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独裁者的“伟大友谊”

发布时间:2017-10-27 所属栏目:世界史

一 : 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独裁者的“伟大友谊”

希特勒肯定不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在爱情上他几乎是一个不婚主义者,自杀前才慷慨地许给了情妇爱娃一场婚礼;在友情上他最习惯的就是背信弃义,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罗姆、最器重的下属隆美尔最后都被他干掉。

然而,作为一个绝无仅有的例外,同时也是希特勒身上罕有的“人性之美”,希特勒终其一生对墨索里尼却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忠诚与友谊,无论顺境逆境都不离不弃,唱出了一曲忠诚的赞歌。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中甚至认为,希特勒对“滑稽可笑的意大利伙伴”的忠诚,是二战当中不可解的谜之一。

当我们谈及二战时的巨头大佬时,墨索里尼可能是大国领袖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与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希特勒、东条英机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级,就是在轴心国内部,墨索里尼和意大利恐怕也最多是希特勒的一个二流配角。

但如果回到这段友谊故事的最初,你会发现,当墨索里尼达到个人政治生涯巅峰之际,希特勒充其量是一个崇拜者罢了。

可以这么说,比希特勒痴长六岁的墨索里尼才是“法西斯主义”的缔造者,希特勒只是那个将“法西斯主义德国化”的模仿者,用港片中的流行桥段打个比方,墨索里尼就好比一位德高望重的黑帮老大,随着时势的发展,风头和声势逐渐被当年的小弟希特勒后来居上,尽管权势的消长阶段摩擦不断,但小弟一辈子都还是对大哥尊崇有加,还经常帮不中用的大哥排危解难。说到这里,我不禁恶俗的想起了黄金荣和杜月笙。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希特勒又迎来了一次夯实与墨索里尼友谊的绝佳机会。在墨索里尼决定出兵支持佛朗哥后,希特勒也迅速作出了追随出兵“与子同仇”的决定,预演了日后二战他们携手参战的感人景象。

这两次“公关”显然是彻底打动了墨索里尼。1936年10月,意大利和德国在柏林第一次签订了有同盟意义的条约,墨索里尼在这其中又发挥了他法西斯理论权威的长才,首次提出了“轴心”这个日后让全世界人民闻风丧胆的著名词语。撇开国与国的关系不谈,此次签约也可视作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柏林结义”或是拜把子,拉开了两人友谊的正式开端。

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独裁者的“伟大友谊”_墨索里尼是怎么死的

此时,希特勒这位新入伙的小兄弟也开始让墨索里尼刮目相看,德国的国力和军力正在飞速膨胀中。为了表示自己也同样重视这份友谊,墨索里尼作出了一个让希特勒感动终生的决定。

1938年3月,希特勒决定出兵兼并奥地利,此时他最大的心结是——墨索里尼是否会反对,毕竟,仅仅4年前,墨索里尼差点还为此与希特勒大打出手。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中描述到,在决定出兵当天,“希特勒在整个疯狂的下午和晚上都在疯狂的等待着”,“等待着墨索里尼的表示”。当晚,希特勒终于得到了这份友谊的回报,墨索里尼表示“奥地利对他是无关紧要的”。

希特勒此时的狂喜简直是语无伦次的,不断地重复着“永远不会忘记他”。他最感人的一段话是,“我愿意跟他一起共患难,同命运……如果他万一需要什么帮助或者处于什么危险中的话,他可以确信,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即使整个世界联合起来对付他,我也将坚决和他在一起”。

我也很确信,这是我听过最动人的友情表白,大有“我爱你,就算与世界为敌”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在未来7年中,希特勒不断的忠诚履行着这句美丽的诺言,直到自杀身亡。

