后会处事、人缘好,立马就有人把这事快马传给了杨坚、杨坚的老婆,天元皇帝伯母的妹妹独孤氏立即进宫,对这个侄儿跪拜在地,为女儿乞命,她这个侄子也真能做,对她不理不睬。《资治通鉴》中说“叩头流血,然后得免”,这老太婆为了女儿活命,头都叩出血来了,她侄子才终于松口,饶了杨皇后。
宇文赟对杨皇后非常薄情,但杨皇后在宇文赟死后多次被杨坚劝嫁,杨皇后均未答应,终生为宇文赟守寡,死后葬在宇文赟墓旁,这是后话。
这件事发生以后,天元皇帝对自己老丈人开始不放心了,经常对杨后说一句话“早晚要杀你全家”,这话说得多了,胆子也就大了,有一次在召见老丈人之前,对自己的保镖说,我把老丈人叫来,骂他一顿,他如果有不满的意思,你们就把他杀了。杨坚来了,被女婿无端骂了一顿,还是面带微笑,由此躲过一劫。
中国有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当了一年天元皇帝的宇文赟,在公元580年,走完了自己诙谐搞笑的一生。
他的儿子周静帝刚满8岁,做了杨坚的傀儡,一年后,公元581年,杨坚众望所归,正式接掌北周政权,出任隋王朝第一任掌门人,任命杨皇后的弟弟,大儿子杨勇为预备掌门人,二儿杨广为晋王,三儿子杨俊为秦王,四儿子杨秀为越王,五儿子杨谅为汉王。
当初杨皇后听到父亲辅政,着实高兴了一阵,想到有杨坚撑腰,宇文氏大权不至于被人夺去。等到杨坚废了周静帝,才知道原来父亲还有这样大一个阴谋,从头到尾,自己都只充当了一个工具。伤心欲绝的杨皇后,对丈夫、对父亲都已失望透顶。
杨坚当上皇帝后,也感觉对不起这个女儿,找了好几个门当户对的才子,要女儿再嫁,杨皇后都坚决谢绝。杨坚封她为乐平公主,从皇后降级做公主,杨丽华也只有苦笑了吧。
公元609,乐平公主跟随弟弟、隋炀帝杨广到张掖,途中死于河西,享年49岁。后来隋炀帝将她的遗体运回,附葬于周宣帝宇文赟的葬地定陵。
老杨家的女儿真的不错,个个贞烈,杨丽华有个妹妹,封为兰陵公主,嫁与才子后来官拜兵部尚书的柳述为妻,也做出了与姐姐相同的举动,后面我们慢慢再说。
杨坚让周静帝下课的消息传到窦毅的附马府,周武帝的外甥女,周宣帝的表妹,窦毅与襄阳公主所生女儿,跑到门前,抱着胸口痛哭,边哭边说“可惜我不是男人啊,要是男人,我一定挺身而出,解救舅舅家的大祸”。这可把胆小的窦毅吓坏了,与老婆一起捂住女儿的嘴“女儿啊,你不要乱说,乱说可是要全家的命啊”。好在没外人听到这话,窦毅全家也就没事。从此,胆小的窦毅到是真喜欢这个胆子比自己不知大多少的女儿了,包括最后选女婿,都是自己亲自己出马。你还别说,他胆小怕事,挑女婿的本事倒是一流。
国难当头,青史留名的都是女人,当红明星李德林,周武帝都是他的粉丝啊,应当说北周对他相当好吧,也摇身一变,成了隋朝的大臣,我们看《隋唐演义》中会看到隋文帝武有某某某,文有李德林,就是这个李大明星。
自古巾帼胜须眉!
和北周的周武帝姗姗来迟不同,隋王朝的首任掌门人杨坚上任之初就亮剑了,他上任后有一个最迫切的愿望:评书先生们说了N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汉末分裂到现在已经几百年,够久了吧,也该我老杨家做一回主,合了吧!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隋灭南陈.1
自古兵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隋文帝杨坚称得上中国历史少有的好皇帝之一,他明白要统一中国,不知要打多少硬仗,历史上很多战争,不是输给敌人,而是输给了自己,征战之前,有些事情是必须做好的。
《隋书》对隋文帝有这样的评价:“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宴如也”,一句话,这个隋文帝是个好皇帝,并且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好皇帝,《隋书》是由魏征主编的,就是瓦岗英雄里面的那个魏征,也是后来唐太宗主要的谏臣,算是隋朝的敌人,隋文帝能得到敌人如此评价,应当是真的不错,他的行为也为魏征的评语作了最好的佐证。
这个杨坚,在征伐南陈之前做了几件大事:
第一,他广纳人才。早在杨坚为北周权臣时,就注重网络人才,高颎是杨坚老丈人独孤信的家臣,曾被赐姓独孤。前面说过,当时是一个很讲究身份地位的时代,高颎出身低贱,但杨坚看出他很有才干,把他留在身边,加以重用。高颎不负杨坚知遇之恩,处处为杨坚出谋划策,高颎还有一个优良的品德,胸怀广阔,正因他有广阔的胸怀,不怕别人超过自己,推荐了不少人才给杨坚,包括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王世积、苏威等,后来都成了一代名臣。《隋书》对高颎有很高的评价“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颎之力也,论者以为真宰相。”对高颎如此高的评价也从侧面肯定了杨坚选人用人之道。对北周的旧臣,杨坚也驾驭麾下,前面所说的李德林,得到北周政权的如此优待,仍快马加鞭投入杨坚的隋王朝,说明杨坚在拢络人才方面,确实很有一套。在隋朝建立之初,用人主要是北周旧贵族。北齐、梁的士族只能保持传统的社会声望,却失去了政治上的特殊权利。杨坚明白其中也有很多俊才能人,为了安抚这一类人,同时为自己选拔人才,杨坚采用了考试法,这就逐渐形成形响至今的科举制度,使读书人有了当官的途径。写这段时,正值公元2008年高考成绩查询期间,不知我们参加高考的学生对这一制度的创始人—杨坚,是爱还是恨。
