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印象初-演员阅读剧本的初次印象

发布时间:2018-05-03 所属栏目:工作经验

一 : 演员阅读剧本的初次印象

演员阅读剧本的初次印象

剧本是演员再创作的基础,剧中人物是演员塑造形像的兰图。[www.61k.com]演员进入人物塑造,是从深入分析剧本和研究自己在剧中所担任的角色开始的。怎样去分析剧本和研究角色呢?每个演员有自己不同的工作方法和习惯,不能强求一致。尽管如此,从许多演员的工作经验来看,还是有个基本的方法,大体归纳如下:

一、阅读剧本的"初次印像" 经验丰富的导演和演员常常谈到阅读剧本的第一次印像和感受对今后的创作很重要。

第一次阅读剧本之所以重要,在于它的新鲜感。拿到个新剧本,它的内容如何还不清楚,翻开剧本一页页读下去,随着故事的发展,就有了对它的了解和感受。有的剧本开始就能抓。 住你,让你越看越放不下,忍不住一口气把它读完,你的思想感情完全跟着剧情的发展起伏激荡,直到全剧结束,合上剧本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或是感到振奋,或是引起你的深思。有的剧本开头很平淡,慢慢看下去,会逐渐吸引住你,给你许多可回味的东西。有些剧'本也许第一次还不能完全看懂,需要仔细看一遍才能摸清情节线索的众多头绪或是人物的思想脉络。有的剧本其中某几场戏、某个段落让你感兴趣,可是对整个剧本却觉得意思不大。当然也有那样的剧本,看看就不想再看了,需要强制自己耐下心去把它读完。……。这种种印像都是第一次阅读剧本时才能得到的。"初次印像"对今后的创作会产生很大影响,它能激起你的创作激情,点燃创作的火花,也能使你发现剧本的不足,找到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由于它是剧本直接给予你的新鲜感受,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剧本的客观实际。往往第一次阅读剧本感到激动的地方,也正是创作完成时人物"放光"的地方,反之也一样,正如有的同志所说:"艺术创作毕竟是通过创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工作的,凡是自己激动过、产生过共鸣的地方,才有可能通过再创作去感染观众。如果自己不激动,脑子里还打着很多问号,那么要去感染观众是困难的。"我国的戏曲表演就很重视让演员了解整个剧情,加深对剧情的"初次印像",这叫做"开蒙说戏"。盖叫天在《粉墨春秋》中谈到,过去在科班学戏,孩子们看不懂剧本,就由老师给学员说戏,用讲故事的方法把剧情原原本本、有头有尾地讲一遍,让孩子们听得兴致勃勃、津津有味,既了解了剧情,又知道了人物的来龙去脉,身份、性格。 初次阅读剧本要找个安静的环境,安下心来,全神贯注、一气呵成地把它读完,使读剧本的初次印像不致被其它事情干扰或因心情烦燥受到影响。读完剧本要细细地回想一下,剧 本最能打动你、给你印像最深的是什么?那些地方最使你激动?你喜爱那几个人物?你对自己即将扮演的人物感觉如何?剧本中有那些感到不足或过不去的地方?要把这些印像随手记下来。 有些演员拿到剧本,先找找自己有几场戏,把自己的角色的台词用红笔画出来,而对整个剧本则只是了了草草,粗粗翻阅一下了事,这是很不对的。因为一部戏是个有机整体,每 人物、每个情节之间都是紧密相关;彼此联系的,对全剧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势必会影响你对角色的正确理解和掌握,这点后面还要着重谈到。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二 : 演员阅读剧本的初次印象

演员阅读剧本的初次印象

剧本是演员再创作的基础,剧中人物是演员塑造形像的兰图。演员进入人物塑造,是从深入分析剧本和研究自己在剧中所担任的角色开始的。怎样去分析剧本和研究角色呢?每个演员有自己不同的工作方法和习惯,不能强求一致。尽管如此,从许多演员的工作经验来看,还是有个基本的方法,大体归纳如下:

