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新浪微博如何私信-阿里牌新浪微博的未来:如何浪迹网络江湖?

发布时间:2017-10-16 所属栏目:新浪微博如何私信

一 : 阿里牌新浪微博的未来:如何浪迹网络江湖?

阿里牌新浪微博【阿里浪】的未来

@杜子建 笑语如阿里巴巴投资新浪微博的话真成了“阿里浪”了。

咱就权称之阿里浪吧。

若是阿里投资此事靠谱,戏说阿里浪,如何浪迹网络江湖?

一,APP,客户端,自当成为第一战场,占领手机客户数为不二选择。

其数量,只有一个目标,与手机QQ和微信纵马一争。

阿里的淘宝客户端怎么说都是一个买东西的,无论如何实用,

在消费者的手机桌面上,也难以成为前三的最爱。

在目前的统计数据中,

新浪微博,手机QQ和微信列为前三,调查显示,留一个应用的话,

是新浪微博,微信与手Q,反而落其项后。为何?

手机通信录和手机本身是通信工具无疑,是社交工具也算。

人可以没有QQ和微信,强关系已经在通讯录里了。

那为何人们对微博不放弃?这与微博的属性有关。

微博强大的无限资讯和海量用户足以保证信息与社会相通。

而且快,多,广。解决了手机族对外界的信息需要。

可以想象,对习惯了微博的人来说。没有微博,等于断网。

这是现代社会,我们对资讯已经形成依赖,无可救药。

在资讯缺乏和断网的状态下,人们会不安和焦虑。

可以没有新闻联播,可以没报纸杂志,可以没有收音机和电视,

不可以没有手机,有手机,不可以没有微博

所以,微博是手机的第一应用

资讯是移动互联网的第一需要

越移动,越需要。

即然如此,阿里浪,在未来3到5年,毫不怀疑是第一应用APP。

这里有一个变数,就是微信能不能代替微博成为第一应用呢?

答案是短期内几无可能?社交和资讯就如阴阳水火一样。

每个人都需要。然事无完美,物属天然,你不可水火同时兼容。

人不可能同时踏进两条河流一样,时间的唯一性已经无法超越了。

社交。社,人与世界相通。交,人与人互动。

社,时。无法交。交,时。无法社。

即社又交。不爽,背道逆天也。

故,微博与微信,老马与小马,必是双雄并存,阴阳交错之势。

二,在进门之后,便看双方的功夫了。

微博难以承受之重,在于让说话的人做事。

说就是说,做就是做。

文字就是文字,图片就是图片:

朋友就是朋友,电商就是电商。

说,核心是快,广,多。

图,核心是便,美,涵。

朋,核心是日日月月的交。

商,核心是方方便便的消,

这些加起来是生活,生因不息,活之快乐。

一个把说,图,朋,商。全息,全活的都包容的产品和服务。

那是宇宙,手机说不算,通信说了不算,神仙说了也不算。

功力,功能,就体现在双方下的功夫。

业便于专,专强于能。

从说到传,从传到收,从收到论,从论到判,从判到行,从行到验,从验到享。

这些就是那些通天的人加上靠谱的团队,精业敬业做出的好的部分产品。

把这些好产品聚合在一起,才是全方位的服务。功夫好,服务好。

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公司,想通吃,哪里妄想。

三,微博和微信的功能演变趋势。

微博会更简单,更单纯

微信会更复杂,更庞大

简单的微博

其一,资讯获得更有效。其二,搜索功能会强大并精准。

其三,集中阅读靠微刊。其四,主题、地域,人群会细分。

其五,长短图文会连接。其六,说学逗唱乐买存送按步履。

属性为信,环节为人,结果为商。

复杂的微信

其一,关系核心永不变。其二,时地人,财物事各相组合。

其二,工农商学各其所。其四,吃,喝,玩,乐,睡千姿百态。

其五,人,文,图,音,视,财,数,据,域全能并无所不能。

其六,主体是人和商,人和人,商和客的大互动。

属性为人,环节为信,结果为商。

微博一直想实现的商业化,其实只需要做好信,维好人,必得。

微信一直想实现在商业化,其实只需要抢到人,通好信,必得。

QQ一直没找到的东西在微信上好象找到了。

阿里一直没做好的东西,在新浪找到了。

那就干吧。我们屁民,公民,人民,商民,就一起狂欢吧。

这个拐点,这么清晰,这么势不可档,这么强大的力量。

老马说:拥抱变化。

小马说:送你站台票。

就让我们开始一次,从未走过的咱,从未去的地方旅游和探险。

开始神奇的网络生活。

华艺,我们在拐点等着你。

-----华艺研究院 @玩客丁子(微信号:awanke)

2012。11。19日晨

二 : 如何看待新浪微博号 @远离中医药 对中药的质疑和见解?

