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花木兰观后感-《木兰妈妈》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7-08-26 所属栏目:电影花木兰观后感

一 : 《木兰妈妈》观后感

  最近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名字叫《木兰妈妈》,其中的每个片段,每个人物,都经典地讽刺了一些现代社会的现象,让我感触颇深。

  里面的年小月,看似活泼可爱,但也有好多不为人知的一面;在她五岁和十八岁时,她的养母于木兰为了救她,在汽车正要撞到她时,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推了小月一把,但小月却崴伤了脚,因为他特别喜欢跳舞,崴了脚后,老师也给他停了课。为此,她一直埋怨木兰妈妈,处处不喜欢她,还经常说:“我很喜欢这个家,就是多个妈!”

  还有郑爽,家里有个有钱的爸爸郑博洋,有一个继母程诗曼,最后闹了半天是亲生母亲。家里那么有钱还不知足,看到哪里不顺眼,就找她的爸爸撒气,她爸爸那么爱护她,心疼她,最终得了肝硬化,幸亏有顶尖医疗,治好了她爸爸的病,在她爸爸得病前,还一直对她的爸爸说着:“你心里就只有小月,根本就没有我。”

  最后一个是我们的主角:木兰妈妈。她可以堪称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她嫁给年朝阳后,认真地照顾年小月和年小鱼,年小鱼是年小月的哥哥,比她更懂得木兰妈妈的辛苦,木兰妈妈一生都没有自己的孩子,都是为了小月和小鱼。为了他们,木兰妈妈不惜一切代价,有一次,绑匪绑架了小月,木兰妈妈还为小月挡了一刀,从此,小月改过自新,悉心照顾木兰妈妈,但木兰妈妈最后得了肾衰竭,活得时间越来越短,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了肾源,才让木兰妈妈起死回生。

  这部电视剧正好讽刺了现代孩子对家长的叛逆,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现在有些孩子虽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叛逆,但看了这部电视剧,大多数孩子都觉得自己和里面的年小月差不多,所以,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同学们可以看看这部电视剧哦!

    五年级:刘艾

二 : 《花木兰》观后感

我特别高兴,因为又要去看电影了。妈妈问我是看《豚鼠特工队》,还是《花木兰》。我说用点点羊羊,“点点羊羊,点点羊羊……”结果是看《花木兰》。

《花木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首先是柔然大军来袭,魏国征集军马时,花木兰恋恋不舍离开家乡,代父从军。然后是千军万马大战时,花木兰英勇杀敌。先射定位箭,射得敌人哭爹喊娘……太精彩了!我看得热血沸腾,恨不能冲进屏幕里英勇杀敌。

花木兰本不喜欢战争,但又不得不打仗。她不经意(www.61k.com)当上了将军。在一次战争中,文泰不幸受伤。木兰以为文泰牺牲了,从此一蹶不振。直到费小虎问木兰:“你到底是为活着的人活,还是为死去的人活”时,花木兰才如梦初醒,反复地训练大家武功,不让更多的兄弟牺牲。她保护自己士兵的举动,真的很让人感动。

我觉得,花木兰代父从军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像花木兰一样,孝顺父母,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家庭变得更温馨快乐。

史家小学二年级:吴文博

三 : 花木兰观后感

花木兰观后感(一)

最近各大影院正在热映由台湾文艺片导演马楚成编导、赵薇、陈坤这一对黄金搭档主演的由一首古诗词走向银屏的电影《花木兰》。本人看了这部集战争、爱情、父女情、报国心、忠孝观为一体的战争片兼文艺片。作为一名女观众,总体评价还不错,印象最深之处,如下:

《花木兰》能打动观众的情节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花木兰被妒贤嫉能的她的上级将军抛弃,她率领被困峡谷的残部与敌决一死战时唱起的那首挽歌,"人生百年,如梦如幻。有生有死,壮士何憾?保我国土,扬我国威,生有何欢,死有何憾?北地胡风,南国炊烟,思我妻儿,望我家园,关山路阻,道长且远。"置身于影院当中,良好的音响效果,制造出非同一般的悲壮和最具感染力的效果,真的让人热血沸腾,士气高昂。

