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7-09-08 所属栏目: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一 : 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报告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伴随着青春的脚步,爱情悄悄地降临到我们的身边,随着心理的成熟,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自然会在大学生的内心萌发。那么我校大学生是怎样对待爱情、追求爱情的呢?就这些问题,我对全校各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一、大学生的恋爱特点1. 普遍性。在被调查的同学中,42%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1%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南京大学心理协会的一份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当中有近99%的人在校期间有过恋爱的经历。
    2. 成功率低。调查数据显示:希望毕业后结婚的不到3%,而在校期间因种种原因导致分手的比例竟高达85%.特别是毕业生在面临毕业、就业等诸多方面压力时“大学恋情”就像温室里的牡丹,放到现实环境中不堪一击。
    3. 低年级化。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而且数量一直在增加。我看到南京一高校的调查统计显示: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谈恋爱的学生在同年级学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0%、40%、60%、80%. 4. 公开化。在当静的大学校园里,无论是教室、图书馆、马路上还是在食堂、操场……都有大学生谈恋爱的身影,一双双,一对对,随处可见;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接吻的都习以为常了。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
    5. 世俗化。大学生恋爱的世俗化有两层意思:一是大学生恋爱中的性冲动明显增多;二是恋爱的非责任化(所谓非责任化,就是不少同学对恋爱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的态度,而不是以十分严肃的态度对待恋爱)倾向明显。
    6. 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1. 恋爱心态健康,择偶标准个性当先。现在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注重对方的修养、人品德等内在素质,希望双方能有思想、心灵层次的沟通,而不是单纯的把金钱、地位、漂亮的容貌放在首位。调查显示:80%的人选择“两情相悦”。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恋爱心态是健康的。
    2. 恋爱的浪漫色彩浓烈。大多数学生在经济上依靠父母,缺乏对现实社会真实、深入了解,对未来生活的设计过于乐观,对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大学生的爱情多是海市蜃楼般的美丽虚幻,经不起矛盾和挫折的考验,在现实面前往往以分手收场。
    3. 恋爱盲目性较大。大学校园浓厚的恋爱氛围,使一些大学生觉得恋爱是一种“时尚”。他们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成双成对的,就想要自己进行一场不计后果的恋爱,这些人只是盲目地随风而动。
    4. 大学生对恋爱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弱。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成眷属”者少,这样就有很多人失恋。大学生感情受挫后应该对自己和对方都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对方的选择。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立誓:“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5. 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在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此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恋爱只是为了获得经验”这种观点或者在校园中还并非主导,但已开始被越来越多学生提及。一些大学生之所以恋爱,是为了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一些大学生则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只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但根据调查,28%的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体验爱情的幸福”;38%是为了“充实大学生活”;11%的为了是“将来能结婚成家”;10%的是为了“赶时髦”。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了。
    6.恋爱表现过于热情奔放。 校园情侣中不乏这样的人,在公开场合下也信奉“爱就让你听见,爱就让你看见”,整日形影不离,亲密无间得常使旁人不得不“非礼勿听,非礼勿视”而退避三舍,有的同学甚至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可和宽容态度,偷吃禁果的男女同学也不罕见。莎士比亚说:“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想办法叫它玲却,不然会把一颗心烧焦。”遗憾的是,相当多的大学生并不懂得如何令它冷却,许多大学生并不知道改如何去爱,怎样适当地表达爱。我们中华民族在感情表达方式上更是讲究含蓄、高雅、庄重,同时讲究感情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作为高素质的大学生更应该尊重民族特点,注意行为端正,文明,用理智控制行为,用道德约束举止。
    三、大学生恋爱的原因在大学生谈恋爱的原因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展是大学生恋爱的重要原因。
    从生理上看,现在孩子进人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比过去大致提前了三年。大学生一般在18至24岁,正处在青春期,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自然会在大学生的内心萌发,从心理上看,青年心理上的变化,也是大学生恋爱的一个重要内因。大学生阅历浅,缺乏社会经验,思想不稳定,人生观还没能完全地树立起来,其思想可塑性大。然而,人生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恋爱观。处在躁动年龄的大学生,性意识日趋成熟,他们渴望与异性接触相处。
    当然,大学生普遍恋爱,也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4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的确,进入大学后,摆脱了高中式重压的机械学习,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习考试等都可能给大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另外,一些大学生对信念、价值和自我长期把握不定,而在恋爱中则有人来共同分担茫然、沮丧的情绪,从而缓解了压力。大部分正在恋爱的人也承认,或多或少的存在“找依靠”的心理。
    另外,大学生就是赶恋爱“时尚”调查显示17%的同学是在赶“时尚”。这就是从众心理。在一个群体中(如一宿舍),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他们不会“逆时尚而动”。
    赶“时尚”还受周围文化环境的影响。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有恋人是证明自己魅力的重要方式,他们非常需要他人的赞同,“有人爱”似乎是自身价值的某种证明,自然他们也就走入了恋爱的阵营,显然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但,还有一种呼声是高涨的,他们说是因为“真爱”如果说大学爱情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希望它成为恋爱坚定且唯一的理由。
    除此之外,还有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家长担心子女大学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对象,也有的家长认为早结婚早生子早出息,就怂恿子女在校谈恋爱,并在经济上给子支援。更有来自相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家长,尤其是男同学家长,也是想孩子在学校期间能找个合适的对象回家,不然自家一贫如洗,真毕了业还说不定上哪里找,找到找不到对象都成问题,只要你有能耐你就谈。当然,部分学生盲目追求“享乐、消费、索取”的思想观念,也会成为恋爱的动机。
    二、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1. 单相思与爱情错觉单相思是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情”。爱情错觉则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或者把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的来临。爱情错觉是单相思的另一种形式,它常会使当事人想入非非,自作多情。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单相思使某些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空虚、烦恼,甚至绝望之中。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因此,陷入单相思的大学生要及早止步另做选择。要想克服单相思和爱情错觉,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爱情的深刻含义,同时用理智驾驭情感,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可感情用事。
    2.恋爱动机不端正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不道德的多角恋爱易引起纷争、不幸和灾难,也极易发生冲突,酿造悲剧,最终是对所有当事人都产生不良后果。
    3.失恋失恋是指恋爱过程的中断。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比例大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性差异。88%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只有1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有报复倾向。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失恋也应是。这必定会对当事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除了借助朋友、家长等外部条件帮助分担,更重要的是依靠个人调节化解阴影。
    五、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1.恋爱双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感情,意愿;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兴趣爱好,学习工作,社交活动等等。总之,任何一方都不能只要求对方履行义务而自己却不承担相应的义务。
    2.要忠贞专一,就是爱一个人要始终如一,永不变心,双方在共同的人生旅途中,能始终如一地在事业上互相帮助,生活中同甘共苦,能承受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3.恋爱过程中要含蓄文明,举止文雅,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用含蓄、谦恭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我们要做自己感情的主人,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使起恰到好处。
    4.要理智和宽容,恋爱中的失恋是难免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修养、有道德的大学生,在失恋时,首先要作到失恋而不失态,我们应该明白失恋是一件很正常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其次,还要作到失恋而不是志,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一个人的唯一,生活中有很多更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不要一蹶不振,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应该转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再次,要作到失恋而不失德,爱情不在友情在,要理智和宽容,想到对方的难处,这才是一个大学生较高素质的表现。
    尽管我们追求美好爱情是好的,但大学生毕竟是一学业为主,青年学生对爱情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对学业的荒废。但必须搞清楚,“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处理好学习和爱情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我们应该明白,如果人生是一曲交响乐的话,爱情这一旋律的出现,只有恰到好处,才能使人生的交响乐更加悦耳动听。

