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亲爱的观后感、影评
亲爱的观后感、影评
亲爱的,我们回家
《亲爱的》第一支预告,大概看哭了不少观众,但看过电影后,却会发现,那不仅仅是一部苦情催泪片。有些悲,不一定让人落泪,但那种沉重会直戳心灵;有些希望,不一定让人开怀大笑,但总会有一丝阳光不经意地落在眉梢。《亲爱的》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就像黄渤说的,“这个电影有一只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里,会触碰到你的心灵。”
《亲爱的》当然不是一个普遍发生的故事,但每个人都可以透过这部电影看到社会的群像,看到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对亲情的漠视,而那种丢失的深沉与悲痛,其实是每个人从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理解到的。然而这不仅不是一个普遍发生的故事,它也不单纯在讲述孩子的丢失和寻找,还折射出了社会中人们内心某种东西的丢失和寻找。人来人往,我们迷惘,我们失去,我们的“家”究竟在何方?
电影里,田文军说“凭什么我要认命”,就是这股劲让他拼命寻找,不言放弃,唯有把“希望当饭吃”,他才能在失去几乎所有的时候,还能“不认命”地盼望着找回一点点的尊严。找到鹏鹏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楼梯间痛哭,那是3年来他第一次落泪,那就像憋了长长的一口闷气,终于终于爆发,面容抽搐,声嘶力竭,没有吐出如何一个字,但我们完全能够感受到,这几年,他活得有多累。黄渤的表演太有爆发力了,在静默中,给予我们心灵重重地一锤,虽然没有经历过这般痛苦,但是看着他抱头痛哭,我们似乎能突然明白,他拼命寻找的何止是鹏鹏,只有把鹏鹏带回来,他的家才在,他才能“回家”。
鲁晓娟丢失的也不仅是鹏鹏。“不认命”的她为了往上爬,和田文军离婚,组建了一个中产家庭。但在丢失了鹏鹏之后,她终于发现,其实身份、金钱是无法对抗这样一个痛苦的,她一直想摆脱人下人的身份,倒头来却发现丢掉了自己。这实际上,跟很多我们身边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于没法停下脚步去看看原来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失去鹏鹏,她又变得跟田文军一样了;寻找鹏鹏,其实是她自我重建的过程,重新回到她出发时的状态。面对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帮助到什么,只有重新建立内心,才可以去对抗、甚至超越这个痛苦。电影里虽然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案,但我们显然能感受到,鲁晓娟“回家”了。
韩德忠,没想到很多人都提到了他。他在电影里,其实是一个没有“回家”的角色,他失去太多,以为能够借帮助大家来获得救赎,但到头来发现,寻找太累,最终还背叛了众人。电影里,他在“回家”这条路上似乎越走越远,最后发现钱抹不掉他那些不堪的过去,更抵不上一张死亡证明。
佟大为的角色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人。社会会磨掉人当初的锐气,使人同化成“社会之人”,要生存,就必须得那样。而在帮助李红琴的过程中,他似乎也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回家”之路。唯一让人遗憾的事,佟大为的很多(www.61k.com)场戏,都能看出《中国合伙人》里王阳的影子。
李红琴,不得不说。赵薇这次终于遇上最对的,也是最好的角色。这个人物的命运,早已注定赵薇可以在这部戏里大放光彩。她丢失的是一切,丈夫已死,养子被带回家,女儿被夺走,她的家完全散了,如果女儿不能要回来,严重地说,那她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和田文军也有点类似,只是在社会的认同上,她站在了田文军的对立面。儿子和女儿都不属于她,就连法律,似乎也要来割断她最后一根稻草,生活之于她,太残酷了,以至于我们在道德伦理上本该厌恶这样的“人贩子老婆”,但却最终不由为之怜惜和感慨。她能不能回家,她还有家可归吗?电影的最后,留下了很多,长镜头一摇,我们隐隐看见,黑暗的尽头还是有一点的光亮,那到底是不是希望?如此脆弱和无奈,再加上语言和造型上的塑造,赵薇完全就是李红琴,她的角色太无力了,但她的表演太有力了!
