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理解中国施密特-谷歌四季度净利润飙升 施密特称仍想留在中国

发布时间:2017-10-11 所属栏目:理解中国施密特pdf

一 : 谷歌四季度净利润飙升 施密特称仍想留在中国

1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公布,第四财政季度净利润飙升,因当季广告点击量强劲增长,且上年同期业绩中计入了大笔支出。

该公司当季业绩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

谷歌公布,第四财季公司实现净利润19.7亿美元,合每股收益6.13美元;上年同期实现净利润3.82亿美元,合每股收益1.21美元。不计入股票薪酬及上年同期减值影响,该公司第四财季每股收益从上年同期的5.10美元升至6.79美元。

当季收入增长17%,至66.7亿美元。流量获取成本总计17.2亿美元,占广告收入的27%。

此前接受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Co.)调查的分析师预计,不包括流量获取成本,该公司第四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6.48美元,收入为49.2亿美元。

另外,公司首席执行长施密特(Eric Schmidt)周四表示,公司仍希望能留在中国,但将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目前接受审查的搜索结果做出调整。

施密特说,谷歌喜欢中国人民、旗下中国雇员以及中国的商机;公司希望对在中国的经营方式做出一定调整,但仍希望能留在中国。

施密特表示,谷歌正在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商谈,目前谷歌中国业务仍然没有出现变化。

施密特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谷歌会继续遵守中国法律,继续提供经过审查的搜索结果,但公司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中国业务作出一些调整。

谷歌上周表示,包括该公司在内的34家公司遭受了相信是来自于中国的重大网络攻击,并表示可能退出中国市场。这一消息震惊了硅谷和中国。

二 : 施密特的中国民主论

施密特:你们是受了国际舆论的影响,欧洲的、北美的、伊斯兰世界的。中国一般不怎么关注伊斯兰世界的舆论,这倒没关系。你们的问题是太在意西方的舆论。西方、欧洲,本来大多数只是巴掌大的国家,相互还不怎么友[www.61k.com]好,可是它们就有本事搞出一套宣传来影响你们的思维。我想,邓小平当初说“我们要搞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国家”也就够了。可这个说法的含义并不清楚。什么叫“中国特色”?并不清楚。我认为中国必须找到自己的方式。不论她是否愿意,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停不下来,停下来就会有数千万人失业。但在这方面,德国人比中国人更不平衡,德国的就业对外贸的依存度是全世界最高的。德国人还在说中国人搞坏了世界经济平衡,简直搞笑。德国人、日本人、中国人都对世界经济失衡负有责任。顺便说说,台湾资本已经离不开中国大陆了。回想70年代,台湾还被称作“福尔摩沙”呢。记得邓小平有一次跟我说,他希望能活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亲自踏上香港的土地。我觉得他心里想的其实是台湾。中国国内民族主义、沙文主义抬头则是一个危险迹象。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三 : Alphabet执行主席施密特:谷歌确实想再回中国

谷歌 施密特 Alphabet 谷歌重返中国

施密特(Eric Schmidt)又来了,今天早上这位Alphabet执行主席如约出现在北京,站在Techcrunch的讲台上,泛泛而谈的聊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例如,施密特表扬了中国的创业精神,提到了大疆、华为、小米、微信等中国科技企业带来的创新和发展。简单畅想了无人机、无人汽车以后可能会更加普及,而机器学习可能会在未来的十几年内接近人类的认知水平。

施密特也谈了一下Google变成Alphabet的意义。他表示新的母公司子公司架构,能够让原有的Google各个业务,可以快速的响应市场。

当然最值得关注的,也最没有意外的是,施密特这一次也明确表示“我们是希望能够给中国提供服务的”。施密特透露会继续和相关部门沟通此事,这也是他此行的目的之一。五年前,Google调整在中国的业务,目前这家公司的大中华区还保留有500名左右的雇员。

此前谷歌联合创始人塞吉-布林(Sergey Brin)暗示,最近该公司重组为一家控股公司之后,一些子公司或许可以先于其他业务(重返中国市场 )。《华尔街日报》10月报道,谷歌正在谈判在中国推出Android应用商店。

而被问及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时,施密特看起来并不想给出太正面的表扬。(舒石)

以下是施密特今日对话的全文:

下面有请Google的执行主席Eric Schmidt,还有我们的视频栏目执行制片人Sarah Lane上台,大家欢迎!

高峰对话

Sarah Lane:大家早上好,好精彩的一天,让我很兴奋,因为我们的第一场嘉宾就是来自Google的执行主席Eric Schmidt先生。其实Google跟TechCrunch在中国也应该有很多的动作。我们可以为大家介绍Google和TechCrunch最新的一些动作和最新了活动。

差不多您每一年都要来中国吧。

Eric Schmidt:20年前是我第一次来中国,这么多年我也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的震惊,非常的震撼。

Sarah Lane:95年的时候中国还跟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图画,当时的城市,或者汽车的数量和今天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的话,您觉得在过去20年当中中国技术的转型,还有革新,最震撼你的是什么?

Eric Schmidt:20年前我们跟清华大学有一个合作,这是为什么20多年前我来到中国的原因。20年前中国的互联网刚刚起步,中国也在往城市化、移动性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也刚刚起步。所以,可以看出来中国是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一提到用户群就是10亿的客户量。因为在整个中国每个角落都会有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一开始有一些审批或者执照方面的问题,现在LTE已经是无所不在了。

Sarah Lane:我昨天才来到中国,从美国旧金山飞过来的。经常会有人问这里有什么服务,现在变化已经很大了,可不可以问一下Google目前在中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比如说 在搜索上面有什么进步吗?因为过去6年毕竟你们在中国没有什么业务开展。

Eric Schmidt:是的,Google当时离开了中国,但是我们还留了500各雇员。在大中华区、香港、台湾都有我们的办事处,我们还有服务器在香港。实际上我们是希望能够给中国提供服务的,我们也继续跟政府保持这样的沟通。

Sarah Lane:您本周来也是干这个事。

Eric Schmidt:是的,我们一直在跟政府沟通,他们有的时候也会到加州来找我们,这是我来这里的目的之一。这个会议也很好的证实了中国的创新精神,他们是世界上最有热情的一群人。我们看到了创业创新的多元性,硅谷当然也有,以色列、波士顿,然后就是北京、上海。我和许多其他人一样,都认为这里创新的精神确实非常的了不起,一开始我们知道北京只有一环,开始是骑自行车,现在有了这么多环,大家都开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中国政府也在大量的投入,科技、生命科学等等,这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很好的。

Sarah Lane:过去5年,我们知道移动技术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5年前大家就开始说在移动上面没有那么快的速度可以实现更多的事情,但现在我们发现已经开始变化了,您觉得未来5—10年会发生什么变化?

