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往生之路第一讲
文本下载音频下载
往生之路
益西彭措法师 讲述
“导归极乐班”在今天这个吉祥的日子正式开班了。开班的宗旨是帮助大家往生极乐世界。所谓的“往生之路”还是平常讲到的“信、愿、行”三资粮。开设“导归极乐班”的课程也是把重点放在强化大家的信、愿、行上,想方设法来辅助大家增长信、愿、行。
按照最简单的方式来解释,“信”就是对阿弥陀佛有信心,“愿”就是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望,“行”就是有了信愿之后,修能往生极乐世界的法门。这里面,信、愿是发起净业的前导,也是往生的必须条件。不论选择修密、参禅、持名、观想等的哪种法门,都一定要具备信愿,才可能往生。如果没有信愿,那就不成为往生的根器。这一点大家务必要特别明确。
如果你已经铁定了心,今生就一定要去极乐世界,绝不改变,那一定会在你的行动上体现出来,下至会把布施一碗饭的功德都回向西方。所以,真正有信愿的人,一定会把平常修行的功德全部回向在往生上。没有这个行动,就说明你还没有下定决心要去西方。
打个比方,你如果真有想买一幢房子的愿望,就会把平常挣的钱一笔一笔都妥善地存在银行里,作为买房基金。等到你资金充足之际,即可买到这幢房子。如果你买房的愿望是很真实的,那一定会付诸行动。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是真想在净土七宝池里得到自己1个莲台,那肯定会把平常修行的每一笔善根都投放在这上面。有信、愿的情况就像是这样,一定会勤修往生的正因,会把功德回向在往生上。这样往生的资粮一旦积累充足,就会往生。所以,我们的第1个重点就是要强化信、愿,使得每1个人能真正生起信、愿。这就是推动净业修行的极关键的前导,因此要再再强化。
强化的途径,也没有别的窍门,还是要加强对净土经教的学习,使得你对于阿弥陀佛的愿海、极乐世界的殊胜功德、往生净土的必要性等等,再再地加强认识。从这里会强有力地生起信愿。
至于行门,我主要讲解“持名念佛”法门。我们下面的听众有很多情况,有一部分人主要修持名念佛的法门,有一部分人修持其他往生法门。我要讲的是持名念佛,如果你不属于这种类型,那就应当做相应的转换。看看课上讲到的方法、要点,能不能用在自己的修行上。在这上要灵活掌握。
总的来说,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一份净业的修行,不管你是持名、持咒或者修破瓦法等等,这些不拘一格,大家的共同点是应当强化净业,来保证往生。无论是持名、持咒、观想或者万善兼修,都要用你坚定求生西方的愿力来摄持回向。总之,要把握住信、愿、行这3个要点,来达到往生。
我们首先会用好几节课强调出离心的重要。结合在净土上解释,出离心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是往生的必要条件,也是基本条件,所以我们首先就从这里讲起。
出离心对于往生至关重要
当今时代,大多数念佛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信、愿、行不到量。不能说不信,但是这个信心不够圆满;也不是没有愿,但是这个愿力不够坚定;也不是没有行,而是不能精进。
为什么信、愿、行不到量呢?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出离心。有了出离心,就自然能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样在信、愿、行上面都能达到彻底。
那么,该如何培养出离心呢?这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能有的,而是必须通过长期的闻思,启发清净的智慧,从而在见解上获得决定。有了这个定解,心就会发生猛利的变动,从这里就会产生出强大的信、愿、行。
具体该怎样产生定解呢?这里必须要把握好2个要点:1个是要认识苦谛;另1个就是要认识极乐世界让人无法相信的功德庄严。也就是一方面一定要看到娑婆世界的苦,真正看透轮回唯一是苦的自性,非常的可怕。另一方面要清楚地认识到极乐世界具有无比殊胜的功德,是真实安乐的体性。
