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画虎类犬——美国当代写实浅见
来自:雅昌艺术网日前去看了世纪坛的美国当代写实主义展览,作品近百幅,多为油画,风格都是国内耳熟能详的所谓写实主义风格(其实就是临摹习作)。由于去年来,国内的写实主义油画风格有所抬升,相关画展也屡有举办(具体可见鄙人早先文章及照片内容),在与国内展览相参照的基础上,说句良心话,得益于我国对于西方传统绘画基础的普及,以及国人在“画死画、死画画”方面的不懈钻研,可以说,我们在写实主义的道路上,虽比不上西方“先烈”,但于当今画界而言,仍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曾闻美国乃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照相写实主义之鼻祖,然今观之,不足惧耳。也许是美国写实主义的“大家”都藏在家里没过来,又或许是美国人早就玩腻了所谓的写实主义。在依旧以美国后现代主义为磐石的西方当代艺术领域,写实主义也已沦为“后妈的孩子”——基本没人疼。自上世纪初西方艺术走上塞尚、梵高、高更三位大师的现代主义征程后,一根筋一条道走到黑的西方人也从此弃掉了老祖宗几千年的古典玩意儿于不顾,专心鼓弄起了当代艺术。时至今日,可以说,西方人“好好画画”的基本上都去电影、设计领域画插画做动画了,剩下一些多数实际上适合从事工科的保守份子,也只流连于景区景点,成为名副其实的“街头艺术”的代言人。可见西方人的爱国之情多麽的“淡漠”,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多麽的“消极”!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西方艺术家对于所谓古典艺术的厌恶仅次于我们国内的艺考生,随便翻翻艺术史,一大堆响当当的大师已经把油画技法耍得上天入地,哪里还有后人开疆拓土的空间留下。尤其是西方的油画家又没有美协这类衙门养着不愁吃喝,与其像中国人一样一条道走到黑,抱着祖先的臭脚天天沿袭,还不如转向观念艺术、实验艺术的新征程,就好像西方科学领域的不断探索一样,说不定哪天,自己就成为改变艺术史的那个人。以上也许就是现今西方艺术家的主流价值观取向。在此观念引领下,西方传统的写实技法逐渐与绘画创作脱离,成为商业艺术领域的制作手段。从而导致写实主义这一传统绘画门类在西方逐渐从失宠走向失传,现今最好的写实主义艺术家只有到中国和朝鲜才能找到。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写实主义沿着苏联修正主义、西方古典主义和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道路继续前进,前面第一种,目前国内除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外已基本绝迹,最好的东西已传承至友好邻邦朝鲜,并由其继续发扬光大。剩下两种,古典主义已被八五新潮后的艺术家改良成为当代商品画的代表,而照相写实主义也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泡沫破灭后,一批体制内油画家的救命稻草。看过美国的写实主义画展,发现多数基本停留在国内美院学生(非油画专业)的油画毕业创作展的水平上,不论是题材、技法都不足言说。但也有个别技法精湛,或较有创意的画家,可谓替美国的同行挣得了一点面子。纵观本次展览,多数作品都有着明显模仿西方古典艺术的烙印,但由于缺乏创新性的尝试,最后的效果也就和国内大量的“专业人才”不谋而合,成为西方“艺术幽灵”的当代赝品。个人依然以为,架上绘画就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依旧未到山穷水尽之时,只是今人多用狭隘的视角去理解它,又或是前人的光环太过耀眼,引我辈众人迷失了方向。或许还是要回到“师我”的境界中去,就像美国写实主义“唯一”的大师安德鲁·怀斯那样,放弃传统,最终才能成为传统中的一部分。每每评画多言重,然可观可学的东西依然在那里,只有抱着一颗学习的心去观察,方能悟“出”前人的窠臼。