[批评中医]如何看待新浪微博号 @远离中医药 对中药的质疑和见解?
微博地址:http://weibo.com/u/3212895264
下面就看看www.61k.com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

网友程毅南[批评中医]如何看待新浪微博号 @远离中医药 对中药的质疑和见解?给出的答复:
我得发个声明:

@王不流行的答案引用了我关于科学的因果逻辑的讨论,但明显没有学到位。我不为其答案背书。不支持其答案的观点。

这世界上分两种错误,一种叫系统性偏差,一种叫随机错误。你用正确的方法,有时候会出现失误,这没办法;但你用系统性错误的方法,就算有时候蒙对了,到底还是不能被信赖的。

套到医学上,你的药或者治疗方法起效果,就大致有两种可能:1. 你用正确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果;2. 你用错误的方法但误打误撞得到正确的结果。目前,中医西医都没有资格自称完美,但明显中医在研究方法上落后西医很多(注意,是落后)。以其“优秀”从业人员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便可见一斑:

在这个过程中,肠道被堵住→肚子疼→喝了药→大便下来,肚子不疼。在无数的治疗过程中,这一套逻辑顺序都能很好的实现,很多时候是肚子一疼就去找“特异功能者”,吃了药,立刻就不疼了。好,科学研究中两个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都满足了吧,这就是一个猜想→实验→证实猜想→下次再遇到可以预测方法和结果→有效……结局就是,这一套理论和方法成立了,中医是科学了吧?知道哪错了么?逻辑错了。缺少对照组。

对照组的意思是,应该有一组肠道堵住的人不吃药,然后看能不能好。如果大家都是统一症状,一组人喝了药好了,另一组人不喝药晃悠两天也好了,那我喝药干嘛啊?

而且你知道还缺一组什么人吗?还缺一组喝了“没药效的汤水”的人。因为很多时候,病是心病,以为自己“喝了药,很快就能好”,于是真的好了,而实际上,跟药关系不大。放一组喝无效药物的人进来,就是为了排除这种心理作用造成的“治疗”。

这才是完整的因果关系(当然,这离完整还有一段距离,你还需要排除“天气变好”、“吃了黄豆”、“升职加薪”、“洗了热水澡”等其他可能导致身体好转的因素)。而且证明因果关系离科学还远。

为什么说中医落后?如果说以前没条件,近年来国家有了投入,才渐渐开始做对照组实验,那是不是说,之前积累的、你所引以为豪的几千年的理论,是不是都靠不住?是不是都需要再次验证?

我不多说了,王同学自重。引我名字之前麻烦做好两件事:1. 理解清楚我的意思;2. 搞清楚我的学位。我个人介绍中清清楚楚写了本科。我从来不想拿学历唬人,希望你也别。


网友匿名用户[批评中医]如何看待新浪微博号 @远离中医药 对中药的质疑和见解?给出的答复:
不邀自答。只恨定力不够,来蹚这浑水。
看来大家都是喜欢站立场多于对话。同行欢迎私信交流,非同行恕精力有限无法一一回复。包括评论也一样,只对中西医同行或者医学生作回复。

===================================================

作为一个对中医已经足够包容、在课程中学习过正规中医的正职“西医”,我觉得我足够回答这问题了。为免大家误会,我先表明我的回答以及观点:
1、中医药是在现有环境氛围下能产生很强安慰剂效应的治疗,并且在现代医学的观点中地位也大致上相当于替代治疗。因此使用中医药时的观点与安慰剂/替代治疗类似:只有确定没有大的损害前提下,才值得使用。
2、未知是必然会遇到的,别把自己当作神。正因为这样,要分清楚现有证据已经提供了多少的东西,以及明确使用未知的东西时的统一态度——唯有获益大于风险,最少在一定程度上相抵时才考虑使用。

