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弱智儿童的特征-弱智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所属栏目:儿童心理特点

一 : 弱智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

弱智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

【摘要】:攻击性行为是儿童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而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其自身发展水平的原因尤其显得更加突出,目前国内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研究并不十分充分和完善,本文对一例弱智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进行个案研究,根据个案出现异常的行为,分析原因、找出相应的行为矫正的手段,综合运用行为矫正中的各种方法,并辅之以家庭疗法和学校疗法,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最终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行为矫正;智力障碍儿童

Abstract:Children aggressive behavior is a kind of common bad behavior and mental disability due to their own level of development reason especially more prominently, the current domestic for intelligence obstacle children aggressive behavior research is not very full and perfect a weak-minded, this paper orthodontic children aggressive behavior through the cas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case appear abnormal behavior,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behavior modification method, comprehensive use of various methods of behavior modification, and assisted by family therapy and school therapy for children aggressive behavior, to correct, eventually eliminate children's bad behavior. Key words:aggressive behavior;behavior corrective;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第 1 页 共 17 页

【正文】

一、前言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心理、身体、物品、权益等,引起他人痛苦、 厌恶等反应的行为[1]。儿童骂人、打人、故意损坏他人物品等,都属于攻击性行为[2]。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取乐性攻击、手段性攻击、敌意性攻击、模仿性攻击、习惯性攻击[3]。而弱智儿童由于其智能的不足,、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弱[4]。韦小满等人的调查显示,智障儿童发生的不良行为中最多的就是攻击性行为,比例高达71.6%[3]。因此矫正攻击性行为也成为智障儿童训练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大量理论研究与实践表明,攻击性行为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发展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到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每个学派都秉承自己深刻的理论基础对攻击性行为提出了独具特色的解释和应对方案。可是深刻总避免不了片面,如果只以一个理论模式为基点对儿童的攻击行为进行矫正,效果未必彻底。因此,分析儿童早期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及各种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的综合性干预教育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其攻击行为的发生,成为各界教育人士努力和关注的方向[5]。

行为矫正也称行为矫正方法,主要是依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来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通常行为的改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从没有到有,是指某些良好行为的建立或塑造;另一种情况是指从有到没有,常用于不良行为的矫正,即将个体的行为从不良改变为良好[6]。行为矫正是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在许多领域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儿童的行为塑造和改变上,作用更为显著。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的徐继红老师在《行为矫正技术在多动症儿童身上的应用》一文中明确指出: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多数行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

第 2 页 共 17 页

的结果。有的儿童通过良好的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品行,建立了良好的行为模式;但是,也有部分儿童在不利条件影响下,进行了不正当学习,形成了不良的行为方式。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这便是行为矫正技术的功能[7]。对于一些智障儿童来说,由于自我控制等能力比较差,容易产生问题行为,这不仅对别人同时也会给其自己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其问题行为及时地给予矫正就显得更加迫切[8]。目前,行为矫正法已经成功运用于弱智儿童的攻击行为中,例如:宁波市达敏学校的姚俊老师在《重度智障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个案研究》一文中把正向行为支持法、模仿学习策略等成功运用于一例有攻击性行为的重度智障儿童的研究当中[9]。但是国内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多集中于普通幼儿和问题行为青少年,且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仅局限于运用行为矫正的个别方法及单独从学校或家庭出发对弱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比如龚惠芳老师在《一个弱智儿童行为矫正的分析》一文中仅仅采取行为矫正法中的正强化策略和惩罚策略对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矫正[10]。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某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智障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从家庭和学校出发,综合运用行为矫正中的多种方法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有效矫正。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小鑫,男,2001年出生,是一名被人领养的弃婴,1岁时由于意外交通事故,造成头部受伤。同时额头有一条疤痕,受伤后对其头部进行绷带绑扎,而为期6个月的绑扎可能会对儿童的智力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在认知、感知觉、模仿等发展领域均存在明显的发育迟滞。受伤后,多以哭闹来表达自身的需要。而家长出于愧疚心理,对孩子

