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观“人类与太空”展
今天,我和爸爸去博物馆参观“人类与太空航天科普展”。二 :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扩展:地球5000年版图变迁 / 地球的变迁 / 人类霸占地球版图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兰科维奇 014地球环境及其变迁
扩展:地球5000年版图变迁 / 地球的变迁 / 人类霸占地球版图变迁
三 : 香炉:香炉-发展演变,香炉-种类特点
香炉,是“香道”必备的器具,也是华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历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炉、手炉、香斗、卧炉、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炉,以及熏球、香插、香盘、香盒、香夹、香铲、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使用的质料主要包括铜、陶瓷、金银、竹木器、珐琅及玉石等。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形状上常见为方形或圆形,方形的香炉一般有四足;圆形的香炉,都有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放置。
香炉_香炉 -发展演变
中国香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中国古代青铜鼎有烹煮肉食、祭祀等用途,向天祈福,让神灵祖宗保佑自己的部落和国家平安,古代陶瓷香炉,可以看出祭祀文化发展的轨迹。在人们的生活习惯上认为香炉最大的功能,便是一件敬佛或是祭祖的礼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发生关系,逐渐改变自己的面貌,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儒佛道三位一体形成华夏文化主流。魏晋时,人们以老庄解释佛教,东晋以后佛学又与玄学趋于合流,深为士大夫们所欣赏。直到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独立地位连同它深入人心的精神文化影响一并如日中天,特别是禅宗初祖达摩东渡来华,中国禅宗由此肇始。各地造佛修寺蔚然成风,作为祭祀礼器的香炉已被普遍使用。
汉代云纹博山炉香炉起源于何时,尚未有定论,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踽足豆,香球则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铸而象古为之者。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始于此。”
东汉越窑褐釉香熏,它造型生动,质朴自然,不带托盘。这尊香熏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可以自由开启,上半部由三层含苞欲放的莲花瓣图案构成,每排莲花有十一瓣,抽象成三角形状,每个花瓣上刻有大小不等的花茎,十分清晰。盖顶饰有一精美的小鸟,亭亭玉立,眺望远方,下半部为圆柱形空心支柱。
晋代越窑青釉提炉,已同传统的香炉十分接近,也是三足鼎立,但有一造型优雅的把手,上面还有旋纹工,做工精巧,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南北朝洪州窑香炉,釉色呈青黄色,为五只足,粗壮结实,稳稳地站立托盘上,完整无缺。
唐代,唐三彩香炉比较少见,露胎为粉红色,黄绿褐彩绘组合,釉自然往下流淌,五爪老虎足,显得沉稳雄健。
宋代贵族出身的赵氏皇帝喜好复古,重视礼器。三足鼎式香炉是北宋复古的产物,由于先秦时期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的大量出土,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宫廷专职文物保管员吕大临编撰《考古图》,所收铜器210件,玉器13件。从此文物鉴定与学术研究融合一起,这在宋以前是没有的,为后世文物研究开了先河,也为瓷器全面仿制先秦礼器奠定了基础。