3、只有证据才是唯一的,而且证据分三六九等。至于纯理论层面的东西,没有实际参考价值。

如果看完觉得我歧视中医,那么拉到底部看看有下划线的那一句,就知道我对只有理论上的作用没有明确预后改善证据的“西药”,就知道其实是一视同仁了。

简单来说,争没有事实证据的理论的对错的意义是很小的,一个真正的临床医生应该深知“我现在应该干什么”“我可以做什么”: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哪套理论是正确的。至于事实上什么才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做临床试验或者最少能做基础医学实验来小心求证,而在结果出来之前,我们可以猜测一下,但耗费精力去争论没有证据的事情是没有太大意义的,那纯粹是空对空。人生苦短,多干正事。

细述见下文。

1、
作为现代医学的学习者及执行者,我仍然有引导我的病人去看中医的。但这并非由于中医的确切疗效及合理性,相对地,我只是把中医当成一个害处尽可能小的安慰剂。

大家喜欢看例子,我就举个例子吧:
在心内科有很多算得上是“神经官能症”的病人:四十几五十的更年期女性,经常胸口痛,担心冠心病,做个运动平板试验还真的阳性了(恕我不科普这个试验的假阳性率),做冠脉CTA和冠脉造影都没有问题,并且也排除了冠脉痉挛的问题了。而且经常地,这些人表现出高度的易紧张、焦虑的倾向,或者情绪容易激动、性格急躁。就这部分人吧,让他们做焦虑量表评分还真的高。后面劝她们去看精神科——或者委婉点说成心理科——的门诊治疗,她们觉得自己不是精神病绝对不肯去。那这时怎么办?
嗯,你们没猜错,这时候我让她们去看中医门诊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也经常与中医科的关系不错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能切实地给我们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经常这部分病人去了中医科都觉得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至于说我是否相信中医真的有效?我到现在仍然不相信中医,因为它没有证据。但那又如何?对于一个不肯去看精神科的很可能出于焦虑状态的病人,只要有这么一种安慰剂足以让她信服,并且不会搞坏她的肝、肾功能,同时又能让她门诊随诊到发现明确问题时可以随时回来治疗,我觉得没什么理由不采用。最少作为预防病人去买莫名其妙的电视购物保健品的手段,都是值得的。

中药在现有的环境下是一个很理想的安慰剂。安慰剂要发挥作用,一个前提是病人相信它能有作用,因此临床试验中的安慰剂是不会让病人知道这是安慰剂的(所谓的盲法对照),而要是患者相信安慰剂有着神一般的疗效,那就更能产生安慰剂效应了。多年的历史、老中医的“匠人气息”、三姑六婆说的“谁谁吃中药好了”都是中药能发挥安慰剂效应的保证。我一直在想,对相当一部分的中国患者,若给一种安慰剂的西药片剂并且林林总总地说上十分钟编造出来的西药原理,应该效果不如老中医随手开出的没有实际作用的中药安慰剂汤剂。我们的文化环境氛围才是中医疗效的最大保证。

但同时也应该看清前提,如果这么一种东西有毒性,那就不再是可以作为安慰剂使用的东西了,那是毒。龙胆泻肝丸这事情已经是恶名昭彰的了,早已有了明确的定论,否认的人我先不说你不客观,我建议你可以先去和被它害得透析的病人们好好谈谈——没亲自接触不幸的人,说话总是过于轻巧。至于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人,真的是各有各的不幸,吃的中药五花八门,否认的人我仍然不说你不客观,只要去各个传染科病房看看就知道了(现在的传染病房一般都是肝病科,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人从来不缺)。我不管是中草药本身的问题还是说现在人工种植的中草药的问题抑或是种植过程中农药残余的问题,病人吃了现在的中药出现了肝损伤,我只参考事实;至于理论,那只是蛋糕上面的装饰而已。中药有可能导致严重肝、肾损伤,这是毫无疑问的铁一般的事实

中草药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因为没有经过系统的临床试验进行统计分析,或者说现在我们国家为了保护中医还在回避这方面应做的工作。相信中草药安全,其实也不能完全说没有道理,我们中国人能活到现在,最少能把之前的几千年历史当做一个不完整的I期临床试验:我们知道什么是能直接毒死人的所以不怎么吃,剩下的中药在什么剂量范围内最少不会马上死人。这样的结果相当于流传下来的中草药最少毒性不大于毒鼠强。但这种程度的安全性,在现在这个年代足够么?吸二手烟都怕肺癌、装修完新房子怕致癌、房子周围建个电信基站都要怕辐射的现代人,如果唯独对中药的安全性宽容如斯是不是有点可笑?顺便一提,如果说中草药还经过我们的祖先帮忙试毒的话,中成药注射剂就是仅有不负责任的国家部门背书的、安全性完全是未知数的不应出现在市面上的药物。

