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综合性措施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www.61k.com]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www.61k.com)要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要采取果断措施,集中力量,迎难而上,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力争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实现节能减排任务完成进度与“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度保持同步,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狠抓节能减排责任落实和执法监管
第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是强化政府责任的指标,实现这个目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确保实现。
一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格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二要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市(地)、县和重点企业。 (针对各市现以及企业指定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和任务)
三要强化政策措施的执行力,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监督,国务院有关部门定期公布各地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一考核。(强化政策措施的执行力:不定期抽插,对违反规定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并加以通报,定期公布各地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
四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重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坚决压缩城市形象工程和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规模,切实保证节能减排、保障民生等工作所需资金投入。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五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www.61k.com]
第二,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公开严肃查处一批严重违反国家节能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起到警醒教育作用,形成强大声势。省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国务院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在“十一五”期末报告五年两个指标的总体完成情况。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也要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节能减排工作,自觉接受监督。
第三,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管理措施,自觉节能减排。对重点用能单位加强经常监督,凡与政府有关部门签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的企业,必须确保完成目标;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和单位,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同时,要加强机关单位、公民等各类社会主体的责任,促使公民自觉履行节能和环保义务,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三、建立强有力的节能减排领导协调机制
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展改革委,负责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其中有关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由环保总局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尽快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落实意见。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立即部署本地区推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和进度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要在2007年6月30日前,提出本地区、本部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门和本企业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报国务院。[www.61k.com)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重大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发改委推出八项措施促进节能减排进展
2007/10/25/10:37 来源:中国发改委
一、完善并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新上项目必须进行能源消耗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节能环保
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现有企业经整改仍不达标的
必须依法停产关闭。
二、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
关停5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今年要关停1000万
千瓦;五年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亿吨、落后炼钢产
能5500万吨,今年力争分别淘汰3000万吨和3500
万吨。加大淘汰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
石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
三、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加强钢铁、
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以及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实施低效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等重点节能工程。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四、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www.61k.com]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经济手段,促进节能环保工作。深化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排污收费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五、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六、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增加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搞好“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松花江、三峡库区及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等重点流域污染治理。禁止污染企业和城市污染物向农村扩散,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七、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建立更加有效的节能环保监督管理体系,坚决依法惩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八、认真落实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节能减排的定义是什么?
2007/10/25/11:01 来源:慧聪网环保行业频道
现有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
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致使在极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也给自身未来的发展埋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下了诸多隐患,这些问题随着时间
的推移暴露越来越明显,直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温室效应的出现、水污染等问题。(www.61k.com]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归于人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忍而解,忽视了环境保护。事实上,只有科学的发展才能不断解决人类所面对的问题。这是其一。
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社会的主体是人,节能减排的主体也必须是人,节能减排必须从每一个来抓起。由于个体的认识不足或者忽视,致使一个水、电等白白的浪费掉、汽车无情地冒着黑烟……。不是没有人注意到环境的恶化,已经所带来的危害,而是多数人认为环境污染问题离自己很遥远,不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浪费自己的钱财,甚至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有钱,无所谓浪费。殊不知,水、电、气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资源,现在的浪费,就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隐患。因此,节能减排人人有责,需要人人参与。这是其二。
多数人认为不关电脑、不关水龙头,浪费点水、电都不是什么问题,也花费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在这些电白白消耗掉的同时,电脑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正在残害着自身的身体;他们也没有认识到,发电厂发电所需要的煤炭等资源以及所排放废气和污水所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他们更没有意识到,发电厂的机器设备、电脑豪材等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所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
节能减排、环境问题,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所需要的,也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的事情,更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所能解决的。要想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每一个个体抓起,从提高每一个人的认识抓起,从改变每一个人的习惯抓起。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的形势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www.61k.com]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节能减排的着手点
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的比重。(www.61k.com)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要强化技术创新。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要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要把万元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节能减排 你我同行
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也在不断地改造地球。人类的发展史,归根结底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在创业过程中,人们利用各种能源赖以生存,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人预言,人类最终是毁灭在自己创造的文明中。“资源短缺”已成为广大群众一个十分关注的问题。如果现在不加以考虑对策,未来人类就没有出路,总有一天能源会被我们用尽,人类就无法生存。
如今,许多人们不懂得如何珍惜仅有的能源。大量用水、用电,许多破坏臭氧层的物品也消耗飞速,排放的废气已经多得难以让人想象……造成这一切后果的是谁?就是我们人类。 要做到节能减排,就要从小事做起,人人动起手来,创建美好的家园。我提出以下几点可行的建议:
一、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灯泡。据美国的能源部门估计,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就能避免四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除了电灯,在使用其它电器方面也要注意,尽量选择低消耗节能产品,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冰箱则让它处于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无霜状态。(www.61k.com]夏季天气不算十分炎热时,最好用扇子或电风扇代替空调。使用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26℃左右就行了。
二、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淘米水则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筷。沾了油的锅和盘子要先用用过的餐巾纸擦干净,洗起来节水有方便,还可以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
三、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产生800千克的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
四、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工厂里的燃烧垃圾、生产商品等而产生的大量滚滚的浓烟弥漫在城市里。他们应该把废气经过加工和过滤,再排放出来就可以减少污染。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
五、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废纸被直接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可以送到相关的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家用电器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家里可以准备不同的垃圾袋,分别收集废纸、塑料、包装盒等,每天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尽量做到“变废为宝”。
全球变暖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地球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让我们行动起来,节能减排,挽救地球家园的命运,维护人类的一个继续生存的未来。
某市节能减排的思考与建议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近几年来,中央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5月23日,国务院又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www.61k.com)
“十一五”期间,全国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是: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我们**市确定的目标是: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降低22%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26%左右,化学需氧量(COD)降低18%左右,所面临的攻坚任务同样很重。