这样生起了正确的认识后,对于整个轮回不再抱有任何希望,彻底的厌离娑婆,并且会一心坚定地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内心里面发生了这样的转变,自然就会出生到量的信、愿、行。也就是说,这时的信达到了圆满,完全相信轮回纯一是苦,相信弥陀愿海就是那样让人无法相信,阿弥陀佛决定能救拔我出离生死苦海,由此对阿弥陀佛生起无比的信心。这时的愿也达到了坚定,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一心想要摆脱轮回,唯一希求往生极乐,再没有其他的想法。这时的行也具足了精进,在信、愿的推动下,会实实在在、全力以赴地行持。像这样,信、愿、行就很彻底了。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也说到:“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不得生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都看过很多有关往生净土方面的传记,能很明显的发现,凡是往生的人都具足真实、到量的信、愿,没有1个例外。而生起到量的信、愿,必须在关键的要点上下功夫,也就是要在你的心里聚集好它的因——出离心。否则虽然不能说信、愿、行完全没有,但是达不到量,不合标准,也不会有大的作用。这就好比我们要生火,首先必须把燃料放好,各方面的因缘集聚完备,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燃烧起来。如果温度不够,各方面的条件不圆满,始终是无法点燃的。
出离心的标准
关于出离心的标准,高一点来说,就是对于娑婆世界,对于整个三界轮回,下至一刹那的羡慕心、希求心也没有。但是,这对于现在大多数人来说,一刹那不离开求解脱的心,这太高了,做不到。有的时候遇到一些悦意的对境,很可能会忘失正念,这也情有可原。毕竟作为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很难出生强大的对治力量。
所以,我们不从高处谈,就只从最基本的来说。也就是大多数人不一定有因缘出家,或者离开维持生活的正常工作,去深山里闭关修行。但从最低程度来讲,一定要有出离的想法,也就是在自己的心里,轮回世间和极乐净土这二者之间,以净土的心为重。这就是出离心的基本条件。如果连这种最起码的心态都没有,那就很危险。因为平时都不能这样把握住自己的心,到临终时更不可能把握好。所以,每个人都要辨别清楚,在心上做出正确的取舍,否则一辈子浑浑噩噩,到时候耽误的是自己。
爱极乐胜过爱娑婆
我们从最低的来说,首先,爱阿弥陀佛要胜过爱自己的父母。也就是在自己心里,最重要的是阿弥陀佛,与世间恩德最大的父母相比,自己对阿弥陀佛的感情更深。
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因为在世俗缘起上,对什么看得越重,心倾向于那方面的力量就会越强,关键时刻就会发生作用。所以,你必须要一点一点地培养,一次又一次地引生出来,这样经过几百次、上千次的引发,重于净土的心就加强到量了。
引生这种心态的前提,首先就是对于西方净土有足够的了解,这一点必须要学好《无量寿经》。否则把根本的经放在一边,谈很多这样那样的修法、标准,虽然能说一点,但是你的心里没有因,根本不了解弥陀愿海的殊胜,不了解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也不可能真心信乐西方净土。这样了解之后,就要反复不断的熏习,让这种力量不断的加强。从最开始的很陌生,变得非常熟悉,一想起来就有1种很殷重的心,最后成为你心中念念不忘的事。
其他方面以此类推,就是要时时处处在心里对比娑婆世界和极乐净土,不断地加强对极乐世界的情感,要超过对娑婆世界一切事物的爱重。
再举例来说,爱观世音菩萨胜过爱自己的妻子;爱大势至菩萨胜过爱自己的儿女;爱莲池海会的诸上善人胜过爱自己的亲友眷属。可以这样想:一往生到西方净土就能和那么多的大菩萨在一起,时时刻刻处在佛菩萨的海会当中,那会受多大的加持啊!在这个世界里,虽然有圣人,但我们遇到圣者的机会寥若晨星。而在极乐世界,像文殊、普贤这样的补处大菩萨,有无量无边阿僧祇那么多。阿弥陀佛如今已成佛十劫,每一刹那,从十方无数世界中往生的人有多少,何况10个大劫合起来,已经成就了无数的补处菩萨。那是一股无比巨大的力量。所以但愿我能早日处于佛菩萨的坛城之中,永不离开。
再比如,爱净土的楼阁胜过爱自己的房屋。心心念念就想早一点进入西方净土的七宝楼阁之中,不像现在住的土木建筑,那里具足无量的庄严,可以随心所欲地变大变小,在任何1个角落,都能看到十方世界,见到各种的景象后,自然会引发悲心、精进等各种功德。
同样,爱净土的莲花胜过爱自己的财产。深深地盼望着早一天从七宝池的莲花中出生,不是在这个世界从母胎里出生。从莲花中化生出来,就是清虚微妙之身,自然具足一切相好庄严,从此之后“无有众苦,但受诸乐”,那有多好啊!