第二,他统一了钱币。这个事情,秦始皇曾经做过一次,但后人不怎么买始皇帝的帐,到了隋朝这个时候,始皇帝做的事基本白做了,《资治通鉴》对此有如下描述:“初(指隋朝初),周、齐所铸钱凡四等,及民间私钱,名品甚众,轻重不等”。杨坚同志看不下去了,“隋主患之,更铸五铢钱……。自是钱币始一,民间便之”。我不是经济学家,对统一钱币产生的诸多好处一无所知,但从美帝国主义对美元的态度、欧盟劳命伤财使用欧元看出,统一钱币对经济发展还是有很多益处,杨坚同志高瞻远瞩,非我辈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美帝和欧盟倒是他的知已。
第三,他修定了刑律,用现代话来说,进行了法制建设,制订了刑法。公元五八一年也是开皇元年,杨坚同志登上皇帝宝座的第一年,他命高颎、杨素、裴政等十余人修定刑律。裴政为主要修定人,相当于主编,“上采魏、晋旧律,下及齐、梁,沿革轻重,务取平允。”,把曹丕的老底子都翻出来了,只要是能用的,管他朋友的敌人的,全都拿来用。废除前世枭刑,所谓枭刑,就是犯人被斩首后把脑袋挂在柱子供大家观赏,让犯人死后也不得安生,死不能得全尸而葬,对中国古人来说是最大的悲哀,脑袋挂在柱子上供大家观赏,估计其家属也不会认为是有面子的事。杨坚同志把这些事都考虑到了,可以说是很尊重*,现在有些帝国主义,指手划脚,说我们不讲*,那是对中国历史太不了解,早在1500年以前,我们对犯了死刑的囚犯都如此尊重,能说我们不讲*吗,下面的一些事例还能说明,1500年前的杨坚同志就非常注重*了。他废除了车裂、鞭等惨刑,除了犯谋叛以上罪,一概不用灭族刑。死刑分绞、斩二等(手段多简化啊,现在一些西方国家还在喋喋不休争论的死刑,我们1500年前就由杨坚同志做了),流刑分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三等;徒刑分一年至五年五等,服刑最多不超过五年(比现在还轻松,现在除了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也有二十年的);杖刑分六十至一百凡五等;笞刑分十至五十五等。废前世审囚酷法,规定了不能刑讯逼供,不知我们现在的有些公安办案人员看见了有什么感想,是不是要退回杨坚同志以前去做办案人员,对犯罪嫌疑人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民有枉屈,得依次上告到朝廷。上述规定,生在现在的我们都感觉非常好了,但杨坚仍不满足,他真正奉行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办事精神,公元五八三年,得到刑部报告,每年断狱数还多至一万件,刑事案件在全国达到了一万件,他认为犯罪人数这么多,是由于刑法太严密所引起的,于是命苏威、61阅读 txt小说上传分享

隋灭南陈.7
杨素并不象《隋唐演义》上说的那样,只是一个什么不会的奸臣,他除了船造得好,打仗也很有一套,他独创杨氏战法,就是每逢大战之前,一定要找些犯罪之人来杀掉,让大家熟悉一下血淋淋的场面,战斗开始后,先组织两百人的敢死队冲在前面,如取胜,回来则重赏,如战败,当场杀头,再派第二梯队上,这个习惯一养成,到了战场上,他的兵士没有不死战的。他还有一个好的习惯,无论将军还是兵士,战场上哪怕有一小点儿战功,他都会记录下来,战后论功行赏。因此,他虽然残暴,但却很受将士的欢迎,成了那个时候的常胜将军。
我们不能忘记这次军事行动名义上的统帅—杨广,他也很憋气,张大美人没得到,陈美人被老爸弄去,自己官位又不能再高了,(全国上下只低于两人,就是他父亲杨广和哥哥杨勇),白弄了半天,杨勇功劳有我大吗,不就比我早生几年吗,凭什么官比我大,杨广心中开始不平了。
有一天,杨坚和高颎闲谈,又扯到平陈战事上,杨坚对高颎说:“这里没别人,你说句老实话,平陈之战中,你和贺若弼相比,谁功劳大呢”,高颎回答:“贺若弼先妙计渡长江,又在钟山和陈军苦战,我只不过一介文臣,哪敢和这位虎将相比”。高颎高风亮节,杨坚也不得不赞叹他谦逊忍让、胸怀宽广的美德。
但人太出名了确实不好,树大招风自古以来就有,没几天,一个叫庞晃的人跑到杨坚面前说高颎的坏话,杨坚很生气,对这个人说“高颎就象一面铜镜,每被你们中伤一次,就象被打磨一次,愈是显出他的光亮来”,对庞晃这个人也不客气,降了他的官。真搞不清这人何苦来着。
老大都这样说了,但也没能杜绝同事们对高颎的中伤,庞晃的事过了没多久,开皇十二年十二月,又有一个人跳出来,这不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跳虫,他是平陈立有大功的贺若弼。这个老贺,他老爸临死时刺他舌头算是白刺了,他不满杨素官比他大,更不满高颎比他有名望,就象他老爸一样不停地发牢骚,说高颎、杨素就是两个饭桶,这个玩笑也开大了点,杨坚同志听不过去了,高颎、杨素是饭桶,作为他们的老大、使用这两个饭桶的人不就是大饭桶吗?杨坚招呼他“老贺,合适点”,够给面子的了,他还嘴硬“高颎,是我的老朋友,杨素,是我的老表,他们是不是板桶,我还不清楚吗?”,全然忘记了高颎是他的举荐人,看看前面高颎是如何评价他老贺的,人品高下,马上就分出来了。这次他没有涉及到他一直看不起的韩擒虎,并不是因为他对老韩的看法发生了变化,而是在一月前,为杨坚同志立下汗马功劳的韩擒虎乘鹤西去了。
老贺这张大嘴,得罪的可不只是高、杨二人,杨坚一表态,下面马上有人建议,贺若弼这样做,该杀头了,杨坚也确实烦他,对贺若弼说“你自己看看,你该不该死,找个理由,让我不杀你”,这老贺再61阅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晋王夺嫡.5