二 :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一)

告别了紧张的高中时期,我们来到了学习、生活、情感都非常自由开放的大学。在这里我们可以任由感情的释放,当然恋爱将成为一项必修课程。9月15日,我们全部组员就大学生谈恋爱这个话题进行了调查。

上午,我们把已经准备好的一百份针对大学生谈恋爱的调查问卷发给一百位同学,让同学们即时完成了问卷答题。随后又针对我们问卷的答案进行了分析。对此我们作出了如下这样的分析:

调查显示,“赞成谈恋爱”的同学占64.1%,同时9.1%“已经谈成”,26。4%的同学认为“学习期间不想恋爱”。另外一些同学恋爱动机简单化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还有一些同学急着找女朋友、男朋友想恋爱。

有趣的是,专业不同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现状有影响。其中,工科专业的男女生“从未考虑”的比例最高;“曾经谈过,目前未谈”和“失恋”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外语专业男生和艺术专业女生;艺术专业男生以“正在谈恋爱”的比例最高,后者高达40.8%。

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学习成绩对大学生变恋爱现状具有一定影响。与人们一般所认为的不同,成绩优异的男女生正在谈恋爱的最多,而学习成绩差的男女生“从未考虑”和“失恋”的最多。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应将重心放在学习上,以学习为主,尽量不要因为谈恋爱而景响学习。没错,大学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增加阅读量与知识储备量以及提高人文内涵。尽管有部分学生谈恋爱影响了学业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部分学生没有协调好没有掌控好时间的分配,可并不能否认谈恋爱的作用。

大学三、四年的生活虽说是丰富多彩,可很多时候也是孤独寂寞的,对于这一点上过大学的朋友会明白的。这时谈恋爱可以减少孤独丰富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与关爱他人、掌握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与素质恰恰是走上工作岗位上的需要。诚然大学生要多读书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工作岗位上需要的这些能力与素质。但谈恋爱不要耗费大学生朋友过多的时间,要知道你还是学生,你还没有收入,你的学费都是父母亲提供的。你在大学里读书承载着父母的对你的巨大期望,你应该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如果你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谈恋爱上就是一种不负责任,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谈恋爱时需要成本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本事自己挣钱而不要靠家里人供应,如果你能做到笔者非常敬佩你,你是个男子汉。如果你还是靠父母亲“救济”,对不起,你必须承担责任,对父母负责,对父母对你的期望负责。

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差。大学生要想找到工作,必须要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的塑造主要是在大学里。大学生朋友应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增加工作技能,为自己在竞争中获得好工作增加筹码,而这必然要耗费大学生的时间。

最后,我们全体组员也发表了我们自已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我们认为:我们要有正确的爱情观和行为习惯,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摆正事业和爱情的关系;爱情需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我们要有爱情,但我们必须将爱情和学习的关系处理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我们五个人通过这次活动,更加明确了大学生谈恋爱的利弊,同时更加了解我们大学生目前对恋爱的想法和意见。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增加了我们彼此之间的友谊,还让我们体会到了怎么做一份市场调查,怎么样了解社会。这次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我们很珍惜这次机会。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二)

大学生恋爱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今年我利用假期时间对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大学生恋爱的情况做了调查,对大学生恋爱的原因、现状及利弊做了一些相关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

一、关于大学生恋爱现象的调查

想恋爱的同学占63.4%

对于谈恋爱的目的,有37.2%的同学选择“寻找真爱”,26%的选择“积累经验”;12.3%的选择“满足自己的虚荣心”;24。5%的选择“为了好玩,丰富生活”。

交往方式53.7%的同学选择“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5.7%的同学选择“频繁约会,尽兴玩乐”。

对于恋爱对象最重要的必备条件,25.8%的同学认为是“容貌与身材”;52.1%的为“才能与个性”;10.9%的为“财富与背景”。

在恋爱中的同学有72.4%的会考虑他们的未来,10.3%的明确不会,17.3%的要视情况而定。

当恋爱的一方提出分手时,另一方会8.3%“爱你一万年”,39.4%“只要你幸福”,29.3%“无所谓”,23.1%选其他。

对现在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恋爱观不严肃的现象,有9.7%的同学“非常赞同”;65.6%的“可以理解”;24.6%的“坚决反对”。

二、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可简单的概括为以下几点:

