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阿里、腾讯“逼宫” 银行升级移动支付大战
本报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得支付者得天下,阿里、腾讯等外来者掀起的移动支付大战促使银行不断创新提升。
6月10日,腾讯亮出了指纹支付,这是继阿里和京东推出指纹支付之后的跟随战。三大巨头没有想到的是,平安银行近日推出光子支付,在无卡、无网络的情况下,通过手机便能对接所有终端机完成支付,金额无限制。传统银行这一更高科技支付方式的应用,被视为移动支付大战的升级版。
“掐住支付端口,就等于抓住了客户的钱袋子,这是做金融最关键的入口,我们称之为‘痛点’。”6月16日,某互联网金融板块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移动支付端口抢占会更加激烈,因为这就是在“抢地盘”。
平安银行副行长赵继臣说:“光子支付颠覆了现有的支付模式,在全球尚属首创。”不过,网络巨头们将情景消费嵌入,使得支付端口更具黏性,在这场移动支付大战中,谁将最终抢到更多客户?
银行炫科技
移动支付大战进入了短兵相接的阶段。6月2日,京东钱包指纹支付正式上线,最高限额5000元。6月10日微信也宣布,已正式推出指纹支付功能,单账户累计额度上限为5000元。早在2014年12月,支付宝钱包最早推出指纹支付,当时限额仅为1000元。
三大巨头没有料到,传统金融的技术更加生猛。6月9日,平安银行亮出了光子支付。据了解,平安银行的光子支付,只要手机闪光灯一亮,就可以支付。可以在无网络的情况下使用,任何手机型号都支持,且没有支付限额限制,数万、数十万都不在话下,且在1-2秒内完成。
“我们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平安一样流淌着创新的血液。”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在光子支付项目开启时说。其技术合作方为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据悉,2011年,几个海外留学生带回了光子技术并在深圳成立了公司。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的第一家企业便是这家企业。
“移动时代,移动支付是非常核心的,得移动支付者得天下。”长江商学院教授陈龙认为,在当今时代,支付成为金融的关键点。
央行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发生移动支付业务45.24亿笔,金额达22.59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0.25%和134.3%。
数十万亿的大蛋糕,引发了移动支付大战,各种创新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此前的NFC近场支付、传统远程支付、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蓝牙支付、指纹支付等等,移动支付新技术比拼越来越激烈。
“国内消费不断升级,移动商户顺应发展,移动支付方兴未艾,进入爆发增长时期,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谋求发展,抢占移动支付的阵地。”在赵继臣看来,银行通过新技术抢占移动支付阵地,改写了传统支付模式,在移动支付中走在前列。那么,光子支付突破了诸多不足,能否抢占移动支付的制高点?
支付生死关
银行也将移动支付看得越来越重要,“做金融尤其是零售金融,移动支付都将是拼客户的核心点。”某上市银行科技部副总经理表示,如果不能掐住移动支付入口,很多客户的账户及资金会迁徙到其他金融平台或机构,移动支付入口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先进,还要有相关黏性。
腾讯、阿里等网络巨头,最大的优势是“黏性”,腾讯利用微信的社交黏性,阿里则是网上商城的日常消费黏性,然而,银行最大的弱势正是“黏性”不足,没有商业或社交来黏住支付,银行高科技的移动支付想要拼抢更多的客户挑战更大。