《亲爱的》是一部好电影,但它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接受故事的牵引。我们都太焦虑了,以至于无法意识到自己丢掉的是什么。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有电影里面那些人物的经历,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让我们在两个多小时内,去感受另外一场人生,然后审视自己。电影的深度不在于导演或编剧将细节挖得多么深入,而在于,它落在我们的心头到底有多重。陈可辛导演的电影,不会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也不会给予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他就是一个旁观者,铺开了一切的问题,让我们自己去寻找“回家”的路。
离家的路有千万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希望我们都在那唯一一条路上。
像个水军一样打五星,因为我希望它是一个起点
看完点映,我想给五星,并非片子已臻完美,而是为了这个题材。如果能够多一些这样的题材,以电影撬动(也许是敲动)现实,即便剧作不够完美剧情不够触动又如何?大陆的影院里可以放映这样的片子大牌的演员可以比较没顾忌(片酬和得奖压力)地出演这样的片子,即使商业立足点又如何?何况黄渤和郝蕾的演技已经无法用喜欢或者很棒来置评。
只是导演误把苦难当情怀。
提笔很重,落笔太轻。
我承认我哭了,但终究有隔靴搔痒之感。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题材,现实中,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多得是,田文军和鲁晓娟这样的父母。
孩子并非一个超大版的钱包,而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你的延续,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活下去的意义所在。
我们都无法体会那种丢失带来的巨大空洞感和绝望感。
只是你可以尝试去感受一下,从演员们精湛的演技里,触摸到丢失孩子为人父母的疼痛和绝望。
但是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不是一部讲失踪儿童父母痛苦或宣传打拐的电影,导演的立足点应是在伦理和法律的冲突上。
事实上,这是一个很讨巧的点,也是在打拐背后隐藏的更大更深的关注点。
离婚夫妻面对孩子丢失所引发两个家庭的动荡,人贩子的妻子是否有领养孤儿的权利,生二胎是否对丢失孩子的背叛,为生二胎给丢失小孩开死亡证明的法理冲突,丢失孩子对人贩子养母的感情,找回孩子重新与亲生父母建立感情和联系,得不到法律援助的农村妇女、善钻法律漏洞的律师与法律的冲突,无生殖能力的丈夫把责任推给妻子,司法的灰色地带,人贩子妻子的怀孕,以及埋的副线教师母亲和罪犯女儿,包括你看到的法庭跟一般想象中威严庄严的人法庭也不太一样。这些冲突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和冲突本身都振聋发聩。
有法律问题(打拐法的不健全),也有伦理问题,更多的是法律和伦理的冲突,这个内核是非常多好莱坞电影的内核,所以我说这是一个讨巧的点。而意义自不必说,陈可辛导演是个文化导演,他和他的编剧思考得很多也很深。我们也能看到这种思考产生的表达野心。
可惜的也在于此,太多想说的,反倒一个都说不好。
影片用了差不多一半篇幅讲丢孩子和找孩子的事情,但正如导演所说,剧情真正开始其实是在找到孩子之后。作为电影来说,这里面的冲突才是有意思和有力量的。但是塞进去的东西太多,显得太仓促。所以在镜头结束在赵薇饰演的李红琴在医院里因为怀孕而痛哭时,大部分人的反应是,啊,结束了!而我的反应是,我以为刚开始。
我知道这个结束的意味,但不认可。
影片提出了非常多的问题,也试图做了一点探索,但并没有提供导演和编剧的思索。
只是泛泛带过,然后终结在一种奇妙的荒谬感。
诚然,这个设计很精彩,但这样一个主题的片子落点放在人贩子老婆的怀孕上,无论如何都算是一种有意识的玩弄技巧。
哪怕是结束在孩子带着一口安徽普通话开始新生活上也好啊。
毕竟,这是一部曾用名为“亲爱的小孩”或者“打拐”的片子。
莫要为戏剧冲突走得太远而忘记最初想表达的东西。
