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孤独的境界
孤独的境界:对钱锺书的一种理解
陆文虎
如果把精神病学意义上的孤独排除在外的话,世上至少还有两种孤独。(www.61k.com)第一种是庸常的、痛苦的孤独,是一种人类不得已而身处其中的生存处境。第二种是自觉的、崇高的孤独,是文化人或曰知识分子千方百计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一种高蹈自在的精神状态。我阅读钱锺书的著作,想见他的为人,以为可以用“孤独的境界”来理解他。 一
业师郑朝宗曾说过:“钱锺书幼承家学,在钱(基博)老直接指导下,博读群书,精于写作,古文根底非常雄厚。进入学校后,他念的中学、大学及国外的高等学府全是第一流的。”(《但开风气不为师》,《海夫文存》第2页)钱锺书少时形迹,杨绛曾以“痴气”名之,所谓“痴气”,也正是其禀赋异于常人之处,其表现是“专爱胡说乱道”,“好臧否古今人物”。考上东林小学后,父亲钱基博为其改字“默存”,意思是叫他“少说话”。(《记钱锺书与〈围城〉》第18页)钱基博还告诫他“切须善自蕴蓄”,不可“自炫聪明”。(《题画谕先儿》)14岁上
寂寥 孤独的境界
桃坞中学后因看课外书太多影响学业,被钱基博痛打一顿,从此用功读书,学业大进。(www.61k.com]此处颇可见出钱基博陶冶塑造儿子之用心良苦。
钱基博是文史大家,自谓“性畏与人接,寡交游,不赴集会,不与宴饮;有知名造访者,亦不答谢,曰:‘我无暇也!’文章只以自娱,而匪以徇声气。学道蕲于自得,而不欲腾口说。不为名士,不赶热客,刚中狭肠,孤行己意,而不喜与人为争议;人亦以此容之。饱更世患;又欲以宁静泯圣知之祸。”(《潜庐自传》)看来钱锺书在个性和为学态度上均与其父一脉相承。
钱锺书自述中多次讲到自己孤独处世的风格。他说:“本來我的朋友就不多”。“我有大学时代五位最敬爱的老师??以及其他三四位好朋友,全对我有说不尽的恩德;不过,我跟他们的友谊,并非由于说不尽的好处,倒是说不出的要好。”(《谈交友》,《人生边上的边上》第16页)他对吴忠匡说:“平生素不喜通声气,广交游,作干乞,人谓我狂,不识我之实狷。”(吴忠匡《记钱锺书先生》)其人“本寡交游”,素喜“独索冥行”;(《槐聚诗存》第1页)“湘西穷山中,悄焉寡侣”。(《谈艺录》第1页)晚年更以洪迈诗“不将精力做人情”自律并以劝人。(《顾颉刚日记》1978年5月5日、7月18日)
二
钱锺书虽为学问大家,然向以小说家自居,盖因小说家是创作者,可以如上帝般创世。当然,这个新创的文学世界并不曾脱离作者所生存的现实世界。作者的写作,也只是为了表达他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感慨。
寂寥 孤独的境界
钱锺书站在人生边上,向红尘滚滚的人世间望去,他所见到的,只是一个个形影相吊的孤独人和一座座无法逃避的“围城”。(www.61k.com]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种种冲进或逃出“围城”的努力,也不过是为了摆脱孤独而已。
长篇小说《围城》立意于两句欧洲古话。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人说,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仅是说结婚,更是说整个人生,说人的孤独,“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该书主人公方鸿渐本来根本没听说过“围城”的说法,后来却 “对于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方鸿渐与朋友交往扫兴而心生感慨:“天生人是教他们孤独的,一个个该各归各,老死不相往来??聚在一起,动不动自己冒犯人,或者人开罪自己,好像一只只刺猬,只好保持着彼此间的距离,要亲密团结,不是你刺痛我的肉,就是我擦破你的皮。”与唐晓芙的恋爱,“譬如黑夜里两条船相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这一刹那的接近,反见得暌隔的渺茫。”追求唐晓芙失败后,他更“感到一种深宵旷野独行者的恐怯”,“觉得天地惨淡,至少自己的天地变了相。他个人的天地忽然从世人公共生活的天地里分出来,宛如与活人幽明隔绝的孤鬼,瞧着阳世的乐事,自己插不进,瞧着阳世的太阳,自己晒不到。人家的天地里,他进不去,而他的天地里,谁都可以进来??”与孙柔嘉的婚姻,让方鸿渐进入
寂寥 孤独的境界
“围城”,真正体会到了“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彷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www.61k.com)”方鸿渐的孤独无奈,正是近世西方存在主义对人生的定义。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共收作品四篇,其主题都是无一例外地表现了人的孤独。在《上帝的梦》里,在历史演化的某一高级阶段,人类作为一种过时的生物已经全部消亡,整个宇宙中只剩下了物种进化的惟一最高产物——上帝。上帝孤独寂寞难耐,决定要造一个伴侣,一方面替自己解闷,另一方面享受被人颂扬的快乐。上帝在梦想中造了一对男女。他们向上帝提出各种要求,都得到了满足。然而, “这样好多次后,这一对看惯了他的奇迹,感谢得也有些厌了,反嫌他碍着两口子间的体己”。上帝成了讨嫌的“第三者”。上帝是为自己而造出他们, “谁知道他俩要好起来,反把他撇在一边”。(《上帝的梦》,
《人·兽·鬼》第6页)上帝宽严皆失,他们更加亲近,上帝愈行孤独。上帝震怒,便用灾难折磨他们,他们没能经受得住考验而丧命。上帝又孤独地后悔起来,因为他的本意是要他们服从,而不是要他们死。这篇小说既写人与人之间疏远隔离、不可沟通的普遍现象,又写希望的目标在达到的过程中变质,创造物是创造意愿的异化这样一类严重情况。《猫》写了夫妇之间、情人之间、朋友之间的深刻隔阂,即使是在人堆里仍然不能摆脱孤独,人生途程上偶然事件中所蕴含着的必然性,得到的并不是原来想要的??
