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朱自清匆匆而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朱自清匆匆而去,背影长留 6岁时,朱自清被送进私塾。儿时,他是在父亲严厉的目光中度过的。看到老师给了好评,父亲就点头喝酒,顺手还会奖给他几粒花生米,若是看到评语不好,就会忍不住斥责,一把将卷子扔进炉膛。 父亲自小严格的传统文化、立志教育,铺就了朱自清的文学道路,就连他严肃、拘谨的性格也多半与此有关。 若说父子之间的嫌隙,后世研究者猜测,最主要的原因是朱自清的父亲喜欢女人。 1917年的冬天,朱自清回家为祖母奔丧,看到的是“败家的凶惨”和“一年来骨肉间的仇视”。因为姨太间的纷争,父亲遭人举告,连烟酒公卖局的差事也丢了。丧事是举债办的,料理完丧事,父子俩一起离家。朱自清回北京读书,父亲则是去徐州谋生活。在南京浦口车站,他们俩分手告别。 发生在1917年的这一别,经过整整八年的埋葬,在朱自清也有了四个儿女之后,父亲的种种化成了《背影》的文字。《背影》发表以后,朱自清把这篇作品从北京寄到扬州的家中,父亲看后,感动得不得了,流泪了。 朱自清的散文美,流传广,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他是以新诗创作登上文坛的。带着对新生命的感悟,他加入了新潮社。此后人生境遇变迁、种种压抑,朱自清每每用诗歌记述。 南方的五年,是朱自清物质生活拮据窘迫的五年。但这段日子里,他和叶圣陶、俞平伯等人联络,创办了《诗》——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诗刊。遗憾的是,以新诗闻名新文化舞台的朱自清,走上清华的讲台后,却很少写诗,多以散文的形式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记录下来。 朱自清曾说,他的散文可以分两类:一种是有意为之,如《荷塘月色》;另一种是自然流露的,如《背影》,只是意在表现自己。朱自清的文字常常是直抒胸臆,简单明了。有后人就因为在朱自清的文章中找不到所期望的那种“思想”,而讥笑他的文章是小学生作文。对此,朱自清早就做了说明,“能够在作品中充分表现自己的,便是永久的。” 永久的有《背影》,有《荷塘月色》,有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南京秦淮河,见“桨声灯影连十里, 歌女花船戏烛波”,于是约定以所见所感完成的同题散文。就是这样的一篇散文,打破了当时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 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竟开了16门课。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担任系主任多达16年,是对形成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 当年,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开设《中国新闻学研究纲要》,后来的研究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这样评价,“当时的清华中文系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挑战已经蔚为奇观的北京大学。所以,它必须有一个发展自己的方针和策略。朱自清的《中国新闻学研究纲要》不是平白出来的,他是对着当时北京大学国文系的日渐守旧,而发展出来一种新的论述策略。” 但朱自清的探索在当时却遭到了一些老学究的非议,有人说在堂堂清华大学,讲授当代小说诗歌散文这些不入流的学问,有辱大学门庭,到了1933年,中国新文学研究被停了。 或许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知道了朱自清的珍贵,80多年后,有人在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地方建了座凉亭,为以工科著名的清华大学添了一抹人文色彩。少见的是清华园有两座亭纪念朱自清,除“荷塘月色”外还有一座“自清”亭。 朱自清曾说,“人生上寿百年也做不了多少事情”,但他只活了50岁,朱自清走了,那一天是1948年8月12日。 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志哀,校长梅贻琦哽咽道,你20年来为了责任亏了身体。清华教师送的挽联是“使顽夫廉,懦夫立,求经师易,人师难。” (节选自《城市晚报》) 小题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朱自清的主要成就。(4分) 小题2:分析文章标题“朱自清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有什么好处。(5分) 小题3:朱自清说“能够在作品中充分表现自己的,便是永久的”,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请结合文本和实际进行探究。(6分) |
小题1:① 他和叶圣陶、俞平伯等人联络,创办了《诗》——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诗刊。(1分)②他的散文直抒胸臆,简单明了,在作品中充分表现自己,留下了《背影》《荷塘月色》等美文。(1分)③他和俞平伯同游南京秦淮河,完成的同题散文,打破了当时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1分)④他是对形成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1分) 小题2:一是从内容上看:标题既是对朱自清短暂生命的概括,也是对其成就的概括和评价,他既有名篇散文《背影》,又在文学和教育方面颇有成就;(3分)二是从结构上看:此标题对全文内容起到概括引领的作用。(2分) 小题3:赞同或不赞同都可以。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就可以酌情给分。 示例:(1)赞同。文学作品,都是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只有在作品中将自己表现得最充分,才能展现给读者一个最鲜明的自己,从而使文章产生最强烈的感染力,这样,作品就可以成为永恒,就可以永远流传。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表达了对父亲的爱,这种情感是真挚的,所以才能感动一代又一代人。(2)不全赞同。