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杜鹃啼血猿哀鸣-穿林啼鸣

发布时间:2017-11-28 所属栏目:畸形繁荣

一 : 穿林啼鸣

春江古道庭,但目可私心。

事者龙泉品,糟糠称凤麟。

越山吴水定,彩笔绘苍生。

一草千年景,风云相守怜。

黄河承载亘,故地醒来听。

燕去花岗近,香来柳上青。(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穿林知己兴,拾趣问啼鸣。

化作音尘事,初凉雨雪淫。

二 : 杜鹃啼血猿哀鸣

杜鹃啼血猿哀鸣

《史书.蜀王本纪》载,望帝(“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时间约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时代。)称王于蜀,相思于大臣鳖灵的妻子,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在这之后,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这声声啼叫是杜宇对那个梦牵魂绕的佳人的呼唤。

关于杜鹃的古诗句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最早的关于杜宇的神话,就将杜鹃这样的鸟赋予了文化的意味,后来的很多诗人都认同了这个说法,在自己的创作反复引用这个典故。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1、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2、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3、唐李白《蜀道难》: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4、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5、唐李贺《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6、唐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盘岭》: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8、唐温庭筠《碧磵驿晓思》: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9、唐崔涂《春夕》: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10、唐柳中庸《听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1、唐李群玉《黄陵庙》: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12、唐无名氏《杂诗》: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13、宋文天祥《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虫四壁。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14、宋文天祥《金陵驿》: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15、宋王安石《出城访无党因宿斋馆》:

关外寻君信马蹄,谩成诗句任天倪。花枝到眼春相映,山色侵衣晚自迷。

今日笑谈还喜共,经年劳逸固难齐。生涯零落归心懒,多谢殷勤杜宇啼。

16、宋王安石《十五》: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17、宋苏轼《筑堤》诗:

六桥横截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昔日珠楼拥翠钿,女墙犹在草芊芊。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

18、宋晁补之《临江仙·信州作》: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杜鹃)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9、宋贺铸《子夜歌》: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20、宋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21、宋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22、宋秦观《画堂春》: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23、宋朱敦儒《临江仙》: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24、宋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25、宋赵汝茪《恋绣衾》:

柳丝空有千万条,系不住、溪头画桡!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

玉箫台榭春多少!溜啼红(指杜鹃的叫声),脸霞未消。怪别来,胭脂慵傅,被东风、偷在杏梢。

26、宋赵崇嶓《清平乐·怀人》:

莺歌蝶舞,池馆春多处。满架花云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

相思夜夜情悰,青衫泪[www.61k.com)满啼红。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

27、宋周邦彦《浣溪沙》: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28、宋辛弃疾《浣溪沙·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朝来白鸟背人飞。

对郑子真岩石卧,赴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29、宋辛弃疾《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

“绕屋人扶行不得,闲窗学得鹧鸪啼,却有杜鹃能劝道:不如归!”

30、宋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

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31、宋洪咨夔《眼儿媚》: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上下,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32、宋陈允平《望江南》:

“鹦鹉州边鹦鹉恨,杜鹃枝上杜鹃啼”

33、宋无名氏《凤栖梧》: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34、五代尹鹗《满宫花》:

月沉沉,人悄悄,一炷后庭香袅。风流帝子不归来,满地禁花慵扫。

离恨多,相见少,何处醉迷三岛?漏清宫树子规啼,愁锁碧窗春晓。

35、毛文锡《更漏子》: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36、宋陈亮《水龙吟春恨》:

闹红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37、明李贽《焚书咏史》:

盈盈细抹随风雪,点点红妆带雨梅。莫道门前马车富,子规今已唤春回。

38、清洪亮吉《出关与毕侍郎笺》:

杜鹃欲化,犹振哀音;鸷鸟将亡,冀留劲羽;遗弃一世之务,留连身后之名者焉。

杜鹃啼血猿哀鸣赏析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出自白居易的七言古诗琵琶行。翻译: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行,又称“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艺术作品《琵琶行》为白居易《琵琶行》诗词增添了直观的画面。