美国当代写实主义油画展部分展览作品:安东尼·莱德,年轻女子的肖像(局部),2010保罗·麦科马克,白衣卡伦(局部)保罗·麦科马克,黑衣卡伦(局部)(想起戈雅的穿衣的玛莎和裸体的玛莎)查尔斯·普法尔,珊德拉(局部)查尔斯·普法尔,天堂鸟(局部)丹尼尔·斯普里克,彼得的哥哥(局部),2009(细看原作发现,美国的照相写实并非靠钻研细节取胜,而是用特殊的笔法模拟精细的质感)格雷顿·帕里希,肖恩(局部),2009加布里埃拉G·德洛索,有褶饰边的泳帽(局部)(光线的表现比较有特点)加里·戈德比,条纹风景(局部),2009加里T·厄布,生命线(局部_1)杰里米·里普金,凯蒂绘画(局部),2008凯蒂·奥哈根,温顺(局部),2012(用色彩和光线营造写实观感的作品)凯撒·桑托斯,弗劳瑞特(局部),2010(仿英国拉斐尔前派风格的作品)克里斯托弗·普格里森,黑金,2007(细看边缘部分,作品突出画框的效果也算噱头)罗纳德·谢尔,亚历克斯(局部)马克斯·金斯伯格,皮耶塔战争(局部),2007迈克尔·格里马尔迪,复制品2(局部),2011纳内特·弗拉尔,莎迪帕特里夏·沃特伍德,潘多拉(局部),2011(原作人体肤色不真实,细节处也经不起审视)帕特里夏·沃特伍德,浴中的拔什芭,2001(改编自伦勃朗的成名作,见下图)伦勃朗作品《沐浴的贝特莎伯》乔恩·德马丁,睡(局部),2009特蕾莎·埃利奥特,解救(局部)(泥浆的质感远观很好)托尼·库拉纳吉,蜜蜂(局部),2010(这是一幅很小的写实画,远看本以为有背光,近看才知是用色的效果)约书亚·拉罗柯,悲痛(姿势、风格很古典)二 : 浅析中国五大名窑
陶艺是一种文化,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年轻是因为现代陶艺的独立与发展,古老是因为她伴随着人类文明史,透着原始的魅力。陶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的艺术。而中国的陶艺是一部关于历史的电影。所以我想说,瓷窑是艺术和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在各大拍卖现场都会看到陶瓷的身影,它的收藏价值越来越高,不断的升温。
五大名窑
钧 瓷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以“雨过天晴云破处,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窑变效果,一改自汉至唐以来“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发展脉络,自此中国瓷器开始进入出五彩斑斓的时代。源于唐代的钧瓷艺术,于宋代成就了第一个瓷器烧造的艺术高峰。宋代钧官窑瓷器雅致、温润的艺术效果,成为了钧瓷审美的最高标准。
拓展阅读
如何鉴别
古钧窑的鉴定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辩真伪,二是断时代,三是定窑口,四是估价值。
古钧窑鉴别注意以下几点:
1、看胎质,钧窑由于是用还原焰烧成的,因此,无釉的胎质表面(主要是器物足部)一般呈酱黄色。
2、看造型,钧瓷的造型明代以前多为生活用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3、看工艺,古钧瓷制作为手工成型,诸窑是手拉坯和印坯。
4、看釉色,从时代特征看,钧瓷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釉色,如唐代是黑釉蓝斑,宋代的紫红花釉,宋元两代的天青、天蓝、月白釉等。
5、看底足,宋代官钧窑底足一般抹有芝麻酱色釉或较稀薄的青白釉。
钧 瓷
汝 瓷
在汝州境内(今河南宝丰清凉寺、汝州文庙、严和店窑址、张公巷窑址等),故名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两部分,其一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 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 也列汝窑为第一。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汝州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间用青釉瓷器,因于民国时期在汝州发现,汝州民国时期由汝州直隶州更名为临汝县故又称“临汝窑”,系汝窑中一部分。