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自媒体罗辑思维-自媒体应该要有匠心精神还是商业思维?

发布时间:2017-09-26 所属栏目:自媒体罗辑思维

一 : 自媒体应该要有匠心精神还是商业思维?

  有做自媒体的朋友问到:自媒体和专栏有什么区别,特别是现在的网红算自媒体吗?守护袁昆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专业的自媒体人。现如今的自媒体大多是商业化比较严重或者趋向商业化。所以本文想聊聊自媒体要有匠心精神还是商业精神。

  对于自媒体、专栏作家还有现在流行的网红,守护袁昆认为以前写博客、写专栏,每个作者都写专业有深度的原创内容。到了自媒体时代,大多数人虽然专注某一个领域,然而大多已经不是自己的内容。现在流行的网红,已经专注于有趣、无节操,只要有流量就行。

  我们发现以前的平台专栏作家准入门槛非常高,一个平台有上百个作者都很厉害了,有几百个专栏作者都很少,大家都有行业底蕴和影响力。后来的自媒体平台基本上只要自己愿意分享,不管是分享自己的还是转载别人的都可以。到如今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去发表自己的信息,大家怎样吸引眼球怎样干。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自媒体应该有匠心精神还是商业思维?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搞清楚为什么做自媒体就清楚了。

  以前的博主,专栏作家在行业有沉淀和影响力,写作主要目的是记录、分享。这类人群衍生的自媒体保持匠心精神,大家都以专业的内容为主。我们发现真正做大做强的几乎没有,貌似守护袁昆就是这类。

  再来看现在的自媒体,只要愿意聚合内容,愿意整合资源,并不需要专业能力。提供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很快聚集大量用户,获取庞大流量。很容易就做到了商业变现,目前主流自媒体都属于此类。

  有匠心精神的自媒体好比传统企业,不断打磨产品,最后打造的必属精品,可惜买单的很少。有商业思维的自媒体,产品可能不是最好的,但用户参与进去了,很快做大做强。

  自媒体应该怎么做?守护袁昆认为一定要有商业思维,以盈利为导向,制作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就好比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创业,很快的把产品1.0版本做出来,在种子用户的参与下不断迭代。因为自己的商业思维确定了起初就在盈利,自己活下去了,自然可以有更多精品出现。

  当然保持匠心精神也没错,关键是多少朋友有长久的沉淀?比如说财务自由(不用为生活而奔波),把自媒体当做爱好。

  自媒体还是要有点商业思维,最起码能保持自己活着,然后再谈匠心,否则不是扯淡吗?

  文/守护袁昆,太美加合伙人,企业网络营销、SEO优化实战顾问,培训师,自媒体。QQ微信:1029079293,欢迎搜索“守护袁昆”勾搭。

二 : 除了晓说、罗辑思维,还有其他类似的优质自媒体视频脱口秀么?

今天在知乎这个问题收到了几个赞,于是鸡血的又对这个回答补充了一下,现在发到简书上来。

虽然上面基本都说全了,我还是对自己喜欢的几个节目再推荐一下吧。

《晓说》一二两季、《晓松奇谈》 作者:高晓松

内容包含古今中外的各种见闻和高晓松的个人理解,特别是国外的描述都是他的亲生经历,融入高晓松个人的思考[www.61k.com],对于自己的见闻还是有一个不错的提升的。一些系列讲的还是蛮全面的,说日本、印度、俄罗斯、欧罗巴、民国时期的大师、极地之旅...

《晓松奇谈》

晓松奇谈也播放了好多期了,但基本上都只是简单的听了一遍,再也没有了以前期待周五上线,一直都饶有兴致,有些集反复听的感觉了,世界杯、南明、台湾,美国...其实从后来纠正的声音多起来、以及他自己说的特地准备了一下,就知道,毕竟一个人的肚子里的货是有尽头的,记得晓说第一季结束的时候就有聊到,他自己也没想到能说这么多,他以为大概3-40级就差不多了。现在觉得罗辑思维的内容团队更完善、可持续性更强。

《罗辑思维》 一二三季 作者:罗振宇(又一罗胖胖)

