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宋江人物性格分析-谷子地:谷子地-概述,谷子地-人物性格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6 所属栏目:武松人物性格分析

一 : 谷子地:谷子地-概述,谷子地-人物性格分析

谷子地,《集结号》的男主角。是典型的战争年代军人形象。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文化不高,性格直来直去但遇事冷静。战争固然残酷,牺牲在所不惜。但谷连长的倔,他的那种太认真的犟劲,在让人觉得不可理喻的同时,也让人感动,让人崇敬。战场上,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强敌,力量悬殊太大。但谷子地指挥战士硬是坚持抗击敌人,胜利完成阻击任务。谷子地意思是:“长谷子的庄稼地”,然而这个名字的背后还有一个悲惨的故事。谷子地3个月的时候父母流亡时中途饿死,3个月大却无名无姓的谷子地被一位流浪鞋匠发现在谷子地里,因此就按地取名为谷子地。

谷子地_谷子地 -概述

谷子地:谷子地-概述,谷子地-人物性格分析_谷子地
谷子地

出自: 电影《集结号》 (2007. 冯小刚作品)

身份: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独立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连长

作为《集结号》的灵魂人物,谷子地的性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人心胸豁达,质朴又富有智慧. 而他的性格中最吸引人的一部分便是他的执着,这正是全片戏剧冲突之所在。

谷子地_谷子地 -人物性格分析

战场上,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强敌,力量悬殊太大。但谷子地指挥战士硬是坚持抗击敌人,胜利完成阻击任务。此为一倔。面对伤亡惨重,明知道这样下去势必全军复没,所剩无几的弟兄善意骗他“听到号声了”,原则性很强的他,觉得“号子没吹”(事实上集结号一直没吹响),带领战士一直坚持到战争的最后一刻。此为二倔。战争结束后,死里逃生的谷子地抱着“号子究竟有没有吹响”的疑问,千里迢迢,千辛万苦,硬要找团长问个明白。此为三倔。

谷子地:谷子地-概述,谷子地-人物性格分析_谷子地
谷子地

战争固然残酷,牺牲在所不惜。但谷连长的倔,他的那种太认真的犟劲,在让人觉得不可理喻的同时,也让人感动,让人崇敬。老谷寻找团长的经历中,也自寻烦恼,碰了不少壁。如果不是最后的实现愿望,那他真的成了许多人眼中“傻子”和另类,"找什么找,事情都过去了,能见证

的人都死了,你又何必呢?" 影片中,煤矿的工人还当面骂他,这个老兵疯了!可见,太倔的人,在凡人眼中,往往是孤立的,常常成为孤独的另类。

谷子地的执着令所有战友汗颜。他的态度与其说是执着, 倒不如称作虔诚,为了内心里对胜利单纯的渴望而不惜血汗,这种近乎疯狂的执着,以及由此而生出的自信,让这位有着神一般血统的战士在通往圣殿的道路上更进1步,他所做的更接近战争这项任务的本质。

生活中,如谷子地之类,也不乏其人。在机关单位,“谷同志”凡事讲原则,就容易得罪人,包括上司和同事。倒是那些左右逢源的“聪明人”,见机行事,难得糊涂,博得大家的赞扬。民意测评也好,干部考核也好,这种人往往能得高分。在生活中,“谷同志”有了冤屈,必然讨说法,逐级找官评理。有的为自身清白或家人清白,不惜走上漫漫上访路,五年,十年,甚至更多的年份,终于讨回公道,平反昭雪。他的事例,可能很快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读了大快人心。而有的“谷同志”,或者更多的“老谷”,结局可能就不那么光明,则另当别论了。

谷子地们,无疑是伟大的,了不起的,但更是悲壮的。这种悲壮,往往要付出包括生命在内的沉重代价。

谷子地_谷子地 -人物塑造

谷子地:谷子地-概述,谷子地-人物性格分析_谷子地
谷子地

对谷子地的角色分析,是建立在谷子地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展开。

谷子地率领40余名战士阻击敌人,最后全部阵亡,唯独谷子幸免,未能杀身成仁,修得正果。而接下来谷子地的角色转换出乎人们的角色期待,即他没有从1个勇猛善战的低级指挥员变成将军,而是变成了1个“神经错乱”的满大街去打听他的队部,去印证那劳什子的集结号吹与否。期间经历了俘虏、解放初期、“文革”,直至后来的无果而终。

因为,作为一名军人,应当知晓战场上千变万化和一定之规。而作为一名指挥员,就应有审时度势,挽狂澜于既倒的本领导。更何况还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古训。因此可以说,全军复没是谷子地的无知与无能,怪不得谁,而死里逃生的谷子地若真按其角色类型(指挥员),以及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就该还有点妇人之仁、匹夫之勇,就该学学垓下的项羽之壮烈。而不是为了什么后来的角色转换去找那谁也不知吹与未吹的“集结号”。

