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杨公忌日【神秘的民间禁忌“七不出门,八不回家”】
“杨公忌”是专门避忌出行的日子。据清朝初年熊伯龙的《无何集》云:“世俗多畏杨公忌,谓不宜出行,皆未悉其原委,故为所惑耳。今按其说,乃是‘室火猪日,其术元旦起角宿,依二十八宿顺数,值室即为杨公忌。”按这样排列,杨公忌应当为“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相隔均为二十八天。这些都是禁忌出门离家的日子”。
民间典故传说
典故一:
古时有一户姓杨的人家有13个儿子,而他的邻居却没有儿子。于是,他常常在邻居面前摆出志得意满的样子。邻居很生气,就咒他:“不要嚣张显摆!生老病死各自有命,谁知道你的儿子就会长命百岁呢?”
杨公仰天大笑:“哈哈!我有13个儿子呢!即使碰上三灾六祸我也不怕!就算老天妒忌我,一个月收去我一个儿子,也会留一个儿子为我送终的!”
没想到,真是事有凑巧,有一年发生了瘟疫,刚好又凑巧这年有闰月,杨公的儿子得了疫病,第一个儿子就死于正月十三那天。紧接着,儿子一个个都死去了。到了年关十二月,杨公的十三个儿子全部死掉,只剩下他自己,晚景十分凄凉。人们都说,杨公的遭遇全部都是应在他自己说的大话上。而同时,十三这个数也被认为是个不祥之数。凡婚姻嫁娶的喜事,都不用农历十三这一天。
但是后来,相传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又根据“二十八星宿”顺数,订定了“杨公十三忌”。这十三个“忌日”分别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杨公十三忌”自古以来即受到玄空家的重视,在玄空家的眼里,这十三个日子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等。
典故二:
还有人说“杨公忌日”是纪念宋代抗辽名将杨家将一家的。杨家将杨老令公一直打胜仗,可总有几天老打败仗,后来总结出杨公忌日不能打仗。传到民间,这几天不能办大事,不能走亲戚....
具体时间是:
正月十三、二(月)十一;
三月初九、四初七;
五月端五、六初三;
七月初一、七廿九;
八月廿七、九廿五、
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
十二月十九。
总之,这是一种民间迷信的说法。并无科学根据。但是,我们老家那里的人是很相信这些,也很在乎这些的。
我有九儿十三孙,哪有孤老到我跟!
神秘的民间禁忌“七不出门,八不回家”
禁忌,在民间的通俗说法是“忌讳”。它是以民间信仰做为本质内核而派生出来,限制社会成员行动和语言的观念和作法。一方面,他们对受尊敬的事物视为神明,不准亵渎、冒犯。另一方面又对受鄙视的事物视为不吉,不许随意接触。禁忌的事象比比皆是,给生活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岁时节日禁忌。在正月初一忌说不吉利的话,不许父母打小孩,以免闹得不愉快。初三以前不能往外倒垃圾,那样会舍财,各家都争着往水缸里添水和背柴草,认为可以增加财富。初一、十五一般不能看望病人,因为,这两天是敬鬼神的日子,平时看病人以上午为宜。润城一带的人讲究“七不出门,八不回家”,即阴历初七这一天不离家,在外做事的人回家要避过阴历初八。出门的好日子一般是阴历的三、六、九。
源于周易的数字观
(一)关于三、六、九 在旧时,三和九在房屋建筑方面很有讲究。财主大户盖房讲究坐北朝南的三进(串)院,每进院上房和左右陪房相加为三座房,三进院积九座房的数。同时,还讲究三进院前后总计九个门,俗称"九门相照"。
其他如生小孩、办婚事、敬神等,也十分注重三、六、九日的选择。如生小孩,讲究九天待亲戚,俗称"办九(日)儿"。九是三的倍数,准此,十二天、十五天、十八天、满月都是待亲戚的喜庆日子,它们也都是三的四、五、六和十的倍数。办婚事择好(日子)儿,通常都选择这些日子(二十三除外)。结婚后的第九天,新娘被娘家接回去,叫"过九(日)儿:'。由于人们认为三、六、九是吉祥的日子,所以除婚嫁外,办其他事也多注意选择这些日子。由此,"三六九,遍天走",成为民间一个谚语。九月初九日称重阳节,在这一天降生的男孩起名重阳。
旧俗,敬神为三叩首,对亡人和生人都是四叩首,表示亡人和生人都没有享受三叩首的资格。