纵观独孤皇后一生,还是颇受史家推崇的,她十四岁嫁与杨坚为妻,柔顺恭孝,深受杨坚喜爱,杨坚同志甚至发誓不再和别的女人生孩子(誓无异生之子),并且也做到了(说明中国古代避孕术还是很发达的),这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独一无二。能让杨坚同志做到这一点,说明独孤皇后也不是演义小说写的那样是个老巫婆。《隋书》记载,突厥人羡慕我中华地大物博,想和我们做生意,主管北京(幽州)的地方官阴寿白从他们那里得到一筐夜明珠,经过评估,价值八百万两白银,这阴寿白也是聪明人,自己不敢要,献给了独孤皇后,独孤皇后说:“这个东西我并不需要,当前国家动荡,战事绵绵,若把它分给有功的战士,就起大作用了”,她是这么说的,也这么做了。
有个别会拍马屁的大臣,知道杨坚不好糊弄,把主意打到独孤皇后的身上,说什么杨坚老大统领文武百官,那文武百官的老婆就该独孤皇后统管了。如果换作武则天,这个马屁就拍得大大的对了,可惜,独孤皇后不吃这一套,她认为自古天下大乱,很多是由妇人干预朝政引起的,皇后娘家专政,很容易出事,(杨坚同志就是以皇后老爸的身份取得北周天下的,真是知夫莫如妻啊)坚决予以谢绝。独孤皇后有个表兄崔长仁,做了大都督,自以为有个表妹是皇后,做了很出格的事,按照杨坚同志制订的法律,要杀头,但杨坚同志感觉这个老婆确实太好了,爱屋及乌,准备放过他,独孤皇后不高兴了,说“国家的事,怎么能因私而废”,于是,崔长仁脑袋落地。又有一次,独孤皇后后妈所生的儿子,她同父异母的弟弟独孤陀发傻,行巫术诅咒皇后姐姐,被人告发了。这还了得,本来独孤皇后未出嫁之前,就常被后母慢待,杨坚早想帮老婆出这口气了,这次还敢诅咒自己老婆,结合上次杀崔长仁老婆时独孤皇后的态度,马上就下令把这个家伙抓来准备杀头,独孤皇后知道了,流着泪对赶来,对杨坚说“我这个弟弟如果是为祸百姓,祸害国家,你把他杀了我半句话不说,他如今只是诅咒了我,于国于民没有大的危害,我愿意三天不吃饭,换取他的性命”。
史书上没有记录独孤陀得救后是什么感受,我也无从得知,不敢妄加推测。
杨坚在隋王朝老大位置上干了二十四年,主体上政治清明,天下百姓安康,和他身边的人有很大关系,其中起最大作用的是高颎,其次就是独孤皇后。
我们前面说过,独孤皇后最大的缺点就是嫉妒,特别是对年轻美貌的女孩子,发展到后来开始干涉儿子和大臣对二房及N房的态度。我们中国人常说,三岁看一辈子,但近代西方心理学研究专家有一个新发现,即个性不是一个人生来就有的性格的合成,而是基本上随着环境及人的成熟和年龄增长而形成的。史料最早记载独孤皇后变态妒忌心理的有日期可查的事件发生在593年,就是我们前面说过棒打小宫女的事,当时她已过四十岁了,相对那时人的寿命而言,应当是到了更年期吧。后来陆续发生的进谗高颎,协助杨广夺嫡等事,由小说家们着重渲染,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知晓。杨坚死时大叫独孤误我,以我之见,有失偏颇,太子是你自己选择的,关人家独孤鸟事啊,再说,我们前面也知道杨勇的性格,就算杨勇当了皇帝,一定能比杨广好吗,我看不见得。
中国的风俗就是入土为安,选块好的风水宝地下葬,不但是死者更是活着的后代最大的愿望,不管是平民百姓或是帝王将相在这点上想法都是一样的。要说杨坚就比较伟大了,他对风水先生萧吉说:“无所谓了,你看着选吧,如果说我祖坟埋得不好,我就当不了皇帝;如果说我祖坟埋得好,我有个弟弟也不会早死了”。杨广表现出来的就是大不一样,他派人找到萧吉“前面你说我能当上太子,果然就当上了,这次你给我老妈选墓地,能不能让我早点当上皇帝,”当然也少不了给这个风水先生一些好处。
萧吉为独孤氏选了一处墓地,给杨广说,你四年内就可以当上隋王朝老大了,在杨广高兴的时候,萧吉又对自己的兄弟说,其实隋朝也就只能传两代人。
后世修史的儒家史学家对隋炀帝确实比较苛刻,独孤皇后死后这几段记录,《隋书》上是找不到的,在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上记录比较详细,我虽然不赞成为隋炀帝翻案,但对这段记录,我还是持怀疑态度。杨坚当时身体不错,大权在握,杨广还没取得最后胜利,没坐上老大的位置,他是明白自己老子性格的,难道就为了吃点肉去冒这样大的风险,他谗得不至于此吧。
重庆红江,燃油喷射系统设计、生产专业厂家,国内排行第一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晋王夺嫡.6
独孤皇后去世后,杨坚再也不用每晚到独孤氏那里报到,夜不归宿的日子越来越多,其中陈叔宝的妹妹宣华陈夫人和另一个容华蔡夫人得宠比较多,杨坚同志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也不知萧吉这家伙是真的有本事还是巧合,独孤皇后死后两年,仁寿四年初(604),六十四岁的杨坚同志经不住两大美女的折腾,身体开始出现不舒适,这个话我可不是乱说,杨坚在病重时自己也说了“要是独孤皇后在,我也不会如此纵情女色(主要是管得严,没机会),以至病重啊”(使皇后在,吾不及此),男人吧,古今中外都差不多,又想做,身体出了事又要怪别人。  
杨坚自当上皇帝以来,无论大事小事,都是自己亲自决断、处理,早出晚归,从没有给自己放假,这年三月,感觉体力不支,终于开始放权,把很多事交给杨广打理,四月份,干脆什么事也不管了,整个家当全交给了杨广,自己跑到仁寿宫避暑去。
杨广终于出了一口长气,倒底该我做老大了,虽然暂时名义上还不是,看来杨坚这个老家伙也拖不了多长时间了吧,过不了多久,隋王朝就是我的了,包括那个娇滴滴的宣华夫人陈美人。
前面我一直在为杨广辩护,现在有些观点认为杨广早就和宣华夫人有一腿,我是强烈反对这种说法的,前面我也陈述过我的理由,这里就不再赘述,但我并不否认杨广心里面早就对这个后妈垂涎三尺,对美色,杨广是天生的爱好,张丽华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心动和行动并不能划等号。