马楚成导演的另一个很会煽情的地方便是片子里的一些感人场面,如带血的军牌和花木兰与七王子文泰两人在残酷的战争中,表现出的欲罢不能的真挚的爱和为了爱人可以牺牲个人的情感和生命的感人故事。对爱情忠贞,为伴侣甘愿赴死,为了国家的安宁[www.61k.com),宁愿牺牲个人的爱情,这不正是素食爱情时代所稀缺的东西吗?赵薇和陈坤的表演,可以说是为他们在电影圈内的地位的提升,又加了一个很重的法码。

和以往的一些大片一样,在这部电影里,也有一些引起"笑场"的台词和镜头。如房祖名扮演的花木兰的同乡小虎的一句"你们两个好孤独",还有一个副官的一句"人缘也特别好"等造成笑场一片。至于为什么在这样一部多少带些悲壮色彩的电影中会有如此多的笑点?导演马楚成透露说,这都是特意安排的,"因为《花木兰》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分太悲了,观众看起来会心里很难受。所以我们特意在前半部分安排了一些搞笑的元素在里面。"导演马楚成对此认为,他并不想拍一部雄壮的大片,而是更多地突出反战主题,并且以"情"制胜。这倒也得到了部分观众的共鸣。

影片中,没有刻意把花木兰的形象高大化,而是而是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看这个战争的世界,其中花木兰对十几年战争的厌恶感和国家被侵犯又必须奋起捍卫的矛盾心理,都有所表现有所刻画,这些元素恰好是使这部片子更有别于那些只有大制作、大场面的战争题材电影的地方,也正是这些使得这部电影更具有人情味道和人文关怀,我想这应该是一部比较讨好女性口味的岁末电影。

(二)

对商业大片向来不感冒,介于赵薇最近出现的通告里形象都不错,令人眼前一亮,介于时尚杂志对赵薇和陈坤同窗情如火如荼的炒作,今天抽空看了下这部花木兰,还是那句话,每部影片都有硬伤,编剧基本都是脑残,但若一部影片能让观众同悲同喜,那就算是成功了,花木兰即如此。

一:家教很重要。木兰从军,初衷为尽孝,片中对木兰的父亲并无作太多描述,然而不难看出花父定是个热血男儿,他教训木兰道:要打,下辈子投个男儿身去战场上打!

二:可杀不可辱。"丢玉佩"事件,冒认偷玉之罪,情愿被砍头也不能受搜身之辱。

三:花木兰的爱情,关于这个,有很多负面评论,也是,如今的电影不来点爱情是怎么都折腾不下去的,我抱以此成见看片,最终也能被感动,是所谓的大爱无边。木兰与文泰,沙场并肩作战12年,相互扶持,生死相依,日久生情,此为小爱,这等小爱导致文泰被困时木兰竟不听军令为了救他却令守护粮草的将士死伤无数。花父说过,战场上不能有感情,木兰就在这样的爱情和面对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的痛苦中挣扎,她选择了逃避,而文泰,不惜脱下将服,躲在士兵里,以自己的死讯来逼着木兰面对现实的残酷,将满腔的儿女柔情化为坚定的信念,逼着她一场场的仗打赢回来,成为真正的将军,那时,她为信念而战,为安宁而杀戮。这种信念,在峡谷被困时得到升华,"士兵可以背我将军可以弃我但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那刻,我心撼动。孝父忠爱者才能效忠国家啊,纵使所有的信义已背弃。

再往后文泰为保木兰亮出自己的王子身份,木兰遣散军队只身营救文泰到两人回朝,都处理得太过潦草了。

最后的结局没有定格为大团圆,倒是觉得编剧做对了,木兰和文泰将自己的儿女私情转化为对国家的忠义大爱。是让生命归于平凡,还是将信念坚持下去,忍小爱成大爱,木兰和文泰早在沙场,就已有答案。

最初,我是以消遣的心态看的,看得马虎,影评也写得马虎,片中不乏动人的桥段,赵薇和陈坤的演技是越发成熟了,而关于爱情,想说的是,若你爱他,会希望他好。

(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首《木兰诗》叙述的是一个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万里赴戎,关山飞渡,十二载功成还红状,花木兰,中国女-性-亦柔亦刚的传奇典范。《花木兰》以电影的手法勾勒了一个艺术化的花木兰。强敌犯境、国家危亡、身负兵诡、代父戎装、阵战奋勇、女儿柔肠、忍辱负重、情义难当......塑造了一个纤弱女子在战乱中的成长历程,渲染了一幅此情只待来生聚的凄美爱情画卷,家国情、恋人情、战友情、兄弟情,各种复杂的情感在电影中交叉展现,轮番敲击着观众的心鼓,情至深处,怦然胸臆。

既然"情"是这部电影的脉络,那么角色传递的如何呢?