第 3 页 共 17 页

要求尽可能加以满足,但与孩子之间几乎没有正常的交流,也从来不带其与外界接触。2岁时被确诊为患有癫痫,偶尔发作。5岁时进入某普通幼儿园幼儿园学习一年,期间,其学习成绩落后,癫痫会偶尔发作,遭到同学的歧视、排斥甚至是打骂。在家呆了一年后进入成都市某特殊教育学校学习至今,在学校生活中,表现为不合群、孤僻、容易冲动,经常无故打人或欺负同学,破坏教室环境布置内容,喜欢撕毁同学的东西,朝窗子外边乱扔东西,但是,也会遭到高年级学生的欺负。另外,对父亲有一种惧怕心理,因为爸爸会打他。

(二)研究目的

通过个案研究的形式,根据个案出现异常的行为,分析原因、探索如何从家庭和学校出发,综合运用行为矫正中的多种方法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有效矫正,最终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

三、研究方法

本个案研究采用了观察法、访谈法、原因分析法对个案的整个研究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以期能够获得较丰富的有关弱智儿童行为矫正的第一手资料。在本个案研究中所采取的主要行为矫正方法包括:认知改变、模仿学习策略、正向行为支持、厌恶疗法。其他方法包括:个人社交技能训练、集体帮助、家庭环境的调整、学校教育的调整。

(一)个案资料收集

1.访谈

家长访谈:主要了解小鑫的成长史,家庭条件一般,养父母经常在外做点小生意,住在老家,所以,当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就经常把小鑫送到老家让爷爷照料,4岁时,爷爷经常带小鑫去老家附近的一条大河边散步、游玩,那时候爷爷为了使孩子体格发育良好,就教孩子

第 4 页 共 17 页

往河里扔小石块。

普通幼儿园任教老师访谈:在上幼儿园期间,小鑫学习能力很差,不能完成一些基本的游戏和运动,经常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嘲笑、排斥,癫痫小发作过两次,同学都吓走了,幸好老师及时处理。之后,同学们更是不愿接近小鑫,小鑫经常一个人呆在教室或坐在校门口,有时也会去老师或学校工作人员的身旁转悠,在之后两个月的时间内,小鑫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抢东西,扔东西,大吼大叫等。

特殊教育学校现任班主任访谈:小鑫刚进校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行为,经常大哭大闹,跑到学校大门处要求回家,在老师的细心呵护下,情绪大为好转,但是由于和班上的其他同学不能很好的沟通导致其性格变得更为内向,对班上的同学表现出极大的而不满,经常撕、拉、甚至打骂同学,由于教室安排在二楼,教室内玩具又多,所以,小鑫经常把玩具往窗户外扔,老师也发现,当她特意安排小鑫完成某项任务时,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能很好的完成,如叫他浇花,分发玩具,抹桌子等。

2.行为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每天早上8:3O到下午3:5O之间。观察地点:在教室上的课由笔者直接观察记录,在室外的课或活动则由任课老师观察,笔者事后做记录和调查。观察持续了一个星期,采用了行为前后事件记录表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详见表1)。

表1 第一次观察时目标行为的出现情况(次)

第 5 页 共 17 页

32302826242220181614121086420第一天第三天 第五天

第七天

图1 第一次观察时目标行为频率图

注:A表示拿别人东西,B表示抓人、打人,C表示大闹、大吼,D表示朝窗外扔东西。 图1的结果显示,目标行为B和目标行为D出现的次数较多,其他目标行为出现的次数较少。由此可见,小鑫由于情绪不稳定出现的问题行为以攻击为主。此外,目标行为在家中(星期六和星期日)出现较少,学校(星期一到星期五)出现较多。

(二)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

根据访谈和观察收集到的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小鑫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朝窗外扔东西,抓人、打人,大闹、大吼,拿别人东西;其特点是:在没有老师和其他监护人监督的情况下,其攻击性行为出现的次数较多,反之较少;在学校,攻击性行为出现的次数多于在家庭;其情绪不稳定时攻击性行为出现的次数较情绪稳定时多;综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家庭因素

小鑫是弃婴,缺少父母的关爱,养父母嫌弃,经常把他放在家里,使其既没有与他人交往的实际经验,又缺乏可以模仿的范式,形成了言语少、性格孤僻、倔强的特点;父母忽略了与孩子的语言、情感和