1、恋爱比例大,公开且主动性强。有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恋爱比例竟达到60%以上。一些新生在入学之初,便得到老生的面授技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义无返顾的投身于恋爱的洪流中去。在恋爱中,一些同学也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其表现令人生厌。他们自己竟美其名曰:爱就爱得轰轰烈烈。这种表现在师生中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女生的恋爱比例高于男生。导致男女恋爱比例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女生的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早,加之有较强的依赖性,因而她们对"感情港湾"和性爱的需求程度要强于男生;二是女大学生的绝对数小,占在校生的比例低于男生,所以在"对偶式"的爱情世界中,女生总是处于"供不应求"的优势地位。只要自己愿意,自身条件不占优势的女生同样会找到钟情的知音,而素质较差的男生在校园"情场"上则要相对受冷落。三是由于我国传统上推崇男大女小,男主女次的择偶模式,致使女生把在校期间当作择偶的最佳时机。她们担心一旦进入职业社会就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的另一半。

3、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优秀范文】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优秀范文。恋爱中的“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恋爱专业户”也出现了。

4、恋爱动机的多样化。据调查统计,以“建立家庭”为恋爱目的的大学生只占30%,更多的是以“丰富生活”、“摆脱孤独寂寞”为目的,也有为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的。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走出了“交往——恋爱——结婚”的传统爱情三步曲,认为恋爱不必托付终身。于是,校园里便出现了“契约式恋爱”,在校时卿卿我我,心理上相互填补空白,甚至有人在校外租房同居,但毕业时互相说声“拜拜”。这种缺乏责任感与严肃感的盲目的“寂寞期恋爱”,是十分危险的游戏,是不可取的人生态度。

5、男生主动出击者居多。一些相貌超群的女生在入学那天就被高年级负责"迎新"的男生"盯住"了。具有学生干部身份的高年级男生中不乏"有心人",他们名正言顺地要给刚入学的"小弟弟小妹妹"以关心、照顾和帮助,让新生普遍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少数纯真的"小妹妹"有时会感到这种兄长般的关怀越来越带有私人情调,待到双方的感情沿着"关怀照顾、感激、倍加关怀、由衷感激"的互激式正向循环,发展到适合于对方求爱的程度时,她们往往已无力抗拒感情的潮水,于是,全然放弃观察和选择的机会,匆匆相爱。

6、文科学生恋爱率高于理科学生。这主要是因为由于专业性质的影响。文科学生平时的课程较松,可以凭突击式复习应付考试,谈恋爱正好可以充实闲暇生活。理工科学生的实验多,课后作业重,专业知识的内容衔接紧凑,不能靠突击来对付考试,学习压力大,因而恋爱比例要低些。也许是文科学生在总体上比理工科学生的"情商"高一些。

7、恋爱悲剧增多。有部分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整天忙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厌学、早退、旷课现象增多,甚至造成多门课不及格,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令人痛心。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往往造成爱情悲剧:伤害对方的有之;自杀的有之;精神分裂的有之;厌恶俗世、破罐破摔有之。

三、大学生恋爱的原因

大学生恋爱现象由来已久,它曾给大学生带来过好的结果,有很多青年由此结合,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十分明显和严重的。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认识到,大学生恋爱现象是正常的,不容回避,也无须视之为猛兽,高呼猛打,而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客观的分析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至24岁之间,这个年龄界限按青年心理学划分,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其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满足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性意识发展到热恋阶段,性欲需求日益强烈,前阶段弥散化的性冲动集中投射到选定的特殊对象上。此时的大学生正由青春期的“异性疏远”走向青年期的“异性接近”,出于性冲动的驱使,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因而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恋爱也就默默无声地潜入年轻人的心田。

(二)、社会情感的需求。亲密关系的需要在青年前期开始显露。这时的青年不再像儿童那样满足于血缘带来的亲近,而有意识地结交一些个人密友。大学生正处在这个发展迅速的关口,有许多烦恼不能也不愿向长辈倾诉。于是大多数人发现,如果没有一个可互相吐露心声的亲密知己,日子将很难过。到了青年中、晚期,亲密关系的需要进一步发展,此时的朋友已不仅仅是倾诉对象。人格的交流,背景的融会,这些对青年的交友影响都很大。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脱离以前的群体进入新环境。青年必须重新建立各种关系。烦恼、寂寞、通过交流完善自我等等多重目的使青年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空前强烈。亲密关系发展的顶点就是爱情。除了父母,青年恐怕不会承认有比恋人更亲密的人,而且恋人间的亲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子女间关系所比不上的。因此,对亲密关系的追求把孤独的大学生引向恋爱是极其自然的事。心理学家沙利文指出,亲密关系和性冲动最终结合成人类的情爱,“所有这些重要的相互联系的倾向……这在青年早期变成对亲密关系、友谊、认可、私下交流的相同需要,以及以更精细的形式与一个异性建立恋爱关系的需要。

(三)、归属与服从的需要。归属和服从的需要是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人从属于社会,总要归于某个群体,得到他人的承认。完全脱离社会,一段时间内不能与社会交流的人也在自我认识中保持某种归属感。马斯洛把归属感和爱摆在一起,认为它是在安全需要之后的需要层次。由此可知其重要性。归属需要促使大学生向群体认同。群体活动增加了男女青年的交往机会,对群体的共同归属(尤其是一些很小的群体)又增强了两人之间的人际吸引力,进一步的发展便可能导致恋爱。归属和服从也会使大学生直接导向恋爱。因为恋爱双方是一个亲密关系极强的#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恋爱能直接满足归属和服从的需要。

(四)、大学生个性意识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接受信息量的激增,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崛起,这就扩大了他们思维活动的自由度。从老师、家长束缚下的中学生到自己独立支配生活的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大变迁又扩大了大学生行为活动的自由度。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日趋发展,他们不仅在校园内为今后立足社会而求知成材,也开始为今后建立家庭做准备。