三、六、九这三位数在《周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三更为重要。如《系辞下传》说:"《易》之为数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叶国庆在所著《八卦所含之数》一文中说:"我国古初之数,或仅计至三。深受《周易》影响的《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曰'三生万物'者,乃视三为极大之数也。"
再如"六"和"九",六十四卦每爻都离不开六和九,因为"六"是太阴,代表阴爻,"九"是太阳,代表阳爻。
(二)关于七 七,主要用在丧葬方面,如老人死后,定在七天出殡。殡后对死者的祭奠日为三七、五七、七七(俗称"尽七")。由于"七"主要用于丧事,人们把它视为晦气,不吉祥的象征,于是便产生了"七不出门,八不回家"的忌讳。旧时,儿童游戏中有一种叫"拔七根"。三五个儿童在一起,各人伸出一个食指,上下插合在一起,然后由下至上依次拔出,向上层移动,数着第七者为输,受罚唱个歌或说个曲儿。完了重新再拔,意为拔除"七"这个含有灾难意味的数。
"七"和《周易》的关系:《周易》卦辞和爻辞有关年月日时的共14次,其中涉及日的5次,三处直书"七日"。《复》卦辞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彖》传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高亨《周易大传今注》说:"卦辞云'反复其道,七日来复'者,盖至七而复乃天道运行循环之数。并在《蛊》卦注中说:所谓'天道运行始于一而复于七,终则又始,往复循环。'是以一年四时(季)为据。春夏两季(正至六月)六个月属阳,至第七个月(七月)阴气至七而复;秋冬两季(七至十二月)六个月属阴,至第七个月(正月)乃是阳气至七而复。又说:"《周易》卦之爻数亦至七而复。每卦六爻:初、二、三、四、五、上,依次数之,数至第七,则复于原爻,正是至七而复,乃代表天道。"这就是说,古人用七来计日,认为这是遵照上天(即大自然)的规律行事。由此可见,人们把七日作为先辈殡葬的日期,并把七日的单数倍数(如三七、五七、七七)作为对死者的祭奠日,都是本照《周易》"七日来复,天行也"这个至大至高的自然法则而来的。
(三)关于奇数和偶数 奇数和偶数在民间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婚事多崇偶数。旧俗,在结婚之前,男方行聘礼,多为8架盒(即果品,每架100个)或10架盒。女方则相应陪送8件或10件嫁妆(特指家具)。女方结婚典礼当天,男方给女方的礼品,必配够4色,每色礼品必配成偶数,即使一块肉,也必在中间割上一刀,俗称"连刀礼条"。女方回的礼,也必配成4色,每色均成偶数。如连根生的两棵葱、两株艾等。迎娶时,或两乘轿或4乘轿。男方引宾、娶女婆各1人。女方送客,男女各2人。做引宾和送客的人,均必须配偶健在。
平时走亲戚送礼也多取偶数,绝无单(奇)数者。惟办丧事则多取奇数。写丧帖,每面必须成单行,每行字数也必须成单数。对死者的祭日也多为奇数,如三七21日,五七35日,七七49日,1周年,3周年。
奇偶两数和《周易》的关系尤为密切。如八卦中的六爻,单(奇)数为阳,双(偶)数为阴。乾为奇,《彖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长辈中的亲人去世,是家庭中天大的事,办丧事多贴"可当大事"的横披。所以从择殡葬日到书写讣文都采用至高至大至尊意义的乾象奇数。坤为偶,《亲传》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坤有温和、敦睦、柔顺的性格,所以婚事、孩子生日、亲友往来的礼品均用代表坤象的偶数。
[L]民间禁忌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禁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出门应忌讳的日子
以阴历为准,这几个凶日是:初五、十四、二十三。每个月的这三天,最好不要安排重要事项,特别是出远门。
因为一年中,每个月的这三天都属“鬼节”。鬼属阴,人属阳。所以,此三日阴气很重,不利人的出行,为大事忌日。
二 : 回家(八)
下午,去东市场给爱人买毛衫。由于是周末,人很多。在进商场时,不小心被两个新疆流浪小孩拉开了我挎包的拉锁,还算幸运,被我及时发现,包里的2000元钱没有丢失。在商场逛了一圈儿后,没看到合适的衣服,加之人太多,索性不买了,回家。