谷子地:谷子地-概述,谷子地-人物性格分析_谷子地
张涵予--谷子地扮演者

谷子地从1个局部战场的指挥员,到为了寻找是他在战争结束后的活着的希望,这希望就是那声集结号。性格上的巨大变化(角色错位),从1个直来直去,一根筋的粗人,非要等那集结号吹响,甚至于谷子地的左右手,焦大鹏在临死之前说自己听到了集结号响,让谷子地带着仅剩的几个弟兄撤退,甚至于在战士中为战与撤产生了分歧,谷子地仍能认死理,到倔强地要寻他的兄弟。当然影片中还有1个与谷子地一样执着的人,指导员王金存的妻子孙桂琴,或许是那个年代的兵都有的1种情节——守卫精神(角色概念)。

有人说,战争,犹如一场死神的盛宴。一旦踏上战场,就等于随时准备献出的生命。谷子地本来也没指望能活着,可偏偏就是九连4六个弟兄都光荣后,他竟然能苟且偷生地活了下来。然而,活下来的谷子地,其实比死更痛苦,这或许就是后来谷子地性格变化(角色错位)的主要原因。生不如死的活着,让谷子地内心有1种难以言表的苦。于是他需要宣泄,需要慰借。而能让他宣泄和慰借的唯一方式就是那半疯半傻的寻找(角色面具)。

其实,他又何尝不知道那是没有结果的寻找呢,可他还活着,还将继续活着,而只要他还活着,他就必须去寻找,去寻找那原本并不重要的集结号。这或许是才他能够活下去的唯一理由(角色负担)。

因为,作为一名老兵的谷子地,他应该听过有关项羽的故事,他本也应当有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精神准备,这一点从他与敌人坦克对炮中可以印证。因为在那时,战友已死了十有八九,他又怎能偷生,也没脸偷生。因为他谷子地亲眼看着战友们1个个死去,却无能为力,他又焉能苟活。可老天爷偏偏就让他活了下来,这种活,对于1个战士,1个老兵,1个指挥员,其生不如死的苦是可想而知的(角色冲突)。

谷子地,正是由于莫明其妙的活来下来,他的活让死者不能闭目,他的活着让他怀疑其真,他的活活不如死。在这种情形下,谷子地要想继续活下去,选择只有两条,一是为了责任,认认真真去寻找集结号(可又有谁相信呢);一是装傻装痴(角色面具),美其名曰寻打集结号。

其实,这时谷子地的内心早已扭曲变型(角色转换),虽然没有疯和痴,但起码不能算是1个正常人。这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谷子地,真实的谷子地。因为谷子地受伤后被当作敌军士兵俘虏那时起,谷子地已经就不再是原来的谷子地。尽管,在谷子地的梦境里,永远是自己那些兄弟:王金存,焦大鹏,姜茂才,吕宽沟…… 谷子地形象的成功塑造,就是在人们(观众)对角色期待的失望后,被角色冲突和角色转换产生新的角色认同,即对角色转换后角色知觉的认同。

谷子地_谷子地 -现实原型

“谷子地”在战争年代中的原型常孟兰

为了那声军号

实早在1999年中央电视台在《东方时空》栏目中就曾播出过一段关于他的纪录片——《为了那声军号》。

1948年11月19日时任晋察冀军区四纵10旅30团8连2排长的常孟兰奉命带领7名战士执行阻击任务,掩护全团撤退,他接到的命令是:不管有多难,在听到号令之前不准撤退。最终七名战士全部牺牲,但却因此都背上了黑锅。

到底军号有没有吹响,为了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常孟兰进行了48年感人肺腑的追寻。他跑了东北三趟,差点冻死,去了几次北京却一直都没有结果。1996年他终于得到老部队的信息,此时他已经是年过七旬的老人。

他得知,他的战友大部分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其中包括他当年的团长和连长,这就意味着常孟兰期待揭开的军号吹响没有的真想将成为1个永远的迷。50年后他和他当时的团长见了面,只不过他的团长已经长眠于石家庄的烈士陵园。面对长眠的团长,他说:“团长,俺的任务完成了,打的苦啊,没有子弹打了。。。”,泪流满面的他向团长的墓碑敬个军礼,然后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遗憾的是2005 完成部分心愿的常孟兰因病去世,虽然找到了昔日的部队,但是常孟兰没有谷子地那么幸运,在他心里号子吹没有吹依旧是个迷。

生平

军事大片《集结号》在全国影院热播,一时好评如潮,赚足了广大观众的热泪。影片中的主角谷子地是有原型的,在赞皇县北竹里村,就曾有这样一位老兵,为了战场上那一声没有吹响的军号,他苦苦寻找了48年!一声号角,一生的使命,这位忠于自己职责的老兵,堪称军魂。

1——掩护部队转移,约定听到号声撤退

这个真实的故事还要从1948年11月19日说起,故事的主人公常孟兰时任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三营八连二排排长,他是赞皇县张楞乡北竹里村人,1944年参军,身经百战,战功累累。

那是1个血色黄昏。常孟兰所在的团正在向关外转移,与国民党“暂三军”主力于北京延庆县桑园镇的古长城脚下不期而遇。

敌人一时摸不清虚实,开始停下来排兵布阵。当时的形势是敌强我弱、走为上策,团首长当机立断,决定借着即将降临的夜幕的掩护,立即撤离,甩掉敌人,防止被敌人一口吃掉。为保证大部队安全撤离,团首长只好把“断后”的任务交给八连。八连连长何有海又把在最前沿牵制、吸引敌人主力的任务交给了常孟兰,命令他带五班的七个人执行这项最艰巨的任务。连长带领连队其余的人在大部队和常孟兰等人之间接应,并提防其他方向可能出现的敌人。

连长命令常孟兰在敌人的必经之路阻击,只要他们能够拖到天彻底黑下来,大部队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完不成任务,不准后退半步!能完成任务吗?!”连长大声地问。

“能!”常孟兰和他的七个战士响亮地回答。

连长带着连里其他战友要转身离开时,常孟兰问:“连长,那我们什么时候撤退?”