有点实权的杨广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有点坐立不安了,杨坚同志让他去病床前去看护自己一下,尽尽当儿子的孝道,杨广去了,但他看护的重点是老爸的病情,换句话说,关心老爸倒底什么时候能够去阎王爷那里报道,大概是当上老大的心情太切,不是医生的杨广客串了一下太医的角色,他主观判断杨坚同志命已不长,就写了一封信,传给心腹杨素,请教老爸死后自己该怎么办,杨素也希望杨广早日继承杨坚的家当,很乐意的指点了杨广,可惜送回信的太监太糊涂了,没弄清杨素是送给哪位老大的,就给了杨坚。
隋文帝虽是汉人,但在北方少数民族做官做得久了,加上老婆也是少数民族,染上了少数民族的一些习性,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帝王有一个突出的特征,那就是潜意识里会把每一个儿子都当成敌人(但又不能不生儿子),最理想的继承家业方式就是老子自然退休(见阎王),儿子才能接班。杨坚深受这个观点影响,他当皇帝的二十四年,事必躬行,当然主要是因为有勤政爱民的良好习惯,但其中也不排除有怕大权旁落的担心。杨勇被贬,虽然主要由杨广操纵,但具体的执行者是杨坚吧,主要还是由于杨勇过于自大,当上了隋王朝老二,就自以为是,老爸还没死,就接受百官朝拜,犯了杨坚的忌;我没交待的杨坚三儿子蜀王杨秀,也是拥兵自重,招来杨坚的怀疑,最终被解除兵权,退休享受离休待遇。
现在看到杨素写给杨广的回信,杨坚那个气啊,自己最信任的一个儿子,居然也在自己还未去见阎王之前,想接自己班了。前面两个儿子,还只能说有迹象,这次,可是拿到了个真凭实据啊。
在杨坚生气的当儿,杨广又做了一件出格的事,娇滴滴的陈夫人照顾了杨坚一个通宵,也够累的,早晨去上厕所,结果被来换班的杨广撞见了,鉴于前面客串医生的杨广对自己老爸的病情有了一个判断,再加上云鬓不理的陈夫人确实美艳无比,让每一个在宫中的正常男人都心动(杨坚和杨广),杨广鼓足勇气,终于把心动变成了行动,向自己后妈伸出了咸猪手,陈夫人平时认识的都是杨广对自己奉承有加,还接受了他不少礼物,突然看见咸猪手伸来,着实吓了一大跳,拼命抵挡。妖弱的陈夫人怎么抵得过带过兵打过仗的杨广,眼看杨广就要得逞,宫中另一个正常的男人梦中醒来,不见了自己娇滴滴的小老婆,马上派出人来找。
惊魂未定的陈夫人,面对老公的询问,冲口而出“太子无礼”。旧账未算,又添新仇,杨坚气得差点从床上掉下来,大叫“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前面说过,关独孤皇后鸟事啊,她是在积极推荐杨广,但起决定作用的还不是你杨坚自己!
重庆红江,燃油喷射系统设计、制造专业厂家,国内排行第一

晋王夺嫡.7
杨坚马上叫人召来自己的女婿柳述及另一个大臣元岩。我始终认为,杨坚是知道杨广和杨素结盟要废掉杨勇,只不过他把财产继承人当成了敌人,认为更换一个继承人对巩固自己的领导有利,所以在知道杨广和杨素的行为时也采取了放纵的态度,不然,此时他为什么不宣自己最亲信的杨素而是叫比较中立的柳述和元岩前来,说明他脑子还是清醒的,知道杨素和杨广是一伙的,是一个集团。
柳述和元岩还不知道发生了巨变,当杨坚大叫喊我儿来,还傻呼呼的想去叫杨广,杨坚说,不是那个杨广,是杨勇,这两人才知道发生了变化,事情确实比较大,两个人有点慌,商量着找间办公室怎么起草文件,给杨勇*,再复位。
这两个同志保密意识不强,起草文件的事怎么就让杨素给知道了,杨素在杨广身上可是投了大资本,如果杨勇真的回来了,第一个要倒霉的就是自己,他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报告给杨广。撞了祸的杨广,正在忐忑不安,杨素一来,顿时有了主心骨,集团的两个首脑一合计,最初不是作为业余医生,已经给自己老爸下了诊断吗,干脆就变成一个职业医生,把对老爸的诊断变成事实。
杨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把柳述和元岩捉来,关进了监狱。
然后,杨广集团另外的心腹宇文述、张衡、郭衍被召来,由宇文述、郭衍带领杨广的保镖队围住杨坚养病的仁寿宫,请出了所有照顾杨坚同志的小老婆及宫女,由张衡照顾这个隋王朝的老大,其最终结果大家早就知道,张衡进去照顾不久,杨坚同志就一命归天了。
《隋书》本纪里面没有记载这件事,但对这类事件,史家惯例是写入列传,《隋书》列传记录如下“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夫人及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夫人与诸后宫相顾曰:‘事变矣!’皆色动股栗”。千百年来,杨广杀父的行为一直得到大家确定,但近年来,写史流行翻案风,出现了异议。个人也觉得儒家修史对杨广比较苛刻,并且认为就算杨勇当上皇帝,基本上不可能超过杨广,从他当太子时的行为及他的个人性格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应当说杨广在当藩王和太子时及在当上皇帝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表现是称职的,但也不能因此否定他杀父的事实。很多人认为魏征参与了推翻隋王朝统治的战争,和隋炀帝是敌人,主编《隋书》时对隋炀帝进行了丑化,我认为,以魏征之正直,丑化隋炀帝不大可能,关于杨广杀父,《隋书》列传作了上述记录,没有直接说杨坚就是杨广杀的,但这种叙述,只要有正常的思维都知道是杨广命张衡杀了老爸,后面有关张衡的事情,还可以证明这一点。有人偏不认可这个,说隋书上面没有这样写,杨广就没做这种事,是后来人加的。他们往往还忽视了一个事实,魏征是李世*要谏臣,对李世民要求几近苛刻,经常把隋炀帝拿来做比较,如果丑化隋炀帝,不是让李世民觉得自己比杨广好得多吗,这样不利于魏征对李世民的教育。对魏征来说,美化隋炀帝倒有可能,比如教育李世民:亡国之君都不过如此,你怎么能如此这般呢?李世民呢,对杨广这个表叔也很了解,魏征想美化也没那么容易。所以,《隋书》还是比较忠实再现了历史,是可信的,唐以后的史学家在写隋朝这段历史,一般都采信《隋书》。我们现在的史学家不大可能在经历更远的时空之后收集到大量新的证据,多半是凭自己譩断,为杨广翻案。当然,翻案不是不可以,得要有充分的证据、合理的推断,不能一味崇古,也不能一味的把原来的全盘否定,这样写史,是不严谨的,不是说你越离经叛道,你知识就越渊博,一味的全盘否定,是恶搞。
