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中国互联网垃圾网站为什么越来越多?
如今的互联网可以说是垃圾网站盛行,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下面五点:
1、网络、服务器的价格越来越低,建网站成本也越来越低;
2、采集器、CMS等相关工具日趋成熟,只需要少量的资金就可以购买并且迅速部署垃圾网站;
3、搜索引擎在判断原创、采集等方面还相对落后;
4、正规网站门槛已经越来越高,各行业都有重兵把守,广大的站长很难突破,只好沦为垃圾网站站长;
5、无数多的“成功案例”激励后来人在垃圾网站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在这几点原因的综合下,整个互联网变成了垃圾网站的温床。
目前流行的垃圾网站的做法:
1、由于搜索引擎对原创的重视,大量的垃圾网站开始了伪原创的过程,比如用程序替换部分词,交换段落,更改标题等等;
2、原创、伪原创、采集穿插,跟第一点部分雷同;
3、采集中文站,利用翻译工具,生成狗屁不通的英文原创站;
现在的情况是正规站点很难赚到钱,反而垃圾站点更容易赚钱,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搜索引擎营销投递
二 : 为什么越来越多大学生沉溺于游戏中?
文 / 吴遇安 | 知乎
1
去年十月份 epic game 发布了它的著名 ios 动作游戏系列“无尽之剑”的第三代,作为该系列的忠实粉丝,我也在第一时间就下载进行了试玩。
简要介绍一下这个著名的动作系列,infinity blade,玩家可以将同一轮关卡无限次通关,取得更高的等级与装备,从而抗衡世界各地的其他玩家,以其精致的画面和独创的操作手势著称,是苹果平台上动作游戏的标杆之作。
第一轮的难度是最高的,玩家需要从一级开始,慢慢探索剧情,获取等级和装备,而通关第一轮之后,接下来就进入无限“刷”的环节了,在大约两个小时之后,顺利通过了所有剧情,游戏进入了“感谢字幕环节”(感谢家人朋友同事,XX人担纲XX职位),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让玩家们充分感受 Epic game 团队的团结友爱,还是仗着玩家们花了四十五块买的游戏不舍得随便删掉,这个过程竟然没有设置“skip”键,这就意味着玩家必须耐着性子看完所有字幕,才能进入第二次轮回。
好慢啊,怎么这么多人。
这么多人..
这么多人?
这么多人!
大学生热爱游戏胜过课堂?我们想象一下,把“游戏”和“课堂”作为两方势力,在争夺着一种名为“学生注意力”的有限资源,我们问题就是研究,为何在这漫长的斗争之中,“课堂”总是处于下风。
那么把这个问题抽象至更高的高度,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一切形式的斗争,从长期来看(即刨除偶然和运气等不可控因素),取决于什么?
当然是实力。一切形式的斗争胜负,从长期来看,一定取决于实力。
所以结论就是这样,那张名单真的是很长,我粗略地数了一下,人数接近两百人,Epic game 是业内相当出名的工作室,成员几乎都是经历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开发的老人,也就是说将近两百名,高智商,接受过高等教育,而且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花费了八百多个日日夜夜(第三代开发历经两年多),投入数以百万美金计的资本——来娱乐我两个小时。
如果同样要占用我两个小时,老师只需要申请个教师,把去年的教案翻出来,改写一个PPT模板即可。
我忽然想起一些事情。
在我读到的一些游戏设计书籍里,对于如何吸引用户注意力,提出了无数的法则和解释,加起来足足有数百万字。游戏邦论坛每天至少刷出几百张帖子讲述自己的游戏设计心得。
我想起那张名单里的分工已经细化到了“士气鼓舞队长”这一级。
我想起我采访的那么多个南边的大大小小游戏公司的工作者——程序员,运维,美工,客服,他们告诉我,开发的时候一周至少工作六天,每天十二个小时,噢,听说新的GTA(侠盗飞车)开发成本是350000000美金(编辑注:超过21亿人民币),相当于一个大学一整年所有的经费。
试想这样一种情形,同学们面前有两个姑娘,一个整天大吃大喝,且从不运动,从不打扮,肥的要死,满脸痘痘,另一个天天健身,肤白貌美气质佳,书读得多妆还画的好看,啊,应该选哪一个呢?
