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蒲县2015东岳庙庙会(高清)
黄河新闻网蒲县讯(特约记者 任金良)微博农历3月28日又到了蒲县一年一度的东岳庙庙会!很多人从四面八方相拥而来,相约在柏山之上!
东岳庙在山西蒲县城东2公里柏山之巅。[www.61k.com)山上柏树繁茂, 常年郁郁葱葱,故俗称柏山寺。庙宇规模宏敞,布局完整, 有山门、 凌宵殿、乐楼,议事厅、献亭、东岳行宫大殿、后土祠、 圣母祠、 清虚宫、地藏祠、地狱、角楼以及环周楼廊等六十余座建筑。创建 年代不详,金泰和五年(1205年)已有。
现存东岳行宫殿是元 代地震毁坏后于延祐五年(1318年)重建,宽深各五, 幅阶周 匝,重檐歇山顶,柱全为石雕,并刻有《木兰花词》五首, 殿内塑 有东岳黄虎及侍者像。最后地平以下由十五孔窑洞组成十八层地狱, 内塑五岳大帝,十殿阎群和六曹判官等,塑像高度与人相等, 分别 塑有各种鬼吏和刀山、油锅、碾磨、锯解等共计一百二十余躯, 是我国现存寺庙稀有的一组明代泥塑佳作。蒲县东岳庙是全国著名的东岳庙之一,其也是研究东岳庙会文化在山西地区发展的重要立足点。作为蒲县东岳庙会核心的“四醮朝山”进香仪式,也极具研究价值。
庙会研究既立足于庙会本身的相关仪式和民俗事项,其所附带的功能价值也不容忽视,蒲县东岳庙会不仅有“圣诞庆典”的大型仪式,另外也有“担刀还愿“、“偷送小鞋”和“送痂”等独特的民间个人祭祀习俗。而其本身的功能除了满足百姓日常求财、求愿、求医、求子等基础需求外,在开放性的庙会中另外三种作用也非常重要,即通过人神交流加强信仰力量,通过人人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通过庙会的狂欢精神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
“四醮朝山”进香仪式是蒲县东岳庙会的高潮,它形成的原因既根源于山西蒲县民众对于东岳大帝的信仰,但其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有严密规范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故也是官方和民间相互“合作”的结果。“四醮朝山”进香团体中,从执事总管到醮社纠首再到醮民的三层金字塔结构非常牢固,其不仅使得东岳大帝信仰得以广布,更增强了当地社区的凝聚力。
作为民间进香仪式,“四醮朝山”从前期准备过程到进香仪式都非常严格,整个蒲县几乎所有村镇都被卷入其中,村民对于祭祀要求和禁忌都会自觉遵守。作为核心的“醮神巡游”和正式朝醮无论在仪仗的设置、旗帜的龙纹以及祭拜的仪式无不体现着帝王的威严。参加仪仗的醮民以自己为神的随从而获得了心灵上的愉悦,普通村民则以为东岳大帝献菜以获保佑而达到心灵上的宽慰。
蒲县东岳文化旅游节借蒲县东岳庙会会期举行,举办五项活动以扩大蒲县东岳庙的知名度。其不可避免的有一定的目的性与表演性,并希望借此促使东岳庙会文化和“四醮朝山”仪式的传承。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特约记者任金良 摄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特约记者任金良 摄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特约记者任金良 摄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特约记者任金良 摄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特约记者任金良 摄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特约记者任金良 摄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特约记者任金良 摄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特约记者任金良 摄
二 : 东岳庙庙会:东岳庙庙会-介绍,东岳庙庙会-历史典故
北京东岳庙庙会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是北京庙会中的典型代表。它雏形于元,形成于明,鼎盛于清。东岳庙由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和其弟子吴全节募资于元代兴建,自元朝以来,以东岳庙为依托,逐渐形成了包含信仰、商贸、娱乐等多方面内容的民俗景观。后经多次扩建,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正一派道观,有华北第一道观之称。
北京东岳庙庙会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是北京庙会中的典型代表。它雏形于元,形成于明,鼎盛于清。东岳庙东岳庙由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和其弟子吴全节募资于元代兴建,自元朝以来,以东岳庙为依托,逐渐形成了包含信仰、商贸、娱乐等多方面内容的民俗景观。后经多次扩建,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正一派道观,有华北第一道观之称。东岳庙庙会_东岳庙庙会 -介绍