并且,爱阿弥陀佛的名号胜过爱自己的名誉。不要天天念着自己,要念就念阿弥陀佛。念得破除无明,念得心中万德庄严……阿弥陀佛的名号,确实是闻名十方。要深深地相信这句名号,超过世间的一切名号。
还有,爱净业胜过爱自己的职业。世间的各种职业,像是教书、行医、经商等等,究竟来说都是一些无意义的事。但是我们修净业,修的就是和阿弥陀佛相应的业,是获得弥陀愿海巨大加持的业。因为我们相信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已经成就,知道阿弥陀佛的法界身、光明身周遍一切时处,自己至诚恳切地祈祷,念念投入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决定当下就摄持你。所以说,修持往生西方净土的业实在是太好了,太有价值了,这跟每天做世间的行业完全不同。所起的每一念信愿,念的每一声佛号都不会空耗,修得越多就越欢喜,越有把握。如果能一天到晚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沐浴在佛光当中。这的确是人生中最幸运的事。谁能够有因缘,有福报修这样的净业,那么他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另外,爱功德水胜过爱自己的饮食。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讲到,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一喝就能遣除饥渴等无量过患,而且还会增长种种菩提善根,有这样让人无法相信的功德。我们想想看,到了极乐世界天天可以喝这么殊胜的八功德水。这个世界的饮食哪里好呢?相比之下,实在是百千万亿不及一分。
还有,爱光明胜过爱自己的衣服。如果现在修得好,修得很清净,你在念佛之际,也可以直接得到佛光加被。如果你的业障太重,就不会有什么感受。只要生入西方净土,时时都会沐浴在阿弥陀佛的光明之中。只要蒙受佛光照触,就像大愿中所说那样,当下就能身心柔软,破除无明,开智慧眼。
而且,爱共命鸟胜过爱自己的宠物。不像这个世界的鸟,那里的共命鸟都是佛的智慧所变现的,能够随众生的心自在地说各种法。像这样可以从各方面举例。
总之,要这样想:具足一切善妙功德,极其殊胜的极乐世界,是由法藏菩萨的大愿、大智慧、大慈悲、无量菩萨行等摄集而成。净土的一尘一毛,圆明具德,都是美妙无比,无一不是从佛的大愿海中流现,极其让人无法相信。只要往生到西方净土,从此之后,我的眼耳鼻舌身都能触到阿弥陀佛无漏智慧变现的妙物,完全处在加持的海洋当中。不像我们这个世界完全是由烦恼、有漏业形成,周遍是苦。只要稍微想一想,就知道极乐世界无数倍的胜过这个世界,下至1个微尘都远远胜过娑婆世界最好的事物,所以我不爱娑婆就爱极乐世界。除非智力不正常,或者有极大的修行能力,否则有心识的人谁会不想往生呢?