一、阅读剧本的"初次印像" 经验丰富的导演和演员常常谈到阅读剧本的第一次印像和感受对今后的创作很重要。

第一次阅读剧本之所以重要,在于它的新鲜感。拿到个新剧本,它的内容如何还不清楚,翻开剧本一页页读下去,随着故事的发展,就有了对它的了解和感受。有的剧本开始就能抓。 住你,让你越看越放不下,忍不住一口气把它读完,你的思想感情完全跟着剧情的发展起伏激荡,直到全剧结束,合上剧本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或是感到振奋,或是引起你的深思。有的剧本开头很平淡,慢慢看下去,会逐渐吸引住你,给你许多可回味的东西。有些剧'本也许第一次还不能完全看懂,需要仔细看一遍才能摸清情节线索的众多头绪或是人物的思想脉络。有的剧本其中某几场戏、某个段落让你感兴趣,可是对整个剧本却觉得意思不大。当然也有那样的剧本,看看就不想再看了,需要强制自己耐下心去把它读完。……。这种种印像都是第一次阅读剧本时才能得到的。"初次印像"对今后的创作会产生很大影响,它能激起你的创作激情,点燃创作的火花,也能使你发现剧本的不足,找到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由于它是剧本直接给予你的新鲜感受,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剧本的客观实际。往往第一次阅读剧本感到激动的地方,也正是创作完成时人物"放光"的地方,反之也一样,正如有的同志所说:"艺术创作毕竟是通过创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工作的,凡是自己激动过、产生过共鸣的地方,才有可能通过再创作去感染观众。如果自己不激动,脑子里还打着很多问号,那么要去感染观众是困难的。"我国的戏曲表演就很重视让演员了解整个剧情,加深对剧情的"初次印像",这叫做"开蒙说戏"。盖叫天在《粉墨春秋》中谈到,过去在科班学戏,孩子们看不懂剧本,就由老师给学员说戏,用讲故事的方法把剧情原原本本、有头有尾地讲一遍,让孩子们听得兴致勃勃、津津有味,既了解了剧情,又知道了人物的来龙去脉,身份、性格。 初次阅读剧本要找个安静的环境,安下心来,全神贯注、一气呵成地把它读完,使读剧本的初次印像不致被其它事情干扰或因心情烦燥受到影响。读完剧本要细细地回想一下,剧 本最能打动你、给你印像最深的是什么?那些地方最使你激动?你喜爱那几个人物?你对自己即将扮演的人物感觉如何?剧本中有那些感到不足或过不去的地方?要把这些印像随手记下来。 有些演员拿到剧本,先找找自己有几场戏,把自己的角色的台词用红笔画出来,而对整个剧本则只是了了草草,粗粗翻阅一下了事,这是很不对的。因为一部戏是个有机整体,每 人物、每个情节之间都是紧密相关;彼此联系的,对全剧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势必会影响你对角色的正确理解和掌握,这点后面还要着重谈到。

三 : 台湾初印象

飞机落岛前,从玄窗俯瞰,在海天一色的碧的空间里,缀着一块陆地,嵌着墨的林山林带、翠的草场农田、蓝绿的水泊水系、黛灰的宽路窄路,还有星星点点或洁白或艳红或碧蓝的房子。

猝不及防,机前出现了一艘艘或远或近、或大或小的轮船,恍惚间误以为飞机也航在海上。神未回过,播报已安全降落桃园机场。

对台湾的印象,从地接导游阿祺开始,便不断校改着我过往的旅游“三观”。

一、导游印象

一次难忘的旅行,一程美好的心情,也许是从遇见一位美好的导游开始的。

多年的游历,难忘的,独记得, 十年前的春节,一家人的海南之旅。热带风光,椰树、海风,峭崖、沙滩,海鲜、椰果,如今皆已没了具象,但全程陪伴我们的导游阿龙,其诚恳、细心、亲和的为人,以及一路与儿子嬉戏的片段,则至今还是我们每每忆起这次旅行时少不了的话题内容。还记得,几年前一家人到西藏旅游,在被称为藏文化经典线路的日喀则西线之旅中,导游小李一路不停歇地讲述着藏文化特别是藏传佛教的起源、发展、故事、传说,有学术有演义。他的博学和敬业,以及旅程结束时其发炎的喉咙、嘶哑的声音,今日想起,还历历似在眼前耳旁。(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这次的台湾游,很幸运,遇见的导游是阿祺。

