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天空的云
天空的云是五彩缤纷的,
有大有小还有各种型状,
非常好看。
天空的云是一位变脸家,
可以变出各形各色的模样,
让人摸不着头脑。
天空的云是一位美术家,
他把自己画成很多动物,
供人们观赏。
天空的云......
二 :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阅读答案
1、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
2、写几个成语夸夸妈妈:(不少于4个)
3、短文第三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名眼睛亮”,第四段又说“妈妈眼睛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4、文章写妈妈为我们操劳一共讲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概括要简洁)
(1)
5、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6、你有没有曾经想为妈妈做一件事,就像文中的“我”想摘白云,摘雪梅?把它写下来。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参考答案:
1、悄悄
2、细致入微
3、不矛盾
4、(1)开辟瓜地;(2)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3)缝补衣服
5、总结全文
6、略《蓝蓝的天空白云飘》阅读答案
三 : 阅读乐园。蓝蓝的天空白云飘,
阅读乐园。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身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 轻轻)摘下献给妈妈,做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 小鸟啾啾细柳枝,春花遍地开。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订下一个计划,今年要在那亩地开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粱、玉米,好让儿女们过节吃上甜甜的高粱饴、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东西,从不说她要吃什么。 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女们叫妈妈休息一下,妈妈却倔强而(喜悦 喜欢)。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集中在一起,(查问 询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我们进步时,妈妈就满脸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失落时,妈妈就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犹如春天的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密密 细细)地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停一会儿。她那(悄悄 轻轻)的叹息声,飘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巾。 离家几千里,每每跳望远方,我似乎看见我的妈妈站在小山坡上,寻找着,疑视着,盼望儿女们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望见妈妈展开双壁,呼唤着我,向我走来…… 妈妈给了我们(坚定 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我的妈妈是世上最好的妈妈。 1.将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划去。 2.将第五自然段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三自然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亮”,第四自然段又说“妈妈眼睛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妈妈为我们操劳一共讲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概括要简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件事是有内在联系的,因为作者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 5.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划去:悄悄 喜欢 查问 细细 悄悄 坚定 2.跳——眺 疑——凝 壁——臂 3.不矛盾,前面说的“心明眼亮”是指妈妈对我们观察得很仔细,很能了解孩子的心。后面说妈妈“眼睛不好”则是因为妈妈年事已高。 4.(1)订计划 (2)忙团圆 (3)送游子时间 5.点明主题 |
考点: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阅读步骤及技巧:
阅读题一般做题程序:
阅读题目-----阅读文章-----再认真读题-----揣摩原文-----做好标记-----准确答题。
现代文阅读方法:
整体感知----局部阅读-----整体阅读。
第一阶段的整体阅读,只需对文章体裁有一个整体的粗略的了解和把握就可以了。
记叙文: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说明文:作者说明的对象和主要特征。
议论文:作者针对什么问题,发表了什么见解和主张。
小学现代文阅读一般技巧:
1、理解题目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的;
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
2、阅读文章
浏览一遍文章,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
(1)整体感知:
文章的基本内容(什么人?什么事(物)?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写?你是怎么看的?)
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
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注意:
①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
②想像、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
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
用象征手法、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即可。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
①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
②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譬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所以分析时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点;
③想象、联想、象征写法的运用。
(2)理清思路:
叙述的基本要素、作者的情感变化、材料的安排、文章的过渡
3、认真读题
4、再读原文,揣摩语言
第二个阶段的整体阅读,是在认真、深入分析了文章细节的基础上,对文章主题、感情基调、结构特征、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准确把握和总结。
记叙文:
①抓住全文的中心句或主旨句。
②从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语句入手,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
③从线索入手,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感情脉络,进而领会全文。
④从标题入手,把握文章中心。
⑤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根据事件的发展过程划分;
根据时间先后划分;
根据空间的变化划分;
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
根据感情的发展变化划分。