Eric Schmidt:你的智能手机什么时候开始占领了你的生活?举个例子,比如说07年、08年,iPhone上市之前,看电影,我们当时说的还是PDA、黑莓手机等等,但是iPhone推出以后,大概20亿的人他们开使用智能手机,iOS二代出来以后界面出现了一些变化,又出现了新一波初创企业的浪潮。在中国大众可能还不记得他们什么开始用微信的,可能你们也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用微博的,这些基于网络的界面出现以后,它们开始很快的普及,并且迅速的改变大众的生活。

我们知道中国有滴滴、优步,还有亚马逊等等快递的服务,都是推出了一些新的服务,这些服务变化非常的快。10年前这些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业务领域,现在比如说支付有支付宝,还有微信支付等等,这些都是大家没有想到的。

Sarah Lane:您觉得微信等等其他的一些服务,他们一开始是一个即时通信,现在开始什么样的交易都能做了,做一些购物等等。您是怎么看这种现象的?

Eric Schmidt:中国发明了一些什么东西是可以推广到中国之外去的,我觉得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大疆无人机公司,非常的成功。Google最近刚刚跟华为做了一个交易,华为很多年来推出了一系列非常出色的手机,我也是越来越多的听到这些名字被提及。在软件方面微信是最有意思的一个软件,同时解决了消费者许多的问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产品不是在世界上其他地方被发明的,我觉得问题在于银行业的成熟度,包括流通业的成熟度。因为微信所提供的整合的服务,在美国可能没有那么有用,但是在中国特别的有意义。所以它是不是会被推广到中国以外的其他地方去,我觉得某种形式上是会的。

Sarah Lane:您提到了大疆,我知道您有自己的无人机,是一个爱好者。您对于基于无人机的送货快递服务怎么看。不久以后,如果没有管制方面的问题,是不是很快就会用大量的无人机来送快递?

Eric Schmidt:关键是城市里唯一不拥堵的地方就是你头顶上的这片天空,亚洲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转移,而城市的基础设施又跟不上,美国、欧洲也有这样的抱怨,在许多的大城市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很清楚的看到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自动的快递物流的服务来替代人力的服务,比如说无人机。我们这个行业整体来看,其实最大的进步都来自于机械学习,计算机的视觉体系可能比人类的视觉还要好,计算机的视觉辨识能力已经比人类还强,这样的事情都会被电脑所取代。比如说汽车,很多时候你要靠你的视觉,你要看路,要避免碰撞,这些其实都是可以自动化的,Google在这方面有这样的项目,最终无人机也会完全的自动化,可以做到这样的事情。

Sarah Lane:我们知道Google大家对于这些方面都很感兴趣,特别是Google的无人驾驶车,在高速公路上开等等,当然还是得有人坐在方向盘后面,但它基本上是自己在开,我们先在地面上开,然后再升到天空上去。

Eric Schmidt: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在我们有生之年是可以看到这种非常强大的直升机的体系来运送货物、人,我觉得这是有可能实现的。无人驾驶汽车目前技术上是可行的,当然还有很多的问题。我也坐过无人驾驶的汽车,驾驶起来非常的安全,体验非常好,而且不会超速。我不知道你们的体验,至少我自己在高速公路上开,注意一下我的速度,我发现经常会超速,有没有一个按纽告诉你稍微比限速的速度快一点,这些都可以告诉你,这是之后我们会看到的动向。

Sarah Lane:我知道5年前当时大家谈论的焦点是移动计算,已经不是口袋里的计算机了,而是口袋里的超级计算机。下一代的芯片,iPhone的产品是可以带来很强大的功能的。我知道Google和许多公司一样,大量的投入机械学习,因为你们也是认为机械可以学习到很多的习惯,交流的对象等等,可以不断的去学习。机器人更好的理解你的语言只是第一步,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机器人到底能够发展到什么地步。

Eric Schmidt:今天我们用Google翻译,用机械学习的时候,用的不是字典,而是深度学习,数学的算法。理解它的语义、结构,分解开来,组合起来,再把它翻译成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们也做过演示,是可以实时做到的,你跟你的电话对话,电话可以帮你实时技术翻译,这个接下来5—10年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大家都会忘记我们的语言障碍。问题在于从这种相对比较直接的翻译到真正的理解能有多远,我认为计算机在识别模式方面是很强的,如果说这种人类的行为是可预算的、常规的,不是打哑谜、讽刺,这种东西它比较容易理解,比较容易解构。比如说某个规律让它去关注,提出一个警告等等,但是越往下,越复杂就可能稍微难一些。目前我们的计算机可以写比较好的论文,我们现在研究的是再往前走,有人认为15—20年计算机可以达到真正了人类认知的水平,我觉得现在说为时过早,会有一些其他的障碍出现。

Sarah Lane:这种会让人感到恐惧。

Eric Schmidt: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人类变得更聪明,Google会帮你变得更聪明,因为它存了大量的信息数据,比如说脸书、Twitter,还有微信,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所以我们希望计算机能够变的更好。从可以查询到它能够给你提建议,它会提醒你2年前你说过这句话,说错了,以后不要再说了,这些都是很有用的功能。如果有这样的能够空气的功能,大家都会 愿意用,这是好事。

