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布时间:2017-08-11 所属栏目:范文

一 :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但创新不是无水之源,创造不是无根之木,它应有一定的基础。比如《纸奶奶的生日》一课中,了解纸的特点、作用是本课阅读教学的重点。于是我就设计了“实践体验闯关感悟”的教学环节。为学生们准备了填充纸的特点、作用的学习卡。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理,引导他们闯关,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结果学生的情绪一直高涨饱满。记得当时出示完学习卡后,我是这样提问的:“你们会填吗?”好几个闯关心切的男生大声回答:“会!”于是我就请其中的一位试填,发现问题后马上引导学生读书,师生合作填好避水纸后,请学生谈谈学习感受,小结学习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交流、汇报,并及时鼓励、表扬。这样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思考、体验、探究。再回顾表格,回归课文内容,获得整体感知,进一步了解纸的特点、作用,加深了感悟。

二 : 培养班干部的敬业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班级

培养班干部的敬业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班级
摘要:班干部是班级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工作的龙头;班干部与同学生活在一起,由于年龄、心理、兴趣爱好类同,影响作用是直接的,可以起到班主任所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这支队伍的素质决定着班级工作的开展和学风与班风的建设,怎样培养好班干部的敬业精神,是班主任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班干部队伍的培养,从榜样、创造、严格、激发、加强、提高六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工作体会。
关键词:榜样、创造、严格、激发、加强、提高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可用来指导班级的管理工作,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客观上呼唤着我们要改进现有的班级管理体制,在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解放学生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敬业意识的培养。以学生的“敬业”来实现班级管理追求的最终目标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抓好班风和班规建设,强化学生监督与班干部的自律意识,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敬业精神,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促进师生间情感上的认同,努力构建和谐班级。
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如果一个人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灵对待职业,甚至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态度,就已经具有敬业精神了。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人之所以被视为成功者,之所以流芳百世,绝大多数是其职业生涯方面的成功,为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遗产。谋划人生,必先谋定职业;谋求成功,必须热爱职业。热爱职业,等同于热爱自己的生命,热爱职业就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古今中外,敬业被多少有志之士视为人生的座右铭,敬业也成就了多少伟业和功名。“语不惊人死不休”体现的是一代诗圣杜甫对写作的敬业精神;做几千次试验,甚至拿自己的胡须做试验品,体现的是一代发明家爱迪生对发明事业的敬业精神;药王李时珍为铸成《本草纲目》亲口尝过成千上万种草药,而且多次中毒,体现的是一代药王对药理学的敬业精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学生要想成就一番美丽的事业,亮丽自己的人生,就必须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热爱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地学习。“独木为树,百树成林”,如果每名同学都拥有了对学习的敬业精神,就会自觉努力学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自然也就形成了,班级管理工作就会正常顺利地开展,班级就会成为和谐班级。可见,“敬业精神”在班级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工人的职业是生产,农民的职业是种地,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而学生的职业就是学习。工人有了敬业精神,生产效率就会提高;农民有了敬业精神,所种出的粮食就会优质量、高产量;教师有了敬业精神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而学生有了敬业精神学习才会有所进步。班干部只有拥有了这样的敬业精神才能把班级管理的更好。那么如何培养才能造就出这样一个敬业的班干部呢 ?
(一)、以身作则,用班主任自身的榜样力量培养班干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首先要以好思想、好行为和优秀的工作方法去潜移默化地影响班干部,让班干部以班主任为榜样,去模仿着管理班级,逐步提高管理能力。比如,每天第一个进教室检查学生是否按时到班学习;督促清洁值日生按时保洁;时刻保持慢声细语的讲话。总之一切言行都给学生做出表率,但又以组织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经过一段时间,班干部也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担负起管理管理班级的责任来,这时班主任就可慢慢放手把班级交给班干部了。
(二)、给班干部创造条件进行锻炼,树立起威信。
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班干部更是如此,他们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有强烈的上进心,非常想得到集体的承认,在各项海水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来证明自己,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因此,班主任要尽可能地为班干部创造条件,并且手把手地教导,当好班干部强有力的精神后盾让他们大胆的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从而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让所有学生心悦诚服的服从管理。特别是班干部在管理班级与学生发生矛盾时,班主任要认真调查,维护班干部的自信心,便于班干部今后开展工作。
(三)班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学生敬业的“领头羊”