第 6 页 共 17 页

心灵上的交流,因此错过了儿童语言、心理等发展的关键期,从而也造成他在学校里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困难。父母对小鑫的态度越来越差,使用暴力行为来管教,让孩子对暴力产生恐惧行为,并极力排斥,在心理上也逐渐形成一种防御意识;爷爷教育不当,4岁时,爷爷带他去附近的一条大河边散步、游玩,教孩子往河里扔小石块,长期以往让孩子对扔东西形成一种特有的爱好和行为习惯。

2.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学生进行系统教育的环境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但是由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对问题儿童形成偏见等原因,容易造成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从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11]。小鑫在普通小学上过幼儿园,学习能力很差,不能完成一些基本的游戏和运动,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嘲笑、排斥,自尊心严重受损,随之出现了攻击行为;老师虽然没有对其歧视、排斥,但经常忽略小鑫的特殊性,没有给他单独的关照和指导,也没有较好的让他融入集体,小鑫越来越被排斥在同伴的边缘,找不到归属感;转到特校后,老师关注变多,但是由于班上的同学障碍类别各异,各种行为问题严重影响同伴间正常的人际交往,当老师不在时,小鑫的攻击性倾向又暴露了出来,由于班上的大多数同学无法相互监督,玩具众多,所以当老师不在现场的时候,小鑫就经常往窗外扔东西。

(三)具体干预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要矫正小鑫的攻击性行为,应从提高其社会交往技能上人手,以正确的交往范式引导他,使他攻击性行为逐步消退,同时要与家长联系,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入手,使儿童生活在充满正确交往范式的环境中,并请家长助我们共同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使其心理能够健康发展。老师作为其行为矫正的主要执行者,应该考虑到小鑫攻击性行为出现的各种原

第 7 页 共 17 页

因,综合分析,找出对策。针对小鑫的攻击性行为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家庭环境的调整

家,是儿童的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则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12]。家庭的环境和人际相处的方式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改变教育方式,树立一种正确的教育观。小鑫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因此,父母因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多和孩子聊天,不随便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教育方式要以引导为主,每天根据孩子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适当地辅导,多跟孩子说一些他感兴趣的话;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带孩子出去玩耍,在游玩的过程中和孩子进行感情的交流,让孩子在一个轻松、自然、愉快的环境中体会到父母的关爱进而健康快乐的成长,逐步消退孩子对家长的惧怕心理,鼓励孩子和社区小朋友一起玩耍,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其与同伴进行交往,逐步建立其正常的人际关系网;不随意把小鑫寄宿在亲戚家、邻居家。爷爷溺爱式的教育方式,若不及时引导,对孩子发展十分不利,比如:不断地往河里扔小石子,若不加以及时引导、矫正,则轻而易举的就发展成为乱扔东西的行为习惯,因此,父母应该多把孩子留在身边,切莫疏远孩子。

2.学校教育的调整

爱的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线,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力,任重而道远,老师要从心理上去关心小鑫、爱护小鑫,才能真正博得小鑫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在生活上不仅要扮演老师的角色,还要扮演父母的角色,让他缺失的爱得以补偿。此外,学校教育策略的调整也很重要,教师要采取软硬两手抓、奖罚分明的措施。教师一方面帮助小鑫了解周围环境,熟悉教师和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和小鑫交朋友,带动小鑫和班上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自由气氛,给小鑫提供充分展示活力的机会,让他积极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去,享受

第 8 页 共 17 页

集体温暖,从而训练小鑫减弱内在的紧张情绪,抑制某些可能发生的攻击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言传身教,时刻提醒其他同学不要欺负小鑫,也耐心教导他要爱护其他小同学,因为只有爱护其他小朋友,其他小朋友才会反过来爱护他。

3.个人社交技能训练

由于额头有伤疤,导致其与人交往的时候害怕被人嘲笑,不敢接近陌生人,远离集体,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自卑。所以我们要求所有的任课教师在上课时,适当创设情境,有意识鼓励小鑫当众开口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鼓励其与班上同学交往、玩游戏、参与集体活动,鼓励其模仿任课老师的动作、重复老师的发音、或在回答简单的问题时要求他重复其他儿童的正确回答,只要出现一点细微的进步(做出一个动作、发出一个音节、说出一个词语??),老师就会给予表扬,这样,既可以帮助他摆脱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又可以训练小鑫的语言表达能力。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小鑫在上课时,虽然不一定能答对,但已不再害怕回答问题。能积极的参与课堂,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

