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追寻那渐远的梦想-追寻那渐远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7-11-27 所属栏目:散文

一 : 追寻那渐远的记忆

  多少次在梦中无声地抽泣,多少次翻看影集指尖不愿离去---只因那段苍茫的爱。-----题记

  过去的,是记忆中熟悉的身影;不变的,是相片中永恒的微笑;留下的,是那段刻骨铭心的亲情。幸福时刻那年,我刚满七岁,使您被病痛折磨的第二个年头,每当我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就是向您问好,然后费力爬上您的床,在背部为您轻轻地揉着揉着微弱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宝宝你真乖。''您回头向我招招手,挤出一丝苍白无力的笑,随后递给我一块面包。我撕下一半又递给您,“奶奶,咱一人一半。"恍惚中,我瞥见您的嘴角浮起一抹欣慰的微笑。看着您吃下最后一口面包,我天真地问“奶奶,您好些了吗?"您下垂的眼角却滚下一滴浑浊的泪滴,把我紧紧地拥入怀里,贴紧您温暖的脸庞......伤心来临年末,大雪纷飞,万籁俱静,我们都围在您的房间里,氧气源源不断地传送到您的鼻孔,您却无力呻吟,望着您消瘦的身体,我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看着您苍白的脸色,我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在新年里您不舍却又无奈的离开了我们。那时。我才真正感受到生离死别的残酷。我哭着,喊着却无济于事。心灵触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都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情,因为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我时常在梦中见到慈祥的奶奶,想起她的音容笑貌,想起她对我的关爱,我的泪很快的流了下来。

  那段幸福时光给了我苍茫的爱,是我一生永恒的触动---追寻美好的回忆。偶然听到有人在唱“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在这晶莹的泪光中,仿佛看见那与我离别多年的熟悉的身影。奶奶,您在另一个世界快乐吗?

    初二:杨宇凯

二 : 追寻你童年时的梦想

兰迪(Randy Pausch,在《每天做一件傻事可以改变世界》里提及过)教授最近几个月成了互联网上的名人,这主要得益于他在生命旅途的末段给我们这些地球上的俗人所带来的两次惊艳演讲,一次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一次是最后一课。李开复老师曾是兰迪的同学,怪不得他们都这么好为人师 : )这位身患癌症的计算机教授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里,显然活得很开(www.61k.com)心,因为他不但自己有1个灿然生辉的人生,也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了他的梦想、童年、智慧、幽默、乐观……下面把时间给李老师和兰迪老师。

(匹茨堡职业橄榄球队教练听了兰迪的演讲后,特别请他参加球队的排练,帮助兰迪圆最后1个未完成的童年梦想。)

兰迪·波许演讲——时间管理



兰迪·波许——最后一次演讲(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

发表者 李开复 A Googler

兰迪·弗雷德里克·波许(Randy Frederick Pausch)教授,谷歌最好的老朋友之一,已于2008年7月25日因病去世。他是著名的虚拟现实研究的先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人机交互及设计教授、计算机语言教学软件 Alice 项目的创立者、卡内基梅隆大学娱乐技术中心创立者之一,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教育者。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数以千万的人被他的人生最后一次演说——“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深深感动。然而我们最终失去了他,我们深感悲痛,特载文以纪。在此文中,我们引述了开复的博文“引领你的一生”,兰迪教授的最后一课也在本文中原文呈上。我们希望能够以这样的方式纪念这位曾为人类科技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纪念我们最亲爱的朋友。

愿逝者安息。

前不久,我的同学兰迪·波许教授在我们的母校卡内基·梅隆大学做了一场风靡全美的讲座,题目是《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该讲座的视频在不同视频网站上被点播了上千万次。《华尔街日报》把这次讲座称为“一生难觅的最后的讲座”。在美国一些高校里,“最后的讲座”是著名教授退休前的最后一课。兰迪教授并没有准备退休,但是他患了胰腺癌,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这次讲座对他来说,竟真的是他一生中“最后的讲座”了。