在往家走的路上,又看到几个流浪的孩子在墙角吃烤地瓜。在繁华的商业街东市场,不知道多少个新疆小男孩在做着人们反感的事情——偷窃。这些新疆孩子在东市场步行街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一幅幅笑嘻嘻的面孔,一双双脏脏兮兮的小手,穿梭于人流如织的繁华商业区。当行人不小心的时候,包里的钱和手机就会被他们拿走。每当看到他们的时候,我就想:这些孩子是哪儿来的?他们夜里住哪呢?看到他们偷包的时候,很气愤。可看到他们幼小的年龄,应该是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的年龄,应该是坐在妈妈的怀抱里享受家庭温暖的年龄。然而,他们却流落在繁华的城市,做起了不应该做的事情。
回到家里,脑海里一直是这两个流浪孩子的样子。他们本该与其他儿童一样,过着金色的童年。但是家庭的不幸、父母的离异等原因,使本该属于他们的金色童年蒙上了一层抹不去的灰色。想着他们的样子,我想起了反映印度等级社会的黑暗现实,影片引起了十年浩劫之后中国人的共鸣的电影《流浪者》;也让我联想到作家张乐平笔下的那个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的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三毛。他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歌中唱的是故事,而现在我看到的不是故事,而是现实生活中身边的真实。时代在进步,为什么这些流浪儿童的样子总是这么相似呢?时间可以改变人,环境可以改变人。印度电影《流浪者》法官的儿子照样可以培养成小偷,而这些流浪小孩为什么不能回家呢?这些流浪儿童,在父母身边时一定是不错的孩子。人也可以学好、学坏,变好、变坏,“变”是不变的真理。没有谁一出生就是小偷,就是流浪儿。但是大部分人都坚持小偷流浪儿一定是坏人,因为被偷过的人带着怨恨,而更多的人被告知远离这些人,是最好的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的方式。这样的偏见让人们不敢不愿去接近流浪儿,这样的孤立让流浪儿更加堕落,让原有仅剩的美好与爱也一点点在人们的冷漠和残忍中消耗殆尽。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流浪儿童,他们的生存权利时刻受到威胁。流浪儿童问题根源主要在家庭,由于家庭裂变,导致少年儿童离家出走的比例占55%左右。他们大多因没有父母慈爱和家庭温暖而背井离乡,常常遭到周围一些人的欺骗、歧视、辱骂、驱赶,得不到关怀和尊重,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他们露宿街头、沿街乞讨、居无定所……这就是流浪儿童每天可能面对的生活。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几十万的流浪儿童,他们离开家庭或监护人,流落社会。他们渴望家的温暖却不敢回家、无家可归,一些孩子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今天看到的这些偷窃的孩子,正在向犯罪的边缘靠近。
流浪乞讨儿童往往是失去父母的孤儿、被拐卖儿童、或者是被人控制的儿童,这些儿童不能享受家庭的温暖,不能享受正常的生活,不能读书,心灵深处有创伤,不能健康成长。据《民政部2000年流浪儿童救助教育工作进展》报告,“到2000年,全国的流浪儿童已达15万人次”;据2003年一研讨会报告“中国约有15万至30万”流浪儿童。这些流浪儿童,农村孩子占大多数。这些孩子的家庭破裂或残缺、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教育不当、家庭矛盾尖锐、生活贫困等,都造成大批流浪儿童的产生。流浪儿童,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布的数字,全世界现有流浪儿童总数约在8000万到1亿人之间。(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到处流浪到处流浪,命运伴我奔向远方奔向远方。随着流浪儿童的增加,他们的生存问题、教育问题,越来越被人关注。