寂寥 孤独的境界
由于“围城”意象准确地概括了人生的孤独处境和人心的孤独况味,有效地开拓了当代人的思维途径和思维空间,文学的“围城”已经成为文化的“围城”、哲学的“围城”、思想的“围城”和心灵的“围城”,从而深入人心,成为当代人思维的重要范畴。(www.61k.com]我们对钱锺书“围城”内外的小说世界进行考索,可以发现,孤独乃是人生的一种常态。我们常常身处孤独中而不自知,或者发现人在孤独中欲逃出而不能。 三
如果要对李白“古来圣贤皆寂寞”的论断有所补充的话,我想说的是:“古来圣贤尽孤独。”“寂寞”是身后名,而“孤独”是生前事。钱锺书在著述中对古来之孤独贤哲多所征引称赏,并往往有别具只眼的独特解会。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孤独者,他在《天下》篇中宣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在《知北游》篇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何其雄豪,无人能匹。在《秋水》篇却说:“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渺小微末感溢于言表。庄子以“孤独”自许:“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附庄子传)钱锺书论庄子专著尚未刊行,而从其称赞庄子 “于一世学术能概观而综论”,“豁达大度,能见异量之美”,尊“为广大教化主”(《管锥编》第二册,第618页)中,我们也可窥见他对庄子的深许之意。
寂寥 孤独的境界
“九死未悔”的屈原是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永远的楷模,也是一位伟大的孤独者。[www.61k.com]钱锺书称其为“志士”,(《管锥编》第二册,第920页)在考论《离骚》时,“读 ‘又何怀乎故都’??安料其??非‘远逝’而为长逝哉!令人爽然若失,复黯然以悲。盖屈子心中,‘故都’之外,虽有世界,非其世界,背国不如舍生。眷恋宗邦,生死以之,与为逋客,宁作累臣”。(《管锥编》第二册,第910页)“背国不如舍生”,于钱锺书心中必有戚戚焉。
三国魏李康为另一孤独者,史称其“性狷介不能和俗”,有《运命论》。其中隽语如“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等,广为传诵。钱锺书称该文“波澜壮阔,足以左挹迁袖,右拍愈肩,于魏晋间文,别具机调。李氏存作,无他完篇,物好恨少矣!”复引其“处穷达如一”,故虽“前鉴不远”,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勿失”等语,而评曰:“不计利钝,故不易操守,不为趋避。”(《管锥编》第三册,第1714页)犹夫子自道。
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山涛语,《世说新语·容止》)嵇康“龙性未驯”,号为狂士,放浪形骸,我行我素,“非汤武、薄周孔”,(《竹林七贤传》)所以忤世。为篡国之司马氏所不容,“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世说新语·雅量》)钱锺书分析道:
寂寥 孤独的境界
“忤世之狂则狂狷、狂傲,称心而言,率性而行??安望世之能见容而人之不相仇乎?”(《管锥编》第三册,第1726页)
陶渊明“孤生介立”,(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其文章不群”,“独超众类”。(www.61k.com](萧统《陶渊明集序》)陶渊明一生孤独,赋《感士不遇》、歌《归去来兮》、记《桃花源》,看透为五斗米折腰的官场“尘网”,厌倦俯仰由人的樊笼生活,毅然回归“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旧林”“故渊”,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陶渊明的创作,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一干人。钱锺书不仅赞同他们的好评,而且他本人更与陶旷世相契,其自署“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等,就取自陶渊明《归去来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并盛称《五柳先生传》“示狷者之‘有所不为’”, “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推爱之情跃然纸上。(《管锥编》第四册,第1934页)
陈子昂饱读诗书,却怀才不遇,茫茫人海,知音难寻,遂仰天长啸,歌诗抒愤。其《登幽州台歌》因道尽孤独诗人之心声而成为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钱锺书体味陈子昂“前瞻不见,后顾无睹,吊影孤危,百端交集”,极写“苍茫独立”,读之“或亦会心不远,有萧条异代之怅乎?” 认为其诗“抒写此情最佳,历来传诵”。(《管锥编》第二册,第952页)
钱锺书所论及的古来贤哲,诸如此类的孤独者,不胜枚举。其实,何止这些人,举凡有成就者,无不孤独。中国的“大成至圣”、“万世
寂寥 孤独的境界
师表”孔子,生前“累累若丧家之狗”,是很孤独的。[www.61k.com]“上帝之子”基督耶稣的身后固然不寂寞,生前却四面都是敌意,连门徒都不敢相认,也是很孤独的。古今中外的大学者、大作家,几乎都是孤独者。孤独使他们深刻,孤独使他们专注,孤独使他们有创意,也正是孤独成就了他们。而那些自认为并不孤独,说话人云亦云、做事亦步亦趋、做人八面玲珑者,终究没有大出息,成就不了大事业。
四
“孤独”是一种比较含混的说法。人生活在某种环境当中,总需要与环境互动沟通,当这种沟通不协调的时候,人就感到不安。人在变化,环境也在发展,人的变化与环境的发展有时甚至经常无法同步,于是,对于人来说,孤独便是无法避免的处境。孤独固然是生活的常规状态、本来面目,但是,每个人的孤独其实是很不一样的。
