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产品汪的自我修养

发布时间:2017-11-01 所属栏目:运动服饰

一 : 产品汪的自我修养

作者简介: 付宇轩(@DevTalking),从事Java中间件开发、iOS开发。主要主持开发企业级ETL中间件、BPM中间件、企业级移动应用,个人博客地址:http://www.devtalking.com。

本文为 CSDN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欢迎技术投稿、约稿、给文章纠错,请发送邮件至mobile@csdn.net。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首先要知道产品对于所属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要探寻这个问题,我们又得知道和公司息息相关的是什么,在我的理解来看,与公司状况相关的因素有以下这些:

市场份额 平均订单金额 盈利能力 资产回报率 从订单转化为现金的周期 应收账款 借贷成本

从这些因素体现出来的最直接的就是公司收入,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可以得出公司的经营状况,如果这些指标一塌糊涂,那么这个公司离倒闭也就不远了。那么现在我们再来看产品对公司意味着什么,应该不难发现上面这些指标都离不开产品,产品的市场份额、产品的平均订单金额、产品的盈利能力、产品的回报率、产品订单转化为现金的周期、产品的应收账款、投入产品时的借贷成本。好的产品就能创造出好的这些指标,反之亦然,所以往大了说,产品经理在某种程度上对公司的生存有着一定决定因素,尤其规模不是很大的公司。那么作为产品管理者,如何能帮公司打造出好的产品呢?

武装自己

首先我们需要能让我们打造出好产品的方法论来武装自己,所谓方法论,就是一门学问所采用的方法、规则与公理,放在软件工程中,它便指一系列编撰好的建议方法、训练方法及材料、使用的各种工具。在当今的IT领域,这种方法论莫过于DevOps了,我用它武装为自己的铠甲。

我不打算就DevOps做概念上的解释,我要说的是为什么我要选择DevOps,它能给公司和产品带来哪些好处,概括来说有以下五点:

它能使产品更快的投入市场。 它能提升客户满意度。 它能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 它能提升员工生产力及工作成就感和幸福感。 它能给公司在市场中创造出巨大的竞争优势。 打造利剑

产品的产出过程就是开发过程,在开发方法上我选择敏捷开发作为我的利剑,虽然这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但是它却是经过长期千锤百炼,经得起考验的开发方法,就像使用千锻、万锻后的精钢打造的利剑一般,首先在材质上就不会轻易损坏,只是你能否耍好剑的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敏捷开发在当今湍流的IT领域中好处不言而喻,积极甚至激进的个体互动、时刻有可交付的成果、紧密的客户合作、快速的响应变化都完胜传统瀑布式开发那套冗长的过程、冗余的事无巨细的文档、漫长的合同谈判和循规蹈矩的拖沓计划。

有了利剑,我门要学习剑术,敏捷开发有若干方法可供我们使用,比如Scrum、特性驱动开发(FDD)、测试驱动该开发(TDD)、行为驱动开发(BDD)、精益开发等,但是敏捷开发不存在官方的方法,没有完整的方法列表,也不存在最好的方法一说,只有最合适的方法。我选择了Scrum,理由很简单,它同样经历了多年的历练,已去其糟粕。

个体互动

我们先来看看个体互动,首先要明确的是你的组员,不论是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还是运维人员,他们绝对不是你的工具,不是你的枪,更不是你枪里的子弹,他们是你的伙伴,一起战斗的伙伴,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所以我们要了解他们,和他们建立互信互助的关系,建立团队沟通习惯,围绕斗志高昂的团队成员开展工作,这也是敏捷开发的原则和成功要素之一。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这些呢?这就需要使用Scrum剑术中的这几个技能:

每日立会:每天不论早晚,抽15分钟时间,团队每人都要发言,汇报工作完成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让大家都彼此了解对方的工作内容和进度。 每周代码评审会: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对代码质量进行评审,提出意见和建议。但是要确保的是每个人都要放下自尊,虚心接受和诚恳的评价。 每月畅谈会:团队成员之间勇于互相展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可促使团队达成互相信任。每人发言,说说自己遇到的最困难的事,或觉得自己做的比较差劲的事,虽然这种方式一开始会有点残忍,但一旦团队成员彼此之间成为了倾诉对象,那么团队的团结互信将达到另一个境界。 每月回顾会议:也称为总结会议,每月进行总结并讨论在各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定期技术交流会:我们鼓励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向着专家的目标去努力,尽可能去专精自己擅长的技术,有一定积累后,无私的与大家分享交流,我很乐于看到团队成员彼此都称为对方老师。这有利于促进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 时刻有可交付的成果

何为可交付的成果,这里的成果指的不仅是产品,每一个开发人员完成的功能模块甚至与一个功能都算是是成果。那么可交付的成果既对功能模块有用的功能、对产品有用的功能模块、对客户有用的产品。那么所谓有用又如何定义呢,它在这里指的不仅是代码逻辑无误并测试通过这么简单,而是让客户买账。那么我们要如何从源头就做到有用呢?这里需要用到Scrum剑术中的几个技能以及另外一个剑术,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剑术。

区分“相关”与“无关”的工作

这个剑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弄清楚与实现公司目标息息相关的是什么。具体的技能以下三个:

把公司上层的评估指标作为前提条件与具体的业务部门和开发部门的任务关联起来。只要能说明IT风险会对业务绩效指标产生多大的影响,就能着手指定更好的业务决策。 与各指标对应的业务流程负责人进行访谈,理解客户的需求与期望、产品系列、上市时间、销售渠道等分出项目优先级。 冻结低优先级的产品,保留高优先级的产品,形成相对单一的工作流。

从这个剑术可以看出,它不仅适用于产品层面的管理,也适用于公司层面的运营。但不管是作为产品经理还是作为公司运营者,我们都得有一个列表,那就是公司的远期目标,也就是公司上层的评估指标:

我们要创建什么? 我们有正确的产品吗? 我们能有效的创建产品吗? 我们能尽快把产品推向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吗? 我的产品能带来感兴趣的潜在客户吗? 我们遵守了对客户的承诺吗? 我们是在获得客户还是在流失客户? 我们的销售预测准确率靠谱吗?

