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工业强县”进程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发布时间:2017-09-26 所属栏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 : 加快“工业强县”进程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加快“工业强县”进程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今后二十年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作为元谋这样一个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典型热区农业县,生产力不发达、工业化水平较低,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步伐,加速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一、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步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工业强县”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准确把握经济规律,科学合理地提出了“双目标、双支柱、双动力”的经济发展战略思路,大力培植绿色产业和特色旅游业两大支柱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暴露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大,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不合理,工业发展步伐缓慢,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不畅,就业压力大,财政结构较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困扰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围绕产业建设,培强壮大工业经济,推进工业化进程,千方百计整活现有企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元谋县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元谋县工业从六十年代开始起步,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中,发展十分缓慢,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元谋县工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以制糖、建筑建材、造纸、粮油、蔬菜脱水,饲料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工业物质基础不断增强。特别是“八五”、“九五”期间,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在以制糖、建材、造纸为骨干产业的同时,还拓展了化肥、机械、采掘、饮料、加工等行业,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得到了大幅度增长。“八五”末(199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4.075亿元,比“七五”末(1990年)增长 115.4%,年平均增长11.28%,地方财政收入年均以28%的速度递增,1995年达2862万元,比“七五”末增长243.16%。至“九五”末的200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6.1443亿元,比“八五”末增长50.8%,财政收入5381万元,比“八五”末增长88%。
进入新世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机制不活、技术管理落后等弊端充分暴露,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连年亏损,部分工业企业已到资不抵债的地步。元谋糖厂、造纸厂破产,县副食品厂,食品公司被兼并,元谋工业经济陷入困境,全县经济发展势单力薄,缺少强劲的支撑力。面对严峻的形势,县委政府不断深化县情认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一是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合理采用兼并、重组、破产、出售、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转换经营机制,积极帮助企业开辟新的发展路子,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是灵活运用产业政策,引导和鼓励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各种有实力的经济实体在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后,从单一的服务行业中突破出来,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积极投身农产品加工行业,实现“二次创业”。三是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用丰富的资源优势与外商攀亲,用优越的社会环境与外商搭桥,用优厚的物质条件与外商合作,用诚实守信的原则与外商交心,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着力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区,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势的发挥,措施的落实,使全县工业经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工业经济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
以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区为龙头,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提供优惠条件,把具有一定实力的私营业主组织起来,着力建设集农产品加工、储运、冷藏、保鲜、包装为一体的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培植龙头企业,引导群众围绕市场和龙头企业调整种植结构,通过龙头企业推动,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初具雏形,有14家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在园区落户发展,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二次创业”。