作品名称: 琵琶行

作品别名: 琵琶引

创作年代: 唐朝

作品出处: 白氏长庆集

文学体裁: 行(歌行)

作者: 白居易

体式: 七言古诗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自号“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

原文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1)九江郡司马。明年(2)秋,送客湓(pén)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zhēng)铮(3)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4)。年长色衰,委身(5)为贾(gǔ)人(6)妇。遂命酒,使快(7)弹数曲。曲罢悯(mǐn)然(8),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9)憔悴,转徙(xǐ)于江湖间。予出官(10)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zhé)(11)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12)。命曰《琵琶行》。

浔(xún)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13)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14)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15)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16)

弦弦掩抑声声思(sì),似诉平生不得志。(17)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18)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nícháng)》后《六幺》。(19)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20)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jiān)关莺语花底滑,幽咽(yè)泉流冰下难。(21)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22)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23)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4)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25)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háma)陵下住。(26)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27)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8)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xiāo)不知数。(29)

钿(diàn)头银篦(bì)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30)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31)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32)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33)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34)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chóng)唧唧。(3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zhé)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zhāo)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ōuyāzhāozhā)难为听。(36)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37)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38)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chóng)闻皆掩泣。(39)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40)

注释译文

〔1〕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瑟瑟: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7〕《六幺》:大曲名,又称《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

〔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40〕小弦:指最细的弦。

〔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

〔43〕幽咽:遏塞不畅状。

〔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45〕凝绝:凝滞。

〔46〕迸:溅射。

〔47〕曲终:乐曲结束。

〔48〕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

〔49〕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50〕舫:船。

〔51〕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5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5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5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56〕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57〕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58〕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59〕钿头银篦: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60〕击节:打拍子。

〔61〕颜色故:容貌衰老。

〔62〕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63〕去来:走了以后。

〔64〕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65〕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66〕重:重新,重又之意。

〔67〕唧唧:叹声。

〔68〕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69〕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70〕暂:突然。

〔71〕却坐:退回到原处。

〔72〕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73〕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74〕掩泣:掩面哭泣。

〔75〕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声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不情愿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创作背景

《琵琶行》(pí pa xíng)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pen pu)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左迁:指降职、贬官。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备酒宴。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

长句:指七言古诗。

作品鉴赏

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幺: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的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缠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红绡:一种生丝织物。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云篦: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评论:长篇巨诗,酣畅生动,行云流水,一气贯注,扣人心弦,魅力尽显。语言生动,音韵和谐,情景交融,繁简适宜,通俗晓畅,自然流丽。思维形象,比喻贴切,无形音乐,具体可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出神入化,引人入胜。

版本介绍

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通行本有云:“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其中“冰下难”三字,论者注说纷纭,至今莫衷一是。究其所以,就在于因版本的异文而产生的不同理解与训释。请看版本的译文:

①作“冰下滩”——明万历三十四年马元调刊本《白氏长庆集》,清康熙四十三年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清康熙四十六年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

②作“水下滩”——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在“水”下注“一作‘冰’”、在“滩”下注“一作‘难’”;北京图书馆藏失名临何焯校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

③作“水下滩”——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在“水”下注“一作‘冰’”,《四部丛刊》影印日本那波道圆翻宋本《白氏长庆集》;

④作“冰下难”——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绍兴本《白氏文集》,清卢文弨《群书拾补》校《白氏文集》。

琵琶曲《琵琶行》内容介绍:琵琶协奏曲,张晓峰作曲。表达的内容与白居易诗《琵琶行》一致。

引子由琵琶和箫奏出自由的散板旋律,筝则以流水般的琶音衬托,描绘了"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乐队以慢速奏出白居易的主题,豪放洒脱。然后是悠美的琵琶声,接着,乐队与琵琶时分时合,犹如“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的情景;