节能减排,没有退路,难在出路。打开出路,企业是主体,科技创新是支撑。现以我市的“白泥”双向治理为例,提出以技术改造和区域循环助推**节能减排的建议。
5月17日,**碱业、黄岛发电厂、华电**发电3家企业联手启动了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项目。项目的实施,不仅可“消化”掉**碱业每年产生的14万吨“白泥山”,还使发电厂锅炉烟道气的脱硫成本大幅降低,据测算,3家企业年可节约能耗支出和减少治污费用近3000万元,胶州湾也将不复受“白泥之患”。此外,通过资源化途径和循环经济模式,我市21万吨的“铬渣山”已提前半年处置完成,“电石泥”也正加快处置。
曾是污染源“白泥”、“铬渣”,一经循环模式下的资源化处置,则变成了经济效益巨大的“金山”,且换回了“绿水青山”。由此看来,我市搬掉的不单单是几座“泥山”、“渣山”,更为下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力行节能减排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一、转换思路视角,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变废为宝”,可实现“节能”、“减排”的双赢。
在循环经济理念下,所谓废物,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白泥”,在人们惯常印象里不过是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灾害的“废物”,而通过资源化处置的途径,却可点“泥”成金实现无害利用和产业开发,变为创造效益的宝贵资源。企业得到了切身实惠,由此产生的“减排”热情必然更加持久,“减排”成果也将更为巩固。
二、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和设施改造,让企业有“泥山”变“金山”的前景预期及利益回报,是节能减排的关键。
应当看到,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对节能减排给予了高度重视,且包括问责制、区域限批等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实施,但实际的“减排”成效却差强人意。这其中的一个根本症结是部分企业的畏于“减排”成本过高,不是不想“减”,而是不敢“减”或者无力“减”。要从根本上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动力,重要的是依靠科技,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企业在加大环境投入的同时,也如**碱业等企业一样实实在在地尝到“节”和“减”所带来的“甜头”,有“泥山”变“金山”的前景预期及利益回报。否则,一些企业的排污设施仍将是“聋子的耳朵”, 诸如环境执法部门与违法企业间“猫鼠游戏”的尴尬也很难从根本上消除。
三、协调引导企业变只靠自身“单打独斗”式的内部节能减排,走多企业、跨行业、区域间循环经济之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路,有利于广领域、大幅度提升节能减排的成效。(www.61k.com)
曾培炎副总理在去年12月21日国务院发展循环经济电视电话会上,指出“**把白泥用于发电厂脱硫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我市资源化处置铬渣也引起广泛关注,很多城市前来学习。实践证明,通过统筹区域产业结构布局,整合拉长产业链条,引导、协调相关企业走跨行业循环、区域间循环的路子,可实现参与企业多方得利、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共赢。
以技术改造和区域循环助推节能减排,是实现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让“泥(渣)山”加快向“金山”和“青山”转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两手抓,当前尤其要突出抓好“技术节能”。尽管根据发达国家经验,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节能潜力高于技术进步。但从**的实际情况看,短时间内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比重难以大幅下降,因此靠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能耗指标短期内的快速下降不太现实。针对于此,必须把“技术节能”提到突出位置上来抓紧抓好。
二、推行“白泥”双向治理模式,密切校(院)企、企企合作,加快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和重点项目实施。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项目的实施,是**碱业与中国海洋大学、黄岛发电厂、华电**发电联合科技攻关的结果。节能减排单靠单个企业自身往往力量不足、收效不大。针对于此,政府有关部门应整合区域内的企业技术中心、高校院所等资源,为企业与院校、企业与企业间牵线搭桥,支持其开展科研合作与项目共营,统筹推动企业间、行业间、区域间的循环经济发展。当前,应重点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在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三、合理布局循环经济项目,拉长产业链条,降低企业节能减排成本。坚持资源化、无害化并重的治理思路,改变单一为治污而治污的局限,探索跨行业、区域性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全市循环经济重点企业、项目库,促进关联企业、项目适度向专业园区集中,实现集群发展,使节能减排的产业链条环环相扣、首尾相连、良性循环,并使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的成本尽量降低。重点要在化工、电力、啤酒、酿造、家电、畜禽养殖等行业,推进企业之间消化工业废物的“循环链”,通过行业成员之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达到工业废物全面得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四、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支持扶持力度。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指出,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制定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形成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此,全市和各区(市)应在加强对上争取政策、落实相关价格改革方案的同时,针对实际制订并落实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强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支持,充分调动企业、社会力行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国内及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外国政府贷款向节能减排领域倾斜。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我省确定二十项节能减排措施
2007-06-06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节能工作,确保“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省政府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www.61k.com]该《意见》共提出了二十大系列措施:
进一步加强浙江节能工作确保“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
我省确定二十项节能减排措施
积极推进“十百千”节能行动
围绕10大节能工程,支持电力、纺织印染、造纸、冶金、建材、石化等行业开展以余热余压利用、集中供热、变频调速技术、系统能源优化等为主的节能技术改造。省每年扶持100项左右节能重大技术推广和示范项目,促进全省节能技术改造的深入推进。大力推进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各重点用能单位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认真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加强企业用能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认真推行清洁生产。
淘汰不符合能耗标准的设备装置
认真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浙江省限制和淘汰制造业落后生产能力目录》和《浙江省建设工程淘汰和限制使用技术产品目录》,加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执行《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淘汰高耗能发电机组,按期完成我省“十一五”小火电关停计划。淘汰不符合国家和省强制性能效标准的锅炉,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锅炉,分批拆除集中供热范围内的锅炉。进一步抓好水泥机立窑、砖瓦窑拆除工作。认真落实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等相关制度。
依法关闭整改无望的企业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结合“治旧控新”和标本兼治的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对存在严重违法用能行为并拒不改正的企业,对整改无望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不按期淘汰、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企业,对属于“十五小”和“新五小”的企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和停止供电,属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属无证生产的企业,依法进行强制性关闭。[www.61k.com)
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
建立高耗能行业准入制度,控制高耗能行业发展。禁止投资建设各类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耗能项目。凡需国家批准的项目、省内年新增综合用能3000吨标煤及以上(或年新增用电300万千瓦时及以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项目,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备案和验收。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依法依规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建立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省经贸委会同发改委、建设厅、交通厅等有关部门抓紧制订具体管理办法。各地、各部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将项目的能耗水平作为重要审核条件,严格把关。
加强电力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
优化发电排序调度方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水电、核电、余热余压和资源综合利用发电,优先安排低煤耗、低排放机组发电,逐步采取“上大压小”的措施,鼓励发展热电冷三联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定期公布发电和热电企业综合能耗指标,实施发电企业用能效率、热电企业供热水平与机组发电量计划挂钩管理。电力企业要制定节能降耗考核办法,努力降低能耗。坚持有序用电、节约用电并举,加强需求侧管理,利用价格杠杆挖掘低谷用电潜力,推广冰蓄冷等负荷转移技术,促进用户用电负荷移峰填谷。加快电网建设,优化配电网供电范围。进一步推广应用无功补偿设备,提高终端电压质量和功率因素水平。
严格建筑节能规范管理
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规模控制以及重大基础设施的安排,根据能源环境等要素的承载能力制订建设规划。新建公共建筑必须符合节能设计标准。在项目的设计、建造或改造中,要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隔热保温措施,使用节能型用能系统和材料。既有公共建筑,要积极制订公共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和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制度,高能耗的既有公共建筑要逐步进行节能改造。依法加强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质监、监理、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等环节的监管,加强建设工程建筑节能方案及措施的专项审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查管理,强化参建各方建筑节能工作的责任,对未经节能专项审查或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工程不予立项,不准开工、验收备案、销售使用和评优。[www.61k.com)建立完善建筑能耗统计和建筑能效标识制度。
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加快新型保温隔热墙体材料的发展与应用,推进建筑节能材料的产业化。落实禁止粘土砖生产和使用的法规政策,深入开展对粘土砖瓦行业的整治。加快新型墙体材料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重点发展以工业尾矿、粉煤灰、脱硫石膏、建筑渣土、煤矸石、江河湖海泥、城市垃圾等固体废物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降低万块标砖综合能耗。
加强交通运输节能
引导运输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促使运输企业调整经营结构,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模式的有机衔接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发展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优先发展城乡公共、水运和轨道交通,提高运输效率。鼓励企业发展重型、厢式化运输车辆和大吨位、特种运输、专用运输船舶等节能先进运力,推行内河标准化船型,降低吨公里运输能耗。鼓励使用醇类、燃料电池等节能环保型混合动力交通工具,倡导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小排量汽车,加快交通领域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重点运输企业能源消耗统计定点报告制度。
积极推动农村节能
研究制订农村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管理办法。加强农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大力推广应用沼气、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支持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鼓励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户用沼气池。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装备,加快实行拖拉机报废更新制度。
抓好机关、事业单位节能
县级以上政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要制订本级机关单位的能源消耗定额,建立能源消耗考核制度,努力降低机关单位建筑面积和人均能源消耗。切实落实国家三部委发布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禁止采购淘汰类用能产品和设备。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标准,鼓励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油耗、低排放环保型车辆。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控制室内空调温度
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机关、社会团体、企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www.61k.com]有关部门要按照室内温度有关标准,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能源统计体系建设
加快能源统计队伍建设,充实能源统计力量,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能源统计制度建设,完善省级能源平衡表编制方法和市级全社会能耗测算方法,加快建立能够准确反映各地区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统计体系。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规模以下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能耗统计,做好主要产品单位消耗统计,积极推行重点用能单位网上直报制度,建立并完善数据审核和评估制度。
