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014年高考(517)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17-09-26 所属栏目:济宁地震

一 : 2014年高考(517)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档(dàng)期箴言(jiān)文绉绉(zhōu)椎(chuí)心泣血

B.木讷(nè)喧阗(tián)庇(bì)护权如椽(yuán)之笔

C.炽(chì)热憎(zēng)恨体(tī)己钱壮志未遂(suì)

D.饮马(yìn)孱(chán)头走亲戚(qī)无耻谰(lán)言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募然弭谤势利眼 仗义执言

B.宵柝寒暄洽谈会 攻城略地

C.木铎朝觐爆发户 一筹莫展

D.发祥肖象雷阵雨 委曲求全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句是()

A.没听到批评声,正从另1个侧面显示,一些党员干部丢失了敢于批评、勇于负责的好传统,面对矛盾、问题甚至违法乱纪行为,选择了“揣着明白装糊涂”。

B.有人可能会有疑问:我国目前正值发展黄金机遇期,在人们甩开膀子争取业绩的时候,提带薪休假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C.某夜,独坐窗前,翻看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几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细细玩味,顿觉神清气爽。

D.有2个有名的苹果:1个“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1个被史蒂夫·乔布斯玩得魅力乍泄,吸引玩家无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考试作文要求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对“我晕”“我倒”“酷毙了”。“帅呆了”等新词酷语能否在考场作文中使用,会不会影响得分,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B.“鲇鱼”台风挟带的惊人的雨量21日重创台湾东北部地区,导致当地暴雨成灾。台观光部门表示,由于塌方及道路损毁,二十五个旅游团共559名大陆游客被困。

C.比赛中,残疾人运动员勇敢地将肢体的残缺暴露在观众面前,第一次观看残疾人比赛的健全观众有震撼,有深思,也有不忍,是难以名状的。

D.记者分别采访了李启铭和他的爸爸李刚,面对镜头,2个人都失声痛哭,李启铭表达了悔意,李刚起身长时间深深鞠躬,向受伤者及其家属表达歉意。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相比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目前独具导航和短报文通信相结合的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海洋渔业为例,“我在哪里”,能够使渔民通过船载设备实现自主定位;“你在哪里”,使岸上的人通过监控知道渔船在什么地方。而在沙漠、山区、海洋等人烟稀少地区进行搜索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①已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②也能知道“你在哪里”

③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提高抢险救灾时效

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导航定位外

⑤既能知道“我在哪里”

⑥还能通过短报文通信功能,及时报告所处位置和灾情

A. ⑤①②⑥④③ B.⑤②①④⑥③ C. ②①④⑥③⑤ D. ④⑥③⑤②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小题。

剑侠小说是武侠小说的分支,炼剑学艺和剑术行侠是剑侠小说的2大主题,这2大主题又源自中国民间文化心理的2个支撑点——剑崇拜与游侠精神。围绕这2大主题所衍生出来的许多的炼剑修行、镇妖诛邪、斩奸除佞、匡扶正义的人物形象和传奇故事,都是中国民间文化心理在文学中的集中表现。“剑侠”一词,北宋时期已有记载。苏东坡在《渔樵闲话录》中就曾对唐传奇中的女剑侠发出感慨称:“噫!吾闻剑侠世有之矣!然以女子柔弱之质,而能持刀以决凶人之首,非以有神术所资,恶能是哉!”宋洪迈《夷坚志补》卷一四“郭轮观灯”篇中也有“剑侠”称谓出现。在此之前,虽已有剑侠小说风行于世,但时人尚未以“剑侠”名之。至明代始有人在《太平广记》“豪侠”类的基础上辑唐宋剑侠小说精品编成《剑侠传》一书,“剑侠小说”遂成为此类小说的固定称谓。

唐代以前,未有成熟之剑侠小说问世,但有些作品可看作剑侠小说的雏形。《搜神记·三王墓》是比较重要的作品。这篇小说以铸剑传说为题材,突出宣扬了干将之子赤比的不屈不挠的复仇与反抗精神。小说将复仇与反抗暴政联系起来,塑造了一位自掌正义、为民伸冤的侠客形象。这篇小说有剑有侠,剑与侠都是不可或缺的情节要素,推动了后世的剑侠小说刨作。受时代风气之影响,魏晋小说情节怪诞,侠客虽以法力行侠人间,但此时“剑术”未成。

唐代是剑侠小说的勃兴时期。“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水深火热。此时佛道二教十分流行,人们对宗教深信不疑。加上叙事文体的发展完善,传奇小说的日臻成熟,剑侠小说的大量涌现也就顺理成章了。唐代剑侠小说约有数十篇,其中《虬髯客传》、《聂隐娘》、《红线》、《昆仑奴》、《崔慎思妾》、《贾人妻》、《义侠》、《僧侠》、《兰陵老人》等篇都是极具影响的作品。唐代剑侠小说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质量优异,在中国剑侠小说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剑侠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叙事手法和“剑术”演示,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依据。

宋元人创作的剑侠小说偏于对唐人小说的模仿,缺乏创新,在情节上不如前人曲折、生动,文笔没有唐人的气势,人物形象更是远不及唐人小说有神采,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宋元剑侠小说之“剑术”描写,侧重道教法术,如咒语、画符、托梦、隐形之类,与唐代剑侠小说有所不同。再有,宋元剑侠小说内容往往涉及国土沦陷、流浪思乡、亡国之恨。此种差别当与宋元时代道教广为流行以及异族入侵,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现实有关。

明代是剑侠小说创作的低潮,但有两篇小说对剑侠小说的发展关系重大。一是钱希言所著文言小说集《狯园》中的《青丘子》。二是话本小说《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岗纵谈侠》。

清代是剑侠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此时不但涌现出大量的文言短篇剑侠小说,还出现了《七剑十三侠》、《仙侠五花剑》等长篇白话剑侠小说,很多著名的文人如蒲松龄、纪昀、袁枚、沈起凤等都加入了作者的行列。尤其到了晚清,社会激荡,民生多艰,这类小说更是充斥坊间,广为流传。在小说内容上,这一时期的剑侠小说都自觉地将善恶、忠奸的斗争作为小说的重要情节,剑侠凭借神术入世行侠,诛佞锄奸,造福人类。小说作者想象力丰富,剑术描写神奇诡异,匪夷所思。清代剑侠小说不但剑术描写神奇,而且炼剑的过程与运剑的方法往往与儒释道的传统观念互相融合,儒家的经世致用、佛教的神通、道教的法术和民间对剑的崇拜心理汇合,一起构成神奇剑术的理论依据。如此修练出来的剑术,自然既具有儒家的伦理道德倾向,又有着佛道救人济物、镇妖除邪的宗教救世精神。清代剑侠小说上承唐代剑侠小说的余绪,下开民国剑侠小说的先河,承上启下,影响深远。

(摘自《文学遗产》,有删节)

6.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剑侠小说的2大主题炼剑学艺和剑术行侠,源自于剑崇拜与游侠精神。剑侠小说中许多人物形象、传奇故事是中国民间文化心理在文学中的体现。

B.苏东坡的《渔樵闲话录》和洪迈的《夷坚志补》都出现了“剑侠”一词,这表明北宋时期剑侠小说已经普遍流行。

C.唐以前,还没有成熟的剑侠小说出现。明代以前,“剑侠小说”还没有真正成为1类小说的固定称谓。

D.《搜神记·三王墓》有剑有侠,剑与侠都是不可或缺的情节要素,是剑侠小说的雏形,对后世剑侠小说的创作起了推动作用。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元明清的剑侠小说,在情节模式、人物形象、叙事手法上,几乎都可以在唐代的剑侠小说中找到依据,唐代极具影响的剑侠小说约有数十篇。

