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质疑-质疑新词

发布时间:2017-12-01 所属栏目:杂文评论

一 : 质疑新词

??社会发展快了,新词也造得快,以前市井小民口里的“PK”、“恐龙”、“美女”也都落后了。但媒体造词从不显山露水的,听起来还那么亲切。不像市井流行的新词那么生硬还让人难以琢磨。如果把造假和造词做个比较,其手段都是欺骗。一个目的是效益,一个目的是效应。??法律盲区??常在媒体上听某专家辩解说;“这件事碰到法律盲区,以后要加强立法。”首先该讨论一下法律有没有盲区,该不该有盲区?从大类上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国际公约等。再细读一下法律后面常有一条:“其它适用于本法律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都适用本法。”应该不会再有盲区的。说是法律盲区难免有开脱包庇之嫌。??古人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不是还有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么。当然,而今是法制社会,不能以莫须有的罪名强加于人。试想农民工能不能闯进“法律的盲区”呢。不大可能!从这点上是不是可以理解法律就不是刚性的呢,说直接一点,法律是不是偏袒某些权势呢。如果真是这样,如果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法律受权力的制约,人们也就永远摆脱受封建制度约束,无从谈起民主、自由和平等。??也听到某专家说叫农民工兄弟拿起法律武器。这里的法律武器和法律盲区如果把它比成一个是矛,一个是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看来“矛”只会选择有的放矢。??弱势群体??既然是群体,应该就有一大帮人。到底弱势群体指的那一帮人呢?是不是以前叫的“无产阶级”。如果弱势群体专指贫困一类也有点牵强。如果指在某一些方面受制于人,又没有主动权。这样面就大了。消费者是弱势群体、无权势者是弱势群体、身体残障都是弱势群体、学生是弱势群体、妇女儿童是弱势群体…可以说全人类是弱势群体,这样说来狮王才是真正的王者。说狮王是真正的王者也不妥,人类才是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可谁又愿意逃脱弱势“群体”去与“王”为伍呢。??讲个故事更能说明问题。某城在建设一个形象工程,其中涉及到拆迁。就有这么一个钉子户,(俗称刁民)左说右说就是不搬迁。拆迁办通过调查,钉子户并无背景,也无朋友在媒体,拆迁办果断采取必要的,非常人性化的措施。断水断电自不必说,一是在其出入路口挖取5米深的壕沟。二是子女遭学校遣返。三是其表妹夫在地税局停岗,直到其搬迁后再上岗。是谁乖乖就范自不必说了。这里到是拆迁办在扮演弱势群体的角色,一没有把钉子户五花大绑地游街示众,二没有让其受牢狱之灾,只是“放之任之”。这些措施和“诛九族”没有关联的。我觉得到是刁民有意为难政府。一点也不从大局出发,支援国家建设。后来钉子户搬迁了,再讨论谁是弱势群体也就没有必要了。??但在许多领导口中一提到“弱势群体”一般是要冠名“关怀、关心、关爱。”可谁又从中真正体验到其中的“爱”呢。爱是行动,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而不是口号,也不是形势。最可怕的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有一方是弱势群体,将是封建时代产物沿袭。??农民工??听起“农民工”这词好像还是原来划分的阶级成份。地主是永远脱不掉的帽子,让你羞辱一辈子。有“农民作家”、“农民企业家”、“农民义务工”……这些人一定要冠以“农民”的帽子给别人,好像和农民有着某种渊源。要不是取笑这些人的出身低微。??现在“农民工”一词应该是农民身份的人从事了其它产业的劳动。为什么要在前面定义为“农民”。其目的为何呢?其价值又有几许呢???听得看得最多的当然算农民工,试举几例。“农民工手醮着吐沫,喜滋滋地数着要回来的拖欠工资。”“老大娘接过干部送来的粮油声泪俱下的地说;感谢政府。”“农民工手拿着春运火车票高兴地说;今年可以回家过年了。”“在工地,领导头戴安全帽,一边鼓舞人们的士气,一手送瓣西瓜给农民工。让农民工激动得泪流满面。”“今年丰收了,老大爷守着金灿灿的稻子喜笑颜开。”天呐,这是关心农民工,还是把农民工当作导具使用呢。??在某些人心里如果不能除去农民的帽子,恐怕永远也摆脱不了对农民工的歧视。当然这和美国的种族歧视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是“资本主义”,而我们是“社会主义”。其实在农民工的心里没有更的多奢望,贫点苦点不算什么,受点委屈也不算什么,只是想不再导具了。??听证会??大凡许多农民工还不知道听证会是舍玩意儿。听证会可以理解为,听取各方意见,再通过专家论证其可行性。但也有许多听证会是农民工参加的。如春运火车票、通信费、水暖费提价等等,都要通过听证来解决问题。提价真的就要通过听证通过吗?农民工一票否决权就有这么大的作用吗?其实不然!??通常听证会参加方很少一部分是消费者,其中有运营商、物价部门、主管部门、还有些权威学者或法律界人士等。按照民主程序来说,其中消费者的一票有多大的分量不言而喻。这样的听证会不是在做秀,也是某项决定的护身符了。上次长春提高暖气费,收费方从各个角度列举一大筐提价理由,而消费者只能从“个人利益出发”说点意见。又有那个消费者能从经济、法律、个人承受能力分析出个十条八条理由来呢。更有甚者,某水厂水费提价,弄个民主测验,水费从1.2元/吨提高到2.4元/吨、2.8元/吨。3.2元/吨。三个答案供人选择。人们选那个答案就不必猜了。到是水费100%的提价顺利通过了。??这样的听证会有多大的意义呢?其实听证会只是掩人耳目罢了,收费部门更是理直气壮了。