内容主要是历史的一些特殊事件人物和互联网的有价值的理论,不过最终的方向还是指向未来,在节目里说过几次罗胖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当代的人们探索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原话我给忘了,等下次听到再改。

有很多人纠结于他讲的对错,其实根本无所谓对错,他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你觉得有用就记下,没有就抛弃,就这么简单。我的感受是有启发,不过具体的路还是得自己思考。

15-06-29更新:罗胖胖的节目内容越来越纯熟了,一期节目我能听5-6遍,很长一段时间后都会回顾再听,从来不会有腻的感觉。他的视角总是比较独特,有头有尾、有正有反,当然最喜欢的还是向他说的,带着温度去看待历史的人物和事情,而且每期内容都是着眼于当下,对我很有帮助。

随着自己的阅读量攀升,总是在其他书籍上看到节目里提到的一则故事一个观点,还是挺有意思的

《东吴相对论》 快500多期了 作者:梁冬、吴伯凡

我接触比较晚,也是接触到晓说、罗辑思维的时候才开始看和听的一档节目,听了大概100多集了,属于商业脱口秀一类的节目,内容主要是通过对当下热点的社会、经济现象,解读背后的真实道理。最大的特点是两个人谈笑风声中就把一个道理讲的通俗易懂,听了之后对于目前非常多的经济现象有了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锵锵三人行》比东吴相对论更早,朋友是这个节目的死忠,我还没开始看,不做评论。

我喜欢的就这些啦,我比较喜欢下载mp3来听,上班下班路上、爬山逛公园的时候都可以听一听,做一些简单的思考。

再推荐一些节目;

《开讲啦》喜欢撒贝宁,大学生也很有活力,嘉宾好像也能被他们感染,不过有些嘉宾确实不适合演讲,效果会差一点。

《头脑风暴》基本上是马红漫主持,正方、反方、嘉宾、主席很有辩论赛的味道,请来的都是评论员或者是企业高管还有一线的产品负责人,而且辩驳的方式能把问题说的很全面。节奏比较紧凑,是我喜欢的类型。

《对话》其实应该不用我推荐,主持人陈伟鸿,请来的都是重量级嘉宾,最近话题都是互联网相关所以一直都有看,不过大家说话都很悠着,而且有点节奏有点慢,可能是中央卫视的原因,能理解。

三 : 浅议自媒体“罗辑思维”

浅议自媒体“罗辑思维”_罗辑思维

1 、“有种、有趣、有料”的罗辑思维

2012年12月21日,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正式上线。

2013年8月9日,“罗辑思维”推出“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仅半天就告罄,轻松入账160万。

2013年12月27日,“罗辑思维”二期会员招募,且限定微信支付,24小时内招收到2万会员,入账800万。

“罗辑思维”推出的58期视频,每期视频的平均点击量超过100万,微信公众号上“罗辑思维”的粉丝已经超过108万。

“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

在罗辑思维的运营初期,外界将罗辑思维的火爆归功于罗振宇本人的魅力:

首先,罗振宇之前的工作领域属于传统媒体,他长期担任第一财经频道的主持人,组织节目的能力很强,能够有效把握“秀(www.61k.com)”的分寸,将熟悉的话题与陌生的紧密结合。其次,罗振宇还懂的互联网的逻辑。最后,罗振宇的知识的广度、阅历和人脉又超出绝大多数互联网业内人士。[1]总而言之,可以简单理解为:

传统媒体人的内容积淀+互联网新媒体的渠道优势=罗辑思维的成功

罗辑思维的成功可以算是传统媒体人转型成功的正面教材,然而其意义却不仅限于此。包括罗振宇本人在内,都将罗辑思维的成功视为“自媒体”[2]商业模式的成功试验。自媒体强调互动式广播,听众参与互动甚至创造内容。

自媒体圈子可以分为三拨人:第一个模型是潘石屹模型,在产业链上自己生长出媒体,潘石屹其实就是SOHO中国的媒体,他把他表演、作秀、演讲、发微博、发博客形成的注意力,倒灌回他自己的产业链,形成整个产业价值;第二个是媒体人以魅力人格体为核心自建产业链,如薛蛮子、罗永浩、郭德纲、郎咸平、周立波;第三个是像“罗辑思维”这样的自媒体。[3]

2、“庖丁解牛”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为什么会火?