B.晚清时期社会激荡,剑侠小说遍布民间,在情节上都出现了善与恶、忠与奸的斗争。

C.宋元时期道教广为流行,异族入侵,百姓背井离乡,因此这个时期的剑侠小说多写到国土沦陷、流浪思乡、亡国之恨。

D.清代剑侠小说的剑术描写十分神奇,剑侠最后修炼出来的剑术,既具有儒家的伦理道德倾向,又有佛教道教的救世精神。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剑侠小说的那些剑侠,炼剑的过程和运剑的方法融合了儒家的经世致用、佛教的神通、道教的法术观念。

B.宋元人创作的剑侠小说也有自己的特色,但总的来说缺乏创新,情节、文笔、人物形象都远远不如唐人小说。

C.唐代剑侠小说之所以能蓬勃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藩镇割据、军阀混战、佛道二教十分流行相关。

D.清代剑侠小说十分繁荣,这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涌现出许多的文言短篇,出现了白话长篇,很多著名的文人也创作剑侠小说。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④俞君,于是裒⑤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予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②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③阃寄:kǔn,指边将领。④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⑤裒:póu,聚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痛斥

B.以恣寇之出没恣:任凭

C.其能遗之也乎遗:留存

D.而作之忾也固矣忾:愤怒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父子哭其子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①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其能遗之也乎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②茅子受读而题之

11.下列六句话,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 )

①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②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③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

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⑤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⑥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A.①③⑤B.②③④C.④⑤⑥D. ②③⑥

第Ⅱ卷(117分)

四、(28分)

12.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渔家傲①·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

【注】①本词写于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金陵以后。②朝鸡:上早朝时的鸡鸣声。③邯郸道:据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所叙,唐代有卢姓书生在邯郸道上曾做“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

(1)词的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阙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古诗文填空。(8分)

(1)有志与力,_______________,至于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君子去仁,恶乎成名?_______________,造次必于是,_______________。(《论语》)

五、(6分)

1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关羽率领大军进攻樊城。曹操派于禁和庞德前去救援。关羽趁樊城下大雨发大水之际,率领水军向曹军进攻。于禁被围,只得投降,庞德也被关羽活捉。(《三国演义》)

B.鲍赛昂夫人教导拉斯蒂涅要以牙还牙去对付这个既卑鄙又残忍的社会,她说:“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按照表姐的指点,拉斯蒂涅决心去勾引高老头的二女儿纽沁根太太。(《高老头》)

C.梅表姐出嫁后不久就守寡,为了躲避军阀混战,被迫躲入高公馆,并与觉新相遇。善良的瑞珏知道后十分同情,真诚的安慰梅,两人随后成为了朋友。(《家》)

D.数不清的无赖们聚集在圣母院的广场上,手里拿了各种武器,加西莫多见了,害怕极了。于是他就拼死守着圣母院大门。后来约翰带头搭着梯子上了法国列王长廊,躲在一尊石雕后面,但被加西莫多发现了,加西莫多立即猛扑到他身上,一手抓着他的双脚,把他丢了下去。(《巴黎圣母院》)

16.请简述《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风出场亮相的情节。(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8分)

瓷器的意味

池莉

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1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

②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即是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图案,色彩,没有其他什么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③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1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1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

④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衷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⑤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1步步登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

⑥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这就好比1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红尘话语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的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理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了。

17. 联系全文,简析开头一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阅读文章③④段,从3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根据⑤⑥两段,说说题目中“意味”的两层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以“瓷器”为线索,先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再追溯瓷器由俗到雅的历史过程;最后点出做人应如瓷器的道理。

B.“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是说在现代文明和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精明的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瓷器在追求精神品位和经济方面的价值。

C.瓷器不仅在质地,造型,图案,色彩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作者还拿房子与瓷器类比,突出瓷器在取名上也有其无穷无尽的意味。

D.瓷器的发展过程漫长而复杂,文章用翔实的材料、清新优雅的语言,抒写了对瓷器发展变化的欣喜,尤其是对唐代瓷器的喜爱。

E.行文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文章在描写“瓷器的意味”时,也凸显了其本身的“意味”,于谈古论今中,自然而然地道出“俗与雅”的道理,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便升华了对瓷器的认识与理解。

七、语言综合运用(15分)

21. (15分)

林冲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杀死了差拨、富安、陆谦,投奔梁山。对林冲投奔途中的情形,前人曾吟唱道:

登高欲穷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愁赋。

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请阅读这首唱词,然后将“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扩写为一段文字。

要求:(1)以林冲为描写对象,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

(2)想象合理,与林冲当时的心理相吻合;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八、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50分)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1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1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答案】

1. C(A. 箴言(zhēn) B.如椽(chuán)之笔 D. 孱(càn)头)

2. B(A. 蓦然 C.暴发户 D. 肖像)

3.A(B最后的2个问句是连续问,所以应该把最后1个逗号改为问号。C句号应该放在引号的里面。D第1个逗号改为分号。)

4.D(A表意矛盾。B搭配不当,可改为:“挟带惊人雨量的“鲇鱼”台风。C成分残缺,在“是难以名状的”之前加“这种感觉”。)

5.B(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从语句的前后照应来看应先⑤后②,根据后面的举例可知,“以海洋渔业为例”前面应为①,所举例子是对北斗系统“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的说明。根据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由“除……外,还……”可以确定先④后⑥,③是功能的效果。)

6.B(强加因果。苏东坡和洪迈的作品都出现了“剑侠”一词,与“北宋时期剑侠小说已经普遍流行”并没有必然联系。)

7.A(依据原文第三段可知,唐代的剑侠小说约有数十篇,而极具影响的剑侠小说只有几篇)

8.B(依据原文第四段可知,宋元的剑侠小说情节不如前人,文笔不如唐人,人物形象更是远不及唐人,不是三者都远远不如唐人小说。)

9. C 遗:遗漏。

10.B(A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①拿、把;②因为。C语气副词,表反问。D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11. D

12.(1)不久,沈青霞就疲惫地携带妻子和儿女,出关在塞上安家。(已而、累然、妻子、家)(4分)

(2)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而、相与、坐、罢)(4分)

(3)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为文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评论沈君大节的东西(工、当、旨、所以)(4分)

13.(1)作者描绘了一副柔美清新、幽深静谧的春日隐居图。(2分)“平岸小桥”、“柔蓝一水”,更添烂漫花草,可见景物之秀美、柔美;“平岸小桥”被“千嶂”环抱,“茅屋数间”被林木掩映,可见隐居环境之深幽静谧;“尘不到”“春风扫”,可见风物之清新怡人。(2分)(评分指南:形象意境题。答题要点为:秀美、幽深,清新,能准确概括图景特点,得2分;能结合诗句赏析得2分)

(2)主要表现了作者厌倦仕途,向往亲近自然、满足心境恬淡的隐居生活的情感。(2分)用典,作者用唐代卢生曾做黄粱幻梦的典故坦陈自己贪恋隐居生活的恬淡闲适,而已忘却仕途功利的心态(2分)

14. (1)而又不随以怠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2)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3)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

(4)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颠沛必于是

15.D(加西莫多发现约翰后,只是一动不动地盯着约翰看,在约翰向他射了一箭后才把他剥了甲胄后扔下楼去)

16.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放诞无礼扬声说笑而来;然后在一群媳妇、丫鬟的围拥下盛装进屋;一进来,拉着黛玉又是夸赞,又是哀伤黛玉的妈妈,要笑就笑,说哭便哭。

17.总领全文内容;奠定全文赞美瓷器的感情基调;突出了瓷器在物质生活丰富了的今天作为艺术品的价值。(4分)

18.①从陶器到瓷器②从实用到艺术 ③从粗陋到精致(6分)

19.第一层含义:大雅寓于大俗,俗雅其实是一体的。第二层含义:尽显自己的本色,不张扬。(4分)