二 : 独裁者的“伟大友谊”—— 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的恩怨情仇

三 : 尼堪外兰与鄂勒欢城

引子

明末,建洲(今辽宁新宾)总兵李成梁,勾结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密谋杀害了觉昌安、塔可世。当时,觉昌安、塔可世是主管满洲各部落(城主)的首领,尼堪外兰的顶头上司。只因觉昌安、塔可世的势力较强,尼堪外兰对其表面恭维,其内心不服。总在背后嘀嘀咕咕说他们的坏话。李成梁是建洲总兵,代表着大明的权力。满洲为明朝的附属国,每年都得向朝廷交纳贡品,。当时,李成梁在此驻防,即防止内忧,又能抵制外患,他时时注意满洲内部的动向,想方设法进行瓦解。图伦城在建洲城北不到三十里,由于地域因素,尼堪外兰与李成梁的交往十分密切。一次,与尼堪外兰在酒间的交谈中,李成梁得知尼堪外兰对觉昌安等人的仇视,他趁机巧妙的利用了尼堪外兰的逆反心理,实施了“离间计”,合谋杀害了觉昌安与塔可世,达到他多年来朝思暮想瓦解满洲的目的。同时也埋下了努尔哈赤推翻大明政权的祸根。做为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可世的悲残遭遇,努尔哈赤幼小的心灵里,早早注入了复仇的决长大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开始招兵买马、招贤纳士,终于成为满洲最强大的势力。这时,努尔哈赤所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替父报仇。老奸巨滑的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深知大势已去,悄悄领着三夫人,带上一百多名兵丁,趁夜离开了“老巢”。后来得知,就在他离开的第二天,努尔哈赤领兵冲进他的城内,把他的家眷统统杀掉,一把大火将他多年苦心经营的图伦城焚为灰烬。努尔哈赤因没能捉到杀父的凶手,气急的扬言:不杀掉尼堪外兰誓不罢休,让他好生的再活几天吧!尼堪外兰得知消息后,又悲、又喜、又悔、又怕,如同惊弓之鸟,慌忙逃窜,在茫茫荒原中,肆意奔跑着。好在都是马背上的勇士,都带有弓箭和火镰,以猎物为食,牛皮囊里装有足够的烧酒,他们有吃有喝,晓行夜宿,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荒原中,踏出一条蜿蜒的泥路,蚯蚓般的向北延伸着筑城

他们一路逃窜、一路筑城,土城筑了几座,都是些临时避所,一有风吹草动,他们便不顾一切的弃城继续北逃。为了有个安全的住地,必须得寻找一处即僻静又遥远的地方。到哪里去找呢?尼堪外兰绞尽脑汁的想着。与他并马而行聪慧的三夫人,抬起马鞭指向北方说道:“城主,这茫茫无际的荒原,要想有个长久的避难之所,必须得有天然的屏障与山丘树木的结合,才能奏效。”尼堪外兰会意的笑了笑说道:“我何曾不想,可是到哪里去寻呢?只有信马由缰吧!