4.集体帮助

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与他所处的群体和环境是分不开的。要矫正小鑫的行为问题,不仅要从其本身人手,还要对其所处的群体加以引导。由于小鑫对同学的攻击性行为往往出现在他想和同学接近、交往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因此我们对班级同学也进行教育,不应该歧视或嘲笑小鑫,反而应该跟他主动接近、友好相处,对其一些不能自控的过激行为应采取谅解的态度,共同帮助他改正不良行为,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老师也要起带头作用,下课时,主动和小鑫玩游戏,以此来带动班上的其它小朋友和其一起玩耍;老师有效地安排课堂活动、创设性地引导小鑫融入集体,参与课堂活动,例如:老师组织小朋友们表演“小蝌蚪找妈妈”,鼓励其扮演小蝌蚪,

第 9 页 共 17 页

经过反复尝试,小鑫能很好地和其他小朋友完成节目表演,让班上其他小朋友在以后的活动和游戏中,能和好地接纳小鑫,主动的邀请小鑫,也创造了一种能很好帮助小鑫成长的集体氛围,让他充分地表现自已,使他从胆怯、不合群到慢慢合群,消除了他的敌对心理,有效地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

5.行为矫正法

(1)认知改变

认知疗法是通过纠正不合理的思想活动或信念来改变儿童行为的一种方法。[13]本个案中,在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之前减少儿童攻击性的刺激,强调老师、同学、家长和其他接触者的合作,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诱发因素,在多方法、多角度的共同作用下,智障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才能更为有效地得到矫正。由于小鑫对人际交往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偏差,存在“准的拳头厉害,就听谁的”错误的认知观念,并将这种相处方式应用到学校里与小朋友之间的交往上,对此,我们平时注意多观察,多找小鑫谈心,以使其感到温暖,逐步调整其失去平衡的心理状态,从认知的层面上矫正其与人交往的不正确的观念,通过经常的谈心、疏导,使逐步小鑫感到周围的人并没有歧视他,只要他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他好,从而逐步瓦解他的偏激的观念,使小鑫逐渐变得开朗、合群。

(2)模仿学习策略

模仿学习策略,是利用人们能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的倾向,来帮助那些具有不良行为的人,以适当的反应代替不适当的反应,或帮助那些缺乏某种行为的人习得那种行为。这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4]中的内容。为促使小鑫更多地模仿良好的行为方式,家长以正确的行为方式来引导他,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成长;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把性格温和宽厚、行为方式良好的同学与他坐在一起,给与他更多的行为示范和榜样影响,老师也要在班上多表扬小鑫同桌

第 10 页 共 17 页

的优点,进而,进一步增强小鑫模仿同桌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玩玩具时,请一至两名同学来分玩具、玩玩具和收拾玩具,首先让小鑫和其他同学站在一旁观看,然后鼓励小鑫来分玩具、玩玩具和收拾玩具,若其行为符合要求,在分玩具的过程中有礼貌,在玩玩具的过程中有秩序,在收拾玩具的过程中有条理,则请大家一起表扬他,有效减少了抢玩具、扔玩具的不良行为。若其行为还是不符合要求,老师也不要灰心更不要对他进行批评,应该调整示范策略,耐心地请同学或者自己再示范,直至其学会为止。

(3)使用正向行为支持方法[13]

正向行为支持使用系统的、个别化的策略来防止行为问题,创造积极的社会学习结果,其最终的目的在于,系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减少行为问题。正向行为支持方法要求家长或者老师在小鑫没有出现攻击性行为或者建立一种良好的行为方式的时候,立即给予强化物和表扬。强化物包括他平时喜欢的东西如:糖果、玩具、小红花以及他能接受的社会性强化物如拥抱、握手、微笑、表扬、鼓励等。在行为强化的过程当中,应当按照消费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的顺序由强到弱给予刺激。刚开始当他某一时段没有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时候,使用糖果奖励或者奖励他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玩具,从而强化他参与集体游戏的良好行为,当他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表现出色的时候,则逐渐使用社会性强化物来代替,经常性地表扬其好的行为,比如中午打扫卫生,要去抢别人手里的拖把或垃圾桶,首先,不急着否定惩罚他,而是肯定赞扬其爱劳动的行为,其次告之可以和同学一起做,而不是用抢用打人的方式,并请其他同学教他怎么劳动,促进合作劳动行为,从而发展良好行为。

