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江苏精神:江苏精神-意义,江苏精神-水文化孕育下的江苏精神的内核
概述江苏精神文字表述参考“江苏精神”十六字:
敢闯敢创,守诚守信;
敬贤敬业,博学博爱。
我是这样构思和选择的,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该十六字用作“江苏精神”的表述,符合征集小组专家意见4个“必须”中的第4个“必须”的精神即符合“必须体现大众化、具有好记易懂的通俗性传播性”的要求。
具体说容易被广大民众记忆理解,琅琅上口,有中国传统诗歌的样式,又有现代诗歌不受韵脚的限制,简称“两敢”“两守”,“两敬”“两博”,符合记忆学、韵律学的相关规律(当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普通民众理解起来也很容易,能够体现通俗性和易传播性,也包括具有时代性。比如“闯”和“创”二字,就有充分的体现,闯市场下海以及富有“创新、创优、创业”的“三创精神”无不与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繁荣和完善有很大的密切关系。另外,“博学博爱”,也充分体现一定的时代性。
其次,该十六字用作“江苏精神”的表述,充分体现了整体的丰富内涵与严谨逻辑的协调统一性。
四句在形式上是一放一收,一收一放,次序严谨,前后关联,有锐有蓄,游刃有余。“敢闯”不是盲目的、冲动的,而是带有“三创”或“四创”(加1个创造,和创新、创优、创业构成“四创”)的目标,同时,守诚和守信既是为人的原则,又是法制(法治)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发展我们事业的立足点应该是“敬贤”、“敬业”,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岗敬业,学业有专攻,踏实进取,以“博学”的开明开放态度,提升我们江苏民众的学习力(不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习力更是生产力的原动力,因为任何科学技术需要人去掌握,而高素质的人才需要良好的学习力),从而最终实现社会的“博爱”,引申为我们实现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幸福生活。博学博爱,其实还预示着1种全人类的开放进取精神,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从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到近代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到现代的民主社会建设,再到当代开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及实现未来的共产主业社会,无不呈现和凝聚人类“爱和平等”思想的发展历程与精髓。
第三,该十六字用作“江苏精神”的表述,有着及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含义,也完全符合征集小组专家意见4个“必须”中的另外3个“必须”(第4个必须也符合,在第一条中已经阐述)的精神,即符合“必须体现时代要求、特征和风貌,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必须体现我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目标要求,战略内涵,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必须体现江苏优秀文化核心价值,涵括区域精神内涵,具有继承性标志性”的要求。
下面本人作进1步不成熟的解释:
1、关于“敢闯”和“闯”字
敢,很容易理解,是勇敢、大胆的意思。“闯”,现代汉语中主要是指“不顾一切,向前进向前冲”的意思,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股闯劲,墨守成规,很难成就大业。与闯相连的词中,只有“闯祸”一词带有贬义,其他像“闯关”、“闯将”、“闯练”、“闯荡”、“闯劲”等都是褒义词。敢闯,作为1种个性特征,就是1种敢于争先的态度、意志表现,也涵盖了已有十个条目中“江苏精神”中的争先、领先、率先等含义。
2、关于“敢创”和“创”字
“创”(chuang,第四声),现代汉语中主要是指“开始、做(多表示首次)”的意思,国内一些城市中提出的“三创(创新、创优、创业)或四创(加1个创造)精神”,都可被涵盖,敢创精神就是勇敢创新、勇敢创优、勇敢创业的精神,和敢闯精神一起,涵盖了已有十个条目中“江苏精神”中的创新领先、创业率先、创优争先、创新求先、创业求实、创优求强等相关词含义。
敢闯敢创精神结合在一起,行动和目标结合,同时又具有开放、开明和开拓的精神内涵。
3、关于“守诚守信”和“诚”、“信”二字
这里“守”字,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在现代汉语里有遵守、遵循和保持、守护住的意思。诚,现代汉语里有真实、真诚和诚实的意思,“守诚”一词,更多的是指1个人的道德、品行、品质保持真诚、诚实的一贯性。信,这里更多的是指信用、诚信、让人相信或信任的含义。“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失信的含义,在市场经济和法制(法治)社会,是基本的社会准则和社会商业道德。延伸含义指不脱离基本的道德要求和社会制度规范。所以,作为“守诚守信”,是1个人、1个家庭、乃至任何1个社会组织、地区和国家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规范和道德要求,也是1个不可动摇的立足点,否则的话,1个社会、地区或国家,无论如何现代化的水平,都不能称之为1个文明的社会、地区或国家。
同时,讲究“诚”和“信”,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华,和江浙文化或江南小文化中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成就了中国历史上“苏商”的地位!