(五)、群体性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人的社会生活无时不受到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恋爱也不例外。一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学生在共同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和交往,加上思想观念的相似性,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趋向。恋爱对象的出双入对常令他们羡慕和向往,在好奇心驱使下而跃跃欲试。看到恋爱的同学生病有人照料,生日有人陪伴,委屈有人安慰,便萌发孤独感和攀比心,甚至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这种群体氛围的影响下,不少本不打算谈恋爱的,为表现自己并非无能,也盲目效仿,寻求异性朋友。二是受逆反心理影响。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往往把学校关于提倡不谈恋爱的方针视为为“禁欲主义”,把师长的指点和规劝看作是“干涉内政”,把对他们进行恋爱与成材教育视作不信任,把对他们进行爱情与道德教育看作是思想僵化、封建保守,凡此种种心理对峙,种下的是不会开花结果的种子

(六)、社会环境、生存空间的推波助澜。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和社会有着日益广泛的联系,接受各种挑战和影响,对外开放政策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来,西方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东西也大量涌入中国。描写青年恋爱的文艺作品比较多,影视作品也常出现情爱的画面,更有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量关于两性及恋爱问题的讨论,使大学生们眼花缭乱,难辩是非。不健康的小报、黄色书刊、黄色光盘及黄色网站一度泛滥,对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的青年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涉足爱河,有的甚至偷尝禁果,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七)、校方对大学生恋爱的消极回避政策。很多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平时默不做声,只有当学生们犯下错误,校方才加以介入,进行处理。这种处理办法过于简单、消极,一方面,缺少平时的引导教育,没有明确的态度,学生们会错误的理解成学校的默许;另一方面,当学生们一时冲动,做出越轨的事情,学校的处理又会令他们一生抱憾,如果平时多一点叮咛和监督,这样的悲剧是本可以避免

四、大学生恋爱的利弊

恋爱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已十分普遍。今天的大学生再也不会像他们的前辈那样以恋爱为羞耻或见不得人的事。虽然许多人因各种理由不去恋爱,但他们对别人的恋爱大都持肯定态度。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恋爱对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恋爱接触异性,使青年不再感觉到性的压抑紧张。其次,性意识的发展必须经过恋爱阶段才能完善。性同一性的建立也要通过恋爱。而且,恋爱对青年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因为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缺陷以适应对方。也就是说,经过了恋爱。恋爱对一些个性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恋爱中两人的深层交往为提高青年交际能力,适应以后的社会打下了基础。难怪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恋爱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大学环境有它的独特性:对大学生来说,它在青年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缓冲环境。有了这个缓冲,青年能更从容地完成社会化,更完善地发展自我概念,而不至于感受到从青春中期直接下来落入社会的强大反差和心理不适。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恋爱并不是件坏事,它对青年的成熟很有帮助。再加上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文学艺术中歌咏的爱情当然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不过,恋爱的意义虽有积极的一面,有时也会危害青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热恋与婚姻失运河配偶等生活大事是在心理紧张量表上分值很高的事件。过度的兴奋和悲痛都会加剧心理紧张。恋爱正是使人时高兴时痛苦的事。处在热恋中的青年会为一些小事而高兴或烦恼。因此恋爱带来高度的心理紧张。恋爱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社会问题,这也是产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因素。如婚姻性行为的增加等,造成青年心理负担超重。

热恋中的男女虽然感觉到强烈的心理紧张,但双方的共处和抚慰、爱情的甜蜜又会降低他们的焦虑感。那些遭受恋爱挫折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失恋的青年会失魂落魄,觉得人生意义不复存在,生活下去只有苦难和折磨,有人甚至走向了绝路。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指导或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失恋对青年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

可见,恋爱对青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青年心理发展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各种心理问题。这也许是人生的至理,你要得到甜蜜的报偿就必须经受得住考验。

五、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第一,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大学生恋爱应把具有一致的思想、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放在首要地位,把心灵美好、情操高尚、心理相融作为择偶的第一标准。莎士比亚曾说: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正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马克思和燕妮的崇高爱情就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如,他们的爱情才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考验、传为佳话。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栋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第二,正确处理爱情与事(学)业之间的关系。爱情是美好的,它是人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它应该服从于事业,促进事业的发展。一个人只有事业取得成功,其爱情之花才会开得更加鲜艳芬芳。所以,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全部用于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没有事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乏坚实的根基和土壤,迟早会枯萎。只有爱情同事业的结合,爱情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

第三,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大学生在恋爱中应该懂得,爱不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在社会生活中,人具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二是个人对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爱侣的责任。第二方面的责任属于私人生活的性质,是社会干预最为微弱的生活领域,主要依靠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自觉的责任感来维持。正因为如此,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大学生一旦进入爱的王国,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崇高的爱情。

第四,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优秀范文】社会实践报告。爱情是一个男性与一个女性之间的爱慕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自己特有的感情和义务,它只能存在于恋爱者两人之间,不容许第三者介入。而且,恋爱不是儿戏,双方要真诚相待、实事求地对待自己,也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方。无数事实证明,用欺骗手段骗取爱情,是不会幸福的。另外,双方一旦建立了恋爱关系,就要忠贞专一,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任何一个人搞三角恋爱、多角恋爱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第五,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爱情是互爱的统一,相爱的双方,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既不能完全依附对方,也不能要求完全占据对方。爱情与做人一样,理解、信任、诚实和宽容都是十分可贵的品质。爱很多时候意味着是一种付出,要相知、相敬、相让。“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两个人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必须互相迁就;爱,就必须接受他的一切,包括缺点

六、关于大学生恋爱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高校教师们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思考,通过教育和管理,使学生们对恋爱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自觉抵制在学期间不良风气的干扰,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大学生活中去,争取早日成材。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校园文明行为。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的情感要求,是消除大学生孤独感,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操,强化道德力,珍视快乐人生的良好方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体现在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活动次数频繁上,而且也包括参加活动的人员也要群众化,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显示自己才华、表现自我价值及自尊心得到尊重的机会。要尽量给他们情感满足的机会。共青团、学生会要紧密配合搞好大学生社团活动。