这些流浪儿童大多来自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地区,有的是因为贫穷,生活所迫,有的是被拐卖等等,诸多原因导致流浪儿童呈逐年递增趋势。都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流浪儿童的大量存在,反应了我们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几年前走失了,现在依然没有回来,生死未卜。全家四处寻找,也在回家网上、宝贝回家网上登过寻子启示,至今未果。现在,只要他们夫妻在街上看到乞讨、偷窃、卖艺的孩子,他们就会仔细地看,是不是自己的儿子。我也在他们注册登陆的寻子网上关注过,在网站看到的那些寻子启示,真的让人伤心。
童年,本该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欢笑,本该在校园里学习游戏。然而,这群孩子,他们的童年衣衫褴褛,食不果腹,还常常挨打,有的甚至被人为致残。看到这样的消息,怎不叫人痛心?怎不叫丢失孩子的亲人伤心、牵挂?在回家网上,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妈妈,救救我吧,我找不到了回家的路!”然而,孩子,你在哪儿啊!宝贝,你是否听到这声声的呼唤?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宣言,千山万水已留下我们无数的足迹。宝贝,你在哪里?这就是失去子女的父母的心的呼唤。夜深了,宝贝你怕不怕黑?天冷了,宝贝你哪里睡?你的脸上是否挂着无助的泪?没有你,妈妈的心已碎,妈妈的心中时刻担心你的安危。没有你,爸爸就要崩溃,满世界寻找你,无法安睡,历尽艰难踏遍千山万水......
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走啊走啊走啊走,走过了多少年华。春天的小草正在发芽,又是一个春夏......这首歌的演唱者陈星也许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流浪歌》绝对街知巷闻,那忧伤的旋律,抒情的歌词,曾引起多少异乡人的共鸣。热闹繁华的城市里,总会在某个角落看到一双双稚嫩的乞求的小手,一双双戒备的茫然的眼睛。每当看到那一双双稚嫩的小手,每当看到那一双双茫然的眼睛,仿佛又看到了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的流浪儿童的那脏兮兮的面庞。孩子,今夜你在哪里安睡?
白天差点没被流浪儿童掏了包,让我想起诸多关于流浪儿童的话题。所以,回家后写出了这些文字。现在我在想:我回家了,那些流浪的孩子们有家可回吗?他们什么时候能回家呢?2012年12月27日人民网新闻报道:12月26日,民政部、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要求到2012年年底,中国城市街面力争实现无流浪未成年人。通知要求,公安、城管等发现的来历不明流浪未成年人将一律采集血样,各地须安排适龄返乡流浪儿上学。但愿“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能切实地解决孩子的回家问题。
回家,当然是让人温暖的字眼儿,但现实生活却往往可能比行于纸上的文书更逼仄。无论什么原因,每个流浪儿童的背后,都有着逼仄的现实,都有着难以诉说的故事。“回家”这样的字眼儿,总能熨帖无数身体与心灵流浪者的内心,也是无数期待团圆者的共同诉求,更何况那些饱尝失子之痛、肝肠寸断的父母?流浪儿童的回家怎么这么难?春天的小草正在发芽,又是一个春夏,愿这些孩子早些回家吧!
三 : 杨公忌日【神秘的民间禁忌“七不出门,八不回家”】
“杨公忌”是专门避忌出行的日子。据清朝初年熊伯龙的《无何集》云:“世俗多畏杨公忌,谓不宜出行,皆未悉其原委,故为所惑耳。今按其说,乃是‘室火猪日,其术元旦起角宿,依二十八宿顺数,值室即为杨公忌。”按这样排列,杨公忌应当为“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相隔均为二十八天。这些都是禁忌出门离家的日子”。
民间典故传说
典故一:
古时有一户姓杨的人家有13个儿子,而他的邻居却没有儿子。于是,他常常在邻居面前摆出志得意满的样子。邻居很生气,就咒他:“不要嚣张显摆!生老病死各自有命,谁知道你的儿子就会长命百岁呢?”
