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李商隐的嫦娥诗云-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

发布时间:2017-12-02 所属栏目:古诗词阅读

一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明]边贡
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1.两首诗写嫦娥的孤清凄凉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诗中的三、四句是对嫦娥的“讥诮”还是“同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模拟题

1.①李诗借烛光投影、晓星沉落的冷清之景渲染了嫦娥的孤寂凄冷;②边诗以树的饱满和花开之景隐示团员的美好难得,又与后面的“只自攀”形成鲜明对比,以此说明嫦娥的孤清凄凉。
2.应是同情。李诗中的“应悔”是揣度之词,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借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寄寓了自己孤寂凄苦的心灵。
(主观题意对即可)


考点: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栊小薄耙薄扒薄斑省钡裙攀宀玫氖枰彩艄盘迨9盘迨唤捕哉蹋涸辖献杂伞9盘迨姆⒄构旒#骸妒贰恰焊场豪指航媳背窀琛ò彩琛帐任娜宋逖允拼墓欧纭⑿吕指?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古诗文阅读原则: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鉴赏六读:

一、读诗题。
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墙外是谁家”,扣“邻家”;“疑是碧桃千树花”,仍是扣题,即笙声产生的幻觉(注意“疑”字),并非描写“庭院美景”。   

二、读“明示”。
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

三、读形象。
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玉洁冰清的情怀。

四、读注释。
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
如:高考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提供了三条注释。“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这三条注释分别写到了名琴,听者的感受以及琴声与钟声的交融。据此可推测理解本诗的基本内容。   

五、读“有无”。
无中见有,有中见无。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
如:“西出阳关无故人”,
无中见有: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
有中见无: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类似的还有“国破山河在”,“空有姑苏台上月”等句。   

六、读类型。
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
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游子思归诗、思妇怀人诗等等。

二 : 寂寞知多少——由李商隐的《嫦娥》诗谈起

一、缘起

最早的一次读到《嫦娥》这首诗实属偶然。

爸爸是小学民办教师,九零年之际——那年我十岁,上小学四年级——不知道他得了1个什么奖,我们当地的镇政府颁发给他1个奖品——一本外面有塑料封套、中间夹着几张彩页的本子。爸爸有十来本这样精致的本子,妈妈都给他珍藏起来说是等我和姐姐长大了就给我们用。我那时候对什么都很好奇,喜欢翻看本子里面的彩页,因为彩页上画的都是衣袂飘举凌空飞度的仙女,有游湖借伞的白娘子,有乘鹤的仙女,有青女素娥,有巫山神女……旁边题的常常还有诗,其中一首就是《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当时只觉得这首诗自己能“看懂”——没有不认识的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而且很快就背下来了。可是上了大学后,再读到这首诗,发现自己竟然不明白这首诗到底在说什么,可是就是打心底里觉得这首诗写得好。大学期间,在中国古代的文人中,我一直比较青睐的是庄子和李商隐,庄子教给我的是对世界、人生脱开藩篱的哲思,而李商隐让我感受到的是触及心底的1种意绪,可是却说不清道不明,你只有感动的份儿,觉得很美,可是这种感觉却说不出来,即使说出来了,却觉得已经不是了。

从第一次读《嫦娥》,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一年了,看了叶嘉莹的《从李义山〈嫦娥〉诗谈起》一文后,才觉得总算明白了一些。而让人为之感慨称的是她对这首诗有“真切的感受”竟然也是距离初读此诗“已经有二十年之久了”。