这次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很快能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阅读与题干相关的语句,截取关键性文字。
揣摩语言:引领文章主旨的词、句(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
使用关联词(如: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
5、准确答题,提炼概括
小学生常见错别字辑录:
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
2、没有“安祥”这个写法。“安详”不能写作“安祥”。“翔实”与“详实”可通用,提倡用“翔实”。
3、“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
4、“按部就班”不能写作“按步就班”。“三部曲”不要写作“三步曲”。
5、“黯然”不能写作“暗然”。
6、现在多用“人才”,不用“人材”。
7、“报道”与“报导”读音不同,现在提倡用“报道”。
8、“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如“火山爆发”;“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另,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指突然得势或发财,多含贬义。
9、“必须”与“必需”。“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学习”。“必需”的意思是一定得有,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单用,也可构成“必需品”等词。
10、“辨”与“辩”。与言辞有关的,一般用“辩”。但“辨诬”也可写作“辩诬”,“辨白”也可写作“辩白”,“辨正”也可写作“辩正”。“辩证”作为“辨析考证”时也可作“辨证”;但在中医中用作“辨别症候”时不能写作“辩证”。
11、“表明”一般指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标明”指做出记号或写出文字。
12、表示确定数目的名词,后面不能加“们”字,如不能说“三个孩子们”;但名词前的数量短语是不确定的数目,可以加“们”字,如可以说“全体同志们”“那些孩子们”“诸位先生们”。
13、“表率”一般不写作“表帅”。在用作动词时,“统率”也可写作“统帅”,但提倡用“统率”。
14、“不尽如人意”不能写作“不尽人意”。
15、“布署”不是一个词,它是“部署”的误写。
16、“奔驰”的“驰”不要写作“松弛”的“弛”。
17、“倍受”与“备受”。“倍”指加倍,也指更加、格外的意思,“倍增”是指成倍增长,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
“备”是表示完全,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
18、“练习簿”不能写作“练习薄”。
19、“长年累月”不能写作“常年累月”。
20、“差强人意”的“差”是指大略、稍微,这个词是指大体使人满意,不要误用为表示“不合主观意愿”。
21、“彩”与“采”。一般来说,在表形的词中用“彩”,如“精彩”“剪彩”“彩排”;
在表示抽象意义时用“采”,如“神采”“光采”“兴高采烈”。
22、“窜改”是指改动、删改,被窜改的往往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古书等。
“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和曲解真实的、正确的东西,被篡改的往往是抽象的东西。
23、“订”和“定”。“订”大多指经过商讨而订下,商讨的成分很大,有的不是最后确定,如合同、条约、规章等用“制订”。如果是可以确定而且确定了的,用“定”。“制订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订后可以不是确定了的;“制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定后是确定了的。“协定”虽然如同“条约”,但是用“定”。
24、“度”与“渡”。“度”是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渡”是后生的字。在使用中,用于与时间相关的意义时,一般用“度”,如“度过这段时光”“欢度国庆”“虚度年华”“度过暑假”;用于与空间相关的意义时,用“渡”。如用于有人为因素的意义,用“渡”;没有人为的因素,则用“度”。“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的“渡”有“由此到彼”的引申义,带有比喻的性质,所以用“渡”。“度汛”,没有人为的因素,所以用“度”。
25、按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的调整,“叠”不再作为“迭”的繁体字处理,“重叠”、“叠床架屋”、“峰峦叠翠”的“叠”不能写作“迭”。“高潮迭起”的“迭”不要写作“叠”。
26、“蜂拥”不能写作“蜂涌”。
27、“分”与“份”。由于“身份证”在实践中使用频率较大,《现代汉语词典》按约定俗成的原则,收入了“身份”这个并不符合字义的词。但与此同义的“本分”、“缘分”、“成分”等仍用“分”。“县份”、“省份”、“年份”、“月份”用“份”不用“分”。“分量”一般不写作“份量”。
28、“肤浅”与“浮浅”意义侧重点不一样,“肤浅”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比“浮浅”常用。“浮浅”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
29、“扶养”与“抚养”。“扶养”的对象既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晚辈。“抚养”的对象多是晚辈。
30、“复”与“覆”。原《简化字总表》把“覆”简化为“复”。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恢复了“覆”的规范字资格,凡有“遮盖”、“翻转过来”意思的词语都用“覆”,如“覆盖”、“覆灭”等,不用“复”。
31、对字画习惯用“幅”,但对联因为成双,只能用“副”。用于脸部表情,用“一副笑脸”。表示中药时,用“一副药”或“一付药”,但更常见的用法是“一服药”。
32、“伏法”是指罪犯被执行死刑,不是指服刑。
33、“竿”与“杆”。“竿”指竹竿,所组词汇与竹子原料有关。“钓竿”已很少用竹子做,但仍沿用“竿”字。“秆”是指某些植物的茎,“秸秆”“麦秆”不要写作“秸杆”“麦杆”。
34、“冈”与“岗”。“冈”指较低而平的山脊,构词有“山冈”“井冈山”“黄冈”“云冈石窟”。表示岗位、岗哨要用“岗”。但也有的地方土坡、不高的山也用“岗”,如“黄土岗”。
35、“功夫”与“工夫”。经常通用,但是,在表示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习惯用“工夫”。表示工作、学习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和造诣等义项时,习惯用“功夫”。
36、“观摩”与“观摹”。“观摹”指照样子写画,特指用薄纸蒙在原字或原画上写或画。“观摩”则是指切磋、研究的意思。“观摩大会”等不要误用“观摹”。
37、“该工厂”、“该学校”的“该”,是旧时的公文用语,现代的公文已很少用,发稿中提倡使用“这个工厂”、“那所学校”的写法。
38、“贯穿”与“贯串”。有时可通用,但“贯串”大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贯穿”不仅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还能用于较具体的事物。“贯穿”用得更多一些。
39、“国是”与“国事”。“国是”的“是”,有“正确”的意思,使用范围比较窄,如“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的大事、政事,在句子中可用作定语,如“国事访问”;也可作宾语,如“关心国事”。
40、“暄”指阳光温暖,“寒暄”是指见面时说冷暖一类的应酬话。“寒暄”不能写作“寒喧”。
错别字辨析方法:四 :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
生命细胞科学告诉我们:
人,是由两道斜杠,相互支撑,互相扶持,稳稳当当地脚踩大地,头顶蓝天。
两道斜杠的融合部分,代表了人的头和躯干;两道斜杠融合部分以下的,开口向下张开的枝丫,代表人的双腿,这个人打开双腿站在实地上,非常踏实、可靠。看上去让人放心,使人安心,增添无限的信心。
人字的头,双手,身体的躯干直到大腿以上的部位,即人的心脑和双手,包括五脏六腑,上中下三焦,都和谐圆满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向上竖立的一字,永无止境的向往蓝天碧空。
天下太平,生态平衡,是人与天,人与天上天下、无所不有的万事万物和谐相处、共同繁荣、健康幸福。虔诚虔敬祝福您:通天理,知天意,顺天时,得天助,享天福!天来天去,天时地利人和和!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