连长说:“等我在山那边吹响一声长号,你们就完成了任务,即可撤出战斗了。”

2——奋战1个半小时,军号始终没有吹响

今天看来,常孟兰他们接受的是项必死的任务。

常孟兰和他的7名战友在山道上摆开阵势,常孟兰专门安排了一名宁晋籍小战士离开阵地100多米,在1个高地隐蔽,摘掉棉帽,专门倾听山那边的军号声。八个人心里都清楚,那一声集结号,连着自己的命啊!

在一段听得见心跳的等待之后,敌人冲进了射程,战斗打响了,敌人一波一波地冲上山路,又被常孟兰带着战士们用机枪和手榴弹打退。身经百战的常孟兰感觉到,在他参加的所有战斗中,哪一次都没有这次这么艰难,敌人数量也许有1个军!因为山下分明有汽车和坦克的声音。

战斗打响有二十多分钟了,天已经黑了,对面敌军如山,眼看几个人很难坚持,负责听号声的小战士沉不住气了,急匆匆地跑过来对常孟兰说:“排长,这仗没法打,这不是明摆着送死吗?估计这会儿咱们的部队也走出去有一截子了。再说,天马上就黑了,敌人不见得会追咱们的。干脆,咱悄悄撤走算了。”

“继续打!”常孟兰坚决又几乎是绝望地下着命令,他喊:“号声不响,我们就不能撤,违者就地执行纪律!”

八个人,就这样悲壮地进行着顽强的阻击。他们居高临下,艰难地打退敌人的3次进攻。子弹、手榴弹已经打出去多半,八个人精疲力竭,有人负伤了但仍咬牙坚持,等着那一声军号。这时,他们已经坚持了1个半小时,天已漆黑了,黑暗淹没了背后的山野,大部队肯定已安全转移,任务肯定已完成,战士们再次催促常孟兰撤退。

但那一声军号,还是没有吹响……

常孟兰猜测,也许是连长在那边也与敌人接上火了,也许是他们在激烈的战斗中没有听到连长在远方吹响的军号,也许是连长已经带队离去,也许是连长忘记了吹军号……但他坚持着,无论是怎样的1个也许,只要没有听到军号响起,他们就得一直顶下去!

敌人第四次进攻改变了战术,先打来一颗照明弹,把几个人的阵地照得一览无余,然后一阵猛烈的炮击,常孟兰看到2个战士当场牺牲……很快敌人就冲上来了,双方胶着在一起,活着的几个人各自为战,谁也顾不上谁了。常孟兰提着一挺轻机枪,在纷乱的敌群中杀出一条血路,在黑暗中突围而去。也许是夜幕的掩护,也许是黑暗中的敌人怕伤了自己人不敢轻易开枪,常孟兰竟奇迹般突围出来,一口气奔出几十里地。

3——那声没听到的军号,1个老兵永远的心结

晋察冀军区四纵10旅30团8连2排

突围后,常孟兰先是沿途打听部队的行踪,一直找了好长时间。因为当时战事频繁,没有人知道他所在部队的确切音信,常孟兰只好回到了老家赞皇县张楞乡北竹里村。

奇迹般活了下来,常孟兰开始了他一生的愧疚和牵挂:剩下的几个战友估计都牺牲了,他们的死都和自己坚持等那一声约定的军号有关。此外,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军人,做事必须要有始有终,那场阻击战的战况还没有向部队复命,就等于阻击战还没有结束。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后,常孟兰北上北京,找到了北京军区1个专门负责收容战争中失散人员的部门,部门的首长确认了他的身份,给他开了介绍信,发了路费,让他暂时回家等候消息。然而一晃两年过去,他没等到任何音信。于是他又一次去了北京,但负责接待的同志却告诉他:他所在的部队已入朝作战,让他回家待命。常孟兰牢记军人服从命令的天职,于是回家继续等回音。

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年复一年的等待中,常孟兰不甘心就这样干等。40多年中,远到东北、山西,近到石家庄、保定,都留下过常孟兰苦苦找寻的足迹,找老战友,找军区、部队,但每次都是一无所获……

每当失望地回到家,常孟兰都觉得自己活在一场梦里,他无法相信七个战友全部牺牲,他曾幻想着他们有人还活着,会和他一起去见连长,汇报当时的战况,也问问连长,为什么他们没能听到那一声期待的集结号。

常孟兰也曾到过几个战友的家乡,除了他亲见牺牲的2个战友外,其他5人也一直下落不明,他几乎不敢面对战友的家属,那一声军号成了常孟兰永远的心结。他期望着有一天自己能找到自己的部队,归队,因为他一直以为自己还是1个兵。