因此,之所以大医院的中医科还值得推荐病人过去,是因为在这片有着各种未知甚至严重的副作用的领域,他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引领病人选择一条最能避免这些风险的道路。至于中药是真有治疗效果还是纯安慰剂作用,我不知道,而且在没有临床证据前也不打算作出评论,因为这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事情。我只要病人症状得到缓解而且没有可见的严重副作用的结果就行了,更关键的是必要时还能找到路回来接受现代医学的正规治疗。好的中医最少是做到了这一点的,多余的部分无法评价。

2、
未知是必然会遇到的,无可避免。我们不是神,对于未知的东西我们只能承认不知道。
但是,承认未知绝不等于轻信

人命是大事。医学任何决策到最后都是以人为最终代价的,不得不谨慎。现在为了保证决策的可靠性,唯有依靠证据行事才能保证最大程度地做出正确选择。医学到头来依靠循证医学,就像是其他行业依赖财政报表、市场调研、技术参数一样理所当然,不容一丝民族情绪的干扰。现代的循证医学,就是基于最为可靠的临床证据之后,经合理的分析后制定出尽可能具有重复性、尽可能改善病人预后的医学模式。这相当于在医学上有一片“已知”的基石,足以在其基础上发展。不过,优质的临床证据(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相当有限的,其中结果足以令人信服的就更少了。直到现在现代医学中的循证医学也只能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并且也仅限制在最为常见的人群当中,证据未覆盖的始终是大多数,正因为这样才产生了中国传统医学跟现代医学不断争论的土壤

姑且不说已经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可指导的部分,这部分现代医学已经是确凿无疑地应该采用的了。不接受的人我仍然不说你不客观,已经接受无法治疗好全部人的我只会为讳疾忌医的人惋惜。单说对于未知的东西的态度,中医和现代医学已有明确分歧了。

对于中医,未知的领域相当地大,已有的证据少得可怜。既往提供的经验都是“个体化用药”的,也就辩症论治体系,每个病人都有单独的辩证,但是这里的辩证却高度依赖医生个体对于中医理论的理解,并且如何使用理论去解释临床实际。如果治疗效果不如预期,那问题又来了:是之前的解读有错,还是疗程还不够?对不起,每个病人都是单独辨症的因此难以重复,以前没有经验,因此只能对于这样的未知再次想办法使用中医理论解释。中医的高度理论化导致的结果就是对于未知的临床情况也只能高度依赖理论,最多只有自己生涯中见过的有限的病例经验。因此才会产生“中医难以传承”“中医有好有坏”“中医各流派之分”这种问题来。解读理论,自己开发出一套方法有多难?临床经验,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可以非常巨大。

现代医学的未知领域依然巨大,但这时候也会积极地寻找可供参考的证据。例如进入ICU的重症病人,虽然对于罕见病或者极为危重的病人缺乏可靠的临床证据可供参考,但也会基于事实基础作出判断:以前的小规模研究是否有相应的指导?一些新药的初期临床试验效果如何?有什么新的科技手段可供采用?并且在选择这些证据还不充分的治疗手段时,还要遵循一个永不改变的大原则:唯有获益大于风险,最少在一定程度上相抵时才考虑使用。例如对于一个重症但主要问题不在心肺的病人,我们不会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因为我们知道对这么一个病人风险大于获益,病急也不会乱投医;对于一个高度浮肿、感染中毒性休克的病人,即使现在种种临床依据都表明胶体溶液在这种情况下没法改善预后,我们仍然会尝试采用白蛋白或者血浆输注,因为除了权衡到循证医学证据不能适用到研究范围外的人群外,我们还要考虑这么做的潜在获益大于潜在风险,现在不尝试的话等到病人死亡时就只能后悔了。

要再作个通俗的比喻的话,好比一家商业公司需要咨询,你是愿意找一个熟悉各套马克思主义理论唯物辩证并以此指导工作的大学正教授呢,还是愿意找一个出来在类似公司工作了四五年并且能提供相应行业的市场数据的咨询公司职员呢?顺带一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还是挺圆融自洽的,要不然也不会那么多人最少信到高中毕业了对不?