台湾环岛游,其实是专为大陆游客划定的游览线路。虽游在台湾,实际周遭全是大陆人,与真正的台湾人几乎难有交集。导游阿祺,是唯一和我们朝夕相处了一周的地道台湾人。

台湾地接导游阿祺,桃园机场初见 ,时尚的墨镜,帅气,利落,年轻。

阿祺,典型的水乡地人长相:清俊,容貌永远小于实际年龄。乍见时,团队近四十人都不约而同地猜测他只有二十来岁,询问之下,才知被我们称为小黄的阿祺,实则已年过四十好几,几与一车被他称呼为叔叔阿姨的游客同龄。阿祺携着一只大号的旅行箱,每天换不同的衣服,让人感觉总是穿得明洁舒爽,丝毫不受溽湿气候的影响。

阿祺是个有信仰的人。从其清朗的容貌,一眼就能识出是那种活的很干净的人。阿祺吃着素食,对神、对人、对事、对自然,皆怀诚敬之心,言形行一致,悲喜忧乐皆自自然然、由内而外,一种让人期羡的平凡安顺、活得不纠结的模样。

阿祺讲话,让人感觉很舒服。大巴上的欢迎致辞,简短。只一句阿祺的贵宾,就谦卑地亮明了和游客之间的关系。接下来的旅程中,第一次体验到,贵宾待遇,除了与住所的档次、饭菜的丰寡、景点的多少有关外,更与你是否受到应有的尊重,是否游的有尊严相关。

阿祺首先给了我们这种尊严感。

阿祺交代游程中的注意事项,从安全规则、政治忌讳,到民俗风情,皆清楚明了,客观实在,与大陆导游讲到这一桥段时惯常的霸凌性强调截然不同。从阿祺的“请大家如何做”和大陆导游的“绝不允许做什么”,那种感受,不仅仅是舒服与不舒服的差别。

阿祺独独强调“不要”的只有一项,就是在每个景点规定的集合时间点请大家不要超时。游程中,每每出现的到了集合时间多数人等少数人,绝大多数人等极个别人的情况,说明阿祺的强调,不愧是来自于带陆客团的亲身经历。即便如此,阿祺也只是温婉的再次提醒,你熟悉的那种连讽带刺喋喋数落的尴尬场景没有发生过。

阿祺很幽默,但与一些导游大荤大俗的幽默不同。记得黄姓的阿祺自我介绍时,戏称不能在出租车前称阿黄,如那样,出租车师傅会停车询问并载你,只因为部分台湾人会称出租车师傅为阿黄;也不可在大街上唤阿黄,因为台湾人习惯把流浪狗狗叫阿黄。这样的“开刷”,听着俗,实则雅。还记得抵台第一天,黄昏时分,从旅游大巴下来,在街边人行道上,走在最前边的阿祺突然叉腿站定,高举双手,高声说,有黄金,请大家注意避让。走过好久,才明白那“黄金”原是流浪狗狗留下的便便。雅而温馨的站姿不禁令人莞尔一笑。有时候阿祺的幽默甚至还藏着狡谐。比如面对一窝一刻也安静不下来、永远也在叽叽喳喳的麻雀(这是我私下给我们这个团取的别称),在一次重要的讲解前,阿祺一边伸出一只手掌,一边说,佛祖讲佛法,五指向众生安抚性一压,众生皆安静。彼时,车内确实一片鸦雀无声,皆以为要听到一段有关佛祖讲法的桥段,不承想,他不紧不慢开始讲的是另一个主题。回神慢的我们,好半天才报出佩服的哄笑。