与此对应的是:

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根据市场和客户确定产品系列。 提高研发效能。 缩短产品交付周期。 研究销售时机和销售渠道。 保证按时交货。 提高客户留存率。 保证市场和销售报告数据的精准性。

以上八点其实是环环相扣的。当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后,自然而然就可以区分出哪些工作是“相关”的,哪些是“无关”的。

细分任务

当我们确定了一堆相关的工作后,需要使用Scrum中的另外几个技能将这些工作根据优先级进一步的细分:

确定产品需求列表(Product Backlog)。 开发团队根据产品需求列表作出整体工作量的预估。 通过迭代计划会议(Sprint Planning Meeting)根据优先级及资源情况从产品需求列表中筛选出用户故事(User Story),作为本次迭代要完成的目标,一般周期在1-4个星期内。 将用户故事再进行细化,形成迭代需求列表(Sprint Backlog),通过看板将其可视化。

我们通过确定出的“相关”工作,根据优先级进一步确定产品需求列表,这要注意的是,现在的产品需求列表中的内容已经是和公司的评估指标相关链的任务,所以都是极有价值的,现将这个需求列表评估出整体的大致工作量,然后通过迭代计划会议从中筛选出用户故事,也就是确定团队的短期目标,最后再将用户故事细化为更小的简单任务,一般周期保证在2天以内,分配给每个团队成员,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使用计划纸牌工具进行周期确认。Scrum中的这4个技能干的事就是能让整个团队清楚我们的最终目标和每一个短期目标,以及对整个目标的时间把控,在不断分解的过程中消除团队对庞大目标的恐惧感,并建立信心。

计划纸牌工具的作用是确认探讨最小任务的具体周期。比如A程序员开发一个功能要5个小时,而B程序员认为只需要2个小时,那么他们各自取出有相应时间的牌藏在手中,最后摊牌,如果时间差距很大,那么A和B就可以对这两个时间进行讨论,最后确定最合适的任务周期。

持续集成

持续集成也是Scrum剑术中的技能之一,持续集成也就是每日集成部署,保证每天都要有一个可以成功编译,并可以演示的版本,要做到这一点,传统的集成部署方式显然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我们需要使用自动化集成部署方案。

持续集成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也是通过不断摸索实践,从历史长河演化而来,但这四个阶段的方式没有谁好谁坏,只有我们的现状适合哪个阶段。

代码级别的集成:这个阶段不依赖独立的集成工具,一般使用IDE内置的编译工具。同时代码风格检查、单元测试、测试覆盖率都有开发人员在本机人工执行。接下来的交付准备环境、运行测试、备份旧版本、新版本打标签以及反馈机制等其他重复的事情都由手工完成。 集成工作流:这个阶段整个开发流程的重心从代码级别的集成转移到了更自动化地编译和更完善的测试验证,致力于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问题,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软件质量。具体的形式是先进行代码编译,触发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打包测试,自动部署到测试环境。循环往复,形成编译-构建-测试-集成-部署的工作流。 持续交付与部署:在上个阶段,自动部署只是最终部署在测试环境,还需要手动部署到生产环境,因为产品从需求到部署的过程中会经历若干个不同的环境,如开发环境、QA环境、自动化测试环境、生产环境等。所以在这个阶段要建立标准化的环境部署顺序,在工作流中增加部署预生产环境,并执行灰度集成测试,做好线上环境部署后的回归测试。持续交付并不是指软件每一个改动都要尽快部署的产品环境中,而是指任何的代码修改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实施部署。而持续部署,指的是自动部署到生产环境中。 基于Docker的持续集成:这个阶段是上个阶段的进化,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Docker统一部署环境。具体形式是开发者提交代码,触发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打包测试,产品构建,触发Docker镜像构建,构建镜像上传至私有仓库,镜像下载至执行机器,镜像运行。

通过持续集成我们就可以大幅缩短成果的交付周期,从而达到不断交付有价值的成果以满足客户需求的先决条件。

至此,我们有互相高度信任的团队,有条不紊的做着正确的事,不过我们只完成了计划内工作流的第一步,既优化工作优先级。目前我们只是有了让产品更快的投入市场的先决条件,想要真正实现,那么还需要提高计划内工作流的流量吞吐率及流速。

寻觅坐骑

首先我们要明确在我们的所有工作中一共有四种类型的工作:

业务工作:也就是我们需要完成的和产品相关的工作。 内部工作:团队内部做的一些改进工作,比如搭建自动化部署框架等。 变更工作:由上面两种工作引起的工作,比如开发向测试交接时引起的问题,业务工作的需求改变引起的问题,内部的改进工作引起的问题等。 计划外工作:一般都由上面三种工作导致,尤其是变更工作引起的需要补救的工作,而且往往优先级都相对较高。

业务工作和内部工作我们又称之为计划内工作,变更工作往往也是我们无法避免的,而计划外工作是最为可怕的,如恶魔一般,我们要以牺牲计划内工作为代价去消灭它。

所以我们知道了影响计划内工作流流速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计划外工作,那么影响流量吞吐率的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约束点

我们将产品从需求到交付的过程想象为一个加工工厂的加工流水线过程,产品需求看作是加工原料,开发、测试、运维等看作是工厂流水线上每一环节的机器,原料从流水线起始位置流入,经过一个个加工机器,最终加工为一个成品。但是当其中的某个机器工作效率很低的时候,在该机器处就会堆积越来越多从上游传来的半成品,而下游的机器则闲置着,或者使用率极低,这种情况下这个工厂的生产效率可想而知。那么这个效率很低的机器就是整个工厂流水线的约束点,不但影响了流速也影响了吞吐率。那么这个机器相当于我们产品开发中的什么呢?是不同分工的个人还是不同分工的团队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回到这个工厂,仔细观察可以我们可以看出加工流水线上的每个加工环节都有四个部分组成,那就是机器、人员、方法、测评。机器是工具,人员按照方法操作工具,然后根据测评细则检查加工的半成品在这一环节是否合格。这四部分组成的就叫工作中心,工作中心就是产品开发中不同分工的团队,所以某个团队的效率低下就会称为整个工作流的约束点。

那么团队为什么会成为约束点呢?因为团队里也有约束点。我们来继续看这个工厂,如果操作某个机器的人操作不熟练,或者一个人要兼顾好几个机器的话,那么这个人员就可能成为这个工作中心的约束点,甚至是多个工作中心的约束点。所以,解决约束点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所有在非约束点所做的改进都是假象。

消除或保护约束点

有些约束点是因为自身能力问题导致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先调整他的任务,将优先级相对低的任务分配给他,同时通过技术交流会或者师带徒快速提升他的能力,从而消除约束点。另一种情况的约束点恰恰是因为这个人能力很强或者他的工作牵连着别的工作中心,从而参与了多个工作中心,反而使他自己的工作中心效率低下,这种情况我们就要采取保护约束点的措施:

永远不要让这种约束点迁就别的工作中心,我们的做法应该完善每个工作中心的方法,使之标准化和自动化,我们的持续集成技能就能改善这一点。 将这种约束点着力于完成优先级相对比较高的任务。

所以我们要善于识别约束点,然后消除或保护约束点,最后寻找下一个约束点,以此反复。

杜绝计划外工作

为什么计划外工作会影响工作流流速呢?因为它增大了工作流中的某个工作中心,或者工作中心里某个人员的等待执行计划内工作的时间。等待时间怎么算的呢?等待时间等于忙碌百分比除以空闲百分比。

等待时间 = 忙碌百分比 / 空闲百分比

因为计划内工作,在前期都指定好了合理的周期,所以团队成员的忙碌百分比一般不会超过50%,所以空闲百分比也是50%,那么等待时间就是1。如果有大量的计划外工作涌进来,那团队成员的忙碌百分比就有可能达到70%或80%,甚至更高,假如忙碌百分比达到了80%,那么空闲百分比为20%,等待时间将增加到4。所以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到,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其实是产生约束点的罪魁祸首,而计划外工作又是超负荷工作的始作俑者。