杨公仰天大笑:“哈哈!我有13个儿子呢!即使碰上三灾六祸我也不怕!就算老天妒忌我,一个月收去我一个儿子,也会留一个儿子为我送终的!”
没想到,真是事有凑巧,有一年发生了瘟疫,刚好又凑巧这年有闰月,杨公的儿子得了疫病,第一个儿子就死于正月十三那天。紧接着,儿子一个个都死去了。到了年关十二月,杨公的十三个儿子全部死掉,只剩下他自己,晚景十分凄凉。人们都说,杨公的遭遇全部都是应在他自己说的大话上。而同时,十三这个数也被认为是个不祥之数。凡婚姻嫁娶的喜事,都不用农历十三这一天。
但是后来,相传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又根据“二十八星宿”顺数,订定了“杨公十三忌”。这十三个“忌日”分别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杨公十三忌”自古以来即受到玄空家的重视,在玄空家的眼里,这十三个日子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等。
典故二:
还有人说“杨公忌日”是纪念宋代抗辽名将杨家将一家的。杨家将杨老令公一直打胜仗,可总有几天老打败仗,后来总结出杨公忌日不能打仗。传到民间,这几天不能办大事,不能走亲戚....
具体时间是:
正月十三、二(月)十一;
三月初九、四初七;
五月端五、六初三;
七月初一、七廿九;
八月廿七、九廿五、
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
十二月十九。
总之,这是一种民间迷信的说法。并无科学根据。但是,我们老家那里的人是很相信这些,也很在乎这些的。
我有九儿十三孙,哪有孤老到我跟!
神秘的民间禁忌“七不出门,八不回家”禁忌,在民间的通俗说法是“忌讳”。它是以民间信仰做为本质内核而派生出来,限制社会成员行动和语言的观念和作法。一方面,他们对受尊敬的事物视为神明,不准亵渎、冒犯。另一方面又对受鄙视的事物视为不吉,不许随意接触。禁忌的事象比比皆是,给生活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岁时节日禁忌。在正月初一忌说不吉利的话,不许父母打小孩,以免闹得不愉快。初三以前不能往外倒垃圾,那样会舍财,各家都争着往水缸里添水和背柴草,认为可以增加财富。初一、十五一般不能看望病人,因为,这两天是敬鬼神的日子,平时看病人以上午为宜。润城一带的人讲究“七不出门,八不回家”,即阴历初七这一天不离家,在外做事的人回家要避过阴历初八。出门的好日子一般是阴历的三、六、九。
源于周易的数字观(一)关于三、六、九在旧时,三和九在房屋建筑方面很有讲究。财主大户盖房讲究坐北朝南的三进(串)院,每进院上房和左右陪房相加为三座房,三进院积九座房的数。同时,还讲究三进院前后总计九个门,俗称"九门相照"。 其他如生小孩、办婚事、敬神等,也十分注重三、六、九日的选择。如生小孩,讲究九天待亲戚,俗称"办九(日)儿"。九是三的倍数,准此,十二天、十五天、十八天、满月都是待亲戚的喜庆日子,它们也都是三的四、五、六和十的倍数。办婚事择好(日子)儿,通常都选择这些日子(二十三除外)。结婚后的第九天,新娘被娘家接回去,叫"过九(日)儿:'。由于人们认为三、六、九是吉祥的日子,所以除婚嫁外,办其他事也多注意选择这些日子。由此,"三六九,遍天走",成为民间一个谚语。九月初九日称重阳节,在这一天降生的男孩起名重阳。 旧俗,敬神为三叩首,对亡人和生人都是四叩首,表示亡人和生人都没有享受三叩首的资格。 三、六、九这三位数在《周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三更为重要。如《系辞下传》说:"《易》之为数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叶国庆在所著《八卦所含之数》一文中说:"我国古初之数,或仅计至三。深受《周易》影响的《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曰'三生万物'者,乃视三为极大之数也。" 