Sarah Lane:您提到计算机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但是回到恐惧这个严肃,有人可能计算机写文章可以写的很好,有人说我们不知道这篇文章到底是计算机写的,还是人写的。比如Uber可以帮你开车,它是不是准确,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事情。所以你完全依赖技术会不会让我们变懒了,有些事情就不会去做了。

Eric Schmidt:我是在弗吉尼亚州长大的,13岁的时候有一个作业,要记住弗吉尼亚州每一个郡的首府的名字,我记住了。现在我们会问为什么这么做呢?我只要上Google地图就可以了,这不是浪费时间吗?因为计算机可以做的比我们更好,它记录这些地名会做的比我们更好。实际上这对我们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压力。比如说中国传统的教育非常好,中国未来成功的秘诀就是让更多的人获得教育。一百多年前美国曾经有一个革命性的运动,要提供免费的高中教育,那一代所有的美国人都从免费的高中教育中受益。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以让大量的人口得到比较好的教育,我们现在只不过把要求提的更高,不是死记硬背就够了。我们希望你能够更好的竞争,提供价值,你要提供更好的服务,你要思考,你要得到良好的教育。是的,计算机化其实是迫使我们获得更好的教育,这其实并不是什么新的事情。二、三十年前制造业出现了机器人,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工作,现在跟机器人能够共事的人,他们薪水要比被机器人替代的人的薪水高得多。

Sarah Lane:请您看看您的水晶球,预测一下10年以后、20年以后教育产业会是什么样子,会跟今天一样还是差别很大。

Eric Schmidt:我觉得全世界的这些大学,目前的大学肯定会变得更有价值,因为你可以让大家聚集在一起去学习。全球化的环境应该说更加的有价值,不同的是自动化的远程的学习,以不同的形式去学习,而不是在一个孤立的环境下去学习。过去20年,我们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人类最大的成就,最广泛的成就就是让20亿人从赤贫的环境下提升到了中产阶级,这就是全球化的成就。全球化也带来了更加安全的发展环境,由于移动技术的发展,要让我来预测,我觉得未来5—10年还有三、四十亿的人通过移动技术使得人人相连。80亿当中会有70亿的人做到人人相连,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娱乐技术或者其他生活便利方面的享受,这样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是在跨越式的发展,中国这样的发展机会比美国还要多。

Sarah Lane:我的同事曾经跟我说Google是不是改名了,改成了Alphabet,我们说什么,Google改名了吗?您作为Alphabet的执行主席,让别人认为是不是Google分成了越来越多的小公司,让它更有效率的工作。您觉得这是像Google这样的大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吗,他们必须通过这样小的轻量化的发展方式。

Eric Schmidt:我觉得每一个大体量的经济体或者公司都要考虑到多元化的发展,其实Google在这方面也不是唯一的一点,其他的公司也一样。在这个领域做一点,在另外领域重新制造一个新的公司。其实我们有很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很有意思的组织形式,我们有一些独立的公司有CEO在运转,还有一些小的控股公司由他们自己来运转,我觉得从财务的角度来说更好一些,真正的好处或优势在于你有一个非常好的领导,他们具有最好的专长,他们知道如何快速的响应这个市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搞一些小一点的卫星型的公司的原因,在Google的大的框架下更好的发展,不管是在交通,还是智能科技等等领域。

Sarah Lane:上个星期《华尔街日报》上我们也说到一点,安卓和JAVA和Chrome变成一个公司合体,您对此有什么评价?

Eric Schmidt:比如说我们把一个APP解压缩以后再把它打包就进入安卓的系统当中,从一个平台到另外一个平台进行转移的话现在变得非常的方便了。这三大平台本身就做的非常成功,并不是一个停下来重新改一个新的,或者取缔一个旧的来创造一个新的,而是可以应用这样的平台使得应用更广。

Sarah Lane:是不是安卓的知名度更高?

Eric Schmidt:安卓有14亿的用户,如果大家对安全比较看重的话你就用Chrome,如果你对价格非常看重的话。浏览器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互联网的使用者对于安全的要求Chrome的浏览器也是非常棒的,安卓的量也非常大,市场也非常大,所以我不能比出一个优劣。

Sarah Lane:iPhone在中国特别成功。

Eric Schmidt:iPhone是苹果最成功的产品,我很难说哪一个是未来的发展动向,华为、小米作为苹果的竞争者,其他的公司都在后来居上,尽量的赶上。每一个公司都有差异化的优势,使得竞争的价格能够下来。华为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比iPhone还要高。

Sarah Lane:谢谢您的参与,祝这次大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四 : 施密特:谷歌进入中国是技术问题

施密特对比自己十五年前造访中国的情景,他说,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对日常生活的改变让他感到非常惊喜,尤其是Android手机的普及。

施密特还在现场回应了谷歌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的问题,他说,谷歌会将个人信息采集权交给用户,只选取用户主动提供的信息。

谷歌的成功源自汇聚优秀的人才

施密特总结谷歌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科技公司,在于谷歌汇聚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程序员与工程师。谷歌一直坚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秀的人才,并获得了员工的信任。

在中国,巴西,印度,同样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他希望他们能够坚持为理想而努力,始终渴求成功,并保持开阔的眼界,着眼全球。

用双向创新保持竞争力

即使作为科技巨头,谷歌仍旧居安思危,施密特指出,谷歌所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尽可能快的实现全球化发展。他说:“十年前,人们认为微软会统治最先进的电脑技术,但现在来看,并不是如此。而谷歌,同样是一家技术性公司,如果不能保持创新,谷歌很快就会被超越。”

谷歌公司内部非常鼓励创新,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创新,驱动着谷歌一直向前发展。

所谓自上而下,即从创始人到底层管理者,都对工作保持着一种创业热情,并将鼓励员工创新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管理者对其领导的产品必须全部精通,以领导部门做出创新探索。

自下而上的创新是指谷歌的“20%政策”,这项员工福利鼓励谷歌员工将20%的工作时间用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施密特指出,员工很容易将热情投入到感兴趣的事当中,并从中获得创新灵感。

施密特说,谷歌内部流传着一句对员工说的话:“你想解决什么问题?我来帮你找到答案”。

中国的创业公司如何成长成国际大公司?