那么我们该如何杜绝计划外工作呢?我们知道计划外工作一般都是有变更工作引起的补救工作,因为80%的计划外工作都是由20%的变更工作造成的。既然变更工作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尽量做到不引起补救工作,也就是要干净利落的完成变更工作,防止因变更工作导致其他问题发生。所以要想有效的杜绝加化外工作,那就需要建立起变更管理系统

变更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确保能正确实施变更确认、分析、评估、计划、实施、检查的过程。它的相关干系人可分为三个角色:

客户:发起变更工作的源头,这个客户指的不仅是用我们产品的真实客户,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测试团队可能是开发团队的客户,开发团队可能是运维团队的客户,因为他们都有可能给上游或下游发起变更。 变更委员会委员:既对变更进行分析、评估、计划及决定变更优先级和变更实施者的人。 变更实施者:既具体实施变更的人或团队。

这三种角色的人参与整个变更流程,基本的变更流程如下:

产生变更:客户有新的需求或者更改原有需求。产品生命周期中,上下游的工作中心发起变更,比如发现Bug,或者修改部署环境配置等。 分析变更:变更委员会确定变更请求的技术可行性以及变更成本和变更收益,暂时过滤涉及约束点的变更。 评估变更:评估变更影响范围,既实施了变更后会对产品的哪些地方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明确变更影响和确定防范措施。 计划变更:根据分析变更和评估变更的结果,确定可实施的变更,既变更优先级,然后分配变更实施者。最后将所有状态的变更使用看板将其可视化。 实施变更:变更实施者根据计划变更的结果,按计划执行变更、测试变更、完备变更文档、发布变更。 检查和关闭变更:对已完成的变更进行检查,根据变更文档和测试变更的结果决定是否认定变更成果完成并关闭变更。

有了完善的变更管理系统,通过严格的变更流程,我们首先可以筛选变更,其次可以对变更了如指掌,可以通过计划内工作看板和变更工作看板分析出如何安排变更工作,安排给谁最为合适,最后我们可以确保更变工作在掌控中安全的完成,不会产生额外的需要补救的计划外工作。

所以消除或保护约束点以及变更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流吞吐量和流速,是提升我们速度的最好坐骑。

至此,我们就完成了计划内工作流的第二步识别保护约束点,并且基本实现了第一工作法,既帮助我们在工作到来时如何建立快速工作流,使需求-开发-测试-运维-客户整个自左向右的工作流流量最大化,不让缺陷流向下游工作中心,为了整体目标不断对工作流进行优化。在第一工作法的帮助下,我们似乎可以使产品更快的投入市场了。

装备盾牌

当拿着利剑乘骑着坐骑冲进战场后,其实战争才刚刚开始。根据我的经验,绝大多数产品在投入市场后依然会存在一些Bug,而且会被客户发现,哪怕之前已经经过了测试系统的测试,所以当产品快速投入市场后,客户的的各种新需求和Bug反馈会如猛兽一般砸向我们,我们要做的就是一边盾挡洪水般的新需求一边斩杀客户发现的Bug,但仍会让我们措手不及。然而客户的需求和要求是无穷无尽的,像填不满的沟壑,如果我们能及时进行预判,那么我们就能自如许多,逐渐和客户形成良性循环。

个体之间的反馈回路

我们在开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A开发人员开发的某个功能流转到B开发人员使用,但是B开发人员发现这个功能开发的不完善,不能满足B的需求,于是B按照自己的需求修改了A开发的功能,而不会去考虑这个变更是否会影响到C的使用,于是这个功能在工作流上一直流转下去就有可能已经远悖与原始需求了,如果这个功能看作是工厂生产线中产品的一个零部件,那么这个四不像的零部件在组装成品时会带来什么呢?必然是零件不合规,于是20%的变更引起了80%的计划外工作,眼看交付日期降至,开发人员又开始奔命与修补工作,即使最后完成了成品的组装,或许还是会留下不可预知的隐患及Bug。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起个体之间的问题反馈回路,它能避免不必要的变更工作。

一般变更工作都是在事物相对成型的状态下动其内部细节的工作,这种变更工作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不好就会像釜底抽薪一般,让整体摧枯拉朽的坍塌,所以我们要有变更系统来加以管理和约束。上面那个例子中,如果当B发现A开发的功能不合规时,能立即反馈给A,经商榷探讨后由A及时修正了这个功能,并且A的这个修正行为并不属于变更行为,那么也许后面一系列的问题都不会发生了。这就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反馈回路,这种反馈回路要尽可能的短,回路两头要能快速响应,工作流中的每个个体都应该要建立这种反馈回路,而且尽量不要跨个体建立。

工作中心之间的反馈回路

个体之间建立反馈回路,能有效保证单个工作中心能按照它的规格产出合格的成果,但也许这个成果与整个工作流对产品的规格来说还有差异,所以工作中心和工作中心之间也要建立反馈回路,开发团队和测试团队之间,开发团队和运维团队之间,每个工作中心要指定一个个人作为反馈信息接口人,这样从细节到整体都能有效降低变更工作的发生率,从而大大减少计划外工作的发生率。

然而,反馈回路反馈的不仅仅是各种问题,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市场团队和产品团队之间的反馈回路承载的信息。我们能预判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呢?市场团队通过反馈回路不断提供的各种销售统计和市场报告是良药,能使产品团队知道做哪些事能让公司利益最大化,做到对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的预判,从而能抢占先机的将迎合市场的新功能推向市场。

反馈机制就是我们的盾牌,有了这面盾牌,我们就能很好的完成计划内工作流的第三步按时高质量交付成果,做到不欠技术债务,减少变更工作,进一步杜绝计划外工作。同时这也是第二工作法的核心内容,那就是建立尽可能短的个体之间和工作中心之间的不间断反馈回路,在个体之间、工作中心之间建立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解决问题的机制,这使我们能在产品初始阶段就能筹划并保证产品质量问题,避免返工,并且能及时获取到市场数据,做到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的预判,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提升产品在市场的份额。

营造环境

第三工作法的核心是在团队或公司建立鼓励探索、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理解反复的实践是精通工作的先决条件的文化。让团队形成敢于创新、敢于冒险以及高度信任彼此的文化,同时要让所有人知道非功能性需求对于产品同等重要,合理安排功能性需求实现和非功能性需求实现的计划。第三工作法精髓在于不断尝试和理解重复练习是熟练掌握的前提。

总结

我们以DevOps方法论为基础,以三步工作法为指导思想,使用敏捷开发、区分“相关”与“无关”工作法、变更管理系统、保护约束点、建立反馈机制等具体方法,经过不断的实践和优化最后形成的工作流称之为价值流,它是从需求获取到代码签入再到产品投产整个工作流中的关键路径。我们要将价值流上的所有东西进行版本控制,使价值流中的每个个体都共享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不仅重视彼此的时间和贡献,而且为了实现整体的持续改进,要勇于不断向自己的工作注入压力,同时使每个个体都要像重视功能性需求一样重视非功能性需求,比如产品质量、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操作性、安全性等。

如果我们能建立起这种价值流,那么就能提升员的工生产力以及工作成就感和幸福感,让公司重塑生产能力,从库存型生产转变为订单型生产,从给公司在市场中创造出巨大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凤凰项目》