历史上北京东岳庙庙会会期主要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诞辰日、春节和每月朔望之日。在庙会期间,人们祭祀东岳大帝和民间吉祥神,表现祈福求吉的心理诉求。各地民间香会行善助善。各行业也于此举办行业活动。在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诞辰日,还要举行东岳大帝出巡的盛大庆典。庙会期间,东岳庙内外商贩云集,百货杂陈,形成了规模极大的庙市。
北京东岳庙庙会作为历史悠久的多内涵型庙会,在北京地方民众信仰体系中具有独特地位。它以东岳泰山信仰为
东岳庙核心,体现了东岳文化的精髓,同时它也是中国祈福文化的集中展示空间。北京东岳庙庙会凝结了众多传统的民俗形式,保留了华北地区特别是中国统治中心北京及周边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是研究华北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状的重要根据。在现时代对东岳庙庙会的传承,对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北京东岳庙庙会建国后因庙宇场所被占用而陷入了沉寂。上世纪末,北京东岳庙庙会恢复举办并延续至今,成为京城庙会活动的品牌之一。但随着社会心理和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的庙会内容逐渐消逝,传统民俗面临失传的危险。对北京东岳庙庙会习俗的抢救、挖掘与传承迫在眉睫。
东岳庙庙会_东岳庙庙会 -历史典故
东岳庙庙会张留孙本为江西龙虎山上清宫道士。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他随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到大都朝觐。不久,张宗演回到江西,留张留孙在北京作为天师代表。由于张留孙治疗太子和皇后的疾病有功,很快就得到了元世祖的宠信。世祖在京城建崇真宫供张留孙居住。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张留孙为玄教宗师,授道教都提点,赐银印。大德年间,元成宗加封张留孙为玄教大宗师,同知集贤院道教事。武宗及仁宗出生,都由张留孙取名。可见元朝皇帝对张留孙的宠信之至。张留孙晚年见大都未有泰山神东岳大帝之庙,遂发愿筹资兴建。延佑六年(1319年),张留孙在齐化门(即今朝阳门)外买好了地,但还没来得及兴建庙宇,便去世了。嗣宗师吴全节继承师志,于至治二年(1322年)春建成了大殿及大门,次年又建东西两庑,塑了神像,朝廷赐名“东岳仁圣宫”。泰定二年(1325年),鲁国大长公主捐资兴修建后殿,作为东岳大帝的寝宫。
玄教在在元朝,因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而盛极一时。但随着元朝的灭亡,玄教也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明朝只承认龙虎山正一天师道,不承认玄教大宗师,玄教遂自行消亡。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将南京朝天宫的清微派道士禹贵黉委任为北京东岳庙住持,从此北京东岳庙的法派就不再是玄教,而是清微派了。(清微派是兴起于宋朝时候的1个道教派别。)
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147年),对东岳庙进行了修葺,英宗亲自撰写了《御制东岳庙碑》。此后,明、清两代先后多次对东岳庙进行了维修和扩建。
东岳庙的清微道士从明朝一直传承到民国时期,先后传承了二十三代。解放后,东岳庙改作他用,道士被遣散。20世纪80年代,朝阳区成立了“东岳庙腾退修复领导小组”。90年代,朝阳区出资2000万元对东岳庙进行了修缮。1996年,国务院将东岳庙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北京东岳庙管理处暨北京民俗博物馆正式成立。1999,恢复了传统的东岳庙庙会。庙会一经恢复,这座建于元代的古观,便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叫绝的古建、楹联、碑刻等而离誉京城,名扬四海。
东岳庙庙会_东岳庙庙会 -庙宇建造
东岳庙庙会在朝阳门外神路街北口矗立着一座三间四柱七楼的黄绿彩琉璃牌楼,是明万历年间由宫中太监们集资建造的。历经四百余年风雨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牌楼正间上方的石匾宽2.8米,高0.9米,据传匾文系明代奸相严嵩所书,南面书“秩祀岱宗”,北面书“永延帝祚”。据传为明代奸相严嵩所书。进入庙门,东西两侧是鼓楼、钟楼,其北侧有碑石两座,东边一座为乾隆御书,西侧是无字碑。与牌楼隔街相对的就是闻名遐迩的华北第一道观——东岳庙。东岳庙庙宇辉宏壮美,占地96亩,各种建筑600余间。东岳庙的主殿是岱岳殿,殿内供奉着幽冥世界的最高主宰泰山神东岳大帝。东岳大帝的祖庭在泰山岱庙,北京东岳庙乃是其行宫。泰山在古代被视为距天最近的地方,与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故自秦始皇起便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的圣地。但在民间,自东汉以来,即流传着泰山为治鬼之所的说法,认为人死归土,都要到这里接受审判。泰山脚下的蒿里山、梁父山,便成了招人魂魄的幽冥地府,泰山神则被奉为冥界之王。此外,东岳庙还有育德殿、玉皇殿、真武殿、斗母殿、文昌帝君殿等众多风格独特的建筑,还有一座清幽雅致、秀木奇花遍布的大花园。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于1924年先后两次到东岳庙,研究七十六司,并发表了两篇研究文章。后又不断有中外学者赴东岳庙进行调查研究,以探讨中国人关于冥府的各种传说及老北京的旧风俗。