能够在作品中充分表现自己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只一味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自己的个性才情,就会产生过分强调自己,而忽略文章的整体意蕴的弊病。最好的作品,应该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在表现自己的同时,恰当地选用一些特定的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如《背影》中的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细腻生动,所以才感人,才能够长久流传下去。(6分。观点明确,1分;分析合理,2分;结合文本,3分。) |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需要对全文进行整体阅读,筛选出各段文中涉及的文字,概括出要点。可从第7段开始根据提示性语句进行概括,如“他和叶圣陶、俞平伯等人联络,创办了《诗》——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诗刊。”以此类推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可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个方面来思考。在内容上,可结合着对“匆匆而去,背影长留”的理解,“匆匆而去”指的是朱自清的生命短暂;“背影”是指朱自清的成就。在结构上,可结合着全文的内容与标题的关系,即概括引领作用作答。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我们可以在表明自己的立场之后,结合朱自清的作品,联系一些具体的写作常识,从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形式等角度,对这一句话的内涵进行分析。 |
考点: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二、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2、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3、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4、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5、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7、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8、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9、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解题方法: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报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
由玉簪花“探出头来”“报秋”引得作者“一惊”写起,随即“怅然”,又想到玉簪花的顽强、谦让、洁净和特有的芳香,归结到“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的失落、不安和焦虑。七至九段为第二部分:从兄长寄来的词中有所领悟,悟出“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的人生哲理,从而坚定“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
3.检索范围准确
摘取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5.认清手法明确作用
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
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
如下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
(2).拟人搜索
(3).反衬
(4).对比
(5).反复
(6).排比
(7).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二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朱云,
三 : 吴毓福散文《有些路,你并不清楚》阅读
吴毓福散文《有些路,你并不清楚》阅读 有些路,你并不清楚
吴毓福
(1)有些路,你并不清楚。譬如:到仰天堂去。虽然二十多年前去过一两次,也知道仰天堂,在秋浦河畔,玉屏山上,芙蓉尖下。但时隔多年,即使旧路,于我,也似乎陌生起来。
(2)新年伊始。元旦黄昏,我与散文家许俊文先生为上仰天堂而提前夜宿灌口。
(3)次日,早起,看天,特阴,特寒。预报,天欲小雪。可是,我们依然带着仰望仰天堂的盎然冲动,行走在乡间,行走在寒风里。
(4)原先上仰天堂,都是坐船过渡去的。不想,这次,走着走着,就上了一座窄窄的钢混桥梁。我站在新架的桥上,向河的上游早先过渡的地方看去,谁知,早先的渡船已被闲置在河岩边的沙丘上,像一条干死腐烂的鱼。这,不由让我想起宋人寇准的喟汉: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说实在的,行走乡野,遇到河流,我倒是希望有一只船把我从此岸摆渡到彼岸的。对于我,这不是好奇,也不是新鲜。我只觉得摆渡于人生有着它的独特的禅意。
(5)没有了摆渡,我们就那样径直地过了桥。过桥的时候,我确乎顿生了一丝怅然和失落。于是,沿着秋浦河堤行走,也许时候已然是寒冬,沿路几乎没有养眼的风景,除了一片又一片的嫩绿的油菜之外。然而,当我们途经旧溪村时,我们不觉被远远的骆驼峰下旧溪村庄的炊烟所吸引。其实,炊烟,对我来说,早已是一道令人怀想的风景了。看到炊烟,袅袅的炊烟,我自然想起了童年的故乡,想起了老屋的烟囱??
(6)到了山脚下,我们遇到了一位早晨放牛的村妇。于是,问路。那村妇说,你们这么这么走要方便一些。于是,我们就顺着那村妇的指引,朝前方慢慢走去。
(7)一路走来,虽有些许登山之累,但踩着厚积的落叶,脚底的感觉自然越来越轻,越来越暖。转过一道山嘴,穿过一片林木,仰望,仰天堂不觉就在眼前了。
(8)一到仰天堂,我们,寻道的寻道,问佛的问佛,朝拜的朝拜,赏梅的赏梅??