4—— 热心将军帮助,打听到老部队下落

1984年,某军事学院在北竹里村北建了1个训练场,不时有成群的学员来此训练,这让常孟兰很兴奋,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他主动找到负责的军官,要求帮部队干点活。从那时起,驻训的学员一到,他就到营房里帮助烧水干活。

渐渐地,官兵们知道了常孟兰的身世,对他也很亲近。老人冬天里每天过来帮着烧锅炉,风雪无阻,部队首长想给他点报酬,被他坚决拒绝,只好送一些米面。不过官兵们每次给他旧军服,他都非常欢喜地收下,部队首长让他在伙房吃饭,他也不客气。

隔一段时间,常孟兰通过拾废品凑一点路费,就外出寻找老部队,看他一次次失望而归,官兵们对他很同情。后来,学院的副院长王定庆少将也认识了老人,他深深为老人的坚定的信念所打动,驻训的时候还专门到老人家看望他。

常孟兰恳请王定庆少将帮助他打听老部队的下落,让他能在晚年归队复命。热心的王定庆将军郑重地答应下来,通过部队的战友四处打听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的下落。

年代已久,部队的建制已有许多变化,直到1996年初,王定庆终于确切地打听到,沈阳军区某集团军便是常孟兰当年所在的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而驻在辽宁本溪的1个地炮团前身就是常老所在的三十团。

5——48年后,向年轻的团长报告归队

听到找到老部队的消息,71岁的常孟兰激动得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就要动身。当时已是年关,家人急忙阻拦老人,但哪里能拦得住?

带上儿子给的过年钱、干粮、行李,常孟兰一早就出发了,从河北到东北,再到本溪,一路艰辛不可言表。到了本溪,才知道部队已换防到1个小镇,他在车站蹲了一夜。第二天是大年三十,几乎没有车辆,好不容易搭上一辆车来到小镇,天已黑了,又下起了大雪。打听到部队营房还有几公里,常孟兰一咬牙,拿出当年的军人气概,在大雪中步行前往营房。

由于又饥又冷,年老体衰,在望见部队门口的灯光时,常孟兰终于支持不住了,艰难地爬行,最后险些冻僵,还是部队一辆拉给养的车发现了他,将他救回营房。

老人讲述完自己的经历,部队的王团长惊呆了,老人叙述的故事发生在48年前,这比他的年纪还要大,但他在团史里知道那次悲壮的阻击战。

王团长终于认出了眼前这位老人,团荣誉室里那张被放得大大的照片上便有常孟兰。

那是当年解放石家庄后,时任《晋察冀日报》记者的作家杨朔为三十团“有功之臣”拍的合影。当时,常孟兰率突击二排第1个抢占石家庄外围的制高点云盘山(今石市丰收路附近一处古墓墓丘,现已不存)立了大功。

缓过劲儿来的常孟兰看着眼前年轻的团长,老泪纵横,起身、立正、敬礼,大声喊:“报告!团长同志,原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三营八连二排排长常孟兰,奉命于1948年11月19日带领五班七名战士,在延庆县桑园镇执行阻击任务掩护全团撤退,按照上级命令,坚持到最后,在战斗中我与部队失散,两名战士牺牲,其余人员下落不明……请首长指示!”

年轻的团长激动地回礼回答道:“常孟兰同志,我代表团党委对你和你的战友在多年前的那场阻击战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牺牲表示衷心感谢,对你在战斗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气概和你对组织交给你的任务的负责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的战斗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6——一生都是1个标准的军人

部队首长核实了常孟兰的身世之后,曾想把他送到荣军院安度晚年,被他拒绝了,他说:“我找部队是来交差的,不是来要待遇的。”

后来,部队的同志经查阅资料,告诉常孟兰,当年他所在连队的连长何有海等人均已牺牲在朝鲜战场。当时连长为何没有按照约定吹响撤退的军号,已成1个永远的谜。

一星期后,常孟兰谢绝了首长的挽留回到家乡。回来后不久,赞皇县有关部门根据部队寄来的信件,给他落实了老兵待遇,每月几十元的生活补贴,就是这点补贴,他开始还坚辞不受。

找到老部队后,常孟兰老人生活得很平静,仍是时常去部队的营房帮忙,2004年农历十月二十九,常孟兰老人安详辞世。

在北竹里村的乡亲们的记忆里,常孟兰一直是1个“另类”,行走坐卧几十一直保持军姿,70来岁时还能敏捷地翻越墙头;除了军服,别的衣服从来不穿,即便儿子媳妇给买了也不穿;他的脾气刚直暴烈……这些让他与普通农民们一直有很大的差异。即便是与家人村人闲坐聊天,很少说种地过日子,只说当年打仗的事。常孟兰的大儿子常贵文说,在他的记忆里,从他很小的时候起,爸爸就经常外出找战友、找部队,光东北去过三次,有一次回来脚都冻烂了。家里条件一直不好,除了他们给的一点钱外,爸爸还经常拣废品凑路费。