东岳庙除塑有东岳大帝和七十六司神像外,还供奉有其他众多的神灵仙真。据称,东岳庙曾供有三千尊神,号称神像最全。据1928年北平社会局对东岳庙的神像进行统计,那时尚有神像1316尊。东岳庙的神像中,既有天界至尊玉皇大帝、科举之神文昌帝君、伏魔大帝关圣帝君、荡魔天尊真武大帝、赐福赦罪解厄天地水三官大帝、众星之母斗姥元君等天界大神,又有保佑妇女儿童、赐子广嗣的碧霞元君、子孙娘娘,保佑人们发财的文武财神,赐给人们姻缘的月老,除瘟去疾的五瘟神、行医治病的药王、保护粮仓的仓神以及灶王爷等民俗之神,还有建筑业祖师爷鲁班、骡马驴行的祖师爷马王爷、梨园界的祖师爷喜神等各种行业之神。 其人物形态各异,生动逼真,故有“东岳庙神像甲天下”之说。
东岳庙的另1大特色是碑刻数量众多,为京城各庙之冠。由于碑刻散落在正院、东廊、西廊、北院各处,且排列不甚规整,故历次统计数目都有所差异,民间甚至流传“东岳庙的碑数也数不清”的说法。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东岳庙的碑刻进行了拓制。北京文物研究所分别于1959年、1963年对东岳庙的碑刻进行了普查,将每块碑编号。文革期间,庙内碑刻遭到严重破坏。1995年底东岳庙交归朝阳区文化文化局收归时,完好树立的碑仅存18通。1997年重修东岳庙时,又发现了许多被埋在地下的石碑。目前,中路正院共有石碑89通。而在历史上,有资料记载的碑刻就有163通。最早的碑刻是元天历二年(1329年)的《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最晚的是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立于新鲁班殿前的鲁班会碑。
就在众多碑刻中,最著名的就是由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撰写的《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俗称道教碑,号称镇庙之宝。赵孟頫喜好道教,与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吴全节交往甚密,曾奉旨为二人画像,悬挂在大都崇真宮中。至治二年,张留孙羽化,赵孟頫悲痛不已,不顾年老体衰,欣然奉诏撰写《张公碑》。洋洋两千余字,详细记述了张留孙平生之盛迹,赞美之意,溢于言表。数月后,赵孟頫也辞世而去。七年后,碑文刊刻立石。民国年间,每到春季,琉璃厂荣宝斋就要来搭棚立架,拓印碑文,在庙会上卖。2001年经专家鉴定,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东岳庙有“京城小碑林”之称,东岳庙的碑刻中,数量最多的是香会碑刻。在已知的163通碑刻中,有135通是由各类香会所立。东岳庙的香会是由各行各业人士所组成的为东岳庙庙会服务的团体。
东岳庙庙会_东岳庙庙会 -庙会
东岳庙庙会东岳庙的庙会由三月十五日开始,持续半个月,以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诞辰之日为最盛。庙会规模宏大,而东岳庙的道众最多不过十几人,因此筹办庙会,全仗各香会出钱出力。香会名目繁多。有些香会以进献的主要祭品命名,如白纸会、献花会、路灯会、盘香会、净水会、供膳会、寿桃会;有些香会以在庙内的活动命名,如掸尘会、放生会、净炉会;还有些香会以供奉的神明命名,如鲁班会、马王会、精忠会(岳飞)、庆司会(供奉七十六司)。
在庙会前夕,诸香会都要在庙门和各街坊巷口张贴“报单”,也称“会启”,告知诸位会员及香客,作好准备。据清代的一份万善掸尘会报单所载,该会的活动安排是:庙会的前一天会众们斋戒沐浴,在三茅君殿前安坛设驾。夜里子时,即为诸神掸尘。第二天清晨,礼拜神灵,进献贡物。午间作素斋一桌。
从碑刻刊列的会众署名中,看到东岳庙香会成员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网罗了北京社会各个阶层。
东岳庙的各个香会,规模都较大,一般在二三百人以上,有的甚至达万人以上。其组织比较周密,香会的总负责人称作会首,下设副会首若干。正、副会首之下有“都管”,都管之下又设各种“把儿”,分司事务。如钱粮把、水把、神堂把等等。
东岳庙的庙会,除了有众多的香会外,还有1个特色,就是在东岳大帝诞辰日,要举行东岳大帝出巡的盛大庆典。出巡的意思是东岳大帝于这一天降临人间,走街串巷,监察下民,劝善惩恶。出巡时,东岳大帝圣像被放在八抬大轿内,由香客门抬着,队伍的前面有旌旗鼓乐导引,有凶神恶煞的判官,有披枷戴锁的“罪人”。紧跟在后面的是众香会,身穿彩衣,边走边演,气氛热烈。所经之处,观者如堵。出巡之后,香客们又把东岳大帝圣像抬回庙内大殿中,并给东岳大帝进献新的服饰,焚香后才算礼毕。然后人们在庙外茂密的长松绿柳之下,开怀畅饮,享受神人同乐的欢娱,直至天黑。
从众多的香会和东岳大帝出巡的盛况可以看出,自元代以来,东岳庙己成为凝聚北京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了解东岳庙及其各种香会,是了解老北京的重要途径之一。
东岳庙庙会_东岳庙庙会 -参考资料
[1] 北京
[2] 中国道教协会网
[3] 票价搜索http://www.piaojia.cn/jingdian/show.asp?id=13388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