二、叶嘉莹的鉴赏

叶嘉莹认为《嫦娥》这首诗首两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写现实生活“身”的寂寞,后两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写超现实生活的“心”的寂寞。“云母屏风烛影深”写诗人所居处的室内之情景,次句“长河渐落晓星沉”写诗人所望见的天空之情景。“屏风”而饰之以“云母”,可以见其精美;烛影而掩映于“屏风”之中,可以见其幽深。在此精美幽深之境界中的诗人,所望见者则为“长河渐落晓星沉”之景象。二句合参,自“烛影”及“长河渐落”六字观之,则此诗人必已是长夜无眠之人。更自其对所处之境界、所见之景象,有如此精微锐敏之观察感受而言,则此诗人必是孤独寂寞之人。李商隐的另外两首诗中的“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和“客去波平槛”可以为证。首两句尚不过只为后二句之陪衬,首句“云母屏风烛影深”之精美幽深之境界,正以之陪衬“嫦娥偷灵药”后所得之境界;次句“长河渐落晓星沉”之孤独寂寞之心情,正以之陪衬“碧海青天夜夜心”之心情。而此“长河”一句实为全诗之关键,有此一句,于是遂自“室内”写到“室外”,由“诗人”写到“嫦娥”,从而“诗人”与“嫦娥”,“嫦娥”与“诗人”遂亦由此一句而打成一片。所以第三句之“嫦娥应悔偷灵药”实在可视为诗人之自谓。“偷得灵药”者,即是诗人所得之高举远慕之理想之境界。此一境界,倘使被世上一些“小有才未闻句子之大道”的诗人窥见,则必将沾沾自喜,既自命以为不凡,复自伤以为不遇;正如一些浅薄的女子,略具容色,便尔“搔首弄姿”、“顾影自怜”一般,这是极为可厌的1种态度。“应悔”2个字说得极真挚、极诚恳,丝毫没有“自喜”、“自得”的意味,“偷灵药”是既已得此诗人之境界,虽欲求为常人有不可得者。而诗人则固未尝鄙视常人,不欲为常人也;更未尝尊视诗人,而自喜得为诗人也。“应悔”2个字有一片沉痛深厚的感情,令人觉得极为可贵,也极可同情。最后一句“碧海青天夜夜心”是总写其寂寞的悲哀,写得极沉痛、极深刻。碧海无涯,青天罔极,夜夜徘徊于此无涯罔极之碧海青天之间,而竟无可为友,无可为侣,这真是最大的寂寞,也是最大的悲哀。李太白《关山月》一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颇有超脱飞扬之气,把明月的孤独寂寞之悲哀冲淡了。而李商隐的“碧海青天夜夜心”一句,则情深意苦,往而不返。然则此“碧海青天”之孤独寂寞既已令人深悲深恨,而复益之以夜夜,则一夜复一夜,一年复一年,此深悲沉恨乃竟将长此而终古。结尾着一“心”字,真是寂寞心。

我相信李商隐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以叶嘉莹为知音。

三、李商隐的寂寞

寂寞,是1种心情,也是1种状态,无所事事不是真的没有事情做,而是想做的做不了,只能做不想做的,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任由日子一天天过去,而每一天都在心里层积一份悲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轻者为闲愁,重者为悲哀。遇到1个合适的契机,于是内心开始为之喷发,从而成为诗词歌赋。

李商隐一生被夹在牛李党争的缝隙中,沉沦下僚,他是个寂寞的诗人,不只是《嫦娥》这一首,他的很多诗都是“寂寞”的,深深地烙印上他人生寂寞的影子。

譬如他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人会在夜里静静地听着巴山夜雨淅沥哗啦的声响而难以成眠?不是心事重重又无人诉说岂能如此?此情此景,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在清秋的深夜,1个诗人寂寞的背影,是那么的孤单无助,落落寡欢。

李商隐仿佛很钟爱“夜”字,尤其是他最隐晦难懂的“无题”诗,譬如“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二首之一》),“岂知一夜秦楼客”(《无题二首之二》)“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如何雪月交光夜”(《无题》),“暂见夜阑干”(《无题四首之三》),“骑马出门乌夜啼” (《无题二首之一》),“含羞迎夜复临台” (《无题二首之二》),“碧文圆顶夜深缝”《无题二首之一》,……

有些诗里没有“夜”字,可是我们还是能看到“夜”的影子,如“卧后清宵细细长”(《无题二首之二》) ,“月斜楼上五更钟”(《无题四首之一》),“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无题四首之三》)……

其实,大略想想即可揣想的到,夜深人静,一切喧嚣都平息之际,我们面对的是无处不在的黑夜。当我们向外什么也看不到之际,我们的灵台开始变得澄澈,开始向内反躬自省。不需要在别人面前卑躬屈膝强颜欢笑,不需要再可以掩饰自己的感情和表现,在无边无际的寂寞之中,我们反观到的是内心里最真实的自己。一定程度上说,是寂寞的处境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人生的五味杂陈,而感受到以后,我们会发现自己更为寂寞。