加快能源标准化体系建设
落实《浙江省资源节约地方标准制订计划》,加快制订和发布主要耗能行业单位产品生产能耗限额标准以及重点耗能设备能效标准;建立健全建筑节能设计、施工和节能管理标准,研究制定建筑节能材料、节能建筑评价和工业建筑节能标准。规范节能产品市场准入,加大对节能降耗标准执行的监督检查,保证节能降耗标准的实施。
强化能源计量监控体系建设
加快社会公共检测平台建设,加大能源计量先进监测技术和装备的投入力度,提升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的在线检测能力。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完善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增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分析和运用机制,企业能源统计、考核报表数据应能追溯至计量检测记录,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切实加强节能执法
各级经贸部门要加强本地区能源监察执法体系建设,建立节能执法稽查制度;要与发改委、质监、建设、环保等部门建立节能联合执法机制,提高节能执法综合能力和水平。各级能源监察监测机构要加大节能执法稽查力度。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强化对生产和流通领域能源类、节能类、耗能类和替代能源类产品的监管,建立节能产品质量公告制度,对生产和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销售不合格产品的,依法予以严厉处罚。[www.61k.com]
完善节能价格机制
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按照产业政策要求,建立有利于节能降耗的价格机制。完善差别电价政策,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省经贸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对高耗能企业进行甄别和分类。对经认定属于淘汰类、限制类的高耗能企业和其他能耗超标企业,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应认真督促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对其用电实行加价。
积极培育节能市场服务体系
加强节能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支持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各行业协会要协助政府做好行业节能管理、技术推广、宣传培训、信息咨询等工作。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对于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各级政府要给予扶持。鼓励建立节能服务投资担保机构。鼓励用能企业广泛推行节能自愿协议,实施节能改造。培育发展节能产业和节能市场。
实行节能奖励制度
各地区、各部门对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和用能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节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节能奖励计入工资总额。 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
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制。各市要将省下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分解到各县(市、区),分解到每一个重点用能单位。将能耗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考核内容,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并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切实加强对目标责任制的评价考核,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 加大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增强公众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消费理念,使节能成为每个公民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要弘扬节能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先进典型,曝光浪费行为。[www.61k.com]认真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宣传成效。教育部门要将节能知识纳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各级工会、共青团要重视对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节能教育,广泛开展节能合理化建议活动。各级科协要围绕节能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2007年8月7日)
近年来,广州工商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狠抓节能降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商经济在新台阶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工业连续3年每年新增产值超过1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国大城市中持续排前三位。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080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1亿元,同比增长16.7%。虽然从2002年到2006年,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重工业比重提高了14个百分点(从46.7%提高到60.7%,),但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却下降24%,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
加值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左右。
一、以“点、面”结合促节能减排
首先从“面”上加强引导。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节能减排领导机构。按照国家和省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我市迅速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领导担任成员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级市也相应成立机构,为切实加强全市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明确节能工作责任,分解落实节能指标。制定并实施《广州市百家重点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制定GDP能耗分解工作方案,抓百家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组织落实节能指标分解工作。三是大力扶持企业加大节能投入。“十五”期间,我市共安排扶持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234项,财政投入资金1.84亿元,带动企业投入节能技术改造资金近30亿元。四是认真开展循环经济工作。成立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制定《广州市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一批企业和园区申报省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园区。目前全市共有29家企业和园区被列入第一批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园区)名单,约占全省试点企业和园区总数的40%。五是积极构建节能信息服务平台。开通节能信息网,组建节能信息联络队伍,全面搜集、整理、报道各单位节能工作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实现节能信息互通。六是大力推进节能培训。我市选择了城市职业学院作为全市节能培训定点基地,129家重点耗能企业共346名人员参加了培训,占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应参加培训企业的九成。(www.61k.com]
其次从“点”上积极推进。紧紧抓住重点工业领域、重点耗能企业、重点节能技改项目等“三大节能重点”,以点带面,强势突破。一是突出抓好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建材、轻纺等重点工业领域的节能工作,通过在经济、行政方面制订相关措施在上述重点工业领域强制性推广成熟技术,加大节能力度。二是突出抓好全市年耗标煤万吨以上的150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监控。组织一批节能专家对百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和节能规划进行审核考评。三是突出抓好重点节能技改项目。2006年,市财政继续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重点扶持一批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积极引导企业以技改为突破口,通过优化工艺生产流程,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用能设备、操作技术等方面推动节能技改工作的开展。例如,广钢股份公司实施连轧加热炉油改气、转炉煤气回收系统、5号高炉中修技改、转炉--连轧坯热装热送等四大节能技改工程,半年内降低成本近2亿元、节约重油2.4万吨、节约高炉煤气7160万立方、回收转炉煤气9600立方/小时、年减排二氧化碳17.1万吨、二氧化硫1400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广州珠江啤酒集团坚持走技改节能道路,吨啤酒耗水量和综合能耗仅为4.99吨和82.45公斤标准煤,远低
于6吨和115公斤标准煤的国际先进水平。
二、以产业结构优化促节能减排
一手抓好“退”。一是全面启动“退二进三”系统工程,整治和淘汰一批能耗高、产出低、污染严重、生产能力落后的企业。近年来,我市共关闭、停产、搬迁了147家工业企业,一批企业分期分批迁出广州市区,既控制和削减污染排放,又实现产业升级。如投资10亿元实施环保搬迁的广州新水泥厂2005年已顺利完成与国际最优秀水泥制造企业合资对接,现该厂粉尘排放浓度为10mg/m3,远远优于国家150 mg/m3标准,使长期困扰广州西部地区市民生活的大气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和实施“上大压小”。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我市制定了小火电机组关停方案,提出分年度关停小火电机组工作计划、关停企业名单和相应配套措施。近期,市政府分别与白云区等8个区、县级市政府和广州电力企业集团签署了《关停小火电机组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广州市小火电机组的关停责任和任务,确保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按计划推进。三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电力供需形势制订了多套错峰用电预案,对小水泥、小钢铁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高耗低效企业采取了一系列限电措施。列出166户“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小企业作为重点限电对象,此类企业在用电高峰期已基本压减负荷停止用电。今年,我市计划列出一批高耗
能、高污染的大企业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在电力紧张时首先对其限电。
一手抓好“进”。一是重点引进和培育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发展技术含量高、能耗低的楼宇装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制造业等高效低能耗产业。在项目审批上,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进行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要求其采用先进生产工艺,配备污染防治设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如去年9月落成广州本田的增城工厂以建设“安全、环保、节能”的新型工厂为目标,努力打造为“绿色工厂”服务的“绿色环境”,实现了污水“零排放”。二是在中心城区核心区选择一些合适的工业旧厂房改造成工业大厦和创意产业集聚区,积极引进一批设计及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如我市的荔湾区、海珠区通过整饰旧工业厂房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初步形成了“广州设计港”、“广州设计创意中心--联星168项目”等创意产业集聚地。这种发展模式既解决了中心城区原工业企业效益低、能耗高的问题,也充分利用了闲置出来的工业厂房,提升了发展层次、质量和能级。三是加快构筑“高增值、强辐射、能耗低、广就业”的三产及现代服务业体系,重点发展物流、信息、金融、咨询等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生产服务业,大力推进批发市场整合
提升,加快连锁经营发展。
三、以新能源、新模式促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一是积极推进“热、电、冷”三联供。(www.61k.com)至今为止,我市已建立了9个集中供热热源点,替代了一大批工业锅炉,累计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0万吨,节约自来水约300万吨。近几年,为解决空调用电负荷剧增的问题,我市还积极推进了热电冷三联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第三产业应用蒸汽制冷,以提高用户经济效益,减轻电力不足的压力。例如,东方宾馆使用广州发电厂的蒸汽制冷后,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并回收溴化锂空调主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80℃左右的蒸汽冷凝水,作为日常热水利用,每年节约费用约300万元。我市正积极推进在员村热电厂建设区域供冷站,该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可节约原煤3.6万吨,节约水200万吨、节约电力237万千瓦时。二是积极推广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积极组织一些节能技术服务公司配合全市加快推进企业节能工程。近三年来,对我市100多家企业进行了节电可行性的调查分析,提供节电方案,并为其中一部分企业实施了节电改造,将最适合的节电产品及技术向社会推广。这些改造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年节约用电量约2000万千瓦时,年节约电费约12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企业节电工作的开展。三是积极推进新能源替代工作。在餐饮业中广泛推广使用醇基燃料,以替代柴油和液化气等能源,有利于减排并比使用液化气节约费用约10%-15%。大力推广乳化焦浆代油节能技术。继全市第一个样板工程-广州溶剂厂10吨/小时油炉项目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后,我们正在分步推进10家企业扩大试点,实施乳化焦浆代油技术改造。经测算,使用乳化焦浆替代重油后,综合节能率可达4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减至原来的1/6,氮氧化物低于国家标准30%。积极推进煤基燃料--二甲醚的推广应用,以替代液化气、汽油和
柴油。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深化节能减排措施,继续抓好重点工业领域、重点用能企业、重点节能项目等“三大节能重点”,推行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统计制度,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减排,编制节能规划,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建立节能激励机制,加强节能宣传与培训,力争完成节能减排
的工作目标。
一是继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汽车、石化、造船为重点的机械装备工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低能耗、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以“二产带动三产,三产促进二产”,重点发展物流、会展、金融、中介服务、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产业“退
二进三”工作。