不可错过的「持续集成」

推荐书单:

《凤凰项目》

《目标》

《持续交付》

了解最新移动开发相关信息和技术,请关注mobilehub公众微信号(ID: mobilehub)。

mobilehub

二 :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一、前言

本连载第一篇介绍的是四大跑鞋品牌之一的NewBalance,第二篇介绍的是非四大的日系品牌Mizuno,那么这第三篇就介绍四大之一的日系品牌Asics吧,其实Asics和Mizuno篇的初期筹备是同时进行的,所以Mizuno篇写完后本篇也就决定顺手搞定得了。很勤奋有木有?快夸我一声劳模~

不过下一篇什么时候写出来那就不知道了,因为我还没决定写什么呢……其实吧,我挺想写一个比较小众的品牌~

二、Asics 亚瑟士品牌介绍

Asics的前身OnitsukaTiger是由日本人鬼冢喜八郎(1918-2007)在1949年创立的,他老人家受古罗马诗人Juvenal所说的一句名言“健全的精神源自健康的体魄(AnimaSanaInCorporeSano)”所感染,Asics名称也是来自于这句话每个单词的首字母。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1950年:推出了首款运动鞋--“章鱼吸盘底”篮球鞋。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1953年:第一双马拉松慢跑鞋,田中茂树穿着OnitsukaTiger标志的跑鞋拿了波士顿马拉松冠军,该品牌开始受到瞩目。(这双鞋叫做TABI,也就是分趾鞋的意思)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1961年:赤脚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夺冠的AbebeBikila穿着鬼冢为他定制的号称最轻的马拉松慢跑鞋在日本国际马拉松比赛上再次获得冠军。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1977年:OnitsukaTiger、GTO和JELENK三家公司合并,新公司更名为Asics。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1980年代:著名的GEL(亚瑟胶)问世,被应用于跑鞋、安全带和精密仪器等各种产品中。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1983年:明星鞋款TARTHER(虎走)系列问世。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1993年:明星鞋款GEL-KAYANO问世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2001年:OnitsukaTiger复刻了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中成名的MEXICO66经典跑鞋,并于次年在欧洲重新复出。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这里再提一段故事:在1964年,一位叫做耐特的中长跑运动员和一位叫做鲍尔曼的田径教练每人投资500美金成立了蓝带运动公司(BLUERIBBONSPORTS)在美国代理OnitsukaTiger运动鞋。直到1972年蓝带公司正式结束和虎牌公司的合作关系并更名为“NIKE”。

三、Asics 亚瑟士产品线

A家的产品线包括慢跑、田径、综训、越野、排球、网球、摔跤、铁三、足球、高尔夫等运动相关的鞋类,衣服和配件产品。和之前介绍过的NewBalance一样,Asics还有专门针对夜跑的产品线Lite-Show系列。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除此之外Asics的童鞋做的也很用心,在台湾官网还有专门的页面展示。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台湾官网还有个为爱跑步的妹子们设计的名为“美跑者”的子页面,里面是女性运动产品的一个汇总。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四、Asics 亚瑟士主要技术:

Asics的跑鞋科技众多,而且很多科技都有更细的分类,这里总结一下现在仍旧使用且较常用的科技: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四种GEL缓震胶: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几种EVA缓震材料: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五、Asics 亚瑟士跑鞋分类:

和其他品牌一样,A家的跑鞋主要分为缓震型(如Nimbus、Cumulus)、支撑型(如Kayano、GT2000)、越野型(如FujiRacer)、竞速型(如DSTrainer)、赤足型(如Excel33、SuperJ33)。Asics将旗下的当季鞋款都在自己的网站上提供了矩阵(后面会提供链接地址),在矩阵中按照不同的足型给予了选购指引,其中足型有如下四种: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UnderPronator:高足弓,适合缓震型跑鞋

Neutral:正常足弓,适合缓震型、支撑型跑鞋

OverPronator:低足弓,适合支撑型跑鞋

ServereOverPronator:平足,适合支撑型跑鞋

除了上面那张图,官网还贴心的给出了跑动过程中的对应图(推荐型号仅供示意,还需要结合体重来进行细化)。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关于赤足型的33系列会在下一节中详细介绍。

Asics官网上也将鞋列出了对应的分类帮助用户进行挑选,甚至还可以针对上面介绍的脚型进行更细的筛选。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六、Asics 亚瑟士明星鞋款:

Asics的很多型号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在上一节中也提到了不少经典型号,这里就不打算挨个拎出来介绍了,我打算详细的介绍一下下面几个系列,谈点不一样的内容。

1.Kayano

Kayano作为Asics的顶级支撑跑鞋,到今年已经有21年的历史了,其上运用了众多科技元素,在广大跑友中的口碑相当高。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在1993年,也就是ASICS成为巴塞罗那奥运会正式运动鞋赞助商的第二年,Asics团队中一名叫做榧野(KAYANO)的先生带领Asics最专业的设计团队研发出了第一代产品--GEL-KAYANOTRAINER。从第一代KAYANO的出现到今天,这款顶级跑鞋在这20年间按照每年一升级的速度一共推出了20代,如此悠久的进化历史正说明了它经受住了市场的考研,也得到了用户对它的强烈认可。可以说这个成绩绝对是同类其他品牌很难比拟的。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Kayano1:初代产品。

Kayano2:引入TRUSSTIC中底弹性防震片,提高运动中的稳定性。该技术一直被沿用至今。

Kayano3:作为稳定系跑鞋,足弓支撑系统是必不可少的,DUOSOLE技术首次被应用进来,这个就是现在所使用的DUOMAX技术的前身。

Kayano6:在大底上第一次引入了AHAR超耐磨橡胶技术,耐磨度增强3倍。

Kayano7:在中底上引入了SpEVA材料,提升了缓震能力。

Kayano10:鞋面采用了BIOMORPHICFIT百磨不克舒适系统,切断式鞋面配合高弹高透气性的网布,使得在运动中依旧保持良好的贴合性。

Kayano15:将男女款跑鞋的部分位置进行分开设计,使其更有针对性。

Kayano16:增加了GuidanceLine重心引导线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跑步效率。

Kayano18:引入了DynamicDuomax动态双密度防倾斜稳定技术。

Kayano20:引入了最新的FluidRide中底技术和FluidFit鞋面技术。应用了针对女性跑者研发的Plus3技术,采用加厚3毫米的鞋垫,可以减轻跟腱紧张。

可以说Asics的最新科技都会在Kayano上第一时间看到,也正是这样使得它每年的升级版都能让消费者眼前一亮。而且据不完全统计,Kayano14和15获得过《跑者世界》杂志“年度最佳跑鞋奖”;Kayano18获得过《跑者世界》杂志“最佳升级奖”。

Kayano20作为20周年的纪念款,Asics还特意推出了20周年纪念套装,其中包括最新的Kayano20和初代的Kayano。售价300美元,且仅限1993套。有没有觉得初代Kayano放在现在也是超好看的一双鞋~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仅次于顶级支撑Kayano的是GT2000系列,适合正常体重跑者穿着。至于缓震系的顶级款Nimbus和次顶级Cumulus和这两款除了内侧支撑以外在主要技术上差别不大,感兴趣的可以对照前面的科技名词列表来分析一下,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2.Kinsei