作为“守诚守信”精神,也是保证“敢闯敢创”精神不偏离正常轨道的基本要求。
4 、关于“敬贤敬业”和“贤”、“业”的理解
敬,也很容易理解,在这里主要有尊重、敬重和恭敬的含义。贤,在这里现代汉语里主要是指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即指各种类型的人才;敬贤,就是尊重人才、敬重人才,满足每个人合理的个性需求与自由发展,从而实现其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进1步延伸就是尊重知识,崇尚科技和教育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重视人才培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业,是指学业或工作岗位以及从事的事业或创业项目。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事业及其认真态度,忠于自己的岗位职守和我们选定的开创事业。
敬贤敬业,是开创我们伟大事业建设的基石,离开这个立足点,一切空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首先就有利于工作事业的开展和发展!
5、关于“博学博爱”和“学”、“爱”的理解
博,应该也不难理解,现代汉语里是多、丰富、广的意思。这里的“博”,也可以同时作为动词理解,是获得、博取的意思。学,可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指学习、学问;第二层是引申为知识、技能和教育等,第三层,是指学习力(学习能力)。那博学就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学问广博精深;二是指获得和博取更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或者接受相关的专门教育;三是指学习力的提升。
爱,现代汉语里是指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以及喜欢、爱惜、爱护的意思;“博爱”一词,现代汉语里,是指人类普遍的爱;在近代,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口号之一,也是每1个公民享有的4大权利之一(民主、平等、自由和博爱);在当今现代社会,引申为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以及社区社会性服务组织或个人开展慈善、社会福利以及家庭援助、义工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大爱行为和精神的体现。
博学,可以体现我们江苏悠久的人文历史,也展现江苏现代教育与文化的发达,同时还体现江苏人1种开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应该说,现代社会的竞争是多元化的,不仅表现在人、材、物、资金、技术、信息流、研发力等各个方面,说到底,本质上根本的竞争还是1个地区国家人民民族学习力的竞争,中国的近代发展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关于博爱,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出的口号和需求,也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理想之一,也应该是当今现代人文社会的客观要求。
博爱精神,在当今日益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构建成的城市化社会里,显得更加迫切需要,像空巢的老人家庭、单亲离异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残疾人家庭等,无不需要爱的流淌和爱心奉献。作为我们人类,也绝不是被钢筋混凝土墙所分割的现代囚徒。
博爱精神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之基本核心精神之一,也是江苏率先实现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进入现代化的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综上所述,用“敢闯敢创,守诚守信;敬贤敬业,博学博爱”这16个字来表述“江苏精神”,是最佳的选择之一,而且综合了已公布的“十条”表述,涵括了这十条的全部内涵。
本人意见仅供征集小组的专家们参考,除非有更好的“江苏精神”表述方式,但至目前为止,我个人认为“敢闯敢创,守诚守信;敬贤敬业,博学博爱”这十六字表述,是我看到的“江苏精神”最好的涵括和文字表白。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精神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又好又
江苏精神_江苏精神 -意义
在全省上下学习贯彻***总书记“6个注重”重要指示精神,又好又快推进“2个率先”之际,经省委同意,面向全省征集“江苏精神”概括提炼及表述方式,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承认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决定作用的同时,重视精神力量的巨大能动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1个基本观点。纵观世界发展史,精神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1个民族、1个地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表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基础是物质、导向是精神,创新创业创优是动力,干部群众道德觉悟是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导。继往开来,坚持“2个率先”,在新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尤其需要加强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作用。