至于编剧,细节处自是动人。包括黄渤诉说后来发现有人骗也是好的,包括片头在繁杂的网线里找红绳找网线的特意设计,包括小孩子去看溜冰那种小孩对另一个世界的渴望甚至贫富差距,包括小孩学方言的细节(之前郝蕾一直希望小孩讲普通话黄渤认为陕西人的小孩就该讲陕西话,最后找回来的小孩却讲一口安徽普通话),包括张译守在黄渤家门口,被黄渤发现时闭上眼睛装睡然后给黄渤发的那条短信。
而演员,我需要用更大的篇幅容纳一些溢美之词。
黄渤对郝蕾饰演的鲁晓娟,有一句评价,“只是我认命,你不认命。”
太准确!郝蕾的美始终有一种不认命的决绝和凄婉。
我记得她下楼的时候,黄渤问她,“你说孩子被拐之后多久才叫她妈妈的呢?”她回头看了一眼,千言万语在这一眼,愤怒,悲伤,绝望,痛苦,怨憎,和无奈,终于她什么也没说地转身下楼。
我记得她在那个互助大会上,面对张译说,“请鲁晓娟分享一下。”一阵沉默。沉默是最难演的,而且在片子的开头,她是一个那么渴望说话会争论的女人,在这里她沉默了。很难得的一段留白,没有周围人多余的面部特写和台词(虽然对于没给特写这一点也蛮奇怪的),但是空气中存在的那种张力,直到郝蕾突然出声而崩裂。她哭着说,“对不起,是我把孩子弄丢的。”能够看到她嘴唇颤抖,缓慢地蹲下去。我理解这种内疚感,联想到她之前在派出所打黄渤耳光的一场,能够深深理解这种因为内疚而带来的巨大折磨,这才是她不吃不喝拒绝丈夫性要求的真实原因,她无法原谅自己甚至无法直面自己的错误。而这一刻,她的爆发,才是她痛苦的真正爆发。
还有黄渤痛哭那场,她拦住想要上前的张译,自然,无声,了然地看了黄渤一眼,将心中的情绪都慢慢地压了下去。
动人的,都是这些细节,感情,都在眉眼之间。看起来,举动都平常,细细想,却是大恸。
黄渤的亮点,如果要一一记录,我大概需要一个EXCEL.
我喜欢他含蓄的演技,在鲁晓娟蹲在地上抱住双臂痛哭的时候,他并没有像国产连续剧一样抱住她(像大团圆一样的温情),而是站在旁边,看着她,想要靠近,又并没有靠近,眼睛湿润,嘴唇颤抖,心里即便已经千山万水,然而终究什么都不能说什么也不要做,那种节制而隐忍的演绎,于无声处更见情深。
也喜欢他突然的爆发。找回儿子之后派出所的一场哭戏 ,虽然也是慢慢地蹲下来,但是和郝蕾细腻的哭戏不同,黄渤的痛哭是震撼的,翻江倒海的,这种在巨大绝望之后重获希望的冲击,在压抑了三年之后,都在这场痛哭里了。黄渤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偶像包袱的人,所以他哭得很难看,涕泪横流,但是你看着看着,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落下了眼泪。
黄渤和郝蕾,本是非常不搭的一对,从气质上来说,郝蕾若是清宫没落后妃,黄渤便是那市井中拉黄包车的,甚至都不如黄渤和志林玲姐姐和谐。但是非常爱他们这一对夫妻。感谢导演的选人,让我感受到了这种演技登对带来的酣畅淋漓感(多一句嘴,俩人都是好戏之人,而且都是属于特别认真演戏认真到魔障的人)。
两个人的对手戏都很家常,绝无大喊大叫用力过度的演出,但功底正在这种力量的把握。也不用一一叙述,希望大家到影院去看。就说一场,田文军在店里,房东来赶人,一阵挣扎无果,房东走开,黄渤抬头,一眼看到顾晓娟一身黑衣坐在街边,两人对视一眼,说句作的话,真是一眼万年。而印象最深的是,顾晓娟走进店里,问,“你睡得好吗?”黄渤说,“睡不着,真希望不睡。”顾晓娟递给他一瓶药,“吃了这个能睡个好觉,要是好用告诉我。”从头到尾俩人没有对视过,言语中也无情感起伏。但是两句平淡台词,自然的动作,我相信,他们是真的相爱过。
真正难得的并非演戏,也非复原生活,而是提炼生活的日常,却升华为戏剧中的表现,让观者映照出生活和自我。
观影后,陈可辛导演说了一句,这个演员阵容真是黄金阵容。是,几乎是可以即使是为了演员就买票的阵容。黄渤和郝蕾自不必说,赵薇也是一线中演技有口碑的,张雨绮虽然还没成大器,但举手投足都透出晶光来,张译也是个认真演戏的人,虽然刚上大荧幕不久,比起另几位还是有点电视剧范儿,但有非常值得期待的未来,佟大为演这种角色驾轻就熟,导演爱他,基本上都给他合适的角色,他也没掉链子,其余几个人,包括顾晓娟丈夫、警察、两个小演员、四川工友,都可圈可点。
而值得庆幸的是,导演并没有浪费这个阵容(我们都知道,多少导演和片方浪费了好演员,常常让我们走出影院,吐槽无力,可惜了这演员阵容)。他几乎让每个人发挥了自己的潜力。
我说“几乎”,是,并没有完美。
这应该是赵薇从影以来比较大的角色挑战了,农村妇女,面目污迹不可辨,一口方言,没文化。看评论,也说她贡献了从影以来最大突破演技。我一向敬佩敢于抛弃偶像包袱可劲儿糟蹋自己的演员,她也实在演技和认真并在。