Asics的跑鞋矩阵中除了传统的缓震型和支撑型之外还有一个横跨Under和Over Pronation的全控型,涉及到的型号有Kinetic、Sendai、Kinsei和Rebel,其中前两款略侧重缓震,后两款略侧重支撑,侧重缓震的在前掌处有额外的GEL进行辅助。Asics今年主推的全控型跑鞋是Sendai和Kinsei,这里以已经出了5代的Kinsei为例分析一下全控型的大致特点。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Asics传统的支撑型跑鞋是通过内侧特殊安放的DUOMAX双密度中底来实现的,而全控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后掌处围绕着很多块硕大的GEL,这些GEL可以同时提供缓震性和支撑性,关于Kinsei的后掌GEL是如何实现两种效果的问题,我从Asics官方得到的解答是这么说的:“金星的外侧GEL密度较低,缓震好;而内侧的GEL密度高比较硬,所以有支撑作用。”不过我从外观上倒是看不出来内外侧GEL有什么区别,等有时间了去亲自亵玩一把就知道了。
Asics能几乎只依靠GEL缓震胶做出缓震和支撑并具的全控型跑鞋,这一点确实很赞。而且Asics实现稳定性的方法不只有DUOMAX和GEL两种,后面在33系列中会提到的FluidAxis凹槽技术同样可以提高跑鞋的稳定性。

3.虎走TARTHER

说完了有超过20年历史的Kayano,再来看看有超过30年历史的虎走吧!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虎走的英文名叫做TARTHER,其名源自于TIGERRACER的简称。属于轻量路跑鞋,相对传统慢跑鞋来说重量大大减轻,但依旧保留了关键科技元素,对于有一定训练基础的同学来说这种类型的跑鞋十分值得尝试。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1983年:第一代TARTHER问世。

1986年:TARTHERα首次引入αGEL减震胶。

1990年:TARTHER195-α引入了TRUSSTIC结构,通过在弧形中足部位搭载树脂补强材料实现轻量化和更好的韧性。

1992年:TARTHER-EX01引入了DUOSOLE双层鞋底,在轻量化的基础上提升了抓地性。

1999年:TARTHERSpEVA在中底处引入了SpEVA材质,提升了反弹性。

2008年:TARTHERRSALIVIO首次在同一鞋款推出标准/宽/窄三种鞋宽,追求贴合脚部的完美包裹性。

经过30年的发展,虎走在不断改进中越做越好,其定价和身为顶级款的Kayano差不多,表明轻量跑鞋的技术含金量丝毫不差于传统慢跑鞋,想起当年京东200元神价的时候只买了一双TARTHERBLITZ实在是后悔下手太轻了……

对虎走更多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台湾官网虎走三十年纪念页面研究研究。

4.33系列

33系列是Asics的赤足型跑鞋,强调轻量化和敏捷性。该系列的跑鞋使用了前面介绍过的FluidAxis技术,这种技术和GuidanceLine类似,通过在后跟处设置凹槽进行运动姿态引导。现在Asics主推的33系列有下面四款。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1)如果你是OverPronator

a)习惯后跟先着地:可以选择HTD10mm的Electro33

b)习惯前掌或中足先着地:可以选择HTD6mm的SuperJ33

这种类型的33系列的FluidAxis凹槽从后跟延伸到了前掌,以提供稳定性。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2)如果你是Neutral或者UnderPronator

a)习惯后跟先着地:可以选择HTD10mm的Excel333

b)习惯前掌或中足先着地:可以选择HTD6mm的LYTE333

这种类型的33系列的FluidAxis凹槽从后跟只延伸到中足处,更加灵活,响应更迅速。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33系列并不是低端的代名词,比如Excel333这款价格和次顶级一样了,科技上后掌GEL和FluidRide也都具备,所以偏好轻量化跑鞋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这条产品线。

5.OnitsukaTiger

其实现在鬼冢虎已经可以认为是个走时尚路线的独立品牌了,而这篇连载是以Asics跑鞋为主的,不过考虑到第一篇连载时提到了定位差不多的NB574,而且如果不提鬼冢虎肯定有人指责我……那么就在这个部分简单介绍一下吧~

很多网友对OnitsukaTiger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李小龙在1978年上映的电影《死亡游戏》(GameofDeath)中穿的那双,后来乌玛?瑟曼在2004年上映的《杀死比尔2》中重现了功夫皇帝当年的造型,她脚上穿的就是OnitsukaTigerTaiChiLe。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鬼冢虎型号很多,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MEXICO66系列。该系列是以1962年的练习鞋为原型,并于1966年推出。其特点就是薄底、细身,还有印着Tiger的后跟边。在去年OnitsukaTigerNIPPONMADE顶级日本手工制系列还推出了MEXICO66DELUXE限量版,售价折合人民币1600元。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NIPPONMADE后面还推出了国内售价高达2400元的ULTIMATETRAINER。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七、Asics 亚瑟士 童鞋:

开头提到了Asics的童鞋产品,它有自己的名字叫SUKU2。Asics将童鞋分为First,Baby和Mini三个阶段,并在专属页面中介绍了童鞋的选购要点等各种小知识,各位家中孩子还小的爸爸妈妈们可以学习一下。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八、Asics 亚瑟士购买渠道:

相对之前介绍的两个品牌来说,Asics的跑鞋的价格稍高一些,海淘的话可以多看看Amazon、6pm和FinishLine,打折后次顶级差不多400左右到手,顶级款500左右到手。国内的话京东和中国亚马逊等电商倒是偶尔也有打折,不过比较少见到好的折扣,不会海淘的同学可以等等看。

九、Asics 亚瑟士实用页面:

和上一篇介绍的美津浓一样,Asics同样有很多实用的页面,包括跑鞋矩阵、脚型测试、训练计划和教学视频等等,值得收藏留存起来。

1.跑鞋矩阵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这个矩阵集合了Asics当季主要型号,左侧为类别,上方为脚型(前文有介绍)。此表格在官网会不断更新,选鞋之前打开看一眼必将豁然开朗~

2.在线脚型测试()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Asics台湾官网同样提供在线脚型测试,型号推荐的服务。部分实体店可以用仪器进行脚型测试。

3.跑步计划制定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这里可以输入你现在的跑步水平和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预计完成时间,网站将会给出一个完整的训练计划表,十分有指导意义。页面下方还有Asics的运动APP可以下载,支持安卓和iOS系统。

4.美版尺码表

1)鞋类:尺码表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Asics的鞋宽标号和NB一样,男款标准为D,女款为B。官网表示脚窄男和脚宽女可以选择另一个性别的加宽/窄款。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2)衣物:尺码表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这里有男式和女式的外衣、内衣和袜子的尺码换算,由于太长只节选了部分截图。