施密特回忆自己十五年前到访中国时的情景,他说互联网对中国的改变让他感到十分惊喜,尤其是在信用卡支付和Android手机的普及度非常高。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开发,足以诞生世界级的大企业。

“去看看那些大公司吧,哪些改变世界的技术解决方案,无不是从解决本地用户的需求开始的。”

施密特认为,中国的创业者与硅谷的创业者并没有什么不同,他希望企业家们始终保持着创业精神,并给出了一些指引:

1、瞄准大的市场,聚集好的人才,鼓励员工大胆执行。接下来,以色列,巴西,印度和中国的技术型公司会越来越多。

2、不要让钱指引自己的行动,而是用你的创意本身强大的驱动力。制定好移动互联网战略,满足身边人的原始需求,例如教会人们如何支付,如何花钱。

3、本地化与全球化唯一的区别就是语言和监管政策(这些已经足够棘手了),但要坚信互联网会变得越来越开放。“朝鲜如果想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开放互联网。”(小精)

以下为采访实录:

主持人:我们非常高兴能够邀请到史密斯先生,我们也知道最近您的行程非常繁忙,根据一些报道,您最近去了朝鲜,是不是非常冷啊?

施密特:非常冷,很难描述有多冷,我谈的并不是政府和政策问题,我谈的是实际的温度的问题。朝鲜因为燃料不足,所以无法提供充足的供热,因此,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我们都觉得很冷。

主持人:我听去过朝鲜旅游的朋友说那的物价很低,您给的您的朋友带来了什么朝鲜的礼物呢?

施密特:那么有很多艺术品,比如花瓶,比如描述老虎的画,所有东西都是纯手工的。

主持人:当然了,我们今天的重点并不是谈有关亚洲政治的问题,我们谈的是创新和技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座的有很多的朋友很想知道,您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使得谷歌成为这么成功的一家公司,十年前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现在谷歌已经成为了一家跨国巨型公司,您觉得最有帮助的一些行动和言语是什么?

施密特:其实我们的重点放在招聘那些非常聪明的编程员,也就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最优秀的编程员,我相信今天极客大会也是有关编程的,其实我们也研究了中国市场,我们知道中国有大量的非常有才智的程序员和科学家,打造一家成功的企业,必须能够吸引有才智的、愿意解决大问题的程序员,所以我们到全球寻找,谷歌有一个非常大的远景目标,正是这个目标使得我们招募那些想解决大问题而不是解决小问题的人,我想鼓励所有人都要为自己树立一个愿打的目标,不只是看中国市场,而是要看全球的市场,不要只看北京,而是要看全中国,要保证可以由全球的视野,你是服务于所有的人的,一定要有非常大的思想报复,我们还有员工的信任。

主持人:您谈到树立大目标,做大公司,但同时也会遇到大的挑战和障碍,当回顾过去谷歌十年成长经历时候,遇到的非常大的挑战是什么呢?

施密特:我们非常幸运,我们的技术比竞争对手更好,但是我们认为我们总是遇到一个核心的挑战,就是如何以我们尽可能的速度去发展,在每一个市场都会有既得利益公司,也有一些新型的挑战性公司,我们总是希望做提出挑战的公司,我们必须非常执着的,必须实现这样的一种大的目标。

主持人:您觉得是既有既得利益的大公司还是具有挑战性的公司,谷歌现在已经是一家大公司了,还能保持具有挑战性的公司地位吗?

施密特:谈到谷歌这家公司,我们是一家技术性公司,过去十年、十五年大家一直想微软会统治整个技术领域,现在不是微软,而是其他公司,这点一定要记住,这种事情有可能发生在苹果、FACEBOOK、谷歌、亚马逊任何一家公司,实际上这四家公司都是发挥全球作用的公司,他们都有非常激进的政策,我们看一下最终是什么情况,但是我们看到公司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保持这样一种能量,不断的挑战自己,我们尽量做到这点。

主持人:为了持续保持这样的一种挑战者的地位,应该做到什么呢?尽管谷歌已经这么大了。

施密特:首先有对成功的渴求,有的时候非常容易发生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坐在非常美丽的办公室里说我们做的已经非常不错了,尤其对于高科技公司来说,尤其一些小型的创业性公司,这是一个趋势,对于领导人的领导技巧来说,要不断的有这种意识,总会有一家公司成为你的竞争对手,在中国竞争非常激烈,所以你必须具备这样的一种创业精神,当公司变得非常之大、非常成功的时候,你们就会面临这样的一个挑战。

主持人:作为挑战者的公司,有时候他们会不会觉得自满了?

施密特:有时候是这样的,我们当时是为了解决斯坦福的问题,然后解决美国的问题,然后解决全球的问题以及其它的问题,全球性的公司可以诞生于中国,比如中国首先有一个大型的国内市场;第二,拥有非常大量的来自于大学毕业的有才智的人才,还有一个来源,在以色列,以色列有很多创业精神,同时他们有很多技术人才,我们看一下在欧洲、在巴西又是什么情况等等,最终印度也可能是这样的一个国家,诞生很多技术型公司。

主持人:是不是会有很多中国公司成为具有挑战性的公司呢?

施密特:是的,是这样的。

主持人:我相信在座很多朋友都想比较在其他市场发生的创新的事情以及在中国所做的一些创新,从您的角度来看,有什么样的不同?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施密特:大家总是说中国和别的国家市场部一样,我可以告诉你,唯一的一个区别就是语言和监管,但是这已经是很大的区别了,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多、那么大,其实中国人也喜欢音乐艺术,和美国人、和印度人、和欧洲人是一样的。人们希望有创造力,他们希望自己的儿童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那么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文化的区别,语言的区别,还有监管方面的区别。

主持人:您觉得哪一个区别现在发挥的作用最大?