说话间,一条汹涌的大江拦住了去路,怎麽办?尼堪外兰回头瞅了瞅唯一的依靠三夫人,三夫人果断说道:“城主,这不正是我们所盼望的天然屏障吗!请您命令马上过江。”大家取下了事先备好的牛皮筏子,战马的水性又特好,经过了一阵搏击很顺利的到达北岸。又跑了很长一段路,远远望见一片树林,隐约有炊烟升起,时尔听到犬吠鸡啼之声。他们循声走了进去,里边住着几十户人家,全是些蒙古包和草苫的马架子。有人上前一经询问,才知道此地叫昂昂气(现名昂昂溪),是由蒙古人、达务尔、赫哲族混居的小村。往里走发现每家的门前、窗下都挂着皮张和鱼干。村里人见到来了这么多骑马的异装人,都悄悄地溜进房中,隔着门缝向外窥视着。尼堪外兰与三夫人相视的笑了,这种默契意味着这里就是他们心中的希望。一、从人们安祥的生活与惊奇的目光,能告诉他们此处很少有兵家之争。二、食物充沛,有充足的鱼猎场地。三、草原广阔,有天然的山丘古树。他们穿过小村向村东北打马驰去,在齐腰深的草丛里寻觅着。忽然在他们前方,出现了一座方圆几十里树木笼罩着的山丘。时值暮春,景致非凡,人们无不为之欢欣,但见的:“古树茂密护遮山,好如翡翠镶碧原,雾霭飘飘似圣境,浮岚袅袅如仙间,花香溢传嗅十里,鸟语可闻几宵天,风水宝地龙虎处,只盼福人逢佳缘。”尼堪外兰与夫人一见心中大悦,打马领兵直入其间,发现在古林中有块方圆三、四里的平坦空地,前面有一洼小湖泊。水鸟在里面嬉戏追逐,野兔、黄羊、狍子、灰狼不时出没。后面背依山岗,好一处阳宅宝地。他们当即决定,在此筑城。这些马背上的兵丁,对于筑城都是行家里手,随身都带着筑城的工具,垡锹、铁铲、切刀等等应有尽有,他们筑城的格局大都是方圆二里,不知当时是处于什么目的?据考证,于他们当时百十多人的容纳情况有关。需要有尼堪外兰与三夫人的起居卧室和餐房,兵丁们所需的兵帐与伙房,战马急需的马厩等都得有序的安排。由于尼堪外兰多年积累的筑城经验,分工很明确,有专人挖垡子、运输、砌墙、建房的;有负责马匹饮、喂、放管理的;还有一些人专职狩猎和保卫工作的,这些人的先决条件必须是箭法准、身体彪悍、勇猛善战。一切安排的有条不紊忙中有序。三夫人虽说身材纤细,容貌俊俏,但却有着满洲人共有的特性:勤奋、不娇柔。她负责后勤的人员调动、柴米油盐的购买等事宜。尼堪外兰的三个夫人当中,唯有她是最放心的一个。经过一阵紧锣密鼓的劳作,土城按期完成,有东、西、南门,四角筑有四座防御外患的炮台,方圆也是二里,一座整齐标致的小城池,在密林深处悄然的诞生了,取名鄂勒欢城(《黑龙江纪略》16页,鄂勒欢城方二里,尼堪外兰筑。)。在三夫人的倡导下,找来了昂昂气居住的土人,帮助、引导士卒们,制作一些简易的农具与如何种植庄稼,他们用战马拉犁,在山丘周边开垦土地。从此一个逃亡在外的群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黑鱼潭的诞生

好景不长,转眼进入了秋天,同时厄运也向他们扑来,罕见的旱灾将长势可喜的庄稼,片片枯死。城外的小湖也已干涸,湖中的鱼儿也晒成了鱼干。草原枯萎,成群的野兽被猎杀,或逃跑的所剩无几。摆在他们面前最残酷的现时就是饥饿,尼堪外兰极度困惑,为了生存,决定杀掉战马来充饥。他们仰望着火一样的太阳,整日望天生叹。偏偏在这时又雪上加霜的飞来漫天蝗虫,。尼堪外兰绝望了,他的心在流血。他生就一个五短身材,古铜色的脸盘,浓眉大眼,落腮胡须赛如钢刷,一派久经沙场的硬汉。现在呢!一副从不屈服钢铸似的脸上,却缓缓地流下了两行灸心的热泪。因操劳、当前压力所致,三夫人病倒了,病榻中仍为丈夫分忧,绝望之际,他悄悄对丈夫说:“城主,您从前是有些罪过,可是现在已经弃恶从善,气数不可能这麽短。我想您应祈求一回上苍。看看上天能否有个赏赐。”尼堪外兰听后,无言默许了。傍晚时分,打开前门,放好桌案,摆上供果,插上点燃的大香,一个从不屈膝的硬汉,为了一百多人的生命,他软下心来,面向正南,双膝跪倒,五体投地,发誓般的祈祷着:“苍天啊!请恩赐我们一条生路吧!如果能保住我百十多口人的性命,我情愿拿我性命做赌,从今以后弃恶从善,永不杀生。”说完,只见从香火头上升起一团烈焰,向高天腾去。(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夜,很快降临,发红的月亮早早升在余热未尽的高空,万籁俱静,犬马无声。尼堪外兰独自一人登上土山高处,仰望着繁星似火的夜空,乞盼着上天的恩赐。更鼓响了两下,月亮显得更明。又过了两个时辰,耳轮中隐约听到了久违的雷声,很远。转瞬间,由西北上空,一团翻滚着的黑云,犹如海啸的巨浪,雷如战鼓,以万马奔腾之势直向鄂勒欢城扑来。尼堪外兰对老天翻江倒海的举动,吓得不知所措,吉凶难卜。本能地回到上房,依偎在三夫人的身旁,都屏着呼吸,静得出奇。只听外面:立闪如白昼,霹雳震屋顶,天注倾盆雨,忽闻地鸣声。忽觉大地在颤抖房屋在晃动,接着,一声山崩地裂,震得马嘶犬吠,人们不知所措。骚乱过后,一切回复正常,雷声渐渐远去,雨也象战后的硝烟,呆滞无力的散去。尼堪外兰睡了。