老大死了,还有一个曾经的皇权继承人还活着,杨素很懂得杨广的心思,叫自己弟弟杨约,就是前面充当说客的那个,带兵进入都城,还用死去不久的杨坚的名义下达命令,把前皇权继承人杨勇给杀掉了,喜得杨广直对杨素说“你弟弟不错,可以委托办大事”。
我看了N多关于隋朝的书籍,这个曾经的隋王朝皇权继承人,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他翩翩的舞姿。
重庆红江,大功率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研发、制造专业厂家,国内排行第一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晋王夺嫡.8
杨素办杨素的事,我们的杨广呢,也没闲着,他想的就是那个娇滴滴的陈夫人,叫自己心腹太监用金盒装了一个同心结,去送给陈夫人。陈夫人知道杨坚死了,这杨坚之死和自己还有莫大关系,换句话说,自己已经卷入了一个见不得人的是非旋涡,多半也是离死不远了,看见杨广的金盒来了,以为是毒药,想想才是如花的季节,自己就要离开人世,忍不住抱住宫女,大哭起来,宫女们也那个苦啊,一来陈夫人处事不错,人缘很好,大家建立了感情;二来如果陈夫人死了,宫女们还不知道再到哪里去打工,孤苦伶仃渡过余生,差不多是定了的。因而,整个宫里人心惶惶。俗话说,躲脱不是祸,是祸躲不脱,陈夫人还是无奈的打开了金盒,那一瞬间的喜剧效果,我真不明白,赵本山和宋丹丹怎么不用小品演绎出来,那一定会成为春节晚会上的精典。
当晚,杨广就住到了陈夫人的宫里,把后妈变成了小老婆。
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杨广对宣华夫人是真心爱护,在那个时代,我们不能用现在的一夫一妻制的爱情观标准去衡量他们的爱情,此后杨广对宣华夫人的宠爱丝毫不亚于他的父亲,可惜宣华夫人对杨坚的死一直心怀内疚,一边要承接杨广的感情,一边还要承受内心杨坚死的煎熬,终于于二十九岁那年香消玉殞,应了那句红颜命薄的老话。杨广悲不自已,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写了一篇《神伤赋》,祭奠宣华夫人。杨广很有文才,据考证,《春江花月夜》这个曲牌名就是由他首创,他写过两首《春江花月夜》,分别为: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流水带星来;夜露含花气,春潭养月辉,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仔细读读,确实不是等闲之悲。由于这个词牌名,竟造就了以一首《春江花月夜》成为诗坛大家的张若虚。
忙完了找小老婆的事,杨广也没忘记把自己的智囊团叫来,伪造一封杨坚的遗书,书中说“嗟乎!自昔晋室播迁,天下丧乱,四海不一,以至周、齐,战争相寻,年将三百。故割疆土者非一所,称帝王者非一人,书轨不同,生人涂炭。上天降鉴,爰命于朕,用登大位,岂关人力!。。。。。。律令格式,或有不便于事者,宜依前敕修改,务当政要。呜呼,敬之哉!无坠朕命!”原文很长,也比较难懂,其中有几句比较出名,一看就知道是杨广伪造的“人生子孙,谁不爱念,既为天下,事须割情。勇及秀等,并怀悖恶,既知无臣子之心,所以废黜。…….若令勇、秀得志,共治家国,必当戮辱遍于公卿,酷毒流于人庶。……..皇太子广,地居上嗣,仁孝著闻,以其行业,堪成朕志”,把杨勇和杨秀狠狠的批了一顿,把杨广狠狠的表扬了一顿。
且不说杨广伪造的遗书是怎么样描述杨坚的,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杨坚的生平,杨坚同志生于公元542年,曾被尼姑智仙抚养,在战火纷乱中成长,十四岁娶了北魏贵族女儿独孤氏为老婆,并参加宇文泰的部队,从此戎马倥偬,以战功升至北周首辅,公元581建立隋王朝,六十四岁死于儿子之手,在位二十四年,史称文皇帝。
杨坚的性格是复杂的,由于他的青云直上,从给别人打工做到老板,因此他的心灵一生中几乎都在遭受自大与自危的折磨(成功人士一般都是这种心理状态,特别是爆发户),加上幼年由尼姑抚养的经历,他把寻求心灵解脱的期望放在了佛教上,几乎每晚都在宫中做佛事,并感染到隋王朝的官员和老百姓,这个由印度传来的宗教形式得以在隋朝一举超过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成为当时的第一大宗教,几千年后的今天,佛教徒们还得感谢杨坚,正是由于他的提倡,佛教仍(成)为中华大地第一大教派。但是,佛祖并没有因此而特别眷顾杨坚同志,由于他多面的性格,晚年在对待大臣及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还是犯了错误(我倒不认为他接班人选择有错误)。但杨坚仍是一位坚强和有成就的皇帝。他对自己工作的热爱,超乎想象,评一个全国劳模绰绰有余,他经常过问各级政府的事务,重视法制建设,不辞辛劳接见各级官员,亲自担任培训教员,教导他们要勤奋工作并加强思想道德品质修养,考察候补官员和在职官员的表现;表彰有成绩的官员,对贪污*处理绝不手软;关心民间疾苦,他受了法家传统思想(不是儒家)和佛教信仰的强烈影响,不愧为一个好皇帝!