20.C.“类比”错,应为“对比”。D.“尤其是对唐代瓷器的喜爱”无据。

21.答案:(示例)“忍!除了忍,还是忍!但是,他们依然要置我于死地,天理何在?”林冲悲愤地仰天长啸。回头望西山,一轮残月斜挂在天边,清冷地看着这个不公正的世界。“我本堂堂八十万禁军教头,生活富足,家有娇妻,其乐融融,可如今竟然惶惶然不知路在何方……”林冲一路蹒跚,一路感叹,犹如浪迹天涯的孤客。想到这儿,林冲又情不自禁地望了望远方,月光越发暗淡了,月亮马上就要坠落下去了,整个世界即将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明天,天还会亮吗?泪珠在林冲这个铁血汉子的眼角闪烁着。

22.【写作提示】人需要“窗子”,说的是开阔的视野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而需要“镜子”,指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勇于自我完善。如果从“1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切入题意,可写知识视野、心灵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可以写超越自我、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可以描写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景、物、情、理给人带来境界上的提升或心灵的顿悟;也可直接论述自己对“视野”的看法。如果从“1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入题,可由己及彼地洞察人生百态,借“镜子”探讨人性的弱点:爱听表扬话,听不进逆耳忠言;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实质等。

参考译文:

沈君青霞,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向皇帝上奏表痛斥当权的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他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塞去。在那段时期,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

不久,沈青霞就疲惫着携带妻儿出关在塞上安家。正巧碰上宣府镇、大同镇一带频频传来敌人入侵的告急警报,而总督以下的将领,毫不抵抗,缩在堡垒里束手无策,任凭敌寇出入侵扰,连射一支箭抗击敌人的事都没有做到。甚至等到敌人退却,就割下自己队伍中阵亡者和在郊野行走百姓的左耳,冒充杀敌数字邀功请赏。于是爸爸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惨状,到处都是,百姓们连控诉呼吁的地方都没有。沈君对上既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对下又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蒙骗朝廷,多次哭泣感叹,便把他的忧郁表现在诗歌文章之中,以抒发情怀,就成为文集中的这些篇章。

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时人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多所讽刺,逐渐传播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进行造谣陷害,这样沈君的大祸就发生了。

沈君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辨冤,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沈君的老朋友俞君,于是收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流传。沈君的儿子沈襄,来请我写篇序言放在文集前面。

我恭读了文集后写道:像沈君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有高尚节操的那1类志士吗?孔子删定《诗经》,从《小弁》篇的怨恨亲人,《巷伯》篇的讥刺谗人以下,其中忠臣、寡妇、隐士和愤世嫉俗之人的作品,一起被列入“国风”、分入“小雅”的,数不胜数。它们难道都符合古诗的音律吗?然而孔子所以并不轻易删掉它们,只是因为怜悯这些人的遭遇,推重他们的志向。还说“这些诗歌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又以合乎礼义为归宿”,“说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应该引为鉴戒”。

沈君虽已去世,但海内的士大夫至今一提到他,没有1个不鼻酸流泪的。啊!文集中所收载的《鸣剑》、《筹边》等篇,如果让后代人读了,它们足以使奸臣胆寒,使边防战士跃马杀敌,而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日后假如朝廷的采风使者出使各地而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遗漏掉吗?我恭敬地记在这里。

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为文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评论沈君大节的东西,所以我就不写了。

二 : 山东省济宁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5月)模拟考试文综【解析】

三 :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并

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Ⅰ试题

(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殷红/期望甚殷 应聘/供不应求 折本/斗折蛇行 ......

B.税率/鲁莽草率 偏裨/大有裨益 罚没/湮没无闻 ......

C.行善/高山景行 颤栗/颤颤悠悠 强横/强人所难 ......

D.假期/久假不归 拗口/脾气执拗 可恶/从恶如崩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今年12月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B.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C.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至少发射100个左右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探测器等,绝大多数为我国生产、使用,也有小部分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D.中国科协召开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大会,通过缅怀钱学森与科协的点滴过往,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学习其科学精神,为中国科技事业发挥力量。

3.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巨蟒”发电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不超过个字。(4分) ...6...一根取名“巨蟒”的巨大橡胶管能为低成本海浪发电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巨蟒”两端密封,里面装满水。将“巨蟒”固定在海面以下,一端朝海浪袭来的方向。海浪拍打到“巨蟒”一端使之受挤压,管子内部就形成激突波(即内部压力波)。激突波在管内传动,而海浪则在管外以同速流动,这样就对管子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挤压,于是激突波也越来越大。随之,激突波使得固定在“巨蟒”另一端的涡轮启动,于是电能产生,并通过一根电缆传送到海岸上。

③ 4得的成就或展望其美好前景。不超过50字。(5分)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嫦娥”探月,“神舟”载人,令世界瞩目。特别是前不久的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为我国载人空间站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年十六,遭父艰,居丧哀毁。三年庐于墓,尝有雀三足,飞来集其庐户,众咸异焉。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

宋泰始初,琰举豫州叛,宋明帝遣辅国将军刘勔讨之,攻守连月,人情危惧,将请救于魏。详说琰曰:“今日之举,本效忠节;若社稷有奉,便归身朝廷,何可屈身北面异域。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岂止免罪而已。若谓不然,请充一介。”琰许之。详见勔曰:“将军严围峭垒,矢刃如霜,城内愚徒,实同困兽,士庶惧诛,咸欲投魏。仆所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愿将军弘旷荡之恩,垂霈然..

之惠,解围退舍,则皆相率而至矣。”勔许之。即日琰及众俱出,一州以全。 齐明帝为刺史,雅相器遇。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每引详及乡人裴叔业日夜与语,详辄末略不酬。帝以问叔业,叔业告详。详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由此微有忤。.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

建武末,荆州中兵参军刘山阳先在州,山阳副潘绍欲谋作乱,详伪呼绍议事,即于城门斩之,州府乃安。迁司州刺史,辞不之职。 高祖义兵起,详与颖胄同创大举。凡军国大事,颖胄多决于详。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详献议曰:“穷壁易守,攻取势难;顿甲坚城,兵家所忌。诚宜大弘经略,询纳群言。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又须量我众力,度贼樵粮,窥彼人情,权其形势。”高祖嘉纳焉。

天监二年,抗表致仕,诏解侍中,进特进。三年,迁湘州刺史。详善吏事,在州四载,..

为百姓所称。州城南临水有峻峰,旧老相传,云“刺史登此山辄被代。”因是历政莫敢至。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以表损挹之志。六年,病卒,时年七十四。

(节选自《梁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服阕,刺史殷琰召补主簿 阕:停止,终了 .

B.仆所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 腹心:指亲信 ..

C.由此微有忤 忤:违反、不顺从 .

D.天监二年,抗表致仕 致仕:辞官 ..

6.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夏侯详多谋善断的一项是(3分) ..

①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 ②不为福始,不为祸先

③详伪呼绍议事,即于城门斩之 ④迁司州刺史,辞不之职

⑤又须量我众力,度贼樵粮 ⑥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夏侯详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夏侯详极为伤心,葬了父亲之后,就在父亲的墓旁结庐居住,为父亲守孝,这一住就是三年。

B.宋泰始初年,殷琰举豫州之众反叛,在受到刘勔讨伐危急之时,夏侯详去向刘勔求和,经过他的努力,刘勔最终答应了夏侯详的请求。

C.高祖起义兵之时,夏侯详与萧颖胄一同来抵抗高祖。当时凡是军国大事,萧颖胄多和夏侯详共同商讨,而且大多数由夏侯详来决断。

D.夏侯详胸怀坦荡,在任湘州刺史时,当时传说刺史登临城内一座山将免官去职,历任的刺史们都不敢登这座山,而夏侯详却无所顾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4分)

译句: ▲ ▲

(2)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3分)

译句: ▲ ▲

(3)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3分)

译句: ▲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幽州夜饮

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 ▲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 ▲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不思其反。 (《卫风·氓》)

(2)不愤不启,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3)行拂乱其所为, ▲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5) ▲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6) ▲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7)箫鼓追随春社近, ▲ 。 (陆游《游山西村》)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无欲则刚。 (林则徐题联)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