2002年,全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2440万元,比上年的27066万元增长5374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6%。全县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856万元,比上年增加51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
(二)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增强
到2002年末,全县工业企业户数达875户,比上年增加78户,增长10%,从业人员达5911人,比上年增加1591人,增长37%;全毓?屑肮婺r陨戏枪?卸懒⒑怂愎ひ灯笠瞪辖伤敖?29万元,比上年增长82.4%。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856万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12%。
(三)个体私营工业企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随着省、州、县关于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人们对个体私营企业的认识不断深化,个体私营工业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至2002年,全县个体私营工业企业户数达823户,比上年增加64户,现价工业产值9645万元,比上年增加2870万元,增长58.4%。全县32440万元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企业919万元,下降17.4%,集体工业企业294万元,下降62.3%,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106万元,下降18.6%,个体私营工业企业31120万元,比上年增加5498万元,增长19.6%。个体私营工业企业已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2002年全县共发电3547万千瓦时,比上年的3386万千瓦时增加161万千瓦时,增长4.8%;供电量496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加149万千瓦时,增长3.1%;生产水泥11.81万吨,比上年增产2.25万吨,增长23.5%;自来水生产量达71.69万吨,比上年增加5.08万吨,增长7.6%;生产酒精2722吨,绵白糖5231吨,生产机制砖5392万块。
三、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经济缺乏规模企业的支撑
2002年全县大中型企业户数为零,国有及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仅有8户,其中盈利4户,亏损4户,亏损面达50%,亏损总额223万元。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5978万元,仅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8.4%,与全州60%的比重相差甚远。
(二)工业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基础薄弱
从限额(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以上企业整体情况分析,2002年工业经济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仅为72.04%,企业亏损面高达50%,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从全县工业企业看:一是工业企业基础薄弱,经营规模小,管理滞后,难以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二是除非公有制经济持速增长外,其它各类工业均出现下滑趋势,而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大多属粗放型企业,科技含量以及产品质量不高,很难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部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进一步发展壮大十分困难。
(三)企业整体素质不高
部分工业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决策与监督机制,决策随意性大。二是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一般性产品多,名优产品、名牌产品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价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三是信息渠道不畅,对市场缺乏系统跟踪、深入的研究和预测,营销网络不够健全,营销方式较单一。四是新产品、新设备及新技术研制开发滞后,创新能力弱。五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缺乏驾驭大市场的本领和管理现代企业的知识及能力。
(四)企业流动资金缺乏,融资难
由于企业规模小,基础薄弱,普遍存在流动资金缺乏的问题。特别是在生产原料收购季节,流动资金紧缺的困难更为突出。由于县级财政困难,对企业扶持能力弱,加之,民间投融资渠道不畅,因此,要解决流动资金缺乏的问题,企业只能向银行贷款。但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金融监管不断加强,要获得贷款,必须提供相应抵押担保,但部分企业又无可抵押之物。同时,由于银行贷款手续复杂,程序繁琐,审批时间长,难以及时满足企业资金需求。有的企业获得贷款后,却没有认真分析研究资金投向,不注意资金的使用效益,致使投资未能获得相应回报,不能按期还贷,影响了自身资信。部分企业产品质量好,市场潜力大,但苦于资金不足,无法按计划投入生产。
四、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从整体上盘活现有企业
要以改革企业产权制度为核心,深入调查研究,广纳群言,博采民智,因厂施策,分类指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体制、机制的深度,解决和克服企业管理决策随意、观念陈旧、思想意识陕隘的问题,使企业发展获得持续的动力。要努力改变忽视管理、粗放经营的状况,完善科学的决策和监督机制,促进管理升级。同时,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快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运用,积极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设备,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树立企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只有让优势企业扩张壮大,让劣势企业“先死而后生”,才能从整体上搞活现有企业。要推动国有集体资产的科学、合理流动,通过流动使劣势企业中闲置或低效运行的有效资产融入优势企业和高效利用的行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增值作用。改革劣势企业,应立足于算活账、大账和长远账,主动配合好企业重组工作。推动资产重组,必须打破地域、行业界限,放开眼界,努力寻求优势企业的合作,努力打造“联合舰队”,扩大经济规模,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只要有利于培植和增加税源,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收入,就应该积极争取,不求所有,只求其活。