施密特:在中国,当然是监管方面的,但是我总是相信一点,那就是政府,各国政府可能会有不同的政策,但是他们的政策会趋同,因为互联网会趋同,是联系在一起的,是全球连接的,因此,各国政府之间也会变得越来越相似,比如我在朝鲜时候,正如他们所报道的那样,我相信,对于朝鲜来说,他要实现经济繁荣,就必须开放互联网,事实上确实有一些国家拒绝了互联网,像中国发展的非常好,拥抱了互联网,我相信在中国的互联网的用户已经是居世界第一位了,所以非常高兴今天能够来到中国。

主持人:我们也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欢迎您!昨天我看到了我中央电视台的同事拍的您在朝鲜访问的一些片段,好象您已经被记者的麦克风淹没了,在这里有很多开发人,有很多中国人,他们希望建立自己的创业性公司,需要打造自己具有挑战地位的公司,您觉得对于创业型的公司来说,需要迈出去的非常重要的步伐是什么?

施密特:中国互联网已经达到一半的普及率了,中国目标已经走到一半。第二点,谷歌的平台,也就是安卓的平台,事实上我们在中国也获得了将近一半的市场,这也是我们觉得非常骄傲的一点,对于中国开发人员,谷歌解决方案是对你们非常好的奏效的方案,就是移动安卓的平台,如果你们能够提供一个解决方案,能够为百万人、千万人提供有效的帮助的话,您就能够挣钱,在美国一直在争论推特能挣钱吗?FACEBOOK能挣钱吗?当然,因为他们有大量的受众,谷歌也一样,我们有大量受众,所以我们能挣钱,你们也知道,耐心事实上是不充足的,互联网最关键的一点是规模和方法,目前中国具有这两点因素,今年是我到中国第15年了,我们也看到这15年之内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信用卡系统,还有信息系统,以及移动电话的普及率等等,这些技术意义积极的、正面的方式改变了中国。

主持人: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比如最近一个创新的趋势,技术的选择,当他们创业时候,他们面临各种各样创新的选择、技术的选择,您怎么选择的?

施密特:你们要有移动战略,现在安卓是排第一位的,苹果是第二位的,必须有一个服务器的战略,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服务器进行计算或者数据分析,他们是这样说的。在美国,互联网几乎为每一个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比如你想贷款买房子,你希望找一个新的朋友,互联网都给你提供了答案,每一个人类面临的问题都会有人创建一家公司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中国,中国公民面临的每一个问题在座各位都可以提供解决方案,比如如何做支付,如何投票,如何找工作,如何买地产,如何花钱等等,如何查银行帐户,如何跟你的老板说话,你们的医疗问题,如何为你们的儿童提供教育等等,这些问题你们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解决方案,包括如何修理我的笔记本电脑等等。

主持人:事实上目前中国非常伟大,正处在转型中,我们一直在谈一些趋势性的问题,还有一些诀窍,我们有一点非常重要,他们可能会说中国的环境和硅谷的环境是非常不一样的。

施密特:我知道,但是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为什么不同意呢?首先,我是你的客人,我们看一下中国企业家们的故事,目前中国的故事就体现了中国的创业精神,这个精神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了,是代代相传的一种精神,已经深深的成为了中国五千年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因素了,作为企业家,需要迅速行动,而且需要打造非常精干的队伍,要对团队成员好,要鼓励他们做,我看到的一点是很多人他们是从原来传统的静态的被动的执行命令到主动的做的精神,对于开发人员、对于工程说,你应该跟他们说你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我要帮助你找到答案,事实上谷歌的秘诀之一就是我们希望谷歌的员工把20%的时间花在自己喜爱的课题上,我是一个飞行员,我喜欢飞行,我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谷歌说好的,只要不超过20%的时间你就可以做,至于其它80%的时间可以做工作,但是这20%的时间能够为另外80%时间提供更好决策。

主持人:我和中国谷歌同事交流过,谈到这样一个神秘项目,您对此非常有热情,看来20%的时间建议是非常好的。

施密特:你觉得命令人们更有效?还是告诉他们做你喜欢的事情的效果更好?当然了,做你喜欢的工作肯定会更加的投入、更加的努力。

主持人:我非常喜欢这样的一种方法论,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中国版的推特也是非常活跃的,已经成为了人们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平台,后来已经成为了诉说苦水的地方了。

施密特:人们其实有很多话想说,他们会说出来的,而你们的工作就是了解他们的语言,想到他们的痛苦的地方,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他们会听取问题,然后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会不断的重复这点,在谷歌我会说其实没什么新鲜的,工程师会说不不不,我们可以找到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新的方式,比如我们可以发明一种全新的开车方式,电脑开车,听起来可能有点吓人。还有谷歌眼镜,我们能够看到别人眼睛中的事业,事实上我们都是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解决方案呢。

主持人:还有哪些新鲜的点子可以跟我们分享呢?

施密特:最大的点子就是深度的了解人们头脑中在想什么,也就是更好的回答人们进行搜索的问题,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答案,比如搜索栏填入你们想搜索的东西,我们会根据这样的关健词提供更相关的答案,比如我们知道这个提问的人、这个搜索人在北京,然后我们知道他感兴趣什么,我们能从被动回答问题到提出解决方案。

主持人:您觉得关于隐私的争论如何?

施密特:最终由人们决定他们希望能够给出多少自己的信息,谷歌非常支持这样一个观点,我们只是获取那些你主动给我们的信息,你们给了我们信息,我们会保护你们的信息,你们不愿意给我们信息也是没有问题的,这是用户的选择。我们当然有竞争对手,我们有好几个在中国的竞争对手,人们当然有选择。

主持人:下面进一步深入有关创新的对话,事实上在座有很多的人说在中国获得资金并不难,但是,关键是新鲜的点子,这个点子不光是符合中国文化的,而且是可以被诠释成全球文化的,当中国的公司想进入全球化阶段的时候,想作为全球化互联网公司时候,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呢?或者您得在中国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呢?