班干部在班里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深知,班干部是一个班集体的骨干和核心,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教师的要求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和班干部作(www.61k.com]用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支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团结协作、能独立工作的干部队伍。因此,班干部除了工作上为同学们搞好服务,在学习和纪律上更是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为了确保优中选优,因此我 选拔学生干部的基本原则是: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学生干部必须具备:1、自身素质高,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能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2、工作能力强,能认真负责,大胆管理,主持正义,勇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3、注重工作方法,能与其他成员团结协作,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班内情况。
班干部的产生,我主要通过四种形式来选拔。
①任命制
即由班主任推荐和任命,这种形式常用在班级刚刚组建时,任命班干部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班主任的意图,由于学生干部的威望是外加的,所以往往缺乏学生的信赖,威信较低。
②民主选举制
即通过学生提名和投票选举产生,由这种方式产生的班干部众望所归,往往具有较高的威信,与大多数学生的关系比较融洽。
③自由竞争制
即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班干部的竞争,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有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有助于竞争意识,民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的培养,这种形式往往和民主选举等形式相结合,即首先竞争候选人,然后再通过民主选举,在若干名候选人中选出班干部。
④轮换制
即根据一定的规则,班干部轮流担任,一般与民主选举或自由竞争等形式结合起来选出班干部,以后定期改选,但原班干部必须全部或大部分更换,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每个学生都有得到锻炼提高的机会,他们会在自己的任期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为了更好的管理好班级,我对他们都进行了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
①班长
1)制订班委会学期工作计划;
2)定期召开班委会,检查各委员工作情况;
3)及时处理班级中的某些偶发事件;
4)一学期组织若干次主题班会以及班级活动;
5)负责日常有关工作,如喊“起立”、“坐下”口令,检查上课和活动的出勤等。
②学习委员
1)负责收发作业,了解学生交作业情况,并督促学生把作业按时完成好;
2)注意班级同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有关课代表一起及时向任课老师反映;
3)随时指出并及时纠正学习中的不良现象;
4)协助老师帮助学习成绩退步及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5)定期组织交流学习经验。
③宣传委员
1)和其他班干一道设计布置教室环境;
2)定期或不定期出黑板报;
3)搞好节、庆日宣传。
④劳动委员
1)安排劳动值日生并做好检查工作;
2)定期组织大扫除;
3)制定班级清洁卫生制度;
4)组织班级同学参加各种劳动。
(四)激发班干部的管理热情,创建优秀的班集体。
能不能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只有有热情,工作才积极主动,肯动脑筋。怎样激发热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是让他们明白当干部是一次难得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如:有许多人在学生时代当干部,得到了锻炼,走上了社会之后,工作能力、交往能力都比较强,社会上也有许多人埋怨自己学生时代没有当过干部,以至走上社会后不适应吃了亏。
2.是明白当干部是培养自己胆量和组织才能的机会。一个人的才能如果没有表现的机会就会被埋没。自己从小学读到中专,才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只有经过工作检验才能了解自己,从而改进提高自己。
3.是明白当干部是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我班邓理理、任华两同学同学起初胆小,上台发言面红耳赤,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现在上台发言有条有理,工作大胆负责。
4.是明白当干部可以形成为同学服务的思想,这为将来走上社会为人民服务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五)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班干部加强敬业精神的“警示灯”
为了培养班干部敬业精神,让班干部对敬业精神有直观的印象,理解的更深刻。我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组织安排班里的班干部到部队去一次社会实践看那些军人怎样训练士兵的。
让班干部身临其境观看一下士兵训练场面,并且听听听那些教官和士兵的话,而后让他们谈心得、写感想、论收获,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极大地震撼了班干部的心灵。让他们明白,只有严格要求,才能造就一个优秀的人才,他们只有尽心尽力才能把班级管理好,也只有这样,班级才能更优秀,更和谐。
(六)把严格要求作为班干部提高素质的一个途径。
班干部一般都是性格开朗、能力优秀、集体荣誉感特别强的学生,平时以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身份面对学生,难免会产生优越感,有时对同学有居高临下的派头,因而班主任要注重班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任何时间和场合,要求普通学生做到的,班干部必须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要体现出表率作用。对班干部的不足之处不能偏袒,但也不能挫伤其工作的积极性,应该用尊重、理解、平等交流的态度进行分析和疏导,有策略地解决问题。班干部比普通学生负担要重些,班主任应经常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通过观察和交流等方法,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从各方面去关心和帮助他们,使班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形成“班强我荣,班衰我耻”的信念,进而使班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团体,班主任就是这个团体的“火车头”,而培养班干部的敬业精神就好比是雕琢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构建和谐班级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容易事情,需要班主任耐心、细心、热心地指导和教育,让我们在培养班干部上多化一份心吧,那样才能构建更和谐、更优秀的班级。
参考文献:
1.陈曦 《 魏书生文选》 桂林漓江出版社 1995,
2.苗林青 《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浙江教育 2001,
3.李源 《培养班干部的“十字”要决 》 广西教育 2003
4.吴志华、崔秀华 《学生班干部遴选邹议》 湖北教育 2004年5期
5.网上资料