②“说尽心中无限事”:委婉连绵的旋律配以琵琶连珠般的轮指和琵琶女的主题,深刻地表现了感情绯恻,忧患沧桑的古代妇女的形象。接着,运用多种手法,根据诗的描述,刻划了琵琶女形象的不同侧面高超的演奏技艺、风流的教坊生涯和凄凉的天涯沦落;

③“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以摇指变化再现了琵琶女的主题,更加深沉悠长;二胡悠缓的独奏,恰似诗人的感叹。继而旋律连续的上下行模进,琵琶和乐队的交替奏鸣,诗人和琵琶女主题的糅合发展,犹如诗人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④尾声“月白江心”:皓月当空,秋水如银,唯有琵琶的泛音在寂静的夜色中飘荡。

【司马青衫】

司马青衫 ( sī mǎ qīng shān )

解 释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出 处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示 例 我岂学做重婚王允愚?岂湿着~泪?(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十九出)

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江州司马】

拼音:jiāng zhōu sī mǎ

出自:白居易《琵琶行》

原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文本含义:代指白居易自身。

现在含义:形容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

写作特点

1.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在“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时候,便“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将情节推向另一个境界。第一次琵琶演奏已毕,“东船西舫悄无言”,似乎可以结束了,忽然又“沉吟”、“敛容”,琵琶女要诉说自己的身世了。琵琶女诉说一完,诗人便抒发自己的感慨,将自己的遭遇与琵琶女的遭遇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奏一曲,乐声进入了高潮,但诗人不再作正面描写,只说其声“凄凄”,并“不似向前”,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这样,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产生意深境远的感觉。这种曲折多变的情节,使琵琶女富于戏剧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现,她的琵琶绝技也得到了细致的描绘;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2.以情动人:

这首诗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全都充满抒情色彩。送客一节即以“秋瑟瑟”、“惨将别”、“茫茫江浸月”,给环境制造了伤感的气氛。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自叙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诗人自叹经历,处处以环境衬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写了漂沦流落的悲切之情。末段,凄凄的弦声与哭泣声相互照映,更是写尽了诗人的悲痛之情。全诗使用的典故很少,语言精练明畅。诗人逝世不久,唐宣宗李忱写诗吊念他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可见本诗在白居易生前就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传诵极广。

3.画面精采,音乐的表现十分传神:

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绝妙的“有声画”,画面非常精采。

⑴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绪是有力的烘托。“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四句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沦落”之情。

⑵用人物的神态、动作描绘出画面,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画面传神地描绘了琵琶女娇羞的神情和犹豫迟疑的复杂心理。再如“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这里描绘琵琶女曲终时的动作、神态,不仅使人感到她的教养、经历不俗,而且自然地表现她由弹奏到自叙身世的内心活动。另外“满座重闻皆掩泣”之后的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泪湿青衫”。画面的基调落在一个“泣”字上。当然对曲调理解最深的,动情最浓的,以至“泪湿青衫”的,还是诗人自己。“泣”的内涵显然是丰富的、深沉的。

(3)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开始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诗人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再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术,曲调未成情以先出,是对音乐气氛的很好烘托,而弹的过程更是撵词摘句,活用比喻来描写音乐的进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仿佛使人能够再次听到琵琶声一样,"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更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带入到文字和音乐无法描述的空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谓点睛之笔,从音乐和哲学角度表达了至高乃无的学问,短暂暂停之后便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由静入动,如同万匹野马,同时出动,万丈瀑布,瞬时倾泻,"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观众还沉浸在意犹未尽的音乐中琵琶女已经停止了演奏.