二是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严把项目审批关。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在电力、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积极推进“上大压小”工作,加速关停小火电、小钢铁、小水泥等高能耗企业;严把新建项目能耗环保审批
关,把节能评估和环评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的准入门槛。
三是推进重点领域节能,突出抓好重点工程。强化工业节能,突出抓好电力、石化、钢铁、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工作;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和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强交通运输节能,严格实施机动车燃油标准,支持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大力推广使用清洁燃料汽车;推动政府机构节能,建立政府机构能耗统计体系,明确能耗、水耗定额;引导商业和公共领域节能,重点推进绿色照明工程,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体育场馆等地方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
四是强化企业节能监管与技术创新,构建节能服务新体系。在完成百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报告与节能规划审核工作的基础上,分解节能指标,签订目标责任书;指导、督促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落实重点技术改造工程;加强节能科技攻关,鼓励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强环保型设备和工艺的研究和制造;探索
节能服务新模式,组织节能技术小分队下基层为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提供服务。
五是逐步完善统计制度,建立能够反映地区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统计体系。制定能耗超限额加价制度,研究限制小钢铁、小水泥等高耗能企业发展的价格调控办法,通过价格调控促进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产业结构调整,适当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价格,促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www.61k.com)同
时,建立节能技术和产品认证体系,进一步规范节能产品市场秩序。
六是扩大循环经济试点效应,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工作。加快循环经济法规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抓好试点园区和试点企业循环经济工作方案编制和试点工作。制定《广州市循环经济条例》、《广州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和《广州市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建设萝岗区循环经济示范区;推进我市纳入省第一批
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实施方案的论证
我国经济转型的出路和困难
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在宏观经济上的集中表现,是货币的过量供应,而货币的过量供应又必然导致房地产、股票、收藏品等资产泡沫的形成,通货膨胀即消费物价指数的上升或二者兼而有之。这个问题在2007年下半年浮出水面,变成一个人人都能感觉到的危险。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不能够持续,怎样才能持续?近来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议论的热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力量。于是,中国经济能不能够持续发展和怎么样才能持续发展的问题,就成为一个不但关系中国自身的兴衰,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今后走向的世界性问题。
中国经济“两头冒尖”
虽然前一个时期国内有极少数人鼓吹“今不如昔”,现在不如“文化大革命”时期,不如“大跃进”时期之类的论调,但是从国际社会上对中国的议论看,所有尊重事实的人,不管是对于中国采取一种友好的态度或者是采取一种怀疑、敌视的态度,都一致肯定,中国的经济在近30年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是,我们在看到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就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曾经一再引用《双城记》开头一段狄更斯描述18世纪后期 19世纪初期西欧国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家“两头冒尖”状况的话,指出中国现在情况的类似之处。(www.61k.com]在社会大转型期中出现了这种情况并不奇怪,问题是我们要认真地去对待它,去解决它。不能不承认,这个挑战是很严峻的,所以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向“天堂”的反方向发展。
从经济社会生活的现象层面上看,现在最突出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基本的自然资源短缺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最近几年一些可贸易资源因为中国需求量的急剧增长,把全世界的价格都买上去了,至于一些不可贸易的资源或准不可贸易的资源,比如石油这样的资源,就出现了供应短缺甚至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困难。环境的恶化更不用说了。水的污染、空气的污染以及其他的污染,使得有些地方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这种爆发性的环境危机在全国各地不断发生。另外一个突出问题,是社会环境的恶化。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一个是腐败的蔓延,另外一个是贫富差距的扩大。以上这些,是目前社会经济生活中我们天天都能接触到的现象。
从宏观经济的深层结构看,可以归结为内外两个方面的失衡。内部失衡的主要表现是投资和消费的失衡,过度投资而消费不足。这里说的消费不足不是说绝对量增长不足,而是相对于投资的增长不足。根据世界上许多研究机构的研究,近30年来中国人消费绝对水平的提高速度在世界上是居于前列的,但是因为投资以更高的速度增长,消费在GDP中的相对的份额不断下降。目前,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已经大大偏离正常状态。从国际上来说,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大致上75比 25,有的国家稍微高一点,有的国家稍微低一点。在有些阶段,例如在工业化初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投资有可能高一些。比如,中国在“大跃进”期间投资率就达到30%以上。又比如日本在高速增长时期,投资的比重也是偏高,但它的最高水平也没有超过35%。中国现在投资率越来越高,特别是21世纪以来,基本上处于45%~50%的水平,而消费比重就严重的偏低。这种类似于马克思分析过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偏差,造成了一系列例如产能过剩、最终需求不足等经济问题,以及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过慢,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
外部失衡的主要表现,是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汇存底的大量增加。它会造成我们跟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摩擦加剧,同时使自己的贸易条件变差,出口产品贱卖,还搭上了我们的资源和环境。
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在宏观经济上的集中表现,是货币的过量供应,而货币的过量供应又必然导致房地产、股票、收藏品等资产泡沫的形成,通货膨胀即消费物价指数(CPI)的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快速上升或二者兼而有之。[www.61k.com]这个问题在2007年下半年浮出水面,变成一个人人都能感觉到的危险。
从中长期的观点看,这一问题的危险性还在于,它还会使我们的金融体系变得非常脆弱,当遇到外部或者内部冲击的时候,就会出现严重的系统性风险。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经历过高成长的时期,成就了所谓“东亚奇迹”。但是,它们大多数都因为内外失衡的处理不当而没有逃脱金融系统的危机,以致损失了几年、十几年的时间,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必须尽力地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防止我们大好的经济成长形势出现逆转。 严峻挑战来自何处
为了要解决上面讲的这些问题,首先要研究它们的根源何在。中国经济学界最近几年进行了两次大的讨论,大多数经济学家对于这些问题的根源有了比较明确的判断:就是内外失衡以至于它的宏观经济表现——货币过量供应、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威胁等等,最深层的根源在于由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或称经济发展模式)。为了解决宏观经济中的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问题在于,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并不是一个新提出来的口号。这个正确的发展思路虽早已提出,却长期没有做到。且不说苏联早在60年代后期就提出要转变增长方式,我们自己1995年制定“九五”计划的时候,也要求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10年以后,到了2005年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又再次提出要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今后五年的经济工作的重心内容。“十一五”第一年的执行的情况不是太理想,所以到了2007年的十七大再次重申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为什么早就提出了正确地解决办法,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呢?在2003年到2007年的讨论中,许多学者通过深入的观察,提出了很深刻的意见:主要原因在于旧体制的遗产没有得到消除,它已经成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主要障碍。我认为最重要的体制障碍是四点:
第一点,各级政府依然掌握着一些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力。比如说信贷资源,因为我们银行体系、金融体系改革没有到位,所以各级政府依然对于信贷的发放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再比如土地资源,因为土地的产权不明确,依然是由各级政府自由裁量运用。1992年的十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四次代表大会在确定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时就已经明确,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在资源配置中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起作用,因为这种价格是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www.61k.com]但是现在一些重要资源却不是由市场,而是由党政领导机关按自己的意图配置的。
第二点,把GDP的增长作为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标志,不光在党政机关考核干部时如此,社会舆论也是如此。整个社会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
第三点,是各级政府的财政状况和物质生产增长紧密相联。从收支两方面看都是这样。从财政收入看,各级预算的主要收入是生产型的增值税,生产型的增值税跟物质生产部门的速度是直接挂钩的,所以使得各级政府不能不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物质生产部门的扩张上。从财政支出看,在前年财政部召开的“财政体制与和谐社会建设”国际讨论会上,一些学者提出了非常深刻的见解,他们说中国的政府支出结构现在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政府对于提供公共产品的支出责任过度下移。社会保障和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大约有70%落在县或县以下财政的肩上。这不但使这些公共服务提供的情况很差,而且使得各级地方政府不能不提高物质生产部门的增长速度以便取得更多的收入,否则日子就过不下去。比如我记得上上届政府卸任以前讨论农村工作的一次座谈会上议论的一个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在我们的内地农村基本没有实现。为什么会这样呢?经济学家们指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在县以下,而我国内地大部分县以下单位并没有正规的财政收入。后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措施,把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提到县一级。这就使情况有了一些改善。但是现在看来,这仍然不够。所以现在有许多人主张把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进一步上提。这里附带说一句,支出责任在中国通用的说法叫做事权,财政部门早就提出来了,事权过度分散,要更加集中。但是它给人的直接感觉是他们要收权,所以“支出责任往上收、由更高级的政府部门来承担”这一主张没有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最后一条正好是前面三条的反面,就是资源配置上市场的力量受到很大的压制。这表现在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没有市场化,而是由行政机关定价的或者受行政机关的影响,而行政定价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惯例压低价格,因为要素价格压低有利于国有企业降低成本和增加盈利,而价格的扭曲促使了以浪费资源的方式进行生产。
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如果上面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话,出路在哪里也就很清楚了。(www.61k.com)出路在于消除旧体制遗留给我们的遗产,建立起一个规范的市场体系。也就是像十七大所要求的那样,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让市场充分发挥它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关于这个问题,在2003年年末开始的“第三次改革大辩论”中,有些人提出了一种完全相反的解决办法。他们认为,中国目前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是由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造成的,应当摒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回到1976年以前的旧路线和旧体制去。党中央驳斥了这种主张。我觉得胡总书记有三段话讲得非常好,值得我们仔细地品味:
第一段话:“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二段话:“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第三段话:“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现在有一种舆论认为改革过头了,甚至改革的方向完全错误。以致编出了种种把问题归罪于改革的顺口溜,广为流传。我们应当具体分析一下,看看我们碰到的问题,到底是因为市场取向的改革造成的,还是由于改革没有到位造成的。其实事情是很清楚的。比如说前面讲到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低收入阶层基本生活和福利得不到保障,其中一个问题是社会保障体系迟迟没有建立。这应不应当归罪于改革呢?只要举一个简单的事实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中国原来的社会保障体系本来就很不完善。像公费医疗费体系,支出主要用在城市居民,特别是党政机关干部身上了,农民却缺医少药。不是有一个“最高指示”吗?卫生部应当改名叫做 “城市老爷卫生部”。改革开放以后这一套体系不能运转了。1993年中共中央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里面,关于社会保障做出了一个很好的原则设计。可是14年过去了,由于某些行政机关从中作梗和对中共中央决定执行得不够坚决,国企老职工“空账户”的补偿问题解决不了,这套体系到现在还没有建立。你说这个责任是在改革还是在没有执行改革决定呢?