“2个率先”,不仅是1个物质建设进程,也是1个思想建设进程;不仅应该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乡面貌,而且应该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江苏精神”。江苏大地蕴含着丰富的先进思想文化传统———“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等都曾是江苏发展进步的精神火炬。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再创1个黄金发展期,我们比任何时候更加迫切、更加需要铸造推进“2个率先”的“精气神”。
精神释放发展活力,精神构筑发展高度。我们相信,围绕科学发展时代主题,立足“2个率先”伟大实践,江苏精神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激发民力。
江苏精神_江苏精神 -水文化孕育下的江苏精神的内核
自强、灵秀、宽容、守规,是江苏精神的深层意蕴,也是水文化在江苏人格形态上体现出来的鲜明特征。
1、自强。在水网密布、河流纵横的江苏,水宛如血管中的血液一般流淌在江苏大地上。水既有宁静柔美的一面,但同样也具有桀骜不驯的性格,每逢多雨季节,常常洪水泛滥,造成江河决堤, 田地家园瞬间就可能被洪水猛兽吞噬.大地变成汪洋泽国。在征服滔滔长江、淮河的水灾中,江苏人培育起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优良传统,同时激励着一代代江苏人穷则思变,改革图强。江苏又濒II缶大海. 自古以来与海外有着较频繁的商贸往来,在大海上百舸争流,容易激发起人们争强好胜的竞争心理。江苏人深得水文化的精髓, 自古以来具有自强不息的执著追求精神。自强坚韧是江苏精神的1个重要特点,也是江苏精神的重要内涵,它包含了永不满足,奋发进取的要素和内容,只要是下决心干的事,江苏人一定会不遗余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江苏“2个率先”的目标追求和“九八抗洪精神”的彰显就是明证。自强坚韧的精神不仅铸就了历史悠久的江苏文化,而且激励着江苏儿女始终向着更辉煌的未来奋进。
2、灵秀。水是自然的、物质的,一旦注入文化内涵,便极富灵陛、极具感染力。江苏山清水秀、湖泊众多。湖泊具有清奇淡逸、灵秀隆 的品性,仿佛是 蝴限腈,是像人的眼睛一样充满智慧、生机和灵气的大地之眼,透着一股秀气、灵气。一泓太湖水,不但自然风光秀美迷人,也使文脉悠悠,几千年来,苏州、无锡秉太湖之灵气,人文荟萃,名流辈出。苏州的评弹,抑扬顿挫,回环多变,亦仿佛令人领略到潺潺流水的颤动。而那独树一帜的昆曲,民间把它叫为“水磨腔” ,其细腻和谐、委婉曲折的风姿,也会让人把它与水联系在一 起。柔情似水,灵秀在人。江苏人与水结合得相当之好,可以说是江苏之水与水— 般的江苏人,人、水合一,水、人一体,水的特征最为充分地显示出了江苏人的灵秀性格。水文化是江苏人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创造的1种文化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水的精神,给人们的某种启示、感悟或体验,或者说是人们赋予水的某种灵气。江苏人灵秀,得之于自然环境秀色灵气的江山之助;江苏人水灵,有似流水一般地轻灵漾动。鲁迅当年说过:“南人的优点是机灵。”灵秀,是江苏人的1大长处,也是其显著的特色。
3、宽容。长江横贯东西,运河纵跨南北,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的商品贸易和文化的交流。因为长江, 江苏文化区分出了汉风和吴韵的差异;因为京杭大运河又把文化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使江苏文化形成了多样宽容的特色。宽容,是长江和运河赋予江苏人的胸襟和气度;宽容,是江苏文化生成和展开的历史必然。吴韵的灵性精细与汉风的博大气势交相呼应,互相渗透。这样的宽容和变化铸就了江苏人独有的文化底蕴。汉风的大度宽厚勤劳、吴韵的灵动细腻精致,在江苏得到了空前的互容和互补。
再从全国范围看, 江苏处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间,是中国南北文化与南北交通的交汇点,因此,江苏文化兼有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的共同特点,具有宽容性的特征。正是由于汉风、吴韵互补与渗透,宽容与撞击,铸就了属于江苏特有的文化底蕴:江苏文化是南北整合、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刚柔相济的多元化的文化;是开放性、吸纳性、宽容性、创造性互补的文化;是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富有活力、心理开放的智者文化;是农工同造、义利兼顾、经济与文化同步、物质与精神并举的宽容文化。宽容性对江苏历史文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使江苏的历史文化的进1步发展拥有了自由的空间,并保持着恒久的活力。
4、守规。放眼水网密布的江苏大地我们可以发现,以长江、淮河为代表的水系除了在多雨季节显得狂烈奔放外,一概“碧水东流” ,河道顺直、水势平稳;大运河与众多河道呈十字交叉,整齐规则、安宁平和。江海湖河水道运输中要遵守规则,不能自行其是,这样1种水文化氛围,对江苏人的濡化作用是至为巨大的。江苏精神中显示出讲理性、守规矩的文化特质,恐怕正是从这种水之神韵中来的吧?与此相联系的是,江苏人兼具中国南北方人的性格,他们做事比较稳妥,遵纪守法。此外,江苏被称为鱼米之乡,从东汉末年直到1949~新中国成立,南京先后成为十朝首府,长期处于中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代当权者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十分严厉,对江苏人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江苏人讲究守规有序,显得中规中矩。
江苏人性格中的守规,又因下面2个因素而得以强化:一是历史上这一区域主要为小麦和水稻的种植地区,古代农民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遵循时令,勤劳朴实;二是这一地区自古就崇文重教,儒家文化的长期教化,使这里的人们重规守矩,明礼讲信,本分而谦虚。自强、灵秀、宽容、守规是江苏精神的内核,它们并非彼此孤立,而是构成1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江苏精神的底色和深层样态。绵长的历史,深厚的水文化底蕴,使江苏人有了较外地人更为充足的文化底气。具有“水文化” 精神特质的江苏人不仅铸就了辉煌古代文明,养成了重商崇文、兴办实业的传统,而且创造了现代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这是今日江苏人在全国实行“2个率先”的强有力凭借。