2、开展性道德、性健康教育。目的是为了在普及生活和心理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的健康。这种教育既是健康教育,也是道德教育。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有这样一句话:“避免邪念的唯一办法就是免除神秘。”通过性教育,纠正大学生性意识中的偏差,建立健康的性意识,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正确进行两性间的交往,正确处理爱情和友谊的关系。同时,要重视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重要作用,对个别因恋爱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舆论引导。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他们“学业在先,恋爱在后”,大力宣传和表彰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典型,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业。大学生是青年之中的佼佼者,志当高远,要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如因恋爱而影响学业的进步,那是非常可惜的,也是极不应该的。其次,要教育恋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彼此间以诚相待,忠贞专一。恋爱对象的挑选应以共同的理想志趣做基础,而不是为了满足暂时的生理或心理需要。再次,要引导他们恋爱应格调高尚,行为端庄,一方面促使他们把恋爱化作激励机制,督促自己进取向上,一方面教育他们文明恋爱,给别人以清新愉快的感受。

4、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恋爱行为。学校、院系、学工部等各部门对大学生谈恋爱要加以教育、管理和约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能只是当有的大学生恋爱越轨时,才加以处理和强调,平时则放任自流;也不能把大学生的恋爱思想教育推给某一部门。学校要制定出规章制度、处理措施,公之于学生,做到有章可循,而且严格执行,严肃纪律。

5、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尽是预防并减少心理问题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未来就业的影响。除了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外,在大学中建立大学生心理卫生档案,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目前大多数学校只重视只注重学生的躯体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许多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早发现,及早解决。所以,我们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即进行科学地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在校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记录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以及对处于心理健康亚临床状态(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与治疗,降低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

三 :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总结

关于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在在大学谈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而不是稀奇古怪的事了,恋爱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和不正确的恋爱观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各大校园每年都会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原因而跳楼或其它轻生的现象。[www.61k.com)因此,就这个问题我们组成员就xx学院部分学生恋爱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恋爱观。

调查结果

根据xx学院的部分学生关于恋爱观的调查抽样中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次调查针对xx学院的学生,由于我们人数的限制,就只能采用随机发放的分层抽样,50卷,并会对50卷做出分析总结,以供参考。调查范围xx的学生。 其中,认为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是正常的有89%,在调查恋爱状况时,认为曾经谈过恋爱或者已经在谈恋爱的有74%,至今没有谈过,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的有53.%。对70年代的大学生来说,无形的压力和思想方面的约束,绝大多数人不敢去谈恋爱,也不敢公开去谈恋爱,更多的是为未来而拼搏着,为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尽可能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社会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平和的环境,当代大学生敢于追求爱情,大胆公开恋爱,恋爱已是当代大学的普遍现象,同时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开放。

一个人恋爱,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异性,那他们选择异性的标准是什么呢?根据调查,71.1%以上的人看重人品和和自己志趣相投,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这你的选择是一种生活、一种目标。因此人品和志趣是71.1%的大学生所选择恋人采取的依据。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择偶标准,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条件,如相貌、家庭背景、物质等。当大学生情侣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担当家庭责任的现实问题直接摆在面前时,理想化的爱情能否维持还很难预测。

对于恋爱的动机:调查发现有21.8%的同学是因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认为自己空虚寂寞冷才开始谈恋爱的,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是一种被动的状态,与从众心理有关。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认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为了这个所谓的目的自己也要谈恋爱,而赶潮流与周围的文化环境的诱导有关。

上大学生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内心比较空虚和孤独寂寞,不可避免地要找一个可以停自己倾诉的朋友。大部分的同学会认为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得多。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恋爱关系。7.6%的同学是因为对方追求的激烈,不好意思拒绝(67.9%是女生)。其中79.1%的同学是由于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了是志同道合型的。

爱调查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总结

对自己喜欢的异性类型和对恋爱的未来希望:女生中选择对方更多的是稳重成熟和关怀体贴,男生中选择对方更多的是温柔体贴;大学生是最具有活力和朝气蓬勃的一代,对未来有着无限的遐想和憧憬。[www.61k.com)在对恋爱的未来希望中11.4%选择的是“两人一起升本或找工作,直到走向婚姻”,64.6%选择的是“尽量朝同一个目标奋斗”,,3.8%的同学是只看到了眼前的认为管不了那么多,现在快乐第一,也有37.2%的同学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在此项调查中有一半以上大学生对恋爱的未来是尽量朝同一个目标奋斗,这说明现代大学生谈恋爱的心理趋向成熟。

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一样,缺乏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并且在大三时期面临就业的分歧,所以导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到一起的并不是很多,这就表明要经历失恋的人群还是很广的。而事实也是如此: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同眷属”者少,这样就产生了一批失恋大军。“如果当恋爱失败时,你认为对你以后的学习生活意味着什么?”

在调查报告中89%的同学能正确对待失恋;28%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可以再去找一个;还有37%的同学认为很正常可以为以后的恋爱增加经验;11%的同学认为可以从中解放自己把这些时间拿去做其他的事情。更有些失恋后就感觉什么都是没有动力了,心情从此都很消沉。

没有了爱情,友情和亲情依然还会陪伴你的啊!失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正视失恋。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善于利用各种宣泄、转移的方法进行处理,尚能安然度过精神危机,更有者会获得不菲的收获,如不能及时排除对爱的绝望,则会出现一系列消极情绪,对生活和工作学习都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此项调查也可以反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结果表明:有80.2%的同学都认为在大学里谈恋爱与婚姻关系应该顺其自然。他们或多或少认识到了自己当前所处的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大学生的思想也还没有完全定型,可塑造性是非常强的,同时对自己的信心也不够足,所以在对未来婚姻的把握上不敢肯定,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但也不排除一部分同学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甚至怀有一种玩弄爱情的心态。

追求真正的爱情与幸福,对于男女同学来说都是一样的。但是,一般来说,男子和女子对爱情的理解和态度是有些差异的。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学院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有顺其自然、健康向上的爱情,并且会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恋爱

我们有以下建议:

爱调查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总结

1、爱情都是人之向往的,要美好纯真的对待,在恋爱的过程中要做到去相信彼此,不要互相猜忌,大家都要把这个当作通往美好幸福未来的目标,付诸行动一起努力奋斗朝着这个目标前行。[www.61k.com]毕竟相信有情人,终成家属。