我并非信奉西医,我只是选择了现代医学这么一种相信事实的工作态度。

3、
很多人也说,中医也有证据,并且证据很充分啊,不仅见过身边哪个人接受中医治疗治好了,而且跟老中医门诊看到很多人都治好了啊。不仅这样,还有在JAMA和Ann Intern Med上面发的文章呢!
但是,证据也分很多等级的。为免重复打字,我这里直接贴图供大家参考

这个分级大家都看过了,但大家未必知道循证医学里面,对于RCT甚至大型RCT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首先,要看实验的设计如何,有没有大的漏洞,例如分组是否合适、对照组设置是否合理、治疗方法和观察目标的选取是否能支持结论。
其次,要看结果,首先是样本量有多大,然后要看得出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差异,这差异在经过混杂因素的校正后是否能得出相应的结果。如果有明确的统计学差异,还要看差异有多大,即使p<0.01,但是OR也就是1.05-1.15这种水平,这结果能提供的参考意义也极度有限。
然后,要看实验过程的执行,包括盲法是否充分执行、多中心研究是否有中心实验室对数据重新审核、实验过程中失随访以及crossover的情况如何,还有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判断试验的进行情况。
最后,还要看整个逻辑,就是从开始的假设开始,从这个结果逐步考虑是否足以得出结论。

这么说还是很抽象对不?我就举个例子,看@王至 在各回复中反复贴来贴去的两篇文章吧。我不知道他有没有看完全文,反正我是看了,并且自信一个正规的心内科医生不至于在循证医学的理解上有太大偏差。
首先是Oseltamivir compared with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therapy maxingshigan-yinqiaosan in the treatment of H1N1 influenza: a randomized trial. 这篇,刊于Ann Intern Med. 2012 Jan 3;156(1 Pt 1):71. ,Pubmed链接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21844547
我用数据库下到全文了,但基于道德不应随意上传。同行可以索取。

这个研究最致命的缺陷在于主要终点的选择以及结论的得出。这里评价的是药物对流感的疗效,选取的主要终点却是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这里疗效可不一定是降温越快就越好,要不大家一起吃退热药就行,不用跟达菲比了。而且看原文就可以知道,试验过程中如果患者体温高于39°C还可以服用布洛芬,这个对于主要终点的影响很大;而基线水平上,联合治疗组39°C以上的比例比较大,最后分析时也没有对用药以及基础体温作多因素分析。最大的缺陷还是最终的结论,那就是联合用药时H1N1流感患者体温降低得快,单从这一项不足以得到麻杏石甘银翘散适用于这部分患者:如果要比退热效果,应该干脆和布洛芬比而不是达菲;要和达菲比抗病毒效果,应该比病毒滴度而不是比体温。文章里有最终滴度的比较,各组没有显著差异,包括对照组和达菲、中药组,提示这可能也不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最终杂志编辑的评论和我一样,也仅认为“对于轻症H1N1流感病人,该方剂和达菲有类似的降温效果”,没提对于流感疗效的事。并且这文章没有对安全性进行分析,所以中药安全性和风险仍然未知,至于有效性方面,这仅仅是让病人从25小时退烧变成20小时退烧(该试验中隔4小时量一次提问),大家可以权衡利弊。
说是这么说,朝阳医院的这个多中心研究可说是中药治疗正规化(或者比较伤感情地说,现代化)道路上一个很大的进步,相当值得肯定!

第二篇是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1998年发表在JAMA上,全文链接: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88145

这个研究的设计可以说是相当好了,并且对于很多攻击点都做了非常好的处理。之所以这一篇能登到JAMA这么高级别的杂志上,历史因素很重要:这是第一个严格按照目前可以广泛接受的方法学来进行的中药临床试验。这一点甚至比上面那篇后来者做得还要好。有安全性分析、有设立个体化治疗分组来对照、有独立的盲法测试步骤来测试盲法的有效性,这在中医药研究里算是做得相当了不起的了。
但经过16年的时间了,我们现在却能看到这个试验的重大缺陷在文章之外:它的结果无法被重复。后续的各类似的试验也无法经过meta分析进行统计。回头再看,这个试验本身的样本量过小,而且虽然盲法做得很好,医生评分却是单个医生的单次评分,后面这一点对于只有每组约30例的小样本临床试验来说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偏差。尤其当各医生、研究者中没有经过集中培训来统一评分标准时更为致命,要知道现在临床研究里,即使找技术员或者医生来读心电图这种客观结果也要先经过培训保证统一口径才行了。顺便一提,这里面统一方剂组的医生评分比个体化治疗组的医生评分还要低上很多(也就是更明显的缓解),这可不代表中医就非得个体化治疗不可啊。至于关于统计显著性的P值这里有个很致命的缺陷,就是它采用的是三组间的卡方而不是组间的两两比较,患者评分的p=0.03经过这么一琢磨就变得非常可疑了。
这篇真心是个好文章,足以成为中医药研究目前的楷模。可惜仍然有致命的缺陷。