移动支付的时代,网络巨头们正在通过商业反攻支付,并不断攻城略地,陈龙分析称,以资金流和信息流为核心,产生闭环并以这个为基础,构建一个商业和金融的王国,不难理解现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大战,“腾讯做的很多收购都是和贸易场景相关的,所以阿里和腾讯都是以他们的支付和平台为核心,跟各个行业结合产生了非常大的商业和金融的基础。”
据了解,2014年9月26日,全球第一笔光子支付通过平安的口袋银行实现。2015年1月起,平安银行在深圳和昆明两个分行试点光子支付。目前,包括深圳华强北在内的部分商区已开通了光子支付。光子支付这项新技术,平安银行正在更广泛地推进。
“传统银行打响的移动支付大战,除了技术上的创新,关键还要增加商业支付黏性。” 上述上市银行科技部副总经理称,目前已有银行在电商方面进行尝试,以在互联网大潮中,将商业和金融进行结合,增强“黏性”。
“支付和商业平台的结合最重要的逻辑会产生很大的商业和金融的王国。”陈龙认为,国外的谷歌、亚马逊、苹果都在朝这方面进行,国内的阿里、腾讯和百度也在向此方向迈进。
阿里、腾讯等网络巨头不断推出移动支付技术上的创新,还在将支付情景多样化不断推进,如红包、打车、看病、买菜……一旦移动支付无所不能,这些网络巨头几乎就掐住了支付和金融的“痛点”,零售金融的巨变由此产生。
银行所面临的,正是这些网络巨头们的侵入,平安银行率先在移动支付技术上超越,然而如何从黏性上超越,这是传统银行面临的更大挑战。
二 : 传腾讯10亿参股国金证券 效仿支付宝入股天弘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腾讯可能会以10亿元的价格参股国内券商国金证券,如若属实,则意味着腾讯意图效仿支付宝入股天弘基金,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迈出一大步。
腾讯与国金证券本周刚刚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合作内容是:网络券商、在线理财、线下高端投资活动等,腾讯将向国金证券开放核心广告资源,协助国金证券进行用户流量导入,并进行证券在线开户和交易,在线金融产品销售等服务。国金证券将向腾讯支付相关广告宣传费用,每年度1800万元。双方此次合作有效期为2年,协议到期后双方享有同等条件优先续约权。
可以看出,双方的合作不同于单纯的广告合作,更多的想象空间来自于证券在线开户交易,在线金融产品销售等服务。这是否意味着,投资者将要享受到网络券商业务带来的低廉交易佣金利好?
关于入股一事,腾讯与国金证券均没有公开回应,据报道,相关事宜正在沟通洽谈中,尚未有最终定论,而此前腾讯也与国内其他券商有过接触。
事实上,不少券商与互联网公司正在积极商讨合作。华东某中型证券公司与新浪结盟,同样也签订了框架性的战略合作协议,和讯网近期也在与部分证券公司积极沟通,期望在资源上开放互补。
三 : 外媒:腾讯虚拟商品获利高 Q币支付功不可没
12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依靠出售虚拟商品就获能得10亿美元收入的完美商业模式似乎是书本上的传说,但在中国就有这样一家公司:腾讯。腾讯通过在线游戏、社交网络、即时通讯和广告服务完成了这一切。它在香港上市,2008年营收达到10亿美元,净利润7.29亿美元,取得了70%的利润率。
更引入注意的是该公司社交网站Qzone的成功,Qzone在中国拥有2亿用户。与Facebook类似,Qzone提供了创建或分享文件、游戏、博客、照片和礼物服务。提供这类服务的公司在全球有很多家,但腾讯成功地从中获得经济收入,从而与其他公司区别开来。
Qzone可以免费使用,并能获得简单的模板和礼品。但大多数用户会为了得到更高级的服务而付费。除了广告收入外,腾讯还通过出售虚拟商品获利,因为它使用一种被称为Q币的支付系统。
花1、2美元买虚拟商品看起来不多,但兴奋的用户的花费往往超过他们的预期。许多潜在的付费用户可能因为单个数字商品的费用太高而拒绝购买。Qzone巧妙以订阅“黄钻”(约每月1.5美元)的方式引诱消费,“黄钻”能够让用户以比单价低得多的价格购买虚拟产品,并免费提供特定的功能和礼物。该项服务还避免了用户要跟踪商品使用期限的麻烦。
