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和

发布时间:2018-05-09 所属栏目:中国文化

一 : 说文解字:和

说文解字:

"和"

和【和龢】(hé、hè、huò、huó、hú)

“和”,异体为“龢”。汉字简化前,“龢”与“和”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和”为形声字,从口,禾声。

小篆“和”可视为由“千”、“人”、“口”组成。千人一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和谐也。“和”的本义是和谐、协调。表此义项时读作“hé”。《说文?口部》:“和,相应也。”“禾”为麻、黍、稷、麦、豆等五谷的总称;“口”为进食的器官和发声的主要器官之一。五谷为生存之本,只有五谷丰登、丰衣足食,天下方能和谐安定。五谷为素食,口吃五谷,寓意不杀生。“和”在人和自然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龢”为形声字,从龠,禾声。“龠”是一种管乐器。“龠”中有三“口”,“三”为众,意为多个出气发声之口,众口齐鸣,莺歌燕舞;“冊”意指很多乐管依次排列,“亼”为集合、聚集。因此“龢”指多人一同吹奏乐器,节奏一致,旋律和谐。具体到人与事,则为和睦、和顺、和煦、调和、祥和。“和”是天、地、人之间的协调与统一。

“和”,单看字形,为大地生“禾”可养天下之“口”。和平的基础是人人有饭吃。“仓廪实而知礼节”即此之谓也。所产不足以养天下之民,就会出现掠夺和战争。如果老百姓食不果腹,和平、和谐便无从谈起。“和平”一词也源于声音的和谐。

《国语?周语》:“乐和则谐,政和则平。”音乐和拍就是和谐,政策和顺就有和平。人生的诸多苦难归根结底是缘于不和。“不和”让社会动荡,让人心混乱,让人伦纷杂,让道德沦丧。

“和”从禾,从口,也寓指收获庄稼时百姓欣喜。《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平庸之调多人唱和(hè),

清高之音应者寥寥。“曲高和寡”比喻思想、言行、文艺作品等的高深,不能为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和”后来又加上了唱和、和答等含意。虽范围有所扩大,但未离本义,“一唱一和”就是这个意思。在这个意义上,“和”读音为“hè”。

一唱一和是相互配合,彼此呼应,行为一致,声音和谐。和谐的声音被称为“天籁”。因此,“和”有和谐、调和的意思。《易?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一只鹤鸟在树阴下鸣叫,它的好伙伴声声应和:我有好酒,想与你一起享用。在声音上,这是鸟类之间的互相唱和。在画面上,这是一幅生态和谐的美好图景,让人陶醉于大自然的美妙。《老子》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和”是天地的法则,也是做人的道理。自然环境讲“和”,万物共生共荣;人际关系讲“和”,大家和睦相处;吃饭做菜讲“和”,营养均衡,滋味调和;修身养性讲“和”,不焦不躁,心情怡和。和谐使自然和人生都处在恰当的黄金分割点上,优美而惬意。

“和”有温和的意思,取中和、不偏重之意。又可做动词,指搅拌、混合。表此义项时读作“huò”。沈括《梦溪笔谈》:“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而当表示将粉状物加液体后搅拌或揉弄使之粘在一起时,则读“huó”,如和面、和泥等。“和”也读“hú”音,是打麻将或斗纸牌用语,表示赢了。

“和”有和谐、和睦、不争之意。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保持社会和谐。《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兵将的团结一致。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政事通达,百姓和睦安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会兴盛。传统京剧《将相和》以“和”字为纲,从廉颇的不平、挑衅,蔺相如的隐忍、退让,到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的情节,讲述了老将廉颇与贤相蔺相如尽弃前嫌、共扶社稷的千古佳话。

“和”还指天气温和或人的态度谦和。《岳阳楼记》中有“春和景明”之句。春日晴和,阳光明媚。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说话谦和,脸色平易。谦和的态度就好像和煦的春风,使人心平气和,许多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和”同样也是人体健康的标准。传统医学有“平人”(《素问?平人气象论》)之说。“平人”指气血调和的健康人。中医理论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失“和”就会失去健康。健康和疾病是相对而言的,故在诊断方法上,古人利用健康人平静的呼吸、脉搏和脉象等正常生理特征,与患者进行比较、对比,作为判别病症的依据之一。在治疗上,中医理念就是以调和、调理为手段,以使人体重新获得平衡,恢复健康。