或者你说我这样分析是不是太吹毛求疵了?中医已经这么努力了为何我还是不放过它?
那我给你们看看西医里面被否掉的文章的更多血泪吧。

先看看被否掉的COOPERATE研究,在被Lancet撤回前一共被引用了1130次,到最后却被发现是学术舞弊撤回。而这一切都是从读文章的蛛丝马迹开始的。详见NEJS: [雜談] 從COOPERATIVE研究看資料正確性 (A Letter of Seriously Concern: The COOPERATIVE Trial)...学术舞弊就是从读文章细节开始的。

即使是没有学术舞弊的研究,也照样容易饱受争议。例如去年发表的WOEST研究里面提出有指征的患者当中使用华法林+氯吡格雷的安全性比华法林+双联抗血小板更好,并且样本数量、研究方法都足以很好地支持这一结论。但因为文章本身样本量不足以验证这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出血发生率过高,都对这种治疗方式的推广产生影响。最少现在还没因为这篇文章而改变临床做法。

姑且不论文章本身,还有很多被临床试验结果强烈冲击的治疗,例如肾动脉支架的植入、白蛋白的使用、IABP的使用都有相当质量的临床试验得出了阴性结果。而新药过临床试验也是一道坎,像是理论上能升高HDL-C(而且实际上也能提升HDL-C水平)的大家看好的一类调制药物CETP抑制剂接二连三地未能在临床试验中表明改善预后,前景一下变得非常不明朗。(顺便一提,这还是有很好的理论支持的药物,可见理论在客观事实面前是多么脆弱)

不要说现代医学对中医吹毛求疵,而是每一个新的治疗方式的产生甚至是治疗方案的一点小改动,背后都有着外行人未必能想象得到的大规模的投入和尝试。我们只是一视同仁,而从未对传统医学有额外的苛责。

我并非“西医”的信徒,我只是折服在现代医学压倒性的事实证据面前而已

至于理论能有怎样的强度,大家不妨对比一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圆融自洽和中医理论的圆融自洽,甚至你找到的很多理论都能很好地圆融自洽:这也是为何市面上一大堆空谈书籍能轻松面世。把自己和亲友的健康托付在理论之上,是否太脆弱了点?

=====================

简而言之,我并不排斥中医药,我只是以现代医学的观点一视同仁地评价后认为,这是一种只要不引起严重的副作用(虽然很容易出现)就还能接受的安慰剂,或者说,替代治疗。这说法并非歧视中医药,最少对于奥拉西坦、小61阅读友质疑的,中药上面的不良反应和禁忌太多的“不明确”。这个问题,就是我前文所说,目前西药所能达到的清楚程度,是最富裕的西方社会工业革命以来在医药方面整体投入的结果,指望中国才建国60年,才改革开放30年,这点投入想达到那种结果,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即使如此,目前也是把大量经费用来研究如何用中药来治疗西医诊断的病了。
还有,中医这种基于人体症状和感觉以及身体特征的表现,建立身体状态演变模型的研究思路,和西医截然不同,有时候甚至会有冲突(当然有冲突的时候,未必就是中医错,也未必就是西医错),而很多治疗过程或者药物本身如果有非常慢性的潜在的伤害,需要很多年很多人接受治疗的经验才能得到确定的结果(实际上西医也有类似问题,青霉素刚发明的时候被当做无副作用的保健品,甚至有人号召没事就注射下可以保持健康,但是中医问题更大一些),自身的研究投入少,研究不够充分,说服力不够强大。
最后,本来很多中医学子就不是第一志愿学习中医,中医学院招生要求也比西医要低,进校后中医学生在把精力都花在“科研”上,临床水平不高的老师的教导下,也很难提高自身诊疗水平,又囿于一系列的歧视政策,很难就业,使中医后继无人。从小就会讲逻辑,做实验,学现代科学的学生,突然要去接触一个讲阴阳,论五行,辨体用,讲五运六气的东西,很难从心理上接受,而又遇到无法让他们在医学实践中信服的老师,将来又很难就业,这样他们也很有有心思去学,实际上,有些中医教授自己都没掌握中医,不会用中医来治病。