随团游,在台湾也有购物的安排。作为导游的阿祺,每到一个购物点前,也会对所卖特产作一些铺垫性介绍。但阿祺的介绍与你见惯了的为了诱导购物而上演的苦情剧、感情剧、故事剧、羞辱剧、甚至威胁剧完全不同,他的推介多为简单的介绍物品的特点,很少添油加醋地渲染一些嫁接来的传说、子虚乌有的离奇功能。仅仅一点对“货真”的信任,反倒挡不住大家购买的热情。阿祺对我们团购物慷慨的回馈是,在阿里山,他自费让大家体验了一次世界上几已绝迹的高山蒸汽小火车,这在斤斤计较、市侩无趣的大陆导游中,几乎可以肯定是不会发生的事情。

阿祺是个有故事的导游,自己的故事,游客的故事,大陆的故事,台湾的故事。分享阿祺的故事,没有愤怒、没有埋怨、没有牢骚、没有嘲笑。阿祺分享的故事,分寸上恰到好处,给人舒顺的感觉,还有会心的一乐。

回头才发现,这样的阿祺,给你的旅游景点做了不少的减法,你竟心甘情愿,无怨无怒。呵呵!

与台湾人的接触中,了解了,阿祺就是普通台湾人中的一个,大多数台湾人,皆如阿祺。

这次台湾游,有一位我们本地的导游随团前往。一路,除了每天住宿时负责给我们分发房间钥匙,几乎没见与我们团员有过多少交流 。游程最后一天,当阿祺表达行程的圆满,感谢司机阿哥,感谢协助其工作的陪团陆导,感谢游客的配合时,我们这位陪团导游连礼节性的客气都没有,而是急吼吼地传授大家如何防范海关安检的奇招。讲话的语气,表达的方式,落差大到让你一时来不及适应,顿觉全身起了一层鸡皮,低头则落下了一地的鸡毛。 二、景点印象

台湾环岛游,线路的甄选应该是用了心的,起码适合此生也许只去一次台湾的大多数人。自然的、人文的,沉淀历史的、热闹现实的,高大上时尚的、陋巷僻地市井的,可谓够周全。

自然风景,海景的、山景的、水景的,都是我们从小学课本读到后就充满憧憬、台湾风光片里占据排行榜的地方。但说实话,阿里山也好,日月潭也罢,不管文人墨客抒的多么妖娆、风光纪录片拍的多么美轮美奂,但远不及泰山的雄伟、黄山的雍容、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清朗、庐山的奇秀那般震撼人;也不及千岛湖的辽阔、西湖的娟秀、青海湖的纯净那般令人酣醉。台湾的自然风光,最吸引人的其实还是其“自然”,尤其感动于其保持自然的用心。

阿里山,除了稀稀落落的游客,和必不可少的登山栈道,满眼全是长在山上的林木、生在树下的花草和偶或宛在林草间的小水潭。壮阔的林山,巨大树盖下的幽静,千年桧木是主宰,裸露地表盘根错节的树根是主宰,嫩草苔藓是主宰。游览中发现,坐落于景区内的一所叫阿里山香林国民小学的学校和阿里山博物馆,门楣朴素,毫无气派,且也不是方方正正的规则建筑,一看就是迁就了周围环境的产物。日月潭,碧潭四周皆翠山。日月潭水是循环的,用于发电。但你看不到钢筋水泥的发电场所,从导游的讲解中才知,为了保护生态植被,发电场和设施是安放在山峦的“肚子”里的。据说,日潭、月潭“联姻”合并时,诞下了世界上最小的岛—面积不足一公顷的拉鲁岛。出于尊重和保护原住民文化的初心,不仅将诞生于特殊时代的岛名改了,还在岛上遍植原住民邵族人的祖灵神树茄苳,岛周则放置了一些草墩,给予小岛更好的防护。游客不能登岛,游船航过也是自觉远行。其实,远观日月潭,叠翠环碧潭,碧水抱翠珠 ,更美。

台东森林公园,一侧临海,一侧靠路,公园宽阔明朗,内容透明。人造森林、人植麻黄草湿地、人工琵琶湖,一览无余。枕木步道架于空中,自行车道窄到与公园的宽阔不相称,据说皆是出于尽量减少侵占湿地的考虑。本是一座为防护风沙而建的人造公园,却处处展露着自然的生机。

