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谁知道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是什么啊?
谁知道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是什么啊?
急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
宋诗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了两种人完全不同的生活:劳动者受尽剥削,富贵者不劳而获.诗人通过鲜明的对比,揭露并谴责了这种不合理现象.
二 : 十指不沾泥_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是什么?十指不沾泥后一句_古诗词名句欣
十指不沾泥_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是什么?十指不沾泥后一句:
十指不沾泥的下一句是:
鳞鳞居大厦
原文完整诗句: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意思】: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出自原文】
陶者
北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注释】
⑴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⑵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⑶无片瓦:没有一片瓦。
⑷沾:同“沾”。
⑸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屋子。
【古文今译】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赏析】
《陶者》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运用质朴的语言讽刺时事,控诉与指斥社会中不平等现象,只用事实对照,不加评论,发人深省。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在梅尧臣以前,唐代人已经写了大量反映社会不平等的诗,大都写耕织的农民,梅尧臣这首诗换了个角度,写手工业者,可以说是对自己做诗目标“意新语工”的实践。诗在写作上,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限制,句法散文化,近似古代的风谣,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后来有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张俞,作了一首《蚕妇》诗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主题与梅诗相同,不知是否受到过梅诗的启发。近代有很多风谣,往往通过对比显示不合理,则受梅诗影响是很明显的。
从《陶者》就可以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www.61k.com]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称梅宛陵。少时应进士不第。历任州县官属。皇祐(1049—1054)初期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曾预修《唐书》。诗风古淡,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与欧阳修同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有《宛陵先生文集》,又曾注释《孙子》。
三 : 谜语:十指不沾泥(打一电影名)
谜面 | 十指不沾泥 |
谜语类型 | 打一电影名 |
谜底 | 清白的手 |
四 : 谜语: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打一成语)
谜面 |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
谜语类型 | 打一成语 |
谜底 | 白手起家 |
五 : 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这里指水草有意夸大声
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 ] |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这里指水草有意夸大声势,用力摇摆,引人注意);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徐志摩《再别康桥》) B.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名地园林的标本(喻指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叶圣陶《苏州园林》) C.(常四爷对二德子说)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强横,难对付)!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老舍《茶馆》) D.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我的经历可谓多矣。要讲后悔之事,那是俯拾皆是(这里形容后悔的事很多,可以随便举出事例)(季羡林《永久的悔》) |
A |
考点:
考点名称:解释词义、字义词义: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