2、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爱的有机结合。

3、要正确对待恋爱。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婚姻观,认准目标,集中精力,投入学习中去,积极投身到社会和集体活动中去,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各种能力,而不要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

四 :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一)

告别了紧张的高中时期,我们来到了学习、生活、情感都非常自由开放的大学。在这里我们可以任由感情的释放,当然恋爱将成为一项必修课程。9月15日,我们全部组员就大学生谈恋爱这个话题进行了调查。

上午,我们把已经准备好的一百份针对大学生谈恋爱的调查问卷发给一百位同学,让同学们即时完成了问卷答题。随后又针对我们问卷的答案进行了分析。对此我们作出了如下这样的分析:

调查显示,“赞成谈恋爱”的同学占64.1%,同时9.1%“已经谈成”,26。4%的同学认为“学习期间不想恋爱”。另外一些同学恋爱动机简单化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还有一些同学急着找女朋友、男朋友想恋爱。

有趣的是,专业不同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现状有影响。其中,工科专业的男女生“从未考虑”的比例最高;“曾经谈过,目前未谈”和“失恋”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外语专业男生和艺术专业女生;艺术专业男生以“正在谈恋爱”的比例最高,后者高达40.8%。

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学习成绩对大学生变恋爱现状具有一定影响。与人们一般所认为的不同,成绩优异的男女生正在谈恋爱的最多,而学习成绩差的男女生“从未考虑”和“失恋”的最多。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应将重心放在学习上,以学习为主,尽量不要因为谈恋爱而景响学习。没错,大学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增加阅读量与知识储备量以及提高人文内涵。尽管有部分学生谈恋爱影响了学业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部分学生没有协调好没有掌控好时间的分配,可并不能否认谈恋爱的作用。

大学三、四年的生活虽说是丰富多彩,可很多时候也是孤独寂寞的,对于这一点上过大学的朋友会明白的。这时谈恋爱可以减少孤独丰富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与关爱他人、掌握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与素质恰恰是走上工作岗位上的需要。诚然大学生要多读书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工作岗位上需要的这些能力与素质。但谈恋爱不要耗费大学生朋友过多的时间,要知道你还是学生,你还没有收入,你的学费都是父母亲提供的。你在大学里读书承载着父母的对你的巨大期望,你应该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如果你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谈恋爱上就是一种不负责任,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谈恋爱时需要成本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本事自己挣钱而不要靠家里人供应,如果你能做到笔者非常敬佩你,你是个男子汉。如果你还是靠父母亲“救济”,对不起,你必须承担责任,对父母负责,对父母对你的期望负责。

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差。大学生要想找到工作,必须要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的塑造主要是在大学里。大学生朋友应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增加工作技能,为自己在竞争中获得好工作增加筹码,而这必然要耗费大学生的时间。

最后,我们全体组员也发表了我们自已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我们认为:我们要有正确的爱情观和行为习惯,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摆正事业和爱情的关系;爱情需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我们要有爱情,但我们必须将爱情和学习的关系处理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我们五个人通过这次活动,更加明确了大学生谈恋爱的利弊,同时更加了解我们大学生目前对恋爱的想法和意见。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增加了我们彼此之间的友谊,还让我们体会到了怎么做一份市场调查,怎么样了解社会。这次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我们很珍惜这次机会。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二)

大学生恋爱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今年我利用假期时间对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大学生恋爱的情况做了调查,对大学生恋爱的原因、现状及利弊做了一些相关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

一、关于大学生恋爱现象的调查

想恋爱的同学占63.4%

对于谈恋爱的目的,有37.2%的同学选择“寻找真爱”,26%的选择“积累经验”;12.3%的选择“满足自己的虚荣心”;24。5%的选择“为了好玩,丰富生活”。

交往方式53.7%的同学选择“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5.7%的同学选择“频繁约会,尽兴玩乐”。

对于恋爱对象最重要的必备条件,25.8%的同学认为是“容貌与身材”;52.1%的为“才能与个性”;10.9%的为“财富与背景”。

在恋爱中的同学有72.4%的会考虑他们的未来,10.3%的明确不会,17.3%的要视情况而定。

当恋爱的一方提出分手时,另一方会8.3%“爱你一万年”,39.4%“只要你幸福”,29.3%“无所谓”,23.1%选其他。

对现在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恋爱观不严肃的现象,有9.7%的同学“非常赞同”;65.6%的“可以理解”;24.6%的“坚决反对”。

二、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可简单的概括为以下几点:

1、恋爱比例大,公开且主动性强。有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恋爱比例竟达到60%以上。一些新生在入学之初,便得到老生的面授技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义无返顾的投身于恋爱的洪流中去。在恋爱中,一些同学也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其表现令人生厌。他们自己竟美其名曰:爱就爱得轰轰烈烈。这种表现在师生中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女生的恋爱比例高于男生。导致男女恋爱比例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女生的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早,加之有较强的依赖性,因而她们对"感情港湾"和性爱的需求程度要强于男生;二是女大学生的绝对数小,占在校生的比例低于男生,所以在"对偶式"的爱情世界中,女生总是处于"供不应求"的优势地位。只要自己愿意,自身条件不占优势的女生同样会找到钟情的知音,而素质较差的男生在校园"情场"上则要相对受冷落。三是由于我国传统上推崇男大女小,男主女次的择偶模式,致使女生把在校期间当作择偶的最佳时机。她们担心一旦进入职业社会就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的另一半。

3、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优秀范文】。恋爱中的“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恋爱专业户”也出现了。

4、恋爱动机的多样化。据调查统计,以“建立家庭”为恋爱目的的大学生只占30%,更多的是以“丰富生活”、“摆脱孤独寂寞”为目的,也有为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的。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走出了“交往——恋爱——结婚”的传统爱情三步曲,认为恋爱不必托付终身。于是,校园里便出现了“契约式恋爱”,在校时卿卿我我,心理上相互填补空白,甚至有人在校外租房同居,但毕业时互相说声“拜拜”。这种缺乏责任感与严肃感的盲目的“寂寞期恋爱”,是十分危险的游戏,是不可取的人生态度。