二 : 质疑

散文网编辑及网友们好,不知道为啥,最近一段时间,我这里出现一些不解的问题:

一、我写给网友文章的评语,在网友文章后面的评论里看不到;

二、网友给我的文章的评语,我在手机上已经看到了,可是在电脑上看不到;

三、接连给晨暮随心编辑发了四次消息咨询,却没有收到回复。

以上问题,不知道其他网友有木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地中海水手 2016.6.16(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三 : 质疑

近年来,随着对世态众生的观察和对世间事物的认知,我遂对几则古语和名言产生了置疑,而后又逐渐形成了质疑。

首先,我对《三字经》里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和古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渐而产生了置疑,开始形成了质疑和自己的见解。

我一直认为,先天铸就人的性格,后天略能改变人的性情。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人生来就胆小,杀鸡都不敢看;而有的人生来就胆大,杀人也不眨眼。有不少盗窃犯和杀人犯,曾几次都因盗窃和杀人入狱,释放后仍旧不改,还在盗窃、杀人放火。有的人生性懒惰,一生都好吃懒做;有的人生性勤劳,到老年行动不便,还竭尽全力劳作,自强不息。人世间,百人百性,都取决于先天禀赋,而后天改变甚微,人在幼年时已有善恶之分,只是因年龄小而没有表现出来。再则,遗传居多,而变异极少。故“人之初,性本善”,此言不是真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非经典名言。中国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和著名大师,他们都胜过了自己的父母,但他们的子孙胜过自己了吗?现代中国那一个伟人的子女胜过自己的父母了呢?故而,有的青胜于蓝,但有的青不但没有胜于蓝,反而逊于蓝。倘若,青出于蓝出于蓝都胜于蓝的话,那么,现今是一个怎样的人类社会呢?

其次,人们常言:“以貌取人”,此言更不可信也。我们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现实生活中,“冠冕堂皇”者可谓比比皆是。人的貌相和品行、才智不是统一体,不能以貌相来判知他人的德能。我们在现实中看到,有的人,相貌堂堂,但品行不端,才能低下;而有的人相貌虽丑陋,但品行高尚,才能超群。我们经常在中央三台文艺频道“黄金一百秒”中看到,一些小孩虽长相一般,甚至很难看,但才艺出众,令人惊叹。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官员,表面仪表堂堂,气度不凡,台上讲话煽情动听,但实际上是表里不一,嘴上说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一些人,品貌不同,看容貌,慈祥帅气,但品行恶劣,贪腐严重,损人利己,无恶不作;一些人,才貌不符,看样子,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论才能,平庸低下,无所作为。

最后,对俗语“不管是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我们应辩证地分析看待。首先,不能把抓不抓老鼠,当作判别好坏猫的标准;其次,是主要看抓老鼠时所采用的方式。我们知道,过去农村饲养的家猫,因为饥饿所以才抓老鼠,现在城里人们豢养的宠猫,不要说让它自己去抓老鼠,就是主人把老鼠放到它面前也不感兴趣。所以,不能就此认为现在城里喂养的猫不抓老鼠,就不是好猫。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开放时,曾引用过此句俗语,激发了国人致富的热情,使中国逐渐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但也导致两级分化严重,贫富悬殊加大,贪污腐败成风。我们看到,现在有些人不择手段,通过盗窃、抢劫、诈骗、贪污和受贿等手段,聚集了大量财富,生活奢华,身价倍增,风光至极,令人羡慕。难道说,这些人都是好猫吗?而今人们评价人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昔日是看一个人的品行高低,现在是看一个人的金钱多少。过去在农村,有人偷扳一个玉米或偷掐一支谷穗被逮住后,就要受到大会批判,甚至被送到学习班进行改造,至此,就成了贼娃子了,在人们面前就开始抬不起头了,在人们心中也丧失了威信。现在,一些农村年轻人外出几年后,锦衣返乡,不论是偷盗的,抢劫的或诈骗的,只要有了钱,人们不但不歧视,反而羡慕不已。而今,随着盗窃、抢劫和各种诈骗的泛滥,国人经常防不胜防,整日提心吊胆。许多人为了发财和升官,日夜挖空心思,不择手段,败坏了社会风气,抛弃了道德规范。