(4)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是指在儿童出现某一不良行为后,立即给予某种惩罚物(又称厌恶刺激),或使其失去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也就是将儿童的

第 11 页 共 17 页

不良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使儿童以后在类似情景下,该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降低,至消除[17]。在征得家长同意后,我们在训练的初期采用了厌恶疗法。当小鑫出现抓人、打人的情形时,我们就用一根橡皮筋套在其手腕上,当不良行为出现时,让他自已拉橡皮筋,作为一种惩罚措施。第1次使用时,小鑫觉得好玩,无所谓当作玩耍,一下、两下、三下,一直到自疼痛才住手,第2次,他拉了四下,就不拉了,第3次也是如此,于是我们及时对他进行引导,问他是不是觉得痛所以不拉了他点点头,然后告诉他,他打同学时,同学也会觉得痛,所以不可以打同学,同时,在小鑫出现攻击性行为后,就取消他一次活动(游戏、帮助班主任做事等)的机会。1个多月后,小鑫把手腕上的橡皮筋当成一种提示,提醒儿童注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减少其攻击性行为出现的频率,达到使攻击性行为逐步消退的目的。当小鑫往窗外扔东西时,我们就扣除之前奖励给他的小红花,其他的小朋友都可以凭借小红花兑换老师奖励的小礼物或者小玩具,但他兑换不到小礼物或者小玩具,在他表现出一种懊恼及悔恨感时候,老师再对他进行耐心教育。运用这种厌恶疗法的模式,小鑫的攻击性行为得到明显的改善。

四、行为矫正效果

在家庭和学校的大力配合下,经过两个月多的训练,小鑫的攻击性行为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小鑫的攻击性行为的出现次数收集数据如表2和图2:

表2 第二次观察时目标行为的出现情况(次)

第 12 页 共 17 页

32302826242220181614121086420

第一天第三天

第五天第七天

图2 第二次观察时目标行为频率图

注:A表示拿别人东西,B表示抓人、打人,C表示大闹、大吼,D表示朝窗外扔东西。 图2的结果显示,目标行为出现的次数总数相对于表1来说减少很多。而且,目标行为B和D的次数也大幅度减少,由此可见,小鑫由以前以攻击性行为为主的问题行为到现在发展为逐渐降低甚至消退,此外,目标行为在家中(星期六和星期日)出现次数和学校(星期一到星期五)出现次数相差不大。通过两个月多的训练,小鑫的攻击性行为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原来的每天打人三四次,到后来的二三天一次,一直到现在的一两个星期发生一次,而且多数是在有人激怒他的情况下才发生。现在小鑫已经能够在认知层面上意识到打人是不对的,经常打人同学就不喜欢、不理他了;扔东西的行为也得到很好的改善,以前,只要老师不在现场几乎每天都会朝窗户扔东西,现在他能把教室的玩具很好地放回原来的位置,不但自己不扔东西,而且还能监督其他小朋友不要朝窗外扔东西;小鑫和父亲的相处也比训练开始前要融洽得多;小鑫的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见到陌生人时,在有人提醒时,会开口打招呼或叫人,虽仍然有些害怕,但已经能够回答他人提出的筒单的问题;性格也变得开朗很多,能主动回答老师

第 13 页 共 17 页

的提问,能主动地融入同伴群体,积极性也提高不少,会向老师报告班级事务,参与班级管理。

五、启示

(一)原因分析在行为矫正中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异常行为的形成是由弱到强逐步发展的过程,造成行为异常的原因往往又是复杂的[17]。因此在行为矫治前,一定要认真观察异常行为出现的情景、诱因、强弱变化,并全面分析其异常行为可能产生的原因,然后再根据原因,运用相关方法,找到相应对策。在本案例当中,通过对异常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并从家庭和学校出发,找出引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不同原因,而后针对各种原因,综合运用行为矫正中的各种方法,并辅之以家庭疗法和学校疗法,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行为的必要条件[18] 。儿童行为问题的产生,和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本案例中可以发现,该儿童行为问题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家庭的残缺、教育方式的不恰当以及家长自身不良的行为榜样所导致。因此,在对孩子进行行为矫正的同时,也对家长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在实践中把行为矫正相关方法和家庭配合训练相结合,帮助家长树立一种正确的教养观念。