5.跑步伸展操视频(妹子演示的哦,点这里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出自前面提到的“美跑者”页面,里面介绍了不少基础动作,其中包括跑前跑后如何拉伸,两个清纯妹子多角度挥汗真人秀,实用又养眼~

6.训练指导视频一套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这套视频(自备梯子)是Asics美国提供的,共有14段,每段的时间基本都只有一分钟上下,绝对不能说全面,但是还算基本实用,反正看一遍也用不了多长时间,手头有“梯子”的同学点开看看吧~

十、关于Asics 亚瑟士 的结语:

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品牌,Asics对其它运动厂商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众多科技元素支撑起了这个跑鞋帝国,其中最大的一个支柱就是GEL减震胶。不过和大多数运动品牌不同,Asics的产品在具备专业性的同时还有时尚感,其中以鬼冢虎的产品最为突出。而且以美跑者和SUKU2为代表的子页面体现了其在细分产品线上的专注度,其实女性和儿童两大类人群是很好的切入点,前者很容易产生口碑,后者则培养用户粘性和认同感。而这一点却是其他很多品牌没有重视到的地方,它们将跑鞋宣传的过于男性化了,以至于对跑步这项运动也造成了一些重男轻女的印象。

近几年Asics在产品线上一直不断调整,不过不管怎么变动当季型号都会在网站上给予比较专业的选购指导,再加上前面提到的脚型测试、训练计划和教学视频等内容,这些都对用户的购物体验有明显的帮助和提升,同时也体现出了品牌的专业性,十分值得其他厂商尤其是国内厂商学习和借鉴!

亚瑟士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三:Asics 亚瑟士 跑鞋

最后借这篇经验提前祝什么值得买4周岁生日快乐~

三 :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一:new balance 跑鞋篇

new balance 慢跑鞋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一:new balance 跑鞋篇

一、 前言

看到这期征稿有New Balance(本文后面均简称为NB)的内容,于是为了贡(huo)献(de)一(cheng)份(dun)力(jin)量(bi)开始搜集资料,但是NB作为一个产品线十分全面的运动品牌,如果想写一篇“全面介绍”着实比较困难,而且作为广大消费者来说,提到NB就想到跑鞋,而且SMZDM推荐的最多的也是他家的鞋类,决定将这篇投稿的范围限制在跑鞋上,主要介绍一些科技参数以及鞋型方面的知识,应该对大家的选购能起到一定帮助。

二、 new balance品牌介绍

NB是世界四大跑鞋品牌之一,中国官网在此,最初它是由William J. Riley于1906年在波士顿建立的一家脚弓支撑器公司。据说这个家伙是观察到小鸡用三个爪子就能保持平衡而获得灵感,开发出了可以提高运动平衡性脚弓支撑器的,于是就有了“新的平衡”这个名字。不管传言是否为真,NB的跑鞋不管是技术上还是感受上都绝对配得上“全美鞋业排名第二”这个名头。

其实伴随他的还有一个名号叫做“总统慢跑鞋”,当然这绝对不是吹61阅读球鞋

2) 儿童款:

K(Kid’s):儿童。

J:跑鞋。

V :魔术贴版跑鞋。

T :网球鞋。

X :训练鞋

3) 其他

定制款:CM或者CW表示这双为定制款男(女)鞋。

赤足系:Minimus

注意:NB貌似在命名上有所更改,比如MR 1080是属于男式跑步鞋分类,但是中国美国官网对升级版命名改为M1080。而MR系列在国内的型号还对应了一个在美国官网查不到的系列“回复跑步鞋”,不知道是不是Recovery“恢复”的意思。大家只要记住如果只有一个M前缀就表示这款是男式跑鞋就好了。

2. 中间数字规则:

中间数字一般是3位或4位。开头的1位或2位一组,后2位一组。第一组的数字通常来说越大越高端。后两位官方的解释是:

40:控制系

50:适合公路或者室内健身跑

60:稳定系

70:轻量化稳定系

80:缓震系

90:针对追求速度的跑者

00:专业比赛鞋,鞋底有钉刺

new balance 慢跑鞋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一:new balance 跑鞋篇

上图就是官方对数字的对应介绍,不过随着NB的鞋款增多,型号已经不能简单的这么看了,在这里还是建议大家参考跑步圣经上一位大神总结的表格,那里面对NB各个主流型号都有对应分类,十分具有参考价值。

注:对于Minimus系列,其数字比较特殊,有00(诨名Zero)、10、1010、20。除了00的鞋底前后落差为0mm,其他均为4mm。哦,对了还有个3090也是Minimus系列的,其诨名叫做IONIX,同样前后落差4mm。

3. 结尾字母定义:

最后通常为两个字母,个别款式还会加一个数字。其中字母表示颜色,数字表示版本号,比如WB2表示的是白蓝(White/Blue)配色,V2升级版。

当然也会有特例,比如MR1123MC结尾的MC表示的是控制型(Motion Control)。


七、 new balance尺码说明

NB坚持推出多宽度、多高度的跑鞋,以适应各种脚型。其尺码规则和鞋楦分类十分丰富,初看起来好像很复杂,但是真要是选起来却会发现还是比较易懂且很贴心的。下面先介绍一下几个关键参数。

1. 宽度和长度

NB的鞋宽范围相当广,这一点其他品牌需要认真学习一下。下图就是官方的宽度表。女款最窄可以到4A,男款最宽到了6E。如果再找不到合适的话可以去火星寻根了……

new balance 慢跑鞋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一:new balance 跑鞋篇

更加全面的表格可以参考官方的宽度介绍。

由于NB的鞋楦很多,无法给出每个型号的具体宽度和长度的绝对值,不过相对值是可以有的,请看下图。

new balance 慢跑鞋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一:new balance 跑鞋篇

该图十分直观,简单解释一下:

1)同尺码相邻宽度鞋宽(Ball)差1/2英寸(注意:4E和6E差3/8英寸)。其实叫“围差”是不是更合适些?这个差值是两个宽度的鞋全鞋对应位置围差的最大值,其他位置的差距都要小于该值。

2)对于相同宽度标号的不同尺码,每增加半个号鞋长增加1/6英寸,宽度增加1/8英寸。

2. 鞋楦

NB这个牌子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和各式人群“变态”地设计了n种鞋楦,哪怕你有拇指囊肿甚至六指都可以找到适用的鞋型。

new balance 慢跑鞋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一:new balance 跑鞋篇

上图就是NB的部分鞋楦截图,主要有四个参数:后跟宽,脚背高,脚趾深,前掌宽。完整版可以参考官方页面。

最常见的三种鞋楦为SL-1、SL-2和PL-1,其特点为:

SL-1:可以看成是标准鞋楦,适合正常足弓和低足弓人群。

SL-2:相比前者,除了后跟略窄之外,其他部分都更宽松。适合低足弓、平足或者对鞋前部需要更多空间的用户。

PL-1:整体更紧些,以追求良好的贴合度。常用于缓冲和支撑型跑鞋。

new balance 慢跑鞋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一:new balance 跑鞋篇点击鞋楦表格中的型号,可以看到如上图所示的详细介绍,点击中间的超链接可以看到所有使用了该鞋楦的型号(如下图)。

new balance 慢跑鞋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一:new balance 跑鞋篇