李商隐应该也是如此吧,他有首《无题》:“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琴,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还有《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很明显,这些诗带有自喻的性质。李商隐因为家境艰难,自幼“悬头苦学”,“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对于自己所拥有的才华,李商隐是珍惜的,也是希望“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他十五六岁之际认识了镇守河阳的节度使令狐楚,令狐楚欣赏他,就教他写骈文。后来李商隐去参加科举考试,可是一连三次都没有考上。前两次是没有考上,第三次是生病了没有去考。这中间有个叫崔戎的人很欣赏他,把他带到兖海,也就是山东的沿海。崔戎是兖海观察使,李商隐本来算是找到了1个靠山,可是不幸的是崔戎第二年就病死了,李商隐再度落魄。第四次考试,主考官和李商隐恩师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是很好的朋友,四次问令狐绹,你爸爸的门下你交游的人中哪1个最好?他说是李商隐,四次都说是李商隐,结果这次就考上了。可是考中进士的那年冬天,令狐楚死了,令狐绹要回家守孝三年,李商隐又没了依靠。当时选女婿都是从新科进士中挑选,这时出现了1个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王茂元欣赏李商隐的才华,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可是不久王茂元也死了。他的恩师令狐楚,是属于“牛党”的,而老丈人王茂元却是“李党”的。两党之争是很意气用事的,也是很残酷的。身处党争之中,李商隐是怎样的呢?中国的读书人一向抱持的理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李商隐一考中进士,他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价,而是国家的治乱,写下了《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为了老百姓,他愿意“叩头出鲜血,滂沱污紫宸”,可是,“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只能愤怒地说:“使典作尚书,厮养为将军”。骂人的结果自然会让被骂的人不高兴,李商隐参加进士之后分科的考试,选报的是“博学宏词”科,本来已经被录取了,却又被除名了,因为中书省中最有地位的人说:“此人不堪”。后来他又考了一科“书判拔萃”,考上了,被派到弘农县做县尉——只是县令手下供驱使的小官,没有职权。后来他很不满县令的贪赃枉法,不堪被人驱使,写了一首诗给州刺史要乞假归京。桂管观察使郑亚欣赏他,他到了桂州投奔郑亚,然后郑亚就被贬官了。他所有投奔的府主没有1个能够长久任用他的,所有欣赏他的人也没有1个能够长久维护他的。纵然才华横溢,他的人生也注定是一出悲剧:没有“才华”施展的机会,他只能独饮寂寞,所以他才会说“嫦娥应悔偷灵药”吧。短暂的春天有很快过去,同样,人生也是短暂的,春风撩起的这种情思让“她”禁不住为之而“泣”,再有才华,无人可“嫁”又能如何?古代女子有归宿才有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古人常常喜欢用女子作比喻。在中国的伦理道德中,夫妻的男女关系,与君臣的伦理关系,是相当的。妻子在丈夫面前没有自由,丈夫可以喜爱她,选择她,可以抛弃她,休弃她,她的一切操纵在男子的手里。在君臣关系中,臣子变成了臣妾,相当于女子的地位,他可以被选择,被抛弃,可以被贬谪,被赐死杀身,还要谢恩,这是封建的不平等的伦理道德。而李商隐同样存在归宿何在的人生问题,用他朋友崔珏的话说,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哭李商隐其二》)。没有才能倒也罢了,自己的才能也曾为很多人欣赏,可是该“嫁”给谁呢?仕途之门对他从来都是紧闭的,长安冷森森的宫门对他而言永远都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所以,在1个即将灭亡的国家,在寂寞的夜里,寂寞的李商隐常常会更为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寂寞的心弦颤动,写下“碧海青天夜夜心”或者“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斗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夜半》)他的寂寞不是儿女情长的寂寞,而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寂寞。别人的寂寞多是可以言说的,可是他的寂寞因为涉及到身边的熟悉的恩师、老丈人这样复杂险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关系,让他无法言说,自能在夜深人静之际,用“无题”这样的字眼,写下自己的心路历程——没有着明确的指向,只有寂寞难言的心绪浓得化不开,和黑夜一样,无边无际,无垠无限,无始无终。而他自己,也被这种寂寞所包围住,像蚕一样,用一层层寂寞的丝把自己紧紧裹在里面,甚至过了千百年后,这种寂寞的网依然可以把我们这些读者网进去而不能自拔。