除了身体的调和、调理之外,人心也须调和。大地之美,要靠地、水、火、风相调和;人心之美,要靠心、气、爱、力去调节;人与人之间,心要和,气要和,爱要和,力要和。只有这些都达到和谐统一,再加上外在身体的强壮,才是真正健康之人。凡事当以和为贵:世界需要和平,社会需要和谐,家庭需要和睦,人与人相处需要和气,而身体也只有气血调和、阴阳平和方能延年益寿。

天地人“和”

1解释

在中华民族独有的处世观念,其核心文化思想,为一“和”字,经过5000多年的心心相传,已演变为一精神,升华为一种境界。鹤者,和也,鹤(和)翔(祥)千年,往返于天地,百鹤齐翔,秩序井然,群栖群落,互助互爱,俨然一温馨祥和的社会群落,从而诠释了“天地人和”的概念。天地人和,它阐述了一种思想,颂扬了一种精神,顺应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更为我们的生活指引了方向。有“天时、地利、人和”则事业昌盛,人生吉祥如意矣!

2出处

《庄子》“天地人和,礼之用,和为贵,王之道,斯之美”

《孙子兵法》始计篇有云“天地人和”:“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凡此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3文化

人与自然合为一体,是道家的主要思想。是庄子思想的精髓。是对老子思想的承接。对中国文化起到深远的影响。中国道教文化就是受其影响。

人,生长于天地之间.下立足于”地”,上敬奉于”天”.在”天地”之间休养生息本意应该是取其”中”吧!这个”中”,我情愿将其看成是”中庸”之意.古人对于”中庸”的解释是这样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另有”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的说词.而我对于”中庸”的理解则是:”中庸”不是平庸,不是碌碌无为,而是待人接物适可而止,恰到好处;”中庸”也不是毫无主见,人云亦云,而是追求一种和谐的统一。再者,天地之间的含义对于自己与后人,还有”顶天立地””敢作敢为”之说.我情愿于天地之间将我自己的思想与做人方式毫无保留的展现给世人,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在我的内心深处,为人处世,做自己与坚守”中庸”并没有矛盾,而只是一个人对于人生的态度.

人,是做人,也是为人处世.人为万物之本,亦为世界之主.做人,是一种态度,也是一门学问.学会如何做人,则人生无忧也.我欲做人,应先学会立足于”天地”之”中”,以”中庸”的态度处理人生中的诸多事物,本是我始终的追求.

和,为”中和””和谐”之意.”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另外,”和”者,”鹤”也!鹤(和)翔(祥)千年.鹤,往返于天地,百鹤齐翔,秩序井然,群栖群落,互助互爱,俨然一温馨祥和的社会群落.

”天地人和”---将人置于天地之间,将人处于”和谐”与”平和”的世界之中.它所阐述的是一种思想,更应该是一种境界.”天地人和”,传承于古而宣扬于今,坚守”中庸”之道,顺应社会发展,共建”和谐”与”和平”.更有”天时,地利,人和"之意。天地人和,天地人合。"

4道法诠释

人法①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第二十五章》)

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则纯任自然,以它自己的本来样子为法则。 “道”,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本源,是无形无象的一切“物质”的根本,是“天地万物之母”。一切有形的物质形态,一切无形的物质形态,都从“道”中分离出来的。“道”,是有形物质形态和无形物质形态的混合体。老子对“道”的描述是这样的: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无声又无形,独立长存永无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它可以算做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原。从我们生存的这个时空来说,“三才者”,天、地、人。人是顶天立地的,“天、地、人”在“道”中运行。运行的规律是: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取法于自己的本然。“道”是总规律,总括整个宇宙物质形态运行的法则。而“天、地、人”,是仅仅从人类生存的这个“特定的”小时空而言的。 “道”的内涵,无量无边,在不同的生存时空中,不同的“生命形态的人”,对“道”的认识和理解是不相同的。这即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高低不同的“生命形态的人”,智慧不一样,生活的空间、环境不一样,“道”的存在方式也不一样。在佛、菩萨、缘觉、声闻,这四种圣人的眼睛中,看见的“道”,和我们凡夫所看见的、体悟到的“道”,是完全不一样的。老子是世间的圣人,他老人家对“道”的观察点,是站在“天、地、人”之间。所阐述的“道”,正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我们要以圣人为老师,以天地万物为老师,成就自己的人生大智慧。

-----------------------------

“汉字”留下的年度记忆











不知不觉中,中国的年度汉字评选已走过了7个年头,除了2012年的年度汉字“梦”和“微”,我们不妨再来一次“温故”,重新审视一下从2006年至2011年的中国年度汉字。这些汉字镌刻着我们当时的哪些记忆?浓缩着当年怎样的“年度表情”?通过对这6个字的寻根溯源和再度咀嚼,我们会有哪些新的感悟?

