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父辈的旗帜观后感-国旗下的英雄——电影《父辈的旗帜》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7-09-24 所属栏目:作文专题

一 : 国旗下的英雄——电影《父辈的旗帜》观后感

国旗下的英雄——电影《父辈的旗帜》观后感1945的太平洋战场,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日本军队败局已定,战争胜利天平的指针已经指向美国,但日本政府仍下令继续抵抗,企图“体面的”结束这场自己发动的战争。1945年2月16日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开始轰击硫磺岛,拉开了硫磺岛战役的序幕。2月19日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开始向硫磺岛发起登陆,宣告硫磺岛战役正式打响。在次之后的1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军与驻守在该岛上的由日本109师师团长粟林中道中将率领的2.3万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美国以伤亡28686名士兵的代价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便是电影所处的历史背景。硫磺岛的面积只有20平方公里,但由于岛上地形复杂,地下又修筑了许多坑道,因此易守难攻。加之日本军队的顽强抵抗,导致美军伤亡很大,战役前期战事进展极为缓慢。然而正在这时,发生了下面这件鼓舞斗志的事:1945年2月23日美军的五个战士和1名军医冒着枪林弹雨冲上硫磺岛的折钵山,并在硫磺岛的制高点苏利班奇峰插起了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幕,恰巧被美联社记者乔·罗森塔尔用手中的摄相机记录了下来。此照片在发表后立即引起强烈凡响,大大加快了美国占领硫磺岛的速度。以上就是被大多数人所知的整件事情发生的经过。然而,这不是历史,而是故事。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真正的历史应该是这样的:1945年2月23日,美国哈罗德·希勒中尉率领一支44人的小分队,经过半天严酷的战斗,占领了上山的道路,并登上了硫磺岛的苏利班奇峰。然后小分队中的几个人在苏利班奇峰插上了美国国旗。与此同时,山下的一名美军军官正在洗脸。他猛然间的一抬头,发现了山上立着1个东西。这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他居然没有看清山上立的是什么。过了一[www.61k.com)会儿,他才从身旁士兵的口中得知这是国旗。鉴于这面旗子看起来实在令他费劲,这名军官马上命令五名士兵和一名军医去换一面更大的国旗插到山上。但就在战士们刚刚走后时,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他看清了,他竟然看清了那面国旗!军官突然想起来自己一出生就是老花眼!而且重要的是因为刚洗完脸,所以在抬头之际没有带老花镜。这位军官为自己眼睛的失误感到十分后悔。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他看到拿旗的士兵已经走到半山腰了。与此同时,美联社记者乔·罗森塔尔问讯此时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速赶到山顶。恰好赶上美军的五个战士和1名军6人正在合力升旗。他立刻将这一幕抓拍下来,并寄往美联社发表。这张照片在发表之后便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后来还被誉为美国的“国家圣像”珍藏在华盛顿。照片的发表不仅从此改变了乔·罗森塔尔的人生,而且深刻影响了照片上的那升旗6个人的命运,他们被美国人民视作英雄。但不久之后其中三人便永远留在了硫磺岛。幸存的3个插旗战士的名字是:艾拉·海斯,约翰·布拉德利和雷内·加格嫩。已经死去的战士当然不用担心成为英雄的烦恼,但活着的人就必须要面对了。这3个人立即被召回国,在美国各地参加巡回演讲,宣传他们的光荣事迹。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给美国政府筹集资金,作军费之用。可英雄也不是好当的。三位战士非常清楚由自己插上的那面父辈的旗帜只不过是个替代品,真正插上国旗的人是其它六名战友。艾拉·海斯并不想当这个刺耳的“英雄”,他没有感觉到自己“英”,他感觉到的只是应该回到战场上去,和战友们待在一起。可事情已无法挽回,这位昔日战场上的英雄只能在“酒”场上战斗了。每天都喝的宁酊大醉,最终耗干了生命的油灯,倒在了自己的家里,永远没有起来。当然艾拉可以选择像雷内一样“舍我其谁”的把自己当做英雄。不过,这时他就失去了作为人所必有的1个东西——良知!影片中的另1个主人公约翰·布拉德利也一直再也没有向家人提起自己的“英雄事迹”,直到去世。英雄们就是这样从被制造到消失的。影片的导演将我们带到了美国西部属于印第安人的那片贫瘠而又荒凉的土地,艾拉正在那里劳作。这时,从临近公路的汽车里走下一名臃肿的白人男子。他向艾拉问到:“你是英雄?”艾拉点点头并从自己上衣的口袋里掏出一面美国国旗。白人男子立即叫来他的家人与艾拉合影,然后又向艾拉的口袋放了几枚刻着英雄头像的硬币。这是无疑英雄们的悲哀,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或许,在1个拜金的社会里金钱可以与许多事物画等号,但英雄这个称号金钱是决对买不来的,也是无法比拟的。这种做法简直是对英雄的侮辱!换个角度来说,究竟是哪几个人谁插上的那面国旗已经不重要了。它可以说是所有美军士兵插上去的,是整个反法西斯同盟插上去的,更是正义与光明插上去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战胜黑暗!血色的夕阳刺透了云霄,也染红了大海。在硫磺岛的硝烟下是战士们的遗体,它们有的已经面目全非,有的已经支离破碎,有的甚至已经血肉模糊了。此时此刻,我想到了美国西点军校的那句校训:责任——荣誉——国家。这些战场上的官兵虽然不都是出身西点,但他们同样肩负着这样的使命,为荣誉而战,为正义而战,也为祖先留下的那面父辈的旗帜而战!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向那些为父辈留下的那面正义旗帜而战的英雄们致敬!

