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孩子成长需要等待-我们不需要等待

发布时间:2017-12-18 所属栏目:人生需要忍耐和等待

一 : 我们不需要等待

  今晨期待已久的25期人生漫游终于出了。依旧如往常一般,尽管出了些小问题,但并不影响它的精彩。好了,那么这期当中非要说让我感触最深的部分,就是那篇《等待》了。

  首先,作为一名七年级学生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文章是非常难得的。这边的“精彩”指的是它的立意而并非语言。对于最后的“月亮”的比喻,我才疏学浅还未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内涵。但是,“需要什么,就在等待什么”这句话却是发人深省的。我觉得,我听完这句话后基本上脑海中一直都在思索它的含义,以至于后面的内容现在已记得不是很清楚了。那么就这句话来谈谈我所想到的吧。

  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可能与作者本意完全不着边界的想法:我们需要什么,就只能等待什么吗?我们的等待能否使我们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有人说,人的一生都是在等待。但是,等待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等待的是时间,可时间不会等我们。在等待中,我们的人生也将渐渐失去意义,直至最后一丝希望的破灭。

  所以说,我们不需要等待。相反的,等待也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之一。世间的事物都有它的规律,绝不会因我们的等待而停滞不前。可能有时我们必须等待,但有时则不能。比如我们的人生。

  比如说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六年级时迷上编程,但学会皮毛后便弃置一旁,想通过“等待”来获得成功。偶尔也会试着编一些程序,但很快屏幕上的代码在“等待”中慢慢模糊起来,我在“等待”中不知不觉地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这样又怎么能成功呢?今年,程序员考试在即,我终于醒悟过来,又重拾编程这一自己当初选择的路——如果我现在仍是一味“等待”,我决不可能通过程序员考试——或许经过我的努力后今年仍不能考上程序员,但我并没有等待,我用自己的努力复习去争取成功。成功是我所需要的,而我在获得成功的途中,并没有纯粹去等待。我需要成功因为我不甘平庸,我不甘平庸因为我想要成功。

  我的两大爱好是编程与下棋:棋中其实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只等待对方来进攻拖延时间防守,我们不可能赢得这盘棋。但如果我们能够主动进攻抢占先机,便大大增加了胜率。毕竟“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当然,棋中也需要各种策略,有些策略以守待攻,又得另当别论。但最终目的都是获胜,不是吗?

  最后一个例子,是讲我和一个朋友因迟交申请书而失去团员的故事。同样的,我们也是在等待中错失了机会,错失了宝贵的机会。

  可能上述一些内容与人生漫游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完全不同,但这就是我的观后感。止于此。

 

    初二:范文青

二 : 崇拜,是孩子们的心理成长需要(从孩子追星谈起)

常有父母希望我们讲讲大孩子的问题。(www.61k.com]今天这篇,就是写给大孩子父母的。文章,从一个小女孩追星的故事说起。

有位妈妈,通过静观育儿后台留言:

女儿十岁了,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是个乖巧的好孩子。不过最近开始追星了,这让我很担心。她手机里面下载的歌曲全都是TFBOYS,手里的零花钱全都用来买贴有TFBOYS照片的“周边”,什么笔记本啊,橡皮擦啊、签字笔啊、书包啊,统统都是TFBOYS,昨天还要求我给她买TFBOYS代言的家教机。我说她,她还不高兴了。我担心追星会影响到她的学习,想管管她,可又怕管了会引起她的叛逆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怎么引导呢?

案例中的孩子,即将迈入青春期的门槛。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自己孩子追星的问题。或许,只要不达到“杨丽娟着迷刘德华”的境地,我们都不能轻易说,孩子的追星是个“问题”。

“追星”首先是合理的和必要的。说白了,孩子们的“追星”,打从出生起就没停过。整个学龄前,孩子们的崇拜对象就是父母。父母就是孩子眼中的巨星。他们仰望着父母的脸,觉得父母高大无比,并且无所不能。

到了学龄期,孩子们开始寻找父母以外的崇拜对象。也许是他的老师,也许是某个亲戚,再也许是身边一个厉害的小伙伴,还可能是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总之,还没有固定到对特定一个人着迷,注意力也比较分散。

进入青春期,孩子对某个特定明星追捧的情况就非常常见了。这也明确表现,孩子们不再把自己的目光局限在父母身上,而是开始开拓自己的内心版图,人格也开始走向进一步的独立。从这个角度说,孩子追星,父母该高兴。如果父母处理得当,孩子会从追星中受益。但如果不当,很容易激发亲子关系的冲突。

认识和引导孩子,从了解Ta的偶像开始

既然青春期孩子追星,就是一件发展过程中如此合理、正常的事件,那父母们不需要太过担心,只要正确引导就好了。

如果一味压制孩子追星,反而会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而且孩子不会随便喜欢一个明星,更多的时候,他是将自我投射在喜欢的明星形象上,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孩子出现了追星现象,其实也给父母提供了一个了解Ta的机会——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因为渴望独立而不愿意与父母交流。

像文章开头的那个案例,焦虑的妈妈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试着去了解孩子喜欢的TFBOYS。她发现这个少年组合,不仅是帅气,而且总能给人非常阳光温暖的感觉,最重要的是,他们学习成绩都很好,并没有因为演出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她豁然开朗了,女儿是把理想自我投射到这个少年偶像组合身上——女儿也很优秀,她喜欢画画,舞也得好,成绩也不错,还是学校的十佳学生,也许她的内心也希望自己像TFBOYS一样,统筹好学习和兴趣爱好,变得更加优秀吧。