5、男生主动出击者居多。一些相貌超群的女生在入学那天就被高年级负责"迎新"的男生"盯住"了。具有学生干部身份的高年级男生中不乏"有心人",他们名正言顺地要给刚入学的"小弟弟小妹妹"以关心、照顾和帮助,让新生普遍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少数纯真的"小妹妹"有时会感到这种兄长般的关怀越来越带有私人情调,待到双方的感情沿着"关怀照顾、感激、倍加关怀、由衷感激"的互激式正向循环,发展到适合于对方求爱的程度时,她们往往已无力抗拒感情的潮水,于是,全然放弃观察和选择的机会,匆匆相爱。

6、文科学生恋爱率高于理科学生。这主要是因为由于专业性质的影响。文科学生平时的课程较松,可以凭突击式复习应付考试,谈恋爱正好可以充实闲暇生活。理工科学生的实验多,课后作业重,专业知识的内容衔接紧凑,不能靠突击来对付考试,学习压力大,因而恋爱比例要低些。也许是文科学生在总体上比理工科学生的"情商"高一些。

7、恋爱悲剧增多。有部分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整天忙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厌学、早退、旷课现象增多,甚至造成多门课不及格,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令人痛心。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往往造成爱情悲剧:伤害对方的有之;自杀的有之;精神分裂的有之;厌恶俗世、破罐破摔有之。

三、大学生恋爱的原因

大学生恋爱现象由来已久,它曾给大学生带来过好的结果,有很多青年由此结合,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十分明显和严重的。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认识到,大学生恋爱现象是正常的,不容回避,也无须视之为猛兽,高呼猛打,而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客观的分析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至24岁之间,这个年龄界限按青年心理学划分,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其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满足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性意识发展到热恋阶段,性欲需求日益强烈,前阶段弥散化的性冲动集中投射到选定的特殊对象上。此时的大学生正由青春期的“异性疏远”走向青年期的“异性接近”,出于性冲动的驱使,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因而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恋爱也就默默无声地潜入年轻人的心田。

(二)、社会情感的需求。亲密关系的需要在青年前期开始显露。这时的青年不再像儿童那样满足于血缘带来的亲近,而有意识地结交一些个人密友。大学生正处在这个发展迅速的关口,有许多烦恼不能也不愿向长辈倾诉。于是大多数人发现,如果没有一个可互相吐露心声的亲密知己,日子将很难过。到了青年中、晚期,亲密关系的需要进一步发展,此时的朋友已不仅仅是倾诉对象。人格的交流,背景的融会,这些对青年的交友影响都很大。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脱离以前的群体进入新环境。青年必须重新建立各种关系。烦恼、寂寞、通过交流完善自我等等多重目的使青年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空前强烈。亲密关系发展的顶点就是爱情。除了父母,青年恐怕不会承认有比恋人更亲密的人,而且恋人间的亲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子女间关系所比不上的。因此,对亲密关系的追求把孤独的大学生引向恋爱是极其自然的事。心理学家沙利文指出,亲密关系和性冲动最终结合成人类的情爱,“所有这些重要的相互联系的倾向……这在青年早期变成对亲密关系、友谊、认可、私下交流的相同需要,以及以更精细的形式与一个异性建立恋爱关系的需要。

(三)、归属与服从的需要。归属和服从的需要是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人从属于社会,总要归于某个群体,得到他人的承认。完全脱离社会,一段时间内不能与社会交流的人也在自我认识中保持某种归属感。马斯洛把归属感和爱摆在一起,认为它是在安全需要之后的需要层次。由此可知其重要性。归属需要促使大学生向群体认同。群体活动增加了男女青年的交往机会,对群体的共同归属(尤其是一些很小的群体)又增强了两人之间的人际吸引力,进一步的发展便可能导致恋爱。归属和服从也会使大学生直接导向恋爱。因为恋爱双方是一个亲密关系极强的小圈子。在恋爱中,恋人能感觉到自己属于另一个人,被另一个人爱抚关心的滋味。两人共同分享所有的东西:财产、感情、秘密。【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优秀范文】。恋爱能直接满足归属和服从的需要。

(四)、大学生个性意识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接受信息量的激增,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崛起,这就扩大了他们思维活动的自由度。从老师、家长束缚下的中学生到自己独立支配生活的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大变迁又扩大了大学生行为活动的自由度。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日趋发展,他们不仅在校园内为今后立足社会而求知成材,也开始为今后建立家庭做准备。

(五)、群体性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人的社会生活无时不受到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恋爱也不例外。一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学生在共同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和交往,加上思想观念的相似性,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趋向。恋爱对象的出双入对常令他们羡慕和向往,在好奇心驱使下而跃跃欲试。看到恋爱的同学生病有人照料,生日有人陪伴,委屈有人安慰,便萌发孤独感和攀比心,甚至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这种群体氛围的影响下,不少本不打算谈恋爱的,为表现自己并非无能,也盲目效仿,寻求异性朋友。二是受逆反心理影响。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往往把学校关于提倡不谈恋爱的方针视为为“禁欲主义”,把师长的指点和规劝看作是“干涉内政”,把对他们进行恋爱与成材教育视作不信任,把对他们进行爱情与道德教育看作是思想僵化、封建保守,凡此种种心理对峙,种下的是不会开花结果的种子

(六)、社会环境、生存空间的推波助澜。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和社会有着日益广泛的联系,接受各种挑战和影响,对外开放政策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来,西方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东西也大量涌入中国。描写青年恋爱的文艺作品比较多,影视作品也常出现情爱的画面,更有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量关于两性及恋爱问题的讨论,使大学生们眼花缭乱,难辩是非。不健康的小报、黄色书刊、黄色光盘及黄色网站一度泛滥,对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的青年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涉足爱河,有的甚至偷尝禁果,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七)、校方对大学生恋爱的消极回避政策。很多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平时默不做声,只有当学生们犯下错误,校方才加以介入,进行处理。这种处理办法过于简单、消极,一方面,缺少平时的引导教育,没有明确的态度,学生们会错误的理解成学校的默许;另一方面,当学生们一时冲动,做出越轨的事情,学校的处理又会令他们一生抱憾,如果平时多一点叮咛和监督,这样的悲剧是本可以避免