冯 至

⑴晚间八点半钟左右,隔壁有人走过来说,方才听到广播,说日本接受波茨坦协定提出的条件,决定投降了。消息有些突然,使人半信半疑。外边落着点点滴滴的雨,我撑开一把雨伞,走到巷口,想看看外边有没有什么动静。街上一切如恒,行人在雨中走来走去,有的缓慢,有的匆忙,并没有显出与往日不同的样子。我在巷口站了一些时,对这消息有些怀疑。同时我却想,消息如果是真的,它这时必定在市中心已经搅起波澜,等到波澜扩张到这偏僻的巷口,也许要有相当的时间吧。最后,我有些不耐烦,与其这样等待着,不如多走几步,去迎接那个波澜。我于是在巷口的杂货铺里买了一只洋烛,把它燃起,仰仗着一点微弱的烛光,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这被雨淋得泥泞不堪的街道。走到一家报馆门前,看见已经贴出一张纸,举起烛光一照,上边果然写着“日本已于今日投降”几个大字。我心里说,这应该是真实了。同时远远也仿佛听到骚动和欢呼的声音。

⑵我面对着这几个大字自言自语地说:“八年的战斗,如今就这样结束了吗?”我想到这里,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长年的重担,同时又感到,整个的世界也在喘了一口气。

⑶这样的“喘一口气”,我在八年内不曾有过,全中国也不曾有过。但是在8年前,“八一三”的前夕,却有过一次。

⑷那时我在上海附近黄浦江边的吴淞镇。从七七事变发生以来,紧接着是日侨的撤退,日舰驶入扬子江,平津的陷落,全国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紧张,上海一有战争首当其冲的吴淞镇便对于这一切感觉得最锐敏。所以镇上的居民起始是三三两两,最后是成群搭伙,都先先后后地离开这里。使这座一向繁华的市镇,忽然成为一片好像是刚从地里挖掘出来的死城。

⑸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离开这里,但是当我在8月12日的早晨又走到镇上时,镇上忽然活跃起来,与昨天完全不同了。茶馆里、饭馆里、商店的廊檐下,麇集着许多服装一致的兵士。可是茶馆里没有茶,饭馆里没有饭,商店里没有货物。我看着这些兵士是新鲜的,这些兵士看这个市镇也是新鲜的。

⑹他们以好奇的眼光在一条条空旷的街巷中走来走去,我也以好奇的心情走遍全镇 。我分明知道,战争随时都可以爆发,但在它还没有爆发之前,却好像很沉重地悬在空中,要落,却又落不下来。这时忽然在街上出现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他也带着诧异的神情,东张西望,他大半是从远方挑着这担西瓜到这里来卖的,并不知道这里已经起了这么大的变化。

⑺他把这担西瓜放在一座桥上,经过一个时期的踌躇,最后仿佛若有所悟,向这来来往往的兵士一招手,大声喊道:“弟兄们,把这一担西瓜分着吃了吧,反正我也不愿意再挑回去了。”他刚说完这句话,在他周围已经聚集起十几个兵士。

⑻我看到这幅景象,心里感到轻松而爽朗,真好像一段新的历史要从此开始。我想,这段历史只要一开端,过去的许多耻辱都会从此勾销,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我工作的地方,

把一切的事作一个最后的结束。到了下午,开往上海的火车已经停止了,我只好跳上一只黄浦江上的小船,离开这一有战争便首当其冲的吴淞镇。船在日本军舰的中间穿过,军舰上常常有日本的军官拿出望远镜向四方瞭望。我在船上还不住的想,吴淞镇的居民把一座空空的市镇丢给那些兵士,谁会想到呢,远远来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替他们对兵士尽了一些地主之谊。

⑼船到上海,已经是万家灯火,当我回到家里向家人述说这一天的经历时,闸北一带的炮声已经响起来了。我听着炮声,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长年的重担,这重担是比“九一八”还早便已经压在我们身上了。同时感到,整个的中国也喘了一口气。

⑽一个人在这时是多么幸福:当自己喘一口气的时候,也真实地感到,几万万人都在同样喘一口气。

1945年,昆明。

(选自《冯至作品新编》,有删改)

11.第(1)段中叙写了作者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怎样的心理活动?(4分)

▲ ▲

12.第(2)段中画线句子“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在文中的深刻含义是什么?(5分)

▲ ▲

13.第(7)段中画线的内容刻画了一个卖瓜农夫的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 ▲

14.这篇文章始终抓住“喘了一口气”来行文,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6分)

▲ ▲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口述历史与城市记忆

金光耀

口述历史在保存历史记忆方面具有其他形式的文献资料无可替代的价值,成为历史记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来源。人类在发明文字前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就是通过口述保存历史记忆的最早形式。

在很大程度上,历史记忆是由于人们接受了对历史事件的叙述而形成的。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中起着决定的关键性的作用,从而出现了对历史的宏大叙事的传统。但在这样背景下形成的历史记忆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我们知道,文献、档案等文字资料主要集中于政府层面和社会精英的政治活动,通常成为宏大叙事的资料来源。而即使对这些政治活动尤其是其细节,光靠档案或文字资料有时也是无法了解其详的。而丰富的历史细节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历史真相和本质的认识,有时甚至还会改变对历史本身的看法。至于社会生活尤其是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传统意义的档案资料则记录更少。市民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是城市记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就需要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予以记录和保存。因此,口述历史在保存城市记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口述历史提供的信息也会有误差或失真。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就客观而言,人脑不是电脑,人的记忆因时间久远发生误忆甚至失忆,可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观方面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或是受个人经历、情感等因素影响,或是因时代变动导致后来的认识覆盖了先前的认识,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口述者提供的信息失真,

但作为当事人而言,是无意识的。另一类则是为了“隐恶扬善”,刻意遮蔽个人的不光彩一面,而着意提升个人的光辉形象。上述因素提醒我们对个别的口述历史应该谨慎对待。但当我们就同一个话题访谈一个群体,尽管这个群体中的个体间的口述存在差异、矛盾甚至冲突,这些不同的叙述却会产生抵消效应,从而可以提供较为接近历史真相的叙述。这有点像“盲人摸象”,摸象者提供的信息是相互矛盾的,但综合起来却是关于大象的较为完整的信息。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即便集体记忆也有发生偏差和失误的时候。“文革”期间因为存在过各种票证,许多东西需凭票供应,因此在绝大多数城市人中便有猪肉凭票供应的记忆。而事实上,在文革期间有些城市的猪肉是不凭票敞开供应的。之所以会产生凭票供应的记忆,是因为人们将“票证时代”的记忆与对“文革”的苦难记忆、创伤记忆、灾害记忆混同起来,从政治价值判断出发形成了失真的记忆。这告诉我们,历史学家在口述历史积淀为历史记忆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地发挥积极作用,使口述历史能够真正承担起传承城市记忆的重任。

成千上万的老年人是传承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群体。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老年人开展专题性的口述历史采访,主动保存历史记忆,这也是让老年人“老有所为”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有组织的大规模口述项目可以做单兵作战无法做到的事情,可以对具有相同背景的老年人群体就同一个题目开展口述采访,这样一个访谈不是能很好地保存起我们的城市记忆吗?

(节选自《文汇报》2011年10月13日)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 ▲

16.口述历史在保存城市记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依据是什么?(6分)

▲ ▲

17.作者认为应如何开展口述历史的工作?(6分)

▲ ▲

七、作文(70分)

18.人的生存状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你或你熟悉的人有着怎样的生存

状态?你认为怎样的生存状态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你对生存状态有什么体验和思考?