(三)对儿童的问题行为矫正时,可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将多种治疗技术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综合运用多种治疗和训练方法的关键;在选择行为矫正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时,除了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根据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和反应,及时调整训练的步骤及采用的训练方法,以使整个训练持续渐进[6] 。

第 14 页 共 17 页

对于同时使用的多种治疗和训练方法时,一定要将这些方法和手段加以综合运用,使整个矫治的过程成为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以获得更好的治疗矫治效果,切忌单独使用、“各自为家”。在本案例中,不仅从儿童本人、班级集体、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着手,而且还将行为矫正中的各种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针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和策略对问题行为加以及时的纠正,循序渐进地使儿童的不良行为得以消退。

(四)谨慎使用厌恶疗法。由于本案例中受训者的行为问题较严重,我们不得不在训练初期采用了厌恶疗法中略带有体罚性质的方法,虽然该方法事前征得了儿童家长的同意,但训练者仍然认为如非必要,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此方法,以免对孩子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冯观富,王大延,陈东升.儿童偏差行为的辅导与治疗[M].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3:22-83

[2] 黎莉,慕雯雯.自闭症儿童攻击行为个案分析[J]. 南京特教学院

学报, 2008,(1): 44

[3] 冯江平主编.儿童心理问题咨询与矫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

社,2000:346

[4] 何成奇,熊索劳,易文远,等.骨质疏松的运动防治[J].国外

医学:物理医学康复学分册,2000, (1):7—9

[5] 张骄,刘云艳. 攻击性儿童行为矫正和认知疗法的个案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08,(1):89—91

[6] 李万兵. 我国行为矫正技术概况及其应用研究[J]. 四川心理科

学,2OO4,(4):11—13

第 15 页 共 17 页

[7] 徐继红. 行为矫正技术在多动症儿童身上的应用[J]. 中小学心

理健康教育,2008,(3):36-37

[8] 杜军,刘亚丰. 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J].卫生职业

教育,2010,(14):108—110

[9] 姚俊.重度智障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个案研究[J]. 中国特殊教

育,2010,(1):14—18

[10] 龚惠芳. 一个智障儿童行为矫正的分析[J].现代特殊教育,

2009,(4):29

[11] 蒲蕊.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J].教育研究,2002 ,

(2):53—57

[12] 陶国泰.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Ⅲ版

社,l999:381

[13] 昌静.儿囊行为矫[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61

[14] 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33—446

[15] 刘昊.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

[J].中国特殊教育,2007,(3):26

[16] 赖铭次.特殊儿童常行为之诊断治疗[M].台北:白湾心理出版

社,2000:225

[17] 方俊明.现代特殊教育导论 [M].西安:陕西人民教出版社,

l998:206

[18] 袁爱玲,吴楚琼.幼儿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J].学前

第 16 页 共 17 页

教育研究,2001,(6):33

[19] 臧传武,郑芳芳. 低年级弱智儿童的行为矫正[J].黑龙江科技

信息,2008,(5):161

[20] 黄汝倩.行为矫正原理在视障儿童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

特殊教育,2004,(1):55—58

第 17 页 共 17 页

二 : 剖析弱智儿童的心理特点

弱智儿童就是在智力发展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或在智力发展上有严重障碍的儿童。他们一般有如下一些心理特点。<?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知觉方面:知觉速度缓慢,知觉范围狭窄,知觉内容笼统而不精确。整个知觉显得较正常儿童明显迟钝。 记忆方面:再现中会发生大量歪曲和错误,支离破碎,缺乏逻辑、意义和联系;识记速度缓慢,记忆保持差;记忆表象贫乏、缺乏分化,不稳定。

言语方面:言语出现迟,发展缓慢;词汇量小,缺乏连贯性;词义含糊,不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词不达意。

思维方面:判断力差,不能完整地认知客体,缺乏概括能力;难以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特别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分析能力差,考虑问题不合逻辑;数的概念掌握困难,简单的计算亦难完成。 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范围狭窄,稳定性差,难于分配注意。

个性方面:情绪紧张、压抑,消极沮丧或喜笑失度;对人多怀有敌意。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做事难以坚持到底。性格极其孤僻。

从上述说明可见,弱智儿童一般不是某一心理过程水平低下,而是整个心理活动各方面的水平都很低下。推荐阅读:注意学龄前孩子的心理卫生 怎样对待孩子的重复行为?



