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国旗下的英雄——电影《父辈的旗帜》观后感
二 : 《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二万五千里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工农红军穿着草鞋,靠着一双铁脚板,跨越十四省,历时近两年,丈量了25000里的距离。是什么支撑着红军战士的身体?是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是因为他们高举着为了人民幸福、为了民族解放、为了国家富强而奋斗的精神旗帜!
回首那被誉为“用热血和勇气谱写的史诗”,漫漫的征程,有说不完的艰难困苦,受不尽的严峻险阻。翻越20座高山,其中有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穿过海拔最高的湿地,经历大小600余次战斗,这是怎样的气势,这是何等的魄力!蔡威同志为了保守秘密,把本子硬生生地吞了下去;过雪山草地时,有些同志的草鞋坏了,就把牛皮割下来踏在脚下行军。他们为什么能忍得下这样的苦难?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信念:要跟着红军走,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面对被敌人子弹打断的右臂,为了更好地指挥战斗,贺炳炎将军不同意把伤臂锯掉。可是,化脓的右臂危及着生命,怎么办?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贺炳炎将军嘴里咬着毛巾,忍着2小时15分钟的剧痛,让人用木工锯条把自己的右臂锯了下来!贺龙元帅举着贺炳炎右臂的断骨,说:“这是贺炳炎的骨头,这是红军的硬骨头!”勇敢无畏的贺将军让我心潮澎湃,钦佩不已。
在耿莹的讲述中,还有这样一个画面:红军战士每天只吃一粒黄豆,坚持每日行军240里。为了生存,耿飚将军的先头团有11位同志因为吃了毒草,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巍峨的雪山掩埋着他们的躯体,却掩盖不了他们生命的壮烈无畏;茫茫的草地吞噬了年轻的生命,却奏响了一曲百折不挠的壮士之歌。
历史已经远去,但是伟大的长征精神仍然在中华儿女心中传递。
王亚平,新一代中国航天员。为了实现飞天梦想,航天员们忍受着相当于自身重量8倍的压强,却没有一人按下近在咫尺的“红色停止”按钮。这不正是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不正是百折不挠的时代壮歌吗!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的学习、生活条件已经与红军长征时不可相比。可是,在我们的前面,仍有学习的拦路虎,仍有攀登科学高峰的沟壑,仍有需要跨越的万丈深渊。要想战胜这些困难,就必须不断传承长征精神,胸怀强国富民梦想,把永远奋斗的红军旗帜举下去!
初二:田飞飏
三 : [开学征文]接过先辈的旗帜——《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先辈的旗帜”。
在黑暗的旧社会,一个新生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她在战争中,锐意进取,自强不息。
当年长征,条件极其艰苦,爬雪山,过草地,遇沼泽,也面对随时被埋伏的危险。一次次的惨痛失败,一声声的号啕痛哭,终于,红军战士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依靠全党全民的坚强团结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依靠红军战士不屈不挠,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才取得了胜利!
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接过先辈的旗帜,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每一次的成功,都要坚持不懈的奋斗,面对挫折,咬牙坚持,终会迎来成功的曙光!
在庄严肃穆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带着对红军先辈们的思念与敬意,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昨日先辈们用他们的足迹为我们开路,今天让我们接过先辈们的旗帜继续前行,不忘初心,珍惜当下,开创未来,新的长征已在路上!
初二:李豆
四 : [开学征文]《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开学啦!我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见到了多日不见的老师和同学,当然也忘不了收看中央电视台精彩的开学第一课。
这一期的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穿越到了80多年前,回忆了红军长征期间的真实故事;回归到了当下,讲述了长征火箭发展的艰辛历程。这一课,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信念不移?什么是勇往直前?什么是百折不挠?什么是坚持不懈?
第一节,99岁的老红军胡正先爷爷,12岁就参加了红军,他只有两个信念:一个是当红军,另一个是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在48天未吃粮食的艰苦条件下,都没有改变自己的信念,一心只要保住发报机的电池,真让人敬佩。我也要向老前辈学习,树立良好的信念:一是学好习,二是将来为家乡出一份力。
第二节,在听了大名鼎鼎的贺龙将军在长征中奋勇杀敌,险些丢失了自己刚刚出生18天的女儿、贺炳炎将军在不用麻醉剂的情况下,被锯掉了右臂……,这些故事后,让我感到在如今和平环境下,在如此优越的学习生活中,更应该敢于面对一些困难,敢于挑战和超越自我,而不是见硬就软、遇难则退。勇往直前是先辈们的好传统,更是我们新一代的精气神。
第三节,104岁的秦华礼老人,在1932年红军入川时加入红军,从刚开始在无场地、无学习用品和教材的“三无”学校学习通信,到建国后在北京邮电学院、南京邮电学院任教任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靠的就是百折不挠的精神。耿飚将军教育女儿,做任何事都要坚强,大事小事都要有个句号。在这方面,我还需要在努力,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要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魄力,在困难和问题面前不妥协、不退缩、不放弃。
课上,航天员王亚平阿姨还讲述了我国长征火箭的发展过程,之所以用“长征”来命名,既是表示火箭走过的长长的路线,也是寓意着“长征精神”,正是有了坚持不懈,长征火箭才能有一号到七号的辉煌成就。
作为一名小学生,只有好好学习,多多掌握本领,打好基础,将来才能接过接力棒,在新的长征路上展示自我、建功立业!
五年级:郭丽静
五 : 先辈的旗帜——《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开学第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大型节目《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先辈的旗帜”。
节目从一个三棵柳树的故事开始拉开,带我们重回到红军叔叔经历生死考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位红军老爷爷为我们讲述了长征路上的亲身经历,我懂得了用热血和勇气铸就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个个长征途中的故事,让我感动,更让我充满深深的敬意,理解了信念不移、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等成语表达的重重的分量。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一定要努力,战胜困难。
接过先辈的旗帜,传承长征精神,不改初心,努力向未来!
本文标题:父辈的旗帜观后感-国旗下的英雄——电影《父辈的旗帜》观后感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