再如"六"和"九",六十四卦每爻都离不开六和九,因为"六"是太阴,代表阴爻,"九"是太阳,代表阳爻。 (二)关于七七,主要用在丧葬方面,如老人死后,定在七天出殡。殡后对死者的祭奠日为三七、五七、七七(俗称"尽七")。由于"七"主要用于丧事,人们把它视为晦气,不吉祥的象征,于是便产生了"七不出门,八不回家"的忌讳。旧时,儿童游戏中有一种叫"拔七根"。三五个儿童在一起,各人伸出一个食指,上下插合在一起,然后由下至上依次拔出,向上层移动,数着第七者为输,受罚唱个歌或说个曲儿。完了重新再拔,意为拔除"七"这个含有灾难意味的数。 "七"和《周易》的关系:《周易》卦辞和爻辞有关年月日时的共14次,其中涉及日的5次,三处直书"七日"。《复》卦辞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彖》传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高亨《周易大传今注》说:"卦辞云'反复其道,七日来复'者,盖至七而复乃天道运行循环之数。并在《蛊》卦注中说:所谓'天道运行始于一而复于七,终则又始,往复循环。'是以一年四时(季)为据。春夏两季(正至六月)六个月属阳,至第七个月(七月)阴气至七而复;秋冬两季(七至十二月)六个月属阴,至第七个月(正月)乃是阳气至七而复。又说:"《周易》卦之爻数亦至七而复。每卦六爻:初、二、三、四、五、上,依次数之,数至第七,则复于原爻,正是至七而复,乃代表天道。"这就是说,古人用七来计日,认为这是遵照上天(即大自然)的规律行事。由此可见,人们把七日作为先辈殡葬的日期,并把七日的单数倍数(如三七、五七、七七)作为对死者的祭奠日,都是本照《周易》"七日来复,天行也"这个至大至高的自然法则而来的。 (三)关于奇数和偶数奇数和偶数在民间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婚事多崇偶数。旧俗,在结婚之前,男方行聘礼,多为8架盒(即果品,每架100个)或10架盒。女方则相应陪送8件或10件嫁妆(特指家具)。女方结婚典礼当天,男方给女方的礼品,必配够4色,每色礼品必配成偶数,即使一块肉,也必在中间割上一刀,俗称"连刀礼条"。女方回的礼,也必配成4色,每色均成偶数。如连根生的两棵葱、两株艾等。迎娶时,或两乘轿或4乘轿。男方引宾、娶女婆各1人。女方送客,男女各2人。做引宾和送客的人,均必须配偶健在。 平时走亲戚送礼也多取偶数,绝无单(奇)数者。惟办丧事则多取奇数。写丧帖,每面必须成单行,每行字数也必须成单数。对死者的祭日也多为奇数,如三七21日,五七35日,七七49日,1周年,3周年。奇偶两数和《周易》的关系尤为密切。如八卦中的六爻,单(奇)数为阳,双(偶)数为阴。乾为奇,《彖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长辈中的亲人去世,是家庭中天大的事,办丧事多贴"可当大事"的横披。所以从择殡葬日到书写讣文都采用至高至大至尊意义的乾象奇数。坤为偶,《亲传》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坤有温和、敦睦、柔顺的性格,所以婚事、孩子生日、亲友往来的礼品均用代表坤象的偶数。[L]
民间禁忌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禁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出门应忌讳的日子以阴历为准,这几个凶日是:初五、十四、二十三。每个月的这三天,最好不要安排重要事项,特别是出远门。因为一年中,每个月的这三天都属“鬼节”。鬼属阴,人属阳。所以,此三日阴气很重,不利人的出行,为大事忌日。 本文标题:
七不出门八不回家-杨公忌日【神秘的民间禁忌“七不出门,八不回家”】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2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