这就是这个问题的解释,课堂总是输给游戏的真实原因,囊括了所有的论点论据,贯穿了一切的哲学原理,不管是“即时成就”,还是“小惊喜”,游戏的一切一切优势,每一分,都来自于无数的时间,金钱,和人力。很简单,在这场战斗中,游戏比课堂,认真太多了。
2
实力决定斗争的胜负,而游戏的实力压倒性地赢过课堂,但是仔细思索之下,这条原理其实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来继续深入地谈谈。
首先,这条原理的适用是有一个基本假设的。
类似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供求模型假定价格是影响供求的唯一要素。
同理,在我的理论模型中,我假设“吸引力”是影响学生选择的唯一要素。
在这个模型中,我针对的是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很大的生活压力,也并不具备高强的自制力,智商才干均属中层,因此,除特殊时期之外(考试前),“吸引力”是决定他们选择的最重要要素。
但是这个结论却指向一个很有趣的推论,资源投入决定实力,而实力决定胜负,那么由于游戏业的投入永远大于课堂,因此课堂想要击败游戏获取“学生注意力”就是不可能的。
在此需要先厘清一件事情,因为“游戏的资源投入永远大于课堂”这句话可能不会被所有人认同(编辑注:2013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4132.45亿元,各级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
因为我国每年投入教育业的庞大资金足以匹敌成千上万个“业内标杆”的游戏,高校里的新讲师至少是硕士毕业,还有无数的经验丰富的教授授课,资源投入似乎并不少,似乎无论如何也不至于“永远小于”游戏。
所以在此需要引入两个新概念,“分享成本”以及“力的方向”。
分享成本:一家游戏公司调集一亿资金开发的游戏,本身的品质达到了“一亿”的级别,无论是一个人玩还是一百万个人玩,每个人享受的都是价值一亿的娱乐产品,事实上,如果是网游,随着人数的增加,每个玩家体验到的游戏价值还会上升。而教育则不同,投入一亿购进的新设备,也只能供给一部分人使用,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给所有人授课,换句话说,就算政府于北大投入了一百个亿,作为一名身在杭州的学生我也享受不到一毛钱的好处。
力的方向:一家游戏公司的每一部分,程序员,策划师,剧作家,运维,广告,数据平衡师等等等等,这个庞大的系统在不断地运转,他们的敲下的每一行代码,画出的每一张图片,更新的每一个数据,全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即“取悦玩家”。
而高校则不同,例如我们拥有优秀的教授上课,但是根据许多学生的反映,教授上课往往懒懒散散,对课程的准备也并不认真。
有人告诉我说,一本简简单单的物理学课本凝聚了许多聪明绝顶的大师一生的心血,怎么能说“投入少”,其实这很好解释,我想请问,这本物理学课本上凝聚的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否是“取悦学生”?如果方向根本就不是取悦学生,我在之前提过了,这个模型中,决定学生选择的唯一要素即吸引力,那么凝聚的再多心血,只要对吸引力的提升没有作用,在这场斗争中便无意义。
这样解释过后,大家应该能明白我的推论了,由于分享成本和方向的存在,“游戏的资源投入永远大于(甚至远远大于)课堂”。
大前提,资源投入决定实力,实力决定胜负。
小前提,游戏资源投入大于课堂。
结论,游戏永远胜过课堂(在对于“学生注意力”的争夺之中)。
这简直是摆明车马告诉所有教育界的仁人志士们,不用再抗争了,蚂蚁再强壮也是挡不住人类一脚的,大家还是洗洗睡吧。
而这个答案明显不能让人满意。
也正是在这矛盾的时刻,我由于另一个契机,发现了这个模型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出了修正。资源投入决定实力,听上去似乎没错,资源无非就是人力物力时间三项,从长期来看这是无法作假的,但是仍然会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修行二十年空手道的黑带N段被一个入伍三个月的新兵一枪击毙什么的。实力,不仅仅由资源投入决定。
再次引入新概念,转化率。
转化率,即“资源”转化为“实力”的程度。
举个例子,我们把“课堂”和“游戏”当作两个产品,那么现在老板下达了命令,他需要一个让用户觉得“活泼”的产品。游戏方”的工作人员要怎么办呢?他们必须重新绘制所有的原画,重建所有模型,全部改为卡通Q版的那种,而策划师则是要熬上很多个通宵,尽力把游戏中每一段NPC的对白都埋下段子,广告部门竭尽脑汁,试图在小小的广告版面上尽力表达出轻松的风格。
而老师要怎么做呢?他只需要在上课的中途讲几个笑话就行。
为了达到同个程度的实力,游戏“需要”投入的资源要远大于课堂,这就是转化率。
所以实力因该等于“资源”X“转化率”,游戏占有的资源高,而转化率低,课堂的资源投入虽少,但是却拥有极高的转化率,这才是“对峙”的真相,也是课堂面对游戏时的胜机。
3
为何“课堂”的转化率要高于“游戏”?