我们每个人,都不应把一些古语和名言奉为经典或当作真理,要在实践中细心探究和反复检验。我们应知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2015年9月1日

四 : 质疑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鲁迅说过的话。废除汉字,鲁迅也曾有洋洋大论。从鲁迅身上,我看到了一条真理:任何人都是人不是神,任何人的话都不可能是绝对正确、永远正确。鲁迅亦然,他也只有一双慧眼,所以不可能穷尽缤纷的世界的。

中国人缺乏质疑,科举八股取士罪不容赦。现今的高考我看也只是科举八股的翻版。不是有“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解得了三角函数看得懂外语最后发现我还是文盲”的调侃吗?因为需要“大旗”,因为缺乏质疑,于是鲁迅上神坛了。打文仗,有个“大款”背后靠着,自然底气十足。文坛上神将如云,“元帅大将”将星闪烁,孔子老子皆位列其中。本质上,拉上神将的论点作为支持,我看与拉一人帮着打架是一个道理。既然如此,你安敢轻易质疑?

质疑有时是要付出代价的。布鲁诺因为质疑“地心说”不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十分喜爱春秋战国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实那时没有“神”的依附,只有自己摇旗呐喊,累啊!若有捷径,有“大旗”可打,我想孔子一定不会周游列国如此卖力推销自己的,只要递上名片:我是某大师的得意门徒即可。质疑是很累的,自立门户当然更难。

不质疑、不敢质疑,质疑很累,于是我们由强大慢慢变得虚弱了,所以有“崖山之后无中国”之说了。好在人被痛打一顿之后都会反思都会质疑的,于是鲁迅脱颖而出。遗憾的是,鲁迅又变成了神,他的质疑又变成“大旗”而不容置疑了。

就像死在手术台上的人诅咒西医的万恶一样,学西医的鲁迅质疑、贬低中医无可厚非,那是他从他的角度看世界的结果。恰如盲人摸象,每个人的结论其实都是他自己感知的一部分,但一定说自己摸的就是大象的样子而要大众接受,于是可笑了。也许鲁迅没有强迫人们接受他的观点,但鲁迅已经俨然是神了,所以他的一言一行要么善莫大焉要么害莫大焉!(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中医学院毕业从事中医近三十年了。在穴位治疗上有点谈资。方舟子说针灸就是心理安慰,因为针灸穴位与非穴位在效果上是一样的。逻辑上,你所说的只要有一个反例那就说明你的理论、说法值得商榷。

曾经治疗一个麻痹性肠梗阻病人。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合谷、天枢等穴位针上,病人仍然腹痛难忍。于是找有效穴位,发现大肠腧压痛明显,于是针之。痛立刻缓解,半小时后病愈。从医近三十年了,针灸所治病人不胜枚举,所谓针灸只是安慰剂的疗效的说法不值一驳。

关于汉字,我曾说过这样的话,现原文附录:康熙字典收录了个汉字。我们常用的汉字约3500个。而英语据说有50万个以上的词汇,并且在不断增长。世界上无论什么新鲜事物,无须增加汉字,我们都能表达,而英语则非造新词不可!说到底,汉字很好地解决了有限与无限、已知与未知的矛盾。一个趣事:汉字零到十,11个数字就解决了无限的数字表达。英语呢?从零到20才发现不能再造字了,否则,英语将全是数字!即便如此,还是造了twenty,thirty,forty,fifty,sixty,seventy,eighty, ninety 这8个字词。就这一点看,汉民族不愧为最聪明的民族!

鲁迅,所谓的文化旗手,我看也是人不是神!若他的话都是“佛语纶音”,无疑我们又重蹈了圣贤即经典的八股科举式的覆辙!大胆质疑,小心求证,这是现代人必备的科学素质。即便拿孔圣人开涮,只要涮的有礼有节,我看也没啥大不了的!

本文标题:质疑-质疑新词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547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