看晕了么?好吧,我要说有更简单的方法是不是觉得前面的部分白看了??别打脸~让我说完再动手OK?……

1) 首先在NB官网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鞋款,比如最新的1080V3,然后会看到一个由shoefitr提供技术支持的小图标。

new balance 慢跑鞋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一:new balance 跑鞋篇

2) 点击它就可以根据你现有的其他品牌的跑鞋推算出适合你的1080V3的尺码。只要输入你手头的跑鞋品牌和大致型号,系统会模糊匹配出你的具体型号。然后输入你现在跑鞋的尺码就可以看到下面的结果了。

new balance 慢跑鞋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一:new balance 跑鞋篇3) 默认显示的是系统计算出来的最合适的尺码,不过你也可以在上面用+-按钮调整1080的尺码,观察鞋的松紧情况,还可以从3D模式切换为2D的Fit模式,找个自己觉得最合脚的尺码就搞定了。

4) shoefitr利用3D建模的方式进行尺码计算还是很强大的,并且支持很多跑鞋品牌。


八、new balance明星鞋款介绍

说了那么多枯燥的玩意儿,总得介绍几款明星跑鞋让大家开开眼,但是发现要介绍的那几款是在是太明星了,以至于我放张图啥都不说都足够了,这就叫此时无声胜有声吧……但是光放图又不是我的“轰格”那就少废话几句再配张图以示诚意~

1.跑鞋

new balance 慢跑鞋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一:new balance 跑鞋篇

说到跑鞋,缓震系是适应人群最广的,顶级款是科技应用最多的,顶级缓震里面出镜率最高的就是1080了。

这款跑鞋在本站出镜率最高的是第二代,也就是1080v2,使用的主要科技有:Abzorb Strobel Board,ACTEVA LITE,Blown Rubber Outsole,N-ERGY,N-DURANCE,N2 CUSHIONING,T-BEAM(取代老款的STABILITY WEB)。而最新升级版的1080v3相比v2版增加了ABZORB Crash Pad技术。

PS:找个好看点的颜色真难,我能说NB的配色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么……设计师难道都是从大自然的昆虫中获取的灵感么……

2.潮鞋

new balance 慢跑鞋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一:new balance 跑鞋篇

说完跑鞋说潮鞋,如果把574称为潮鞋应该不会有人有意见吧,这货风靡了几十年,推出了各种限量版、复刻版,有无数粉丝疯狂收集。要说同样有这种无敌属性的应该就是匡威的帆布鞋了。一双复古慢跑鞋能受到如此推崇还是凭借了适应各年龄层的百搭外观和舒适的脚感,当然市场宣传也要充分到位。其使用的基本科技有CR和ENCAP。

3. 总统慢跑鞋

new balance 慢跑鞋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一:new balance 跑鞋篇

最后要介绍的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99x了。990系列跑步鞋自1982年第一代推出以来,以创新的设计、顶级的制鞋技艺以及深厚的品牌积淀铸就了一代传奇。1998年推出的第二代因甚得各国元首和商界精英的青睐从而让990系列获得了“总统慢跑鞋”的称号。

这款990V3慢跑鞋采用翻毛猪皮与透气网面鞋身,舒适透气,穿着轻盈;双密度鞋领,ABZORB专利吸震鞋垫,避免脊椎、膝盖、脚踝受到不当的地面反作用力的挤压,形成伤害;全新加入碳纤维板的ENCAP缓震中底,增加了鞋中段的稳定性和承托能力,防止脚步过度扭转,保护双脚。Ndurance高密度碳胶大底,耐磨、防滑,大大提高了耐穿性。(请允许我再次摘抄本站的文案,因为写的实在是太好啦~)


九、new balance护理方法

对于常规跑鞋,官方推荐使用猪鬃毛刷或者旧牙刷配合洗洁精或洗衣液来清洁,最后用湿布擦拭或者清水漂洗干净,并自然风干约一天的时间。如果购买专用的清洁产品,请保证其成分为硅胶衍生物,以免对鞋产生伤害。

对于真皮材质的鞋款,则需要使用专门的皮具护理剂,具体维护方法请参考该护理剂的使用手册。


十、new balance购买渠道

NB在国内的官方定价着实不便宜,顶级的要上四位数了,不过各大B2C特价时价格也还算可以,美国Amazon的价格通常来说更划算些,不过要说推荐的话还是多关注一下官方特卖网站吧,它每日特卖的价格很厚道,有需求的同学可以关注起来。


十一、 结语

从上面可以看出NB是个很用心的厂商,这一点在官网的搜索功能中就能看出来,比如前面展示过的鞋楦搜索,只要输入“PL1”就能查到使用了该鞋楦的所有型号;再比如输入“motion control”就能查到属于控制型的跑鞋了。当然搜索结果页面左侧的分类也很细致,这里就不展示了。不管技术是不是最好的,态度到位了,用户粘性也就产生了。

跑步装备连载作为一个概述性的连载已经接近尾声了,估计还有一两篇就可以结束了。但是正因为其概述的特点有些东西无法说的太细,我也一直打算开新的连载来写点略深的内容,手头也屯了一些烂尾文章和资料,正好这次有NB的征稿,借着这个机会把这篇文章当作新连载的开篇吧,当然你可也可以把这个看作跑步装备连载的第二季~发布周期依然是不定期:)

四 :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二:Mizuno 美津浓 跑鞋篇

美津浓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二:Mizuno 美津浓 跑鞋篇

一. 前言

嗯……距本系列连载的上一篇已经半年了,上期介绍的是NewBalance的跑鞋篇,那本期就介绍另一个四大跑鞋之外的牌子——Mizuno美津浓吧(中国官网),考虑到这个牌子丰富的产品线和我那点捉襟见肘的知识储备,本文依旧把重点放在跑鞋上,毕竟美津浓在大多数国内消费者心目中最先联想到的就是跑鞋了。除了跑鞋之外还会连带介绍一下美津浓的压缩裤,不少同学还不知道他家竟然有这个东西吧~

二. 美津浓品牌介绍

话说美津浓最早创立于1906年,当日本刚刚开始参与现代体育运动时,RihachiMizuno先生在大阪的北区创办了“美津浓兄弟有限公司”。

美津浓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二:Mizuno 美津浓 跑鞋篇这个公司第一开始并不是做跑鞋的,而是做棒球产品,后来做高尔夫球杆并且做得相当61阅读,几乎提供了美津浓最完整的选鞋方案。

它分为三个选项卡,卡片一可以根据跑鞋类型选择,卡片三则是前面提到的页面一的跳转入口。说到卡片二可就牛逼了,还记得连载一提到过NB官网产品页面有个叫做shoefitr的小工具么?它实现的是类似功能,只要输入你一双合脚的鞋的品牌和尺码,就可以得到与这双鞋定位相近,尺码也基本一致的美津浓跑鞋型号了,虽然没有NB官网那么华丽,但是也够用了。真乃换门利器!