施密特:我鼓励人们不要因为钱去做一件事情,而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创新的点子,比如可能你成功会获得很多钱,你可以告诉人们我出名了,但是要取得真正的成功,你必须付出努力,你必须自己去争取这样的成功,一个客户一个客户的做,不能够抢劫客户喜欢你,你必须给他们非常棒的产品,对我来说,生命中最令人兴奋的事情就是有了新的点子,而且这个点子能够普及下去,能够规模化,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有很多好的点子,你们可能说那我当然要生活在一个移动的世界中,如何找到我的朋友,如何支付,如何学习新的事情,我如何传授新的事情,其实这不光是对中国,而是对全球都是一样的,如果能够发明这样一个点子,我认为你们的重要性就会提高,你们就会更出名,而不是说你们会挣多少钱,当然你们也可以挣很多钱,因为你有好点子以后,大家愿意付钱来买。在谷歌我非常高兴的看到的一点是很多聪明人愿意加入谷歌,因为他们认为谷歌是一个创新的摇篮,他们对此深感骄傲。

主持人: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中国人去海外留学,然后回到中国。

施密特:是的,中国奇迹是整个世界应该为之骄傲的,中国在过去30年中所实现的成长速率是史无前例的。

主持人:谷歌还有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您其实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您作出了这样一些重要的决策,现在您是谷歌的董事会主席,和您以前一些职位是不同的,您如何规划自己下一步的事业发展?您觉得下一步您希望谷歌做什么?

施密特: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并没有这样的规划,我觉得世界是如此的有趣,我希望听取、学习、参与到诸多的讨论中,目前我非常感兴趣的一点就是宣传互联网,让互联网成为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的工具。也许这有点极端了,但是这是我的一种信仰。我发现如果从这样一个前提出发,这时候你就可以和人们真正对话。

主持人:我知道了,您的信仰就是互联网?

施密特:是的。

主持人:事实上在这里有很多人希望跟您分享他们有关创新的一些思想、一些问题,甚至关于谷歌的,我们有些开发朋友要上台问施密特一些非常严肃的问题,现在有请好朋友到台上提出他们有关谷歌、有关中国因特网发展的一些问题,有请我们的几位好朋友上台,排名不分前后、左右、中间,各位都是这次活动的好朋友,同时一直在想中国因特网下一步怎么发展,这是一个黄金机会,施密特在这里,下面我们要问问题。

提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今天我在谈创新,尤其是创新人士面临的两难境地,比如在十年IPO之后如何保证谷歌的创新性?或者五年、十年仍然保持伟大公司的位置?您是否能够与我们分享一下?比如您刚才谈到20%的时间让员工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这种创新是自下而上的,您觉得这是鼓励创新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吗?

施密特:最好答案是两者皆有,自自上而下,也是自下而上的,说起来可能不是那么理解的,比如我已故的朋友乔布斯先生,我非常想念他,他确实有非常棒的产品方面的愿景,我谷歌一个朋友也有非常好的业务、产品方面的愿景,他对公司产品有深深的感想,比如这个点子、那个点子,比如讨论的工作流程,领导者必须了解所有的信息,工程师也是这样,必须让企业的领导者喜欢这个产品,如果你是生产轿车的,你要让领导者喜欢轿车、喜欢卡车,谷歌、亚马逊他们有非常好的市场营销人员,所以有很多既是自上而下也是自下而上的创新,当然可以是自上而下的,你发布命令,说你应该做什么,但是这不是真正的工作方式,因为我也是在这个过程中。

提问:首先,欢迎您来到中国,我希望您的朝鲜之行能够加速互联网的全球化,我来自于最流行的应用的开发商淘宝,我的问题是小企业如何抓住人们的眼球?因为目前这个市场有很多的挑战,比如说有苹果的应用,苹果商店里有很多应用,还有安卓的应用,如何能够让应用的搜索更好的成功?就像您打造雅虎一样。

施密特:你需要一些东西,一些能够让人们兴奋的东西,必须是你们的产品的功能比你们的竞争对手更好,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做的事情都是口碑言传的,是通过朋友们传递出去的,当我们有一个新的点子的时候,我们会告诉一些值得信赖的人,他可能说这太棒了,我们发现朋友之间会互相推介,这是第二点。第三点,觉得兴奋,你做了新的东西,让媒体朋友你,你的产品能够解决问题,比如说你的产品解决了这个城市面临的问题,你立刻发布报道,大家都听到了,其实口碑言传是非常便宜的,并不需要很多的成本,这三点非常好,比大量的投钱在广告中要好得多,说话要有一个好的产品,然后有口碑言传。

提问:我完全同意,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比如通用性的产品,如果产品只是针对小众的产品,这个战略是否有效?

施密特:其实是一样的,比如对于企业级的客户来说,这是一种专业级的市场,有专门的人评估这样的一些产品,他们会问你们公司用的是什么,比如你先做一个产品,你应该让朋友互相推荐,你需要更快、更低成本的推广。

提问:我来自于UC,在座的都是安卓受益者,我想谈论一下安卓,我们每个月在安卓上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1亿,不光在中国,还包括在亚洲其他地区,我今天早上七点从越南飞回来的,明天要飞印度,我们看到在中国、越南、印度整个安卓成长速度很快,我的问题是作为安卓开发者,未来两年希望我们关注安卓的哪些机会?希望我们不要做安卓平台的哪些?