2006

在2006年“汉语盘点”年度关键字词评选中,“炒”得票率58.33%。炒股、炒基金、炒二手房、炒作,只要和“炒”有关的行为都呈现一片火热。

“炒”

“炒”乃一种烹调方法

“炒”,形声字,从火,少声。

“火”为物体燃烧时的状态,“炒”从“火”表明与火焰、火候等有关;“少”为不多,也表示时间短。“炒”为“火”,意为所炒食物数量少、所加的水少、所需时间少、火燃烧时间少,也说明所需要的火少。“炒”指一种烹调方法,即把食物放在锅里加热翻动使熟或使干。

不同的菜肴需要不一样的火候,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用火不可过猛,否则菜会焦煳。“炒”从“火”,强调了烹调过程中要把握好火候。人们常说“炒菜做饭”,“炒菜”二字就不单指将菜烹炒这一方式,也可能是蒸或者炸,但唯独以“炒”来泛指,足以说明它在烹调技术中的地位了。

在茶的制作当中,炒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另外,“炒”也是中药的一种炮制方法。是将药材放在锅内加热、翻动,以达到一定的要求。炒时不加辅料叫做“清炒”,加辅料同炒的则有麸炒、土炒、米炒、酒炒、醋炒等。

不过,“炒”字的很多用法已经脱离了“炒”之本义,而是取其火上煎炒之感受,比如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贯休和尚《偶作五首》中,描述了蚕妇辛辛苦苦种桑养蚕,可官吏贪婪,巧抢横夺而去,于是“机生机,巧生巧,心镬烘烘日煎炒。”揭示出蚕妇内心的焦灼,仿佛被放在锅中煎炒一般。

现在更出现许多跟“炒”有关的新名词,“炒鱿鱼”,比喻卷铺盖走人。一开始,炒鱿鱼只是上对下的行为术语,但经过演变,员工辞职、离职,也可以说是将上司、老板给“炒”了。除此以外更有“炒冷饭”、“炒地皮”、“炒期货”等等,最值得说上几句的还有“炒作”。“炒作”原指频繁买进卖出,制造声势,从中牟利。后来更多成为一种宣传手段,为了扩大人或事的影响或知名度,而将如风似影的事情拿出来大加聒噪一番,甚至通过媒体煽风点火、添油加醋。“炒”音同“吵”,有的人甚至通过相互的诋毁、攻击、争吵的手段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实则应称为“吵作”。

2008

这一年,国人共同经受了雪灾和地震的严峻考验,体现了“人心和”;北京奥运,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齐声歌唱了一曲祥和的《我和你》,显示了“宇内和”;金融海啸,我国政府斥巨资与欧美等国携手对抗这场危机,这是“和”的最佳演绎。天时地利人和,惟以“人和”最为关键……

“和”

“千” “人”一“口”谓之“和”

“和”,异体为“龢”。汉字简化前,“龢”与“和”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和”为形声字,从口,禾声。

“和”可视为由“千”、“人”、“口”组成。千人一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和谐也。“和”的本义是和谐、协调。表此义项时读作“hé”。《说文·口部》:“和,相应也。”“禾”为麻、黍、稷、麦、豆等五谷的总称;“口”为进食的器官和发声的主要器官之一。五谷为生存之本,只有五谷丰登、丰衣足食,天下方能和谐安定。五谷为素食,口吃五谷,寓意不杀生。“和”在人和自然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龢”为形声字,从龠,禾声。“龠”是一种管乐器。“龠”中有三“口”,“三”为众,意为多个出气发声之口,众口齐鸣,莺歌燕舞;“”意指很多乐管依次排列,“亼”为集合、聚集。因此“龢”指多人一同吹奏乐器,节奏一致,旋律和谐。具体到人与事,则为和睦、和顺、和煦、调和。“和”是天、地、人之间的协调与统一。