二 : 《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二万五千里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工农红军穿着草鞋,靠着一双铁脚板,跨越十四省,历时近两年,丈量了25000里的距离。是什么支撑着红军战士的身体?是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是因为他们高举着为了人民幸福、为了民族解放、为了国家富强而奋斗的精神旗帜!

  回首那被誉为“用热血和勇气谱写的史诗”,漫漫的征程,有说不完的艰难困苦,受不尽的严峻险阻。翻越20座高山,其中有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穿过海拔最高的湿地,经历大小600余次战斗,这是怎样的气势,这是何等的魄力!蔡威同志为了保守秘密,把本子硬生生地吞了下去;过雪山草地时,有些同志的草鞋坏了,就把牛皮割下来踏在脚下行军。他们为什么能忍得下这样的苦难?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信念:要跟着红军走,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面对被敌人子弹打断的右臂,为了更好地指挥战斗,贺炳炎将军不同意把伤臂锯掉。可是,化脓的右臂危及着生命,怎么办?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贺炳炎将军嘴里咬着毛巾,忍着2小时15分钟的剧痛,让人用木工锯条把自己的右臂锯了下来!贺龙元帅举着贺炳炎右臂的断骨,说:“这是贺炳炎的骨头,这是红军的硬骨头!”勇敢无畏的贺将军让我心潮澎湃,钦佩不已。

  在耿莹的讲述中,还有这样一个画面:红军战士每天只吃一粒黄豆,坚持每日行军240里。为了生存,耿飚将军的先头团有11位同志因为吃了毒草,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巍峨的雪山掩埋着他们的躯体,却掩盖不了他们生命的壮烈无畏;茫茫的草地吞噬了年轻的生命,却奏响了一曲百折不挠的壮士之歌。

  历史已经远去,但是伟大的长征精神仍然在中华儿女心中传递。

  王亚平,新一代中国航天员。为了实现飞天梦想,航天员们忍受着相当于自身重量8倍的压强,却没有一人按下近在咫尺的“红色停止”按钮。这不正是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不正是百折不挠的时代壮歌吗!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的学习、生活条件已经与红军长征时不可相比。可是,在我们的前面,仍有学习的拦路虎,仍有攀登科学高峰的沟壑,仍有需要跨越的万丈深渊。要想战胜这些困难,就必须不断传承长征精神,胸怀强国富民梦想,把永远奋斗的红军旗帜举下去!