赵薇--花木兰。曾经的"小燕子"终于成就"鸿鹄"之势了,赵薇非常准确的传递出了"家国、恋人、战友、兄弟"几种复杂的感情。告别家乡替父从军前回头凝望的沉重,闻文泰"死讯"痛不欲生的挣扎,为战友重振士气勇为头兵的神武,目睹兄弟们被阵前虐杀却不得不强压冲动的煎熬,影片最后,为了国家,她毅然推开自己深爱的男人,复杂交替的情感在银幕上恰如其分的表演令观者足以体会那份张力。

陈坤--文泰--拓跋宏。大魏皇七子,本性细腻柔弱,至情至性至爱,"毒龙"过后声嘶力竭的呼唤是对爱人的牵挂,决战前夕深情对视中语气坚定的一个"陪"字是对爱人的承诺,身负国命联姻柔然惜别木兰时的噙泪双眸是对爱人的来世盟约,如果这些就是剧本想要的,那陈坤就是成功的,因为我都看到了。

我还特别想提一句胡军。胡军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演员,好演员,第一次是看他出演的《蓝宇》,觉得他把一个情感细腻的角色演绎的很好,之后的乔峰又让我大呼一代大侠的英武与豪气,《长恨歌》《赤壁》《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感觉他塑造的角色张力十足,他就是角色,而不是在演!我喜欢。

如果《花木兰》就是定义为"以情推进"的脉络,那应该讲是成功的,虽感觉过于偏重了泪水,但还是感人了,所以,成功。但是,跳出电影,我还是想说说我个人对花木兰的构思。(我就假设自己是个业余导演吧,呵呵)。中国的英-雄文化中有一种悲剧情结,诸葛亮、关羽、岳飞、王安石、文天祥、洪承畴、戊戌六君子......所以,悲剧英雄故事更能引发人内心的悸动。如果我是导演,主线会设置为--被卷入战争的花木兰为生存而战、为国家而战、为亲人而战,但她始终痛恨战争带给她的创伤,一个厌战的战者,一个败给时代的胜者。红妆,将成为和平的象征;战争,带给花木兰的,只是痛苦的回忆。风格类似《野-战排》《西线无战-事》《现代启示录》《拯-救大兵瑞恩》等,让人看过之后会从心里痛恨战争。扯远了,回正题,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花木兰》算是成功的,虽然个人感觉情绪过于柔情了点儿,但这是导演的诉求,既然"领导"定了调,那么,演员的表演还是成功的,因为结果和目标相一致,所以,抛开了个人设想,我给《花木兰》评分是"80分",观影推荐是"约等于4星",评价是"足以对得起票价"。

说今年的第一部贺岁大戏《花木兰》由一个女英雄的传奇,变成了一部悲苦爱情剧,我几乎是怀着雀跃的心情冲进了影院,这其中的原因,有一大半是因为陈坤。自从在《建国大业》中被陈坤的蒋-经国秒杀之后,我越发的相信:作为一个演员,陈坤最大的魅力在于,他可以把那些并不讨人喜欢的人物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表现出来,并赢得观众的理解。蒋经国如此,《画皮》中的王生如此,《金粉世家》中的金燕西也是如此。这次,陈坤在《花木兰》中扮演的是一个半真半假的历史人物文泰皇-子,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花木兰》由一个女人的史诗变成了一对恋人的情诗。于是,文泰将军也就成了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性-人物。很难想象,在这部《花木兰》中,如果抽离了陈坤的表演,将会是怎样的局面:说是战争片,它不够宏大;说是励志片,它缺乏可信的支撑;说是爱-国片,它又没有最隐忍的牺牲。所以,尽管在情节的安排上颇有疏忽之处,但在铁血战场上开出的最柔弱的爱情之花,依然是这部影片的亮点,而在家国大义前的大情怀,也就成了这部影片最大的感动。

四 : 《花木兰传奇》观后感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源于两点:其一是宋人郭茂倩主编的《木兰辞》一直是义教段初中语文的一篇传统文言诗歌,广大初中学生在学校里就熟悉了这个故事;其二常香玉先生的河南豫剧《花木兰》中的经典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随着常香玉,特别是小香玉在荧屏上频频出镜而被全国观众熟知。虽然后来赵薇版的电影《花木兰》,歌剧版的《花木兰》相继出现,但由于电视的巨大作用,这些阳春白雪般的文艺形式所带来的影响却无法与电视以及初中教材的普及程度相比。