施密特:我理解您的问题,但是其实我也拿不准怎么回答。安卓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中国的安卓和全球的安卓是一样的,如果你使用的是安卓的话,不光是在中国奏效,在全球都是一样的。我的答案仍然是从全球资源池里拿安卓的平台去使用,然后进行相应的适配,我个人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

提问:安卓的生态系统现在有些碎片化的问题,我们看到安卓4.0以后逐渐的有些开放的地方开始加强了控制,而且我们现在安卓上一个月的活跃用户超过1亿,某种角度上,我们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施密特:确实在安卓平台上有些竞争,这个竞争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好的,因为可以降低成本,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因为有这么多的参与者,当然,应用方面也存在着竞争,广告也存在竞争,如果要做的更好,你就要参加竞争,因为如此具有竞争力,所以压力会很大,因此行动速度就要快,它的增长也非常之快。

提问:我的问题是关于创新力和山寨的问题,我们知道,我们有很多聪明的人士,但是作为创业型的公司,我们的资金不够吸引那么多的优质人才,一旦产品上了互联网之后,大家都知道它的功能,然后大家就会立刻复制,对不对?

施密特:是的。

提问:我们知道有些大公司可以山寨你的产品,然后您就亏钱了,在中国就是杀鸡取蛋的意思,或者把婴儿扼杀在摇篮里。

失密:其实在美国也是这样,一旦有一个新的点子出现了,不管在世界哪个地方都会出现山寨版产品,关键是成功的地方在哪里,你发明了这个点子,然后你要不断的创新,你要不断的推出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软件方面的问题是你推出1.0版本,你立刻想第二版本、第二版本,领先于山寨的软件之前。事实上谷歌也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仍然能够往前走,因为我们有资金,有工程师,因为谷歌跑的很快。

提问:我还想问一个有关消费者的,我本人是谷歌迷,我必须使用GMAIL,使用代理服务器连到香港,我们个人是否能够做些什么事情?不是说企业和政府之间的问题,而是我们个人能够做一些事情,让互联网、让谷歌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成功?

施密特:GMAIL在全球获得了巨大成功,对于中国人来说,GMAIL也是非常有用的,如果你们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有整个国家的伟大目标,GMAIL应该是助力的,速度快,而且是可扩展的。我不想给你们一些政治上的建议,但是我想说这是一个政治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主持人:您只是解释了,而没有给我们解决方案。

施密特:我不负责提供解决方案。

安卓的普及率在移动平台方面确实非常大。

提问:我想说一下平板电脑,在谷歌内部,您如何这两个竞争性的解决方案?CHROME并没有成为一个通用型的操作系统,CHROME路线图技术战略是什么?

施密特:目前在安卓和CHROME两个方面都在全球进行大量投资,我们以后讨论了安卓的成功,CHROME现在是大部分国家排名第一的浏览器,马上会成为中国第一大浏览器,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市场都会成为排名第一的浏览器,因为速度更快,更安全,而且是免费的。我们看到人们开始使用CHROME,安卓可以用在平板电脑和手机上,这也是技术的趋势,对于技术来说非常重要一点是技术应该水到渠成,而不是勉强为之。

提问:您觉得SURFACE会成为一种新的产品类型吗?

施密特:SURFACE是有大键盘的,打开之后很快就能上网了,关上就可以了,我记得20年之前我在SUN的时候我们希望打造这个产品,这一代的技术已经更好了。

主持人:您不光谈到了战略,而且已经在做这些战略,也就是传播言传。非常感谢在座各位提出的非常好的问题,感谢各位!而且可以看得出他们在业界有很多的思考。下面我们邀请台下在座的各位提问,在此之前我要邀请我的朋友张鹏上台。

提问:您好!2011年5月份时候在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非常激动的看到谷歌提出安卓智能家居计划,希望用安卓切入智能家居,但是一年半过去了,我很想知道这个项目目前进展是怎样?我看到这两年各大厂商都有很多团队试图切入智能家居领域,谷歌在智能家居方面的看法和愿景是怎样的?

施密特:我们的安卓的愿景,不管家用的,还是办公设备,不管是电脑,还电视,都会用到安卓,比如发布了第一版本,比如一些音乐的设备,2013年会有更多这样的产品推出,我们在这方面投资非常之大,我们有很多竞争对手,我们认为我们能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技术更好。很多人在寻找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我们认为谷歌能够提供完整的全集成的解决方案。

提问:我的问题是有关谷歌眼镜的,到底它能够做些什么?除了能够拍照,能够用它查邮件吗?如果能做,怎么做呢?您能给我们提供一些答案吗?

施密特:比如不是开发人员的版本,而是消费者版本,目前消费者版本的发布日期还不明确,但是开发者版本很快,在我们的开发人员大会上我们已经发布了。谷歌眼镜,就是你戴在眼睛上,你向上看就能看到一些文本、图片,它有一个摄象头,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谷歌眼镜能够用于什么,其实这是针对开发人员的平台,它有一个键,你可以用这个键说是或者否,但是无法在上面输入文字,除非用语音输入文本,这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非常兴奋。

提问:施密特,刚才您谈到创新需要有一个比较远大的目标,我的问题是关于谷歌的愿景,我们知道2012年谷歌做了很多让人兴奋的事情,一方面安卓系统大势已成,另外一方面,谷歌汽车越来越接近商业化运营,我相信这对谷歌来说肯定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您认为2013年会是谷歌迈向新台阶关键的一年吗?在这一年里,谷歌希望怎么整合从搜索到谷歌眼睛甚至到谷歌汽车这些看起来不太相关的业务?

施密特:我们有很多的计划,现在不能够发布,会有更多产品、更多创新,每一年都会有,2013年将是更好的一年,不可能事先知道这个产品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巨大的突破,我们会这么想,但是我们不能确定,我们不断的做测试,有很多产品会非常成功,我们会有一些成功的产品,我们对此持开放的态度,这是我们的秘密。

提问:您觉得测试期会有多长呢?