培养净土情感
发出离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净土情感。
打比方说,1个人虽然还没有去过美国,但是在他周围,有很多人给他讲,美国各方面是怎样的,有多么多么好,包括去过的人也会讲一些美国的具体情况。他自己也会常常看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这样他对美国的情况了解的越多,就越是觉得美国超过中国。无论是整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知识程度、发达程度、所拥有的财富、开展事业的程度等等都远远超过中国。在他的心里,美国高,中国低。随着这种心念的不断渗透,他内心当中就会逐渐生起1种很深切的渴望,盼望着能早一点到美国去。不必说真实去美国,一谈到美国,他心里的状态都不一样。这样日积月累起来,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去。相反,如果没有那种很深切的向往之心,一提到美国,心里什么触动都没有,这样就算有机会也是不会去的。所以说,希求心是可以培养的。像那个人天天想美国的事,在那种氛围下熏陶久了,自然会有强烈的渴望,会心心念念去追求。
同样的道理,虽然你还没有去过极乐世界,但是释迦佛在经教中做了很多如实的介绍,祖师大德们也是再再地称叹极乐净土,你也看过一些像《净土圣贤录》这样讲述很多人真实往生的记录。诸如此类,通过不断地熏习净土经教,你心里会对那个世界很熟悉,会逐渐地出生净土情感。
熏习净土气氛
要想成功的往生极乐世界,就要把这个业识心最终熏习成光明心。如果你懂得唯识就会明白这一点,一切都是唯心变现。我们现在就是要在自己的业识心中熏下净土的境相。具[www.61k.com)体就是要对于净土经教行持听闻、思维、读诵、讲解等的十法行。这不能只在小范围里进行,我们对“净土五经一论”,像《弥陀疏钞》《弥陀要解》《圆中钞》《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等,都应当学习,至少达到一定的量。如果你能完全投入,不断地串习法义,就会从内心当中启发出清净的信心、欢喜心、求往生心。这样经过多年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生起信、愿,依靠成百上千次的积累,就会串习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个时候,会在你的心中熏满了净土的气氛。我的经验就是这样的。
我们看过去往生的大德,比如善导大师一生当中自行化他,都是以净土为归。大师30年常坐不卧,每次念佛都是在佛堂长跪合掌,即使是冬天也一定要达到流汗才肯休息。一生中圆满画完300壁净土变相图,书写了10万卷《阿弥陀经》。道绰大师从不背对西方,每天至少念诵佛号7万遍,一生中讲了200多遍的《观经》。像他们做的这种示现,并不是高不可测,而是在每个人身上都能做到的。我们就要随学他们,心系净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熏习,这种习气串习到量,逐渐就熏成了净土的气氛。
再拿去美国来说,最开始通过别人的介绍,对美国的大致情况了解一点,也会产生兴趣,但这还远远不够。只有经过不断地了解,再再地熏习,最后发自内心地认为:美国真好!不仅是在心里想,口头上也这样赞叹。那么这个人就很有那种气氛。就像在一些发达城市长大的人,他从小生活、学习的环境里,人人都崇拜美国,他会不断地从父母、同学、老师等方方面面接受到这方面的信息。而且自己也会看到很多这方面的画报、影视等的资料。从上学之际起,跟同学聊天也会重点谈这个话题。在他的心目中,什么都是美国的好:只唱美国流行歌曲;只看美国电影;只谈美国的新闻,无论是服装、手机、电脑,所有东西都只选美国品牌……他一直这样串习,里里外外都熏成了美国味道,凡是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有个“洋味”。这就是以长期、持续地熏习培养出来的气氛。