4.叙事抒情水乳交融:

本诗所叙之事(秋夜江头送客、琵琶女的悲剧命运、作者的贬谪生活)饱含的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人物的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人物以抒情方式倾诉悲怀;精当的说明和议论的巧妙穿插,“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初为《霓裳》后《六幺》”、“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对于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有画龙点睛之妙,也是不容忽视的。凡此种种,都使这首诗满含着抒情气息,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密切融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

5.形象类比,抒情言志: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此诗用形象类比法把两人之间的悲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进行类比,最后融合为一,从而推出两个艺术形象都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的结论。形象类比,抒情言志,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6.结构谨严:

诗从“送客”起笔,继而写了“寻声”,“邀弹”、“询问”、“诉衷”、“感慨”等一系列互相关联,层层推进的情节。这些情节分则各为一个场面,合则是一篇完整、和谐的诗篇。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表达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与感慨。全诗主题鲜明,脉络清晰,情感真挚,文辞优美,尤其是对音乐的描绘,显示出诗人高超的技艺造诣。仔细阅读事前的小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歌。

后世影响

《琵琶行》与《长恨歌》有所不同的是,这首诗由历史题材转到了现实题材,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际,发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感情就来得特别深挚,因为是在贬所月夜的江面巧遇琵琶女,所以诗情就来得特别的哀婉、苍凉。诚如《唐宋诗醇》所谓:“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在表现手法上,《琵琶行》除了用秋天的枫叶荻花和三次江月的精彩描写来烘托人物感情外,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展示其性格、心理。如“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都十分贴切地表现了弹奏者既因羞涩又因难言之痛而不愿见人的情态;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低眉信手续续弹”,以逐层递进的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进入角色、开始回味往事时的神情和心绪,非常形象、逼真。至于其中对琵琶乐声的一段描写,更是精彩之至,诗人连续使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花下莺鸣、冰下流泉、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等一系列精妙的比喻,把乐声从急骤到轻微,从流利、清脆到幽咽、滞涩,再到突然激扬的过程极形象地摹写出来,而随着乐声的抑扬起伏,弹奏者动荡变化的感情也溢出行墨之外。更显出其描写的细腻、真切、自然流畅和情感的潜流暗转、突放突收而独具特色。在曲子接近终结时,作者这样写道: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在一声“裂帛”般的音响之后,一切都归于静寂,唯有秋月映照江心。置身斯时斯境,同怀天涯沦落之感的作者与弹者心境如何,不难想见;而由此刹那间宁静所构成的音响空白,也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扩展知识

1.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2. 遂命酒。(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作动词:摆酒席。)

3. 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重""轻"的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

4. 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5. 血色罗裙翻酒污。(污,被动,被玷污)1.因为长句。古:因此创作;今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2.铁骑突出刀枪鸣。古:突然,发出; 今:1.鼓出来。2.超过一般的显露出来。3.使超过一般。

3.暮去朝来颜色故。古:面容的色泽;今: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

4.凄凄不似向前声。古:刚才的;今:表方位。)

5.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的第二年;今:明年。

6.似诉平生不得志 古:称心如意;今: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7.凝绝不通声暂歇 古:时间短促,忽然;今:暂时。

8.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年龄大;今:长兄,长子。

9.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整理;今: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1.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 鎞 ",钗子。

2. 家在虾蟆陵下住:“虾”通“蛤”

3. 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用拔子划。1. 言:

1.感斯人言。(话,名词。)

2.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3)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2. 命:

1.遂命酒。(叫,吩咐,命令,动词。)

2.命曰《琵琶行》。(取名,动词。)

3. 数:

1.使快弹数曲。(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2.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4. 是:

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指示代词。)

2.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动词。)

5. 为:

1.因为长句。(写,做,动词。)

2.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

3.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

6. 语:

1.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7. 轻:

1.轻拢慢捻抹复挑。(轻轻,形容词。)

2.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8. 暂:

1.凝绝不通歌暂歇。(短暂,副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

9. 泣:

1.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2.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1. 歌以赠之。(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以示强调。)

2.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3. 转徙于江湖间。(介词结构后置。"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于"相当于"在"。)

4.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5. 使快弹数曲。("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6. 送客湓浦口。("客"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被"。)