一直在部队营房看大门的常发明说,常孟兰老人就是特别“待见”当兵的,见到他们格外亲,见到学院的首长,总是“咔”地立正、敬礼。

常孟兰的儿子常贵文、常贵斌还告诉记者,他们也知道爸爸的事迹被改变成电影的事,全家人都很高兴。

电影《集结号》根据小说《官司》改编,记者近日采访了《官司》的作者杨金远。杨金远明确地表示,小说最初的触动就是常孟兰老人的故事,小说和电影中添加了许多艺术创造。

如今,赞皇许多人都以常孟兰老人为骄傲,称他是赞皇的光荣;网友们说,无论常孟兰的故事是不是确切是《集结号》的原型,常孟兰都堪称解放军的军魂。

“谷子地”在现代生活中的原型王艾甫

随着电影《集结号》的热映,影片中解放军九连连长谷子地的原型也重回观众视线,他就是2007年2月9日第五版报道过的山西省检察院退休检察官、“现代义士”王艾甫。谷子地心里的集结号和现实生活中王艾甫手里的那些阵亡通知书一样,成为他们一生难以放弃的责任。

冯小刚对扮演谷子地的张涵予说:“你见到的王艾甫先生就是‘谷子地’的生活原型啊。”与王艾甫先生紧紧拥抱着的张涵予感慨称自己终于和真实的“谷子地”相逢了。其实,对于很多上海观众来说,王艾甫老人并不陌生,这位来自山西的退休检察官曾当选上海2006年度“真情人物”,还是央视2006“感动中国”10大人物候选人。

11年前,当时月收入只有300元的退休检察官王艾甫,在旧货市场的地摊上花3000元买来一叠卷宗,那是57年前解放战争时期太原战役牺牲战士的登记册,还有84份未发出的阵亡通知书。

电影中,谷子地老人心里的集结号和现实生活中王艾甫手里的那些阵亡通知书一样,成为他们一生难以放弃的责任。王艾甫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作为高炮师的通信兵,曾顶着美国飞机的轰鸣声,在越南和老挝度过了三年。有位叫张广元的山西老乡就牺牲在他的怀里。1981年,从部队转业回到山西的王艾甫,去祁县看望战友张广元烈士的家人。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地民政部门竟然找不到关于这位二等功臣的任何资料。他查遍了山西省最新的烈士名录,这个名录里包括从抗日战争至今的10万多名烈士,居然没有张广元这位英雄。“我当过兵,知道战争的惨烈。我这样帮助烈士寻找活着的亲属,也是因为想我的战友了。”

11年来,王艾甫给84位烈士亲属写信,给当地民政、公安部门打电话,足迹遍布湖北、河北、内蒙古等地,他甚至把一家三代仅有的70平方米房屋抵押贷款7万元用于“寻亲”。如今,84份阵亡通知书已有29份找到了亲人。虽然迟到了半个世纪,烈士们的灵魂终于回家。王艾甫说:“在我的有生之年,我会全力以赴去寻找。”

二 : 品味下列人物的语言,分析他们的不同身份和性格。(

品味下列人物的语言,分析他们的不同身份和性格。
(1)王熙凤: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贾宝玉: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湖北省期中题

(1)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说话张扬,虚情假意,放诞无礼。这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意对即可)
(2)贾宝玉:性情乖张,怪人怪语。他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意对即可)


考点:

考点名称:理解句子理解句子含义: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没有对句子含义的正确理解,说得再多,写的再具体恐怕也是南辕北辙。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概念解说:

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2、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
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3、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

理解句子的方法点拨:

一、课标法则:

新课程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明确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上,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已成为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方法指津:

分析句子的切入点:
①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
②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③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④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三、解释句子的方法:

①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来作答。
②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③改写法:依据题目,将原文中的某个或几个句子,作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的要求。
④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某些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⑤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提问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⑥活译法: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含意的简答题,可以采取翻译(活译)的方法来诠释它,说出这个比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
⑦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和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这种方法最管用。回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拟答案。
⑧综合法: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四、指导:

1.对运用修辞的句子要用平实的语言回答有些句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对于这类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

2.隐晦难懂的句子说浅显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具体解题时,我们只要应该在隐晦难懂的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把问题回答清楚了,也就把题目解答完毕。

3.分析句子作用要明确角度在分析句子的作用时,我们的考虑角度不能如天女散花满天飞,应明确句子的作用包含主题上的作用和结构的作用两个部分。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5种:
(1)总领下文
(2)承上启下(过渡)
(3)总结全文
(4)为后文作铺垫
(5)照应;主题上作用应是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我们在解题时围绕上述考虑,使考虑角度明确。

三 : 《黎明之前》人物的性格分析

最近一直看热剧《黎明之前》,很少能有一部好戏来打动我了,这是一部谍战戏,但与以往的谍战不同,最近在网上看到好多网友在讨论居中的推理过程,他有些像福尔摩斯,是值得大家反复推敲论证的,呵呵 拍摄手法也是值得赞的,其中第一集就用了上千个镜头来完成!