“和”,单看字形,为大地生“禾”可养天下之“口”。和平的基础是人人有饭吃。“仓禀实而知礼节”即此之谓也。所产不足以养天下之民,就会出现掠夺和战争。如果老百姓食不果腹,和平、和谐便无从谈起。“和平”一词也源于声音的和谐。《国语·周语》:“乐和则谐,政和则平”。音乐合拍就是和谐,政策和顺就有和平。人生的诸多苦难归根结底是缘于不和。“不和”让社会动荡,让人心混乱,让人伦纷杂,让道德沦丧。

“和”从禾,从口,也寓指收获庄稼时百姓欣喜。“和”是天地的法则,也是做人的道理。自然环境讲“和”,万物共生共荣;人际关系讲“和”,大家和睦相处;吃饭做菜讲“和”,营养均衡,滋味调和;修身养性讲“和”,不焦不躁,心情怡和。

2009

“被自杀”、“被就业”等新词语在2009年生发出大量“被××”结构的流行语,如“被捐款”、“被涨薪”、“被幸福”、“被艾滋”。这个新兴于2009年的网络热字,表达了公众对于公民权责名实相符的呼唤……

“被”

“被”本从“衣”乃同“披”

“被”,形声字。

“被”从衣,皮声。“皮”又可视为“披”的省字。“被”即被子,是睡眠时用以覆体的夹被。被子是披在人身体之上,具有御寒遮体的功能,故其字形以“衣”、“皮”相合明其意。《说文·衣部》:“被,寝衣。”

被子是人睡眠时覆盖在身体上以保暖的,因此“被”有覆盖、遮盖之义,如阮籍《咏怀》:“凝霜被野草”。野草被凝结的霜给覆盖了。“被”又引申为遭受、蒙受之义,如“被水”指遭水灾;“被命”指奉命、受命。《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秦王于是又向荆轲刺去,荆轲遭受了八处创伤。“被”作动词还有及、达到之义。《玉篇·衣部》:“被,及也。”“被及”指延及,广及。《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向东到达沿海,向西到达流沙地区。

“被”由遭受之意引申为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有使、让之义,“被告”为被指控犯法的人,尤指刑事案件中被指控犯法的人。“被侵略”指受到外来侵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被”还有穿着之义。“被坚执锐”指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被朱佩紫”指穿红袍,挂紫绶,意身为大官。“被”有打开之义。“被发”指发不束而披散。“被发左衽”指头发披散不束,衣襟向左掩。这是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借指中原地区的人受少数民族统治。

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包在果实里,像给种子盖上了一层被子,此种植物称为被子植物,它是种子植物的一大类,是地球上最完善、出现得最晚的植物,胚珠生在子房里,种子包在果实里,不露出来。常见的绿色开花的植物都属于这一类。

2007,2010

2007年汉字评选,“涨”字独占鳌头。“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这是当年最流行的一句话。虽然有关部门认为这不是“通货膨胀”,但物价直线上升是不争的事实。猪年猪肉像坐火箭般攀升;股市牛气冲天,散户在涨势一片大好下入了套;很多人硬着头皮当了房奴,也是因为担心房价继续涨……

和2007年类似,更多网友用“涨”字表达了对物价直线上升的不满,坐飞机的发现燃油费涨了,开小车的发现汽油又涨了,买菜的发现大蒜、黄豆、绿豆、姜统统都涨了……从“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到“苹什么”……“涨”字道出的不仅仅是无奈。

“涨”

“水”“张”为“涨”

“涨”,繁体为“漲”。形声字,从水,张声。

“水”是湖水、河水、江水、海水;“张”为扩张、张大、张开。“水”“张”为“涨”,为水流漫延扩张、水位上升。《集韵·漾韵》:“涨,大水。”本义为水面升高,读为“zhng”。“水”“张”为“涨”,还可理解为涨是有水分的,例如物价上涨、涨幅等。

“涨”这本义,为现代常用意义。范成大《喜雨》:“今朝一雨添新涨,便和翻泥种荷花。”“涨”表示上涨的水。郭璞《江赋》:“冲巫峡以迅激,跻江津而起涨。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纵贯巫峡水流湍急,跨越江津水势汹涌。李贺《南园》十三首之十三:“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柳花纷飞到处弥散,一场新雨涨满麦田。岑参《江上阻风雨》:“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

