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阅读课文《春酒》第5~7段,回答问题。1.简要概括选段内容。
二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找不到工人,这种现象引起 了高三(1)班同学的关注。为此,他们成立课题组,对“用工荒”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情景再现 情景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情景二: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于是辞职回家了。 情景三: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小李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说实话,大学毕业后我是不愿意回头再去做工人的。” (1)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上述几家工厂是什么原因招不到工人的。“用工荒”出现会给带来什么经济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度思考 同学们通过探究发现:一方面是用工难,另一方面却又是就业难,两难并存。这“两难”,既是劳动者的困惑,也是企业的困惑,更是政府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就上述“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评价 针对当前就业难问题,若国家不采取措施有可能出现“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致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应怎样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企业用人结构发生变化,劳动者素质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企业给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未得到有效保护;劳动者就业观念保守,缺乏平等的择业观等。影响: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用工荒”会给相关地区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困难,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②“用工荒”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会从客观上促进当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升级改造与工人更新换代,促进企业改善用工条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 (2)作为政府应该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视文化对经济和人的影响,提高经营者的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3)①要履行经济职能,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②要履行文化职能,加大对教育投入,免除贫困家庭学生学杂费,实现教育公平。③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
考点:
考点名称:就业就业与创业的准备:
(1)转变就业观念,学会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善于展示自己的风采。
(2)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3)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实现职业理想必不可少的因素。
就业的意义:
A.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C.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D.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E.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F.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G.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原因:
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就业信息不畅通。
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
①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根本措施是通过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②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改善就业结构和创业环境。
③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创业的后顾之忧。
④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2)个人:
①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自主创业。
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①要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这样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②要树立竞争就业观。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在市场的竞争中,只有劳动技能,敬业精神强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去应对竞争。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财富的创造者,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职业虽有行业差别,但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解决就业问题的意义、方针和途径:
(1)解决就业问题的意义: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每个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表现。
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我国政府积极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对于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作用。
(2)解决就业的方针: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3)解决就业的途径:
解决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要靠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政府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通过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要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与经济建设职能中的公共服务的区分:
(1)作用的方式不同。
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是直接的,国家行使这些职能就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健 康、协调、稳步发展。
社会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间接的。此公共服务强调政府履行义务,强调政府的服务性,突出政府的主导、主动作用,强调公民的权利。
(2)两者的服务对象不同。
国家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服务对象是企业和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社会公共 服务职能的服务对象是公民。
政府职权、政府职责和政府职能有何区别:
政府职权是指法律赋予政府机关的权力。我国政府的职权是人民依照法律,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政府职权通常称为行政权。
政府职责是指政府因拥有法律赋予职权所产生的责任。这体现了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其应发挥的作用。
总之,政府职权、政府职责和政府职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教材用“政府职能”概念来落实课程标准的“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及其作用”的要求。
正确理解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主要职能 | 具体内容 |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 护国家长治久安 | ①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 ②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 及各种合法权益。 ③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④保障人民民主。 ⑤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 |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 | 建设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
组织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 |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②组织和发展教 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 ①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②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 ③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⑤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 ⑥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
(1)我国政府职能的划分是相对的,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
(2)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3)政府职能不同于国家职能,要分清执行职能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不能行使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的主体:
履行政府职能的主体必须是各级政府、政府的组成部门及 其派出机构,比如国务院、某自治区人民政府、某县教育局、 某街道办事处等。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组织、群众团体、 人民政协或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都不能履行政府职能。
正确区分两个“公共服务”:
(1)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又各有侧重。
(2)我国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里的公共服务专指为经济建设提供的服务,如对企业、对农民的信息引导、技术服务、政策指导等。
(3)我国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侧重社会生活方面,强调通过管理与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和谐。
关于政府职能的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1)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即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我国政府职能的划分,具有相对的性质,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如:维护社会秩序是政治职能的内容,也是经济职能中公共服务职能的内容;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也有交叉,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广泛。
