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时间:2017-08-06 所属栏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一 :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创立后不需要再进行修正补充

B.细胞学说揭示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D.细胞学说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统一起来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的参考答案

A、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之后,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A错误;

B、细胞学说揭示了植物与动物的统一性,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错误;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个体水平进入到细胞水平,C错误;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统一起来,D正确.

故选:D.

二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明矾、硫酸铁都可以用于净水,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明矾、硫酸铁都可以用于净水,但净水原理不同
B.粗铝做阳极,硫酸铝溶液做电解液,电解精炼铝
C.工业制硫酸中,将黄铁矿粉碎是为了提高黄铁矿的平衡转化率
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有强氧化性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D

试题分析:A、明矾、硫酸铁都可以用于净水,原因是Al3+、Fe3+水解产生Al(OH)3、Fe(OH)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的物质,使水变澄清,净水原理相同。错误。B、金属Al在冶炼时是采用电解熔融的Al2O3的方法制取的。错误。C、工业制硫酸中,将黄铁矿粉碎是为了提高黄铁矿的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的化学反应速率。错误。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如Na2CO3的Na、C都是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但是没有强氧化性。制取。


考点:

考点名称:盐水解的影响因素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组成的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或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就越大,另外还受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的影响。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但溶液的酸碱性一般越弱;
(3)外加酸碱: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使盐的水解程度降低,但由于酸(或碱)的加入,使溶液的酸(碱性)增强。
例如: 外界条件对水解平衡的影响

(4)能水解的阳离子与能水解的阴离子混合,会相互促进水解。常见的含下列离子的两种盐混合时,会发生较彻底的双水解反应:阳离子:Fe3+、Al3+;阴离子:CO32-、HCO3-、S2-、HS-、AlO2-、SO32-、HSO3-等。
(5)Fe3+与S2-、HS-、SO32-、HSO3-等还原性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发生双水解反应。
(6)HCO3-与AlO2-在溶液中也不能共存,可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但不是由于双水解反应,而是:

盐类水解程度大小比较规律:

1.盐水解生成的弱酸(或弱碱)越弱,水解程度越大。常据此判断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如等浓度的三种盐溶液,pH依次增大,则弱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依次增大,所以酸性HX>HY>HZ。
2.相同条件下:正盐>相应酸式盐。如水解程度
3.相互促进水解的盐>单水解的盐>相互抑制水解的盐。如水解程度

考点名称:水解方程式水解方程式:

1、定义:表示盐水解的式子。
2、书写水解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找出盐类组成中会发生水解的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直接写出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盐类的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中和反应的程度很大,水解反应的程度很小,故写盐类的水解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写“=”而写“”。
(3)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也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如NH3·H2O、H2CO3)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
(4)多元弱酸的盐中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第一步比较容易发生,第二步比第一步难。水解时以第一步为主。多元弱酸的水解反应式应分步书写,而多元弱碱的水解反应不分步书写。
(5)某些盐溶液在混合时,由于一种盐的阳离子和另一种盐的阴离子都能发生水解,水解后溶液的性质相反,它们在一起时就能相互促进对方的水解,使两种离子的水解趋于完全。称为双水解。如:铝盐和碳酸盐混合:
,双水解反应中如果有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沉淀、气体、水等生成),则反应比较完全。书写时一般用“=”,标“↑”或“↓”。

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一般来说,盐类水解的程度不大,应该用可逆号“”表示,盐类水解一般不会产生沉淀和气体,所以不用“↑”“↓”符号表示。
1.一元弱酸的强碱盐和一元弱碱的强酸盐的水解。

2.多元弱酸的强碱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不能合并,以第一步为主。

3.多元弱碱的强酸盐的水解。

4.弱酸的铵盐的水解。

5.完全双水解的离子间的反应用“==”表示,标明“↑”“↓”符号。如


考点名称:盐类水解判断溶液酸碱性或比较溶液pH值的大小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

(1)盐水解的规律:
①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无弱不水解
②多元弱酸根、正酸根离子比酸式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得多,故可只考虑第一步水解
(2)具体分析一下几种情况:
①强碱弱酸的正盐:弱酸的阴离子发生水解,水解显碱性;如:Na2CO3、NaAc等
②强酸弱碱的正盐:弱碱的阳离子发生水解,水解显酸性;如:NH4Cl、FeCl3、CuCl2等;
③强酸强碱的正盐,不发生水解;如:Na2SO4、NaCl、KNO3等;
④弱酸弱碱的正盐: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都发生水解,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谁强显谁性;
⑤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溶液显酸性,如:NaHSO4;而弱酸的酸式盐,既电离又水解,此时必须考虑其电离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溶液显酸性,如:NaHSO3、NaH2PO4;若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则溶液显碱性,如:NaHCO3、NaHS、Na2HPO4等。
(3)几种盐溶液pH大小的比较强酸强碱盐pH=7、强碱弱酸盐pH>7、强酸弱碱盐pH<7
根据其相应的酸的酸性大小来比较,盐溶液对应的酸的酸性越强,其盐溶液的pH越小如:HClO酸性小于H2CO3,溶液pH NaClO>Na2CO3