7. 感斯人言。("感"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杜鹃啼血的典故

“杜鹃啼血”的典故-----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日夜悲鸣,泪尽继而流血。后因用作杜鹃的别称:望帝啼鹃。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出处】:望帝啼鹃(wàngdìtíjuān)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2012年03月19日-菽菡-hanshng的博客杜鹃

故事传说一:古代蜀国有一皇帝叫杜宇,与他的皇后恩爱异常。后遭奸人所害,凄惨死去。他的灵魂化作了一只杜鹃鸟,每日在皇后的花园中啼鸣哀嚎。它落下的泪珠是一滴滴红色的鲜血,染红了皇后园中美丽的花朵,所以后人给它起名叫杜鹃花。那皇后听到杜鹃鸟的哀鸣,见到那殷红的鲜血明白是丈夫灵魂所化。悲伤之下,日夜哀嚎着“子归,子归”,终究郁郁而逝。她的灵魂化为火红的杜鹃花开满山野,与那杜鹃鸟相栖相伴,所以这杜鹃花又称映山红。这便是“杜鹃啼血”,“子归哀鸣”“望帝啼鹃”的典故。这鸟与花终身不离不弃的眷恋,乃是贞爱在人世间不朽的传奇。

故事传说二

(一)望帝建天府之国很早以前,蜀国有个国王,叫望帝。是个好君王,常带人开垦荒地,种植五谷。辛苦多年,把蜀国建成丰衣足食的天府之国。

(二)鳖灵除怪治水有一年,在湖北荆州地,有一大鳖biē成了精灵,幻成人形。从荆水沿着长江直往上浮,过三峡,游巴泸lú,至岷江。朝拜望帝,见其愁眉不展,问原由。是妖魔使术,将巨石,堆成崇山峻岭,砌成鬼穴,兴风作浪,将万流归海大水挡住。百姓房屋、农作甚至生命,被洪水吞没,如何解百姓之忧,帝因此发愁。鳖灵听后对帝说:“我有治水除妖之能。”帝大喜,拜为丞相,令他去巫山除怪治水救民。鳖灵领旨,带人顺流来到巫山,和龙蛇妖斗六天六夜,将其捉住,关在滟yàn澦yù堆下的上牢关里。接着,又和鬼怪斗了九天九夜,将其缚之,关在巫山峡的鬼门关里。之后,将当堵之巫山,凿成了夔kuí峡、巫峡、西陵陕等弯曲的峡谷,终于将汇积在蜀国的滔天洪水,引向东海。蜀国又成了人民康乐、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

(三)鳖灵从帝望帝是个爱才的国王,见鳖灵为人民立功,将王位让给了鳖灵,他自己隐居西山。鳖灵做了国王,便是“从帝”。他领导蜀人兴修水利,开垦田地,做了许多利国利民好事,百姓快乐,望帝也在西山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

可是,后来起了变化。丛帝居功自傲,不体恤百姓。消息传到西山,望帝非常着急,寝食不安,决定亲自进宫去劝导从帝。次日,动身进城去访丛帝。消息很快被百姓知道,大家都诚意地期望丛帝能悔过反省,便跟在望帝后面,进宫请愿,便连成了很长的一支队伍。丛帝见这种气势,心起疑惑,认为是老王要收回王位,带百姓来推翻他的。丛帝心慌,下令紧闭城门,望帝无法进城,伤心悲痛,无奈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觉得自己有责帮丛帝清醒过来,治理好天下。终于想到只有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儿,飞进宫中,把爱民安天下之道告诉丛帝。于是,他便化为一只会飞的,会叫的杜鹃鸟了。那杜鹃从西山飞进了城里,飞到了皇帝御花园的树上,高声叫着:“民贵呀!民贵呀!”

聪明的从帝,也曾是受百姓爱戴的国王。听了杜鹃的劝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心中很是愧疚,以后,更加体恤民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国君了。

可是,望帝已经变成了杜鹃鸟,无法再变回原形,他决心要劝诫以后的君王要爱民。于是,他化为的杜鹃鸟总是昼夜不停地对千百年来的帝王叫道:“民贵呀!民贵呀!”但是,以后的帝王没有几个听他的话,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红了,还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着“民贵”!