江苏精神_江苏精神 -相关报道
三创三先:“江苏精神”新定位
新华网南京11月6日电(记者郭奔胜、张展鹏、邓华宁)以“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为内涵的“江苏精神”日前正式发布。作为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占全国十分之一的东部经济大省,江苏向来以“硬实力”为人所熟知,但事实上,江苏始终重视文化精神“软实力”建设,此次重新定位新时期精神,就是要着力打造核心价值理念,使之成为江苏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力量支点。
以“三创”保“三先”
江苏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从不让经济增长的数据冲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乡镇企业崛起、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创新驱动等几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也相继产生了张家港精神、“幸福江阴”精神、“华西精神”和“三创”精神等。
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桑学成说,江苏实现每一次大的跨越,都产生了有代表性的精神理念,这些精神理念与物质生产领域取得的进步相互促进,丰富了江苏发展的内涵。
今年4月,为充分发挥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作用,江苏在全省范围公开征集新时期“江苏精神”表述方式,从6300多个词条中选择10条进行公示,征求各类人士意见并进行网络投票,“三创三先”最终众望所归。
“江苏精神”专家组认为,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三先”历来被江苏视为义务和责任。事实上,从乡镇企业发展到经济国际化,再到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江苏也一直担当着探路者的角色。但是,江苏发展目前面临着资源硬约束、人口压力大、环境保护难等问题,必须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其瞄准的目标就是以“创业创新创优”为载体,实现科学发展的“争先领先率先”。
“‘三创’就是要立足自我,‘三先’是提升到全国的高度,要在全国层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江苏精神”专家组成员、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说,新时期“江苏精神”是江苏发展之魂,是实现第二个率先的引领旗帜。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认为,改革开放至今,江苏大地上诞生了很多先进的精神理念,由此才有了1个又1个的发展跨越,“三创三先”是对这些宝贵精神财富的继承和弘扬,也是拓展和提升。
“‘江苏精神’的提出,不仅能凝聚起全省人民的共同理想、主流价值观和最大的文化认同,而且能有效提升江苏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罗志军说。
以精神促发展
“十一五”时期,江苏省GDP连续跨过2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大关,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在外界看来,江苏的发展更多体现在经济体量上,事实上,江苏人更看重发展背后的精神力量。正因如此,“十二五”开局之年,江苏正式提炼出新时期精神,描绘更和谐、更具包容性的发展蓝图。
置身于现在的张家港市,现代化城市的模样已然成形,高楼林立,道路宽阔,市容整洁,而在人们的言谈举止中,扑面而来的更有1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张家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还是苏州的落后地区,一无钱、二无资源、三无地理优势。经过近20年的跨越发展,率先成为富裕、文明、协调的样板区域。“能够后来居上,我们靠的就是‘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精神,这个精神永远是张家港的发展灵魂。”张家港市委书记徐美健说。
同样,在苏北大地上,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刮目相看,今年上半年实现GDP增长12.8%,分别比苏南、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1.4和3.两个百分点。
但是,苏北更容易被人感知的还不是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是“不等不靠不要、不服输”的精神状态。中西部很多党政代表团来江苏考察时,主动选择去苏北。一位西部干部说,除了发展处于相似阶段外,苏北人的精神状态更值得借鉴。
涟水县委书记李卫平说,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苏北干群都明白了1个道理,“事是人干出来的,而人离不开精神支撑”,“三创三先”必然是苏北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
淮安市自古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之称。市委书记刘永忠展望未来时信心满怀,他说:“‘十二五’期间,淮安将积极打造IT产业、特钢、食品和新能源等5大千亿元支柱产业,同时还要形成一批百亿元以上的门户企业。”在他看来,无论是苏南还是苏中苏北,“三创三先”都能找到各地的定位,发展阶段或许不同,但精神状态是高度一致的。
培育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力量支点
