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浅谈中国山水画欣赏-浅谈山水画与天然大理石画

发布时间:2017-10-01 所属栏目:散文

一 : 浅谈山水画与天然大理石画

浅谈山水画与天然大理石画

把天然石材画与中国的山水画联系起来是不是有点牵强附会之嫌呢?

八年前,当我首次接触名为山水纹大花白的进口石材时,此材料上的花纹如起伏连绵的山峦,似如高耸人云的山峰,丹青妙手所画的山水画,我不能不佩服命名者以其山色的想象力所给出的恰如其分的名字。从此,多年来我一直想把天然石画与中国的山水画联系起来,探求两者之间所具有的某种内在联系,从而为更多的人提供欣赏石材自然美的视角,使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去体会石材中所蕴含的具有中国山水画的动人气势、无尽魅力,从而开发出石材更多的美学价值和功能。

当我从不同的渠道看到许许多多大师级的画师所绘的山水画后,我更觉得天然大理石画与中国传统山水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二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必然联系。我们可以说石材画天生是一幅绝妙、耐人寻味、含义隽永的山水画,但我们却不能说山水画是天生的一幅山水画。山水画都是画家通过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细心体验,重新进行艺术创造而产生出的一种将大自然精华浓缩于纸中的艺术之物。山水画中所体现的精、气、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画家的艺术修养,而天然大理石画中所体现的精、气、神则超于中国山水画之上,是大自然亿万年自然力作用的结果和结晶,形、神、韵更佳,艺术魅力更耐人寻味。更发人深省,更具有诗情画意。

浅谈山水画与天然大理石画

山水画中国画,自古以来是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的艺术作品。山水画禀自然之精华,天地之灵气,山川之秀美,是大自然精华浓缩于纸中的产物,是自然界秀美事物的最高艺术体现。

唐代以来,工匠们以及画匠们就知道制作天然石材山水画,天然石材山水画历代皆为皇家的贡品。到了宋代,石材画成为宠物被收藏家们所收藏。到现代,天然石画被卖到上万元的价钱,甚至更高的也不是什么稀罕之事。

一、古人论天然石材与中国山水画之间的关系

明代诗人王士性在《点苍山歌》中诗云:"我闻点苍有奇石,胡自苍山石还白,岂是阴崖太古雪,化作瑶化点空碧“。

明人徐霞客醉心于自然界的大好河山,同时他对天然石材的评价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他有文评价大理石:”块块皆奇,俱绝妙着色山水,危峰断壑,飞瀑随云,雪崖映水,层叠远近。笔笔灵异,云能皆活,山如有声,不特五色灿烂而已“。他还称赞道:“故知造物之愈出愈奇,从此丹青一家皆为俗笔,而画苑可废矣”。

清代周尚赤在《大理石赋》中赞:“今之所产,色备五彩,色如云水,红绿明透,铜墨灼灼。备四代之画法,万色烂斑,无不毕肖”。

李元阳:“丹心为骨白如肌,压倒人间老画师”。

毛瀚丰:“不渲染而丽,不雕琢而工,此诗画诣魄,不化而沦于石中,……天地寓于石也”。

民国时期藏石家张轮远先生在《万石斋大理石谱》一书中赞道:“此石色备五彩,气如云水。阮云台赞为较吴装法更浑脱天成,非笔墨所能,乃造物所成者也。”

《万石斋大理石谱》一书还道:“大理石系天然艺术之一。胜景名山,风云变幻,非亲历其境界不能领略。乃石画之精者,竟能缩之于方寸尺幅之内,有时为画师与摄影所不能及。天地造化之奇,至此极矣!其影响所及,癖石之士固无论矣,即无石癖者,偶一观之,亦令人生无限美感,无穷雅趣。不特可供卧游,且可作美术展览。愚以为诗画家,当以之为师,艺术家应以之为范,其他学术家亦可藉之以焕发精神,开拓心胸,增加智力,辅助发明,幸勿等闲视之也”。

浅谈山水画与天然大理石画
 

二、今人论天然石材与中国山水画之间的关系

文坛巨星,科学巨擘郭沫若先生有五言律诗盛赞大理石:”三塔矜高古,回思贞观年,苍山韵风月,奇石吐云烟。相在心胸外,凉生肘腑间,天功人力代,海外竞争传“。

著名画家吴作人在 1980参观大理大理石厂看到那些天然的石画后欣然题词”云山天成“四字”,高度概括了天然石材画的特点。

著名作家李准为称赞大理石的题词是“云影天光,晶莹自然”。

1980年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在大理参观时题词:“云山变化,天人合一,大理奇景”。