网友韩东燃[批评中医]如何看待新浪微博号 @远离中医药 对中药的质疑和见解?给出的答复:
生了病可考虑先看西医,西医简单粗暴(褒义),直截了当,可解决多数常见问题。

疑难杂症试了西医不见效的,可以考虑去找可靠的中医试试,尽量别跟江湖医生玩。

西医固然强大,但西医相对“简单”的逻辑使得它可能无法应对特殊的疾病,因为这些东西的病灶可能相对复杂,病根和疾病的表象不容易被一般人联系起来。

总的来说,有经验有智商的西医和中医都是很厉害的,没经验的西医要比没经验的中医厉害,因为前者更容易工业化生产。

----------------------------

PS:我家里是学西医的,从小接受的主要都是西医理念,但小时候也吃过中药,都没有什么问题。长大之后我开始学会更好地理解中医,因为我开始更好地理解人体这个复杂的体系。我妈妈说现在的中医多少都还是带有一点“忽悠”的成分,但她并不是极端的西医支持者。中医这套招数不是不可行,而是人才不够,需要的智慧和经验太多——它的致命伤就是无法工业化生产不忽悠的老中医。


网友孙运中[批评中医]如何看待新浪微博号 @远离中医药 对中药的质疑和见解?给出的答复:
首先我是一名中医学的研究生,本科在一所西医院学的中医,个人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道理的我不敢说几百年后中医会不会消亡,但就个人看来现阶段中医还是有其存在的价值的,中医对某些皮肤病,神经系统的疾病,我看到临床上这些东西却有疗效,但那些神化中医,夸大西医的危害,说中医无副作用等等等的行为,是在害中医。个人也遇到许多中医的愚昧粉一味的说西医激素如何害人,中医多好,我是这样告诉他们的,这个要看什么病,中医西医没有谁好谁坏完全是根据你的病情更适合哪一种治疗。所以我想说的是:
任何神化中医的行为都是在害中医!请理性对待中西医之间关系,根据病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负责对自己负责!!!
最后严重鄙视那些毫无临床经验的人士打着科学的旗帜用着所谓循证医学(请先把循证医学搞清楚好么,顺便建议你读读医学统计)的面具来抨击中医!你看过中医多少就敢大言不惭!本科毕业时自认为在医学领域仅仅是小学毕业。


网友匿名用户[批评中医]如何看待新浪微博号 @远离中医药 对中药的质疑和见解?给出的答复:
我们当地曾有一个断了传承的中医世家,那个很有名的医生我妈妈小时候都见过。一个好的医生是可以保一方平安的。他的医术只传给了一个儿子结果年纪很轻就死了。曾有个给他打杂的助手只是偷偷记下了一些他治骨病的方子 如今很多人断了手脚都找他花费一两百 到医院治要快上千。
还有一个姓王的老医生(医术一般,仍在世),他貌似本来是河北(记不清了 大概吧)那边的人。到我们这边时,有户人家有从文革藏下来的祖传的医书。于是他就入赘娶了那家的独女在我们这儿过了一生。不过重点是他早就有妻儿了。 中医如果只是骗术,那为什么它会有让人尊敬的力量和让爱好者付出一生的魅力?


网友匿名用户[批评中医]如何看待新浪微博号 @远离中医药 对中药的质疑和见解?给出的答复:
本人没有西医或者中医的背景,一工科男,只能通过简单的逻辑来分析上面的这些答案。

一、中医黑和中医粉是冲突的吗?
之前也看过双方的辩论,但是说起来,中医黑的观点主要是:中医是伪科学,而中医粉的主要观点是:中医有效果。我想说的是,中医是否是伪科学和中医是否有效果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好吧!双方完全是在关公战秦琼啊。

二、对第一条的解释:现代科学验证方法与中医是否有效的逻辑关系。
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中医粉试图说明中医是科学的,我认为这一点也无需争辩,因为中医本身就是诞生、发展与现代科学兴起之前的。要是中医是科学的了,那现代科学便是发源于中国的了。那么中医是伪科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能证明中医没有效果吗?个人认为是不能的。现代科学方法,给我们研究理论,证实理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但是科学方法的验证,与理论成立与否,或者事物存在与否,从来就不是充分必要的关系。科学方法的验证,是理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注意,我这里是说的是理论成立,而不是证明理论成立),可能有人和我的世界观不一样吧,至少在我看来,规律是客观的存在,而科学是认识规律的方法,规律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依赖方法而存在。抛出不可证伪,或者说伪科学的方法,只是把中医推到了一个不可知的状态,而不是证明其错误了。