首先,从本质上说,罗辑思维搭上了信息时代的顺风车。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需要可信的知识源、可靠的知识,同时,也需要有效运用自己的自由时间,使时间的价值得到提升而不是浪费。人们的自由时间除了仅仅用于内容消费,还应更多用于内容分享和创造,而分享和创造的价值远大于消费。

在互联网时代,无论多小众的兴趣,都存在利基市场,让你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结成社群,互联网能将个人力量进行汇总。这种力量,就是“认知盈余”。

认知盈余就是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当他们通过高效及多样化的沟通渠道结成社群限制,随着“认知盈余”时代的演进,更多自由时间的力量被利用,罗辑思维就是这种力量的聚集地之一。

其次,罗辑思维定位精准,成为整合资源的平台。

罗辑思维的定位:打造自由人自由联合的知识社群。罗辑思维的用户被高品质的内容吸引,因为价值观彼此认同而形成关系。

罗辑思维的目标人群:10万个相信罗辑思维的品质、认同罗辑思维的内容和运作方式,并期待罗辑思维更好、更成功的人。罗辑思维不追求那种广大的服务性,甚至不需要传统大众传播里面的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传播量[4]。

罗辑思维的目标会员:对知识性产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彼此信任;有行动的意愿,且真能付出行动。

未来在体验经济下,一切产业本质都是媒体的时候,所有产业链都必须生长出自己的媒体性。未来市场只存在两种必然:一种叫资源、一种叫运营资源的平台。未来只有两个角色可选:第一个是成为资源、第二是成为整合资源的人。

罗辑思维所推崇的手工艺人生活方式(U盘化生产方式: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是应对未来市场的有效方式。

最后,罗辑思维关注的焦点均是时代热点和敏感话题。

罗辑思维关注的焦点既包括房价、慈善、民主、反腐、法制、政治体制改革等等当今主流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包括泡妞、找工作难、读博无用等生活化的话题。打着读书的旗号,以史为鉴、洋为中用、立足国情、中国万岁也帮助它避开可能带来的政治麻烦。

3 、罗辑思维的“野心”

罗辑思维最初仅仅是一款互联网视频产品,而现在它已经成为亲身践行互联网思维的知识社群。罗辑思维自媒体知识社群现在不仅包括视频、MP3、微信公众号、微博,还包括正式的会员、书籍出版物、有道云笔记本,以及其他的如百度贴吧等等。

由于市场演变首先是产品为王,然后是渠道为王,再过渡到内容为王,未来则是社群为王。在互联网时代内容不值钱,因为内容太多了。

互联网时代一旦去中心化之后没有所谓的粉丝经济,只有所谓的社群经济,社群经济的底层密码就是让一群沟通协作成本更低,兴趣点更相同的人结合在一起。社群由兴趣相同的人组成,人依附于各种社群。人们期待着关联、渴望发展、关注新事物、拥抱变化,同时还要有归属感。

罗振宇在其《夜观天象》一文中阐述过罗辑思维初期运营思路:1)推出自媒体视频;2)在APP上免费推广,靠粉丝打赏包养;3)帮助其他自媒体人打造产品;4)寻求合作。

罗辑思维社群经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罗辑思维的运营重点也不相同:

第一阶段,罗辑思维自媒体的品牌建设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输出脱口秀视频并在微博和微信上进行推广,积累口碑。甚至在新浪微博上@罗振宇,多半能得到本人的回复。罗辑思维最初几期的内容均是由团队自己策划完成,吸引到大量观众。但罗振宇在视频节目中也承认,仅仅靠团队自身知识局限很难保证罗辑思维长期高品质内容的产生。

第二阶段,罗辑思维知识社群的形成阶段。

从罗辑思维开放投稿开始,罗辑思维知识社区开始形成。从这时起,罗辑思维开始逐渐发挥自媒体的“互播式”优势。内容方面,罗辑思维将之“众包”给了广大听众,有了前期积累的数十万粉丝,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与之互动,也能产生相当多的热点和素材。罗辑思维脱口秀视频的内容品质也开始稳固提升,所谈所讲均是社会潮流。