水位上涨而致水汽蒸腾、弥漫、故“涨”又引申为(烟雾)充满、弥漫,读为“zhàng”。陆游《雨中出谒归昼卧》:“缩雨盈车辙,秋风涨帽裙。”雨水聚积车辙,秋风把衣帽鼓胀充满。“水”(液体)“张”(扩张)为“涨”,还可引申指血液、血脉的扩张,进而引申指情绪等方面的高昂、高涨。如词语“涨溢”,即比喻人的感情激动。山东农谚:“日落乌云涨,明天好晒酱;日落乌云坐,明天好推磨。”意思是太阳将要下山的时候,如果乌云增加,明天将是晴天,可以晾晒物品;如果乌云有下降的趋势,则往往是阴天,只能在屋子里推磨了。“张”于此处为增多、增加之意。“涨”还可表示体积增大,有鼓胀,膨胀之意,后作“胀”。如豆子泡胀了。

“涨”由本义可以引申表示增加、高出。如“物价上涨”是说物价比以前高出了一些。货还是以前的货,但是价格上有了水分,所以叫“涨价”。“行情看涨”是商业用语,意思是货物的价格有增加的动向;“涨幅”是指增长的幅度。

2011

“控”字一方面承接是2010年度国内字“涨”而来,有涨就有控,有涨就需控,一个“控”字反映了政府的努力和百姓的期盼;另一方面,一系列的“XX控”,更折射出“控”已成为一种生活状态。不管被“控”还是成为“控”,都意味着生活与生存处于某种力量的包裹之下……

“控”

“控”的本义是“引弓”

“控”,形声字,从手,空声。

“控”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空”是尽,意思是尽其全力。“控”的本义是引弓。拉弓射箭离不开手的动作,故从“手”;搭箭张弓是将积聚的力量在瞬间释放,只有竭尽全力才能做到,故从“空”。箭矢的远近、方向受手的把握与制约,故“控”也引申指控制、掌控、操控。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其中的“控”字就是开弓的意思。“控”由开弓之手用力可引申指勒马。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控骄弓,鞭袅芦花。”“控马”就是骑马的时候要双手勒住马缰来驾驭马匹。“控名责实”意思是使名声与实际相符。其中“控”是引的意思;“责”是求的意思。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扼襟控咽”比喻据守险要之地。宋代周邦彦《汴都赋》:“扼襟控咽,屏藩表里。名城池为金汤,役诸侯为奴隶。”唐代王勃《滕王阁序》:“控蛮荆而引瓯、越。”其中的“控”为“控制”,指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照控制者的意愿活动。

“控”从手,表示用手去控制、操纵。

点击:汉字与汉字文化圈---中国文明网

二 : 三界先生说文解字(一)

人——

拆分:一撇为大人物,一捺为小人物。

寓意:一个伟大的人必须获得一些小人物的支撑,方可屹立不倒。小人物的无私奉献,成就了伟人的高大形象;伟人的包容与卑谦,使小人物成为人群中不可或缺和不可分割的一分子。这就是中国“人”。

三 : [学术资讯]萧氏《说文解字》2

②“直”,(十+且),“十”乃 与地面呈直角的水平状态也,“直”就是(停放平稳也、不倾斜也),而后是一切的(平行)与(不倾斜)之状态也。

“伸直”,“为其直冤”,“挺直”,“直线”,“直立”,“直径”,“中通外直”,“横平竖直”,“直道而行”。“径直”,“直视”,“直堕其履圮下”,“直尔大胆”,“直入坐”,“直抵……”,“直到如今”,“直至初六”,“直诘*曰”,“直陈”,“直谏”,“直达”,“直接”,“直截了当”,“照直走”,“直系”,“直隶”,“直辖”,“直属”,“直性子”,“直觉”,“一直”,“直好世俗之乐耳”,“直以为不能”,“直到如今”,“直个儿哭”,“简直”,“直可惊天地”,“是直用管窥天”,“直不百步耳”。

由“不倾斜”而“正”,“正直”是也。“直哉**!”“正道直行”,“理直气壮”,“师直为壮”,“心直口快”,“**直正的很”,“直截了当”,“直言正色”,“直言不讳”,“夫君之直臣”,“直爽”,“率直”。

通“值”。“价”,“爰得我直”,“象床之直千金”,“马各直其算”,“受其直(人工钱),怠其事。”“直(当)东序西面”,“武库正直(当)其基”,“直(当)夜溃围”,“**之卒,不可以直(当)**锐士。”“入值(当班)殿中”,“直(当班)于省内”,“***使直(当班)……”,“人生直(当)作百岁翁”,“直(当作)教笔底有文星”。