三、中国山水画之特点

中国山水画题材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小至一草、一石、一虫、一虾;大至自然界的海阔天空、崇山峻岭、江河湖泊、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从古至今,中国山水画一直非常受大众的喜爱,也是画家着力表现的题材。

中国山水画诞生于战国之前,滋生于东晋,定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经五代至两宋,各种的山水画技法不断成熟,形成了树法、山石皴法、云烟水流法等画法。

中国山水画主要各类有:

水墨山水:纯粹以水墨作画,不施颜色,或在墨中施以少许的藤黄、花青或赭石,使墨色略有冷色调。这是传统山水画的一大特色。

水墨淡彩:以水墨为主,极少部分着以淡色。

浅绛山水:墨稿完成后,施以赭石为主的淡彩。

青绿山水:青绿山水分大青绿和小青绿。小青绿是在水墨淡彩或浅绛山水的基础上,薄施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颜色。大青绿以色为主,且多为矿物颜色,往往有轮廓无皴擦,色彩浓艳厚重。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有五种:勾、皴、擦、染、点。

山水画画山石的基本技法有六种:披麻皴、折带皴、解索皴、米点皴、斧劈皴、豆瓣皴。

山水画画云烟的技法一般有二种:空云法、勾染法。

山水画画水流的技法一般有二种:虚托法、勾染法。


浅谈山水画与天然大理石画

四、具有山水画石材的特点

大理石所具备的自然之美是举世公认的。大理石自然美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大理石乃自然之物,源于自然,历经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电、闪、雷鸣、高温、高压之作用,始终闪烁着自然之姿、自然之韵、自然之魂、自然之光。

(二)、大理石再现了自然界中的万千气象,体现出了自然界的山川之美。大凡自然界的四时美景我们均能从大理石中寻找到踪影。我们从已知的大理石中能够看到自然界的风、花、雪、月、山、水、云、烟、雾,人物、动物、山林、奇花、异草等。


浅谈山水画与天然大理石画

五、大理石之自然美有两个含义

大理石产于自然,无人工雕琢之痕迹。大理石所反映的均是自然之物。石画自然美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一)、质。石材内部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矿物结晶程度在石材表面的直观反映。石画质地要细腻,具天然光泽、晶莹透明。一般要求无风化现象,无坑窝等缺陷。

(二)、色。指大理石图案的色彩、色调、色泽。石画的色彩、色调、色泽要鲜明、平淡则无奇。色乃石画之生命,无色彩之变化,石画则缺乏动人心弦的效力。石画色大体有白、灰、杂色。

(三)、形。意指形象。图案的形象要逼真,具有写意,能传神,表达出一定的主题,渲染出一定的艺术意境。

(四)、奇。指要不同凡响,超出平常,具有独特的特征、特点,给人心新颖、奇特之感觉。

(五)、神。指石画内在的灵魂、气韵、神态要有生机、灵气、不呆板、不俗气,能传达出石画之内在的蕴含。呼之欲出,云皆如游龙、水皆如潮涌。意境深远却又达意,令人如痴如醉、使人心弛神动、让人拍案叫绝。

(六)、韵。指线条、纹路的节奏韵律。石画图案的色调浓、淡适宜,线条的虚、实、疏、密协调,不杂乱无章。画面纹彩协调、有韵致、意味深长、内涵丰富、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浅谈山水画与天然大理石画

六、天然石材画的山水美

说到天然石材画的山水美,我们不能不谈到我国的大理石之乡大理市所产的大理石。

大理市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简称榆城。大理市的风光举世闻名,是我国非常有名的旅游城市,被誉为东方的瑞士。雄伟、神奇的点苍山,风光迷人和绮丽的洱海,矗立在洱海边大理崇圣神寺三塔使人流连忘返,给人以永久美好的回忆。

大理的点苍山自古就出产大理石,加工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旧五代史》中有记载:”采天下奇花异竹,珍木怪石,为圆池这玩……有醒酒石,德裕醉即踞之,最保惜者“。

大理出产的大理石从宋代始就被列为朝廷贡品进献。

大理市的点苍山自古出美石。大理出的大理石主要有云灰石、彩花石、苍山玉。云灰石为灰色,花纹似云如雾、似幻如梦;彩花石多姿多彩,有绿、春、秋、水墨四花;”春花“青翠欲滴;”水墨花“墨韵雅致;”秋花“赤紫斑斓,这些皆为石中精品;苍山玉洁白晶莹,纯洁剔透,石质细腻诱人。云灰石和彩花石是制作石屏风的上好材料,天然形成的远近山水,花鸟鱼虫、樵叟牧童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面。