重庆红江,大功率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研发、制造专业厂家,国内排行第一

晋王夺嫡.9
仁寿四年七月,杨广终于当上了隋王朝老大,做起了说一不二的隋朝皇帝。元岩和柳述两个倒霉蛋,被发配到边远山区。柳述的老婆是杨广的妹妹,史称兰陵公主,杨广也就是柳述的舅老倌。兰陵公主找到杨广,要求和老公一起支援边区建设,杨广对这个妹夫恨之入骨,坚决不允许,不但如此,还和自己的老子当初要杨丽化改嫁一样,要求兰陵公主改嫁,在这点上,老杨家的女儿个个不含糊,她和自己姐姐杨丽华一样,坚决不改嫁,并在临死前要求弟弟把自己葬在柳氏家族墓地内。可惜,杨广连这点要求也没满足她,比起自己姐姐死后葬在那个天元皇帝墓边,又有所不如了。
那个叫袁充的人总是在自己该出场的时候准时出场,他对杨广说,你当上皇帝应当大大庆贺一番。各个朝代都不缺马屁精,有袁充这一提议,发贺电贺信表忠心的官员那还真不少,看来贺电贺信不是现在才有。历史的聚光灯往往聚焦于大人物,给他们充分表演的舞台,当我们仔细品读历史时,那些处在阴暗角落的小人物往往更令人感动,专管礼仪等杂事的礼部副部长许善心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给杨广提议,杨坚同志刚刚过世,我们应当感到悲痛才是,怎么能大张旗鼓的庆贺呢?居然有人不识时务,杨广的心腹宇文述早就看不惯这个许善心,抓住这机会在杨广面前告了一状,这个具有一颗善良的心的许善心,官降二级(关于许善心的感人事迹,我在后面还要叙述)。
杨坚最受宠爱的小儿子汉王杨谅,虽然能力不怎么样,由于杨坚的宠爱,仍为并州总管,管辖五十二个州县,隋王朝最精锐的部队,基本都在他的辖区内,在杨勇杨广之争中是站在杨广一边的,并在高颎被贬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他看到杨勇真的被拉下太子位,杨秀也被剥夺兵权后,兔死狐悲的感觉油然而生,他知道杨广下一个目标必然是手握兵权的自己,在杨坚没死时,就开始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他首选了一个人,前面也出过场,就是南陈大将萧摩诃,萧摩诃自投降以来,一直得不到重用,后来划归杨谅部下,终于得到杨谅的器重,成为杨谅的心腹大将。
杨广也确实把杨谅当成了自己下一个敌人,杨坚一死,杨广就以杨坚的名义派大将屈突通去召杨谅回京城。
我确定杨坚知道杨广集团的图谋从这里也可以再一次反映出来,他早就告诉了杨谅,自己亲自下的诏书上会有一个暗记,如果没有这个暗记,说明自己出了事情,杨谅应作出准备。杨谅在杨广伪造的书信中没有发现这个暗记,马上明白父亲已经过世或者已经失去了权力,于是举兵造反。
当时杨广虽然做了杀父杀兄的事情,但这是核心机密,极少数的人知道这个内幕,并且那个时候媒体没现在发达,特别是没狗仔队,大部分官员和一般老百姓还不能及时知道杨广的情况,当时的杨广还为广大官员和老百姓爱戴,因此,杨谅举兵造反,所辖五十一个州县只有十九个州县响应。由此表明,从杨谅举兵造反开始,就是不得人心的,失败从开始时就已注定。
杨广派心腹大将杨素为平叛大元帅,杨素有独创的杨氏战法,行军打仗很有心得,总体素质上虽然逊于杨坚时代另一名臣高颎,但军事才能仍处于伯仲之间,平陈之战没能和萧摩诃正面交手,但心里上肯定占有绝对优势,与杨谅的战斗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短短三个月,杨谅近二十万大军就被杨素击败,部下死的死,捉的捉,萧摩诃被杨素生擒,杨谅最终承认失败,投降了事。
这个杨谅从来就是自恃有杨坚宠爱,对杨坚的手下很是无礼,现在落难了,一个帮他说话的人都没有,落井下石的倒大有人在,原来杨坚的手下现在杨广的手下都劝杨广杀掉杨谅,杨广呢,确实不象史书所说的那样坏,他知道杨谅就是一个脓包,兵权没了,什么也干不成,力排众议,把这个最小的弟弟软禁起来,脑袋还是让他长在脖子上。
对于萧摩诃,我是心存同情,后来去找了南北朝的史书,发现他在那个时代实际上是常胜将军,经常以少胜多,以战功成为一代名将,但自从老婆和陈叔宝私通后,霉运就跟上了他,屡战屡败。我一直想知道他的最后结局:杨广是宽恕了他还是杀了他?但很遗憾,查遍了所有史书,杨素生擒他是史家对他最后的记载,他就这样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给后人留下无限唏嘘。
仁寿四年冬天,萧摩诃的情敌---那个原来的南陈老大陈叔宝厌倦了俘虏生活,跟随自己的敌人—杨坚,到阎王爷那里打官司去了,杨广追赠他为大将军,给了他一个谥号为“炀”,炀的意思,《词海》的解释是“去众远礼”,不知礼节,众人唾弃。历史有时真的很喜剧,杨广在给陈叔宝谥号为“炀”时,肯定没想到自己死后也被别人谥号为“炀”。
公元605年春,杨广改仁寿年号为大业,立萧氏为皇后,立晋王杨昭为太子,杨素、苏威官职原地不动,仍分列左右仆射,宇文述为左卫大将军、郭衍为左武卫大将军,杨广深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把兵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大隋王朝从此真正走入杨广时代,公元605年即称大业元年。
我一直关注着李渊的情况,在隋王朝杨坚时代,对他的记录真是太少太少,并不象演义小说写的那样,他在隋王朝前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终于,《旧唐书.本纪》对李渊有了记录,大业初年,李渊被自己的表兄杨广任命为荥阳、楼烦二郡太守,从地县级官员做到了省级官员,不久后,又被任命为殿内少监,从事掌管供奉、衣物之类的工作,算是后勤部副部长(部长为殿内监),虽然没多少实权,总算从地方到中央了。
要弄清杨广时代真实情况,确实要下些功夫,重读唐史,我基本是以《资治通鉴》为主线,但《资治通鉴》也有不忠于历史的地方,特别是对杨广和李世民两人,作了大量篡改,把前者大大丑化,把后者大大美化,我一直强调,我不是要给杨广翻案,我只想知道,在公元604年到618年之间那个真实的杨广。