请以“生存状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Ⅱ(附 加 题)

(满分40分,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①夫文者,非仅辞章之谓也,圣贤之文以载道,学者之文蕲弗叛道。故学文者必先

②濬文之源而后究文之法濬文者何在读书在养气夫六经道之渊薮也故读书先

于治经。愚意欲画以岁月,《易象》《诗》《书》《春秋》《三礼》诸书以渐而及,不必屑屑拘牵疏,务融液其大旨所在。

(邵长蘅《与魏叔子论文书》)

【注】①蕲:通“祈”,求,追求。②濬:通“浚”。

20.请概括作者所认为的一篇好文章应具有的两个条件。(2分)

▲ ▲

21.《春秋》相传是由谁编订而成?它的编写体例是什么?(2分)

▲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边城》中的天保在碾坊与渡船之间毅然放弃了碾坊而选择了渡船,这就和都市人世俗的爱情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展现了沈从文对人性美好的孜孜探求。

B.《家》里的三个青年女子中,鸣凤和梅都不能得其所爱,瑞珏则不能终其所爱。她们的悲剧,都直接间接与高老太爷有关,但根源还在于罪恶的封建制度。

C.《女神》中《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登临》《白光》《心灯》等作品热烈而并不强悍,奔放而并不狂暴,它们形成了另一种风格:高昂明朗。

D.《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是在家庭内部日常生活中展开的,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而其惨烈程度却不亚于古典悲剧。

E.哈姆雷特理想崇高、思想深刻,在一个“脱了节”的时代立志重整乾坤,但他又耽于沉思、自责、自我怀疑,加之忧郁与孤独,于是一再拖延复仇计划。

23.简答题(10分)

(1)《三国演义》中下列故事分别对应哪个人物?(5分)

①割须弃袍 ②单刀赴会 ③白衣渡江 ④单骑救主 ⑤乐不思蜀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黛玉正盘算这事,忽见宝玉一问,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

《红楼梦》中“潇湘馆”名称有着怎样的内涵?(5分)

▲ ▲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朴朗呤教授

袁昌英

记得这是欧洲大战中一个朔风怒啸,霜封大地的清晨。一间暗淡阴森的课堂内,已经坐定了不少男女学生,一个个呵手蹬脚,意在暖寒。可是呵出来的气,却也以为空中太冷,一珠珠都飞到玻璃窗上,互相取暖。在嘈杂喃喃的细语中,我听明了一个女生说道:“朴朗呤教授今天未必来上课。”这话原是向我同位的女同学说。我不待她答,就急忙问道:“报上所载的朴朗呤教授的儿子昨天在前线被害了,可就是她的?”“可不是她的!这是她第三个儿

子为国家牺牲了。真太可怜!以后她就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了。今天的希腊悲剧准的上不成。”她的声音里满含着凄惋与同情。上课钟终于发出暮鼓晨钟的音节,全堂顿时静肃如缄。呵手蹬足所拒抗不住的厉寒,却为这沉肃所征服了。大家精神焕发地凝视着讲台左侧的门,默伺它的移动。各人的眼膜上果然触着一种波击。门开处,一个五十来岁,头戴黑色方角博士帽,身披黑色宽大博士袍的女教授,憔悴容颜,惨淡面目,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全体同学,不约而同的,如触电般,同时站起,向她整整低头五分钟。她不胜了,眼泪如泉奔如川决,簌簌然直流而下。这神圣的五分钟纯为无声的悲哀所盘据。最后,她拭干了眼泪,一声“请坐”,就开始讲论“七军攻笛博城”的伟大悲剧了。声音洪亮,气概激昂,可是哀思凄恻,痛隐眉梢,仿佛哀蒂阿克利就是她自己的儿子。身世坎坷,人生难免。可是以一弱女子,能以这种不屈不挠,敛神忍痛的态度担当之,而孜孜不息地履行自己的职务,这是多么沉毅而悲壮的精神!

(选自《袁昌英散文选集》)

24.在朴朗呤教授出场之前,文章是如何一步步为塑造这一形象作准备的?(6分)

▲ ▲

2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 ▲

26.统观全文,简要分析朴朗呤教授形象。(6分)

▲ ▲

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D(A.yān / yīn ,yìng ,sh?/zh? ; B.lǜ/shuài ,pí/bì ,m? ; C.xíng ,zhàn/chàn ,qiáng/qiǎng;D.jià/jiǎ ,ào/niù ,wù/a)

2.B(A.搭配不当。“驱散”与“天气”不能搭配,应去掉“天气”。C.成分残缺。“至少”与“左右”任去其一。D.语序不当。“继承、学习”应为“学习、继承”)

3.①形成激突波;②激突波传动;③启动涡轮。

【评分建议】4分。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2分,答对3点得4分。

4.示例1:“嫦娥”奔月,远古神话变现实;“神舟”升空,千年梦想终成真;“天宫”载人,空中楼阁可期待。

示例2: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如初升朝阳蒸蒸日上,如离弦之箭势不可挡。

【评分建议】(1)紧扣材料、内容恰当,2分;(2)运用排比手法,2分;(3)语句通顺,1分。

超过字数,扣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B(腹心:犹言至诚之心,即衷心)

6.C(②说的是夏侯详的人生态度,④说的是夏侯详辞不就职,⑥说的是夏侯详谦虚退让。三者均与人物的“多谋善断”无关)

7.C(“一同来抵抗高祖”表述错误,应为“两人共同响应”)

8.(1)况且现在北魏军队靠近淮河边驻扎,全军的去留无法预测,恐怕有别的图谋。(“次”“去就”“异图”各1分,语意表达通顺1分。“去就”也可以译为“去向”“行动”等)

(2)等到齐明帝辅佐朝廷政务时,招令夏侯详一同出城,准备重用他。(“及辅政”“大用”各1分,语意表达通顺1分)

(3)当高祖率军围攻郢城却久攻不克时,颖胄派遣卫尉席阐文到高祖军中去。(“未下”“如”各1分,语意表达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他为父亲守丧因过度悲哀而损伤身体。在服丧的三年时间里,他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曾有三只脚的麻雀飞来停在小屋的门上,大家都感到非常诧异。三年丧满,刺史殷琰征召他补主簿之职。

宋泰始初年,殷琰占据豫州反叛朝廷,宋明帝派遣辅国将军刘勔前去讨伐,双方攻守连月,城内叛军人情危惧,军心动摇离散,殷琰打算向北魏求援。夏侯详劝殷琰说:“我们现在的行动,本意是对皇室表示忠节;如果今天朝廷有人主持,就应该归附朝廷,怎么可以屈身投靠北方异族呢。而且现在北魏军队已接近淮河,全军如果难测去就,怕会有反叛的图谋。现在如果就派使者去表白我们的诚意,他们一定会高兴地接纳,岂止是免除死罪呢。如果不信,请让我充任使者。”殷琰同意派他前去。夏侯详见到刘勔后说:“将军你严围壁垒,矢刃如霜,我们城中守军,实同困兽。军民害怕将军诛杀,都打算投降北魏。我现在之所以出得城来,向您坦露真诚的心意,只是希望将军您能弘浩荡之恩德,降霈然之恩惠,下令解围退兵,

那么我们都会相继前来归降了。”刘勔答应了夏侯详的条件。即日殷琰及其部将全都出城投降,全州的百姓得以保全。

齐明帝为刺史的时候,对他极为器重。等到齐明帝辅佐朝廷政务时,招令夏侯详一同出城,准备重用他。明帝常常整日整夜跟夏侯详及同乡裴叔业一起谈话, 夏侯详却表现得漫不经心,不予酬答。明帝就问叔业什么原因,叔业将明帝的疑问告诉夏侯详, 夏侯详回答说:“不为福始,不为祸先。”因此明帝有点不悦。夏侯详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

齐建武末年,荆州中兵参军刘山阳事先还在荆州,山阳的副将潘绍欲谋反,夏侯详就假装叫潘绍前来议事,在城门口斩了他,荆州各府因此得以安定。夏侯详迁司州刺史,但他却推辞而不去上任。

高祖发兵起义时,夏侯详与萧颖胄协助高祖同创大业。凡是军国大事,颖胄多向夏侯详求教。当高祖率军围攻郢城却久攻不克时,颖胄派遣卫尉席阐文到高祖军中。夏侯详向高祖献计说:“越是处境艰危的壁垒越容易坚守,而想攻取它却很困难;驻兵攻取坚城乃是兵家之大忌。确实应该多加谋划,广泛询问并采纳大家的意见,规定军主以下直至平民百姓,都把他们的见解献上来,尽其所想,择善而从,并且选用能人,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还需要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以及敌人的粮草储备,窥探敌方的军心民情,权衡双方的形势。”高祖表示赞许并采纳了他的计谋。