彩花大理石是成为天然石画中的精品之石。它所呈现的天然画面十分丰富,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山水林木、气象万千、花草虫鱼、云雾雨雪、珍禽鸟兽、怪石奇岩、四时奇景、琼楼玉宇。

在许多的奇石馆和收藏者手中有着无数的天然石材画,这些石材画都可与人类伟大的山水画作品相媲美。

在大理石石画中你可以看到名山大川、飞瀑灵泉、四季风光、朝霞夕晖、天象奇观、琼楼玉宇之景象。观赏大理石画你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游弋;可登泰山观日,可睹黄山妖挠;可览海南风光,可见翻云吐雾。总之,只要你沉浸在大理石的石画中,就如处在美丽神奇的大自然的环境里,你一定能足不出户就可欣赏到人间最美好的风景、事物。

山水画是石材天然画中最多的一种,崇山峻岭、海洋湖泊、水乡山林、朝霞雾霭……样样都有。较有代表性的石画山水画有《万里云山尽朝晖》、《满目青山夕照明》、《千岩竞秀》、《云气苍茫》、《云山万里》、《山高凌云入天霄》。

看天然石画,你就好象读美丽的诗篇,画中有诗、诗中又有画,其乐无穷、其意深远。

浅谈山水画与天然大理石画

七、中国山水画与天然石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题材中所反映的内容相同

天然石材画源于自然,是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再现。

山水画是画家所创作的作品,是创作者对自然的真实反映,作品所极力表现的无非是大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秀美山川,与天然石材画上所表现的内容是如此相同,是缘份、是巧合,我想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天生的缘份吧!

(二)、山水画的技法在很大程度上与天然石材之间有相似之处

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山水画,画中的山形、溪流、云海画法与天然石画中的好似如出一辙。据说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求教于天然大理石石画,临摹大理点苍奇石,从石画中寻求启迪,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绘画技法。

在中国的国画大师中不仅张大千先生师法石画,黄宾虹、傅抱石先生的许多山水画中也体现出了大理石石画中的气势。有位山水画画家叫刘双印,他爱石、藏石,尤其是钟爱大理石奇石,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大理石石画中哪种山水意境。

(三)、构图,章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章法指画面的布局,即构图法。

山水画的章法主要以大自然为版本,以写意为对象,不拘泥于一定的法则。山水画的常见的章法有“一开一合”的形式。一开一合,前繁后简,前浓后淡,前实后虚,依次画出,体现出由近向远推进的效果。

高远法:从下往上去观察对象,一般表现崇山峻岭的宏伟气势。

深远法:用于表现层峦叠嶂的地理面貌。由景前层层递进,深远无比。

平远法:将平视的景物组合或相叠,适合于表现平坦的地势。

中国山水画在章法上讲究布白设虚,画面中的空白其实是形象有组成部分,尽管它不着一笔,如果处理的合理巧妙,不仅可以衬托好画面的主体,而且也能扩大画面的意境。

(四)、意境上有相似之处

石材画与中国山水画在意境上相似之处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二者的画面都是对大自然某些景观的再现,是自然现象的缩影和写实。

(2)、二者都会对观者产生思想、情绪的共鸣,激发观者丰富的想象力,让观者激情澎湃、直抒胸意。

(3)、二者都含义深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

浅谈山水画与天然大理石画

八、如何创造石材之山水画效果

(一)、合理取材

一幅好的天然石画关键在合理的取材,取材不好则无法具备山水画之意境,创造出山水画之效果。因此,这是创造天然石画时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天然石画的取材要基本满足这样条件:

(1)、质;(2)、色;(3)、形;(4)、韵;(5)、神;

(二)、选景取面

要创作出一幅很好天然石画,在石板上选景取面是非常关键的,这取决于一个石匠的审美观,艺术修养,丰富的生活阅历。

选景取面主要从上面所谈5个方面考虑。

选景取面时要特别注意石面的纹路的连接,切不可使画面的纹路让人有中断的感觉。

(三)、题印

中国的山水画的非常讲究“题诗衬景,借景怡情”的。同样道理,一个好的天然石画如果不借助好诗、好词、佳句来衬托,是很难以渲染出画面所表达的意境的。

古人之诗和画讲究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天然的石画上题印就是要达到这种理想境界,使诗、画相互映衬。