现在就留了好多这样的问题,有的改革决定得到了推行,也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没有贯彻到底。比如国企改革。在1997年的十五次代表大会和 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于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革作出的决定以后,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到了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最大的一些国有企业,这个改革似乎就停顿下来了。(www.61k.com]特别是最近几年甚至有媒体所说的“二次国有化”或者“再国有化”的趋势。这种行政垄断的做法是跟十五次代表大会、十五届四中全会以及十六次代表大会指出的方向反着来的。还有其他一些改革,譬如说农地产权改革的问题,在2002年就开始进行过了讨论,因为有不同的意见,没有进行。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改革不进行,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譬如我们的房地产问题,如果说农民的地权问题不落实,我想解决起来非常的困难。面对这样的许多问题,如果我们仍是头疼医头,扬汤止沸,而不是依靠改革建立有效的制度,恐怕很难解决得好。
第二个问题是打破垄断,消除微观干预。如今在一些很重要的部门存在着行政垄断的情况,这是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符的;与此同时,在 “宏观调控”的名义下对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进行行政干预的情况近年来也十分盛行。但是,打破垄断、消除微观干预,都牵涉到有关部门的权力和利益,所以推行起来就非常的困难。当前,不打破垄断,不消除行政部门的微观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无从谈起。 第三,从市场化改革来说,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把我们的市场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虽然十五次代表大会就提出来要建设法治国家,十六次代表大会又重申了这样的主张,而且还提出建设民主政治和提升政治文明的问题,都提到日程上来了,但是十年来政治改革的进度缓慢。就建设法治国家来说,它包含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立法,二是执法。从立法的方面来说,数量是不少的,但是从一些基本的立法看来,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党中央一再强调《物权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的法律,但是这个法搞了多少年?13年!如果没有党中央的干预和坚持,很可能就在2006年就给搅黄了。还有一个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反垄断法》,也花了13年,而且现在仍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日前有一种说法,说是反垄断应该只反那些不好的垄断,对于好的垄断(“有利于国家的垄断”)则不能反。这样一来,一个企业的垄断应不应当反就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法确定的事情了。例如,中国的电信资费高得惊人,这是与行政垄断直接有关的。难道应该以电信企业是国有企业为理由把这些企业置于《反垄断法》的调节范围之外吗? 怎么能够做到公正执法?独立司法,难度可能比立法还要大一些。对于一个现代市场经济,所谓“非人格化交易”占主要地位的市场经济,没有独立的公正的司法,合同的执行是不能得到保障的。那么经济活动的参与人为了保障自己财产的安全,它的办法就只有去结交官府。为什么这些年来买官卖官越来越盛行呢? 恐怕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公权不彰,行政官员的个人权力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能够决定企业的成败祸福。不受约束的权力会导致腐败,这确实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怎么来约束权力呢?唯一的办法是靠法治。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总之,我们要靠改革开放建立一个好的体制,在这样的体制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www.61k.com)能不能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取决于各方面的努力,而这里面政府机构端正自己的行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党政领导机关最重要的职能应当是要努力推进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当然,它还有一些其他的职能,这些职能都需要完善。我不赞成政府越小越好、无所作为更好的观点;我也不赞成认为强有力的政府、能够处理一切社会经济事务的政府才是好政府的观点。我还是赞成有些经济学家说的,对好政府有两个要求:一是有限,二是有效。所谓有限,是说它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而不是“全能”的,应当给市场提供秩序,提供条件,而不应当去处理微观经济事务,更不应当在市场上有自己的利益。所谓有效,是说它是廉洁奉公,办事有效率,低成本地提供公共产品。
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调控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呈现出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也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外贸顺差过大和外汇积累过多等可能使国民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问题。这些问题从2003年以来重复出现,必然有其结构性、制度性的根源。这些宏观经济问题与国民经济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如收入分配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资源环境问题严峻等密切相关。我们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发挥政府在宏观治理上的积极作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一、当前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投资过热,消费相对不足。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都在25%左右,资本形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而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则从2001年的59.8%逐年下降到2006年的50.0%。这几年,我国政府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控制银根和地根,对投资实行有保有压,并强调扩大内需,取得了一定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成效,但投资增长一再反弹,内需扩大相对乏力,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www.61k.com)投资持续过快增长,将来又会变成生产能力,有可能使得1997年开始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重复出现。
二是投资集中于某些产业。近几年,我国不仅投资增长过快,而且经常在一段时间集中在少数几个产业。2003年、2004年、2005年投资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和建材等产业,2006年投资集中在化工产业,出现了一波波的投资“潮涌现象”。这使得这些产业的众多投资项目完成后,产能出现严重过剩,竞争激烈,价格下降,不少企业难于收回投资成本,还会使银行呆坏账增加,加大金融和经济风险。
三是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双盈余”。从1994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年年出现盈余。贸易顺差从1994年的54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77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达1125亿美元,大大超过去年同期614亿美元的规模。实际使用的外资额则从1994年的432.1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735.2亿美元。“双盈余”使得外汇储备从1994年的516.2亿美元快速增加到今年6月底的13326亿美元。外汇储备大量积累,增加了货币升值的压力,导致对人民币升值的投机。尽管我国资本账户仍有管制,但在经常账户开放的情况下,投机人民币的途径很多。投机资金进来后,不会仅仅满足于赚取银行利息,还会想方设法寻找其他高回报的出路,如投机房地产、股市等,这就推动了资产价格上涨。
四是城乡差距扩大。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到2006年达到3.3∶1。尽管我国政府近年来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在想办法加以解决,但城乡差距仍在扩大。按照目前的情形来看,未来1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如果能以平均每年7%的速度增长就是相当不易的成绩,而城镇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速很难低于9%。城乡差距继续扩大,这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问题。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五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www.61k.com]近年来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改革开放后每个人的收入都有很大提高,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也引发或潜伏着不少社会问题。如果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不到遏制,即使未来经济增长很快,也会影响社会和谐。
六是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我国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代价很大。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5.5%,但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5%、钢材消耗占30%、水泥消耗占54%。电力和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分别从90年代初的0.5和0.8左右升高到2003年和2004的1.5左右。200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未达到“十一五”规划设定的年均目标。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好转。
二、宏观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是改革不到位的问题,有些是发展中的问题,有些则是激励机制和法制的问题。
(一)改革不到位的问题
城乡和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症结在于改革不到位,包括金融结构失衡、资源税费不合理以及行政垄断问题。其中,金融结构是最关键和最核心的问题。
金融结构。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运用的人民币资金,占到整个金融体系人民币资金运用总量的75%。这种以大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使得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在缺乏金融服务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对不足,其结果是:第一,减少大量就业机会,不仅使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到非农产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以消除,而且不利于城市扩大就业,造成城乡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均。第二,在其他像我国这样发展程度的国家,银行贷款利息至少是10%,而我国只有6%左右。一般国家存贷利差只有1%左右,而我国储蓄的利率较低,存贷利差超过3%。这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能借到钱的企业,由于资金价格低,会提高其投资项目的资本密集程度,使单位资本创造的就业减少。同时,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能从大银行借到钱的企业相对富有,其借得的资金又得到相对较穷的储蓄者的补贴,于是城乡差距和收入不均现象更加恶化。(www.61k.com)
资源税费。改革开放前,我国采用资源产品低价政策来补贴重工业发展,政府免费将开矿权给予国有矿山企业。改革开放后,引进市场竞争,允许民营和三资企业进入资源开采业。为了补贴背负着退休人员和冗员等社会负担的国有矿山企业,国家只征收极少的资源税和资源开发补偿费,资源价格仍人为压低。到90年代初,矿产资源价格开始放开并与国际接轨,但资源税费仍然维持原来水平。于是,对没有沉重社会负担的民营和三资企业来说,开矿变成一个暴利行业,使得收入分配恶化,而且为取得矿山开采权还出现了寻租等行为。
行政垄断。改革开放后,市场竞争被逐渐引进各种行业,但金融、电力、电信等行业仍然维持国有垄断。垄断性国有企业在上交所得税后,剩下的利润全归企业自己支配,使得这些企业的职工工资远高于其他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二)发展中的问题
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以及投资“潮涌现象”和“双盈余”问题的产生,除了改革不到位的原因,主要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有关。
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的原因。首先,我国作为一个刚刚跨过低中等收入国家门槛的发展中国家,即使国内很多产业已经产能过剩,但产业升级空间仍非常大,投资机会非常多。其次,收入分配不均,财富越来越向经营大企业的富者集中,而富者消费倾向低,又容易从银行取得投资的配套资金,因而投资冲动大。低收入者消费倾向虽然较高,但收入水平低,消费意愿难于实现。所以,整个社会就表现为消费不足。第三,由于市场规模巨大、劳动力相对便宜、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等原因,外商直接投资大量进入,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吸引国。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投资“潮涌现象”的原因。(www.61k.com)一般来说,在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基本上是沿着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逐阶而上,企业对下一阶段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很容易形成共识,导致过多的企业同时进入某个产业,进而形成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甚至导致通货紧缩。经过一番厮杀后,不少企业倒闭,银行呆坏账增加,情况严重时还可能诱发金融和经济危机。这种现象在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出现。另外,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比较突出,银行为赚取存贷利差,有积极性去支持企业投资。由于我国银行结构以大银行为主,银行间对投资项目也容易英雄所见略同,使“潮涌现象”更为严重。
“双盈余”的原因。资本账户盈余同外商以我国为加工出口基地和为进入我国市场而到我国投资有关,还与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既缺资金也缺外汇的情况下制定的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有关,这种情况直到今年才有所改变。由于投资过热和“潮涌现象”形成产能过剩,国内消费相对不足,必然要增加出口,这就使得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同时,改革开放初期为克服外汇短缺的瓶颈制约,我国制定了鼓励出口的各种退税政策,这些政策一直延续使用。经常账户盈余除了内因,也与美国财政赤字和居民储蓄率低,国内需求大于国内供给,只能靠国外供给来平衡,从而导致经常账户赤字的外因有关。2005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盈余的大量增加,还与投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活动有关。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开放,投机者仅能利用高报出口价值、低报进口价值或假技术转让等方式将外汇汇入我国换成人民币,这些手段都会加大我国经常账户盈余。日本和台湾地区在80年代中期面临货币升值压力时,也出现过同样现象。
(三)激励机制和法制问题
激励机制和法制问题突出表现在资源、环境问题上。
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我国处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资源使用的增加和环境的压力,这同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的发达国家有所不同;金融结构不利于劳动力密集的中小企业发展,也限制了我国服务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业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源和环境压力更大。[www.61k.com]其次,我国能源资源价格不合理,使用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措施所增加的成本往往远高于能源资源节约所带来的好处,企业缺乏节约能源资源的内在动力。同样道理,污染减排设备的安装和运转会增加企业成本,但对没有达标企业的惩罚力度又不够,这就使得有些企业即使已安装了减排设备也不愿意运转。第三,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长期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主要指标,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质量改善在考核中不占重要地位。而且,我国财政税收以生产型增值税为主,发展制造业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税收。能源资源和环境指标的督导实施会给企业增加成本,有些地方就对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对策