这是由于课堂相对游戏,占据了两个绝佳的优势。
一是“认知高度”,由于我们“出色”的中小学教育和来自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就算是最恶劣的学生,也知道上课是件正经的事情,而打游戏,是件不正经的事情,因此,学生们不去上课,不是排斥“课堂”的本身属性“学习”,只不过是由于这个“产品”设计的太烂太丑,不吸引人罢了。
二是“封闭”,进入一个学校之后,退学或者转学的几率低之又低,绝大多数人也没有条件(或者欲望?)去体验不同学校,甚至学院的授课风格,在某门课的两小时之中,通常只有一位老师在台上发言,学生们根本没有对照组,只能默默接受,就算选课的时候同一门课会有七八个老师开,可是这与“游戏”中任意类别动辄成千上万的相似产品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
由于这两个优势的存在,学生们对于课堂的阈值很低,如果偶然能上到不错的课,他们便会痛哭流涕,四处奔走相告,而面对游戏,则是吹毛求疵,只要大爷不满意立马转身就走,反正外面还有几百家店面任选呢。
还有另一个问题,如果游戏的实力如此之强,吸引力如此之高,以致于学生们纷纷投怀送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那么如何解释在“普通学生”群体中,还有很多人对游戏并不感兴趣,包括一部分的男生和绝大部分的女生,这是否与我的理论相矛盾了?
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在普通学生的群体中,同学们确实是有不喜欢游戏的,而且数量还十分庞大,但是不喜欢游戏的人——难道就没有别的爱好了?不把时间花在游戏上,他们会花在电视剧上,小说上,化妆品上,八卦新闻上,音乐上,电影上。
据说起点上有十万作者,其中不少疯子可以一天更新五六万字留住自己的读者,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每天在电脑前坐十个小时。
电影圈子的竞争几乎已经到了杀红眼的地步,上千万上亿的投资不要钱一样扔出去,制作周期一年两年三年,演员在大冬天敢往江里跳,只为了娱乐大伙一个多小时。而音乐的产业链之庞大,我就不用描述了吧。
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这些广告人简直丧心病狂。一个图片配文字的事情,居然也被他们分解到了那种地步,你们可见过教授在那边担心我今天的PPT做的是否符合了学生们的美学需求?
这些娱乐产品,他们每一个,都适用于这个理论模型,他们的实力,都强于课堂,因此,在这篇研究中,“游戏”只是被我取出来作为“娱乐产品”的代表而已,你可以把它替换成任何一个别的词,毫无关系。
实力,才是决定斗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本文由 吴遇安授权发布,转载请私信吴遇安。
题图:Prochaina
三 : 中国人的婚姻为什么越来越脆弱?
一向崇尚“家和万事兴”的古老中国,正遭遇婚姻动荡的冲击。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四 : 潘晓:为什么人生的路越来越窄?-1980年5月《中国青年报》
1980年5月《中国青年报》读者来信五 : 为什么美国人吃肉吃得越来越少?