钱锺书对“孤独”别有解会,所拈出的“众里身单”说,对“孤独”有更深刻的诠释:“与人为群,在己无偶??聚处仍若索居,同行益成孤往,各如只身在莽苍大野中”,“所谓孑立即有缺陷之群居,群居始觉孑立”。虽然身非独处,但由于心理阻隔和思想疏离却产生了咫尺天涯的距离感和怅然若失的精神苦闷。钱锺书指出,西方现代哲学的“众里身单”说,在中国古代的诗文中,早就有所表现。他从曹植《求存问亲戚疏》:“每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而叹息也”谈起,引述了大量诗文例证,如杜牧《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在群众
寂寥 孤独的境界
欢笑之中,常如登高四望,但见莽苍大野,荒墟废垄,怅坐寂默,不能自解”等等,“皆言有侪侣而仍茕独”。(www.61k.com](《管锥编》第三册,第1685页)这种“孤独”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孤独。细细品味,此孤独并非常人的孤立寂寥,其中另外隐含着一种俯视同侪、神思悠远的优越感。 德国哲人叔本华在《论了解自我》中说:“伟大人物命中注定要成为孤独者——尽管他也多次为此命运而深感痛苦,却又总是选择它,因为成为孤独者的命运,毕竟要比成为粗鄙者的命运少一些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更容易地说‘敢于成为智慧的人’。”虽然孤独是悲剧性的,但对于伟大人物来说,退守孤独正是他们的一种人生战略。 据杨绛说:“锺书小时最喜欢玩‘石屋里的和尚’。我听他讲得津津有味,以为是什么有趣的游戏;原来只是一人盘腿坐在帐子里,放下帐门,披着一条被单,就是‘石屋里的和尚’。我不懂那有什么好玩。他说好玩得很;晚上伯父伯母叫他早睡,他不肯,就玩‘石屋里的和尚’,玩得很乐。所谓‘玩’,不过是一个人盘腿坐着自言自语。”(《记钱锺书与〈围城〉》,第27页)这段回忆非常重要。钱锺书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完美的孤独者形象。现在看来,这件“小时候干的营生”,虽然是一种常人认为了无意趣的游戏,钱锺书却乐此不疲,竟然玩了一辈子。
这里的“石屋”,就是“冷屋”、“容安馆”(又称“容安室”、“容安斋”),也可包括牛津大学“饱蠹楼”等钱锺书生活、读书、思索、写作的地方或他理想中做学问的好地方——“荒江野老” 之屋。
寂寥 孤独的境界
钱锺书认为:“人声喧杂,冷屋会变成热锅,使人通身烦躁。(www.61k.com)”因此,叔本华所说“思想家应当耳聋,大有道理”。(《一个偏见》,《写在人生边上》第38页)钱锺书说:“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窗》,《写在人生边上》第9页)这里自由、独立,犹如佛祖冥想的菩提树下、穆罕默德避隐的洞窟、耶稣时常需要的独处所在。
“和尚”,就是自署“容安馆主”(又称“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的钱锺书。就是少儿时期英姿勃发、自命为 “项昂之”的钱锺书,写《管锥编》《谈艺录》时的好学深思的钱锺书,写《槐聚诗存》时忧世伤生的钱锺书,写《围城》时“痴气”旺盛的钱锺书。(《记钱锺书与〈围城〉》第37页)
《围城》中写女博士苏文纨曾自许“崇高的孤独”,虽有反讽的意味,却也反映出钱锺书认为有“崇高的孤独”(《围城》第12页)存在。钱锺书致彭祖年复信称:“三不朽自有德、言、功业在,初无待于招邀不三不四之人,谈讲不痛不痒之话,花费不明不白之钱也。”对郑朝宗教授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钱学二题》,《海夫文存》第50页)他曾对我说:“大名气大影响都是百分之九十的误会和曲解掺和而成,听其自然最好,经吹嘘后成为‘重要’了,必然庸俗化。”(《钱锺书其人其书》,《围城内外》第29页)从对“不三不四之人”的排斥、对“大名气大影响”的警惕和对“二三素心人”的倾心,均可看出钱锺书对“崇高的孤独”的坚持。
寂寥 孤独的境界
“玩得很乐”,“自言自语”,就是大孤独得大自在,钱锺书能够读自己想读的书,干自己想干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人,有不足与外人道的快乐。[www.61k.com)钱锺书二十几岁时,曾立下志愿:“但愿竭毕生精力,做做学问。”(杨绛《钱锺书对〈钱锺书集〉的态度》)终其一生,钱锺书都是锺情于书。对钱锺书来说,不受干扰地读书、笔记、沉思,世间乐事,无逾此者。他于中国书籍,经史子集,无所不窥,而由于家学渊源,尤擅集部。他于西方经典,既细读要籍,也不放过浏览报刊。常能从不相干的书中读出无穷乐趣。他的中西文读书笔记有七万页之多。学术著作《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七缀集》和文学创作《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槐聚诗存》等,都已成为当代经典。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笃信的时代,也是疑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天;我们什么都有,也什么都没有;我们全都会上天堂,也全都会下地狱。”用这段话形容中国社会的现状,我认为非常恰当。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环境破坏太大。一部分人富了,但还有很多人太穷。中国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科学、教育、文化方面,对当下世界的贡献太少。什么原因呢?以我个人陋见,社会的浮躁之气早已浸染了学界。许多人既要做学问,又要搏名利;既要当学者,又要兼济天下;没有多少人用心于本职工作,我们实在太缺少脚踏实地、专注于自己学术领域的纯粹学者了。钱锺书不是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只是
寂寥 孤独的境界