环岛长长的海岸线, 只见澎湃的雪浪、嶙峋的裙礁、峭险的海崖、千姿百态的海蚀沟、海蚀洞、海蚀台。在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的野柳地质公园、七星潭、白沙湾海滩,水蚀风化的岩石、天然的细沙、安布的砾石,扮演着各自处所的唯一主角,单纯、干净而自然。

台湾的人文景点,处处皆因“人景”亮眼。在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不虚。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所有旅游团必去的,也是台湾唯一人流摩肩接踵的景点。相较于北京故宫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皇家气派,台北故宫博物院属低调奢华有内涵型,所有藏品,件件皆精品。时间局限,在匆匆的浏览中,你可能连一件宝贝的完整名称都难记下,更别说记住凝结于其的文化传承和纷繁故事。但你一定会记住几个细节:一是解说和游客分别要戴发送和接收的耳麦,解说要把音量控制到最小,而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听力状况尽可以调到最大,人群静悄悄,大家互不干扰。想想我们的有些景点,几个甚至十几个团同时涌在一个不大的空间里,每个导游嘴边架一口扬声喇叭,你讲你的历史,我讲我的传说,那一种热闹。二是站立在人群中疏导人流和轻声细语提醒游客安静的志愿者,那是一道温婉暖心的风景。

在高雄市的一个由废弃的旧火车站改造成的主体公园里,是旅程中见到台湾人最多的地方。纯纯的小情侣,亲昵,但不过火,使你不由想到琼瑶,她书中的故事也许是杜撰的,但人物一定是真的。年轻的爸爸妈妈陪伴一个或一双儿女,或吹彩色泡泡,或掷飞盘。一位父亲专注于拍照一株小花,年龄不大的儿子则在一旁耐心地等着,不哭也不闹。那种温馨,莫名契合你内心的感动。

还有很多。国父纪念馆庄严的换岗仪式、雕塑般的士兵;花只养牡丹(宋美龄种植的是玫瑰)、草只种兰草、贵族气十足的士林官邸里席地纳凉的普通人 …… 这些,注定你不会轻易忘却。

总体来说, 台湾景点,有一些不一样的“景”,总会打动你、感染你,而有些,则会深深地触动你的神经。

一是台湾景区的“空旷”。台湾景区人少,少到让你产生“空欢”的感觉。虽然由于大陆游客的推动,各个景区已然热闹了不少,周遭也充斥着大陆客的南腔北调,甚至在台湾本地人看来,已经超载到影响游览品质的境地了。但和我们见惯了的各个景区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只见人难见景、观景往往只是变成看人的境况相比,真的不仅仅是“天”和“壤”的区别,而是“景在人中露”和“人在景中游”的差别。

想想曾在黄山景区,为了坐下山缆车,在人的前胸贴人的后背的半山栈道上静站4个多小时的体验;在九寨沟景区,则有在人堆里用近3个小时挤车、只用1个小时走马观景的不幸;而在乐山大佛景区,曾有在绕了几十个弯、望不到头的排队长龙中无奈放弃了游览的遭遇;登泰山、爬华山,目及的永远只是前面人的腿和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台湾,你会看到就餐排队、倒垃圾排队,却见不到景区买门票排队、进门排队、坐缆车排队、上厕所排队、照相排队……