我的亲友纷纷在电子邮件中向我推荐兰迪教授的此次讲座。我和女儿一起看了讲座的视频。看完后,我们感动地含着眼泪,同时又因为感悟和兴奋而相视一笑。我们像每1个听过讲座或看过讲座视频的人一样,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我经过电子邮件找到兰迪,他慷慨地答应让我们把他的视频加上中文字幕,并授权让我们把视频、讲稿和讨论放在“我学网”与中国的网友分享(查看下载兰迪教授的演讲视频及讲稿请点击这里)。

对这样一次出色的讲座,我的感触很深,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幽默、乐观、无惧

兰迪和我同年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博士班。在学校里我们交往并不深,但是他是我们那届最出风头的学生。他外向、健谈,幽默、有表演天才,还有很强的亲和力。在他的讲座里,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些特点。

虽然兰迪已经进入癌症末期,但他还是在讲座中保持着他惯有的幽默感。演讲开始时,他说:“癌症让我比你们身材更好。”他还开玩笑说:“临终的人常会在死前信奉宗教。我也是这样。前几天,我买了一台苹果电脑(我现在信奉苹果教)。”

我们常说,乐观的人看到半杯水时,总会说杯子是“半满”而不是“半空”。乐观的兰迪教授甚至在杯中只剩一滴水时,也依然能看到那仅存于最后一滴水中的美,并因此而感恩。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乐观天性,他才能够在自己的生命结束前,留下这样一次“照亮他人”的“人生作品”。

兰迪说:“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只能决定如何反应。我们不能改变手里的牌,但是可以决定如何出牌。”这充分体现出他乐观进取的心态和宽广的胸襟。我想,任何人如果有了这样的心态,无论是面对病痛的折磨还是人生的失意,他都能用一次次漂亮的出牌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

你的梦想,自己会来找你

兰迪教授此次讲座的主题是“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他谈到,小时候他的梦想是在嘉年华会上赢得超大型的动物玩偶,体验无重力的环境,参加全国橄榄球联盟的比赛,当星际迷航记中的库克船长,写一篇百科全书的文章,以及加入迪斯尼梦幻工程队设计迪斯尼乐园的云宵飞车。这些梦想看起来杂乱无章,但是,在那些纯真的孩子的心里,这些东西才是最真实,最不受外界影响的渴望。而对这些梦想的追寻就是 follow your heart(追随真心)。

我和兰迪电子邮件交流中谈到今天许多年轻人把“财富”当作自己的梦想。他说:“只有极端缺乏想象力的人才会把财富当作自己的童年梦想。”何况,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追寻你真正的梦想反而比追逐财富可能得到更多财富。

兰迪教授感谢他的父母,因为是父母让他成为了1个心中有梦想的孩子,并给他创造了1个宽松的成长环境,鼓励他尝试和创新,帮助他建立自信心。他的父母甚至让他在自己房间的墙壁上随意涂鸦。是他父母创造的良好环境让他的梦想得以清晰呈现,并在一生中不断督促、引导他前进。如果每个人都像兰迪那样从小心中有梦,那么“你的梦想,自己会来找你”。

令人惊讶也令人羡慕的是,兰迪这些儿时的梦想后来竟然大部分都实现了。其实,这些看似荒诞不羁的梦想反映了他潜意识中隐藏的人生理想,也折射出他特有的思维方式与个性特点。例如,写百科全书的梦想意味着他希望做1个学识渊博的人,想体验无重力的环境体现他的好奇,为迪斯尼乐园设计云霄飞车的梦想代表了他对高科技的痴迷,而参加全国橄榄球联盟比赛的梦想则反映出他对团队、运动和竞争的兴趣。这些个性特质、思维方式和人生理想最终成就了今天的兰迪。

砖墙挡不住追梦人

在追寻梦想的途中,肯定会困难重重。兰迪教授在讲座中不止一次地使用一面咖啡色的砖墙来代表较难克服的困难。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这面墙常常挡在我们面前。但这面墙所能够挡住的其实是那些没有诚意的、不相信童年梦想的人!兰迪教授说:“这面墙让我们知道,为它后面的梦想而努力是值得的。这面墙迫使我们向自己证明,我们是多么渴望墙后面的宝藏——我们的梦想!”