次日,天刚蒙蒙亮,更夫急忙来到上房,急促的敲着门:“城主,快醒醒,城西南生出了一条河。”尼堪外兰“一轱辘”爬将起来,披上衣服,随着家人来到了城外。只觉有种奇异的感觉,呈现在他的眼前,一条由西北向东南的大河出现了。尼堪外兰在心中感叹:这是天意呀!我尼堪外兰还没到尽头。河中如开锅似的翻沸着浪花,有好奇的兵丁趟下浅河,才发现那些起浪的地方,竟然全是鱼。人们拿来了渔具,经过一番埔捞,上千斤的大鱼拖了上来,活蹦乱跳的全是黑鱼。河的深处探不到底,原来是个神泉。城里城外的人们欢呼着:“我们得救了,感谢上天的恩赐。”尼堪外兰激动的两眼含着泪花,对着神潭双手合十拜了三拜。从此,黑鱼潭诞生了。

情系神潭

三夫人的病基本痊愈,由于情绪的转变,还为尼堪外兰怀上了孩子。一场生与死的较量,由一个黑鱼潭的出现全被化解;蝗虫被这场暴雨趋赶的无影无终;旱情缓解了庄稼又奇迹般的“枯木逢春”,重新焕发活力,大有丰收的迹象。由于草原复荣,食草动物也相继光顾。食肉动物也回来了,这些都是人的食粮,自然形成良性“食物恋”。尼堪外兰古铜色的脸上,从新绽放出紫色的花朵。

一切回归到正常。但在尼堪外兰的内心深处仍然悬着一颗解不开的结。与此同时,努尔哈赤也仍有一颗与他相背的“复仇之心”。按理说:冤仇宜解不宜结。但从努尔哈赤兴兵的起因分析,他并不是想要推翻大明,而是以祖父、父亲的复仇为目的。他一面在兴兵纳士,一面派出若干个密探,遍及草原的找寻。尼堪外兰虽说远离了建洲,也不会藏匿到努尔哈赤遥不可及的视线里,他未卜先知自己命运的长短。一天,离他几个月的密探,惊慌跑回来,诉说了努尔哈赤的新动向,他说努尔哈赤由西北迂回到离这里不到二百里的西蒙地域,以迅猛的速度袭来。这一消息如同在尼堪外兰的头上炸响了晴天霹雳,刚刚稳下心神,一下又沸腾起来。他深知马队的速度,当前唯一的出路还得继续逃脱。三夫人听到了这一消息,老病复发,当即昏死过去,经过一阵呼喊,才慢慢的睁开双眼,有气无力说道:“城主,你领弟兄们赶快逃走吧!我留在这里,跟着你们也是累赘。”尼堪外兰怎能答应夫人的请求,他望着怀有身孕,又非常虚弱的妻子说到:死也得死在一起,放心好了,有我必须有你,你我是不能分开的。”夫人望着尼堪外兰焦急的样子应道:“好吧!我答应你,你必须马上南逃,北面经常有俄人进犯,是不宜生存的。”尼堪外兰急急地出去了。当他一切就绪,准备回来携夫人同乘一匹马时,房内却没了夫人的踪影,里外寻找,也没发现任何踪迹,尼堪外兰急得团团转。最后一老兵到潭边饮马,发现了一双锈鞋,这才醒悟,原来夫人为了不拖累他们,竟然跳入深不可测的黑鱼潭。一位贤惠、博识的女强人,就这样完成了她短暂的使命。同时也剜去了尼堪外兰的两颗心(怀着孩子)。他面对此情此景,悲痛欲决。真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啊!他跪在潭边,嚎啕大哭,哭地“地动山摇”,士兵们随着城主,面对深潭齐齐的跪了下去,禁不住黯然泪下,回想着三夫人生前的音容笑貌。他急令下网捞尸,但任凭怎样去努力,也无济于事。在事态的威逼下,不得不依依不舍的离开。频频回头望着那曾经救过他们,又挽留住他心爱夫人的神潭。他带着遗憾,带着深情,带着无数个理想,领着众弟兄离城向南逃去。三夫人静静的卧在潭中,至今也未能露出水面,一直到永远。据说,尼堪外兰此次南逃,被努尔哈赤截杀在途中。后来才知道,那个报信的密探,是努尔哈赤已收买的奸细,此次南逃正中下怀。