三 : 论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

摘 要: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当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阐述了培养大学生敬业精神的意义及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希望对有关部门有所帮助。

关键词:敬业精神;培养;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67-01

敬业精神是个体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自己的主导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敬业精神已成为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就业、成才的必备素质。因此,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培养大学生敬业精神的意义
第一,培养敬业精神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实践证明,每一项科学发现、技术进步,以及理论的创新、文艺的创作和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人们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大学生是朝气勃勃充满活力的一代,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有利于弘扬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二,培养敬业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是经济高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优胜劣汰是基本的市场法则。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就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充满热情,生产出合格、优质的产品,企业就会繁荣兴旺。反之,缺乏敬业精神的人,就会生产出劣质品、次品,长此以往,企业就会衰败,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第三,培养敬业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良好的敬业精神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表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更应注重树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多做贡献。职业是个人和社会的连接点,是个人实现价值的渠道。只有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出色的成绩,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www.61k.com)培养敬业精神是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也是成长和成功的基本要素。“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已成为当下很流行的一句话,大学生只有具备敬业精神,才能在学校学好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顺利完成学业甚至就业。也可以说一个人是否敬业,或者在敬业方面的态度如何,会直接影响他的生活质量和事业成就。
二、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
第一,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意识。学校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把一些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请到学校给同学们作报告,让他们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对员工的相关要求,掌握职业角色应当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强化他们的职业理想、职业情感,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熟悉业务和环境,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积极的开展实践活动,磨炼大学生的敬业意志。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学校除了大学四年所规定的专业课和文化课学习之外,还应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通过教师的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精神。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让同学们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完成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同学们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不仅在能力上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磨炼了大学生的敬业意志。
第三,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敬业精神。高校可以采用利用典型、树立榜样的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实生活中,如李素丽、李国安、方永刚等等,他们用自己感人的事迹,走出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实践证明,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走向工作岗位也会尽职尽责,勇于贡献。
第四,开展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使学生对自己进行深刻剖析和很好的定位,不会以盲目的或从众的心理去选择职业、频繁跳槽。而选择适合自己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就能热爱本职工作,尽心尽力。
第五,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自身敬业精神的培养,养成敬业的习惯。敬业精神是我们一生一世最宝贵的财富,每个人都应该磨炼和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大学生虽然目前不在工作岗位上,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主要从以下几方面。1.热爱岗位。爱岗才能敬业,大学生无论选择哪个专业,在哪个部门工作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2.勤奋好学。大学生的本职是学习,现在勤奋刻苦学习,走向工作岗位也会得心应手,大有作为。3.创新意识。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大学生只有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培养创新意识,才能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敬业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必备条件。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是时代的呼唤,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敬业者,才能有所成就。废业者,必将虚度一生。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德辉.敬业才能立业[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张胜.如何培育具有时代特色的敬业精神[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137-138.
[3]文太宝.敬业精神―大学生就业立业的必备素质[J].铜陵学院学报,2007(5)98-100.
[4]薛雷.当代大学生敬业精神的价值与培育途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6)119-123.
[5]任江林.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和弘扬[J].人才开发,2006(1)32-34.
[6]孙宸.论高校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1999(1)70-72.
[7]邵青艳,陈玲.论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48-49.