灵活素食主义短短5年时间 美国人对肉类食品的消费呈稳步下降趋势。[www.61k.com)
美国是世界上吃肉吃得最多的国家。尽管他们只占世界人口的1/20,却消耗了全球1/6的肉食。但现在,情况正发生变化。
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个人都在考虑要不要让餐桌上大块的肉消失。我们能证实的一点是:无论是由于不断改进的肉食品生产方式还是不断降低的实际成本,肉类食品绝对是大家可以负担得起的便宜商品(美国汉堡包就被认为是当地最便宜的快餐食品)。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为什么美国人在食物上的开销会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居民都要少——这里的“食物”,主要就是指大家平均每天吃掉的半磅肉类。
在前半个世纪,人们对肉类食品的消费还呈现稳定攀升的态势,现在,这些数字几乎在一路暴跌。据美国农业部预期,美国2012年在禽肉类方面的消费将会再次下跌,比2007年要减少12.2%。牛肉市场已经持续20年都在萎缩,猪肉销量在近5年内稳步下滑,鸡肉市场的衰落则更为夸张。
美国农业部的报告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政府部门对肉食产业采取了不公平的政策,而消费者成了最后的受害者。言下之意似乎是,“大家吃肉吃得越来越少,这是因为我们被迫只能吃得少一点。”见鬼了,这是怎么回事?
想要找到一些合理的解释其实很容易。2011年12月发布的“每日牲畜业报告Daily Livestock Report”正是如此,它将肉类食品的衰落归罪于不断增长的出口量,因为这使得美国居民能买到的肉类越来越少。它将其归罪于乙醇,因为正是它导致饲料成本提高、产量降低,最后饲料生产商就只能靠抬升价格来平衡成本支出。它还怪罪于干旱。但对于经济萧条它倒没说什么,这一点很令人惊讶,因为显然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这些还多多少少说得通,但这篇报告接下来开始怪罪美国政府,因为它在过去的30至40年间发起了一场“针对食品保护消费的持久战”。它是不是类似毒品战,还是阿富汗战争,或者抗癌大战?因为我看到了如下几点:一段关于政府补贴谷物、大豆等牲畜饲料的历史;一张几乎是免费的许可证,任由其对环境破坏、对动物施加虐待;牲畜场主不太情愿减少动物饲料中的抗生素;政府无法控制肉食品加工商们对小农场主的肆意妄为。
虽然还有很多真实而无趣的原因,比如出口什么的,但科学家倒明确建议过美国消费者,他们是应该少吃点儿肉了。
这份报告中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它以为美国消费者都是些消极角色,他们在政府与肉食品产业的对抗当中必定是利益牺牲者。它压根都没提过,人们吃肉越来越少,只是因为我们想要吃得少些。
因为涨价或者经济危机就少吃肉,这实在不合理。我们完全有别的途径去做“牺牲”。比如减少购买垃圾食品,少买衣服,或者少买个iPhone——这些都要比少吃肉像话多了。而且,即便今年的鸡肉价格比去年还低,市场需求却依然是在下降的。
有些人选择少吃肉,完全是出于很正当的理由。最近兴起的“灵活素食主义”,被列为2012年五大健康趋势——这种饮食习惯不完全食素,只是相对减少肉类的摄入。专业菜谱网站Allrecipes.com对其1400名注册会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1/3以上在家做饭的人声称,他们在2011年吃的肉要比2010年少。去年6月,另一项调查显示,有50%的美国成年人知道“素食周一运动”,而有27%的人说,他们正在有意识地主动减少肉食品的摄入。
而我还可以增添一份佐证,我问过那些听我演讲的人:“你们当中有多少人现在吃的肉要比十年前少?”台下至少有2/3的人举手了。
目前我们吃的肉还是算很多的,多于身体健康所需、多于环境可以承受,更不用提关于动物的问题。但短短5年之内就有12%的减少其实已经很厉害了,倘若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在下一个五年,情况可能会更惊人。
好吧,5年前我们也没法想象现在的一切,不是吗?看来所有人当中,只有肉食产业的人需要担忧了。我们其余的人则应该好好庆祝一番。米饭和豆子,谁想再来点儿?
本文标题:中国愤青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互联网垃圾网站为什么越来越多?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