一个孤独的学者,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中对于人生世事有难能可贵的深切关怀,表达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鲜明态度。[www.61k.com]他知道自己毕竟是学者,因此,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自己的专业中,从来没有动摇过。钱锺书孤独的境界,我们可能永远都达不到,但他的学术精神和人生态度,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习。
孤独的境界:对钱锺书的一种理解
陆文虎
如果把精神病学意义上的孤独排除在外的话,世上至少还有两种孤独。第一种是庸常的、痛苦的孤独,是一种人类不得已而身处其中的生存处境。第二种是自觉的、崇高的孤独,是文化人或曰知识分子千方百计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一种高蹈自在的精神状态。我阅读钱锺书的著作,想见他的为人,以为可以用“孤独的境界”来理解他。 一
业师郑朝宗曾说过:“钱锺书幼承家学,在钱(基博)老直接指导下,博读群书,精于写作,古文根底非常雄厚。进入学校后,他念的中学、大学及国外的高等学府全是第一流的。”(《但开风气不为师》,《海
寂寥 孤独的境界
夫文存》第2页)钱锺书少时形迹,杨绛曾以“痴气”名之,所谓“痴气”,也正是其禀赋异于常人之处,其表现是“专爱胡说乱道”,“好臧否古今人物”。(www.61k.com)考上东林小学后,父亲钱基博为其改字“默存”,意思是叫他“少说话”。(《记钱锺书与〈围城〉》第18页)钱基博还告诫他“切须善自蕴蓄”,不可“自炫聪明”。(《题画谕先儿》)14岁上桃坞中学后因看课外书太多影响学业,被钱基博痛打一顿,从此用功读书,学业大进。此处颇可见出钱基博陶冶塑造儿子之用心良苦。
钱基博是文史大家,自谓“性畏与人接,寡交游,不赴集会,不与宴饮;有知名造访者,亦不答谢,曰:‘我无暇也!’文章只以自娱,而匪以徇声气。学道蕲于自得,而不欲腾口说。不为名士,不赶热客,刚中狭肠,孤行己意,而不喜与人为争议;人亦以此容之。饱更世患;又欲以宁静泯圣知之祸。”(《潜庐自传》)看来钱锺书在个性和为学态度上均与其父一脉相承。
钱锺书自述中多次讲到自己孤独处世的风格。他说:“本來我的朋友就不多”。“我有大学时代五位最敬爱的老师??以及其他三四位好朋友,全对我有说不尽的恩德;不过,我跟他们的友谊,并非由于说不尽的好处,倒是说不出的要好。”(《谈交友》,《人生边上的边上》第16页)他对吴忠匡说:“平生素不喜通声气,广交游,作干乞,人谓我狂,不识我之实狷。”(吴忠匡《记钱锺书先生》)其人“本寡交游”,素喜“独索冥行”;(《槐聚诗存》第1页)“湘西穷山中,悄焉寡侣”。
寂寥 孤独的境界
(《谈艺录》第1页)晚年更以洪迈诗“不将精力做人情”自律并以劝人。(www.61k.com](《顾颉刚日记》1978年5月5日、7月18日)
二
钱锺书虽为学问大家,然向以小说家自居,盖因小说家是创作者,可以如上帝般创世。当然,这个新创的文学世界并不曾脱离作者所生存的现实世界。作者的写作,也只是为了表达他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感慨。钱锺书站在人生边上,向红尘滚滚的人世间望去,他所见到的,只是一个个形影相吊的孤独人和一座座无法逃避的“围城”。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种种冲进或逃出“围城”的努力,也不过是为了摆脱孤独而已。
长篇小说《围城》立意于两句欧洲古话。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人说,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仅是说结婚,更是说整个人生,说人的孤独,“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该书主人公方鸿渐本来根本没听说过“围城”的说法,后来却 “对于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方鸿渐与朋友交往扫兴而心生感慨:“天生人是教他们孤独的,一个个该各归各,老死不相往来??聚在一起,动不动自己冒犯人,或者人开罪自己,好像一只只刺猬,只好保持着彼此间的距离,要亲密团结,不是你刺痛我的肉,就是我擦破你的皮。”与唐晓芙的恋爱,“譬如黑夜里两条船相
寂寥 孤独的境界
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www.61k.com]这一刹那的接近,反见得暌隔的渺茫。”追求唐晓芙失败后,他更“感到一种深宵旷野独行者的恐怯”,“觉得天地惨淡,至少自己的天地变了相。他个人的天地忽然从世人公共生活的天地里分出来,宛如与活人幽明隔绝的孤鬼,瞧着阳世的乐事,自己插不进,瞧着阳世的太阳,自己晒不到。人家的天地里,他进不去,而他的天地里,谁都可以进来??”与孙柔嘉的婚姻,让方鸿渐进入“围城”,真正体会到了“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彷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方鸿渐的孤独无奈,正是近世西方存在主义对人生的定义。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共收作品四篇,其主题都是无一例外地表现了人的孤独。在《上帝的梦》里,在历史演化的某一高级阶段,人类作为一种过时的生物已经全部消亡,整个宇宙中只剩下了物种进化的惟一最高产物——上帝。上帝孤独寂寞难耐,决定要造一个伴侣,一方面替自己解闷,另一方面享受被人颂扬的快乐。上帝在梦想中造了一对男女。他们向上帝提出各种要求,都得到了满足。然而, “这样好多次后,这一对看惯了他的奇迹,感谢得也有些厌了,反嫌他碍着两口子间的体己”。上帝成了讨嫌的“第三者”。上帝是为自己而造出他们, “谁知道他俩要好起来,反把他撇在一边”。(《上帝的梦》,
《人·兽·鬼》第6页)上帝宽严皆失,他们更加亲近,上帝愈行孤独。上帝震怒,便用灾难折磨他们,他们没能经受得住考验而丧命。上帝又孤独地后悔起来,因为他的本意是要他们服从,而不是要他们死。这篇
寂寥 孤独的境界
小说既写人与人之间疏远隔离、不可沟通的普遍现象,又写希望的目标在达到的过程中变质,创造物是创造意愿的异化这样一类严重情况。(www.61k.com]《猫》写了夫妇之间、情人之间、朋友之间的深刻隔阂,即使是在人堆里仍然不能摆脱孤独,人生途程上偶然事件中所蕴含着的必然性,得到的并不是原来想要的??