针对当前国民经济存在的问题,应适时利用货币和财政政策手段,对信贷、投资、物价、贸易进行必要的管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同时,应利用当前国民经济环境比较宽松的有利时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金融结构问题调控。应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所提出的改善金融结构的精神,多发展一些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劳动密集型中小型企业和农户,多创造就业机会,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发展现代农业,缩小城乡差距。逐步放开利率,让贷款和储蓄利率达到应有的水平,消除储蓄者补贴富有的大企业的问题。储蓄者能从其储蓄中获得应有的回报,也可以减少目前大量民众进入股市的现象。
资源税费问题调控。资源税费应该调高到合理水平。美国陆上石油开采的权益金是12%,海上石油开采是15%,而且当石油价格高到一定程度之后还要交暴利税。在发达国家,通常自然资源开采中超过50%的收益是交给国家的。
行政垄断问题调控。垄断行业应该放开的就要放开;如果确实不能放开,则要加强对其价格、成本和收益分配的监管。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问题调控。[www.61k.com)如果经由中小企业的发展,多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收入分配,应当能够提高消费倾向,使投资的比例降低到比较合理的水平。另外,也应相机修改外资优惠政策,不再以资金的量作为实行优惠政策的依据,改为根据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区域发展的需要来制定鼓励投资的政策。
投资“潮涌现象”问题调控。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应包括如何避免投资周期性地向某些产业过度集中的情形。政府对产业升级应该有指导,比如规定准入的技术和自有资金条件等,避免企业过度依靠银行贷款投资和许多条件不足的企业进入;适时发布产业投资状况和未来供需状况的信息,作为企业投资的参考。
“双盈余”问题调控。这个现象可能会长期存在,使人民币不断面临升值压力。实际上,当2003年和2004年人们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时,我国外贸盈余的绝对量与1998年和1999年差不多,而那时国际上却普遍认为人民币应该贬值。更何况,我国经常账户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3年只有1.7%,2004年为3.4%;同期日本为3.7%,新加坡为19.8%,韩国为4.2%,马来西亚为3.7%,泰国为4%多,都比我国高,可国际上并没有认为他们的货币应大幅升值。所以,人民币汇率问题并非汇率严重偏离均衡汇率引起的。但无可讳言,现在我国承受的压力很大。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答案是否定的。现在投机人民币升值,大量热钱涌进来,推动了资产价格高涨。但从台湾地区和日本80年代中期的经验看,由于资产价格已被炒起来,国内资金继续跟进,虽然汇率大幅升值,但资产价格还是会一路飙升的。其次,即使汇率大幅升值,因为经常账户盈余是结构性的,是国内产能过剩加上美国储蓄不足造成的,这种结构性问题靠价格难于调整。在汇率升值初期,出口可能有所减少,但会使国内产能过剩的情形更加严重,价格下跌,甚至出现通货紧缩。价格下跌会抵消汇率升值对真实价格的影响,经常账户盈余会恢复到升值前的水平。日本和台湾地区都在汇率大幅升值后一两年,外贸盈余又回到以前水平甚至更高。所以,汇率大幅升值会使国内经济付出巨大代价,但结构性问题并不能因此而解决。相比而言,还是选择比较小幅度的升值更稳妥。每年升值3%,10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年累积下来也是相当大的调整。[www.61k.com)由于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开放,投机我国汇率的交易成本较高,如果每年升值3%,对汇率升值的投机就赚不到钱。当然,投机者很可能会同时投机股市、房市,给股市、房市价格的非理性上涨推波助澜,因而也应采取措施避免股市、房市价格大起大落,使其在股市、房市上的投机也赚不到钱。热钱进来的唯一目的是赚钱,如果让它赚不到钱,它就不会来投机了。
资源和环境问题调控。首先,应把资源价格提高到合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自发节约能源资源的积极性。对环境的要求应该有比较高的标准,同时要有违规惩罚的力度和执行的强度,使守法成本低于违法成本。其次,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干部考核体系,使地方领导干部有积极性去引导、监督企业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
我国经济主要问题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
2005年以全国范围内农业税的取消、非公经济发展36条的出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为重要标志,拉开了新阶段改革攻坚的序幕。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改革力度比较大的一年,是某些领域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是对“十一五”时期改革攻坚具有重要影响的一年。今后几年,我们面临的矛
盾和问题更具深刻性和复杂性,改革攻坚的难度在增大。
我国正从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无论是发展还是改革,都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2005年的改革实践说明,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才能客观地评价改革的历史进程;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十一五”时期改革攻坚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才能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切实加大改革力度,使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因此,评估2005年的改革,研究“十一五”时期的改革进程,都要基于这个历史新起点,以进一步形成改革的共识,增强改
革的动力。
一、改革攻坚的战略提升: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
我国27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准确把握社会矛盾变化是成功推进改革的基本前提。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同27年前相比,我国社会矛盾已从一个主要矛盾演变成两大突出矛盾: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二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我国社会矛盾的深刻变化,表明27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表明中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对我国社会矛盾的变化,新阶段改革攻坚的战略目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
升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1.改革要立足于人的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www.61k.com]改革的目的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满足社会成员多方面的需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无论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还是作为改革观的本质内容,都表明改革发展理念逻辑层次的重大提升:第一,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发展对中国来说仍是首要的任务;第二,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三,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
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的前提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将发展建立在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基础上。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就是改革要适应社会矛盾的变化,有效地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充分保障广大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使多数人能不断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要使改革政策的制定与抉择立足于多数人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改革的过程就是调整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过程。在改革攻坚进入全面利益关系调整的新阶段,要注重改革政策的科学性,增加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的关系。同时,要广泛吸纳社会成员参加重大改革决策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这样,既有利于不断增强改革的动力、解决好改革与多数人利益的问题,又有利于增强改革的透明度、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使多数人在不断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
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由此,改革就会真正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
3.以人为本是改革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判断改革、评价改革的基本标准。在改革过程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不可避免地对改革提出不同的政策主张和要求,由此产生了对改革的不同认识和争论。2005年社会各方面对改革的争论,客观地反映了利益矛盾和利益之争的现实。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就是要把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基本的公共需求作为改革的目标与任务,由此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从而形成对改革最广泛的共识。当前,无论是争论改革的对与错,还是争论某些改革的成功或失败,都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标准和主要依据。没有27年的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也不可能使我国几亿人口摆脱贫困,并使多数人的利益在改革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同样,不坚持改革的方向,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又怎样能够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何能够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离开以人为本这个基本标准和主要依据,就容易得出脱离实际的结论,就会对新阶段的改革攻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当站在改革的新的历史起点,在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指导下
形成最广泛的改革共识,凝聚更大的改革动力。
二、改革攻坚的两大目标: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与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
面对我国社会矛盾的变化,落实以人为本的改革观,需要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换言之,“十一五”时期的改革攻坚,不仅面临着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的
重大任务,更面临着加快建设公共服务体制的重大任务。
1.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27年来,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是,改革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多方面反映了经济体制中的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市场化改革远未到位。
(1)要素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由于要素市场的发育滞后,行政控制资本、土地等要素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目前,尚未形成资本、土地等要素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这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我国过去反复出现宏观经济大幅波动的体制根源。因此,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进程仍然是改
革攻坚的重要任务。
(2)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和过分集中的产权结构并没有根本改变,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以及垄断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加之非公有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真正解决,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必须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扩大垄断行业的开放性,并进一步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3)金融体制改革不到位。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有了重大进展,但金融体制改革总体上仍然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由于软约束没有得到完全消除,国有商业银行尚未成为有效的市场竞争的主体,盲目竞争、违规放贷、监控不力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资本市场的各种不规范行为导致股市积重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难返,潜在的金融风险仍然存在。(www.61k.com)因此,下一步的改革攻坚,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
制改革,加快规范发展资本市场。
当前,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的原因很多,例如:第一,有些改革由于涉及利益关系和缺乏配套条件而难以推进,甚至还尚未破题;第二,改革到了“深水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些改革还没有真正触及深层;第三,改革到了全面调整利益关系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各方面利益的掣肘,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改革协调机制,改革在推进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走形变样。因此,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市场化已经完成,或者市场化过度的问题。相反,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的问题。“十一五”时期加快市场化改革的任务相当艰巨。只有排除各种干扰,坚定地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才能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
续增长。
2.从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需求出发,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我国进入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主体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随着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日益尖锐,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收入差距比较大、城乡差距比较严重,就业、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需求和公共服务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的国家之一。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扩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举措。为此,要把建立公共
服务体制作为“十一五”时期改革攻坚的重大任务,从而使改革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
(1)把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作为“十一五”时期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未来几年,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尤为迫切:一是就业与再就业。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尽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就业服务体系。二是公共卫生和初级医疗保障。目前,迫切需要进行制度的重新设计,使人们享有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三是义务教育。“十一五”时期,实现义务教育的全部免费,已成为社会各界对政府的基本要求。四是社会保障。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将所有的社会成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五是公共安全。应继续加大力度切实解决生产、卫生、食品等公共安全方面的
问题。
当前,困难群体的增多和利益受损,已成为一个客观现实,并成为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十一五”时期要着重解决好困难群体的问题,并建立困难群体的利益保护与利益诉求的正常渠道。