回顾他的历史,不难看出:第一次被李成梁所利用,葬送了亲人,失去了城堡,又结下冤仇;二次,被努尔哈赤杀戮,失去了亲人与士卒。关键在于他有勇无谋,轻信谗言。其结局也正是:积善之家有余庆,积恶之家有余殃。尼堪外兰永远离开了鄂勒欢城,遗下的古城堡留给了种地的土人,他们又在城外建起了屯子,改名梅楞屯,从此,梅楞屯将鄂勒欢城的名望泯灭。后来崔家大户分派到此,就地屯垦,因崔家是达桂(黑龙江七十五任将军)的后裔,后人以他的权势,改为:“崔家梅伦屯”,后简称:“崔门”。

齐齐哈尔市水师营镇辖区的崔门人,祖祖辈辈依着天然地脉的灵气,黑鱼潭(另有故事)年年岁岁默默的保佑,世世代代人杰地灵,把历史久远的崔门建设的更加辉煌。

四 : 希特勒与阿尔-侯塞尼会谈纪要

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与大穆夫提哈吉·阿明·阿尔-侯塞尼会谈纪要

/ Darth Renard 译

[简介:在中东问题上,不少人错误地以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仇恨始于1948年以色列的建国及随后发生的战争。(www.61k.com)这篇材料向我们披露了一些令人吃惊的事实。这是前伊路撒冷大穆夫提哈吉·阿明·阿尔-侯塞尼与希特勒的一次会谈的纪要,二人就德阿双方的合作交换了意见。]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最具影响力的领袖,哈吉·阿明·阿尔-侯塞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居住在德国。他与希特勒、里宾特洛甫以及其他纳粹领导人在各种场合多次会晤,旨在协调纳粹和阿拉伯方面的中东政策。

下面是元首和伊路撒冷大穆夫提1941年11月28日在柏林会谈的纪要。会谈时帝国外交部长和公使Grobba均在座。

大穆夫提先就受到接见这一荣幸向元首表示感谢。他希望抓住这个机会,感谢倍受整个阿拉伯世界崇敬的德意志帝国元首对阿拉伯(尤其是巴勒斯坦)事业一贯抱有 ——而且在公开演讲中明确表达过——的同情。阿拉伯各国确信:德国将赢得这场战争,而阿拉伯事业也将随之繁荣昌盛。阿拉伯人是德国人的天然盟友,这是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敌人,即英国人、犹太人和共党主义信徒。因此他们打算全心全意地与德国方面进行合作,随时准备参战。其形式不限于破袭活动和革命宣传等相对消极的任务,他们还要积极组建一支阿拉伯军团。由于地理因素以及英国人和犹太人给他们带来的痛苦,阿拉伯人作为盟友能给予德国人的帮助比看起来的更多。此外,他们还与所有穆斯林国家有着紧密联系,这些国家也能为此共同事业效力。要组织阿拉伯军团并不困难。穆夫提对阿拉伯国家和德国境内的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裔囚犯的呼吁将会唤起一大批渴望战斗的志愿者。阿拉伯世界坚信德意志的胜利,这不仅是因为帝国拥有庞大的军队、英勇的士兵和天才的将领,更是因为万能的主绝不会把胜利赐予非正义的事业。