逃离呴噪,只是安静地游景、看景、赏景,在台湾所有景区都能够实现,可我们那些高大上的著名景区不行,“黄金粥”则几乎所有的景区都不行。

二是台湾景区的“纯粹”。现如今,旅游作为一个重要产业,不管条件怎样,各地都在极尽能事把景区、景点包装成一个秀色可餐的美贵人,不关内涵如何,都要把脂粉抹厚了,将金银珠宝戴全了,还要配上一堆伺候其饮食起居的婆子丫头。所以,我们看到,鳞次栉比的吃、喝、玩、娱、购、住,从景的门口不断地向外向远处延伸,往里向景区内的风景拓展。旅游纪念品的摊床可一溜儿从山脚摆到山顶;由于巧妙的设计,在一些景区,出景区时走完必走的土特产品展览通道甚至比游览景点还要耗更多的时间;各教名山,僧人、道士、和尚,带着俗世的微笑,兜售着各色真真假假的圣品;景区里,最迷人的风景日益被观景宾馆、温泉度假村、农家乐休闲苑蚕食,最有故事的景点则日益被卖香烛的店铺、烧香的庙堂、算卦的密室占据。过度商业化,不仅失去的是景区的纯粹,还有旅游的初心。

台湾景区,吃、喝、玩、娱、购、住、游,不是一个美贵人和一群准备上位或已经上了位的丫头的关系,她们也不是挤在一个四合院或“大杂院”里,她们相互之间是亲戚,可帮衬可自活,可走动可独立,疏密有度,且各自都是美贵人。你可以从容地依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这些美贵人,喜欢吃可以吃到极致,喜欢喝可以喝到痛快,喜欢玩可以玩到尽兴,喜欢购可以购到过瘾,喜欢住可以住到舒畅,喜欢游可以游到沉醉。

于是,你见到的阿里山,里面只有一座小小的生活便利店;你见到的陆客必去的日月潭景区,也只是在游客集中休息的区域摆着几个售鲜切水果的小摊,一间卖饮料的小铺,还有游客人人都会吃一枚茶叶蛋的那间闻名全台甚至全国的阿婆茶蛋铺。

也于是,一个随团游,你可以住上院外有公共温泉池、院内有小温泉池、室内有温泉泡汤的独栋别墅。你才不会象在九寨沟景区门口简陋的旅馆里,碰到在两人间里硬生生被塞进三个人,且添一床薄被还要象搞地下工作那样贿赂服务员100元的遭遇。

三是台湾景区的“干净” 。干净在台湾,实际上是全岛的:山干净、水干净,城市干净、农村干净,自然干净、人干净,室外干净、室内干净,明处干净、暗处也干净……

在台湾,能看到的环卫人员很少,诺大的景区,常常寥寥数人有的甚至见不着一个清洁人员。但你偶或会看到劝诫不要乱丢垃圾的志愿人员。而在公共卫生间则能看到“请维护环境卫生,减轻保洁阿姨劳动” 的温馨提示牌。也许正是环境管理上“管理垃圾”的思维和“管理人(垃圾制造者)”的思维的差异,产生了环境是清洁干净还是垃圾遍地的不同结果。

在媒体上我们常看到,环卫工人悬在千仞绝壁上捡拾垃圾的报道,有些景区,环卫人员几乎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但依然处理不完随处都扔的各色垃圾。

我五味杂陈的内心啊。

三年前,送儿子上大学。在珠海看到,那儿的环卫人员都不用在大街小巷扫垃圾,而是骑着自行车,从街上的这个垃圾桶到另一个垃圾桶,不断地把可回收垃圾分离出来,投进挂在自行车上的筐子里带走。慨叹:珠海的文明程度超前我们三十年,他们都不随地丢垃圾了。

今日去台湾,看到他们连垃圾桶都没有了。慨叹:台湾的文明程度超前了珠海三十年,他们都不产生公共垃圾了。

再看看自己的身边。为了提高城市的卫生干净程度,扫街的机器设备在增加,环卫工人人数在增加,值扫时间在延长。据说监督环卫人员工作的方式之一,就是巡看其在工作期间永远处于不停打扫捡拾垃圾的状态中。每次夜晚回家,看到灯红酒绿的街道上依然晃动着的环卫工的身影。说不出的滋味。

不改变制造垃圾的人,仅仅倚仗设备、设施和工人,再高级的清扫车、再稠密的垃圾桶、再多的环卫工人,皆是枉然。

新修建的天马湖,起初尚未来及放置垃圾桶时,难见随地丢弃的垃圾。忽一日,稀疏地放置了一些垃圾桶,垃圾便从桶边开始向桶周蔓延。再一日,忽然发现,垃圾桶竟然成了景区扎眼的一道“风景”,多了、密了,和周边不协调了。最关键的是,地上的垃圾竟然也更多了。