天监二年, 夏侯详上表朝廷,请求辞去官职,高祖颁诏解除他侍中之职,晋升为特进。天监三年迁为湘州刺史。夏侯详善于处理政事,在湘州任职的四年时间里,为老百姓所称颂。湘州城南面临水处有座险峻的山峰,古老的传说说“刺史如果登上此山官职就会被取代”。因此历任的官员都不敢到那儿去。夏侯详却命人在山上建造起亭台楼榭,延请僚属,以表达自己谦虚退让的志向。天监六年, 夏侯详生病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摘自汉语大辞典出版社《二十四史全译?梁书》)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

(2分)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2分)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分) 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2分)

(3)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1分)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信誓旦旦 (2)不悱不发 (3)所以动心忍性 (4)奈何取之尽锱铢

(5)庄生晓梦迷蝴蝶 (6)挟飞仙以遨游 (7)衣冠简朴古风存 (8)壁立千仞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作者的心理活动复杂而有变化:开始半信半疑、怀疑,又充满期待;接着分析推测,又

等得不耐烦;最后心里终于踏实。

【评分建议】4分。总说1分,分说1点1分。

12.抗战终于结束了,我们终于胜利了,许多耻辱终于勾销了(长年在肩的重担终于放下了)。

【评分建议】5分。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5分。

13.卖瓜人招呼士兵吃瓜的举动,表现了普通民众对抗战的支持;给作者带来了轻松、爽朗、

愉快的心情;预示并象征着一段新的历史即将开始。

【评分建议】5分。前两点各2分,第三点1分。

14.⑴使立意深刻:不仅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也道出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⑵以小见大:选取抗战始末的两个片段,从侧面反映了重大主题(内容)。

⑶使结构紧密:“喘了一口气”前后呼应,把文章连成一个整体。

⑷便于抒发情感:巧妙地流露了作者深深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抗战的感受。

【评分建议】6分。答对1点得2分,答对3点得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首先,论述口述历史的价值和作用;(2分)

其次,指出口述历史也会有误差或失真(偏差和失误)并分析产生的原因;(2分) 最后,呼吁开展口述历史的工作。(2分)

【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

16.可以丰富历史记忆的细节;可以深化甚至改变对历史本身的认识;可以记录和保存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

17.应慎重对待口述历史,避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口述信息失真;应给予传承城市历史记忆

的老年人群体足够的尊重;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老年人开展专题性的大规模的口述历史采访。

【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语 文 Ⅱ(附 加 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故学文者必先濬文之源/而后究文之法/濬文者何/在读书/在养气/夫六经道之渊薮也/故

读书先于治经。

【评分建议】6分。每处1分。

20.讲究辞章(文法) 文以载道

【评分建议】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1.孔子 编年体

【评分建议】2分。每点1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A C (A.“天保”应为“傩送”;C.“《白光》”出自《呐喊》)

23.(1)①曹操(曹孟德) ②关羽(关云长) ③吕蒙(吕子明) ④赵云(赵子龙)⑤刘禅(阿斗)

(2)黛玉诗号潇湘妃子(1分),潇湘馆的翠竹象征着黛玉的不屈不挠、淡雅清高(2分);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1分),暗示黛玉以泪还恩的悲惨命运(1分)。

【评分建议】5分。翠竹的象征意思2分,其余三点,每点1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24.(6分)(1)描绘暗淡、阴森、寒冷的环境来衬托,(2)叙述充满“凄婉与同情”的学生话语来铺垫,(3)营造上课钟响起全堂肃静的气氛来渲染。

【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

25.(3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寒冷的环境,暗喻师生间互勉互励的融融情谊。

【评分建议】3分。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

26.(6分)(1)爱国:不屈不挠,富有爱国心的热血国民;(2)爱子:沉毅勇敢,富有慈

爱心的至情母亲;(3)爱生:孜孜不息,富有责任心的敬业老师。

【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

四 : 辽宁省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碗面的悲与喜

朱奚荭

面店不是很大,楼上楼下共60米见方。面的种类也不是很多,到了冬天,就只有一种,招牌羊肉面。店的位置也偏,位于城的东北角。

只是,城里的学子考上了大学,要背井离乡到异地求学,出发之前,到此店里吃一碗面,临走,咂咂嘴:“有一段日子吃不上这面了。”

公务出差有些日子的人回来,先不忙着回家见老婆孩子,却先来此店,吃碗面,解解馋,安慰苦熬了许久的胃。

经年在外打工的人回来,吃了这碗面,恢复了味觉缓解了一路的思乡情,久经颠簸而恍惚的头脑这才清醒过来:“终于尝到了这老家的面,果然是回家了。”

面店举城闻名,源于面的味道之好。

据传,这面店追溯起来,还属于上个世纪的风光。世道变迁,人事沧桑,只是这面,还是祖宗留下的秘笈所成,还是那个味。

徒闻其名、未尝其味的人也不在少数,因为此面价钱很贵,尤其是招牌羊肉面,是其他店的一倍不止。

来店里吃面的人,多是养尊处优的达官贵人。外面不大的空地上,停的不是宝马就是本田。

这不,刚从那辆红色迷你宝马车上下来的贵妇,抱着一只黑色贵宾犬,款款地步入店内,用纸巾仔细地擦拭桌椅完毕后,才优雅地坐下。

“老板,来两碗羊肉面。”

老板是位跛足的中年妇女,面无表情,不苟言笑,十年如一日。

她的绝活是本店的另一传奇,店堂里有再多的客人,她也能丝毫不差地记清楚几号桌哪位客人点的是什么面,面要软还是偏硬,拌面还是汤面,汤多还是面多;可以毫不费力地用丹田之音传到隔开两个房间的厨房里,那声音决不刺耳,反而会让人依稀感觉好像回到那久远的年代,悠长而有古韵。

不到三分钟,面就端上来了。其中的一只碗不是常用的陶瓷碗,有些特别。

贵妇也不在意,细致地挑着面吃,用另一双筷子从另一只碗中夹了面条喂那狗吃,店里的人见了,均见怪不怪的样子,各吃各的面。

不久,店里进来了两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老头搀扶着老妇人,两人一进门,店里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老人,那只贵宾犬也似乎看出苗头,朝两人吠了起来。

跨进门后,老头搀扶老妇人在一个角落里坐下,而后走到柜台,目光在价目牌上搜索良久,:“我要一碗羊肉面,面多点。”老头从衣服的夹层里掏出一个黑油油的布褡裢,再从褡裢的某一层中捏出一叠有一元、五元也有几毛的零票,又点了一遍,交给老板。

面上来了,老头把面推给对面的老妇人,用筷子拌匀了,撒了些胡椒粉:“快吃,热乎的才好吃哩。”老妇人的脸被腾出的热气蒸得显出些红润,脸上露出孩子似的欣喜,用筷子伸进碗里,蘸了蘸汤水,放进嘴里嘬着,又挑起几根面,欠着身子要去喂老头吃,老头摇了摇头:“你先吃,我多要了面,剩下我再吃。”老妇人低头抿了口汤,又把碗推过来,让老头喝汤,老头固执地把碗推了回去,做出生气的样子。

老妇人这才开始吃面,吃得很慢,很享受,额头上渗着些小汗珠,老头见了,用桌上的卷纸仔细、轻柔地给她擦着汗。

老妇人吃了一半后就不吃了,把面推过去。那羊肉也没动,看上去,好像还是一碗才端出来的面。老头又推回去:“再吃些,把肉给吃了,我不爱吃那羊肉,有味儿。”

老妇人又吃了几口面,老头一把抢过筷子,夹起肉喂到老妇人的嘴边。老头把所有的肉喂给老妇人吃完,又夹了些面喂她,这才揽过碗,心满意足地大口吃起面来,没多久,一碗面连一滴汤也不剩了。