但是,这并不是个适合她的角色。虽然她已经努力作践自己,但还是没有那种糙的质感。或者我先入为主,总会在“小燕子”或者“姚木兰”的那张脸面前跳脱,她独特的念白方式和嗓音,即使在安徽方言面前也无法改变。
有一场戏,她穿着很土的衣服拖着行李从地铁站出来,她的打扮和这个繁华的城市格格不入。
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穿越回了那部《姐姐妹妹闯北京》,每当变幻时,便知时光远,摄像老师残忍地给了一个脸部特写。
值得一提的是张雨绮,她从头至尾没几句台词,但气场强大。第一次出场一袭白衣女神儿范儿十足,而且是那种圣女贞德般的女神范儿。张雨绮最难得的是,把没台词都演出了戏。
张译我看过他一篇专访,也很喜欢他。
他有一场戏,在田文军孩子的生日宴,他说出妻子怀孕,然后走掉的一场,他一边走一边仰头,眼泪流下来。这部戏很多哭戏,但这一场,真是滋味难辨。
片子进行中,想到韩国那部叫《今天》的片子。同样思考案件背后的伦理与法,我认为在表达和思考上更胜一筹。
但我还是要像个水军一样打五星,因为我希望它是一个起点。
如果大家因为这部片子,对路上乞讨的孩子多看一眼,在网络或者电线杆上看到寻人启事多看一眼,少那么一点点的恶,多那么一星儿的善,那就足够。
我希望大家去影院看,希望它票房好,此后会有更多商业导演关注现实题材,希望这种类型的片子不会受资金掣肘,演员们也不会怕叫好不叫座愿意接演,我们也能有今天熔炉素媛告白或者更好的片子。
从无一日忘记,电影并非只有娱乐一个属性。
赵薇的李红琴,是《亲爱的》最温暖的底色
昨天看了点映,看完之后最大的感觉是,陈可辛对这部电影、每个角色的评价都无比到位。看完之后就会知道他为什么说黄渤的表演非常准确,为什么说赵薇的表演是神来之笔,为什么会说这是一部温暖的电影。
其实除了黄渤之外,这部电影的每个演员应该说都非常准确。因为编剧非常的厉害,无论笔墨多少,几乎给了每个角色一个非常完整并且立的住的表达,郝蕾、张译、佟大为,剧本给了他们非常刻骨的小细节,让他们的角色跃然纸上。甚至福利院院长、派出所警官、法院法官,都通过寥寥数笔,让人清晰的看到他们的立场乃至风骨。
除了李红琴。
故事发展到李红琴这里,如果别的导演来拍,大概就可以结束了,而这部电影,也可以改名叫《打拐》了。但是导演和编剧的野心不止于此,他们不是仅仅想让观众看到一个值得同情但距离我们遥远的故事,他们想让观众看到这个世界的全貌,残酷但也有温暖,让人无论经历了多少苦难,仍然有活下去的勇气。所以李红琴单纯善良,无依无靠,却同样的执着勇敢,温柔包容,为了所爱的人可以义无反顾无怨无悔。
李红琴最初几乎是站在剧中所有角色的对立面的,甚至包括后来帮助她的高夏,她跟剧中所有的角色都有激烈的冲突,她就像土地一样,吸收了所有的惩罚和怨恨。但是与我们印象中的那种社会底层动辄以死抗争的悲情不同,她这个角色的身上带着浓浓的“文明”气息,她知道找派出所开证明,她知道找律师,她知道用她仅有的资源去最大限度的在合法的范围内交换她想要得到的东西,尽管可以想象她在知道的过程中经历过多少困难,但是她的一切,都让这个故事没有陷入一个死结,让所有人都看到,用另一种方式处理,可能事情就是另一种面貌,而任何你不理解的人或事,其实都有你不了解的一面。
如果说电影对于其他角色是精工细画,到了李红琴这里却几乎是泼墨写意了。因为这个角色,要承载的意义太多,任何的小细节,都会流于刻意。而她的命运,是所有观众可能都不敢想像,不敢代入的,每个人处于那个位置可能都会不知所措。所以导演就让观众远远的看着她,几乎没有正面近距离的特写和小表情小细节,全部都是斜侧面或者全景。角色的性格基本上全靠演员对角色状态的精准把握来表达。这种时候,赵薇对角色深刻的理解能力就发挥了她最大的效力,她整个人就在李红琴的状态里,而不仅仅是某一种情绪里,真实的东西总是最有力量,她的表演就是真实到只言片语就让你看到她的心。
有人说,李红琴这个角色有点演技都能演。用演的,我相信有人能演出她的单纯善良,有人能演出她的执着坚强,有人能演出她的温柔包容,但是把这一切都能融为一体,把角色变成一个这样有血有肉,丰富又可信的角色的,我相信对所有女演员都是一个挑战,因为,这不是仅仅靠“演”就可以的。这还需要演员有一颗充满同情包容的心。而如果李红琴这个角色没有如今赵薇演出的效果,那么田氏夫妇的失子之痛如何修复、高夏的势利狡黠如何救赎,乃至韩总的执拗寻子如何释怀,都失去了可信的力量,而电影,也失去了这层温暖的底色。
可以说,只有看懂了李红琴,才是看懂了电影。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田文军望着空荡荡的网吧,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生意失败,还是恨妻子没有尽到责任抛家弃子?