今年以来,江苏着力研究第二个率先,即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三创三先”精神的适时提出,使得江苏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道路更有方向感、更有支撑力。
“江苏是我国的1个重要区域,目前已具备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优势和条件。”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颢瀚说,就现代化的基本要素来看,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农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业的转型、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等方面,江苏都走到了前列。
张颢瀚强调,尤其在科教方面,江苏资源丰富,区域综合创新能力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高校数量、在校大学生数均为全国第一,这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动力支撑,也蕴育江苏人文精神的力量源泉。
根据最新发布的《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江苏省提出,通过5年的努力,使得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在全国前列,而实现这一艰巨任务离不开“三创三先”精神的支撑。
苏南板块的“领头羊”昆山市,新近发布了江苏第1个县域实现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文化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指标,且被看成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希望,由此贡献出1种新的发展理念。”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说。
目前,江苏的各个市县区都保持着你追我赶的良好发展状态,其承载的不仅仅是GDP、社会财富、基本设施建设,更有先进精神文化的不断释放和拓展。
江苏省发改委主任毛伟明说,“三创三先”对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发展至关重要。“江苏开放型经济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率先遇到发展中的难题,需要勇于争先、敢于领先的精神、意志与勇气,只有这样才能迎接全球化的竞争与挑战。”
二 : 挺起文化自信的精神脊梁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文化自信,涵盖了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只有树立起深厚的文化自信,才能够更自觉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回首历史长河,我们有着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从海昏侯的马蹄金到故宫的石渠宝笈,博物馆一票难求,人们在与文物的对话中感受历史;纵观上古时期至近现代史,名人辈出,我们追忆先贤;从龙凤崇敬到诸子争鸣,再到百花齐放,一路走来,一路芬芳。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文化上,中华民族一直以巍峨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追忆历史,我们憧憬无限、豪情满怀;牢记历史,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华夏文明五千载,生生不息,是因为它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精神,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概,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有“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英雄。历史,在漫漫岁月中留下痕迹,所有撒在土地里的黄,都是千年传统的精华,中国能站起来,是因为历史选择了中国;中国能强起来,是因为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而中国的未来,还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一同去创造、去实现。
探寻深刻内涵,我们有着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人们在改造历史、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通过传统文化无穷的创造力,成就了中华文明成果。中华传统文化综合了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兼蓄儒家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综合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传统文化更是体现出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纵观历史长河,回顾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我们有着先秦古典、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辉煌,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经典。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是凝聚之学、兼容之学、经世致用之学,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毫无疑问是将中华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基础和纽带。时代推动文化进步,文化赋予时代新的内涵,对文化的由衷自信,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对历史的包容与拓展,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心底固有的情怀、追求和理想。