剧情紧凑需要大量推理论证,逻辑性极强,演技先不说,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部连配角都能挑大梁的戏!特别是剧中个人物性格的把握,值得一赞,这是一位吧友的分析

一、潭忠恕---黑白棋子的困局人生

一开始,我会觉得,黑白棋子这个概念应该属于刘新杰的,但是全剧看下来我才发现,其实这个进退两难却执着去赢的角色,应该非潭忠恕莫属。林永健同学的戏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第一集开始时军呢大氅一披,深夜冒雨回八局那一瞬间的定格,还是将这个崭新的角色用这样将人推开千里之外的气场让我眼前再次一亮,我开始有些担心,整部剧看下来会不会造成我阶段性失明。

围棋是一种高度智慧的结晶,不仅仅寓教于乐,主要的功效在于让棋手在棋局间悟透进退,看清局势,懂得何时出手,何时退守,宁输十子,不输一先。而整部戏,恰恰一直在说的,就是这个“一先”之机。这应和了中国禅宗文化里“机锋”的求之不得与出现的恰到好处,难得在于,你是走在“机”之前,抑或你已处在彀中?还是你面对棋局时处处捉襟见肘?

化骨绵掌潭忠恕

我一直在纠结潭忠恕的内心世界,在这一点上我对潭忠恕的考察如同潭忠恕对刘新杰的考察一样寸土寸金。剧集一开始对潭忠恕的刻画很有意思:大雨夜,伴之电闪雷鸣,偶尔窗外一个闪电劈过,屋里瞬间雪亮之后立刻归于黑暗。这种写意的表达方式,用于潭忠恕身上,也算正好。后来,我二次回顾这个开场时,着力的观察了潭忠恕的表达方式----面对妻子的询问,用最简单但是最有效的方式解决!出事了?---没什么!现在就走?---你睡吧!每一个问题都得到了一个回答,可是这回答的又看似极不是地方。后来我才明白,这样答非所问的表达方式,也是潭忠恕的写真画像之一。在他的思维世界里,一切都是对立统一的和谐,可以由他这样信手拈来的四两拔千斤。包括后来刘新杰察觉到的窥探,接来母亲的隐瞒,与水手每一次对决前的尖锐与失去对手时的失落。这是一个强大的人,即便他怀疑一切,也不愿意怀疑自己,所以剧终时潭忠恕的茫然给了我很沉重的打击,如同看着心中耸立的雕像,慢慢坍塌在脚下的废墟。

在刘新杰面前,潭忠恕首先是哥哥,在兄弟情分的戏码上,窃以为林永健的表现更给力,也许这跟他的角色设置有关系。潭忠恕对刘新杰排除法的调查,我相信他首先不是为了查出一个卧底,而是首先要给自己一个交代,这个兄弟信得过!前一个片段里,两个人还把酒言欢军歌慷慨,下一个镜头一转念,已是刘新杰桌子底下的意外装置,已是李伯涵手里的档案袋,已是物是人非的相看无言。一个人,情感上希望去相信,理智上却必须要怀疑;内心里渴望能拥有,现实中却不得不放弃!谁说只有刘新杰的人生是黑白不同?潭忠恕的世界,被分裂的更加彻底,毕竟他是那个被抛弃的人,这是一种伤害。我不知道,我一直不知道刘新杰从头到尾有没有在心里对这位呵护自己的兄长说过一声“对不起”,然而我们都明白,往往说对不起的那一方,都是真正的赢家。

潭忠恕一路上步步为营处处先机,破获水手组织如同刀锋出鞘一样的利索。昔日的同仇敌忾化为今日的手足相残,他心里再重的敬意,也有这样的本事用自己的内力去化解,最终给对手致命一击。英雄惜英雄是中华侠义文化的传统美德,不经意中,潭忠恕和水手,已经知己一般的点头致意。

二、齐佩林---品香自在的茶味人生

中国茶的韵味,在于一个婉转,以及承接住这个婉转之后,一路倾泻而出的厚重的茶香。功夫茶的品,需要起承转合四个步骤,相互配合并且恰到好处。如此,躲藏在茗香背后那一缕一缕的回味,才能被发挥到极致,由你闭着眼,抿着嘴,从头享受。齐帅出场,我一眼就看见他手里优哉游哉端着的那个紫砂茶杯。他做人做事,就跟他手里这杯中国茶一样,初品味道偏淡,乍一尝还带点子说不上来的苦味。这大概便是起手沏茶之始,那香气还远远没有散开来。随着剧情的推进,咱们八局的帅处们亮点越来越多,我却越来越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这个亮点相对不这么耀眼却始终在闪光的齐帅这里。齐佩林属于绿色灌木植物,适合于办公室这样相对温暖潮湿的环境,能沏出什么味道,要全看沏茶人手上的功力,以及配合这茶自己的劲道,方可成就经典。