老两口互相对视着,眉眼里透着满足和快乐。

老头细心地给老妇人围上毛巾,两人搀扶着出门了。

“哟,这不是城东捡垃圾的杨老六吗,怎么今天也来这里吃面了?看来,这年头,捡垃圾的也发喽。”一位穿皮风衣的胖子夹着一股寒风进来,嘴里嚷着。

隔桌上,那贵妇的面剩下了一半,而贵宾犬的那只碗里还剩下了大半碗的面,那些羊肉几乎未动过一箸。

店员端下贵妇的两只碗和那对老人的那只空空的碗,转身进去时,店堂里的人清晰地听见一声轻微的丹田之音:“把那只碗给扔了。”

留下的是店里所有人的疑问:“是哪只碗?”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一家有名气、价钱贵的面馆,同时接待了一位贵妇人和一对捡破烂的老夫妻。作品叙述了贵妇人与宠物犬吃了两碗面,而捡破烂老夫妻同吃一碗面的故事。

B. 这篇小说语言清新,叙事生动,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作者在作品中将旁观者的理智与读者的情感巧妙地联系起来,在平静的叙事中蕴涵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C. 这篇小说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D. 两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面馆吃面满足而快乐,但也有个小插曲:在吃面的过程中,老妇人把面推给老头,老头很生气,又把面推回给老妇人。

E. 微型小说为了追求含蓄、蕴藉的艺术境界,有时会通过模糊的方式来呈现题旨,这篇小说就是这样的。

(2)小说以“一碗面的悲与喜”为题有何妙处?(6分)

(3)这篇小说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的结尾“把那只碗给扔了”一句很精彩,到底“是哪只碗”很耐人寻味。有人说是扔掉犬吃过面的碗,有人说是扔掉捡破烂夫妻用过的碗。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梦里不知身是客

清心

长长的静默,风吹叶落。1973年3月6日,81岁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带着满腔遗憾和对中国无与伦比的思念与眷恋,永远闭上了双眼。自此,她倾情热爱的第二故乡——中国,与她天各一方。

1972年5月,收到拒绝她访华的回信时,赛珍珠衰老孤独的身体如同深秋的雨布,顷刻瑟瑟成薄凉。只是,误会也好,曲解也罢,甚至连那些常人难以接受的人身攻击,亦不能动摇她的“中国心”。她对中国的感情如同种子发芽生根,早已渗透到骨子里。

赛珍珠一生中的前40年,除去回美国上大学的4年和读硕士学位的两年,均在中国度过。她自小跟一位姓孔的先生学习“四书五经”,说中国话,写中国字。童年的赛珍珠最喜欢听奶妈讲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这些口头文学,对她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岁那年,父亲安排她回美国读大学。在康奈尔深造时,她主修的是英文,论文却洋洋洒洒地写了《中国与西洋》。硕士毕业后,赛珍珠再次返回中国。在土地贫瘠的宿州生活了三年。其间,她接触到许多目不识丁、辛勤劳作的中国农民,亲眼目睹了他们如何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不屈不挠地挣扎和拼搏。最可贵的是,她还尽可能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跟老百姓交朋友。因此,她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认识甚至不亚于许多中国作家。赛珍珠写中国,纯粹是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同情甚至是感恩。她曾说过:“我早已学会了热爱中国农民,他们如此勇敢,如此勤劳,如此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长久以来,我一直致力于为他们讲话。”就这样,赛珍珠怀揣一颗赤诚之心,为了表达对中国兄弟姐妹的挚爱深情,她主动承担起“为民请命”的角色,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发言人”。

1919年,赛珍珠与丈夫来到金陵大学任教,在学校分配的一所小洋楼的阁楼上,她面向群山,文思泉涌,几乎完成了后来为她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全部作品,这座洋楼现在仍然静静地立在南京大学北园的西墙根旁。

1931年,她以中国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巨作《大地》在纽约出版,引起轰动,她也在一夜之间名声大振。1932年,《大地》荣获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她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一生共创作了近百部文学著作。

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赛珍珠在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说中,向西方文化知名人士宣告:“虽然我生来是美国人,但恰恰是中国小说而不是美国小说决定了我在写作上的成就。”接着,她如数家珍地阐述了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又详细介绍了中国小说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最后,她由衷地说:“我想不出西方文学中有任何作品可以与它们相提并论。”

另外,在创作《大地》之余,她还花费5年时间,翻译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虽然迄今为止已有多种国外译本,但赛珍珠翻译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无疑是最为准确、最有影响力的。

赛珍珠的文学创作不仅呈现给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并且她亦是第一个把中国农民放在跟西方人同等地位来描述的外国作家。这样的言论,对现在而言,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在当时那个对东亚充满偏见的年代,却可谓石破天惊。正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所言:“赛珍珠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和洞察力去了解一个陌生而遥远的世界。”

赛珍珠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不仅源于她的文学成就,还在于她创立了世界首家无种族收养机构“欢迎之家”,为成千上万名儿童提供了生活保障与资助。

由于各种原因,自1934年回到美国后,赛珍珠再没踏上过中国这片令她日思夜想的故土。虽然她被称做“大地之女”,然而她热爱的大地却不在脚下,而只能萦绕在梦里。梦里不知身是客,读大学时,籍贯一栏她填的是“中国镇江”。病逝后,按其遗愿,她的墓碑上没有任何称谓,只镌刻着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赛珍珠。

(选自《读者)2011年18期,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即使受到误会、曲解甚至人身攻击,赛珍珠也没有动摇“中国心”,因为她认为自己的一生都属于中国。[]

B.赛珍珠热爱中国农民的勇敢、勤劳、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的精神品质,因而承担起“为民请命”的角色。

C.在现在仍立在南京大学北园的西墙根旁的小洋楼的阁楼上,赛珍珠完成了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全部作品。

D.赛珍珠是第一个把中国农民和西方人一视同仁的外国作家。这在当时充满偏见的时代,具有石破天惊的作用。

E.虽然赛珍珠被称为“大地之女”,但是自1934年回美国直到去世,她再也没有踏上中国这片令她魂牵梦萦的故土。

(2)赛珍珠对中国无与伦比的“倾情热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赛珍珠在中国生活的40年间,哪些经历为她取得的卓越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分)

(4)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说赛珍珠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 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百万豪车,住千万豪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B. “少了一根铁钉,丢了一个马掌,丧了一匹战马,亡了一个国家”,这个谚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大而化之。

C. 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诗歌的态度也会跟着好转,这种说法未免有点舍本逐末。

D. 络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络语言,但是上登载的一些文章有的文辞并不精美,有的不通文墨,词不达意。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 《光明中学考试规则》已经正式实施,该规则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使学校有效地遏制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B. 最近热播的《民兵葛二蛋》,虽然是一部常见的抗日题材剧,黄渤却将它演绎得别具革命浪漫主义气息,成为2012年最火的电视剧之一。

C. 近日,涉及肯德基等知名企业的“速生鸡”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再一次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质疑,农业部专家组已奔赴山东调查。

D. 高三冲刺阶段马上就要到了,同学们都在刻苦努力。能否获得高考的胜利,取决于同学们冷静沉稳的程度。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生命燃烧的火焰是绿色的吗?我不知道。 , , 。

, : ,然而最终不但他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他自己也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①这个人毕其一生,想要改变自然,在自然中留下一些个人的痕迹

②有的时候我感到它是死者生命的延续,灵魂的表白

③那燃烧是无声的,惟其无声,方显执著

④而在他的墓上,绿草葳蕤地生长,如熊熊的火焰

⑤有的时候我又觉得,它只是自然在平静地昭示的一个真理

⑥一个人的躯体,不管化不化成灰,都要埋入地下,化成肥料

A.③②⑤①④⑥ B.②⑤④③⑥①

C.④②⑤①③⑥ D.⑥④③②⑤①

16.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是

17.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6分)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学科]