补充说明:“直”,《说文》为正见也。

跟这儿说说“值”——

“值”,它是单人旁的,首先它是(人工钱)。它之所以会用为(人工钱),应该是由(秤杆的平直)而来的(相当)也,所谓“值当”;是以它也多用为(当)也,所谓“当值”。

“价值”,“宝剑值千金”,“可值千万金”,“钗值几何”,“它值多少钱”,“可值钱了”,“一文不值”,“升值”,“贬值”,“比值”,“值得”,“不值当的”,“不值一笑”。

“值班”,“值勤”,“与**相值”,“值遇不幸”,“值更”,“值宿”,“值夜”,“正值三夏大忙期间”“值**岁试”“后值倾覆”“退值回来”“值日功曹”,“宁见**,无值**之怒。”

补充说明:“值”,《说文》为措也,不沾边的。

跟这儿说说“价”——

“价(價)”,看那(價)了吧,它依然是单人旁的,它首先依然是(人工的买卖也),而后才是一切的买卖。

“价人”,“小价”,“……走价驰书来诣”,“代价”,“价码”,“价格”,“价钱”,“涨价”,“待价而贾”,“胡贾欲价著不识”,“百战百胜价”,“以求重价”,“请以平价取之”。

③“宜”,平放于家中也,是以它既有“合适”、又有“该当”之意也。

“合宜”、“适宜”“宜子”,“宜民”,“宜时”,“宜春”,“宜年”,“有关事宜”,“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宜于……”,“万物之生得其宜也”,“安宜”,“静宜”,“景色宜人”,“宜于游玩”,“权宜之计”,“将施于宜”,“国亦宜矣”。“浓妆淡抹总相宜。”

“宜当”,“**为王,不亦宜乎!”(**做君王,不是该当的吗!)“**为王宜也。”(**做君王该当的。)“宜乎**为王也!”(该当啊**做君王的!)“宜其为王也。”(该当他做君王的。)“宜管子之得以展布其才也。”(该当管子的得以展布其才的。)“宜预止之”(应当预先制止的)。“宜速乘之”(应当赶紧趁这机会的)。“事不宜迟”(事情的办理不应当再迟疑。)“不宜倨见长者。”(见长者不应当倨傲。)“……宜然”(应当这样),“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宜将剩勇追穷寇”,“案主当宜行其正理”,“宜无嫌于往初”,“不宜有所过(过访)”,“宜付有司论其刑罚”,“宜乎众人矣”,“不宜操之过急”,“宜速归”,“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宜更历之过也”,“宜无往而不利也”,“夫子之云,不亦宜乎!”“……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至于那“宜若无罪焉。”(应当像是无罪的。)怎么弄出个“殆,大概”,矧“殆”训为“大概”已属不妥!