佛法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就像他熏习美国那样,我们就是要常常熏习西方净土的一切:坐之际朝向西方;天天不断地看净土方面的书;唱歌只唱阿弥陀佛;给自己取名字也只取西方净土方面的,像蕅益大师给自己取名为“西有沙门蕅益”,莲池大师也是自号“莲池”。娑婆世界的事想多了、说多了,怕生爱染,对这方面都没兴趣,讲话只谈极乐世界方面的,别的不谈,心心念念只关注西方……如果懂得唯识,就知道要把这一切都作意成极乐世界:喝水之际要想到,我喝的是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吃饭之际要作意,这就是西方净土的百味饮食;自己住的房屋也定义为极乐世界的七宝宫殿;看到一切人,都作意成西方净土的佛菩萨……总之你要时时作西方想,把整个世界观为极乐净土,一切万事万物都作意成极乐世界的器情庄严。要这样不断地在自己的心上熏净土习气,从身口意三方面去强化它,强化到念念唯是西方净土。
确定往生西方
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就能遍入十方刹土,见到阿弥陀佛,不久就能面见无量诸佛。所以你只要完成这一点,就一了百了,成佛的大事就是以这个方便门来完成的。
学过《往生论》就会很清楚这一点。论中安立五门,说明入净土和出净土的具体情况。也就是你只要往生到西方净土,出来之际必定是大菩萨。具体来说,首先“近门”,意思是一往生就获得不退转,趣近无上菩提;其次“大会众门”,是说一入净土就进入如来大会众的行列,成为莲池海会中的一员;之后“宅门”,意思是入于殊胜寂止的舍宅;此后“屋门”,说的是进入胜观的房屋里;最后“园林游戏地门”,表明修行成就后,就像在花园里游戏一样,任运地在生死轮回中度化众生。这就是通过往生极乐世界来成就自他二利的步骤。
所以,你的心里一定要确定:我就要依靠这个方法成佛。如果这时你还是犹犹豫豫的,不能下定决心,那就说明你对净土法门了解得不够,认为它不是最殊胜的,心里还想选择别的修法。实际上,这就是你对于佛法不能融会,其实所有的显密佛法本来就融合在这里。
打比方说,我们要去北京,既可以坐飞机去,也可以坐火车去,或者坐汽车,怎样都可以。关键是你一定要有想去北京的心。因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到了那里办什么事都很方便。
同样,无论你修哪种法门,参禅也好,修密也好,持名也好,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依靠哪种方便方法都可以。关键是你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要希求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一往生到西方净土,就是到了1个成佛的国土,依靠阿弥陀佛无上的威德力就能迅速地圆满自他二利。
念念不忘西方
确定完修行方向,培养好净土情感后,还需要随时警策。也就是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心里都要警醒自己:我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去极乐世界。时时不要忘记。这一点非常关键。由此一来,所有长远的规划都在西方净土,而不是在娑婆世界。虽然暂时由业力都还在这里居留,但不会再为这个世界做很多长久的打算,这种心态很重要。
就像那个要去美国的人,他虽然目前都还在中国生活、工作,还需要处理各种的事务,但是他心中的趋向已经确定了:我人生的目标就是要去美国。所以,虽然他的身体都还在中国,但心已经在美国了。也就是他所有长远的计划全部在美国,他不会在中国作任何长久的打算,不会想我要在中国完成很多事业,置办很多房产等等。
他人生的重点全部在美国,所以在中国的事都是次要的。他已经计划好了自己未来的人生,从25岁到四十岁的黄金阶段全部在美国发展事业,所以现在这三年专门为出国做准备。像是准备留美的考试,筹备资金,办签证,各方面的联系等等,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这方面。至于在中国谋什么职业,发展怎样的事业等等,这方面的想法完全没有。当然暂时在中国,还需要穿衣吃饭,跟别人交流,处理一些眼前的事,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同样我们就是要去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娑婆世界的事都是次要的。