施密特:通常是半年到一年的测试期,还有一些产品会有一年半的测试期,如果根本不奏效的话,我们会做各种尝试,最终谁来做决定呢?当然是谷歌的高级管理者,比如谷歌CEO。

提问: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最近五年至十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革,有很多新的产品、新的服务诞生,现在互联网的状况和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也呈爆炸态势增长,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当我们人的精力和关注度都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能够快速的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以前谷歌的搜索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未来五年到十年当中谷歌会有什么杀手锏或者技术变革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同时,我们是小的开发团队,对于一个小团队来说,我们能够在哪些领域或者哪些方式作出自己的贡献而又避免和大公司或者和像谷歌这样成功的公司直接竞争,我们选择一个小的方向,能够让我们自己有自己的空间,谢谢!

施密特:首先人类以前只有单一源泉的信息来源,比如电视、书,但是现在我们的信息来自于四面八方,有时候这些信息让我们觉得非常的混乱,而谷歌能够尽力的提供这样的一些方式,给出我们认为最好的一些答案,我们发觉变化已经发生。在谷歌,比如信息要进行优先排序,不管是微博,还是推特,都有不同的信息优先排序方式,不管是谷歌,还是百度。

提问:您好!我最近看到了华尔街日报上报道摩托罗拉正在开发操作系统,谷歌最初因为专利战才把摩托罗拉收购的,谷歌派几十名高管和产品经理进驻摩托罗拉,要用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方法重新定义手机,完全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呢?谷歌是否想利用摩托罗拉在社会上走的更进一步?

施密特:我们之所以收购摩托罗拉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因为谷歌一直以来想做硬件、做手机;第二个原因,摩托罗拉IP。在战略方面,我们没有改变,大概两个季度之前我们派了一系列谷歌高管运行摩托罗拉,我们对目前的进展非常的满意,我们有一系列新的产品会在2013年在新的领导力之下发布。至于到底做的怎么样呢?大家等着看吧,事实上没有改变,我们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提问:刚才很多人问到了谷歌汽车、安卓、谷歌眼镜的问题,我的问题是有关谷歌搜索引擎的,据说谷歌在开发超级搜索引擎,超级搜索引擎是什么?是不是会更智能?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施密特:我们希望能够进行信息的检索,然后给出最好的答案,但是这么做越来越难了,因为大数据的爆发,各种数据爆发式的增长,因此我们非常努力的使用人工智能来评估出最好的答案,下一步更深入的理解信息,预测人们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一个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调用人们隐私的信息。

主持人:感谢施密特!

五 : 商业价值:寻找中国的施密特

如果腾讯有个施密特那样的人物,与360的战争还会打起来吗?

刘湘明|文

11月初发生的“腾讯封杀360”事件,波及数亿网民,注定要被记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现在回头看看这场被戏称为“3Q大战”的强硬对抗,腾讯封杀360这一举动,出台之突然,随后面对网民强烈反应之惊愕,都暴露了整个腾讯决策体系的草率和盲动。如果再根据事后双方披露的信息,向前追踪一下事件发生的各种诱因和线索,便不难发现腾讯和360都在不停地误读对手释放的信息,从而不断增加自己的不安全感,矛盾得以持续升级,最终导致激烈对抗。如果去研究一下一战前的欧洲,或者冷战时期的美苏,就会发现这样的正例反例在国家之间都并不鲜见。而化解这样的对抗,需要智慧,更需要历练。

根据公开资料,对抗的双方都正处在血气方刚的年龄,马化腾生于1971年,今年39岁;周鸿袆生于1970年,今年40岁。他们都是技术出身,创业历程都算顺利,遇到的都是市场化的困难,没有经历上一代创业者那么多体制、环境的磨难和挣扎。这种相对一帆风顺的成功路径,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是幸运,也是欠缺。在一些关键时刻,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而很难冷静地从对手的角度、从全局去考虑应对之策。

对个人来说,这只是年龄和阅历的问题,可以学习,可以弥补;但是如果从整个商业社会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并不是特例,反映出整个中国商业体系在治理结构甚至更深层次上的很大问题。

不久前和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博士闲谈,他随口说起前东家Google的治理结构很值得研究——两个年轻充满激情的创业者(都生于1973年)加上一个年长沉稳的CEO施密特(生于1955年),形成很好的互补和制衡,使Google既能够保持创新和冲劲,又不至于在执行和战略上出大的问题。

这就引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猜想——如果360或者腾讯公司中有施密特这样一个“老江湖”压阵,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可以肯定地说,导致这种直接激烈对抗的概率会大幅度下降。

本期杂志回顾了几年前框架传媒火线并购的往事。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整个故事中的主角谭智的年龄,在启动这一连串眼花缭乱的并购的时候,他已年过50。我曾经问过他本人,框架当初没有选择对抗而是合作的战略,是否和他当时的年纪有关?当年他能够说服那么多公司甘心被框架并购,是不是也和他的年纪比他所有的合作伙伴都大、阅历更丰富有关?他沉吟了一下,说“应该是”。

对所有年轻的创业公司来说,一个有丰富管理经验和人生阅历的职业经理人,将会给公司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好处。但是我很悲观地认为,“施密特”对中国企业来说仅仅是个梦想,原因是双方面的:

首先,从创始人来看,我们的商业文化几乎决定了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很难发展到Google三巨头的层次。在Google,两个创始人佩奇和布林一个担任产品总监,另一个担任技术总监,而施密特则担任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貌似还是创始人的领导。这背后,是佩奇和布林对于自己不足的清晰认识,以及对于自己权力欲的克制。

其次,从职业经理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本来就少,更可怕的是职业经理人创业精神的萎缩。施密特加入谷歌的时候,谷歌员工只有200人,商业模式还未确定;惠特曼从孩之宝加入eBay担任CEO时,eBay也还只是一个寒酸的小公司。可以想象,做出这种决定,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远见。但在中国目前崇尚务实的商业环境下,除了老谭的故事外,几乎再也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本文标题:理解中国施密特-谷歌四季度净利润飙升 施密特称仍想留在中国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636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