三 : 弱智儿童的心理特点

智障儿童特点 弱智儿童的心理特点

知觉方面:知觉速度缓慢,知觉范围狭窄,知觉内容笼统而不精确。(www.61k.com)整个知觉显得较正常儿童明显迟钝。 记忆方面:再现中会发生大量歪曲和错误,支离破碎,缺乏逻辑、意义和联系;识记速度缓慢,记忆保持差;记忆表象贫乏、缺乏分化,不稳定。

言语方面:言语出现迟,发展缓慢;词汇量小,缺乏连贯性;词义含糊,不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词不达意。

思维方面:判断力差,不能完整地认知客体,缺乏概括能力;难以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特别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分析能力差,考虑问题不合逻辑;数的概念掌握困难,简单的计算亦难完成。 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范围狭窄,稳定性差,难于分配注意。

个性方面:情绪紧张、压抑,消极沮丧或喜笑失度;对人多怀有敌意。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做事难以坚持到底。性格极其孤僻。

从上述说明可见,弱智儿童一般不是某一心理过程水平低下,而是整个心理活动各方心理卫生 怎样对待孩子的重复行为?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四 : 弱智儿童早期表现及特征

[智障儿童表现]弱智儿童早期表现及特征——简介
弱智儿童有哪些特征及表现?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伶俐,但是社会上总有些小孩属于弱智儿童。对这些弱智儿童来说,有些可能是不可逆转的,但有些却未必。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及早治疗,能够使父母和孩子都摆脱一生的痛苦。
要能做到及早发现,必须了解哪些因素容易发生弱智,这些因素称为高危因素。引起弱智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妊娠、近亲结婚、有弱智家族史、孕早期感染、分娩异常及生后患有严重疾病等。凡具有高危因素者,应特别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小儿有无下列具体表现。
[智障儿童表现]弱智儿童早期表现及特征——详细知识

[智障儿童表现]弱智儿童早期表现及特征 一
1、吃奶困难
出现在婴儿时期。智力低下的婴儿最早表现出来的症状往往吃奶困难,不会吸吮,特别容易吐奶,表示神经系统有损伤,日后智力会受影响。

[智障儿童表现]弱智儿童早期表现及特征 二
2、运动发育迟缓
智力低下的宝宝比正常宝宝明显运动发育迟缓。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的起始年龄都比正常同龄儿要晚。尤其走路更明显,往往要到3—4岁或4—5岁才会自己走,而且走不稳。

[智障儿童表现]弱智儿童早期表现及特征 三
3、面容、体态异常
有些先天性智力低下的宝宝在面容体态上就有异常表现。神情呆滞,面无表情,正常儿一个月时就能注意周围环境,弱智儿对周围人和事物不感兴趣。比如先天愚型患儿就有眼距过宽、双眼斜吊、塌鼻梁、舌头常拖在嘴外边、流口水等表现,就是人们常说的“国际脸”。患脑积水的孩子头围特别大,小头畸形儿头颅又特别小。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身材特别矮小,苯丙酮尿症的皮肤异常白,毛发颜色特别浅等。

[智障儿童表现]弱智儿童早期表现及特征 四
4、会笑时间延迟
正常婴儿出生后4~6周便会对母亲微笑,弱智儿童到了3~4个月时还不会笑。

[智障儿童表现]弱智儿童早期表现及特征 五
5、语言发育落后
正常婴儿在7—8个月时就会模仿声音,一岁左右会叫爸爸妈妈,一岁半会说十来个字,能听懂简单的指令,2岁左右会问简单问题,3岁左右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思想。凡是落后四五个月甚至落后l—2年才有这些表现,不注意大人和他说话,都应看作是智力落后的信号。