烧瓷时间长,主要烧青釉,有印花、刻花装饰,以印花为主;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烧瓷历史比耀州晚,属耀州窑系。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汝窑为魁。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2012年4月4日,在备受关注的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上,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大放异彩,4000万港币起拍后,经34轮叫价,最终以2.0786亿港元成交,较拍卖前估价高逾3倍,刷新宋代瓷器在全球范围内的拍卖纪录。这件汝窑洗的高价成交,标志着以汝窑为代表的宋代瓷器所创造的美学范式在当代得到了收藏者的认可。
拓展阅读
汝瓷茶具的保养
1、把玩时应将汝瓷内外洗净,避免有油污接触汝瓷;
2、使用时可用养壶笔沾茶汁滋润汝瓷表面,欣赏汝瓷表面蝉翼纹之逐渐形成和变化,长期使用后纹理更具古韵;
3、使用后,应将茶渣清除干净,即用清水冲洗晾干;
4、在未使用时,可静置于干燥、清洁的雅室之内。
汝瓷茶具的收藏
1、选通风良好、干燥、 清洁的雅室摆设;
2、经过细心养护和把玩,汝瓷会渐显灵性,其蝉翼纹的变化更是独一无二;
3、汝窑器不可长期闲置,须时常使用,方可观赏其纹理与茶合为一体的美学变化,赏心悦目;
4、藏者可用心去感受汝窑的文化精髓,化泥土为永恒,品味极致美学典范带来的愉悦。
汝 瓷
官 瓷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官 瓷
定 瓷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定 瓷
哥 瓷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一是郊坛下官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其窑址至今未发现。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
哥 瓷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三 : 浅谈杨坤明所著《中国姓名学》
孙恺钜2012年8月15日
杨坤明先生所著《中国姓名学》,最早出版于1931年,恺钜久闻其名,却一直无缘一睹芳颜。大概二个月前,承蒙一位记者朋友的厚爱,恺钜终于得到了一本。
在和记者朋友的通信中,恺钜谈了自己对杨公《中国姓名学》的几点看法。在此整理出来,以志纪念。
一关于姓名学的由来
杨公在书中自称“年轻时曾游日本,遇一异人传授新命理之奇话”,然后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整理而发明了姓名学。
恺钜认为这是杨公的春秋笔法。
首先可以肯定,杨公确实在年轻时遇一“异人”,得“异人”传授其“新命理之奇话”。
恺钜认为,这个“新命理之奇话”不是其他,就是姓名学。
杨公在“异人”处得闻姓名学以后,发觉姓名学奇妙无比,萌生了写书将其公之于众的想法,但是,这位“异人”早已看破红尘,不求虚名,他虽然没有反对杨公写书的做法,但给他定了几条原则。可以想见,为了避免麻烦,这位“异人”不准杨公说出姓名学是从他那里得到“传授”的。因此,杨公不得不说姓名学是他自己发明的。但杨公也不愿意贪天之功,于是便在文中暗示他曾遇“异人”传授。同时为了不打扰这位“异人”的清修,就假托是在日本与“异人”结缘。之所以把地点说成是日本,原因也很简单。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日益强大,西学东渐,日本是个跳板。当年孙中山等莫不东渡以求救国之道,更何况杨公少年时确实曾留学日本。
恺钜的推测自有原因,只是不想在此公布。但杨公每次出书,一定先馈赠各大寺院,却是个无可辩驳的旁证。
另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杨公在书中把姓名学也叫做“新命理”,这种说法,书中比比皆是,绝非恺钜之杜撰。那么,此“新命理”和“异人”所传之“新命理”有何不同呢?