四、大学生恋爱的利弊

恋爱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已十分普遍。今天的大学生再也不会像他们的前辈那样以恋爱为羞耻或见不得人的事。虽然许多人因各种理由不去恋爱,但他们对别人的恋爱大都持肯定态度。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恋爱对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恋爱接触异性,使青年不再感觉到性的压抑紧张。其次,性意识的发展必须经过恋爱阶段才能完善。性同一性的建立也要通过恋爱。而且,恋爱对青年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因为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缺陷以适应对方。也就是说,经过了恋爱。恋爱对一些个性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恋爱中两人的深层交往为提高青年交际能力,适应以后的社会打下了基础。难怪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恋爱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大学环境有它的独特性:对大学生来说,它在青年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缓冲环境。有了这个缓冲,青年能更从容地完成社会化,更完善地发展自我概念,而不至于感受到从青春中期直接下来落入社会的强大反差和心理不适。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恋爱并不是件坏事,它对青年的成熟很有帮助。再加上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文学艺术中歌咏的爱情当然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不过,恋爱的意义虽有积极的一面,有时也会危害青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热恋与婚姻失运河配偶等生活大事是在心理紧张量表上分值很高的事件。过度的兴奋和悲痛都会加剧心理紧张。恋爱正是使人时高兴时痛苦的事。处在热恋中的青年会为一些小事而高兴或烦恼。因此恋爱带来高度的心理紧张。恋爱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社会问题,这也是产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因素。如婚姻性行为的增加等,造成青年心理负担超重。

热恋中的男女虽然感觉到强烈的心理紧张,但双方的共处和抚慰、爱情的甜蜜又会降低他们的焦虑感。那些遭受恋爱挫折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失恋的青年会失魂落魄,觉得人生意义不复存在,生活下去只有苦难和折磨,有人甚至走向了绝路。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指导或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失恋对青年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

可见,恋爱对青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青年心理发展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各种心理问题。这也许是人生的至理,你要得到甜蜜的报偿就必须经受得住考验。

五、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第一,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大学生恋爱应把具有一致的思想、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放在首要地位,把心灵美好、情操高尚、心理相融作为择偶的第一标准。莎士比亚曾说: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正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马克思和燕妮的崇高爱情就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如,他们的爱情才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考验、传为佳话。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栋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第二,正确处理爱情与事(学)业之间的关系。爱情是美好的,它是人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它应该服从于事业,促进事业的发展。一个人只有事业取得成功,其爱情之花才会开得更加鲜艳芬芳。所以,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全部用于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没有事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乏坚实的根基和土壤,迟早会枯萎。只有爱情同事业的结合,爱情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

第三,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大学生在恋爱中应该懂得,爱不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在社会生活中,人具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二是个人对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爱侣的责任。第二方面的责任属于私人生活的性质,是社会干预最为微弱的生活领域,主要依靠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自觉的责任感来维持。正因为如此,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大学生一旦进入爱的王国,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崇高的爱情。

第四,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优秀范文】。爱情是一个男性与一个女性之间的爱慕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自己特有的感情和义务,它只能存在于恋爱者两人之间,不容许第三者介入。而且,恋爱不是儿戏,双方要真诚相待、实事求地对待自己,也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方。无数事实证明,用欺骗手段骗取爱情,是不会幸福的。另外,双方一旦建立了恋爱关系,就要忠贞专一,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任何一个人搞三角恋爱、多角恋爱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第五,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爱情是互爱的统一,相爱的双方,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既不能完全依附对方,也不能要求完全占据对方。爱情与做人一样,理解、信任、诚实和宽容都是十分可贵的品质。爱很多时候意味着是一种付出,要相知、相敬、相让。“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两个人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必须互相迁就;爱,就必须接受他的一切,包括缺点

六、关于大学生恋爱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高校教师们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思考,通过教育和管理,使学生们对恋爱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自觉抵制在学期间不良风气的干扰,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大学生活中去,争取早日成材。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校园文明行为。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的情感要求,是消除大学生孤独感,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操,强化道德力,珍视快乐人生的良好方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体现在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活动次数频繁上,而且也包括参加活动的人员也要群众化,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显示自己才华、表现自我价值及自尊心得到尊重的机会。要尽量给他们情感满足的机会。共青团、学生会要紧密配合搞好大学生社团活动。

2、开展性道德、性健康教育。目的是为了在普及生活和心理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的健康。这种教育既是健康教育,也是道德教育。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有这样一句话:“避免邪念的唯一办法就是免除神秘。”通过性教育,纠正大学生性意识中的偏差,建立健康的性意识,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正确进行两性间的交往,正确处理爱情和友谊的关系。同时,要重视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重要作用,对个别因恋爱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舆论引导。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他们“学业在先,恋爱在后”,大力宣传和表彰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典型,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业。大学生是青年之中的佼佼者,志当高远,要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如因恋爱而影响学业的进步,那是非常可惜的,也是极不应该的。其次,要教育恋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彼此间以诚相待,忠贞专一。恋爱对象的挑选应以共同的理想志趣做基础,而不是为了满足暂时的生理或心理需要。再次,要引导他们恋爱应格调高尚,行为端庄,一方面促使他们把恋爱化作激励机制,督促自己进取向上,一方面教育他们文明恋爱,给别人以清新愉快的感受。

4、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恋爱行为。学校、院系、学工部等各部门对大学生谈恋爱要加以教育、管理和约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能只是当有的大学生恋爱越轨时,才加以处理和强调,平时则放任自流;也不能把大学生的恋爱思想教育推给某一部门。学校要制定出规章制度、处理措施,公之于学生,做到有章可循,而且严格执行,严肃纪律。

5、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尽是预防并减少心理问题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未来就业的影响。除了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外,在大学中建立大学生心理卫生档案,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目前大多数学校只重视只注重学生的躯体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许多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早发现,及早解决。所以,我们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即进行科学地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在校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记录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以及对处于心理健康亚临床状态(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与治疗,降低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

本文标题: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报告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094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