[智障儿童表现]弱智儿童早期表现及特征 六
6、不识数
3~4岁时或者更大些还不会数数,更不会简单加减计算。

[智障儿童表现]弱智儿童早期表现及特征 七
7、玩手指活动晚
正常儿3~4个月时躺着时看手玩手,弱智儿一般6个月以后才出现,且动作笨拙。

[智障儿童表现]弱智儿童早期表现及特征 八
9、多动
和过于安静的婴儿相反,多动也是某些智力落后宝宝的一个特点。许多智力落后的宝宝不能安静地呆一会儿,无时无刻不在活动,特别明显地表现在4—5岁的儿童身上。这种多动与正常儿童的活泼、淘气不同,他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一种不可抑制的兴奋而已,碰到什么就摸什么,碰倒椅子和凳子,也不知扶起来。

[智障儿童表现]弱智儿童早期表现及特征 九
8、对环境的反应性差
正常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对环境中的人、事开始感兴趣,只要醒着,他总要东张西望。可是智力落后的婴儿却对环境漠不关心。生后1—2个月时还不会与成人用眼睛对视,逗他时也不笑。整天非常安静,很少哭闹。这类婴儿往往因为其过分安静而受到表扬,一般很容易被忽视他的智力问题。

[智障儿童表现]弱智儿童早期表现及特征 十
10、注意力不集中
智力落后宝宝的注意力很不集中。他们比正常宝宝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缩短。甚至到5—6岁时,集中注意某个东西的时间也不超过5—6分钟。他们对外界也很少关注。

[智障儿童表现]弱智儿童早期表现及特征 1一
11、视力和听力缺陷
严重视听缺陷,如深度近视、远视、散光、全聋、弱听等,对智力也有很大影响。因为视和听是人与外界的交流,就会使智力发育落后。

五 : 最容易被忽视的天才儿童特征

英国牛津大学天才儿童研究中心前讲师贝纳德特·泰南认为,许多天才儿童可能在学校或者考试中表现并不优异,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能够说明他们拥有高于同领儿童的才能。

泰南为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列出了一份天才儿童特征清单,以发现孩子的潜能。在清单中,她给出小学生6大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才能特征。

特征一:喜欢发号施令的领袖。善于重新排列物品或有条不紊地在学校里负责给全班同学排座位的孩子,他们可能具备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特征二:年轻的大亨。在小学里,一些孩子很快发现,如果他们将平时的零用钱积攒起来,他们假期中就将拥有一大笔钱来支配。这些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像英国维京大西洋航空公司总裁理查德·布兰森那样的人。

特征三:刨根问底者。一些孩子总是充满好奇,有时甚至不厌其烦地问问题。但是如果他们这种特性得到家长的培养和重视,他们极有可能成为记者或宇航员。

特征四:设计师。这种类型的孩子,如果让他独自待一会儿,他就能够用积木搭建出一座法国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具有这种才能的孩子是设计天才。

特征五:故事讲述者。有的孩子喜欢讲故事和写故事。他们的想像力丰富。发现孩子有此种个性的家长要好好培养孩子,因为他们很可能是下一个J·K·罗琳。罗琳是《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说作者。

特征六:演讲者。这种孩子喜欢同人讲话。他们甚至在上课时也和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作为家长,请不要制止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行为说明,他们有着特殊的演讲才能,若加以正确培养,他可能成为律师或电视主播。

泰南认为,“考试定输赢”正在摧毁孩子们的创造力和革新能力。“并不是孩子的所有才能都能通过一支笔和一张纸的考试来发现。”泰南说,“他们可能擅长建筑、有丰富想像力或有领导才能。这些才能不能简单地被衡量。”

此外,泰南说,考试不仅不能发掘一些孩子除学业以外的才能,还可能埋没一些好学生,因为他们有时在考试中将答案考虑得过于复杂,希望找出题目所蕴含的更深层含义,但通常题目只要求直接的答案。

泰南建议家长们注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和推理的能力,提升他们成功的机会。她说:“每个孩子都有特殊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真的能够超越他人。”



本文标题:弱智儿童的特征-弱智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574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