即使按中国的标准来看,每月的费用还是不贵。腾讯的这一策略有助于社交网络货币化的实现。腾讯Qzone服务的货币化得益于自己的支付系统Q币。Q币可以在便利店等定点商铺以充值卡的形式买到,也可从用户的手机中扣除。这方便了信用卡使用还不普及的中国用户进行付款和结算。中国的信用卡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核心用户还比较年轻,Q币支付系统有效地打破了支付障碍。
总之,腾讯善用订阅服务的悟性,虚拟商品的销售和便利的支付系统使得Qzone成功地实现货币化。然而腾讯的一些成功在中国可能是唯一的,但全球的其他市场可以考虑借鉴。(文/芒果)
四 : 中国移动支付竞争正酣 腾讯借微信努力追赶支付宝
腾讯科技讯 5月23日消息,《华尔街日报》周日撰文指出,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而该市场的竞争已进入到白热化的程度。
自中国消费者在几年前开始采用移动支付以来,阿里巴巴集团通过关联公司运营的支付宝系统,已经锁定了这个庞大且在继续成长的市场。不过借助着流行的社交消息应用微信,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腾讯,以及苹果、三星电子等海外公司也已开始涉足中国移动(微博)支付市场。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尤为惨烈,原因是在这个信用卡的使用仍受到限制的市场,数以亿计的智能手机用户和商家已开始采用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的方式。根据市场调研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交易总额较上年增长了一倍以上,超过2350亿美元,首次超过了美国市场。美国移动支付市场去年的交易总额为231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2%。
腾讯旗下的微信如今已拥有7.62亿月活跃用户。这家公司当前为打折、特色服务、以及结盟投入了巨资,让微信能够提供更多的按需点播服务。腾讯的目标就是让像王伟(音译:Wang Wei)这样的数亿支付宝用户开始使用腾讯的移动支付服务。腾讯最近的做法之一,便是像用户提供更便宜的购餐券。
当现年23岁的王伟在肯德基购买汉堡时,肯德基员工告诉他,使用微信的支付功能,或者是在微信好友圈进行分享能够让他获得折扣。他说,“在绝大多数时间,我仍然会使用支付宝。但是微信支付正变得越来越便捷。”
市场调研公司iResearch提供的数据显示,腾讯去年的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增长了近一倍,从2014年的11%增至20%。与此同时,支付宝的份额则从82%下滑至68%。虽然未透露具体的数量,但腾讯表示,该公司2015年的移动支付月活跃访问用户较上年增长了近六倍。目前,支付宝的月活跃访问用户超过4.5亿人。
尽管仍在持续增长中,但腾讯的移动支付业务尚未实现盈利。阿里巴巴集团关联公司蚂蚁金服则拒绝透露旗下的移动支付服务是否已实现盈利。
腾讯总裁刘炽平上周三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中表示,“整体而言,我们认为支付业务作为一项业务,可能产生更多的营收。我们将继续对该项业务进行投资。”腾讯第一季度的销售与营销支出同比增长了53%,部分的源自于支付服务的支出增加。
在腾讯与阿里巴巴集团的移动支付大战中,两家公司都拥有更宏伟的抱负。支付平台能够让这两家公司收集到更多的交易数据,从而有助于两家公司为用户提供从资产管理到消费者借贷在内的金融服务。目前,上述两家公司的金融部门均向用户提供贷款,以及货币基金等投资产品。
刘炽平表示,支付业务是“非常重要的发射台。”从今年3月开始,微信支付开始对提现功能征收提现金额的0.1%手续费。腾讯表示,收取提现手续费并没有影响到用户的增长。
腾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尽管微信已无处不在,但一些用户并未把微信视为类似于购物这样的商业活动的平台。深圳大学生梁全伟(Liang Quan-wei,音译)表示,“对我而言,微信只是一款通讯工具”。他表示,他使用支付宝的次数远远超过了微信支付。