(3)判断某项活动是不是政府职能一定要分清执行这一职能的主体是否是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如果是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机构、群众团体或人民政协,则不属政府职能。
(4)我国政府的有限性:
①在我们的生活中,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政府是有限政府,不是全能政府,不能承担社会生活中所有的职能。
②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有限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2)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直 接干预、管理经济活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以宏观调控为主,是间接引导,主要依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3)政府应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能:市场能自行调节的问题,社会和公民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政府不需要插手,政府切实履 行自己的职能,把应该管的事情真正管理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造福于民。
我国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1)二者紧密联系,宗旨决定原则,是原则的依据;原则体现并服务于宗旨。
(2)二者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都体现和反映我国的国家性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国政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原因:
(1)从国家性质角度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从政府性质角度看: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政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府要更好地执行人民的意旨,更好地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二者紧密联系,宗旨决定原则,是原则的依据;原则体现并服务于宗旨。
(2)二者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都体现和反映我国的国家性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区分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三个表现: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强调了为谁服务的问题;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强调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问题;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强调了怎样提供服务的问题。
三者共同统一于政府的工作过程中。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要求和体现:
要求 体现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不能损害人民利益,违法失职行为要受到追究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 服务意识,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 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利用各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 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群 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 懈做好事
全面把握公民求助的途径:
(1)政府为公民提供的求助或投诉的主要途径
开设热线电话,发展电子政务,设 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2)求助或投诉的意义:
①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②有助于促进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对人有影响:
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对人有哪些影响?)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的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化幸福的生活。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得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第一,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了不同民族的发展道路。如英、法两国的文化传统不同导致其革命道路之异。
第二,不同性质的文化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起消极作用。
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的崛起,不仅丰富文化消费,而且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
①从国内看,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完善需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②从国际上看,奉行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方式,推行霸权主义,危及国家文化安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③启发和要求: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国际政治斗争越来越多地通过文化的竞争和冲突反映出来。我们要在国际政治斗争中抵御风险、取得主动,必须重视文化的力量,充分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增强文化实力和文化竞争力,促进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文化的反作用:
(1)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
(2)文化虽然也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
(3)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表现为不同性质的文化促进或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或变革。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对文化的作用要作具体分析。
(4)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和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可能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是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三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找不到工人,这种现象引起 了高三(1)班同学的关注。为此,他们成立课题组,对“用工荒”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情景再现 情景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情景二: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于是辞职回家了。 情景三: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小李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说实话,大学毕业后我是不愿意回头再去做工人的。” (1)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上述几家工厂是什么原因招不到工人的。“用工荒”出现会给带来什么经济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度思考 同学们通过探究发现:一方面是用工难,另一方面却又是就业难,两难并存。这“两难”,既是劳动者的困惑,也是企业的困惑,更是政府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就上述“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评价 针对当前就业难问题,若国家不采取措施有可能出现“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致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应怎样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企业用人结构发生变化,劳动者素质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企业给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未得到有效保护;劳动者就业观念保守,缺乏平等的择业观等。影响: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用工荒”会给相关地区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困难,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②“用工荒”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会从客观上促进当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升级改造与工人更新换代,促进企业改善用工条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 (2)作为政府应该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视文化对经济和人的影响,提高经营者的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3)①要履行经济职能,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②要履行文化职能,加大对教育投入,免除贫困家庭学生学杂费,实现教育公平。③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
考点:
考点名称:就业就业与创业的准备:
(1)转变就业观念,学会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善于展示自己的风采。
(2)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3)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实现职业理想必不可少的因素。
就业的意义:
A.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C.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D.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E.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F.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G.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原因:
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就业信息不畅通。
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