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酸式盐的水溶液显什么性,要看该盐的组成微粒。
1.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溶液一定显酸性。如溶液:
2.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1)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例如溶液中:溶液显碱性。NaHS溶液、Na2HPO4溶液亦显碱性
(2)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例如溶液中:溶液显酸性溶液亦显酸性。

盐溶液蒸干后所得物质的判断:

1.考虑盐是否分解。如加热蒸干溶液,因分解,所得固体应是
2.考虑氧化还原反应。如加热蒸干溶液,因易被氧化,所得固体应是
3.盐水解生成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到弱碱,如蒸干溶液,得盐水解生成不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仍为原物质,如蒸干溶液,得
4.盐水解生成强碱时,蒸干后一般得到原物质,如蒸干溶液,得到等。
5.有时要多方面考虑,如加热蒸干溶液时,既要考虑水解,又要考虑的分解,所得固体为

考点名称:盐类水解的定义

盐类水解:

1.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水解。
2.实质:生成弱电解质,使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而建立新的平衡。
3.条件:盐中必须有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盐溶于水。
4.特点:可逆性,写水解离子方程式时要用“” 水解是吸热过程,是中和反应的逆过程。一般,水解的程度较小,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用“↑”或“↓”符号。多元弱酸根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多元弱碱阳离子一步水解。
5.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例如:25℃时

四种重要的动态平衡的比较:

三 : 下列对肝脏功能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能把多余的葡

下列对肝脏功能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把多余的葡萄糖转化成糖无贮存起来
B.把有毒物质转化成无物质
C.对许多物质的代谢有重要作用
D.能分泌含消化酶的胆汁,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肝脏将它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利用.
B.解毒作用: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
C.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γ球蛋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及血浆蛋白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 脂肪代谢: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等均在肝脏内进行. 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A、B、C、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
D.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只能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增加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促进消化.综上所述:A、B、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

考点名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消化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口腔:口腔是消化道的开始部位,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牙齿损伤以后,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咀嚼,因而会加重胃、肠的负担。

(2)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无消化和吸收能力。

(3)食道:是物物进入体内的通道,可以蠕动将食物推入胃。

(4)胃(如图):
位于腹腔的左上方,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胃呈囊状结构,由外至里依次由浆膜,肌肉层、黏膜下层,黏膜4层绀成,黏膜具有腺体,能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等
胃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并蠕动进行物理性消化.以及利用盐酸、蛋白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5)小肠: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6米,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段,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壁也分为4层,与胃壁相似。小肠黏膜的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如图)。小肠绒毛间的黏膜凹陷形成肠腺,可以分泌肠液消化食物。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6)大肠:大肠开始的一段叫盲肠,盲肠上有一细小突起叫阑尾,肓肠位于腹腔右下部,所以患阑尾炎时.右下腹部疼痛。大肠无消化能力,但有较弱的吸收能力,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7)肛门: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到体外。

消化腺:
人体出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壁内的腺体。

(1)唾液腺
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的主要作用是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促使一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2)胃腺
胃腺是由胃壁内黏膜上皮凹陷而形成的,胃腺开口在胃壁的内表面。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pH为0.9~1.5,成人每口分泌的胃液为1.5~2.5升。胃液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盐酸(即胃酸)和黏液。

(3)肝脏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成人的肝重约1.5千克,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
肝脏具有多方两的生理功能。肝脏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肝脏还具有解毒功能。
肝脏能够分泌胆汁,并将其储存在胆囊内。当食物进入口腔、胃和小肠时,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胆囊收缩,胆汁经过总胆管流入十二指肠。成人每日分泌的胆汁约为0.8~1.0升。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主要成分是胆盐和胆色素。胆盐的作用是激活胰脂肪酶,将脂肪乳化成极细小的微粒,增加脂肪与胰脂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可以与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以促进人体对这些物质的吸收。

(4)胰腺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呈碱性,pH为7.8~8.4,成人每日分泌的胰液约为l~2升。胰蛋白酶作用于蛋白质,蛋白质被分解为多肽和少量氨基酸。存在于胰液中的胰淀粉酶和少量的胰麦芽糖酶,又可以分别促使淀粉和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胰脂肪酶在胆汁的协同作用下,促使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肠腺是有由小肠壁内黏膜上皮凹陷而形成的,开口于相邻的两个小肠绒毛之间。肠腺能分泌肠液,肠液呈弱碱性,pH约为7.6,成人每口分泌的肠液为1~3升。肠液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肽酶、脂肪酶等,通过这些酶的作用,进一步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使之成为可以吸收的物质。
消化系统的组成:

本文标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563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