纵观奋斗历程,我们有着荡气回肠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可谓是中国首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借鉴吸收其优秀文明成果,又有效克服其缺点和不足,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反思、改进,积极开展新一轮社会主义探索,既满足了人们的心灵需求和精神追求,也激发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无限期盼和渴望。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近百年来中华民族赢得的光荣和骄傲充分证明,红色文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文化几乎凝练了所有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和朝气蓬勃的理想追求,让广大人民群众重新找回了心灵的慰藉和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爱,重新点燃了人们内心的希冀和激情,让人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只有引导亿万人民群众观看、阅读、欣赏“红色经典”,敬仰、学习、争做红色人物,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化作用、传承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动力作用,才能消除人们心灵深处的“荒漠”,让人们进一步坚定信仰、明确方向,激发起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无限期盼和渴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智力支持。
面对发展重任,我们有着科学严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中国共产党人近百年的上下求索,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形成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的文化创新,它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基础上建立,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实际,吸收国外文化有益成果,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性的先进文化,这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立与发展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实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和开放性、包容性的有机统一,有力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越性所在,也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动力。坚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就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肯定和推崇,就是对完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不移。
文化自信的“更基础”,在于对文化本质的理解与认知关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并以此在人们的精神实践领域获得信念扎根与牢固认同;“更广泛”,在于通过对文化本质的理解与认知,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更深厚”,在于对文化本质的理解与认知关乎到我们能否讲清楚中国故事,讲清楚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实践主体性和价值普遍性的文化能量和意义功能。文化的自信,源于文化的繁荣、文化的强大,有了文化的自信,就能有足够的底气,也就能挺起民族精神的脊梁。(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三 : 龙文化的精神
龙文化 -龙的精神龙的精神,龙的足,为九州列土封疆, 龙的心,为民族寄托希望;龙的魂,为华夏谱写篇章,龙的骨,为中国铸造脊梁! 滔滔黄河,滚滚长江, 是龙的血脉潺潺流淌; 夏商周汉,魏晋隋唐, 是龙的翅膀振振翱翔。 五湖四海,三山五岳, 百万里方圆锦绣一方; 元明清后,建共和国, 五千年上下源远流长…… 悠久的文明,令人神往, 美丽的传说,凄婉感伤, 不朽的精神,深沉悲壮, 不败的斗志,奋发激昂! 盘古开天,女娲孕养, 龙的传人代代成长, 后羿射日,夸父逐阳, 龙的子孙世世流芳! 八百里长城,阻不住孟姜, 阻不住那百转柔肠, 三千尺天河,隔不断牛郎, 隔不断那万仞刚强! 动人的故事,源于质朴善良, 善良的民族,无愧礼仪之邦, 民族的传统,皆为温良检让, 民族的性格,方为无畏刀枪! 龙的故乡,龙的精神万众传扬, 龙的精神,龙的儿女熔铸身上—— 无论是百年沧桑,无论是万里远航, 谁也不会忘记我们的祖上炎黄! 晨风飒爽,夜雨潇湘, 精心雕琢龙的模样, 冬雪融融,春雷朗朗, 洒落飘扬人间万象! 历尽了无数雨雪风霜, 不断谱写着沁人篇章, 巨龙昂首于新的曙光, 世纪的钟声也为之敲响!
本文标题: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江苏精神:江苏精神-意义,江苏精神-水文化孕育下的江苏精神的内核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