①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根本措施是通过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②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改善就业结构和创业环境。
③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创业的后顾之忧。
④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2)个人:
①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自主创业。
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①要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这样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②要树立竞争就业观。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在市场的竞争中,只有劳动技能,敬业精神强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去应对竞争。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财富的创造者,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职业虽有行业差别,但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解决就业问题的意义、方针和途径:
(1)解决就业问题的意义: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每个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表现。
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我国政府积极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对于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作用。
(2)解决就业的方针: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3)解决就业的途径:
解决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要靠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政府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通过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要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与经济建设职能中的公共服务的区分:
(1)作用的方式不同。
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是直接的,国家行使这些职能就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健 康、协调、稳步发展。
社会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间接的。此公共服务强调政府履行义务,强调政府的服务性,突出政府的主导、主动作用,强调公民的权利。
(2)两者的服务对象不同。
国家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服务对象是企业和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社会公共 服务职能的服务对象是公民。
政府职权、政府职责和政府职能有何区别:
政府职权是指法律赋予政府机关的权力。我国政府的职权是人民依照法律,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政府职权通常称为行政权。
政府职责是指政府因拥有法律赋予职权所产生的责任。这体现了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其应发挥的作用。
总之,政府职权、政府职责和政府职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教材用“政府职能”概念来落实课程标准的“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及其作用”的要求。
正确理解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主要职能 | 具体内容 |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 护国家长治久安 | ①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 ②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 及各种合法权益。 ③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④保障人民民主。 ⑤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 |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 | 建设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
组织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 |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②组织和发展教 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 ①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②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 ③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⑤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 ⑥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
(1)我国政府职能的划分是相对的,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
(2)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3)政府职能不同于国家职能,要分清执行职能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不能行使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的主体:
履行政府职能的主体必须是各级政府、政府的组成部门及 其派出机构,比如国务院、某自治区人民政府、某县教育局、 某街道办事处等。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组织、群众团体、 人民政协或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都不能履行政府职能。
正确区分两个“公共服务”:
(1)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又各有侧重。
(2)我国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里的公共服务专指为经济建设提供的服务,如对企业、对农民的信息引导、技术服务、政策指导等。
(3)我国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侧重社会生活方面,强调通过管理与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和谐。
关于政府职能的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1)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即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我国政府职能的划分,具有相对的性质,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如:维护社会秩序是政治职能的内容,也是经济职能中公共服务职能的内容;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也有交叉,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广泛。
(3)判断某项活动是不是政府职能一定要分清执行这一职能的主体是否是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如果是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机构、群众团体或人民政协,则不属政府职能。
(4)我国政府的有限性:
①在我们的生活中,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政府是有限政府,不是全能政府,不能承担社会生活中所有的职能。
②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有限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2)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直 接干预、管理经济活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以宏观调控为主,是间接引导,主要依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3)政府应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能:市场能自行调节的问题,社会和公民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政府不需要插手,政府切实履 行自己的职能,把应该管的事情真正管理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造福于民。
我国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1)二者紧密联系,宗旨决定原则,是原则的依据;原则体现并服务于宗旨。
(2)二者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都体现和反映我国的国家性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国政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原因:
(1)从国家性质角度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从政府性质角度看: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政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府要更好地执行人民的意旨,更好地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二者紧密联系,宗旨决定原则,是原则的依据;原则体现并服务于宗旨。
(2)二者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都体现和反映我国的国家性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区分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三个表现: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强调了为谁服务的问题;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强调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问题;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强调了怎样提供服务的问题。
三者共同统一于政府的工作过程中。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要求和体现:
要求 体现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不能损害人民利益,违法失职行为要受到追究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 服务意识,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 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利用各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 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群 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 懈做好事
全面把握公民求助的途径:
(1)政府为公民提供的求助或投诉的主要途径
开设热线电话,发展电子政务,设 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2)求助或投诉的意义:
①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②有助于促进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对人有影响:
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对人有哪些影响?)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的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化幸福的生活。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得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第一,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了不同民族的发展道路。如英、法两国的文化传统不同导致其革命道路之异。
第二,不同性质的文化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起消极作用。
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的崛起,不仅丰富文化消费,而且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
①从国内看,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完善需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②从国际上看,奉行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方式,推行霸权主义,危及国家文化安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③启发和要求: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国际政治斗争越来越多地通过文化的竞争和冲突反映出来。我们要在国际政治斗争中抵御风险、取得主动,必须重视文化的力量,充分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增强文化实力和文化竞争力,促进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文化的反作用:
(1)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
(2)文化虽然也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
(3)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表现为不同性质的文化促进或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或变革。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对文化的作用要作具体分析。
(4)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和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可能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是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四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教材 (1)图1反映了一战前的英德关系。围绕英德,在欧洲分别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持“20年休战”局面的欧洲格局是什么体系?20年后,应验了福熙预言的是哪次战争的爆发?(4分) (3)材料三中“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指的是什么组织?(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怎样的总体变化趋势?(2分) |
(1)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能答出两个集团名称即可,各2分,共4分) (2)凡尔赛体系(2分,回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给1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2分) (3)欧洲联盟(欧盟)(2分) (4)围绕由对抗(或对立战争)到合作(或和平团结)的总体的趋势回答即可。(2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一战前,围绕英德竞争,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一战前,围绕英德竞争,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三国协约包括英国、法国和俄国,三国同盟包括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 (2)本题主要考查一战后,维持“20年休战”局面的欧洲格局。一战后,维持“20年休战”局面的欧洲格局是凡尔赛体系;20年后,应验了福熙预言的是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面爆发。 (3)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欧洲联盟(欧盟),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瓣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4)本题主要考查一战以来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总体变化趋势。从一战爆发之前至二战结束这一段时期,欧洲国家之间是对抗的关系,主要表现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一战和二战的爆发,二战后,欧洲国家吸取了历史教训,开始互相妥协与理解,逐步走向联合,这说明了欧洲国家的关系呈现出由对抗(或对立战争)到合作(或和平团结)的总体的趋势。(2分) |
考点:
考点名称:日本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大久保利通: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1863年萨摩藩抗击英国侵略军时,任萨军总指挥官,虽遭失败,却因敢与列强对垒而声名大振。1868年1月3日与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岩仓具视等人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明治新政府成立后,历任参与、总裁局顾问、参议、大藏卿等职,成为政府主要领导人,领导了“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等资产阶级改革。
1871年12月任岩仓使节团副使赴欧美考察,1873年回国。对内推行地税改革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同时强化中央官僚机构,集中大权在手,进行专制统治,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明治维新时期派出的“岩仓使节团”
倒幕运动:
明治维新前,在日本,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中心在西南部经济较发达的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现状藩。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危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实质是推翻幕府统治,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运动。
大政奉还:
大政奉还,发生于庆应三年(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封建时代的结束、近代日本的开始。
鸟羽、伏见之战(日本戊辰战争):
1868年1月,新政府军和幕府军在鸟羽、伏见进行的首次战役。交战双方为支持明治天皇的新政府军和支持德川幕府的军队,战役以新政府军的全胜告终,标志着戊辰战争的开始,成为倒幕运动的标志性事件。
倒幕运动的性质:
倒幕运动是19世纪中期,由日本的中下级武士、高利贷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和西南诸藩的大名组成倒幕派,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自下而上的武装推翻封建幕府统治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称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导致了列强开始争夺石油。)
机械化:
机械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运用电力或其他动力来驱动或操纵机械设备以代替手工劳动进行生产的措施或手段。利用机械设备但仍以人力或畜力推动而进行生产的,称为“半机械化”。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体力劳动的重要途径。
进入帝国主义前后各国经济产值比较:
五 :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首次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21世纪 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 北方15个省(市、区)2005年1月气温距平及采暖耗能变化图 |
(l)从图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________(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 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省。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 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偏高;青海 (2)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①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 用新能源。 |
考点:
考点名称: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利用世界自然资源:常规能源 | 煤 | 石油、天然气 | 水能 | |
特点 | 优点 | ①分布广、储量大; ②开发和利用的技术难度低 | ①发热量高 ②基本上是无灰燃料,是高质量的能源 ③开采、运输、使用方便 | ①可再生能源,电站建成后,发电成本低,收益大; ②为发电修建的水库具有防洪、灌溉、水产养殖等多方面综合效益; ③不污染环境 |
缺点 | ①发热量低、燃烧效率低; ②灰渣、粉尘多,环境污染严重; ③运输及使用不如石油方便 | 燃烧过程中也有污染 | ①水库会淹没农田; ②移民搬迁:受降水量变化影响,枯水期受到限制 | |
分布规律 | 分布于沉积盆地边缘 | 分布于湖盆或大陆架上 | 落差大、水流急及流量大的河段 | |
世界分布 | 四个煤带: ①亚洲与欧洲(从我国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中亚和欧洲大陆,直到英国); ②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 ③南非;④澳大利亚 | 七大产油区: ①中东(主要为波斯湾沿岸的国家) ②拉美(委内瑞拉、墨西哥); ③非洲(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 ④俄罗斯; ⑤亚洲(中国、印尼); ⑥北美(美国、加拿大); ⑦西欧(英国、挪威) | 水能蕴藏前6位国家: 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扎伊尔(刚果(金)) |
优点 | 缺点 | 在世界的分布 | 在我国的分布 | |
核能 | ①能量大、能量密集; ②核燃料运量小、地区适应性强; ③核电站建成后运转费用低、收益大 | ①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 ②密封设备要求高 ③核废料处理困难 | ①铀矿丰富的国家: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 ②核能电量较大的国家: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 | 已建或在建核电站:泰山、大亚湾、岭澳、连云港 |
大阳能 | ①能量大,分布广 ②可再生能源 ③无污染 | ①分布分散 ②投资大、占地广、储能难 | 影响大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①纬度②海拔高低③空气中云量、水汽含量 |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以西以北丰富 |
沼气 | ①清洁能源,有利于净化环境 ②提高生物能源利用率 ③可以缓和燃料同肥料、饲料相争的矛盾 | 气温低的地区利用沼气时间短或难于利用 | 沼气是我国农村一种比较理想的能源,推广较快 |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