香炉出现在大宋帝王的内庭,而一些小型香炉则成为文人把玩之物,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后世所仿制。宋耀州窑香炉,它是受到越窑的影响发展起来的,炉唇边较宽,釉色青润自然,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誉。南宋龙泉书房梅子青香炉,精巧典雅,三足鼎立,炉身有三条线纹,足底有褐色。
元代香炉不脱宋代风尚,数量与品种繁多,以中小型香炉为主。湖田窑青白釉双耳三足香炉,炉敞口直颈,鼓腹平底丰满,肩两侧贴塑一对长方形立耳,足根部有明显的压印兽面纹,通体施青白釉,胎质坚硬腻白,釉色滋润而不透明。
明代瓷炉大多数香炉以青花瓷为主,明嘉靖青花香炉,也出现了色彩斑斓的五彩瓷,明宣德皇帝自己本身是天分很高的艺术家,对色彩十分敏感,五彩、斗彩瓷得到空前发展。
明万历五彩人物三足香炉:万历五彩器制作到了鼎盛期,它的特点为胎体厚重,釉面乳白莹润。三幅开光图案装饰效果极佳,老翁身着外套颜色分别为绛红色、淡黄色和草绿色,神情泰然,须眉飘逸,或埋头读书,或低头沉思,或伏案挥毫。颈部有“大明万历年制”款。
清代统治者侵略中原后,康熙时期祭祀风气盛行,乾隆时期景德镇将瓷器制作推向历史的高峰。清乾隆豆青釉双耳三足炉,瓷质精细,釉色肥厚,里外满釉,光润匀净,如脂似玉,双耳自然连结,高雅之中不失秀逸。底有“大清乾隆年制”青釉款。
香炉_香炉 -种类特点
香炉,不但是佛寺中的佛门法物,也是华人家庭中必备的供具。中华民族文化开发得很早,古时候的人,就常以焚香木熏居室以除臭秽,所以古人读书弹琴,喜欢先焚一炉香,可以净杂念而使精神集中。重视钦水思源,慎终追远是中国人的美德,所以自古以来,华人都拜天地神祗,祭祖先;上香表示敬意,是祭拜仪式中的1个主要项目,香炉就派上用场了。印度民族也流行熏香,娑罗门教也有烧香的习惯,佛教传到中国,很快就能溶入华人社会,中国的香炉,就进入佛教的殿堂了。
宋耀州窑香炉香炉的款式很多,有大、小、方、圆、长,短不一;质料也有铜、铁、锡、石、陶瓷之别,以示身价有异;刻着不同的花纹和文字,表示用途各别不同。家庭中供有祖先牌位的,都在供桌上端端正正的放着1个香炉。如果佛教徒在家里供了佛象,也不忘放1个香炉;道教徒拜神明也用香炉,都作焚香之用,
香炉种类繁多,不同形状的香炉,供在不同的位置、焚烧不同的香。如大雄宝殿中央或门外丹墀的大香炉,多是铜铁等金属铸造或石雕的,炉身刻有该寺寺名,供信徒插线香之用。大殿供桌上的香炉,有铜、石或瓷质的,用以焚烧檀香。佛寺的大殿都有1个长方形的炉盘,放着1个焚烧檀香的精致小香炉,盘子前垂着刺绣的炉围,很庄严美观,是住持和尚上香专用的;大殿的佛事完毕,如要到其他配殿礼拜,侍者师就捧着炉盘前行,和尚便随后到配殿上香。卧香炉则较适合在家信徒家中佛堂用,也有铜、瓷2种,把线香下面的一段竹枝截断,平放在卧香炉里燃烧,使灰炉不致飞扬而弄脏供桌。小型木质刻着莲花形的香炉,有着长长的手柄。只能插一枝香,是进行佛事仪式时,让主法和尚及斋主奉在手中的,叫手炉。还有专焚香末,形状象盒子般的香炉,大多为铜铸,分三层,下层盛放焚香的模型器具,中层盛放香末,上层才能焚香;模型多是篆体的“寿”或“喜”字,铸成连续不断的回形冈状图案,厚约0.40公分;把香末放在模型上,做成美丽的图案;在起点燃着,盖上炉盖让它顺序燃烧,非常典雅;这种香炉,很少用来供佛或祭祖,多用在书齐焚香。
香炉在华人社会历史久远,本来只供焚香用,后来被爱好古物的人收藏,成了人们玩赏的古董和艺术品了。于是,年代久远、质料名贵、雕工精美的香炉,已失去焚香供养的意义。
香炉,佛教中称它宝鼎,除了方形的香炉外;圆形的香炉,都有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是如法的放置;常以之譬喻佛教中的三宝,缺一不可。佛事仪式开始,都先唱香炉:“宝鼎热名香,普遍十方………”、或“炉香乍热,法界蒙熏……”等赞语,唱到“弟子虔诚热在金炉上……”的时候,寺中的住持或代表,就会绕到正中圣象前跪下来,恭恭敬敬的献上三枝檀香,以此一瓣心香,表示对佛菩萨的敬意。