我们引以为傲的城市氧吧—植物园,一日上午进去,慨叹遍地垃圾的丰盛和人在垃圾中的“自然” 。

三、城市印象

绕岛一周,台湾主要的县市基本都会经过。但对城市,直接的接触很少,坐在旅游大巴中,直觉感到都是从城市边缘穿过。台北、桃园、新竹、嘉义也好,高雄、垦丁、台东、花莲也罢,其城市风貌有什么特点,概念模糊。这也正是随团游的缺憾之一。

招牌印象——

在不多的接触和匆匆的掠过中,种在记忆的,有不断从眼旁闪过、看起来都认识但却写不正确的各种招牌上的繁体字。记得导游阿祺在介绍自己时,特意强调自己的姓名,笔画合计有45划。因为兴趣,亲自数了数,但无论数几遍,皆是44划。请教导游,才发现,繁体字的细微差别,真不是照猫画虎可以诌出来的。这倒激起了自己对繁体字的一点兴趣,后在百度娘里搜了搜,竟对保留传统中的“去其糟粕、留其精髓”又多了一分慨叹。

马路印象——

种在记忆的,还有台湾街道上的“透明”和处处“为人着想”的种种细节。台湾城市的街道,宽的不多,但奇怪的是,不但车不拥人不挤,甚至还有一种旷疏的错感。仔细观察,原来他们的街道,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到人行道,都在一个水平面,甚至大多数沿街商铺的门槛也与道路在一个水平面上,且相互之间除了用划线、或稍有差异的颜色区分外,鲜见采用路面落差、绿化隔离带、隔离防护栏等强制性分隔办法,再加上人家没有商铺在门外延伸摆货的"探头"经营,也没有自行车、三轮车、摆摊车等杂七杂八的随意停放,这就大大节约了道路空间,也提高了道路的利用效率。

而我们的城市道路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景。通常的格局是这样的:沿街商铺门前台阶下,是人行道;连接人行道的,是非机动车道,而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间,路面大多要有一点落差;隔离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的,通常是行道树;而为了给行道树下浇水,必须要围砌二三十公分水泥圈,而为了“保护”树下的景观灌丛,要再依水泥圈竖上近一米高的围栏;相向的机动车道间,会植一米多宽的景观绿化隔离带,当然,这样的隔离带也需要浇水,自然也需要砌个水泥圈。这样算下来,一条功能较全的城市马路,倒给你设置了不下十处的障碍,而台阶、行道树、绿化带,则挤占了近一半的道路面积。

道路格局的不同,反映的是思维格局的差异。

思维是“人至上”的格局,道路就会是最方便车跑、最方便人行的道路;思维是“无人”的格局,道路就会是花架子道路,就会是好看而不好走的道路;思维是“人性善”的格局,道路就是通透的、开放的,而设满一道道障碍的路,则肯定是缘于“人性恶”的思维格局。

路的格局,反过来又深深地影响着人的格局。往往一条线,也许是你绝不逾越的雷池,而一圈精致的围栏,反而成了你突破道德红线的诱因。

文庙旁边有一栋楼,一层门廊下皆开商铺。雅致的门廊,遮荫挡雨,本是人们行走逛店的好去处。无奈商铺邻里之间,几乎家家都用冰柜、电动摩托或无名杂物阻隔,逛店,你必须出甲户,下台阶,再上台阶,才能再进乙户。而在中午日烈或遇下雨下雪时,你只能望着挡雨的门廊和廊下的荫凉,继续走在毒日下或大雨大雪中。

上班路上,行道树下。没放防护栏时,树下花木郁郁葱葱,也没见市民随意进入花池,随意摘取或践踏花木。设了防护栏,你便时常看到 环卫工人爬在护栏上捡拾里面的垃圾。而设置在花池中段的公交候车点处,更见护栏被扭断、花木则被踩平。