四 : 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团结协作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而言,团结协作精神主要包括凝聚力、合作意识和高昂的士气等核心内容。当前,大学生在师生交往、参与班级和校园文化活动等诸多方面都明显地表现出团结协作精神的缺失。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现象的基础上,对该现象的成因作了剖析。总体来说造成大学生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的主要原因有: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大学生对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认识上的偏差、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的膨胀、社会不良影响的冲击。基于上原因,笔者认为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育必须在人文精神的引领下,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班级建设、发展学生社团等途径具体实施。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加快发展,当代社会对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企事业单位都期望大学毕业生具有团队精神。微软公司前副总裁李开复博士所提出的招聘人才的三大素质其中就包括团队精神。然而,我们常常在用人单位得到这样的信息:不少的毕业生专业上是合格的,在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上,却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这一问题的出现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的反思,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是我们的职责和神圣使命。为此,我们的教育就要进行改革和重新设计。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4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组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就是指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一、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基本内涵

团结协作精神,在许多论著中又被称为“团队精神”或“团队意识”。所谓团队精神,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感到满意与认同,自觉地以组织的利益和目标为重,在各自的工作中尽职尽责,自愿并主动与其他成员积极协作、共同努力奋斗的意愿和作风。而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而言,其所需要具备的团队精神或言大学生团队精神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每个成员都能强烈感受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自觉地把个人工作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其次是团队的合作意识。团队成员间相互帮助、互相关怀,大家彼此共同提高,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每个成员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团队的整体威力,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再次是团队的高昂士气。它体现了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及全方位的投入。

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当前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如何呢?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在充分肯定大学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也指出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八个方面的不足,其中就有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较差这一条,也就是说不少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较差。笔者多年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并不断观察和总结,归纳出当前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缺失的表现如下:

(一)不少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作为集体成员之一的大学生表现出合作、团结不够,纪律观念不强,个人主义至上,看问题和处理事情,只从自我出发,不从大局出发,对自己有利的就做,对自己无利的就不做,利大就做,利小就不做,不能从大局出发,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造成了不少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二)不少同学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上过于淡漠

有的同学把市场经济的金钱原则与竞争原则泛化拓展领域,在人际交往与合作中,也以此为原则,不注意师生、同学之间感情的培养,轻义重利,以经济状况的贫富为标准,近则相交,远则相离,与己有利则亲近,无利则过于疏远,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交往关系上过于淡漠。

(三)不少同学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不够

高校校园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适应不同群体的学生参加并在其中得到锻炼,但是,从现在的团、学干部的体会来看,很多团、学干部普遍感到学生活动远不如以前好组织,这其中除了社会的和工作方法的原因之外,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同学对国内外时事和校内外大事的关注不够,校院(系)演讲比赛等活动组织的难度增大,社团活动的发生、发展的不稳定性增强等等,程度不同的反映出大学生群体中的活动参与意识不够的问题。

(四)大学生普遍存在重个人发展而轻社会合作

大学生在成长、发展历程中,比较注意自己的个性张扬,从依赖性逐步转向独立性和自主性,喜欢我行我素,习惯于自己奋斗,不大会主动与他人合作。欠缺与社会、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对自己应付的社会责任缺乏负责的态度。