供养佛菩萨的供品中,可分为:香、花、灯、涂(水)、果、茶、食、宝、珠、衣10种,而香在十供养之首,香炉的身份自然也高起来了。许多礼佛的人,不懂烧香的意义,把佛菩萨当神拜,常常燃1大把香插在香炉内,熏得人泪水直流,甚至香炉起火燃烧;有些人甚至把香炉灰抓回去当灵丹妙药。
香炉_香炉 -经典名品
宣德香炉
明代宣德三年创制铜炉,遂开铜铸香炉之先河。宣德炉配料严格,冶炼尤精,一般须经过六至十二炼。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
明万历青花乳足炉
故宫藏青花香炉明万历青花乳足炉,出自景德镇窑,直径22厘米,高9厘米,青花鹦鹉牡丹图案,枝繁叶茂,画面构思精巧,线条流畅。炉上绘有的三朵牡丹花,呈迎风而怒放之态,还有两朵含苞欲放的花蕊羞答答地藏在一边。在牡丹花蕊与树叶的空隙之间,还有一只小蜜蜂来补白。
无论是鹦鹉,还是牡丹,所有构图,均采用单线绘制,这些线条如钢丝一般挺拔。炉内胎施的是青白釉,釉肥色正。上下两节,留有接口缝隙,为明代制造的瓶、炉等瓷器常见的工艺特点。而这尊炉的接口处,修胎精致平整,接口完全被釉料所覆盖。炉内还有一些小黑点,零星地撒在炉底,这便是俗称的窑粘,是烧制瓷器时草木灰飘落留下的。如今,窑粘已成为鉴定瓷器真伪的秘诀之一。足底露胎处可见所用瓷土为典型的乳白色高岭土。炉的三只乳足极其饱满,留有较深的摩擦痕迹,是寺庙或大户人家祭祀用的礼器。
南北朝博山香炉
南北朝博山香炉小巧玲珑,造型新颖,博山香炉也称博山炉,又名熏炉,是西汉时期常用熏香器具,可用来熏衣、熏被以除臭、避秽。
博山炉出现在西汉时期,与燃香原料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西汉之前,人们使用茅香,即将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炉中直接点燃,虽然香气馥郁,但烟火气很大。武帝时,南海地区的龙脑香、苏合香传入中土,并将香料制成香球或香饼,下置炭火,用炭火的高温将这些树脂类的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浓厚,烟火气又不大,因此出现了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博山炉。六朝《咏博山炉》诗曰:“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唐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记述的都是博山炉熏香时香烟缭绕的迷人意境。
两汉时期,博山炉已盛行于宫廷和贵族的生活之中。1968年在河北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就是见证,其造型和工艺已达到高峰。除了博山香炉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青瓷或白瓷的敞口五足和三足瓷器香炉。
北宋陶莲花香炉
灰色陶器莲花香炉,高13厘米,直径14厘米,看上去比较大气,造型比较别致,拿在手里分量较轻,十分罕见。莲花瓣片片向上,自然微微收口,显得十分庄重。莲花瓣炉身竟达五层之多,错落有致,下有连结一体的三层台基,比例得当,沉稳典雅。从灰陶釉色剥落之处可看出来,胎骨为橘红色陶土,烧制温度在850℃左右。从莲花造型的香炉来看,很大程度上同中国佛教文化与祭祀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明代漆器大香炉
明代大型漆器香炉高157cm,炉身直径60cm,由底足连托泥、腹部炉身和头部龙马炉盖三部分组成。整体造型仿商周青铜鼎,炉身仿三足圆鼎,炉脚则仿四足方鼎,把圆鼎之柔和与方鼎之刚劲融为一体。炉盖上的龙马为龙头马身带飞翼,炉之腹足相连处为神龟,炉足为象鼻。综观整个宝炉,外形简练,制式大气,简约而不简单、古拙而不粗陋、空灵而不空洞。浮雕神龟脸面为泥金工艺,细部刻画精致古朴,瑞兽动态传神,炉盖上那昂首长啸、蓄势待发的龙马,充满力度和动感。灵性之气充溢全炉,尤其是炉身的外表黑漆、朱砂衬底描金,漆面光洁如新,髹漆技艺非常讲究,色彩沉着莹润,包浆厚泽。炉盖上踏在水波纹之中的龙马背部以点线构成奇特图案和炉腰部的神龟,正是《周易·系辞》所说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寓意。
宋代介休窑香炉