为解决这一问题,腾讯已对包括滴滴出行、美团点评在内的初创公司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把微信与合作伙伴的应用连接在一起,能够让用户直接通过微信支付为一些服务付费,从而拓宽微信支付的接受度。在过去的一年间,微信已把麦当劳、7-11、优衣库等公司加入到接受微信支付的零售店列表当中。
阿里巴巴集团也一直通过结盟方式让更多的实体店接受支付宝。上月,阿里巴巴集团与蚂蚁金服联合对送餐应用饿了么投入了12.5亿美元。
腾讯一位匿名的高管表示,腾讯支付平台团队正在密切的研究支付宝的运营情况。该消息称,腾讯的互联网金融部门在过去三年进行了大幅扩张,员工数量已增长一倍至1000人左右。
从今年2月开始,腾讯开始尝试让更多的海外商店接受微信支付。支付宝已向中国游客推出了一系列的海外支付服务。
腾讯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优势之一,是让用户能够相互发送虚拟红包。在今年2月春节期间,微信用户发送的红包总额超过人民币3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倍。腾讯一位高管称,“我们曾不被看好,但我们正在努力追赶。”(明轩)
五 : 腾讯报告:移动支付主要受骗者是男性
网易科技讯 5月19日,为了应对日益升级的移动支付诈骗,腾讯支付安全联合艾瑞咨询发布《腾讯支付安全大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在移动支付类诈骗案件中,70.2%的受害者为男性,占绝对主力。同时,报告还总结了受骗用户的分布规律、受骗场景,并给出了针对性的防骗建议。
移动支付骗局“大叔”才是傻白甜
报告显示,在移动支付类诈骗案件中,70.2%的受害者为男性,占绝对主力。多种多样的原因导致“大叔”不幸沦为骗子最爱的“傻白甜”。
腾讯支付安全负责人、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副总经理许国爱与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副总经理李航在大数据报告发布现场宣布启动护“叔“宝行动,从防骗知识普及、安全技术保障等多个层面,对易受骗“大叔”采取针对性“保护”举措。
从5月19号至6月底,腾讯支付安全将从微信支付和QQ钱包受损用户中筛选部分无感知真实发生资金损失的“大叔”,除了对他们进行全额赔付之外,还将采取赠送彩蛋等特别保护行动。
星座趣味调查:散财童子天秤座 钱包卫视属金牛
哪个星座最容易受骗?报告显示,天秤座、处女座与狮子座最容易落入骗子圈套,位列“散财童子”前三名;而金牛座防范意识最强,“钱包卫士”的美誉名不虚传。
报告还对支付诈骗骗术进行了归纳,其中,冒充公检法占比38%,稳居第一;冒充客服其次,占比12%;诈骗短信、电话紧随其后,占比11%。
应对支付类骗局 腾讯FiT祭出三板斧
就如何防范移动支付骗局及一旦受骗后如何应对等问题,腾讯支付安全给广大用户支了招。
据悉,腾讯支付安全团队运用大数据,通过人脸识别、IVR自动外呼等技术创新,将用户资金损失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但报告显示,大部分用户的支付风险意识较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调研样本中,75%的用户多账户使用相同密码,80%的用户随意连接免费公共Wi-Fi。腾讯支付安全特别提醒广大用户提高支付风险意识,不同账户建议使用独立的密码,连接公共WiFi时不执行敏感操作。
而如果一旦受骗,请用户在第一时间冻结相关帐号,通过正规渠道寻求官方客服人员协助,保存受骗证据并立刻报警。腾讯支付安全承诺,在腾讯支付平台,如经确认用户的支付信息被盗非本人过失,造成的资金损失会由腾讯支付安全联合中国人保100%全额赔付。
许国爱表示,“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打击支付诈骗行为,腾讯责无旁贷。”此外,他还呼吁运营商、银行、公安、杀毒软件厂商加强合作,构建移动支付生态安全体系,合力铲除网络诈骗这一巨大毒瘤。(温泉)
本文标题:腾讯支付宝-阿里、腾讯“逼宫” 银行升级移动支付大战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