三、影响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缺失的因素分析

对于影响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缺失的因素分析,应建立在对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养成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来完成。实战型培训专家余世维先生在对企业人才培训的过程中总结出:团队精神在各种生活过程中的教育与规范,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家庭教育,是个伦理问题;第二,学校教育,是个纪律问题;第三,企业培训,是个规章问题;第四,社会熏陶,最终变成一个秩序问题。大学生尚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之中,其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重智育轻德育的结果

不少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较满意,而认为部分大学生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较差,不能很好地给自己定位。用人单位建议大学毕业生应先学会做人,再学做事。在做事方面,用人单位普遍对大学毕业生的业务能力表示满意,但也普遍认为大学毕业生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认为对于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学校教育做得比较少,学校教育长期重智育轻德育,因此大学毕业生相互之间的合作精神比较欠缺。

(二)大学生自身对竞争与合作关系认识的偏差

人类在生活实践中总是相互作用的,不同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展开的竞争以及为实现共同利益或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合作,是相互作用的两种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与合作成为现代人际关系中一个最常见的现象。学习上、生活上充满了竞争,在能力培养和就业的选择上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大学生在对待竞争与合作的问题上,往往过多的强调和倚重竞争,轻视了合作中的竞争,忽视了合作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竞争中的双赢。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膨胀。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八十年代中期出生的,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关于独生子女现象,早在十几年前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用所谓的“四二一综合症”,所谓的“小皇帝”之类的话语,来形容独生子女现象,表达人们对计划生育制度下的独生子女现象的某种忧虑。我们说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作为独生子女的这部分大学生尤为有意义。这是因为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因而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也就是说,由于独生子女基本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往往使得其自我中心意识更易以膨胀,因而更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的习惯。

(四)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

我国社会正处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的更迭时期,人们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心理准备不充分,理想和现实的偏差往往使他们失落、焦虑。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社会问题造成的不公平竞争现象使他们对人际关系心存芥蒂。如果大学生将同伴单纯视为潜在的或者现实的竞争对手,就必然会阻碍与别人正常的交往。

四、 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培育的具体途径

集体主义是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素质的价值底蕴。通过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可以产生出关心集体利益的效果,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殊途同归的实现集体主义教育的效果。在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大学教育应倡导宽容的人文精神。团队精神素质只有在宽容的人文精神的土壤中才能得以发展。随着经济、科技、信息网络的全球化、一体化,来自不同的国家、民族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的差异和冲突必然进一步加剧。要缓解这些冲突和对峙,取得“双赢”,就必须学会对话,学会在两极中寻找平衡和张力,学会在共同的价值底线上的相互宽容。

(一)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内容全面、系统,理论性强,其内容的设定,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来确定的,因此,在课改的进程中,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教育理念的转变,课改内容及时反映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增添新的章节,如可把现有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章节加以扩展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团队精神的培育”,以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课堂教育培育大学生团队精神。另外,还可以邀请校内外成功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如知名教授、航天员、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运动员等等,以他们成功的事例以及真人真事启迪大学生的思维,为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大学生培育团队精神的自觉性。

(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

大学校园中,一项集体活动从发起到结束的过程,往往是亲密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应经常交换思想、交流情感、相互关心,在交往中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团队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互助精神,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互助活动才能使学生深刻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内涵,从而自觉摒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作风。

(三)用合作的目标引领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马卡连科说:“集体是个人最好的老师”,因为集体为每个成员提供了成长的环境,为每个个体的成长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引领个体在集体目标和共同价值观之下发奋成才,换言之,作为在校期间最为基本的班集体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单位,是大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班级成员之间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产生一体感和归属感,集体意识增强,同时,也易促进班级全体成员迸发行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为集体目标共同努力,从而产生团队精神。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深入分析班级的问题和学生的需要、愿望及能力,与班干部一道发动全体同学进行讨论,提出符合实际和鼓舞人心的班集体奋斗目标,围绕奋斗目标安排好各项工作,经常督促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强化目标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四)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大学生团队