兰迪教授认为,要得到砖墙后面的宝藏,你必须想尽办法,努力工作,还需要甘冒风险,克服自己的惰性,离开自己的“安乐窝”,积极主动地去争取和开拓。例如,当年轻的兰迪收到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拒信时,他想尽办法安排了一次与卡内基·梅隆计算机系主任见面的机会,并当面说服了那位系主任,使之收回成命,录取了他。

兰迪教授的1个梦想是进入迪斯尼的梦幻工程队设计云霄飞车。虽然他多次收到迪斯尼公司寄给他的拒信,但他没有气馁,并保留这些拒信,用它们激励自己继续努力。终于有一次,兰迪在1个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后,一位梦幻工程队的工程师向他提问,兰迪是这么回答他的:“我很愿意回答你的问题,但我想先问你:明天可以和我一起共进午餐吗?”这一次午餐终于让梦幻工程队认识了兰迪,此后不久,他就得到了梦幻工程队的工作邀请。

兰迪只有1个梦想没有实现——他没能成为职业橄榄球运动员。但是他认为,从这个没有实现的梦想中得到的东西,可能比从已经实现的梦想中得到的还要多。他虽然没有成为职业球员,但是打球帮助他建立了信心,培养了努力的习惯,提高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对此,他总结说:“如果你非常想要某一样东西,而你努力过了却又没有得到它,那么你收获的就是宝贵的经验。”

最伟大的事:做老师,助人圆梦

如果完成梦想是重要的目标,那么,什么是伟大的目标呢?在兰迪看来,帮助别人完成梦想,做个助人圆梦者是真正伟大的目标。兰迪说:“年长之后,我发现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是唯一比实现自己梦想更有意义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往往是最好的“助人圆梦者”。兰迪教授特别感谢他的恩师引导他肩负起教育这个伟大的任务。他的恩师曾对他说: “你应该做教授。你是1个天生的推销员,任何1个得到你的公司都会利用你赚钱,不让你推销有价值的东西太可惜了。你还是做教授去推销教育吧!”

成为教授后,兰迪在卡内基·梅隆开了1个“圆梦”的课程,让各种科系的学生在一起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一项完成童年梦想的项目。为了这个做“圆梦者” 的机会,他最后拒绝了梦幻工程队的邀请。为了长大后发现的新梦想,他放弃了儿时的梦想。但是,如果不是追逐儿时的梦想,他又怎么会找到长大后的新梦想呢?

在他的“圆梦”课程中,一批学生只用了2个星期就完成了一般团队要做1个学期的项目。对此,兰迪倍感惊讶,但他只是对学生们说:“你们做的不错,但是我知道,你们可以做得更好。”有这样的老师,学生不但可以实现梦想,甚至可能超越梦想。

我曾经雇用过一名兰迪的学生。他对我说:“兰迪是我所见过的老师里面最有激情的,他能够用生动有趣的例子解释复杂的科技。更重要的是,他真的在乎他的学生,他希望他们能发挥他们的潜力,实现他们的梦想。”

心存感激,心存包容

兰迪有一颗感恩的心。他劝我们随时心存感激,多想别人,少想自己。他在讲座中说,昨天是他妻子的生日,为了准备此次讲座,他没有好好替妻子过生日。随后,他当场推出了1个大蛋糕,请他妻子上台,亲自唱“祝你生日快乐”,以此来表示对妻子的感谢。

他对他的恩师也心存感激。他记得,当他是1个不讨人喜欢又自以为是的本科生的时候,他的恩师利用和他散步的机会,亲切地搂着他肩膀说:“兰迪,你很有才华,可是有人觉得你很傲慢。这真遗憾,因为这样会限制你的发展。”这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

此后,在兰迪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不但处处心存感激,而且善于包容他人。他说如果不是当时老师包容他,耐心地劝他,而只是批评他,他的傲慢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改过来。有些人让你生气,但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就总能发现他们性格中闪光的地方。他说:“如果你对某个人有意见,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在这里,包容是感恩的第1步。