(二)贯彻“两结合,一提高”思路,壮大个体私营工业企业
从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分析,2002年在国有、集体及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产值下降的情况下,个体私营工业企业却创造了5498万元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0%,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因此,要把壮大个体私营工业企业作为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当前要针对个体私营工业企业规模小、管理滞后、科技含量低、人员素质不高的状况,按照“两结合、一提高”的要求,壮大个体私营工业企业。一是要结合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的机遇,对部分扭亏无望、包袱沉重的国有集体企业采用兼并、破产、出售、转让等方式进行改革改制,不断给乡镇企业个体私营工业企业腾空间,开辟新路。二是结合全县经济发展战略思路,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从传统单一的服务行业中突破出来,放心、放胆把资金投向创新性、开发性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贮藏保鲜、包装运输上来,有效开辟发展的新途径和新领域。三是通过外出考察学习、专业院校进修等方式,有计划的组织必要的市场经济、高新技术、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管理知识的培训,注重培训质量和实效性,不断提高个体私营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同时要帮助个体私营企业建章立制,冲破家族式经营管理的牢笼,着力引进人才和新的管理经验,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突出重点,培强壮大农产品加工业
发展工业经济,要在搞活、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靠一批项目和新产品来拉动工业经济的增长。从目前来看,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是农产品加工业。但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对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拉动能力不强。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切实把培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及财政增长的重要环节来抓。要克服条块分割、部门制约的体制性障碍,形成合力,培强做大龙头企业。千方百计争取省、州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改、新产品研制开发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要建立健全市场信息体系,及时准确地为龙头企业收集、发布产品市场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同时,要抓紧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及质量监测体系,规范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提高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创新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户以资金、土地、技术及劳力在企业和基地参股、入股,企业以利润返还、产销订单及保护价收购等各种形式,逐步建立起平等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关系,增强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要紧紧抓住我县绿色食品加工园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抓好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的落实,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园区,把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
(四)理顺融资渠道,实现多渠道融资
要牢固树立依靠信用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树立守信企业新形象。积极探索建立个人信用担保体系,推行“封闭式”贷款业务。加强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建立银行参与企业使用贷款过程和会计帐务进行全程监督的机制,对较大数额用款计划实行审批。贷款产生效益后,银行直接从货款中按比例回收贷款。同时,企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陕隘的利益观念,通过股权出让,扩股增资等方式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
(五)加大监测力度,做好协调工作
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力度,定期分析经济运行情况,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加强综合协调工作,及时处理影响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继续抓好市场秩序整顿工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制假、贩假活动,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 : 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今天,中国科协召开科普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很有意义,这项工作确实需要加紧推动。上午,我和尚勇等同志一起到北京35中高中部、金融街街道看了科普信息化应用情况,然后到新华网网络科普事业部看了科普信息化平台。刚才,延豪同志全面介绍了科普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和下一步打算,丁平、刘勇、刘敏、嵇晓华、杨建荣、李春阳和范志红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听得很有味道,很受启发。我有两个感觉,一是科普信息化大有空间,二是科普信息化大有可为,我们要适应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赶上科普信息化的时代潮流。