高校大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是目前高校的大学生社团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学生团队的出现有很强的自发性。因此,高校可以有计划的发展一些大学生团队,通过规划来体现教育的目的与计划性,如可以当前高校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文化素质学分制”的试行,设定、扶持、发展一批大学生社团,以大学生社团组织的蓬勃发展及其活动的有效开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总之,无论是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还是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以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都应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发展协作能力为导向。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领会、理解相互尊重、爱护、支持、学会宽容、学会妥协、学会“双赢”等团队精神的素质内涵。

五 :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冀州市第一实验小学    宋爱忠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是使学生健康快乐主动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使教学功能得以体现的重要途径。小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已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经验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人才素质的核心。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多方面的创新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课本中选进的教材,大都有情文并茂,有声有色,它们以抽象的语言反映活生生的画面,以饱含情感的符号表达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易于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采用各种形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要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思路上要有一定的创新。
传统的教材处理的形式大多是根据文章的思路,从前到后,循序渐进来安排教学的,而在思路“变序”上创新,就要敢于打破传统设计中那种千篇一律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运动”方法。“变序”创新的关键在于抓住“突破点”,而寻找突破点的方法很多,有“文眼点”、“重点句”、“中心句”等。如《捞铁牛》一果,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宋朝和尚怀丙捞铁牛的故事,人们究竟怎样捞的铁牛,可以先让学生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写的是人们捞铁牛的事情,然后再找出人们有哪些动作,这些动作使得船、泥沙、铁牛各有什么变化,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词语,经过小组讲座自学,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人们怎样捞的铁牛,注意前后顺序要说清楚。这样学生经过反复地读,反复地说,理解掌握了本课书的教学难点以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按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其它内容了。又如《爬山虎的脚》一课,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什么位置,是怎样长的,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有关段落,然后分小组讲座自学,再看一看投影或录像,使学生在头脑中有一种清晰的感情认识,最后有语气地读一读,正是因为爬山虎的脚在墙上巴得这样牢固,才会使它的叶子长得非常茂盛,在微风的吹拂下,一墙的叶子就会漾起波纹,美丽极了,接着再让学生学习有关爬山虎叶子的段落。这样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创新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
1、大胆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里多思考、多讨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如《会摇尾巴的狼》一课,聪明的老山羊认出了掉在陷阱里的凶恶的狼,它轻蔑地看了狼一眼,说:“你不会活多久了,猎人会来收拾你的。”说完就走了,老山羊走了以后,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狼的命运究竞如何,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出一段小故事。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中每一个能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机会,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得到充分的练习。
2、换位思考,进行说话训练。
对同一个问题,通过变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色去思考,可以丰富思维的方式,以求殊途同归,首先要训练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使思维灵活多变。如词语训练,可以用换词比较的方法;句子训练,可以采用句式辩析法,同样,理解课文有时也需要换个角度。如《做风车的故事》中卡特对牛顿的态度,可启发学生从对与错两个方面去分析。这样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就会更加全面了。其次要训练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使思维更丰富。可以启发学生把自己假设成课文中的角色,也可以把课文中原来的角色互换,想想结果怎样。如《小马过河》一课,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大胆地趟过了河水,结果河水既不象牛伯伯说得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到底谁说的对,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认真地分析,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3、细心读书,解决不懂的问题。
创造性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课文中写到西沙群岛的海中“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但后面紧接着又说:“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水”和“鱼”“一半”对“一半”,不是又数得清清楚楚了吗?这“一半”对“一半”到底该怎样理解呢?像这种看似无疑的地方就该质疑。这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极好的机会,学生跃跃欲试,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会闪烁、碰撞。
再次,21世纪的课堂将在更高的教育技术和艺术水平上展开,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想方设法在媒体应用上进行艺术创新,因地制宜,灵活有效地运用现代化媒体开展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过程,培养他们的内部言语思维能力;二是要保护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热情,肯定他们的思维成果,帮助他们分析思维错误的原因,使他们乐思、善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创新,教师应从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开拓创新途径,使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这样素质教育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教学成果。

本文标题: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894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