现在我们就要规划自己的未来,也就是想:我该如何实现普贤行愿呢?那么,我要选择的就是往生到极乐世界,获得阿弥陀佛愿海的加被,由此来成办一切出世间的功德。所以我现在要每天抓紧时间,全力以赴地在信、愿、行上面下功夫,否则到时候去西方的考试通不过,就去不了了。当然暂时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家庭,工作,各种世间的琐事,但这些都不是重点。万不得已必须得应酬,或者说以业力所牵一定要完成的事,也就随缘做一点。但是心里不会想,我在娑婆世界还要发展几十年的事业,还有各种的梦想,各种的计划等等。也不会去大搞吃喝玩乐,做很多无意义的琐事。不愿意在这上面再花费什么时间。因为自己的心已经不在这上面了,对于一切世间的事能减则减,能无则无,是这种态度。
这样之后,你的心已经在极乐世界,你跟别人已经不一样了。他们会觉得:这个人很怪,大家喜欢的他都不喜欢,他怎么这样消极?当然,别人看不懂你也很正常,毕竟他们没有求生西方的心。但你自己心里要清楚,我就是要对这个世界消极,才能对西方净土有百分之百的积极;我对娑婆越是放得下,对极乐就越能提得起;我对这个世界的感情越淡,对极乐世界的感情就会越来越深。
日日培养往生潜势力
我们日常之际,就要培养往生的潜势力。这股势力,它会潜滋暗长,到临终时就像离弦之箭一样,会直接射入西方。所以我们现在就要积聚这种潜势力。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世界上一切事业的成功都是如此。我们只是看到射箭锦标赛上的赛手一箭射中靶心的成功,要知道为此他平时经历了多少次的苦练,流了多少汗水,做了多少努力。同样,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往生西方也不是单凭临终那天就能成办的事。
如果平时一点准备都没有,天天抱着侥幸心理,梦想着到临终之际,突然超越自己,具足信愿,就顺利往生了。这样一天一天地空过,完全没有在培养信愿上下过功夫,到时候慌慌张张的,极有可能一败涂地。一切事情都要有因才会有果,不是到往生之际才突然出现一朵莲花,而是在你生起真信、切愿之际莲花出生,经过平时不断增长信、愿,再加上持名、修法、回向等的滋润,莲花会不断地繁茂、鲜艳,这样到临终时才会顺利登上九品莲台。
如果平时能准备好,不忘记自己的方向,能够有意识的在这方面积聚因缘,让信、愿从犹豫不决转为毫不动摇,行持从薄弱逐渐到达稳固。这样的人临终时就会有十足的把握。因为那时这种往生的潜势力已经相当成熟了。首先说信心,经过成千上万次的积累,信心不断地增长,已经到达毫无怀疑的地步。愿力方面,也是通过不断地串习、提升,已经有了极恳切的愿。至于行持,更是依靠念念不断地修净业,对于每1个善法都非常认真地做回向,这方面也齐备了。像这样往生的资粮已经修集圆满,所以到了那一天必然能够稳稳当当,安然自在地顺利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因此,有智慧的人应当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每1个想对自己负责任的人都必须去做的事。
二 : 第一次学会打麻将
第一次学会打麻将
](1966年夏)
1966年4月下旬,我第二次为谢义真老师代课——她又做妈妈了——真是缘份啊!不过,地点在峰市中心小学。
这间学校的领导老师我大都认识,即使新增的民办教师陈林祥也是学弟——永定一中读书时比我低三届。
这次代课,我当然老套多了,各项教学常规都能得心应手,领导也都还满意。生活上也相当习惯,因为离家远,我就吃住在校,跟老师们接触也多。那时,老师们的业余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看书闲聊、吹拉弹唱,各有所好。但是,最吸引人的要数打麻将。打麻将是不大不小的集体活动,除了“玩家”,还招引许多“看家”——我就是其中的看客之一。
几位“老麻将”,洗牌、整牌、出牌、算番、点胡头,都很熟练。不过,他们似乎立了规矩:上课时间不打,输赢不付钱财——纯粹是一种娱乐。更重要的是,他们“推陈出新”,把复杂的番头作了“删繁就简”,既便于计算,又节省时间,短暂的中午也可以多玩几盘。(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看过几回,我慢慢懂得了一些规律,但因为不会算番,还不敢也还轮不到去试牌。不久,机会终于来了。