阿拉伯人正为巴勒斯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独立和统一而斗争。他们充分信赖元首,期盼他来抚平德意志的敌人给他们造成的创伤。

穆夫提随后提到了德国方面写给他的信。这封信指出:德国没有占领任何阿拉伯领土,德方理解和认可阿拉伯人对独立和自由的渴望,同时支持清除犹太人定居点。

此时这样一份公开声明大有裨益,因为它会在阿拉伯民众中产生强烈的宣传效果。这将把阿拉伯人从暂时性的冷漠中唤醒,给他们注入新的勇气。这也将使穆夫提把阿拉伯人组织起来枕戈待旦的秘密工作更加容易。同时,他可以保证阿拉伯人将严守纪律,耐心等待恰当的时机,并且只奉柏林的命令出击。

关于伊拉克方面,穆夫提注意到该国阿拉伯人对英国目标的袭击并非德国鼓动的结果,而是因为英方直接冒犯了他们的尊严而自发作出的反应。

他相信土耳其会乐于见到在其周边地区建立阿拉伯政权,这是因为土方更愿意出现在邻国的是相对较弱的阿拉伯政权,而不是强势的欧洲政权,还因为土方是一个拥有7百万人口的国家,居住在叙利亚、转约旦、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的170万阿拉伯人不至于让其感觉受到威胁。

法国同样也不会反对该统一计划。它早在1936年就已经承认了叙利亚的独立,并且早在1933年就赞同伊拉克和叙利亚统归费萨尔国王治下。

在此情况下,他再次请求元首公开就此作出声明,这样阿拉伯民众就不会失去希望。而这种希望是一个民族的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一种力量。怀揣这种希望的阿拉伯人,如他前面所述,愿意等待。他们不会急于立刻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是可以安心等待半年或一整年。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声明来激起他们的希望,那么可以想见英国人将会从中获益。

元首回答说,德国在这些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与穆夫提刚才所说的一样,是非常明确的。德国坚决支持对犹太人的战争。这自然包括对巴勒斯坦的犹太定居点的积极抵制。犹太定居点具有国家的雏形,其本质就是犹太利益发挥其破坏性影响的中心。德国也清楚犹太人在巴勒斯坦起着经济发展先锋作用的说法纯属谎言。在当地担此重任的是阿拉伯人,而不是犹太人。德国决定一步一步地让欧洲各国逐一解决其犹太问题,并且会在恰当的时候对欧洲以外的国家提出同样的要求。

德国目前正与英国和苏联这两大犹太势力堡垒展开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从理论上讲,英国的资本主义与苏俄的共产主义并不一样,但实际上这两个国家的犹太人有着共同的追求。这是一场决定性的战争。在政治层面上,它基本上以德英冲突的形式出现,但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它是国家社会主义与犹太人的斗争。毫无疑问,德国将向卷入这场战役的阿拉伯人积极提供实实在在的援助,因为在这样一场存亡之战中柏拉图式的承诺毫无用处。须知犹太人能够调动英国的所有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阿拉伯必须得到物质性援助。伊拉克那边的情况已经清楚地表明在这样一场战斗中单纯同情是没有用处的。德方限于当地条件,无法提供有效的实际援助。由于德国心有余而援不足,伊拉克最终被英国势力——即犹太人的保护者——征服。