(9)据宋师太说,仰天堂始建于民国初年。她来仰天堂修行,现在已有76年。
(10)我想,76年,76年在清寂的山上,并且几乎都是一个人??对俗世人来说,这是怎样一种概念啊?
(11)不想吧!想,也许也想不通,尤其对于尘世俗子。
(12)出得禅房,我们又在槛前的小小天池绕了一圈。天池,池清如碧,虽是寒冬,潭面却依然可见几枝枯荷残梗,在寂寥中酝酿着来年的荷香。于是,我遐想着来年夏天,这里的荷莲,一定煞是悦目,煞是净心。
(13)许是因了一缕暗香的牵引,在仰天堂禅房左侧,我无意瞥见了我早已心仪的蜡梅。疏朗的梅枝上缀着星星点点的蜡黄,似苞似绽,宛如笑佛。氤氲在梅香里,我不觉浸入佛心。如果不是突然的一声仰天堂里的狗吠,我想,我不知要在梅下痴呆多久呢!
(14)在仰天堂,除了我们一行,其实还有几位。我们来时,他们正在与师太告别,决定下山去了。在这样的寒冬里,又是元旦后一日,我以为我们是今天最早来朝拜的;谁知早已有几位香客先来了。难怪古人有言: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15)在仰天堂四周,我们慢慢地转悠,穿竹林,看苍松,听禅音??转过仰天堂前的山道,即是下山的小路,回首仰天堂时,许老师轻轻地说出一句暗禅意的话来:“对于我们,有些路,其实,你并不清楚??”
(16)想想也是,有些路,我们的确并不清楚!
(17)譬如宋师太在仰天堂,一个人的仰天堂,那清寂的生涯??
(18)譬如意欲在山上观赏雪里的蜡梅,等了好久,不想下山之后,天才飘起了雪花。
四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本土“留学”散记朱铁志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和中国人眼中的外国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本土“留学”散记 朱铁志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和中国人眼中的外国人,同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因为从异族的角度,往往容易发现本民族习焉不察的东西。 大学4年中,我有3年半的时间与留学生住在一起,颇为有趣地体味到这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日本人的做事认真与刻板,在世界上是有名的。与我同居一室的W君有件小事便颇能说明问题。 一天半夜,我被一阵“咔嚓、咔嚓”的按快门声吵醒,发现W君正举着相机对着纱窗上的一只蝉照个不停。 “三更半夜你干吗呢?”我不无愠恼地问。 他用食指挡住撅起的嘴唇,示意我别吵,然后小声说:“快起来看吧,蝉正脱壳呢!”我很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好看的!”听了这话,他倒是放下了相机,一本正经地问:“你看过蝉脱壳?”“没有。” 他便不再理我,转身又盯着那只蝉,每隔上三五分钟,就“咔嚓”一张。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左右,蝉脱完了壳,W君兴奋得像个孩子似的对我说:“本人记录下了蝉脱壳的全过程,我很可能是记录这一过程的第一个日本人!”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也有几分兴奋。我忽然觉得,这午夜的“儿戏”,虽然与我们学的哲学专业关系不大,倒可能与战后日本的迅速崛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呢。 在我以往的印象中,许多外国人讲究客套,惯于寒暄,而实际接触起来也不尽然。一次,有位中国学生对法国同窗说:“有空到我家来玩!”这或许只是咱们中国人告别时随口说的一句话,不想那位已经准备走开的法国同学马上转回身来,热情地回应道:“我很高兴到你家里去,什么时候去?”中国学生显然缺乏准备,虚应了一句:“哪天再说吧。” “哪天?明天行吗?”法国同学又问。 “明天恐怕不行。”中国同学答。 “明天到底行还是不行?”法国同学穷追不舍,脸上始终挂着诚恳的微笑。 “明天不行。”中国同学已面有难色。 “那么后天吧?”“那就后天吧。”无奈的回答。 这是一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小事。我们毕竟在“模模糊糊”、“模棱两可”中生活惯了,突如其来的“较真”不免让我们措手不及。我发现多数国外留学生是避免使用诸如“也许”、“大概”、“差不多”之类模糊词语的,这是否反映了一种直率、认真、诚实的处世态度呢? “留学”中,还有两次接受耐人寻味的致谢,使我铭心刻骨。 一次是我在足球比赛中受伤,撕裂了大腿肌肉,疼痛难忍,夜不能寐。大约后半夜两点左右,我的房门被轻轻叩响,一位瘦削斯文的英国同学出现在门口,手中拿着一个精致的小木盒。他用还不熟练的汉语对我说:“很对不起,这么晚来打搅你。我刚从外面回来,听说你受了伤,我想你现在一定很难受。这里有一盒我从英国带来的专治肌肉撕裂的药,效果不错,请你试试吧。” 尽管他的发音不准,讲的也并不流利,可在我听来,却是世界上最美妙最动人的表达。我不知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受,只是机械地重复着“谢谢!谢谢!”不想这位英国“绅士”在感动之上又给了我新的感动,他说:“其实,我应该谢谢你。” “为什么?”我万分不解。 他似乎有些激动地说:“因为,你是第一个不问价钱接受我帮助的中国人。” 说完,便带着十足英国式的自豪与满足转身走了,留给我一个全新的“致谢观”和对人生、金钱和社会的深深思考。 另一次接受致谢则是使人尴尬和惭愧的。在宿舍楼门口,一位法国女同学紧随我之后进入大楼,我马上拉住门,待她进来后才放手。没想到这样一个极平常的举动却引来那位女同学十分夸张的致谢。 “这还用谢吗?”我笑着问。 “当然!当然!”她强调着。 “就为拉了一下门?”我觉得她未免太大惊小怪了。 “也是也不是。”她模糊了一下。 “谁都会这么做。”我说。 “你说得不对!在商店,在食堂,在许多公共场合,我看到许多人不这样做,他们一脚把门踢开,或使劲把门推开,然后像小偷一样闪身进去,不管后面跟上的是老人,还是孩子。可你不是这样,所以我当然应该谢谢。” 我受到了真诚的感谢,却丝毫也高兴不起来。 小题1:请说说文章题目“本土‘留学’散记”的两个好处。(4分) 小题2:请用三句话来概括文章中留学生的四件事。(5分) 小题3: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高兴不起来”的原因。(6分) |