由于“围城”意象准确地概括了人生的孤独处境和人心的孤独况味,有效地开拓了当代人的思维途径和思维空间,文学的“围城”已经成为文化的“围城”、哲学的“围城”、思想的“围城”和心灵的“围城”,从而深入人心,成为当代人思维的重要范畴。我们对钱锺书“围城”内外的小说世界进行考索,可以发现,孤独乃是人生的一种常态。我们常常身处孤独中而不自知,或者发现人在孤独中欲逃出而不能。 三
如果要对李白“古来圣贤皆寂寞”的论断有所补充的话,我想说的是:“古来圣贤尽孤独。”“寂寞”是身后名,而“孤独”是生前事。钱锺书在著述中对古来之孤独贤哲多所征引称赏,并往往有别具只眼的独特解会。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孤独者,他在《天下》篇中宣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在《知北游》篇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何其雄豪,无人能匹。在《秋水》篇却说:“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渺小微末感溢于言表。庄子以“孤独”
寂寥 孤独的境界
自许:“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www.61k.com]”(《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附庄子传)钱锺书论庄子专著尚未刊行,而从其称赞庄子 “于一世学术能概观而综论”,“豁达大度,能见异量之美”,尊“为广大教化主”(《管锥编》第二册,第618页)中,我们也可窥见他对庄子的深许之意。
“九死未悔”的屈原是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永远的楷模,也是一位伟大的孤独者。钱锺书称其为“志士”,(《管锥编》第二册,第920页)在考论《离骚》时,“读 ‘又何怀乎故都’??安料其??非‘远逝’而为长逝哉!令人爽然若失,复黯然以悲。盖屈子心中,‘故都’之外,虽有世界,非其世界,背国不如舍生。眷恋宗邦,生死以之,与为逋客,宁作累臣”。(《管锥编》第二册,第910页)“背国不如舍生”,于钱锺书心中必有戚戚焉。
三国魏李康为另一孤独者,史称其“性狷介不能和俗”,有《运命论》。其中隽语如“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等,广为传诵。钱锺书称该文“波澜壮阔,足以左挹迁袖,右拍愈肩,于魏晋间文,别具机调。李氏存作,无他完篇,物好恨少矣!”复引其“处穷达如一”,故虽“前鉴不远”,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勿失”等语,而评曰:“不计利钝,故不易操守,不为趋避。”(《管锥编》第三册,第1714页)犹夫子自道。
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山涛语,《世说新语·容止》)嵇康“龙性未驯”,
寂寥 孤独的境界
号为狂士,放浪形骸,我行我素,“非汤武、薄周孔”,(《竹林七贤传》)所以忤世。(www.61k.com)为篡国之司马氏所不容,“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世说新语·雅量》)钱锺书分析道:“忤世之狂则狂狷、狂傲,称心而言,率性而行??安望世之能见容而人之不相仇乎?”(《管锥编》第三册,第1726页)
陶渊明“孤生介立”,(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其文章不群”,“独超众类”。(萧统《陶渊明集序》)陶渊明一生孤独,赋《感士不遇》、歌《归去来兮》、记《桃花源》,看透为五斗米折腰的官场“尘网”,厌倦俯仰由人的樊笼生活,毅然回归“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旧林”“故渊”,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陶渊明的创作,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一干人。钱锺书不仅赞同他们的好评,而且他本人更与陶旷世相契,其自署“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等,就取自陶渊明《归去来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并盛称《五柳先生传》“示狷者之‘有所不为’”, “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推爱之情跃然纸上。(《管锥编》第四册,第1934页)
陈子昂饱读诗书,却怀才不遇,茫茫人海,知音难寻,遂仰天长啸,歌诗抒愤。其《登幽州台歌》因道尽孤独诗人之心声而成为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钱锺书体味陈子昂“前瞻不见,后顾无睹,吊影孤危,百端交集”,极写“苍
寂寥 孤独的境界
茫独立”,读之“或亦会心不远,有萧条异代之怅乎?” 认为其诗“抒写此情最佳,历来传诵”。(www.61k.com](《管锥编》第二册,第952页)
钱锺书所论及的古来贤哲,诸如此类的孤独者,不胜枚举。其实,何止这些人,举凡有成就者,无不孤独。中国的“大成至圣”、“万世师表”孔子,生前“累累若丧家之狗”,是很孤独的。“上帝之子”基督耶稣的身后固然不寂寞,生前却四面都是敌意,连门徒都不敢相认,也是很孤独的。古今中外的大学者、大作家,几乎都是孤独者。孤独使他们深刻,孤独使他们专注,孤独使他们有创意,也正是孤独成就了他们。而那些自认为并不孤独,说话人云亦云、做事亦步亦趋、做人八面玲珑者,终究没有大出息,成就不了大事业。
四
“孤独”是一种比较含混的说法。人生活在某种环境当中,总需要与环境互动沟通,当这种沟通不协调的时候,人就感到不安。人在变化,环境也在发展,人的变化与环境的发展有时甚至经常无法同步,于是,对于人来说,孤独便是无法避免的处境。孤独固然是生活的常规状态、本来面目,但是,每个人的孤独其实是很不一样的。
钱锺书对“孤独”别有解会,所拈出的“众里身单”说,对“孤独”有更深刻的诠释:“与人为群,在己无偶??聚处仍若索居,同行益成孤往,各如只身在莽苍大野中”,“所谓孑立即有缺陷之群居,群居始觉孑立”。虽然身非独处,但由于心理阻隔和思想疏离却产生了咫尺天涯的距离感和怅然若失的精神苦闷。钱锺书指出,西方现代哲学的