后来,这位妈妈改变方式——跟着孩子一起“追星”。她和女儿说,“妈妈知道你为什么喜欢TFBOYS了,他们不仅唱得好,还是学霸,虽然年纪小,但已经很有主见了,确实很优秀,妈妈现在都开始喜欢他们了。”为了和女儿培养共同语言,妈妈也把三个小帅哥的贴画贴在手机壳后面,也积极关注TFBOYS的新闻动态。

以前,女儿和妈妈之间有一面看不见的墙,可现在,妈妈也却变成了女儿的知心朋友,她们谈TFBOYS,谈理想,谈未来……就这样,这位妈妈和女儿有了共同语言,在重新建立了情感联结后,母女关系也进入了一个向上的良性循环——女儿对于她的一些引导建议都能听得进去了。

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父母不必苛求孩子崇拜那些看起来正面、阳光、健康的明星,因为叛逆是青春期不可避免的,如果孩子喜欢追求另类明星,喜欢穿奇装异服,父母可以看成是孩子追求个性,寻找自我的方式,如果一味指责或不满,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叛逆。

如果孩子追星过于狂热,父母就要谨慎了

上面,我们说的是比较普遍的“追星”,是基于孩子心理成长需要的“追星”。一般地,如果家庭给自己的一直是一个有爱的、健康的、民主的成长环境,那么孩子“追星”一般也会比较理性;如果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爱是缺失,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管教过于严格,或者父母本身有人格缺陷,那么孩子“追星”就会成为问题。

最典型的问题是,孩子追星过于狂热。大家应该都记得杨丽娟父亲为了女儿追星,卖肾卖房,最后跳海自尽的事。什么原因呢?杨丽娟的父母老来得子,所以对于女儿有求必应,可恰恰是他的溺爱,让女儿从小无法建立起安全感,无法找到自我界限。因为在这个家庭的亲子互动中,很可能是孩子提出物质需求的时候,不过是源自情感上未被看见。父母用物质满足替代情感满足,不仅不能帮孩子建构好的安全感,还会让亲子关系陷入极为不健康的“控制关系”当中。

如果在小时候,她还可以通过控制父母来获取安全感,但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她发现,父母无法满足她的需要,她越来越需要一个强大而完美的人给他以安全感,并发展自己的人格。于是,在追求自我同一性时出现了角色混乱,最后才导致惨剧。

不仅溺爱会导致上述问题,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一直是匮乏的,也可能导致追星过于狂热,希望从偶像渠道找到精神寄托,甚至误入迷途。

所以,孩子如果追星过于狂热,其实并不是Ta现阶段的问题,而是他之前的发展问题的累积和集中表现。父母如果一味地纵容,或者严格管制,都会导致不好的后果。这个时候,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面对,共同成长。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找心理医生帮忙。

总之,理性的追星,或者正常热度的追星是青春期孩子成长的必经,父母不要过于担心和焦虑,反而可以把追星当成拉近亲子感情的契机,和孩子培养共同语言,以更好地实现对孩子的正面引导;如果孩子追星过于狂热,就需要冷静地反省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并和孩子一起努力,共同成长。

———————————————

三 : 家长须知:批评孩子需要的度

孩子犯错了,父母有责任批评和管教,但怎样的批评才能既有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批评和尊重之间,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批评方式,会帮助父母找到平衡。

该吃饭了,四岁的儿子拿着玩具不肯放,叫了几遍也没反应,青琳决定来点硬的。儿子哭闹着不肯放玩具,挣扎间竟用玩具把妈妈的头给敲出了个大包。青琳这下可火了,生气地把孩子说了一顿。可是,说完之后,看着儿子哭得可怜兮兮,青琳又心软了,开始后怕,自己这样批评孩子,会不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青琳的担心立刻赢得一群妈咪好友的共鸣,青琳这才发现,原来,不少做妈妈的都有类似的困扰:孩子难免会犯错,不批评是不可能的,可我的批评会不会过火呢?或者说,怎样批评,才能既起到教育的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

批评的态度:批评不等于不尊重

批评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灵也该得到保护,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对于众多家长的问题,乐暄之家家庭治疗中心宫学萍说,家长们保护孩子自尊的意识强了,可有时,却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简单对立起来了,好像保护孩子的尊严,就要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

她说,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批评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据他的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批评。并且,在孩子做错事时,明确地告诉他“这件事你做得不对”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为担心伤害,就不批评、不管教。

批评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出发点,来选择批评的方式,批评便是公平的。不会以大欺小地指责、谩骂孩子,也不会因为他年龄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错。宫学萍说,最简单的批评,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应当让他知道,用硬邦邦的玩具打妈妈的头,妈妈会很痛,他也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攻击别人。而这样的批评,并不存在不尊重或伤害。

而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批评,往往是由于我们忽略了自己该告诉孩子的重点是什么。就拿青琳的例子来说,孩子打了妈妈,我们可能一时气极说,你竟敢打妈妈,真是个坏孩子!但这样会把一件具体的事,扩大到“坏”和“好”的区分,给孩子留下长远的影响。
批评的方法:一事归一事

所以,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评,是为了他知道,做什么样的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不是为了伤害他或给他打上“坏孩子”的标签,就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宫学萍建议,我们的批评一定要针对具体的事情,比如,孩子回家后又忘记洗手,我们应该告诉他,我们每个人回家后都要洗手,不洗手是不对的,而不要扩大到其它事情上。而当孩子的错误举动涉及人际关系时,最理想的方式是用两个步骤去“完成”一次批评——先把自己对于孩子某个行为的感受直接告诉他,然后,平静地告诉孩子,你知道他是一个好孩子,只是这次做错了。




本文标题:孩子成长需要等待-我们不需要等待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081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