(四)、装饰

好马配好鞍,好船配风帆。一幅好的天然石画制作好后也要象中国山水画一样进行适当的装裱方能体现气度不凡,体现更高的欣赏价值。

天然石画多以高档红木、紫檀、黄花梨、楠木、樟木、红杉、榉木等质地坚硬,花纹美丽、气味氛香的木材制成框、底座、花架、花托。这些用木材制成的石画装饰框架大都在其上雕刻以花卉、山水、龙凤等吉祥图案。

“石好屏也好,屏以石生色,更令人赏心悦目,价值随之而增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然石画的价值要通过好的修饰才能体现出更高的艺术价值。

浅谈山水画与天然大理石画

查看更多精品大理石画可点击此处

二 : 浅谈报纸版面需“山水并茂”

浅谈报纸版面需“山水并茂”

赵伟

笔者虽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写稿的年头不是很多,能看到的报纸是有限的。但党报在我心里还是沉甸甸的。党报不仅是机关党委喉舌,上发布机关党委的政策、信息,下反映群众的所需呼声,写这个题目不免有些班门弄斧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版面的定位鲜活性比较重要,迎合读者的口味,报纸的版面必须山水并茂。那就是有山有水,但拿到报纸觉得水灵灵的,必须有种欲读不能,否则,看到报纸,觉得不看则罢,读者一看连点食欲都没有,那这张报纸办的就拖离了读者群。

所谓“山水并茂”,要闻版必须有消息、图片、言论、小通讯或(现场传真),其余版面要有“特色”,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整张报纸看点之一。虽然笔者不是编辑,但旁观者清,尤其近几年改版的报纸连笔者都不敢恭维,整张报纸通篇累牍都是会议消息,不仅没了言论、小通讯一些“五官特征”,山水风景更是荡然无存。一些专版、专刊堂而皇之你罢下去,她登场,真是不厌其烦。整张报纸看则无味,弃则可惜,当然不是所有的专版、专刊不能登堂入室,而它不仅宣传企业的业绩,打造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但不要期期都是专版这样不仅不尊重党报办报的原则,而是亵渎了所有读者,不仅没了通讯员上稿的天地,把一些稿件“拒之门外”。

之所以有消息、图片、言论、小通讯她属于一张报纸的眼、鼻、喉、舌缺一不可,一张报纸若无这些,恐离“死期”不远,一些“文山会海”砍去,却转移在报纸上,却是报纸的死穴。一些报纸却另辟蹊径,比如《黑龙江农村报》,虽然报纸小,但门槛低,版面办的绘声绘色,令人耐人寻味,一些小的稿件在此得到展示。还有《黑龙江经济报》大气,整体无论从整体感官不旁杂,文图起着视觉冲击作用。(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企业办报不光考虑的是办报的原则,更重要有读者群、有看点,版面设计就是抓住读者的心里,毕竟一张报纸的鲜活点在于有山有水图文并茂

作者:赵伟

三 : 花动一山春色——浅谈古典诗词中数量词的欣赏

花动一山春色

——浅谈古典诗词中数量词的欣赏

说明花的量词 花动一山春色——浅谈古典诗词中数量词的欣赏

诗和词,是用美丽的形象、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音调组成的乐章。诗人词家们往往巧妙地、大量地把数字引入诗词创作之中,把本属抽象思维范畴的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从而获得奇妙的美学效果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宋代诗人苏东坡《水龙吟》一词里,巧妙地运用“数字”来表达他心目中的“春色”:“春色三分”之中,有“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乍听似乎使人觉得奇怪,他怎么会把“春色”看得如此具体,历历可数?原来,他看到具有春天象征性的杨花飘落于尘土和流水,三分之二飘落为路旁尘土,三分之一飘落水面,就从“二分”“一分”的数字由多到少的逐步推移,“三分春色”不就这样地流逝而去吗?