但是,穆夫提应该清楚目前这场战争的结果也会决定阿拉伯世界的命运。因此元首作为一个理性的人,特别是作为一个战士,作为德国和盟军的领袖,不得不冷静、审慎地思考和发言。任何事情,只要有助于为此共同事业(因此也是为阿拉伯人)而进行的这场宏伟战争,都是当务之急。但是,任何有可能对军事形势造成不利影响的事情都必须搁置一边,不管这样处理如何令人不快。

德国当前正为打开通向北高加索地区的通道而苦战。困难主要来自后勤保障方面。由于铁路和公路遭到破坏,另外冬天也即将来临,这方面尤其困难。在此情况下,假如元首因为这样一则声明引出叙利亚方面的问题,那么法国受戴高乐影响的那伙人就会获得新的力量。他们会把元首的声明解读为企图肢解法国的殖民帝国,并且会呼吁其同胞与英国联合起来以便尽量保住他们还能保住的东西。德国关于叙利亚的声明在法国会被理解为针对法国的所有殖民地,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会在西欧引起一些新的麻烦,而这就意味着德国的一部分武装力量会被牵制在西线,不能投入东线的战事。

元首随后对穆夫提做出如下表态,并嘱咐他牢记在心:

1. 他(元首)将会把这场战争进行到底,直到完全摧毁欧洲的犹太-共产主义帝国。

2. 德国军队将会在这次战争期间抵达高加索的南部出口。具体时间现在尚不能准确预计,但肯定不用等多久。

3. 在此之后,元首自会向阿拉伯世界保证:他们解放的日子到来了。德国随后的目标将只是消灭在英国势力庇护下居留在阿拉伯地区的犹太群体。届时穆夫提将是阿拉伯世界最权威的发言人。他的任务就是发动自己秘密筹备已久的阿拉伯方面的行动。到那个时候,德国也不会在乎法国对这种声明的反应。

一旦德国打通了从罗斯托夫到伊朗和伊拉克的通道,英国的世界性帝国就将走向灭亡。他(元首)希望来年德国能够打通通往中东的高加索之路。为了德阿双方的共同事业,把阿拉伯声明再推迟几个月更为妥当,否则德国非但不能给阿拉伯带来帮助,反而会为自己招惹一些麻烦。

他(元首)完全理解阿拉伯方面对大穆夫提请求的这种声明的急切心情。但他想请穆夫提看到:在长达5年的时间内,他(元首)身为德意志帝国的国家元首,却不能宣告自己的祖国得到解放。他不得不在此处境中一直等待,直到在军事力量促成的形势下最终可以宣布实现德奥合并。

德国坦克师和空军中队出现在南高加索之日,就是可向阿拉伯世界发出大穆夫提请求的公开呼吁之时。

大穆夫提回答说,他认为事况一定会按元首指出的那样发展。德意志国家元首的话彻底打消了他的疑虑,令他非常满意。不过,他想询问一下是否可能和德国达成一项他先前向元首概述过的那种协议——秘而不宣也行。

元首回答说,他刚才的表态正是这样一种秘密声明。

大穆夫提对此表示感谢。最后,他表示自己将满怀信心地辞别元首,并再次感谢元首对阿拉伯事业的关心。

(资料来源:《德国1918至1946年外交政策文献》(Documents on German Foreign Policy 1918-1945)D系列第13卷,伦敦,1964,第881页)

【译者按】我在博联社上看到这篇文章(http://z www.61k.com ),感到有必要译出来给大家看一下(博联社上这篇文章的评论者中那个Renard就是我)。文中有些地方我译起来不是很有把握,谨请各位朋友指教。请不要因为我译这样一份内容令人吃惊的材料就认定我持仇视阿拉伯人的观点。相对于立场,事实更重要。《德国1918至1946年外交政策文献》一书,参见 www.61k.com -Foreign-1918-1945-1937-1945-23-December/dp/B000RLT6PC/ref=sr_1_2?ie=UTF8&s=books&qid=1232602734&sr=1-2

本文标题: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独裁者的“伟大友谊”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198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