南城门楼广场东侧,几家商铺经营的是自行车、电动车售卖。铺子前宽宽的人行道,俨然就是自家的地盘:展览车、组装摊密密地摆满整个人行道,行人只能“见缝插针”走或直接走进机动车道。

诸如此种现象,台湾不见,估计也真的没有。

商铺印象——

台湾普通街道两侧,也是商铺林立,门面一般都不大。门楣也没有我们仿古街、步行街惯常的那种整齐划一,而是充满着平常生活的烟火味。印象中,有三种店最多。一是据说可以包办一切的7-11便利店多,二是牙科诊所多,三是动物医院多。有人戏言,人类真正的现代文明诞生于厕所的修建,而人类文明程度的螺旋式上升中,对牙齿保健的重视和动物保护意识的觉醒,又都算是标志性事件。不知是不是真的?

声音印象——

台湾的城市可以用“安静”来形容。人,安静地走路,静静地等车,轻声地说话。车,不仅在城市道路上不响喇叭,奇怪的是在乡村,我们法律上规定在经过村庄、学校、特别是山路转弯处必须要鸣的喇叭,他们也是静悄悄地通过,几乎从不鸣笛。商铺安安静静地做着生意,不象我们,家家门口架个音像,流行乐、红歌、广场舞曲、古典音乐、打击乐混响一片。

台湾的公园里、马路上,估计也没有提着声音巨响的小收音机,一边听新闻、听相声、听说书、听戏曲,一边健身的老者。

在台北,也见道一群跳广场舞的老人,但人家的舞场不是街上、不是广场、不是公园,而是街边一个象南方建筑里常见的“天井”似的院子里,音乐也不是山响,而是音量小到如听佛音。想想,我们不大的广场里,挤着十几个广场舞队,个个音乐山响,再夹杂两个吱吱扭扭的二胡队,两个南腔北调的卡拉ok队。那一种吵闹。

在台湾,城市里最大的噪声来源于庞大的机车(就是燃油的摩托车)队。据导游介绍,2300万人口的台湾,机车的保有量是1500万。但听了有关机车的种种故事,比如机车是每个台湾人年轻时的梦想,只有骑机车才能有那种“帅到头发竖起来”的体验,机车还是警察执勤的工具,等等。再看看眼前,所有开机车的都无一例外地戴着漂亮的头盔,且又那么地遵守交通规则。你立马觉得机车声也没有那么讨厌。

四、乡村印象

如果台湾的城市是“安静”,那么,台湾的乡村可以用“寂静”来形容。

在八天的游程中,发现一个不得其解的现象:在我们辽阔的大地上,不管是坐火车,还是乘大巴,尽管人数稀落、星星点点,但总能看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各种各样的田地里劳作。但台湾没有。我曾在大巴上刻意地搜寻,但一无所获。在西海岸行进时,只看到碧波万顷、连绵不绝的稻田,在其东海岸行进时,则是接续不断的各种林田。且每一处果树的高矮形状几乎都一样。从远处望去,树冠都在一个水平面上,树桠要么全是五叉,要么全是三叉。让你感觉那儿的树不是种出来的,而是从工厂里标准化生产出来的。

台湾的乡村是悠闲的。在鹿港小镇老街,我们的大巴到那儿时已近傍晚,虽然日落尚早,游客尚有,但烧烤摊、鲜榨果汁摊、水果摊,各摊主都已开始做收摊的准备,脸上平静安然。没有我们 常见的那种唯恐放走哪怕最后一个顾客,宁可“不生活”也要急吼吼、忙不迭揽客的摸样。

一次旅游,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什么会植入你的灵魂,莫名地让你怀念。有时候,触动你的是风景;有时候,触动你的是人。有时候触动你的是故事,有时候触动你的是氛围。台湾之旅,感触较为复杂。有些地方,你去过了,觉得去一次已够。有些地方,去过一次,你觉得值得还去。

有机会,台湾值得再去。

本文标题:印象初-演员阅读剧本的初次印象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0652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