同样的手法,宋代词人叶清臣在《贺圣朝·留别》里却这样写道:“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把春色与离愁联系一起,春色虽好,却被离愁和风雨的“力量”一一消减,用“三、二、一”数字把春色递减的手法,极写离愁别绪,遣词精巧,构思新颖,不愧是抒发乡愁的佳作。

优秀诗人的笔就是这样,仿佛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庚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被前人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尽管元遗山慨叹“独恨无人作郑笺 ”于前,王渔洋表示“一篇锦瑟解人难”于后,“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词,在高明的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却是不争的事实。

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里“几”改为“一”,更能贴切地表达出诗人蓦见而喜,喜中有惊的心情。同时,用“一枝”也更显示出所咏的确是“早梅”,艺术画面新鲜诱人,从而使全诗气流畅顺韵味平添,收到“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艺术效果。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万径”的世界是如此广阔无垠,而一“绝”一“灭”的现实又是这样荒寒冷落。因为“千山”、“万径”画面美而凄冷欲绝,才愈衬托出雪天寒江独钓的孤高诗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中有境,境中含意。诗中的形象是优美的,含有一种不同凡响的幽静美;其意境又是深邃的,具有一种不甘屈服的思想上的寄托。此诗堪称“奇绝”,这同数字“千山”、“万径”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古典诗词中的数字,或直抒诗人的喜怒哀乐,或直绘笔下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加重感情色彩,渲染气氛或突出主题,开辟意境的作用。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这是宋代诗人晏殊的《破阵子》的上阕,它描写了美丽的暮春景色。词中景物描写生色交辉,动静照应,十分生动。最妙处则在三四两句,对偶句中选用了“三四”“一两”两队基数,犹如画家于白描之上,随意点了一两笔,却把个极其幽静的去处活画了出来,使读者仿佛看见那池边树疏落落长着的青苔,听见那林阴深处偶尔传来黄鹂鸟的几声啼鸣。显然这里的数词含有动态,有声响,有色彩,诗人选用在这里,把听觉和视觉感受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优美的意境,给人以想象和玩味的余地。

品味古诗词中数词的运用,既可领略古人遣词造句之匠心,又能从一个新的视角获取审美享受。说明花的量词 花动一山春色——浅谈古典诗词中数量词的欣赏

“故园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是唐代诗人张祜写的《宫词》诗。诗中句句用了数词。“三千”指离家之远,“二十”指入宫之久,“一”、“双”指声泪俱下,怨情之悲。全诗四句二十字,从空间之大写到时间之大,再写到凄切哀怨情感之悲, 四个数词充分发挥了修辞作用。首先,“三千”、“二十”表多的数词与“一”、“双”表少的数词在诗中相辅相成,两两相对组成对偶句式;其次,四个数词在表达上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数“多”者表虚也,数“少”者表实也。“三千”和“二十”皆为虚数,夸张故乡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浓缩了宫女远别故土、幽禁深宫的复杂内容,表达了她们乡情之长,宫怨之深。“一”与“双”皆为实数,“一”表示每听见那为封建帝王赏心悦目的《何满子》舞曲时,就呜咽着,就“双”泪直流,通过“一”、“双”两个数词,让宫女积蓄已久的悲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揭示了宫女深沉哀怨,生动再现典型环境中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

数字,在诗歌中,有时是确指,有时是虚指,有时举其成数,有时极言其多,而成为夸饰之词,通过“言过其实”的描述,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写饮酒中生活情趣则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写黄河之长则说“三万里黄河东入海”,写边地之远则说“玉塞去金人,二万四千里”,写剑图阁之险阻则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邀见次数之多,琵琶女出场之难则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写沉重的愁思、怨愤则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数字虽有夸张成分,但都通俗浅显,表现出的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感染力,给人以真实的感觉,且饶有诗味。

数词作为一种重要的遣词造句手段,在构成诗词结构美上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首句先写近景翠柳枝头黄鹂成双,相向和鸣,“两个”黄鹂,从“点”着墨;次句写万里晴空白鹭自由飞翔,姿态优美,“一字成行”,从“线”入笔,接写远景;第三句写“千秋”雪,突出时间永恒,是写“面”;第四句写“万里”船,显得空间广阔,是写“体”。这样,全诗点、线、面、体相互交织,远、近、时、空相互对照,结构灵巧,一气呵成,从而构成了这首诗的立体美和参差美。

最使人感受“数字”的力量,还是“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之句。宋代诗人秦观这首《好事近》词中的这个“花”字,似乎具有撼山的千钧之力,春路上的花枝摇动,竟然把“一山”春色都给振动了起来,花与春色一动齐动,看见花动就如看见春动;而其中的“一”字,更是唤起人们的注意,仅仅一个“一”字,一山春色就活脱脱出现在人们眼前,春色就成了看得见摸得着数得出的实体,一一二二,实实在在,未有“一”字的参与,何以知道“花动”的具体力量?

古诗词中的数词,往往“一字之奇”,或使全诗生姿添色,或使诗意隽永含蓄,或使诗句灵活飞动,像一粒璀璨的珍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标题:浅谈中国山水画欣赏-浅谈山水画与天然大理石画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912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