有一天,校领导去开会了,老搭档一时凑不起来,于是有人叫我玩一下。我推说不会,他们说:“没关系,不要输赢的。打错了,我们会教你。”于是,我便开始了学打麻将。
我的代课时间只有两个月。接近期末时,随着毛主席“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全国性的“文化革命”渐渐拉开序幕。每周六下午,整个学区的教师都要集中到中心小学“政治学习”,写大字报“揭盖子”。少了星期六下午,整个打麻将的时间就少了许多。特别是校领导,他们几乎都不再打麻将了。这样,我跟那些“闲教师”玩的机会就多了一些。等到学期结束,我的麻将功夫大有长进,不但洗牌整牌手脚麻利,而且理牌反应特快,每局都能按牌势确定理牌方向,等到胡牌就能迅速而准确地报出自己的番名和番数。诸如打牌的术语有:吃、碰、杠、补花、抢杠、拦胡、相公、运庄、臭下庄等;一般的番名有:不、门、平、断、脚、缺、高、斋、正、坎、明杠、暗杠、杂一色、清一色、一条龙、搭搭幺、对对胡、碰碰胡、全求人、抢君胡、杠上花、十三不搭、海底捞月、天胡等;胡牌时算番可以累加,到五番即视为到顶,称作“满贯”……这些,我都相当的熟悉了。
玩过几回,我体会到打麻将的确有无穷乐趣。最大的特点是“盘盘新鲜”:每一局抓到的牌都不一样,出牌的思路有多种选择,胡牌的局面也千变万化。跟其它的娱乐方式比起了,还多了一种集群性和互动性,而且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脑并用,机动灵活。你如果专注打麻将的时候,几乎可以抛却一切杂念,忘却一切烦恼,进入一种“自我陶醉”的境界;如果你要跟同伴交流事情,也可以放松心情,一边说话一边打牌,这样有时就会出错牌,发出一声懊恼的叹息,但是因为没有输赢利害的关系,也不至于伤了感情。
很快就放暑假了。老师们都集中到县里去搞政治运动了,我又重新回到自己家里。从此,我中断了打麻将的游戏。
我在这段时间学打麻将,只是为了娱乐,并没有把它当作赌博赚钱的途经。对我来说,它就只有如此的积极的影响。
附记
之一
到后来,我逐渐了解到,被老师们省略的番头还有大三元、大四喜、九莲宝灯、四杠、一色双龙会、一色四同顺、一色四节高、全双刻、一色三同顺、一色三节高,等等,这些番头出现的几率极少,即使遇上了,也就算作“满贯”,容易学也容易算,这样就减少了许多麻烦,腾出了相当时间。
而且,还了解到麻将有多种打法,每次开局之前,只要参与者约定哪种打法就行。当前,小赌大赌普遍玩的就是快捷省时的“碰杠胡”的打法,根本不用算番,输赢都很快。
之二
打麻将,在“文革”初期,曾被当成“封资修”的一部分加以禁止,在民间已经很难见到麻将牌。到了“文革”中期,因为缺乏文化娱乐活动,老百姓有人自造麻将。1970年,我和乃良弟用桂花树自制了一副木头麻将,我还成了兄弟们的“麻将师”。我们还借助木头麻将带来的一点乐趣,度过了一段相当艰难的岁月。
之三
到了八九十年代,“十亿人民九亿赌”,打麻将作为一种赌博工具风行全国,更有人把打麻将当作联络感情的“交际工具”,甚至有人故意输牌、乘机向领导“送礼”。这时的我,却很少打麻将,因为我历来讨厌赌博,更是对“借打牌之名,行贿赂之实”的卑劣行径嗤之以鼻。
之四
退休以后,我仍然没有加入“麻将大军”,因为我觉得可资取乐的方式实在太多了。打麻将虽可健脑,但不能健体,而且往往还会“伤心”,这已经有多个例子可以证明。况且,我还有自己更感兴趣、更紧迫的事情要做——写诗、填词、做对联、写文章、练书法、学画画,等等。所以,有人邀我打麻将时,一般我都是婉言谢绝的。
2011-6-13
三 : 我第一次和李宣“打麻将”
哈哈,我很高兴,今天是星期六,我又可以"打麻将"了。晚上李宣到我家来了,我说:“我们一起‘打麻将’好吗?”李宣说:“好。” 于是,我就教李宣“打麻将”,她很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 我们开始“打麻将”了,我先出,再她出,然后各自揭开自己的麻将,谁大谁赢。第一次,我赢了,第二次还是这样。 我真想要她赢一次,可是没有一次机会。“打麻将”是不是很有趣?你也想来打吗?四 : 谜语:待我用言语激之,其必麻痹也(打一成语)
谜面 | 待我用言语激之,其必麻痹也 |
谜语类型 | 打一成语 |
谜底 | 行将就木 |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