兰迪教授的感恩之心,以及他的真诚打动了他周围的人。我的一位朋友参加了那次讲座,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成年人在一起失控并痛哭。连我们最严肃的校长和一位最严厉的教授都被他打动而失声落泪。”我的朋友还说,兰迪曾经花很多时间帮助少数民族,资助贫困的亚洲国家的教育,希望给更多的人实现梦想的机会。

引领你的一生

关于此次讲座,兰迪教授有2个结论:

第一:“今天的演讲不是讲如何实现你的梦想,而是如何引领你的一生(lead your life)。如果你正确引领你的一生,因缘自会带来一切你所应得的。”

我认为“Lead your life”这句话既简短有力又意味深长。 “Lead your life”而不是 “live your life”,也就是说,不要只“过一生”,而是要用你的梦想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诚、助人圆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执着、无惧、乐观的态度来引领你的一生。如果你做到了这些,因缘会给你一切你所应得的。

孔子说: “未知生,焉知死 。” 而兰迪仿佛想通过他的“最后的讲座”告诉我们:“如果你尽力地去实现你的梦想,那你才是真正地生活过了。对1个曾经真正生活过的人,死亡是一点也不可怕的。”

第二:“今天的讲座其实不是为你,而是为了我的孩子。”

这是多么珍贵的遗产呀!我相信他的3个孩子会依据他“最后的讲座”来引领他们的一生。我也相信,经过互联网的传播,更多的孩子会因为看过兰迪的“最后的讲座”,而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和更加精彩的一生。

我十一岁的女儿看完“最后的讲座”后告诉我:“我要写下我童年的梦想。”我拍拍她的头,赞赏她的计划。她又说:“我可以去画我房间的墙壁吗?”我提醒她:“你小时候画的还不够吗?”她吐吐舌头说:“我知道。谢谢你以前让我画。”

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和兰迪的孩子一样,用梦想引领他们的一生。

兰迪·波许的最后讲座:真正实现你童年的梦想——2007 年 9 月18 日卡内基·梅隆大学

verycd下载地址:《兰迪·波许教授的最后一课》(Randy Pausch’s Last Lecture) (附带中文字幕)

三 : 追寻那渐远的童真

人生之路,漫长而崎岖,不时跌倒的经历,推进着我们走向成熟的步伐。儿时的童真呢?早已远去。回来啊,童真!回来啊,我纯洁的心!

我是一名中学生,虽然未曾经历过惊涛骇浪,但是也遇见过斜风细雨,从我出生的那一刻,我纯洁的心便开始慢慢浑浊。

那一年,我在西京医院的产房降临人间,护士们在一堆带着号码牌的婴儿间游离穿梭,她们互相在谈论着哪一个宝宝最可爱,哪一个宝宝最难看,低声议论着。我学会了比较。

那一年,我1岁了,和其他的孩子们一样躺在婴儿车中,隔着纱幕观赏着身旁走过的一个个人,一栋栋大楼,一朵朵云彩。有些阿姨看我的眼神是喜爱的,温柔的,甚至问问我母亲我几岁了?我真可爱之类的。我学会了观赏。

那一年,我5岁了,上了幼儿园之后,我认识了好多好多小朋友,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一起睡午觉,一起学习幼儿园的课程。老师们看我们吃饭时柔和的目光,赶我们睡午觉时严厉的眼神,陪我们玩滑梯时担忧的话语,使我们茁壮成长。我学会了分享。

那一年我10岁,也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妈妈给我买的悠悠球,生日时送我的三国杀,放假时给我规定的电脑游戏时间,都让我万分欣喜。我学会了感谢。

那一年,我12岁,我已经是一个初一的中学生了,接触着令我好奇的中学时代,我的心在飞速成长。我学会了攀比成绩,我学会了奋力拼搏,我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欲望,我学会了为父母分担家务,我学会了自己给自己做饭洗衣,我学会了合理安排生活······

我在飞速向前奔跑,“成熟”离我越来越近,“童真”离我越来越远,我的心仿佛被慢慢撒进灰尘,直至我失去童真,失去单纯的心,一步步被“成熟”这块吸铁石愈拉愈远,愈拉愈远····

四 : 追寻那一份宁静

追寻那一份宁静

作者:郭金星

在梦里,

汹涌澎湃,翻江倒海,

大起大落到心惊肉颤。

在梦里,(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心乱如麻,热火朝天,

心烦意乱到暴跳如雷。

在梦里,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变幻莫测到眼花缭乱。

峰回路转,猛然一惊,

原来还稳稳地躺在床上。

或怅然若失,

或虚惊一场。

梦由心生,

活得洒脱,

那些千奇百怪的梦境,

便也能得到释怀。

不禁感慨,

平平静静地活着,

真好!