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成为科技和生产力进步的主动力。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到十七大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再到十八大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信息化一直都是党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协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为统领,带领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普工作者积极推进“互联网+科普”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推出“科普中国”品牌战略,目前已接入全国62家优秀科普网站,新建20个科普信息化专栏;二是拓展网上科普渠道,包括网上科普专栏和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20多项移动科普渠道,中国数字科技馆也进行了虚拟体验方面的探索;三是积极构建开放协作的科普信息化工作格局。在财政部的支持下,通过战略合作、招投标等方式引进新华网、腾讯、百度、果壳等互联网知名企业;通过学会组织、项目引导等方式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范志红同志就是积极献身于科普事业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通过科普创客空间、竞赛活动等方式吸引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广泛参与。总的看,科普信息化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对各方面的贡献要给予表扬,对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普工作者的努力要充分肯定。

党中央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为科协工作包括科普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和落实五个发展特别是创新发展,必然要求以人为本的创新,这也是科普事业改革创新的重要指导。下面,我就科普工作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更好服务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讲几点意见。

第一,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保持科普工作的先进性和群众性。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讲话的核心要求。不同群团组织、不同工作领域,贯彻落实“三性”要求的重点有所不同。对科普工作来说,保持和增强“三性”,最重要的是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适应群众不断增长变化的需求。一是要与时俱进保持科普传播的先进性,包括技术先进性、手段先进性和理念先进性。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科普要传播先进生产力,自身必须保持先进性,否则就会落后时代,无法完成担负的责任。目前,科普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相比,技术、手段、理念都还显得滞后。保持科普的先进性,从技术上看,目前重点是数字技术与全息技术的应用。比如,腾讯网介绍的科普移动化、游戏化、视频化,都是利用新技术的有益尝试。从手段上看,重点是网络手段与电视手段,互联网增长最快,电视受众最多。比如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以娱乐化的方式激发观众的兴趣,也是很好的科普创新。从理念上看,重点是强化体验与互动。上午在北京35中,我问两个高一学生科普游戏怎么样?他们说比考试有趣,但与网络游戏相比还是枯燥一些。看来,在体验和互动上还要下功夫。二是科普要适应社会的变化,紧密联系群众,有效服务群众。过去搞科普,先是到马路边办专栏,后来建科技馆,搞科普大篷车下农村,都很受群众欢迎。现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大多在网上、在手机上,科普要跟着群众走,科普阵地要与群众活动的空间一起转移。目前,中国网民达到6.68亿,通过网络获取科技信息的公众比例从2010年的26.6%提高到2015年的53.4%,也就是说,多数科普对象在网上。科普工作上网,建设“网上科普”或“互联网+科普”,才能与科普对象保持紧密联系,提供有效服务。青少年是科普的重点,科普工作要追着青少年的兴趣走,不仅要上网,还要有知有趣有用,否则青少年就会“过门不入”。无论是网上科技馆,还是数字科技馆,“门”要开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兴趣上。当然,青少年的兴趣也要科普来引导。

第二,抓住难得时代机遇,推进科普事业特别是科普信息化加快发展。中国科普事业是一个紧跟时代进步、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上个世纪50年代主要是办科普宣传栏、黑板报、报刊连环画,60年代科普读物、科普电影成了主流,70、80年代开始建科技馆、科普基地,90年代有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电视节目。新世纪以来,科普信息化成为科普事业发展的时代标志,很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都办科技网站,开展网上科普服务。目前来看,科普信息化建设又面临一波难得的时代机遇。一是国家发展的机遇。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将推动科普事业特别是科普信息化的大发展。2010年中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3.27%,2015年提升到了6.20%,2020年的目标是达到10%——这是进入创新型国家的门槛。上午新华网看到“科普中国实时探针”统计分析,网民关心的科普内容,第一位是健康,第二位是环保,五个发展将带来对科普信息化的强大需求。二是社会建设的政策机遇。科普是面向大众的科技教育,对教育、科技、人才、文化事业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各种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其中都要给科普留有相应的份额。三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线上线下(O2O)等传播方式异军突起,互联网给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科普中国要乘上社会信息化的时代快车,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有为有位。四是市场机制创新的机遇。市场机制创新配置资源的动力是巨大的,互联网时代近似“零边际成本”的扩容,不断造就数以亿计、活力旺盛的信息化市场力量。像百度新开发科学大观园,投入边际成本很小,但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科普不能光靠政府和群团干,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制定好“十三五”时期科普发展规划并且纳入国家规划。