恺钜在拙文《恺钜漫谈姓名学》第四章中早已论证过,以一人之力,是不可能发明姓名学的。杨公虽自称发明了姓名学,然文中伏笔早已交代清楚,其姓名学自有传承。
二《中国姓名学》与日本《五格剖相法》
对于所谓的五格剖相法,恺钜的观点是鲜明的,详见拙文《恺钜漫谈姓名学》第二章。恺钜认为,五格剖相法中,五格的计算方法和八十一灵数来自于中国传统姓名学,是宝贝,其余皆可摈弃。杨公所著《中国姓名学》给恺钜的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杨公书中所记载的《八十一灵数》,直到今天,还是那几句话;杨公书中所载司令数等姓名分析的方法,至今没有变,只不过改了个名称,司令数变成了人格数而已。
以上所说的两项内容,不论是杨公的《中国姓名学》,还是五格剖相法,皆为最根本的两块基石。
但我们知道,其中一个是“李逵”,另一个必定是“李鬼”,这是毫无疑问的。
咱先不说两个版本的姓名学,是谁先发表的。这种硬性的指标,就不必讨论了。
如果有二个瓶子,一个装满了水,一个只有半瓶水,那么,从一个装满水的瓶子里倒出半瓶水,和从装了半瓶水的瓶子里倒出所有的水,虽然都是得到半瓶水,但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从满瓶子里倒水的那种浑厚的声音和半瓶水倾其所有的滴滴答答,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
当你读杨公《中国姓名学》时,杨公的陈述中所体现的深厚的功力,在你读完以后,意犹未竟,那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
但是,当你读完《五格剖相法》,你就知道,所有的东西都在书里了。雄崎在此书之后,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更深的东西了。恺钜曾批评他缺乏玄学知识,也就是这个道理。
李鬼终究是李鬼,在李逵面前,只有授首一途。
三杨坤明先生的姓名学功力
对于这个问题,由于缺少资料,恺钜只能从侧面谈点看法。
对于一个姓名学家,检验他的功力,一方面看他怎么说,更重要的是看他怎么做。很多人,都在说自己的姓名学功夫一流,但在实战中,往往大败亏输。比如,恺钜在《一字千金的故事》一文中所举例的那位收费三万一名的“大师”,论嘴上功夫,堪称一流,但名字出手,不堪一击。
杨公毫无疑问曾为很多人命名,但流传不多,现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杨公子的名字,是出自其手。
杨公子名叫杨时荣。按此名字分析,杨公子才能出众,但事业上多成多败,常遭小人暗算而导致败局。其人表面繁华,内心孤独,有头部疾病。
众所周知,漫画家能寥寥数笔刻画出一个人的特征。
深谙姓名之道的,也能根据一个名字,以寥寥数语,刻画出一个人的特征。
杨公子的名字,存在着明显的技术上的漏洞,以至于他的事业,不可能犹如其父一般,扬名立万。
杨公作为一代宗师,犯这样的错误,必有原因。
这其中的根由,依恺钜的推测,是当年杨公所逢之“异人”,听闻其欲以此著书立说,立生戒心,从此收紧了“口袋”。因而姓名学中最紧要的“天机”,杨公并没有得到。
读过杨公书的人,都会有一种“帽子很大、身子偏小”的感觉,原因很可能就在于此。
这里还有个旁证,1939年杨公再版《中国姓名学》时,把姓名学分成《浅义》和《精义》,《浅义》公开发售,《精义》则仅赠与有缘之人。
恺钜虽然还没有看过杨公所著之《中国姓名学*精义》,但凭此一名,恺钜已可断定,《精义》中不会有此内容。
要知道,天机之所以是天机,就是因其不为人所知也。
举个例子,疾病是保持地球上人口平衡的一种自然淘汰机制。所以,当人发明了抗生素,自以为“窥破天机”可以一劳永逸的时候,马上就有了抗生素无能为力的癌症,艾滋病等。如果哪一天人类克服了癌症,恺钜可以断言,立刻就会有“超级癌症”出现。否则的话,地球上全是“老不死”的,人口的新陈代谢将如何实现?就好比那个英国的王储查尔斯,“储”了一辈子,也没“储”出个头。
姓名学的“天机”也是如此,“皇帝”只能有一个,如果有十个、百个的话,那一定又要几番混战,尸骨成堆,血染沙场,这绝非百姓之福。
由此可见,改命造运,并不可恣意为之。
恺钜始终强调,“好名字唯有缘者得之”,也从不主动叫人改名字,原因在此。
四小结
综上所述,杨坤明先生所著之《中国姓名学》源自于正宗的中国传统姓名学,其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由于日寇侵华,才使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之奇葩流落东洋。《五格剖相法》只是杨公《中国姓名学》的“山寨”,或者说是杨公姓名学的游戏版。杨公虽为姓名学之一代宗师,由于某种机缘,杨公并未得窥姓名学之全豹。不管怎样,正是杨公的《中国姓名学》,使传统姓名学从此走向了民间。
四 : 子游:子游-子游,子游-当代海派玉雕名家--子游
本文标题:中国当代著名画派浅析-画虎类犬——美国当代写实浅见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