太极拳法齐佩林

整个八局里,他和大浦是真心把刘新杰当弟弟的。从他一口一个“臭小子”我们可以体会出他毫不遮掩的温暖,以及以为刘新杰不跟他玩儿了所以使小性儿的纠结可爱。这是一个很踏实的男人,除了嘴巴有点大,跟八局的耗子疑似有亲戚关系以外,几乎其他各方面都是绝对优秀的,包括平衡同事关系,包括权衡利益得失。他不像大浦,大浦是真的单纯,单纯的已经有点开始缺心眼儿了。齐处有着非常敏锐的判断力以及出色的业务能力,没这两把金刚钻也不敢揽情报处的瓷器活儿呀。大智,但不若愚是他最具中国特色的个人主义。他不需要藏着掖着,除了那个在八局里混的人嫌狗憎的李伯涵以外,其他人都是他哥们儿。谁在这样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还需要若愚呢?而齐处的好处在于,他虽然大智,但是并不恃才,始终低调的好像一个市井小人物一般,平时也咬咬大浦的耳朵,发发牢骚,给刘新杰使个不大不小的性子,背后骂一骂李伯涵解恨。可是转眼一看,进入工作状态中的齐处,立刻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我甚至开始怀疑他是和齐佩林同名同姓的两个人。平时笑的月牙一样的眼睛里,有了独属于他自己的光芒,日常笑起来像只虎斑猫一样的和蔼中,忽地隐露了凛冽的杀机。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柔韧有余之地,他早已隐瞒好了自己的一切,心里明镜一样的人,对他人对自己,对局势对利弊,了然于胸的掌握。于是太极生两仪,两仪发三才,三才显四相,四相演八卦,这样层层抽丝剥茧开去,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你!

柔软是你,对待兄弟对待上级,并不落井下石却能雪中送炭;情意也是你,总是能包容刘新杰这样的小弟弟,总是善意的体谅大浦在自己办公室发飙的小脾气。锋利是你,解决对手时精湛的业务能力,敏锐的判断如同手术刀一样准确。目光倏地一放,然后紧紧一收,一切都在你眼里,有个片段我非常喜欢,就是在他带着大浦在马蔚然家里时,冲着手下啪啪那两下,然后很气魄的“出切!”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骄傲,又并不显得那么浮躁。让人啼笑皆非的幽默也是你,25个轮胎都要换,你的车难道平时都用五个轮子跑的?尤其是卫克利给李伯涵通风报信后那一开门的惊喜,他一脸我不是故意知道的无辜状,当时就把我给笑趴下了----所以记住了这句经典台词“。。。。有勺儿吗?”。

齐佩林就是这样的,有情有义,有看重有兄弟,有手段有能力,有厚黑有仗义,有随意有聪明,可是任何时候需要他拿出其中一样特质的时候,他都可以毫不犹豫。

三、欢乐英雄孙大浦

古龙有一部小说叫《欢乐英雄》,里面有个郭大路,心大眼大手脚也大。无论穷富都每天过的乐呵呵的。这有点像我们的孙大浦同学。他让我们乐喷的地方有很多,他不遗余力的扭动着他四尺二的腰,给大家贡献着欢乐。我们都知道大浦是八局里相对单纯的孩子,有时候被老齐哥儿几个善意的当枪打打李伯涵,有时候跟着新杰学台球却弓不下腰,有时候说话老是半句半句的所以把自己活生生给憋胖了,有时候不笑的时候像老鼠笑起来反而像猫。

我很喜欢大浦,并不仅仅因为他的简单,还因为他心地的一份干净。全局里,属他算是相对纯粹的技术人才了,想插一脚人什么情报处行动处唔得,在八局这个隔行如隔山的机关里,基本属于望洋兴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词有两种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所谓“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便是无我之境,那是一种不事张扬的干净,好像大浦脸上的笑容。也许整个八局里,真正从没怀疑过新杰的人,还真就是孙大浦了。他对兄弟的好,跟齐帅不一样,齐帅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理智分析感性决定;大浦是根本就不需要假设,他看到的,就是他用眼睛看到的,他用眼睛看到的,就是他愿意相信的。谁会不喜欢大浦这样的同事或者哥们儿呢?有火有乐都随时发作,每次看着他睁着不太大的眼睛,一脸真诚的跟齐帅说,新杰不会是那个卧底,可能大家都忍不住想乐,想乐着去心疼这个直接的孩子。其实大浦有大浦自己的聪明之处,一个技术和脑容量成反比的人,是不可能在八局混下去的。大浦的聪明在于他知道简单的好处,所以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置身事外时,他都有着一份不经意的自在感。

大浦的技术是很没的说,八局有一个算一个,哪个是吃干饭的。所以说到技术,不得不提到大浦的前任和老师沈明铮,这是大浦的一个两难之地,无怪乎他会对齐帅倒查有这么敏感的反应。其实说到忠诚,有一个镜头很能作为证据,齐帅说到新杰和李伯涵同时负责两个行动时,拍拍大浦的胸脯说,咱俩能力不一定行,可是咱们俩的忠诚!没的说。。。。他在政治与人际关系方面的直截了当与空白,反而衬托出他在忠诚和技术能力方面的优势,这是一个也许真的走到山穷水尽也照样吃得下睡得着的欢乐英雄。

四、刘新杰---永远都是局外人

这是一个从心里就没有归属感的浪子,这是一个手中的刀像天涯一样辽阔和寂寞的男人,这是一个眼神缺少光彩却拥有璀璨的孩子。他抬头仰望星空,也许只是想保持一个向上的姿态;他低头俯视大地,也许为了寻找自己来时的影子。他有多精彩,就有多苍白,他有多快乐,就有多无奈。他白天在八局的办公室里,插科打诨,撒娇耍赖。兄长们包容他,呵护他的那些日子,说真的,那不是刘新杰的幸福,那是八局的幸福。因为事实没有凸显,真相未曾表白,一切可以掩耳盗铃的这么一直快乐下去。 他还是他总务处处长,他还是可以在拉响了假警报以后,一脸自在的溜达着出来。他的幸福,全部来自于他的不幸福。这是多么矛盾的人生,却一致尖锐的可怕。