如果非要给李商隐1个评价,我愿意称呼他为寂寞的诗人。

四、文人共同的寂寞

古代的文人,春风得意之际可能很少有时间吟诗作赋,往往在夜阑人静之时,一切都闲暇下来了才会吟诵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来。能实现抱负志向的毕竟是少数,而他们忙着实现抱负了,也就没有时间摆弄这些诗文了。不能实现抱负的总是大多数,他们也更有时间表露自己的心曲,于是我们所读到的诗词,往往都在为他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哀鸣,洋溢着1种悲哀寂寞的调子。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只有自己1个人,不寂寞吗?“独怅然而涕下”,这是文人怀才不遇的寂寞。

李白,无论多少才情飞扬,1个人月下独酌之际,也会感慨称“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无人相知无人相助,即使是天下贬谪下来的仙人又当如何?只能感慨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温庭筠词中那个“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的女子,不就是个寂寞的闺中少妇吗?她在等待着什么呢?“过尽千帆皆不是”,最后“肠断白萍洲”。有所期盼,却一次次落空,这是文人怀才不遇的寂寞。

柳永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儿女情长的寂寞。

欧阳修,他说“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这个词就长得很像“寂寞”,这样被包围的的感受就像置身于寂寞之中一样,更何况一连3个“深”,重重隔断之中,置身其中的人,恐怕每天都是与寂寞相伴吧?

旷达如苏轼,也会感慨称“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豪放如稼轩,也会悲叹“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是游子的寂寞,爱国的寂寞,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寂寞。

……

连《水浒传》中打渔的阮小二都知道“我这一腔热血要卖给1个识货的”,更何况那些自幼饱读诗书“待价而沽”的才子呢?在“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基本成为社会常态的每1个朝代,有才能的人往往一厢情愿地想为国效力,可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提供的机会太少了,而且需要的常常并不是有才能的人,而是会逢迎拍马的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毕竟是凤毛麟角[www.61k.com],拉关系走门路终归是上进的通途——而自视“怀瑾握瑜”又清高的才子们常常不屑于投机钻营,他们的结局注定要在一生寂寞中度过。正是因此,就像处于康乾盛世的诗人黄景仁会愤激地悲叹到“百无一用是书生”一样,在我们的文人作品中,我们读到的是常常是他们共有的寂寞,怀才不遇的寂寞,人生无可奈何的寂寞。

李煜也寂寞,“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正是在“小楼昨夜又东风”之际感受到的,他有的是亡国之君的寂寞,所以他哀叹“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可是,他是1个君主,不存在怀才不遇的问题。

李清照,“半夜凉初透”,是相思的寂寞;“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是国破家亡的寂寞,身世凄苦的寂寞。她虽然也没有怀才不遇的问题,可是男人即使怀才不遇可能也只是暂时的,毕竟是有“机会”的,但是1个这么有才华的女子,她能有什么样的机会呢?她的价值在那个男权至上的社会又该如何实现呢?她拥有的女性的历史性的寂寞,也是在那个时代永远无法排解的寂寞。

当他们寂寞之际,他们就会暂时逃离开相对冷酷无情的社会,寄情于大自然,用“江山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来化解自己的寂寞,用吟诗作赋的办法来抒发自己的寂寞,并且常常找到前代的某人一起同病相怜,就像李白会说起“陈王昔时宴平乐”一样,杜甫会在经过王昭君故乡之际写下“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一样,就像辛弃疾会提到“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样……

这些古代的诗人,抒写了他们最深最广最真切也最打动我们的寂寞,也正是寂寞,才成就了他们的诗名,也可以说,是寂寞成就了诗人。

可是,大多数文人,寂寞只是他们一时的状态,可能有人前期不寂寞,后期寂寞。有人寂寞过后,不久又峰回路转了。而李商隐没有,一生时运不济,终其一生都是1个悲剧连着另1个悲剧。可能也正是因此,我对李商隐的寂寞就更有感触,而且,也更多了1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怜悯。所以,我只愿意把“寂寞”这个评价放在李商隐身上,在他的“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寂寞面前,其他人的寂寞都是浮云。

三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嫦娥李商隐云母屏

本文标题:李商隐的嫦娥诗云-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728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