后代的人都为杜鹃的这种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所以,世世代代的人,都很郑重地传下了“不打杜鹃”的规矩,以示敬意

唐.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蜀道难》中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一系列的意象的营造,却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表达诗人悲伤的情怀。望帝、蜀鸟等。〕在曹雪芹的诗文里我们依然可以听到“杜鹃”的啼血悲鸣声:“杜鹃无语正黄昏”《葬花词》、“一声杜宇春归尽”《桃花行》。

杜鹃究竟蕴涵了怎样的意义呢?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望帝、蜀鸟等。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声清音脆,委婉入耳,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似以它啼得满嘴流血,巧遇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殷红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shē,[远离消除]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故愁乡思。

宋.蔡襄诗云:“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犊时。”陆游也有诗曰:“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诗中催耕的布谷鸟。即杜鹃鸟。南宋词人朱希真的“鹃叫得春杜归去,吻边啼血苟犹存。”更是充分地反映杜鹃为催人“布谷”而啼得口干舌苦,唇裂血出,认真负责的精神。

注释;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听,听见。道:说。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过:经过。五溪:唐人所说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时属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全句: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四声杜鹃,即布谷,小时我在乡下见过,外形像鸽子,但比鸽子瘦长,体长一般30厘米左右,头颈浅灰色,背部浓褐色,腹部有横斑,翅膀边缘有白。叫声各地说法不同,有地方是“麦——黄——垛——垛”,小时我听的是“麦——黄——该——割(音郭)”,“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布谷布谷解劝耕”,每年春天,不忘农事的布谷总会准时提醒农民撒种布谷、割麦插禾。每到“布谷声中夏令新”时,就是到了该放麦假的季节,穿过田埂,布谷每叫一声,“麦——黄——该——割”,我便学一声,“麦——黄——该——割”,叫到一定的时候,山村小学便放孩子回家一个星期,帮家里看门做饭,而大人们自然是在布谷的歌声中挥汗如雨,“嗖嗖嗖——”麦子在镰刀的扬起扬落中唰唰倒下。

在诗人听来布谷叫声自是不同,羁jī旅〔长久寄居他乡〕在外的诗人认为布谷的叫声是“不——如——归——去”。

孔夫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由此可见,杜鹃鸟,杜鹃花的传奇,在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传之广,颂之久;岂非与历史人物,事件有自然之吻合哉;天然之巧接耶;浑然之模拟乎。蒙上了神话的色彩,盖寄托了诗人伤感和无尽的哀怨,托付了善者的希冀和向往!

注:滟yàn澦yù堆-----江心突起的巨石,在中国四川省奉节县东五公里瞿塘峡峡口,旧为长江三峡著名的险滩,1958年整治航道时炸平。

夔峡(夔峡)kuíxiá即瞿塘峡。宋苏轼《八阵图》诗:“唯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参见“瞿qú塘峡”、“夔门”。

夔门瞿塘峡望帝,丛帝像望帝,丛帝像

夔门,又名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在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中,它是最窄、距离最短的一个峡,瞿塘峡谷窄如走廊,两岸崖陡似城垣yuán,郭沫若过此发出“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

三 : 啼鸣长空

青山露宿微风纵,涧水攀岩避塞翁。

有了啼鸣云雾处,无关立马笑长空。

/

西窗把酒非分送,袖手东篱古越红。

落下千言招惹雨,梅竹意闹沛公篷。

四 : 穿林啼鸣

春江古道庭,但目可私心。

事者龙泉品,糟糠称凤麟。

越山吴水定,彩笔绘苍生。

一草千年景,风云相守怜。

黄河承载亘,故地醒来听。

燕去花岗近,香来柳上青。(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穿林知己兴,拾趣问啼鸣。

化作音尘事,初凉雨雪淫。

本文标题:杜鹃啼血猿哀鸣-穿林啼鸣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148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