美津浓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二:Mizuno 美津浓 跑鞋篇

4.运动训练指导:

美津浓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二:Mizuno 美津浓 跑鞋篇这是台湾官网上最实用的功能之一,里面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了高尔夫、棒球、慢跑和马拉松这几项运动的图文和视频指导,实用性相当高。

5.跑鞋矩阵:

美津浓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二:Mizuno 美津浓 跑鞋篇美津浓台湾官网提供了现有鞋款的跑鞋矩阵,我们可以根据脚型、运动强度、自身配速来选择合适自己的型号。

6.童鞋矩阵:

美津浓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二:Mizuno 美津浓 跑鞋篇成人跑鞋矩阵很常见,这个童鞋矩阵还是挺少见的,美津浓台湾官网就提供了这个矩阵供家长参考,可以根据年龄和使用场合进行选择。

7.跑步社区:

美津浓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二:Mizuno 美津浓 跑鞋篇美津浓中国官网提供了一个在线交流社区,这里可以设定训练计划,查看运动排行榜等等。

十、结语

整体看下来美津浓在产品线上相当丰富,尤其是在高尔夫用品上的造诣比跑鞋还要悠久很多。其名称虽然不如NewBalance的数字代号有那么多可研究的,但是对消费者来说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名字起得也颇有味道。由于美津浓是日本品牌,和我国同属亚洲国家,所以从鞋楦的设计上更加适合国人穿着。

从这几年美津浓的跑鞋进化来看,其发展趋势一是往轻量化走:改进鞋面网布;皮革支撑换为热帖材料;中底轻量化;甚至外底都可以做成间断式。二是美观度升级:Rider17大阪限量版呈现了华丽的鞋面和鞋底配色;Paradox则体现出了透明热切补强对印花整体性的贡献;Prophecy3让大家见识到了大底也能很亮骚的进行透明化。

除此之外,美津浓官网上各种实用工具和教程都是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作为当前跑鞋品牌中把机械减震做的最好且坚持下来的美津浓,我个人还是很希望它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的。

美津浓 论品牌的自我修养 篇二:Mizuno 美津浓 跑鞋篇

五 : 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系列:认知模式

前言

最近休息了一段时间,越安静,越感觉需要总结一下自己。

26岁了,几次经历曲折但所幸还健在。 有些是花钱买教训,有些是跌到底谷绝望后的感悟。走过路过的每个重要时刻,对我的人生都是一次重大影响。 

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系列1:认知模式

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系列1:认知模式

题图:出自星爷电影《喜剧之王》

佛日:可说

我们经常会发现身边的某位哥们,在工作流程、产品动手能力上正规严谨,做的相当漂亮。但,他负责的产品就是不出彩。抛开公司内耗、团队能力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产品经理自己。

圈内朋友常说:一个产品经理怎么样,那么他的产品就怎么样。你可以说是这个产品经理了解人性需求,产品修行高,产品有品位等等,我在这里统称这种能力为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即通过多次经历成长后形成的一套强大的思维体系。而它,就是你的全部价值。

聊自我修养,就好比问妹子底裤是什么颜色,一阵羞射。。。大多数同学熬过来后很不愿意去分享这些感悟,苦逼的岁月熬过来不容易,学会的心法怎可轻易告诉别人。故而某些人是一辈子都学不会。

有的担心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有的担心自己思维漏洞被人钻空子,哪天被置于死地。所以,自我修养的思维一般不可说。

我还年轻,正是经历各种苦逼的时候,我不担心有啥损失。我信佛,信互联网,怀着感恩之心,我愿意将我的成长过程写出来,与各位同学分享,思维碰撞。

从今天开始,我将推出《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系列文章,共4篇:认知模式、方法论、眼界、个人知识体系。修养不够认知错误处,欢迎批评指正。

认知模式

人生总会遇到几个影响你的人,而我就是在遇到现在的哥们LY的时候,才定义了认知模式的概念,才发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认知模式。

从表层入手

定义:从表层入手,通过关注人性与生活现象获得感知,发现规律,然后认清现象本质,建立模型去解读其他现象。

优势:以此及彼,快速通过已知模型(熟悉的人物、东西、事物或者现象)解读、认知、构建另一个东西。(可理解为打造产品的过程)

劣势:对已认知的模型难以升华到理论,并去解读更加复杂的模型。(因为生活中没有这样的模型了,深度复制模型就很难被认知理解了)

产品应用:生活中的商业形态有集市、专卖店、旗舰店,淘宝系中就依照这个模型建立了线上的淘宝集市、天猫(专卖店、专营店、旗舰店)、微信对讲机

从里层入手

定义:从里层入手,通过关注大量数据与理论获得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推算出现象本质,建立模型去控制即将发生的现象。

优势:擅长推算和演练即将发生的现象,以能控制此现象为目的。

劣势:完全通过数据感知建立的模型,不能避免情感因素的干扰。(Google+ Circle圈子、Path不太成功的原因,是不够接地气,忽略了社交常识现象)

产品应用:证券交易市场通过分析几十年交易数据,推算出自动交易软件,并以此获利。

模式比较:

1、从表层入手,更加偏向于感性认知模式。认知过程:需要先建立一个基础模型,然后用基础模型去认识其他相似的东西。认知熟练后,就可以拆解基础模型,组装后形成新的复杂模型,再去认知相似的东西。后面组装,拆解模型,甚至依靠数据模型形成新的模型。而且表层入手的组装、拆解过程,不一定需要数据支持的。表层入手形成的模型为形象化实体模型,从生活中来。

从里层入手,更加偏向于理性认知模式。认知过程和表层入手类似,也会有模型的组装、拆解,甚至升华。但其基础模型为数据化模型,从数据中来。

2、表层入手认知模式,在基础模型升华过程中也会用到数据支撑形成非常规的实体模型。里层入手认知模式,在实际应用到生活和人层面的时候,更多考虑模型接地气,也会加入生活化实体模型。所以,两种认知模式之间需要渗透合作,懂一点对方的认知模式,才能走的更远。Google工程师都会玩吧,也是对表层入手认知的补充。

3、从成功产品打造者的人选来看,前者比后者更加适合做产品经理。当然,还是不要忘记补充点后者的认知模式。

再发散一下,苹果就好比从表层入手,偏向于感性认知模式,以人体本能和洞察人性做产品,但在推荐应用上也使用了数据模型推荐应用;Google就好比从里层入手,偏向于理性认知模式,以技术和算法做产品,在搜索结果上也正在加入情感智能,聪明理解给出搜索结果。

后记

我的认知模式就是从表层入手,但我现在也在加强数据模型知识。LY的认知模式就是从里层入手,但他现在也在加强生活与人性常识认知,去建立更多的实体化模型。SO,互补的认知模式,让我和LY成了好基友。当你发现自己处于认知模式中的某个极端时,请注意,此刻危险了。停下来,渗透一下另一种认知模式吧。

PS:这不是人生的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会记录总结以后的认知变化。

{思考点}

1、你的认知模式是其中哪一种?为什么?

2、在你熟悉的产品中,分别使用了哪种认知模式构建了产品?其产品模型是怎样的?

作者Gauin   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

原文出处: 

本文标题:论品牌的自我修养-产品汪的自我修养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475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