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传统制麻,采用沤(òu)麻的方式。沤麻是将亚麻茎或黄麻置于水中浸渍,利用细菌作用使麻的木质组织软化以便打出纤维。麻茎或已剥下的麻皮浸泡在水中时,自然发酵,会发出难闻的恶臭味,但是通过脱胶等程序最终却可以获得干净坚韧的麻绳。

民间自制土豆淀粉,将土豆洗干净,放在缸里,通过一定时间的发酵,打开臭味扑鼻的大缸,将浑浊不堪的发酵物掏出,经过反复淘洗,去除其中的杂质,最终能制作出美味、白净的土豆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2014届高三三模考试

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

1.B

【解析】(曲解文意,原文“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原文强调是“成文的家训”,并不意味着《诏太子发》是最早的家训。)

2.C

【解析】(A偷换概念,原文中说“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B无中生有,“起到了强化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作用”文中无据。D张冠李戴,“表现出诸葛亮对求学者的教诲与期望”错误,文中举例为家书,自然是教诲子弟后代的。)

3.C

【解析】(“尤其注重‘劝子为学’”一句错误,文中只是说“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可见选项是对原文的主观臆断。)

二.4 B.登记。

5 A. 解析:③武则天的行为;④是玄暐弟弟的行为;⑥是要研究经籍。

6 C. 解析:崔玄暐没有主张处死张昌宗,另外,“武则天命令法司正确审理他的罪行”在先。

7(1)崔玄暐坚持陈述他们的冤屈,武则天于是受到触动而醒悟,全都依照他的意见免罪。(固,坚持;陈,陈述;咸,全,都。三个词各1分,句意2分。)

(2)兄弟的子弟中有孤贫的,大多亲自抚养教育,很被当时人称赞。(躬自,亲自;教授,教育;为……所,被。三个词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崔玄暐,博陵安平人。父亲崔行谨,曾为胡苏县令。年青时学识品行就很好,深受叔父秘书监崔行功器重。龙朔年间,参加明经科考试中举,补任库部员外郎,崔玄暐做官以清廉严谨著称。不久,崔玄暐任天官郎中,又升任凤阁舍人。

长安元年,越级升任天官侍郎。他处事严正不移,严于律己,杜绝来拜见拉关系的人,很为执政者所忌恨。又调任文昌左丞。经过一个多月,武则天说:“自卿改职以来,选拔官员的部门大有罪过。今天要恢复你的旧职。”皇上任命崔玄暐为天官侍郎,并赏赐彩绸七十段。长安三年,朝廷任命崔玄暐为鸾台侍郎,代理宰相,兼太子左庶子。长安四年,迁任凤阁侍郎,加荣誉职银青光禄大夫,仍然继续主持政事。在此之前,来俊臣、周兴等诬陷好人,图谋升官封爵,因被诬陷而造成查抄家中所有钱财的达数百家。崔玄暐坚持陈述他们的冤屈,武则天于是受到触动而醒悟,全都依照他的意见免罪。

武则天末年,宋璟检举张昌宗图谋不轨,崔玄暐也多次直言,武则天才命令法司正确审理他们的罪行。崔玄暐的弟弟崔升当时任司刑少卿,又请求判他们死刑。他们俩兄弟均如此坚守正道。这时,武则天患病,宰相经常累月得不到召见。等到病好了一些,崔玄暐又上奏道:“皇太子、相王仁爱贤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完全可以亲侍汤药,帝王所居之处是很重要的地方,希望不要让异姓出入。”武则天说:“很明白卿的厚意。”不久,因参与诛杀张易之兄弟有功,升任中书令,封博陵郡公。

中宗欲任方术之士郑普思为秘书监,崔玄暐恳切地提反对意见,最终未被采纳。不久,晋爵为王,赐实际封地四百户,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管正都督事务。其后,多次被贬,任白州司马,在赴任途中死去。建中初年(780年),赠太子太师。

崔玄暐与其弟崔升非常友爱。兄弟的子弟中有孤贫的,大多亲自抚养教育,很被当时人称赞。崔升,官至尚书左丞。崔玄暐年轻时善于写作诗赋,晚年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专长,就不再写诗赋,只是一心一意研读经籍,撰写著作,所撰写的书有《行己要范》十卷,《友义传》十卷,《义士传》十五卷,训注《文馆辞林策》二十卷。

诗歌鉴赏

8.【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方法点拨】解析本题一可先看标题。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本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二可看抒情字眼。本诗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9.【考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方法点拨】(1)解释该句的意思。(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3)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0.略

“不是常用的陶瓷碗”说明老板早有准备,特意备好的碗,不会扔掉。②贵妇在喂狗吃面条时,“店里的人见了,均见怪不怪的样子”,说明常有富人带宠物上面店。面店备有宠物专用碗。出于经济考虑,没有必要把犬吃过面的碗扔掉。③为什么要扔掉老夫妻用过的碗呢?从老板的角度说,嫌他们脏,影响名店名气。小说正是要通过扔掉人用的碗来表现“穷人不如富狗”的深刻主题。

12:实用类文本阅读

(1)(5分)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C过于绝对,遗漏“几乎”。D原文是说西方人对东亚充满偏见。E原文中的语意转折并没有包括“且1934年回到美国直到去世”的信息。)

(2)①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长篇巨作《大地》以中国农民为题材。

②读大学时,籍贯填的是“中国镇江”。

③墓碑上镌刻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赛珍珠。

④1972年她申请访华被拒后受到打击。

(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3)①“四书五经”的从师学习和奶妈讲的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口头文学的影响。

②广泛阅读中国小说并深入钻研《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

③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并跟百姓交朋友。

(4)赛珍珠在积累了中国的丰富生活经验,了解到大量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更感悟到了中国农民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挣扎和拼搏精神,(以上4分)而且她用一片赤诚之心,以真诚平等为写作原则,(2分)使她的作品很好地揭示了中国的现状和中国文化的特点,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搭设了良好的桥梁,所以说她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2分)

13.【答案】B.(A.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此处属于望文生义。B.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用在句中恰当。C.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而追求枝节的,比喻做事不从根本的、主要的问题下手,而只在细枝末节上用力气。本句应使用“本末倒置”。属于形近混淆。D.不通文墨: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属于对象误用。)

14.【答案】D(A项表意不明,该规则应该对学生“考试行为”做出详细的规定,而不能是对“考试作弊行为”。B项偷换主语,可改为“却被黄渤演绎得别具革命浪漫主义气息”。C项主语残缺,将“涉及肯德基等知名餐饮企业的‘速生鸡’事件被媒体曝光后”中的“后”删掉。)

15.【答案】D(第⑥句“埋入地下”与第④句“墓上”相承接,“火焰”与第③句“燃烧”相接,②与⑤句“有的时候”相接,第⑤句中“昭示的一个真理”引出后面结论,第①句“这个人…留下…痕迹”与语段最后的句子相连。)

16.【答案】

“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历史作了较系统的记录,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17.【答案】(示例)

知识,是蜜罐里的蜜,只要你不断地灌注,总会带来甘甜;

知识,是仓库中的铁,如果你不经常用,总会生锈老化。

18.写作

作文参考立意:

这两段文字通过沤麻和制土豆粉说明发酵、淘洗、提纯的重要作用,学生需要从中感悟人生,思考生活。首先,可以想到自身的成长。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否定旧我、塑造新我的过程,其中必然会经一番折磨,历一番淘洗。其次,可以想到做事。想要成功有时并不容易,需要我们潜下心来,摸爬滚打,“豪华落尽见真淳”,从而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还可以从心灵境界的提升的角度进行写作。现实世界有太多纷扰太多诱惑,使我们的心灵迷失了方向,我们要经常“拂拭”,才能清除那些污垢,从而走向平和和幸福。

参考立意如下:

(1)人的成长必要经历锤炼和考验。“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2)成功需要发酵、淘洗和提纯。

(3)反复淘洗,澄澈心灵。

(4)发酵提纯,打造美丽人生。

本文标题: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014年高考(517)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544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