寂寥 孤独的境界
“众里身单”说,在中国古代的诗文中,早就有所表现。[www.61k.com)他从曹植《求存问亲戚疏》:“每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而叹息也”谈起,引述了大量诗文例证,如杜牧《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在群众欢笑之中,常如登高四望,但见莽苍大野,荒墟废垄,怅坐寂默,不能自解”等等,“皆言有侪侣而仍茕独”。(《管锥编》第三册,第1685页)这种“孤独”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孤独。细细品味,此孤独并非常人的孤立寂寥,其中另外隐含着一种俯视同侪、神思悠远的优越感。 德国哲人叔本华在《论了解自我》中说:“伟大人物命中注定要成为孤独者——尽管他也多次为此命运而深感痛苦,却又总是选择它,因为成为孤独者的命运,毕竟要比成为粗鄙者的命运少一些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更容易地说‘敢于成为智慧的人’。”虽然孤独是悲剧性的,但对于伟大人物来说,退守孤独正是他们的一种人生战略。 据杨绛说:“锺书小时最喜欢玩‘石屋里的和尚’。我听他讲得津津有味,以为是什么有趣的游戏;原来只是一人盘腿坐在帐子里,放下帐门,披着一条被单,就是‘石屋里的和尚’。我不懂那有什么好玩。他说好玩得很;晚上伯父伯母叫他早睡,他不肯,就玩‘石屋里的和尚’,玩得很乐。所谓‘玩’,不过是一个人盘腿坐着自言自语。”(《记钱锺书与〈围城〉》,第27页)这段回忆非常重要。钱锺书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完美的孤独者形象。现在看来,这件“小时候干的营生”,
寂寥 孤独的境界
虽然是一种常人认为了无意趣的游戏,钱锺书却乐此不疲,竟然玩了一辈子。(www.61k.com)
这里的“石屋”,就是“冷屋”、“容安馆”(又称“容安室”、“容安斋”),也可包括牛津大学“饱蠹楼”等钱锺书生活、读书、思索、写作的地方或他理想中做学问的好地方——“荒江野老” 之屋。钱锺书认为:“人声喧杂,冷屋会变成热锅,使人通身烦躁。”因此,叔本华所说“思想家应当耳聋,大有道理”。(《一个偏见》,《写在人生边上》第38页)钱锺书说:“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窗》,《写在人生边上》第9页)这里自由、独立,犹如佛祖冥想的菩提树下、穆罕默德避隐的洞窟、耶稣时常需要的独处所在。
“和尚”,就是自署“容安馆主”(又称“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的钱锺书。就是少儿时期英姿勃发、自命为 “项昂之”的钱锺书,写《管锥编》《谈艺录》时的好学深思的钱锺书,写《槐聚诗存》时忧世伤生的钱锺书,写《围城》时“痴气”旺盛的钱锺书。(《记钱锺书与〈围城〉》第37页)
《围城》中写女博士苏文纨曾自许“崇高的孤独”,虽有反讽的意味,却也反映出钱锺书认为有“崇高的孤独”(《围城》第12页)存在。钱锺书致彭祖年复信称:“三不朽自有德、言、功业在,初无待于招邀不三不四之人,谈讲不痛不痒之话,花费不明不白之钱也。”对郑朝宗教授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钱
寂寥 孤独的境界
学二题》,《海夫文存》第50页)他曾对我说:“大名气大影响都是百分之九十的误会和曲解掺和而成,听其自然最好,经吹嘘后成为‘重要’了,必然庸俗化。(www.61k.com]”(《钱锺书其人其书》,《围城内外》第29页)从对“不三不四之人”的排斥、对“大名气大影响”的警惕和对“二三素心人”的倾心,均可看出钱锺书对“崇高的孤独”的坚持。
“玩得很乐”,“自言自语”,就是大孤独得大自在,钱锺书能够读自己想读的书,干自己想干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人,有不足与外人道的快乐。钱锺书二十几岁时,曾立下志愿:“但愿竭毕生精力,做做学问。”(杨绛《钱锺书对〈钱锺书集〉的态度》)终其一生,钱锺书都是锺情于书。对钱锺书来说,不受干扰地读书、笔记、沉思,世间乐事,无逾此者。他于中国书籍,经史子集,无所不窥,而由于家学渊源,尤擅集部。他于西方经典,既细读要籍,也不放过浏览报刊。常能从不相干的书中读出无穷乐趣。他的中西文读书笔记有七万页之多。学术著作《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七缀集》和文学创作《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槐聚诗存》等,都已成为当代经典。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笃信的时代,也是疑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天;我们什么都有,也什么都没有;我们全都会上天堂,也全都会下地狱。”用这段话形容中国社会的现状,我认为非常恰当。
寂寥 孤独的境界
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环境破坏太大。(www.61k.com]一部分人富了,但还有很多人太穷。中国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科学、教育、文化方面,对当下世界的贡献太少。什么原因呢?以我个人陋见,社会的浮躁之气早已浸染了学界。许多人既要做学问,又要搏名利;既要当学者,又要兼济天下;没有多少人用心于本职工作,我们实在太缺少脚踏实地、专注于自己学术领域的纯粹学者了。钱锺书不是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只是一个孤独的学者,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中对于人生世事有难能可贵的深切关怀,表达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鲜明态度。他知道自己毕竟是学者,因此,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自己的专业中,从来没有动摇过。钱锺书孤独的境界,我们可能永远都达不到,但他的学术精神和人生态度,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习。