(2)“十一五”时期应当努力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方面有重要突破。打破城乡二元制度结构对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十分重要。“十五”时期,我国实现了城乡税制的统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展望“十一五”,如果我们能够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方面有实质性进展,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大作
用。
(3).充分估计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十一五”时期缓解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作用。从现实情况分析,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够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例如,多年来教育与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大大高于中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并成为拉大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学者估计,在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各种因素中,教育因素大概占20%左右。从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来看,这个比例可能更高。因此,逐步建立
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将为缩小城乡差距、破解“三农”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三、改革攻坚的重点任务:着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十一五”时期,为有效地解决社会日益突出的两大矛盾,政府要扮演好两大角色:一是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二是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十一五”时期的改革攻坚突出了政府转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也使政府转型成为新阶
段改革攻坚的重点。因此,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着力推进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各项改革。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政府转型。由于政府转型不到位,不仅造成了投资过度、无序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而且影响了政府正确履行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导致政府某些经济管理职能的扭曲。由于财税体制改革不到位,分税制尚不完善,地方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造成一些地方政府产生强烈的投资冲动,争上大项目、盲目铺摊子。因此,要根本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
尽快取得政府转型的实质性突破。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2.把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作为“十一五”时期政府转型的重点。[www.61k.com]目前,公共需求的全面增长与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公共服务的不到位,已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还相当薄弱,对扩大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缺乏足够的估计,紧迫感不强。为此,要建立中央、地方的公共服务分工体制,启动和规范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问责制。我国自1993年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基本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在财力向上集中的同时,职能和责任并未相应调整。目前,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十一五”时期,从建立公共服务体制的需求出发,需要重新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职权范围,并为减少行政层级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一是要明显提高公共服务支出的比重;二是要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公共支出的基本均等化;三是要逐
步实现财政预算和管理的透明化、制度化。
3.按照建立公共服务体制的要求,推进政府改革和事业机构改革。一是以扩大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随着技术进步,政府管理能力和辐射力有所加强。与之相比,我国现行的五级政府体制效率较低,需要减少行政层级,提高机构设置的科学性。“十一五”时期,全国大部分地方实行“省管县”的条件将日趋成熟。二是以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为目标推进乡镇政府改革。乡镇政府改革要与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结合起来。三是将事业机构的改革与公共服务体制的改革相结合。按照公共服务体系建
设的要求,统筹考虑和设计事业机构改革方案。
四、改革攻坚的重大举措: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
早在20年前,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64页)今天,改革攻坚进入新阶段,更加凸显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实质性地推进政府转型直接依赖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也在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我们应该站在改革的历史新起点,重新估计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
1.适应利益关系变化的新趋势,需要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目前,改革攻坚已进入全面调整利益关系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由于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利益关系问题更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全面、合理地调整利益关系,不仅需要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更需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
改革。
随着我国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形成,利益分化和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因此,社会成员的利益表达与利益诉求越来越成为一个基本的公共需求。在这个现实背景下,需要积极稳妥地发展社会民间组织,形成有组织、有秩序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机制。并且,通过正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防范与化解经济社会矛盾与
风险,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
2.实现政府转型的实质性突破,需要适时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十一五”时期,要着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其中重要的任务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现阶段某些政府行为的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滞后相关
联。加快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越来越成为保证吏治清明、树立政府良好社会形象的客观要求。 从现实出发,政府机构设置有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决策与执行未能很好地分开;二是宏观规划和经济政策决策的职能比较薄弱;三是综合监督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变化。因此,要规范宏观经济部门,纠正主管部门事实上把主要精力放到具体项目审批上的问题。要加强综合决策和监督,防止在机构调
整中回到“全能型”管理的老套路中去。
3.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制,需要适时地推进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能否使各项法律得到严格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制的实际进程。例如,《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它表明不允许党的各级组织及其成员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殊地位和特权。实现这个目标,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制;建立相对独立和公正的司法体系,实现有法可依,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制;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制度化,同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样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制。(www.61k.com)
2005年的改革实践表明,当前,制约改革攻坚的主要因素是利益集团的掣肘及改革协调机制的缺乏。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尽快建立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构,以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改革中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并
由此进一步形成改革的合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六大问题
日前,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中宣部等六部委组织的形势报告会上,
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年的经济工作作了报告。马凯表示,十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越是形势好的时候,
越要看到困难和问题,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马凯表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六大突出矛盾和问题:
其一,“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没有大的提高,
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
变。
其二,投资反弹压力依然很大。投资增幅仍然偏高,从月度投资
情况来看,投资增速呈加快趋势。在建规模仍然偏大。
其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良后果日益显现。钢铁、水泥、电
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的后果还在进一步发展。如果不抓紧解决,企业
倒闭和职工失业就会显著增加,银行呆坏账会进一步扩大。
其四,增长方式转变依然滞后。“十一五”时期和今后十五年是我
国资源消费强度最大的时期,如果增长方式不转变,资源瓶颈就很难
突破,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
其五,科技、人才瓶颈的存在。这归根结底还在于我国教育事业
发展落后。优先发展教育刻不容缓,必须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高
度更加重视教育事业发展。
其六,体制机制障碍亟待改革。比如,增长方式转变缓慢很大程
度上与盲目追求速度、干部政绩考核不科学、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财税体制不合理、金融体系不健全和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未完全确立有
关;
节能减排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马凯强调,除了以上六大矛盾和问题外,不少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www.61k.com)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部
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继续存在等。
就今年的工作重点,马凯表示,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必须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着力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务必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务必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有良好开端;务必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进展。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细化鼓励自主创新的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务必在节能降耗、转变增长方式上取得显著成效;务必在农村、企业、投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金融、财税改革方面,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坚持国家绝对控股,完善内控机制和管理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在价格改革方面,要积极稳妥推进电力、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务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上迈出新步伐。(来源:中国开发区信息网)
节能减排:
一、 政府的政策引导()
二、 社会舆论监督()
三、 企业自身
四、 群众参与()
二 : 酒店节能减排的措施 - 酒店管理
三 : 31我国节能减排的意义_现状及措施
第26卷,总第148期
2008年3月,第2期《节能技术》
ENERGYCONSERVATIONTECHNOLOGYVol126,Sum1No1148
Mar12008,No12
我国节能减排的意义、现状及措施
黄生琪1,周菊华2
(11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60;21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本文论述了我国节能减排的意义、现状及措施,可供各类管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节能减排;意义;措施中图分类号:TK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39(2008)02-04
StudiesonEnergySavingH-1-hua2
(11,Wuhan430060,China;
21EletricityTechnology,Wuhan430079,China)
Abstract:Thisthesignificance,statusandmeasuresofenergysavingandpollutionreductioninChina1Thediscussionmaybehelpfultorelatedpersones1
Keywords:energysavingandpollutionreduction;significance;measures
1 节能减排的意义及背景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指出当前发展中最突出的
第一问题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任务,是指向“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方向发展。
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当前,循环经济已经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但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很艰巨。111 节能减排的意义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需求以前所未有的、远高于GDP增长的速率急剧增加,煤、电、油、
收稿日期 2008-03-02 修订稿日期 2008-03-20作者简介:黄生琪(1958~),男,高级工程师。
运全面紧张,进口石油大幅增加。能源供需正面临
着严峻挑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能耗低而单位产值能耗高,大量煤炭燃烧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
2008年1月中下旬,湖南、贵州、湖北等遭遇50年一遇雪灾、低温冷冻冰雪灾害。给人民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带来严重影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
我们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不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将支撑不住,环境将容纳不下,社会将承受不起,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任何别的选择,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道路。
节能减排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中国政府和国家环境意志的体现。
节能减排不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也表现了我们敢于承担国际义务的勇气和胸襟。
?172?