小题1:“本土”,就是本来生长地或自己国家,“本土”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留学”,本来指在国外学习,这里加上引号有特殊含义,指向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学习;“散记”,是散文形式的一种,暗示本文记录了几件零散的事件。 小题2:(1)日本学生拍摄蝉脱壳的全过程;(2)法国同学较真中国学生的寒暄;(3)英国、法国同学给了我感谢。(答到1点得2分,答到2点得4分,答到3点得5分) 小题3:(1)国人做事不认真,影响了国家的迅速崛起;(2)不少中国人为人处世不直率、不认真、不诚实;(3)大部人中国人对人生、金钱和社会的认识不够;(4)国人不会为别人着想,社会道德意识不强。(答到1点得2分,答到3点或4点得6分,大意相同即可。) |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文体等方面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结合着“本土”的意思,“留学”在本文中的特殊含义来分析;在结构上,“散记”暗示了本文就是围绕着几件零散的事件来写,起着线索作用。在文体上,以这种特别的题目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可先对文章中这四件事情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题干“留学生”的要求,可以使用“某某留学生做了某某事”的格式,如第一件,可以用“日本学生拍摄蝉脱壳的全过程”,以此类推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可以根据留学生的这四件事情对作者的启发和感悟角度来分析。如第一件事,借日本人的认真做事的特点,来暗示国人做事不认真及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由第二件事法国同学的较真,来反映国人为人处世不直率、不诚实;由英国人的感谢联想对人生、金钱和社会的认识不够;由法国人的感谢,联想到国人不会为别人着想,社会道德意识不强。 |
考点: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二、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2、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3、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4、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5、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7、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8、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9、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解题方法: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报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
由玉簪花“探出头来”“报秋”引得作者“一惊”写起,随即“怅然”,又想到玉簪花的顽强、谦让、洁净和特有的芳香,归结到“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的失落、不安和焦虑。七至九段为第二部分:从兄长寄来的词中有所领悟,悟出“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的人生哲理,从而坚定“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
3.检索范围准确
摘取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5.认清手法明确作用
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
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
如下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
(2).拟人搜索
(3).反衬
(4).对比
(5).反复
(6).排比
(7).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五 : 朱自清散文集在线阅读
作者:朱自清 文章来源:会员整理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