是恨自己一时贪心放进几个未成年小混混进网吧,还是恨抱走孩子的人贩子?
鲁晓娟在失子互助社的鼓励下痛哭,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开车时一念之差没有回头,还是恨丈夫没有照顾好孩子?
是恨人贩子老杨抱走自己的小孩,还是恨李红琴得到了孩子的爱和信任?
田鹏在新班级介绍自己叫田鹏有个妹妹叫杨吉芳的时候,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的亲生父母没有照顾好自己,还是恨养母没有能力把自己留在身边?
是恨人贩子将他陷入巨大的变动之中,还是恨警察再一次改变了他已经习惯安然的生活状态?
李红琴拿着怀孕报告跪在医院门口的时候,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的死鬼丈夫,还是恨自己是没知识没钱?
是恨社会不公,还是恨苍天无眼?
高夏被自己母亲掀翻饭桌的时候,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势单力薄,还是恨同事假仁假义毫无人情?
是恨母亲精神错乱,还是恨姐姐破坏了平静的生活?
韩德忠在田鹏的生日宴上塞出大红包的时候,不知道该恨谁。
是恨自己吃猴脑得了报应,还是恨豪宅保安根本没有尽到责任?
是恨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报,还是恨田文军的好运气找到了儿子?
“恨”既是一种因求之不得而产生的怨,亦是一种因对过去美好的怀念。
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马蒂尔德问莱昂:“人生总是这么苦,还是只有童年是这样?”莱昂答:“总是这样。”
在这部电影里,没有人是幸福的,看似坚强,实际脆弱;看似走投无路,又必须擦干泪迎接生活。每个阶级,富豪、白领、小城市业者、农民、老人、儿童,都“深坐蹙额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恼,每个看似强大的胸膛下,都有一颗脆弱的心脏;每个有力的脚步之上,都有一截致命的阿碦琉斯之踵。
最后,所有的“恨”指向一个空白。从未出现过的人贩子杨某,是所有人痛苦的根源,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欺骗自己的妻子,他为了自己家庭的幸福,破坏了别人的家庭,但是同时,他也是妻子口中的“我男人”,他虽固执邪恶地为强撑自己男人的尊严而欺骗妻子,却也为了保护妻子让她永远不要踏入深圳。
当所有的恩怨要最终进行清算的时候,罪恶的源头已经轻松地通过死亡完成了逃避和平息。只剩下活着的人,在他制造的痛苦回声中,天旋地转。好像一记愤怒的拳头,哪怕砸向一堵坚硬的墙,也用两败俱伤完成了宣泄,而现在,这记痛苦的拳头,用力挥舞,却只挥到一片虚无的空气。最后李红琴在医院的哭泣,就像承载所有痛苦宣泄的拳头,因为失去了挥舞的对象,而徒然举在空中。
二 : 电影《爱的回想》观后感
电影《爱的回想》观后感
现在提到看电影好像已经被人遗忘了,我们小时时候一提看电影别提多高兴,有时甚至跑几十里路外,也是喜出往外。今天下午镇里派人来我们学校放电影,影片是《爱的回想》,学校人多分两场放映,一、二、三年级看第一场,四、五、六年级看第二场,我们六年级班看第二场。有部分老师和学生观看了以后有点感动,有人都流泪了,特别是我们班张夏夏同学眼眶都哭肿了。我在看的过程中也有眼水在眼眶里转的感觉,放学的路上我和低年级几个学生交谈了一下,他们也说很感动,但是多数学生好像不是这么一回事,他们看电影的时候心不在焉,打打闹闹,说说笑笑,跑出跑进。今天还没来得及和学生交流,下面就来谈一谈我个人观看以后的感想:
《爱的回想》这部电影,主题是不错的,宣扬把爱带给人间,让爱充满阳光和生命。影片中的主人公,小宇、小宇妈妈(刘丽)以及赵阿姨、周医生、老师、小武等人物,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爱的力量在传递和高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精神的闪现。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东西,可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真的感到有些事情让人匪夷所思,如:复旦大学的学生投毒案,电视里报道的孩子杀死自己的奶奶,以及许多少年绑架杀人案等,总的来说少年犯罪让人吃惊。这次“五一”放假我们班有个学生在看戏时与他人打斗,竟然邀来了一帮人还带着刀,竟狂言杀死个人大不了坐牢拜。这话今天传到我的耳朵里让我十分吃惊,怎么平时看上去并不太调皮的学生能做出如此的事来。这样地事不能不引起学校的老师社会和国家的重视,现在的许多孩子在家中娇生惯养,家庭的教育确实存在某些问题,让部分孩子脑子里只想着自己,缺失关爱他人的思想。
其次,在影片中也反映出现实生活里我们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情,让孩子盲目地上各种补习班,给孩子造成了精神压力,其结果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应该让孩子回归自然,健康发展,是我们家长和学校老师值得注意的大事,教育一定要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兴趣学习、快乐学习、成长学习,逐步引导孩子向理想和目标的方向学习,自然过渡让孩子适应学习环境和条件,达到高效的效果,自己的小目标要联系社会的大要求来选择学习。
另外我还向谈一谈影片中的几个人物:在刘丽身上充分体现母爱的精神力量;周医生和小宇的老师,说话对人体贴,语气和善更有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怀,让我称赞。小武也是个热心肠的人让人喜欢,赵阿姨乐于助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善举应该让人敬佩。最后说说小宇,他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敢爱敢恨,非常懂事,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天性心地善良,实际生活中却给她带来了许多烦恼,但他对母亲的爱是真诚的。他渴望母亲的病能早点好,想出让时光倒流的办法来表现他对母亲的爱,这是我们当今社会大多数孩子需要学习的一种东西——学会关爱他人。
最后我想要让《爱的回想》的影片主题精神,能够感化我们当今更多的学生,让爱的精神和力量在一代又一代人中间传递,克服自己冲动莽撞的缺点和毛病,珍爱生命,珍爱他人,在人与人之间结成一条爱的链条。(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巢湖市银屏镇岱山小学教师:杨茂林,随感
2013年5月2日
三 : 亲情电影观后感
让我们把影视享受提升到一个最高境界,缩小到最小的地方,让我们把视角格在1998年的一天……
这一年,一位7岁的少年上了学。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供得起这位少年的姐姐上学,7岁的他便立志要好好读书。出生在这山河里的他自幼母亲便母亲去世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把他们拉扯大。也许,这位少年不想让家人失望,高中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不幸却降临到这一家身上,年迈的父亲得了中风,而姐姐却到了出嫁的年龄。他呢,考上了大学,本应该高兴才对,他却因担心父亲打算不上学。父亲自觉拖累了他便打算自杀。最后,他便背着父亲去上学。
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相信很多观众朋友们看完之后一定已经泣不成声了吧?其实,这部电影有着真实故事的背景。这位少年名叫李刚。电影中的这位父亲是一位有着对子女浓浓爱的人,他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其实,我们也被一种爱所包围,这种爱叫做亲情。这部影片的主编一定是一位多愁善感的人。
亲情是可贵的,亲情是人世间不可缺少的,亲情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亲情无价”正是这部电影的眼睛。
初一:李明泽
本文标题:亲爱的电影观后感-亲爱的观后感、影评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