重庆红江机,大功率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研发、制造专业厂家,国内排行第一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杨广武功.1
关于杨广,前面的叙述也有很多,这里对他的相关资料再作一些补充。在平陈战事中,杨广作为名义上的统帅,灭掉了南陈,并且想把陈叔宝的老婆张丽华据为已有,他的声誉国此受到影响。但另一方面,他毫不留情的杀掉了陈王朝五个臭名昭著的官员,获得了江南地区民众的拥护;除此之外,他先知先觉,下令对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得到江南士族和文人的的支持。
平陈之后,南北两种文化以及生活方式上存在不小的差异,陈王朝原有部分贵族不甘心自己的特权突然之间消失贻尽,抓紧时机不断的挑唆并制造谣言,说什么杨坚为了统治方便,要把南方老百姓移到北方去。当时交通不便,南北生活差异相当大,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生活,南方民众听到这个谣言时,发生了多起反叛事件,平叛的事儿当然是杨素干最合适,以杨素的军事才能,搞掉一批乌合之众不在话下,很快就平息了这些军事叛乱,给自己的功劳薄上再添上了几笔。但这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叛乱此起彼伏,杨坚同志信任的杨素是要派大用场的,不能老在这里用61阅读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征高丽.4
杨广执政的思路,在大业五年,也是诛杀薛道衡这年,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治通鉴》认为这一年是隋王朝最为强盛的一年,(隋世之盛,极于此矣)一直在诋毁杨广的司马光,在不知不觉中也说出了一句实话,这也证明,在大业五年前,杨广把他从杨坚那里继承得来的遗产打理得不错,起码还是有不少增值的。正因为遗产的增值,使杨广不断高估自己的能力,他不满足于父亲留下的遗产,他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把这份遗产再翻个番,但他又觉得靠经营增值时间太漫长,不如直接从别人那里抢夺来得快,于是,他确定了以武力强抢别人财富的路线,他确定的路线也不能说是异想天开,早在中国的汉代,已有他的先辈取得了成功,这次,他把抢夺的对象定为隋王朝东北的高丽。
大家不能单纯的把高丽理解为朝鲜,那个时候的高丽是指辽河以东地区及朝鲜半岛北部,都城是现在的平壤。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当时有另两个国家--百济和新罗,百济和新罗和隋王朝的关系比较铁,而高丽呢,自以为曾经打败过杨坚的大军,不大把隋王朝放在眼里,经常派兵骚扰辽河以西的隋王朝统治地区。杨广那个高兴啊,正好找不到抢你的借口,你到自己送上门来了,我还客气什么呢?
正当杨广雄心勃勃,准备北伐高丽的时候,出现了一件稀奇古怪的事。大业六年(610)正月初一,正是家家户户忙着过传统节日---春节的时候,有几十个穿白衣白裤的人,点着香,还手持鲜花,自称是弥勒佛下凡,大摇大摆要进入杨广的家里。杨坚一直很信佛教,经常在家里设法场,杨广还是入了佛门的俗家弟子,受两位老大影响,看门护院的下人们都对佛教都深信不疑,一听说是弥勒佛下凡,那还了得,什么都没想,就忙着下跪磕头。这群来到凡间的弥勒佛可就不客气了,抢了杨广保镖们的武器,开始杀人,并强行往杨广家里冲。杨广有个大儿子杨昭,武艺高强,可惜死得早,但论武艺,他的二儿子齐王杨暕又要高出一大节,正好碰到这群下凡的佛爷,喀嚓喀嚓,杀掉一大片,见小主人动手了,保镖们回过神来,原来是假佛爷嗦,都抽出武器,象砍瓜切菜一般,几十个佛爷一会就脑壳脖子分家了。
于是,杨广发布命令,几个破案高手开始侦破这件大案,于是又开始了刑讯逼供、公报私仇等等一系列的事,无辜的人杀了一大把,案子却成了无头案。
这几十个人的来历,已经成为一个难解的谜。后来的历史教科书多归结于不满杨广*的农民起义者所进行的起义行为,事实上这个时候风起云涌的农*动并未大规模展开,也不大可能做出如此周密的计划。《册府元龟》把隋大业年间的弥勒佛教归于邪教一类,但又没有特指此次。个人认为是受邪教迷惑,想成名闹事的一类。
我们常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什么秘密都会解开,事实上更多的是随着时间推移,各类资料的遗失,很多秘密,将成为永久的秘密,再也没有解开的机会,就象这几十个所谓的弥勒佛,他们倒底是何方神圣呢,已成了永久的谜。
杨广抢夺高丽财产的计划并没有因几个下凡佛爷的出现而停滞,他命令天下有钱人都要支持他的计划,具体表现为都得出钱买军马,这个命令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让普天下的养马专业户于大业六年发了大财。他命令那个小人云定兴,督造武器,这个云定兴使出了浑身本事,得到了杨广的赞赏,官职再一次得升迁。
大业七年(611),杨广在自己开凿的大运河上,自江都乘龙舟直达涿郡(北京)。他下达命令,让各路大军到涿郡集结。这其中江淮以南水兵、弓兵,岭南兵士等等,足见这次出兵,杨广是抱有必胜的信心,动员了全国的兵力。
有灭陈战事的经验,杨广对后勤保障非常重视,下达死命令,让东莱(山东掖县)海口尽快造战船三百艘。督造的大小官员都想讨好杨广,督工极严急,工匠们昼夜立水中,不敢休息,腰以下腐烂生蛆,十个人当中有三四个因此失去性命。又下令让河南、淮南、江南造军用车五万辆送高阳(河北高阳县),供军士装载衣甲帐幕。运输军需物资的任务,落在了各地老百姓身上,具体分工如下:河南、河北民夫,运送军械物资;江、淮以南民夫及船运黎阳、洛口诸仓米至涿郡,大运河上船只相衔接,有时长达千余里。经常有数十万人在水陆两路运送兵甲和攻城器具,昼夜不息。