节能减排是中国“十一五”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节能减排本质上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节能减排是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的承诺;是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的承诺;是各级政府向人大及人民的承诺。
节能减排是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具体措施,是环境优化经济的具体体现,是环境保护在宏观和战略层面参与国家决策的具体渠道,是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推进器。112 节能减排的背景11211 西方发达国家节能减排趋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加速节能减排的步伐方面,出现四个新趋势:
(1)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丹麦通过大力发展风电,不仅调整了能源结构、确保了国家能源安全,而且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
(2)持续投资化石能源的减排技术装备。
前日本的煤电SO2,(3),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美国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低碳经济,不仅增强了国家综合实力、占领了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而且调整了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4)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重化工工业,将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和压力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目前,我国已承接大量发达国家的重化工业,成为全球重化工业产品的制造大国,我国是人口大国,仅每年新增加就业人员就达800多万人,由于产业水平低,工业发展处于信息化与工业化并举的发展阶段,加上就业压力大。因此接受发达国家转移的重化工业以便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是根据国情需要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但新时期新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科技攻关力度,推进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将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既解决我们自身发展问题,又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尽到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11212 我国在快速增长中付出巨大资源环境代价
原因
(1)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效应(阶段性原因)
曾培炎副总理指出“我国用了30年时间,走了
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总体加入了
小康水平。但经济发展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规模居世界第四位,GDP超过20万亿。GDP多年以两位数的数度增长。对外贸易稳居世界前列,位居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资源消费增长爬坡。总能耗的急剧增长,单是燃煤发电每年增长的装机容量是60~80GW,超过三个长江三峡。
(2)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转型性原因)
一些高污染、高消耗资源性产品转移到中国,高能耗、,加大了资源消耗总量。
粗1,比上年增长197;
GDP同比增加1115%;1819%;
十种有色金属同比增加2411%;水泥同比增加1610%;铝材同比增加4019%;原煤同比增加1114%;火电同比增加1813%。(3)自身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
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一方面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能源、资源的巨大需求,使得我国在较长时期内,严重污染的趋势仍将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资金投入不足、治污工程建设滞后、结构性污染依然突出等多种原因,使得治理污染的速度赶不上环境破坏的速度。
为了真正解决环境问题,中国必须放弃目前“化石燃料为基础、汽车产业为中心、用完即弃”的经济模式,去寻找一条“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多样化交通工具为中心、全面的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的全新发展道路。
2 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
211 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和能源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我国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173?
做出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G略决策。节能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各行DP)能耗同比下降3%左右;SO2和COD分别下降
业都必须重视的工作,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1811%和0128%,首次出现双下降,全年节能减排指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标将明显好于上年。
(2006~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3 节能减排的战略对策
2010年)规划纲要》中提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311 节能为本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工业节能方面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15,工业电力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节固体废气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能减排的重点。
与此同时,我国“十一五”期间的环境保护规划火电企业:超临界机组,风机、水泵等用能设备。指出,到2010年,我国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电网节能减排:①降低线损率。“九五”末需氧量的排放总量必须要比2005年全都下降10%。7181%“,十五”末7181%,2006年下降到7104%,到2010年,SO2和COD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地“十一五”7%以下的目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标。。提高基本遏制,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两个约束性指标:“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路,,完善电网结构、缩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调节功率因素等技术手
《纲要》提出了“十一五”,。②提高负荷率;一是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按季节、按时段实行峰谷电价政策,合理引导用户避10%等目标。峰用电。二是电网企业依靠技术手段,例如推广变出问题提出来的、环境友好相储能技术,采用无限集中负荷控制或电力定时控型社会的要求,,具有明确的制等装置,实现负荷的精确控制。三是建设抽水蓄政策导向。能电站,适当建设天然气电站,发挥其调峰作用。③
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也就优化调度。按照节能、环保、经济调度的原则,以保意味着完不成约束性指标任务,就要承担违法后果。证电力可靠供应为前提,优先调度风电、水电等清洁要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能源发电。对火电机组按照煤耗水平调度发电。
(2)建筑节能效考核。约束性指标要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其中
耕地保有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按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在使用过程中可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等指标要分解落实到各省、自以降低能耗的建筑。
(3)政府机构治区、直辖市。
212 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政府机构厉行节约,不仅可以节省能源和行政
为了落实这两个约束性指标,国务院专门发布开支,减少污染物排放,而且可以主导节能产品市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十一五”期场,促进节能新机制的推广应用,为全社会树立节能间我国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的典范,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1)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1222010年前中央财政将提供大量补贴,推广115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亿只高效节能照明灯具。
(2)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4)日常生活(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空调已比较普遍地应(4)二氧化硫(SO2)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用于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在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同吨减少到2295万吨。时,也消耗了大量电能。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6
(5)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月1日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万吨。标准的通知》,要求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
(6)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7)工业固体废气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由于过量使上。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174?
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1025mm的塑料购物袋。
可以说,节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和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突破口。节约能源被我国专家视为与煤、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312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最佳选择。循环经济是指“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节能目标,强化环境准入和淘汰制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这将从源头上减少SO2、NOx及其他污染物的产生。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也可称为资源循环经济行模式是“:自然产品—产品—式、,“低消耗、低排放。传统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排放”单向流动为基本特征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两高一低”,即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是不能持续发展的模式。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两低一高”,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
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立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在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的基础上,启动了第二批97个单位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
汉南建成全国首个沼气发电项目。据介绍,该沼气发电站一年下来,节约了17万多元的电费和煤气费,发电后产生的沼液沼渣供给紧邻的一处蔬菜基地使用。由此催生了“生猪—沼气—发电—蔬菜”的循环经济模式。
蒙牛建成全球最大畜禽类沼气发电厂,也是世界养殖产业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标志性项目。313 加速发展核电,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
由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的成本不断攀升,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打核电的主意。近期,我国政府也审
议并原则通过《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核电发展战略由“适当发展”向“积极发展”转变,这一政策的调整也给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业以及相关附属产业带来上千亿元的巨大商机。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从现在的870万kW达到4000万kW。4000万kW的容量意味着还需要新开工建设30台左右的百万kW级核电机组,核电建设将在这15年的时间里翻一翻。
我国已经在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等三大核电基地建设了6座核电站,共11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870万kW。作为一种清洁、经济的能源,积极发展核电,有利于优化中国传统的能源结构,缓解我国的电力紧张局面,减轻由环境排放和交通运输造成的压力。
截至2006年底,67堆年,,1105,2175亿吨、二,实现可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如果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kW,我国一年至少可减少CO2排放2196亿吨,SO296万吨。
作为中国政府“十一五”开工的准备项目,福建惠安核电项目已经列入中国核电发展规划,200812118开工。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能源连着你我他,节约能源靠大家。节约能源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倡议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节能的话题也日渐成为扩大百姓关注的焦点,对于一个公民来说,应从衣食住行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吨水。节约不仅是美德,也是一笔财富。
参考文献
〔1〕《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20071121〔2〕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R〕1
〔3〕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致辞〔R〕1
〔4〕温家宝2006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R〕1
〔5〕2008年2月23工人日报,第1版〔N〕1〔6〕2008年1月27日楚天金报,第2版〔N〕1〔7〕2008年1月29日长江商报,第2版〔N〕1
?175?
本文标题:节能减排措施-节能减排措施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