人生本就该追寻,

那一份宁静。

五 : 致那份渐行渐远的童真

如果说童年是纯净的天空,成长则是渐被污染的空气。

《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诚然,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生活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所差别了。

但不管如何差别,比起人生初时的纯净,人总免不了要偏离善道的,只是偏离的尺度、危害的程度不同罢了。比如,我们在成长中免不了恶口、妄语、两舌、贪婪、邪淫、偏见、高傲、冷漠……这些都不在“善”的范畴。更甚者做起了“恶”来。比如,贪赃枉法、杀人越货、偷鸡摸狗之类;大逆不道之徒,竟然虐待老人、打骂父母,甚至干起了分裂国家之禽兽行径……

一个不争的现实是:我们与童真渐行渐远了!

已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的我,难免被时气传染,心中烦恼渐生,许是在失去时才会特别觉得珍贵,今年六一儿童节,忽然想起了两年前在我宿舍西侧住着一个和乐融融的家庭。

这种幸福的氛围,更在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后增添了几分浓浓的生机。我刚搬来时,那婴孩才降生不久,每天都能或清晰或隐约地听到他的哭啼声——一种极具穿透力的、充满希望的声音。(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有时候三更半夜被吵醒,却不觉得恼人,还倍感亲切,往往带着憧憬之心,插上回忆的翅膀,想起了幸福的童年时光。

那时候,我们可以亲切地躲在爸妈怀里,对他们撒娇:“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父母在倍感欣慰之余,也不忘回馈给我们最真诚、最原始的奖励:“我们也爱你,小宝贝!”。

那时候,我们可以天真烂漫地哭着闹着向爸妈要玩具,而当自己的要求得到实现时,那种莫大的满足感与那些成年人整天围着升官发财打转而获得的所谓的满足感,不可同日而语。殊不知,小小的年纪竟把“知足常乐”之哲理诠释得淋漓尽致。对此,那些成天为金钱、名利所累的所谓成功人士,应该感到汗颜无比。

那时候,我们可以疑惑地指着天上的星星问爸爸:“爸爸,星星有多高呀?你能不能把它们摘下来?”或者不解地对着天上的月亮问妈妈:“妈妈,天上那挂着的光盘怎么会时圆时缺?是不是有人在上面为它更换着形状?”

那时候,我们可以小鸟依人地挽着父母的手一起来到浩瀚的大海,听着海风,逐着海浪,放声大笑,随意歌唱……让自己完全沉浸在毫无瑕疵的欢乐海洋中,不虚伪,也不顾虑。

那时候,我们可以天真地指着荧幕中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大喊“太帅了”,崇拜的双眼透露着理想之光,并立志长大后也像齐天大圣那样神通广大。

那时候,我们可以“真正”畅所欲言,比如,乘坐宇宙飞船到太空控险,变成一只豪放的雄鹰在高空翱翔……虽难免偏离了现实,但往往因为这些奇思妙想却成就了未来的宇航员、科学家。

那时候,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追着花丛中的蝴蝶跑,偶尔不小心被前方的石头绊倒了,在一场嚎啕大哭之后,勇敢地爬了起来,继续追寻。

……

刘禹锡在《伤往赋》亦言:“诚天性之潜感,顾童心兮如疑”。回忆往昔的幸福时光,感受隔壁孩子的快乐童年,怎不让人觉得格外亲切?

两年后,我想隔壁的那个小生命应该在长辈们的关怀与抚育下健康成长。从哇哇坠地到现在学会了走路、说话,一路上他的肢体必是健康的,他的心灵也必是纯净的。

在此,我诚挚地祝福他:健康成长,童真不泯!

本文标题:追寻那渐远的梦想-追寻那渐远的记忆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681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