七月份,电视剧《花木兰传奇》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虽然对于剧中人物花木兰的烟熏妆、波波头、长睫毛,还是人物对白,女儿频频吐槽,但我还是耐着性子一直看了下去。随着剧情的逐渐深入,人物个性的逐渐丰满,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我已经被深深吸引,成为每天晚上的一份念想。

这部戏具有以下看点:

一、人物造型

首先是女一号花木兰,扮演者侯梦瑶是新手,似乎不像明星更赢得收视率,但对于观众来讲,过于熟悉的面孔扮演观众熟知的角色反而较难得到观众认可。所以当侯梦瑶的花木兰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时,观众很容易接受——这就是花木兰!而不是赵薇或者小香玉。再者,侯梦瑶外形漂亮,面如满月,明眸皓齿,很是符合传统的东方美女的特点。加上与国母彭丽媛属于同类型的美女,显得更加时尚。身形、脸型太瘦的不像能征战沙场的女将军花木兰,太过个性的面庞又容易让人产生不是木兰的错觉,所以这样的新面孔最好。第三,侯梦瑶的舞蹈功底强,能够适应剧情中所需要的犹如舞蹈的泡手、刺绣,特别是和亲图织造完毕时的那一段舞蹈般的连缀,以及后来的出神入化的打戏,都是舞蹈功底较强的侯梦瑶的强项。

多伦的扮演者郭品超若论演技,笔者认为高过侯梦瑶。他将一位足智多谋、英勇善战、风流倜傥、内心柔软的异域王子演绎得入木三分。若论造型,郭品超虽然不是浓眉大眼的中国式传统帅男人,但身材高挑,行动飘逸,特别是他长发飘飘、长裙飘飘、纵马奔驰的形象迷倒了观众。和木兰的对手戏尤其是几场哭戏真挚感人,多情王子的柔情蜜意、情深笃定表现得很充分。木兰与多伦的这种混搭的风格比金童玉女式的传统搭配更容易赢得观众的眼球。

其他的人物诸如五凤谷的各位绣娘、天星堂的罗昭、谢弃尘将军、后来的拓跋绍,或委婉、或高贵、或淡定、或隐忍都表现得很是到位。

二、剧情跌宕

 诗歌可以轻灵洒脱,电视剧却必须有很实的故事。在《花木兰传奇》里,朝代、人物、敌我都有了具体所指,正邪、对错、扬弃也有了确定的旨归。花木兰本就是无确切年代可考的故事,头上再冠以“传奇”二字,自然更加飞扬不羁。这部剧不只是巾帼英雄上战场的单一主题,而是融会了武侠、宫斗、权谋、战争诸般类型;也不只是对孝道和爱国的故事化宣讲,而是情感选择、英雄成长、止战反战的多声部叙事。

电影和戏剧所不能比拟的是这部电视剧堪称鸿篇巨著。首先是将故事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南北朝北魏期间,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柔然交战;其次是编剧的大胆想象,不但编撰了花木兰的爱情故事,而且居然是和柔然多情王子的爱情故事,爱情与国仇家恨的交融,(www.61k.com)柔然王庭的波诡云迷,北魏流亡王子的复仇……种种因素交织,使得这部戏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看点多多。

剧情高潮迭起。特别是前天晚上看到的柔然大王子无提带兵在云中剿杀拓跋焘时,木兰率部救援的那场戏,木兰的打戏部分,现代电视剧的特技令荧屏高潮迭起,让观众痛快淋漓。木兰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飞身射杀无提的场面,看得人眼热心跳、大呼过瘾。

传奇是个好东西,天南海北的食材煮于一锅,再古老的传说也能与时俱进。英雄必是勇冠三军,同时也有反战的菩萨心肠。英雄斩断儿女情长,编导们许了他们一个情意绵绵的未来。

这是一个带有当代气息的新版本,是一部在战斗场面上花了本钱的古装剧,是一曲度尽劫波兄弟在的民族和解之歌(只不知道今日国境内是否还有柔然人)。

感谢这部戏,陪我度过这个暑假,使我的假日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本文标题:花木兰观后感-《木兰妈妈》观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390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