碧血剑之刘新杰

看完《黎明之前》,我一忍再忍没忍住,居然去给自己买了一个大小跟他手里那物相仿的酒壶,拿在手里的时候,我在细细体会他人生脉络的走向,去试着倾听他心里真正的那个声音。《碧岩录》里有一则公案,便提到“至道无难,惟嫌拣择”,而刘新杰绝大部分的人生,不是不想拣择,是不能拣择。十年的时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是在等待被唤醒中度过的?这样的十年里,我不知道刘新杰是否茫然过,是否清醒过,是否懂得自己存在的合理价值,并不是仅仅为了被唤醒。我一直很心疼他被唤醒后的那些付出,无论站在他的立场到底是否值得,我都很心疼。

碧血剑,曾是金蛇郎君手中那三尺青锋,裹挟着那剑耿耿丹心的忠义,和出鞘封喉的锋利。进,是英雄千古!退,是身居江湖!原来你并没有更多的余地。我一直以为,刘新杰被唤醒后的坚定,是来源于他等的太久,太久太久。这种等待,以及等待之后的结果,终于在不知不觉中融化进了血液,于是成为了一种本能。否则,何以面对手足兄长,白发老母也不能让他产生一丝一毫的犹豫?这是我曾经一直很诟病他的地方,如今也是我最心疼他的伤。或许,又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到底还有没有别的选择。酒精的作用,究竟是能让他沉醉?还是给他更深刻的清醒?你我看客,无从知晓。

从头到尾,他都像个局外人,无论是站在哪一边都是。如同一场情意乱阵后的遗孀,不知何处是家的悲凉。眼前有一条路,于是走下去就是了。《新流星蝴蝶剑》里唱,好多事情总是后来才看清楚,然而我已经找不到来时的路,好多事情当时一点也不觉得苦,就算是苦我想我也不在乎。。。。这样的歌声背后,我终于看见他,和水手坐在方桌两边,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泪水不能控制的夺眶而出。那一刻我真的相信,这世间再没有哪一种眼泪,比这温度更加灼人。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敬重,对离开的铭记,对活着的自己,一份祭奠。

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每个人的人生,走来走去无非就那几条路,我们没有不同。所以他的悲伤我能体会,他的无奈我能体谅,他的痛苦我能懂得。一个人在外面流浪太久,会找不到回家的路;一颗心孤独太久了,会听不到灵魂的呼喊,一条路走的太远了,会忘记为什么出发。刘新杰这一世,便如同活够了自己的前世今生,这样淋漓尽致的展现,我们何曾忍心目睹,你的悲伤,已经无言。

五、李伯涵---自是欲辨已忘言

李伯涵在八局的人生,是在枪声中开始的。他的出场犹如《红楼梦》里的凤姐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紧接着这一声枪响就成了开心的锣鼓,李伯涵随着这一声线索,准确的划拉出亚新饭店刺杀行动的路线和可疑分子的标记---枪伤!八局这位行动处处长,以不拘旁人的方式这样登场,有点美剧的路子,干净利索,有令人瞠目的锋范。李伯涵在八局的人生也是在枪声中结束的,结束的有些讶异,有些不置可否,有些意犹未尽的期待。

写八局最后一位处长的时候,我的电脑里正放着那首片尾曲《兄弟》,“从此后行走的天地,又多了一份孤寂。请别忘记你是我的好兄弟,时间拢住了记忆,荒草萋萋,回眼望去是我们洒过泪的土地”,我忽然控制不住汹涌而来的感伤,泪水滚滚而下。窗外已是万家灯火,车河如同时间,你一眼望不到边际。曾经,你们是不是每个人都从这样历史的光影中走过,仿佛这样一个停驻在岁月里苍凉的手势?

李伯涵是一个非常有个人魅力的角色,八局最倚重的项目都在他的手里,八局大半破获的水手组织都是他打的前锋,这是给他个刀把儿都能把自己当刀锋组装起来杀人的主儿。我却不知道应该怎么下笔来描画他,因为他给我们留下的留白太多了,虽然到处都有他的身影,我却总是抓不住哪怕他一丝一毫的经过眼前的痕迹。京剧《锁麟囊》里有一句唱词“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李伯涵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知道功高盖主的风险却依然要火中取栗,他有着超乎常人的工作能力却没有花落无痕的自在从容,我欣赏他的桀骜与睥睨人生的勇气,却知道他难有漏船载酒的运气。因为树敌太多,也因为做人做事太不留余地。一旦将别人的人生改写出太多留白,难免要拿自己的人生去填补,这便是因果轮回的必然,只是他不明白。 纵使你有“断弦离柱箭脱手”锐利,你有“飞电过隙珠翻荷”的魅力,却最终难挡一个人站在繁华的断崖上。

千秋万代功名骨,化作咸阳塬上尘。这一声最微弱的叹息,送给曾经在我的记忆中留下过的八局的每一个背影。无论你们用什么方式离开。
本文标题:宋江人物性格分析-谷子地:谷子地-概述,谷子地-人物性格分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284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