长期的劳累让不少民夫生病并得不得医治,大量民工因此而死亡,死后,尸体遗弃在路旁,满路臭秽。山东由于在处于战争的前沿,负担最为沉重,民夫运米,车、61阅读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三征高丽.8
看过《隋唐演义》的人对罗士信这个名字不会陌生,这时他刚满十四岁,勇猛凶残无比,在战场杀了敌人就把脑袋割下来,挂在自己的长枪上,挥舞着给敌人看,此招很是有效,往往把敌人吓破了胆,自己很容易就取得胜利。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杀一个敌人就把死者的鼻子割下来,放在口袋里,战斗结束后再数清自己杀了多少人,数鼻子的感觉,就象今天的生意人每天数钱一样吧。
大家不要误解,此时的罗士信并不是义军战士,他正跟随着张须陀混,张须陀对他很是满意。
由于有张须陀主持山东大局,虽然山东起义军众多,但也没能兴起多大波澜,张须陀和罗士信的事迹传到杨广那里,杨广大加赞赏,给了很多奖励。杨广也觉得很遗憾,因为当时没有照相机,更别说摄像机了,他不能亲见如此扬眉吐气的战场场面,于是,他找来画家,专门画了张须陀和罗士信在战场上的事迹,以满足自己的愿望。
这年四月,各路大军齐聚涿郡,杨广发布第二次远征高丽的总动员令“凭我大隋王朝的力量,我杨广的神武,当然,还有各位将军士兵的勇敢,海可以拔,山可以移,区区高丽,算根鸟毛(高丽小虏,侮慢上国;今拔海移山,犹望克果,况此虏乎!)。”
宇文述、杨义臣、王仁恭等大将军随杨广出征,来护儿仍带领水军从海上往平壤进发。
这里,我们再次关注李渊。我重读的是唐史,总觉得时间过去了很久很久,大唐在哪里,还没能看到一点点。杨广此次出征,想起了自己的老表—后勤部副部长李渊,交给他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怀远镇(辽宁辽阳)负责督运远征军粮草。自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杨广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老表,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一.杨坚家族对李渊家族在北周时代地位比自己高一直心怀不满,虽然有亲戚关系,也不愿重用李渊。现在开始重用,应当是杨广的亲信大将老的老、死的死,确实没有可信任的人了。
二.李渊此时已年满38岁,各方面历练差不多了,能力足以为杨广担当重任。
从此时起,李渊才开始向杨广集团统治高层靠拢。
李渊之外,还有一个贵族子弟督办粮草,此人为两朝政治局常委杨素的儿子,时任礼部尚书的杨玄感,在黎阳督运粮草,在杨广准备出征前,杨玄感找到杨广,主动请战,说什么“我们家一直受你的恩惠,此次征战,愿上前线”,杨广很是感动,但估计还是不怎么看重杨玄感的军事素养,让他督办粮草。
还有一个可以交待的问题,能再次证明杨广即将开始对李渊进行重用,那就是杨玄感的礼部尚书为从二品官职,李渊的殿内少监为从四品官职,两个官品相差很多,却做着同样的事情,杨广已经开始对李渊另眼相看。
杨广统领的大军很快的渡过辽水,此次他吸取了上次作战的经验,不再要求各军主将要等他命令才能进行军事行动,也不再冒大,搞什么大国仁慈了。大军取得了一些胜利,围住了高丽重要城市—辽东城。高丽军队虽远远弱于隋王朝大军,但仗着辽东城城池坚固,防御工程质量高,顽强死守,打退了隋王朝不分白天黑夜、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进行了二十多天,双方死伤都很惨重,隋军始终无法攻破辽东城。
在黎阳督粮的杨玄感,其父亲杨素权力很大,隋王朝大小官员,很多都是他父亲的学生或老部下,权重震主,杨广私下对自己的随从也说“杨素如果不是得病死了,最终要被灭族的”(证明杨素当初不吃药等死的决定太英明了)。这话传到杨玄感耳朵里,心里一直不安,主动向杨广请战,要求上前线,杨广并没有给他兵权,仅仅落了个督粮的差事,在杨广手下确实没有多大出路了,换个地方打工吧,北方突厥、太苦太冷,流求太小,日本太远,思前想后,觉得到哪去都不好,还不如自己做老板。
决心一下,杨玄感就开始行动,他有意识扣留发往高丽战场的军需物资,并叫自己的家人都来黎阳,准备起兵造反。他对自己的副手游元说“杨广这个暴君,自己家里事情都没管好,跑去攻打高丽,老天都要叫他灭亡了,我们顺应老天的意思,起兵灭了他,怎么样?”,游元一听,大吃一惊“你们父子两代深受杨广的恩情,应当想办法怎样报答他才对啊,你父亲坟头上的泥土未干,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就是死,也不会跟你一起造反!”,杨玄感见确实不能说服游元,真的就杀了他。
杨玄感把军队招集起来,又是一番慷慨的演说,绝大多数人愿意跟随他一起,造杨广的反。也有极少数不愿意的,悄悄逃走,其中就有一个叫唐祎的中级官员。

重庆红江,大功率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研发、制造专业厂家,国内排行第一


遥远的记忆-盛世唐朝全文阅读 作者:不易 《遥远的记忆-盛世唐朝》由www.61k.com集整理于网络,如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是侵犯了其他的法律法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考虑删除遥远的记忆-盛世唐朝全文阅读页面。
本文标题:遥远的救世主在线阅读-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538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