宋代山西介休窑香炉造型别致,施釉均匀,白中泛黄,色泽莹润,釉面带有密密麻麻的细小开片,做工精美,格调高雅,是中国古代香炉发展中比较少见的。过去,有人将此炉视为灯具,但陕西耀州窑博物馆将其作为香炉展出。香炉高10.5厘米,面上直径11厘米,香炉的口沿为厚唇,自然下垂,形成小坡度,厚唇宽度为3厘米,看上去十分自然和谐。炉心为圆形状,深约6厘米,内里露胎,清晰地留下了当时工匠手工拉坯的痕迹。底座呈喇叭口敞开,不施釉,露出灰白色的胎骨,足底还遗留三只烧制时所用的支钉。整个器物分成三层,由小及大,十分规整。香炉器物虽不大,却符合宋人“小器大做”的原则。
介休窑的白瓷烧制水平、烧造规模、历史影响略逊于定窑,但它烧造的器物白度较高,经科学测试为78.3℃,胎质细腻,透亮坚硬,敲击声音清脆,烧造温度应在1300℃左右,几乎可与现代白瓷媲美。具有“小家碧玉”的风范。碗、盘和盏等器物的装烧方法多采用支钉垫烧,在器物的圈足上一般都垫有三个小支钉,支烧时钉尖朝下,依次叠放,烧成出窑后,碗、盘和盏等器物的内侧会留下三个细小的支烧痕迹,这种支烧方法为介休窑所独有。
青花海水纹香炉
青花海水纹香炉青花海水纹香炉,明永乐,高55.5cm,口径37.3cm,足距38cm。窑工高超的制瓷技艺。
明永乐、宣德时期瓷器上的海水纹通常有起伏相叠的波浪及涌起的浪花,其装饰性比元代大大加强。
香炉_香炉 -宗教用香炉
焚香之器具。与花瓶、烛台一齐供养于佛前,为比丘十八物之一。
三足香炉(元)其材质多为金属、瑜石、磁、陶、紫檀等,形状多样化,大致可分为4类,即(1)置于桌上的置香炉,如博山形、火舍形、金山寺形、蛸足形、鼎形、三足形、香印盘形等。(2)持于手上的柄香炉,如莲华形、狮子镇形、鹊尾形等。(3)坐禅时所用的钩香炉。(4)灌顶时,受者跨越而以净身之象炉。
香炉,佛教中称它宝鼎,除了方形的香炉外;圆形的香炉,都有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是如法的放置;常以之譬喻佛教中的三宝,缺一不可。佛事仪式开始,都先唱香炉:“宝鼎热名香,普遍十方………”、或“炉香乍热,法界蒙熏……”等赞语,唱到“弟子虔诚热在金炉上……”的时候,寺中的住持或代表,就会绕到正中圣象前跪下来,恭恭敬敬的献上三枝檀香,以此一瓣心香,表示对佛菩萨的敬意。
《金光明经》卷二于佛前行祈拜供养之时,手擎香炉;后世之柄香炉,即袭此遗风而来在珠林》中记载:“天人黄琼说迦叶佛香炉,前有十六师子、白象,于二兽头上别起莲华台以为炉,后有师子蹲踞,顶上有九龙绕承金华,华内有金台宝子盛香。佛说法时,常执此炉。”
使用手炉,大都是在剃度、礼忏、奉请……等场合。炉头插香,双手执持炉柄;也有兼插鲜花以为供养者。
在新疆所发现之佛教遗迹,其中之唐朝佛画,图中亦有手持香炉,长跪礼拜者。而此香炉下部,附有稍高之台座。
又,密教的火舍也是香炉之1种,为密教用具之一。后世并谓为佛前四具足之一。柄香炉,一称手炉,北宋·开宝八年所题记对佛画(敦煌发掘)绘有此香炉。
香炉_香炉 -香炉收藏
近些年来,随着养生熏香活动的兴起,香文化也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除了商家对香料的大肆宣传推销外,历代香薰炉、香铲、香粉盒等香具的收藏,也日益成为热门话题。四 : 哲学与人类发展
摘要:
人类的历史始于人类的出现,那么哲学是在人类的诞生之前还是之后呢?哲学的发展是否按照人的欲望和理念的呢?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那么“地球哲学”也随之诞生,之所以谓之为“地球哲学”,是因为我们的哲学感是从我们的生存的地球开始的,并不是以人的产生判断的。“地球哲学”分为三部分:“人与物哲学”,“动物哲学”,“人类哲学”。“人类哲学
”又分为“非自然哲学”和“自然哲学”。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的,这种名为棘鱼属的原始鱼类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的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我们称46亿年前至3亿年前为“动物哲学”,其是一种单粹的、思想单一的哲学世界观。一种以生存为第一法则的争夺资源的价值观,又称之为“兽性哲学”。
本文标题:人类发展与环境变迁-观“人类与太空”展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