三、关于双盲实验
赵嘉木提到“还有有任何一个纯中药制剂能通过双盲实验。也就是说,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纯中药制剂是被实验证明有疗效的”,我很好奇这句话是否成立,因为我去搜了一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DA)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其第三十一条规定:
申请新药注册,应当进行临床试验。仿制药申请和补充申请,根据本办法附件规定进行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分为I、II、III、IV期。
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I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IV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生物等效性试验,是指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指标,比较同一种药物的相同或者不同剂型的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其活性成份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的人体试验。那么现在市面上的中药制剂都违反了此条?或者是有其他情况,还望拿出切实证据证明这一点。

四、关于“感觉上中国传统医学能治病的原因是什么”
赵嘉木提出了六个原因,所谓孤证不立,这几个原因能够很好的驳斥中医粉们提出的身边的例子,但是,中医毕竟不是近代才出现的事物,在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之前的数千年里,几乎可以说整个东亚都是由中医主导的,数以十亿计的人,都接受过中医治疗。我想,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这几条原因都是不成立的:
1、不可能几千年里每一个中医治好的例子都是假的。
2、当时没有西药
3、同理,不成立
4、同理,不成立
5、几千年以来中医面对的不只是感冒这种会自愈的疾病吧。康熙年间大搞防治天花,这总不是会自愈的疾病吧。
6、类似同上,难道几千年里中医没有治好过安慰剂搞不定的疾病?

五、什么是中医中药?
这是从赵嘉木的这一句话引申出来的:
“能治病的中药包含已经被被现代医学所验证具有医疗效果的成分,但论证方法是通过现代医学的理论而非中国传统医学的五行学说,所以更应归入现代医学中。”

要是说某种中药包含的有效成分被现代医学确认,然后现代医学将这种成分提取出来,制成药物,吃这样的药,算现代医学的功劳,我能理解。要是患者还是煎药喝汤,这也算现代医学的功劳?其实这就牵扯到定义中医中药的问题。要是中医也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去整理自己的理论,那还叫不叫中医?中医医生们学会了分析中药成分,学会提取有效成分制药,乃至合成这样的成分,他们还叫中医医生吗?是中医是伪科学,还是我们从定义上限定了中国医学中伪科学的部分才叫中医呢?


这个还不大好说明我的意思,这么看:西医也搞过放血,搞过巫术,西医是伪科学吗?现代医学能叫西医吗?

三 : 新浪微博如何定制专属微号

[新浪微号]新浪微博如何定制专属微号——简介
新浪微博自闻世以来,不断地创新,推出许多好玩的东东。当然,微号也是其中的一个。那么,你知道,这个微号就是你微博最后面带的那一串数字,是独一无二的,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好的功能的。今天,我要告诉你的就是,新浪微博如何定制微号呢。
[新浪微号]新浪微博如何定制专属微号——详细知识

[新浪微号]新浪微博如何定制专属微号 一
登陆自己的新浪微博。点击进入。

[新浪微号]新浪微博如何定制专属微号 二
点击微博页面右上角的一个齿轮的标志,点击后,会有下拉式命令栏,然后选择一下微号。

[新浪微号]新浪微博如何定制专属微号 三
点击微号进入微号选择的页面。先观察一下,里面都有什么微号,结果你发现,所有提供的微号全部是用微币来购买的,这个微币,其实就是人民币,人民币充值后才可以购买这些微号的。

[新浪微号]新浪微博如何定制专属微号 四
当然在这个页面上是找不到抢号点击处的,我们现在继续往下走。在页面上方的靓号定制。进入。往下拉页面,找到最下面的微号定制小助手。然后点发私信。

[新浪微号]新浪微博如何定制专属微号 五
发私信的内容,最好把你想要定制的微号的具体数字告诉对方,以及你想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组合,这样,让其一眼就能明白你的这个号的意义以及作用。

[新浪微号]新浪微博如何定制专属微号 六
写完后,点击发送,那么私信就被发出去了。如果对方觉得你的号没有被人占用,而且也可以定制的话,就会有一个私信发给你,这样,你只要付费,就可以定制上了。
本文标题:新浪微博如何私信-阿里牌新浪微博的未来:如何浪迹网络江湖?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236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