    初二:田飞飏

三 : [开学征文]接过先辈的旗帜——《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先辈的旗帜”。

  在黑暗的旧社会,一个新生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她在战争中,锐意进取,自强不息。

  当年长征,条件极其艰苦,爬雪山,过草地,遇沼泽,也面对随时被埋伏的危险。一次次的惨痛失败,一声声的号啕痛哭,终于,红军战士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依靠全党全民的坚强团结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依靠红军战士不屈不挠,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才取得了胜利!

  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接过先辈的旗帜,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每一次的成功,都要坚持不懈的奋斗,面对挫折,咬牙坚持,终会迎来成功的曙光!

  在庄严肃穆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带着对红军先辈们的思念与敬意,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昨日先辈们用他们的足迹为我们开路,今天让我们接过先辈们的旗帜继续前行,不忘初心,珍惜当下,开创未来,新的长征已在路上!

    初二:李豆

四 : [开学征文]《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开学啦!我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见到了多日不见的老师和同学,当然也忘不了收看中央电视台精彩的开学第一课。

 

  这一期的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穿越到了80多年前,回忆了红军长征期间的真实故事;回归到了当下,讲述了长征火箭发展的艰辛历程。这一课,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信念不移?什么是勇往直前?什么是百折不挠?什么是坚持不懈?

 

  第一节,99岁的老红军胡正先爷爷,12岁就参加了红军,他只有两个信念:一个是当红军,另一个是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在48天未吃粮食的艰苦条件下,都没有改变自己的信念,一心只要保住发报机的电池,真让人敬佩。我也要向老前辈学习,树立良好的信念:一是学好习,二是将来为家乡出一份力。

 

  第二节,在听了大名鼎鼎的贺龙将军在长征中奋勇杀敌,险些丢失了自己刚刚出生18天的女儿、贺炳炎将军在不用麻醉剂的情况下,被锯掉了右臂……,这些故事后,让我感到在如今和平环境下,在如此优越的学习生活中,更应该敢于面对一些困难,敢于挑战和超越自我,而不是见硬就软、遇难则退。勇往直前是先辈们的好传统,更是我们新一代的精气神。

 

  第三节,104岁的秦华礼老人,在1932年红军入川时加入红军,从刚开始在无场地、无学习用品和教材的“三无”学校学习通信,到建国后在北京邮电学院、南京邮电学院任教任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靠的就是百折不挠的精神。耿飚将军教育女儿,做任何事都要坚强,大事小事都要有个句号。在这方面,我还需要在努力,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要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魄力,在困难和问题面前不妥协、不退缩、不放弃。

 

  课上,航天员王亚平阿姨还讲述了我国长征火箭的发展过程,之所以用“长征”来命名,既是表示火箭走过的长长的路线,也是寓意着“长征精神”,正是有了坚持不懈,长征火箭才能有一号到七号的辉煌成就。

 

  作为一名小学生,只有好好学习,多多掌握本领,打好基础,将来才能接过接力棒,在新的长征路上展示自我、建功立业!

    五年级:郭丽静

五 : 先辈的旗帜——《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开学第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大型节目《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先辈的旗帜”。

节目从一个三棵柳树的故事开始拉开,带我们重回到红军叔叔经历生死考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位红军老爷爷为我们讲述了长征路上的亲身经历,我懂得了用热血和勇气铸就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个个长征途中的故事,让我感动,更让我充满深深的敬意,理解了信念不移、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等成语表达的重重的分量。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一定要努力,战胜困难。

接过先辈的旗帜,传承长征精神,不改初心,努力向未来!

本文标题:父辈的旗帜观后感-国旗下的英雄——电影《父辈的旗帜》观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518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