二 : 淡泊是一种境界
很多人在谈论淡泊,很多人在追求淡泊,很多人在自诩谈泊,很多人被誉为淡泊,花花世界,横空出世许多谈泊,真是满眼王谢堂前燕,不知飞落何人家。究竟什么是淡泊呢?其实淡泊根本没有文人墨客描述的那么神秘。翻遍词海、词源、字典等文字工具书,对淡泊的解释却是很简单的两个字:恬静。说穿了,淡泊就是内心的安静,是灵魂的修炼。
真正淡泊的人是不为人所知的,为人所知的就不可能是淡泊。因为淡泊在本质上是力排外物喧扰的纯个人的境界追求,是致力于内心世界的内敛的深度反省,是相对物欲红尘悄无声息的静默和顿悟。人内心深层的心理思维是不为外界所感知的,也是不愿被揭示披露的高级隐私,谁淡泊谁不淡泊唯有自心知,怎么会轻易让外界所知呢?外界的种种推测只不过是炒作而己。
心理倾向淡泊的人即使生活在你中间,你也是不可感知的。淡泊的人行为拘谨,处事低调,生活简单,交际适当,与正常人没有两样。他的淡泊是心理上的自然所为,毫无别出一格的举动,更不会一枝红杏出墙。即使你的第三感官有超强的感知能力,顶多也仅能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程度。任何没有经过个人亲自坦承的心理推测都是不可完信的,感觉的推测永远只是一种假设而已。淡泊的行为如果为人所知所察,甚至被广为赞颂,那就成为一种虚伪的做作和表演,也宣告以往可能存在的一点淡泊正为物欲的浮浪所淹没。淡泊的天机不可泄露,泄露天机的淡泊一钱不值。
淡泊的人一定是心理正常的人,心理不正常的人与淡泊永世无缘。平常的人吃饭,淡泊的人也吃饭,平常的人睡觉,淡泊的人也睡觉,你能看出平常的人与淡泊的人的区别吗?他们之间的区别洽洽就在这里:淡泊的人在该吃饭的时候吃饭,在该睡觉的时候睡觉,顺应自然,毫不做作。而平常的人在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饭,在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百般思虑,千般计较。所以,淡泊的人与平常的人对待日常生活的态度就有很大的区别,说不一样还就是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就源于日常的生活中,人们之所以看不见,摸不着,就因为平常的人喜欢抬头看天,却忘了低头看路,忘了人生的路就在脚下。
淡泊的人还一定是有情有义的人。淡泊的人是坚守操行的谦谦君子,常怀仁善之意,常念感恩之情,受人滴水之恩必定终身涌泉相报。淡泊的人并不一定要断绝七情六欲、他也食人间烟火,也有悲欢离合、也会喜笑怒骂,他们与生活紧密相融。在淡泊的人的眼中,处处存淡泊,事事能淡泊,心怀能顿悟洞察世事的灵性慧眼,将智慧情感融入生活,积极地在生活里思索生命的意义。淡泊的人仙骨不俗,佛心多情,会认真地感谢每一个值得感谢的人,会认真地感谢每一件值得感谢的事,真可谓之:无情未必真君子,怜子何不是丈夫。
淡泊是可遇不可求的,刻意执着就使淡泊走向异化。淡泊无形无影,无色无味,无模无范,但禅机无限,直指人心。天苍苍,野茫茫,淡泊在何方?淡泊就存在于每一天的平凡繁琐的生活中,存在就是生活,生活需要淡泊。淡泊使我们怀远博大,增长智慧见识,拓展心灵空间。淡泊是一种境界,至于如何淡泊就全看每个人在生活中的用功和真心了。(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真正纯粹的淡泊之人从不谈淡泊,因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淡泊。淡泊动机不纯之人却喜欢谈淡泊,或自我流露,或攒文透露,或托人披露,因为他知道该如何适时来演译推销自己正在进行的淡泊。我决不是淡泊之人,我为生活奔忙,为生计筹烦,在万丈红尘中颠簸,所以我天生注定成不了淡泊之人,但我却喜欢用第三只眼看人间淡泊,尽管我看的很肤浅。
淡泊吧,我至爱的人类,顿悟观心,淡泊就在其中。
三 : 喝茶是一种心境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热闹后的落寞。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练后才能坦然。
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日子过得久了,历经了人情冷暖,就像那三滚后的茶叶,慢慢地沉入了杯底,用沉默作为惟一微笑的表情,而那温软的茶水也就像我们的内心,足以接纳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如是,爱喝茶。说行随心性也好,说附庸风雅也罢,至今仍不敢称“品”而只称“喝”,却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涩,到“嗅”得出茶的清香,至如今。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一切的疲惫冷漠。人仿佛也醉了,蒙眬中,久久不愿醒来。
有一种场景总让人不胜神往:窗外潺潺的雨夜,屋内融融的炉火,闲闲地一捧香茗,一卷诗书。红袖添香的意境,不亦乐乎哉!是夜,茶香满室,杯中茶由淡变浓,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如茶。
四 : (转载)真正的孤独是一种境界
当你已成为一朵莲花,俯视这个池塘时,你发现池塘里有很多莲子,它们都可能成为莲花。但因为某种原因,它们陷在淤泥中,不能发芽。这时,那朵莲花可能会孤独。它希望所有的莲子都能从污泥中超越出来。当它不能实现这种愿望的时候,孤独随之产生。
真正的灵性是什么呢?灵性就是自由。自由是超越“主义”的,它超越任何人类的概念、限制以及诸多的标准。它是超越。那超越又是什么呢?超越也是自由。什么是自由呢?自由就是超越了整个人类概念,超越了像西装一样的束缚、像领带一样的捆绑之后,得到的一种自由,这就叫灵性。现在的文学中,已经很难看到超越的东西了。为什么?因为这个时代,各种东西对作家这个主体有了一种挤压。
在2004年的时候,我到罗马尼亚去参加国际文学节,文学节的主题是“地球村里的孤独”。在场的有一百五十多位作家,他们来自二十多个国家,所有的人都在谈孤独。但他们谈的孤独,仅仅是当代媒体对作家的挤压,说作家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呼百应”了,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了,地位已没有过去那样显赫了,没有了惊天动地的名声、也不再有过去的辉煌了。所以,作家们感到很孤独。这种“孤独”充满着整个文学界。