任何一项国家事业的发展,都要有规划,这也是国家治理的经验。国家正在制定“十三五”规划,中国科协制定科协事业发展规划,包括科普发展子规划,很有必要。你们起草的科普发展规划(2015—2020年)讨论稿总的很好,一个核心、两个目标、四个理念、六项工程、四大保障,系统全面,重点突出,前瞻性、指导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制定科普发展规划要以国家创新为导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大局服务;以群众关切为主题,满足群众的科普需求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获取科技知识的需求;以政府政策为支柱,发挥好科协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职能;以市场机制为动力,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科普事业,最关键的是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引领建设中国现代科普体系。科普发展规划要发挥应有作用,一要与国家规划合拍,二要符合科普事业的发展规律,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你们这一期科普发展规划可以叫科普信息化发展规划,这样目标明确、用力集中、重点突出,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一是规划的指导思想要突出科普信息化的引擎地位,使信息化成为科普创新、提升、协同、普惠的强大引擎。二是重点科普工程要突出信息化引领作用。规划稿提出的六项重点工程,有的本身就是信息化建设工程,比如排在第一位的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有些是传统科普工作,像科普创作、科技馆体系建设、科技教育体系提升、科普传播协作、科普惠民服务拓展,这些工程也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你们在腾讯网上创办的科普创客空间,激发了科普创作者的创意和热情,探索了繁荣科普创作的新路子。三是通过改革创新解决制约科普信息化的难题,推进科普机制创新。科普信息化将带来科普机制的创新变革,比如,建立扁平化、跨界融合的组织机制,个性化、泛在化的服务机制,众筹、众包、众享的参与机制等。我们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推进改革、探索创新,解决机构设置、资源配置、工作模式、工作习惯等方面的不适应问题。比如,很多地方包括一些欠发达地区都花不少钱建了科技馆,这是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现在面临信息化的挑战,怎么用好这些科技馆,能为群众服务,要有机制甚至是体制上的创新。四是科普队伍建设要突出提升信息化能力这个关键。科普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资金、技术、政策,但是关键在人才。“知乎”网有1000多万用户,经常回答问题的占10%,能得到认同和点赞的占1%,也就是10万人。如果全国6亿网民算,“科普中国”至少需要有数百万高素质的科普信息化骨干。建议研究预测未来科普信息化人才发展需要,不仅要有定总量目标,还要定分类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政策措施。

总之,制定科普发展规划是个系统工程,要与国家“十三五”规划要求相一致,要与部门制定的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中国科协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将科普发展规划纳入到国家和相关事业发展规划中去。要加强对全系统制定科普发展规划的指导,统筹利用科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地方科协要根据本地发展需要制定科普发展规划,使之纳入地方发展总规划。

第四,加大建设力度,把科普信息化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科普信息化要靠建设,要落在应用上,确保见实效。要围绕科普信息化的目标任务,抓几件实事。一是要落实科普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持。今年你们搞的20个信息化专项,财政投入了2.1亿元。规划稿提出到2020年东中西人均科普经费的标准,这个标准怎么定,经费怎么落实?既要有一个整数,也要有一个合理增长机制,科目列支是在科技预算还是教育预算,还是分列在几个预算中,要同财政部门研究协商予以落实。二是要抓好科普信息化建设的龙头工程和示范项目。规划稿提出的“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是科普信息化的领头工程,要做好项目策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我这次去上海,看到正在拍“三体”科幻电影。“三体”这个题材很好,希望能拍出一部或几部有较多科技内容、较高科普水平的大片。除了科幻电影,科普游戏、科普动漫也都大有可为,要加快推进,实现突破。三是要动员各方力量建设依托网络的数字科技馆。要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改造提升数字科技馆,增强体验、互动、服务,把科普信息服务与网络连起来,争取办成线上线下融合,做到在家上网也能进馆,进馆也能用网,靠网上资源大大丰富科普内容,让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觉得能用、好用,经常使用。地方科技馆开发科普内容的手段有限,也可以考虑由中国科技馆组织力量创作信息化的科普内容,各地科技馆一同分享共创。四是要抓好科普信息化的落地。科普信息化要进社区、进乡村、进中小学、进家庭,尤其要努力覆盖基层和偏远地区。基层和偏远地区对科普的需求很强烈,但科普资源要比大城市落后很多,要发挥信息化的传播优势,加强基层和偏远地区的科普服务。要大力宣传表彰为科普信息化事业热忱奉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面向基层群众、深受青少年欢迎的先进典型,鼓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加入科普创作和服务队伍。要注意采用群众推荐、群众评选的方式,发现和激励科普爱好者、科普创作者、科普志愿者,发动群众发掘壮大科普力量。要探索建立众筹、众创、众扶的科普信息化工作机制,把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科普工作者、志愿者、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合力推进科普信息化。

科普信息化建设关系国家的创新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支持和保障力度,领导干部要当好科普的“后勤部长”。中国科协和各级科协组织要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大胆创新,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标题: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工业强县”进程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400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