第三阶段,罗辑思维社群经济的探索阶段。

从招募会员开始举行活动即可算是真正的社群经济探索,罗辑思维也将长期处在这个阶段。从招募到会员开始,罗辑思维开始实验社群经济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是群内互动;一类是社群电商,就是一起挣社群外的钱。最后,则是向其他产业延伸,形成更大的声势和共振。

群内互动的尝试包括帮会员相亲,女会员附上照片、简介和微信号,在微信公众号上广而告之,征集意中人。

社群电商的尝试就是正在进行中的“吃霸王餐”,已经征集到200家单位1万多个席位。通过罗辑思维合作平台的新引力和社群成员本身的人脉,吸引到外部商家免费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再如乐视免费提供给罗辑思维会员高清电视作为福利,也正是看重罗辑思维知识社群的吸引力。

这两种模式后续运营方式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说有会员想找工作,可以很快通过社群内发散到外部找到。再比如许多会员想去旅游,找企业赞助,社群帮助打广告,会员帮助协调组织等等,类似的行动召集将是低成本、高效率。组建社群内的人一起来做,在社群内、也在社群外互动,这是一件很欢乐的事情

除了做服务以外,罗辑思维还可能借助社群做产品。例如推出罗辑思维的月饼,首先在社群内筹资,比方说500份,一份 1 万块钱,限会员,一天抢完,筹到500万资本金。再把月饼的制作包括法律顾问、财务顾问等问题摊开,让会员认领。最后,接受全社会关于罗辑思维月饼的联合定制,挣到钱之后,把参加会员的工资付掉,留下20%做一个公益事业,剩下 80% 跟原始股东分成。

网上将类似的运作方式称之为预售电商或是饥饿营销,大致步骤是:1)做品牌,积累口碑;2)建立社群,聚集对产品感兴趣的精准用户;3)先收钱再生产,利用原材料的时间差价赚取利润。4)分批放货,培养粉丝忠诚度。5)扩大产能,再做产品延伸。[5]目前较为流行的利用“众筹”来生产的小众产品运作方式也类似。

外界对于罗辑思维的成功能否持续的怀疑源自两个方面:1)罗辑思维如何稳定、持续、标准化地生产出来真正启发性的思想;2)罗辑思维如何在“商业化”和“高品质”间保持平衡。

罗辑思维对于标准化内容所做的努力除了定期的脱口秀外,就是坚持微信公众号每天早上6点半发布的60秒语音信息。选择早上6点半发布是为了争取每天第一个开始需要阅读的碎片化时间,即早上上厕所的时间[6]。

对于罗辑思维的未来走向是什么,或者说罗辑思维的会员具体怎么服务,罗辑思维团队也是在不断试验中不断进步。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只需要很少的盈利就可以生存。

尽管罗辑思维的定位是知识型社群或自媒体,但其线下活动却并非是严肃的读书会,而是相亲、吃霸王餐等看似无关的“有趣”活动,并非是偏离定位,这只是在向人们展示社群一呼百应的力量,未来的互联网时代也许就是无数个“小而美”社群的时代。

结语:自媒体或者社群电商是未来几年的流行趋势之一,“罗辑思维”正站在趋势潮头。而学习更是永远的趋势,当互联网的浪潮在向社群经济不断汹涌时,当罗辑思维已经摸着石头过河时,我们是要继续站在河边围观、论证浪潮是否存在,还是试着去打造自己的过河之舟?本文略作浅薄妄言,望与诸君共同学习和成长,分享最新的资讯与观念,互相监督,不断行动,把圈子打造成集体学习和行动的典范,建成同样“小而美”的组织,影响更多心怀梦想的人。


[1]?卢松松,自媒体《罗辑思维》推出付费会员制:半天160万入账,

[2]?百度百科:自媒体是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自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

[3]?钛媒体,罗振宇:我如何守着《罗辑思维》“等包养”,

[4]罗振宇,自媒体是怎样炼成的,

[5]?王冠雄,“罗辑思维”估值1亿:社群电商爆发,

[6]?极客公园,《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找到匠人精神,

本文标题:自媒体罗辑思维-自媒体应该要有匠心精神还是商业思维?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744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