后来,国际广播电台采访我的时候,我说作家们把孤独谈小了,他们谈的不是孤独,而是一种堕落的情绪。我告诉他,雪漠也是孤独的。但我的孤独是什么呢?就是我想建立一种永恒和不朽,然而,这个世界上却没有永恒。我们找不到永恒,我们没有任何办法留住存在,我们无法建立岁月毁不掉的东西。但是,我却偏偏想建立这样一种东西。这中间,就构成了巨大的反差,这就是我的孤独。我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许多作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许多伟大的哲学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孤独,他们痛苦。他们觉得这个世界飞快地向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消失而去,我们没有办法留住它,没有办法留住哪怕一丁点儿我们愿意留住的永恒。正是这样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造成了我的孤独。
所以,我很长时间没有办法写作,因为我找不到写作的意义。虽然我觉得这个世界可能会让我的作品永恒,但我知道这个世界都不知道能存在到什么时候。因为,人类制造了那么多可以毁灭这个地球无数次的核武器、原子弹;因为,这个地球上许许多多的人还在疯狂地掠夺地球的资源,破坏着我们的家园。一天,一个朋友告诉我,威尼斯的水平面上升了,那个美丽的城市也许在不久之后就会成为水下城市。这个世界飞快地消失到我们不知道的所在,而我却想建立永恒。这种孤独是人类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孤独。
我的孤独,不是自己挣不了很多钱、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名声,也不是电视、网络对纸媒体的挤压,不是这个。这种东西构不成孤独,孤独是发自内心的东西,跟世界没有关系。当一个作家非常在乎世界对他的看法时,他已经堕落了。他想得到美貌的女孩子,得不到的时候,他可能痛苦;他想拥有很多金钱,他想成为比尔?盖茨,不能如愿时,他就可能失落。像他们的这种失落情绪不是孤独。(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孤独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耶稣想爱人类,他想博爱,但这个世界却不愿意让他那样,并要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他是孤独的。他会说,神呀,原谅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就是孤独;当在菩提树下觉悟的释迦牟尼,看到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被一种虚幻的、正在消失的假象所迷惑,心中充满了贪婪、仇恨和愚昧,而他又不能马上让这些人解除痛苦的时候,他是孤独的。当中国的孔子向整个世界宣扬他的“仁爱”,但不得不像丧家狗一样在那时的世界上流窜的时候,他是孤独的。所以,真正的孤独是一种境界。达不到这种境界的人,只能叫失落,不叫孤独。
当你已成为一朵莲花,俯视这个池塘时,你发现池塘里有很多莲子,它们都可能成为莲花。但因为某种原因,它们陷在淤泥中,不能发芽。这时,那朵莲花可能会孤独。它希望所有的莲子都能从污泥中超越出来。当它不能实现这种愿望的时候,孤独随之产生。孤独就是这样一种东西。真正的孤独,是超越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之后,才可能产生的。
我一直在寻找超越。后来,我发现,心灵瑜伽认为的超越与自由和西方人所说的超越与自由不太一样。为什么不太一样呢?
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写过一部书,叫《我和你》。他认为人类实现不朽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消解自我。当整个博大的宇宙和大自然,消解自己的贪婪、愚昧、仇恨时,自由可能产生;另外一种是当自己的心灵包容整个宇宙和自然界的时候,当自己的心像宇宙一样博大、丰富,像大自然一样宽容、无所不包的时候,也可能实现自由。
心灵瑜伽追求的自由是后一种。它面对的是自己的心灵,它以战胜自己的欲望来赢得世界,而不是靠掠夺世界和侵略世界、或者把自己认为的某种真理强加给这个世界,去实现某种所谓的自由。不是这样的。
心灵瑜伽永远是以塑造自己的灵魂为主。这个灵魂的“灵”字就是“灵性”,文学真正追求的也正是这个东西。
灵性和灵魂跟物质的关系不大,当人类基本的生存条件满足之后,幸福、自由、解脱都取决于自己的心灵。
在我们看来,西方人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他们的肚子里有很好的食物,身上有很好的衣服,还有那么美的环境,很奇怪,却有很多人感到痛苦,好多人还会患上抑郁症,自杀,甚至去杀别人。我们很难理解这种痛苦来自何处。
我的家乡是歌的海洋,那儿有很多歌。每一首歌都像大海的浪花一样。谁也不知道歌的曲目究竟有多少。我们吃着小米粥、馒头、玉米这类东西,觉得很快乐。为什么?因为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东西,能够让我们生存,我们当然很快乐。这时候,除了享受快乐和明白之外,我们不会去掠夺别人的东西。当我们用一杯水能维持生命的时候,就绝不去掠夺别的大海;当我们有一个苹果吃的时候,就会把香蕉和其他水果让给别人去吃,留给子孙去吃。我们觉得没有必要把它全部掠夺过来,放在自己家里。
所以,心灵瑜伽行者的自由,以消除自己内心的贪婪、愚昧和仇恨来实现。他可以不去管这个世界怎么样,他活得照样很快乐。中国文学的本真和灵性也在这儿。
------摘自《世界是心的倒影》雪漠
转自 雪漠的博客
本文标题:有一种境界是孤独-孤独的境界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