103#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6-27 19:49:00

《假乐》“假(赐予)乐君子,显显令德。宜(适宜)民宜人。”(赐予快乐的君子,美德好显明,有宜于民人。)《常棣》“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孥,儿子)。”(做事要相宜于你的家室,安乐你的妻、子。)不作什么“安”。《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前往的女子在出嫁,相宜那家人。)不作什么“善、和顺”。《蓼萧》“既见君子,孔燕(安闲)豈(恺,和乐)弟(悌,顺从长上)。宜兄宜弟,令德寿豈。”(已经见到您,很安闲很和易。相宜于兄弟,和乐长寿有美德。)《凫鹥》“公尸来燕(宴饮)来宜。”(神主来宴饮来相宜主人。)《玄鸟》“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荷,担承,承受)。”(殷受大命皆适宜,百种福禄这承受。)《閟宫》“是饗是宜,降福既多。”(这祭飨这适宜,降福尽多。)《女曰鸡鸣》“弋(射)言加(施及、射中)之,与子宜之。”(说着射中的,与你相称的。)不是什么“烹调。”它就是在说(射中几个野鸡、大雁的,在你是应该的——不在话下的。)“宜言饮酒,与子偕老。”(应该说喝点酒,与你一起到老。)《裳裳者华》“左(佐,辅佐)之左之,君子宜之。”(辅助的辅助的,君子的相宜的。)不是什么“安于职掌”。《螽斯》“螽斯(多子之虫)羽,诜诜(众多)兮。宜(相称)尔子孙。”(螽斯的翅膀,众多啊,相称你的子孙。)不是什么“多子孙”。《棫樸》“奉璋峨峨(高),髦士攸宜。”(高高捧起玉酒壶,英俊人士所相称。)《鸳鸯》“君子万年,福禄宜之。”(君子寿万年,福禄相宜他。)不作什么“安”。《君子偕老》“象服是宜。”(画服穿上这合身。)《缁衣》“缁衣之宜兮,”(黑色官服的相称啊,)《小宛》“哀我填(低下)寡(贫穷),宜岸(犴)宜狱。”(可怜我低下贫穷,相当于在监狱。)不是什么“乃、仍、且”。《閟宫》“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多)。”(合适的大夫众臣,邦国这好多。)不是什么“和顺”。《天保》“罄(尽)无不宜,受天百禄。”(尽物没有不相宜,接受上天百种福禄。)《公刘》“既庶既繁,既顺廼(乃)宜。”(已经繁衍众多,已经顺当乃相宜。)《假乐》“穆穆皇皇,宜君宜王。”(肃敬又光明,应当做君王。)《节南山》“不宜空我师!”(不应当空乏我军队!)《鸳鸯》“君子万年,宜其遐福。”(君子寿万年,应当有那远福的。)《文王》“宜鉴于殷,骏(大)命不易。”(应当借鉴殷的灭亡,大命不容易。)《谷风》“黾勉同心,不宜有怒。”(夫妻勉力同心,不应当有怒骂。)《瞻卯》“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脱)之。”(这些应是无罪人,你反而收捕的。那些应是有罪人,你反而解脱的。)《云汉》“敬恭神明,宜无悔怒。”(恭敬神明,应该没有恼怒灾殃。)《角弓》“如食宜饇(yu 饱)。”(如请吃饭应管饱。)

补充说明:“宜”《说文》为所安也,《尔雅》为事也 ,《苍颉篇》为得其所也。

跟这儿说说 “谊”和“义”。

“谊”乃合适的言语也,它之所以首先跟“友”结合成“友谊”,正因为“友”乃(同志者也),宜其言语之相宜也。“深情厚谊”,“余结谊兮梁门”。

通“义”。“素闻先手高谊”,“武王行大义”,“会意者,比类合谊。”“儒者竞复比谊会意”。“……,所谊可传。”“质问疑谊”,“……,论谊考问”。

“义(義)”乃“仪(儀)”之古字也,乃人之形貌也,所谓“仪表”,就是(人的外在形貌也)。而后是“义”和“仪”不存,且各自又生出些枝节来。

“义”。“秉威义”,“署行、义、年。”“义形”,“义度”,“义行”,“*有义德之美也”,“尚考**之义”。

至于“意义”,“意”乃(心音)、“义”乃(外表),是以就是“意义”(心音之所表也)。“字义”,“文义”,“本义”,“词义”,“释义”,“含义”,“微言大义”,“望文生义”,“备闻六经之义”,“引喻失义”,“见义远”,“义理”。

“名义”(名字所表也)。“以**的名义”。而后是名义上的:“义父”,“义子”,“义齿”。

而后是《说文》所谓“己之威仪也”,也就是那种庄重的做派,所谓“正派”、亦即“正义”也——(符合正道的做派)。“道义”,“有正义感”,“应尽的义务”,“舍生而取义者也”,“义不容辞”,“义愤填膺”,“义气用事”,“行侠丈义”,“丈义直言”,“见义勇为”,“侠肝义胆”,“义薄云天”,“义无反顾”,“义正辞严”,“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义不赂秦”,“义不成命”,“宣昭义问”,“忠孝节义”,“吾义夫也”,“义形于色”,“义士”,“起义”,“义师”,“义举”,“义旗”,“义冢”,“义演”,“义卖”。

通“宜”。“义者宜者也”,“利物为义”,“度义而后动,能保其土。”“义事”

通“谊”。“忘恩负义”,“恩断义绝”,“无情无义”,“亲交义不薄”,“桃园三结义”,“结义弟兄”,“义让”。

104#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6-29 19:43:00

④“徂”,首先它有一种平稳行走的意思在里面,而后是一切的行走,是以用为“往”。

“汝徂征”,“**承王命徂征”,“自夏徂秋”,“岁月其徂”,“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我徂东山,慆慆(滔,漫)不归。”“我征徂西,至于艽(qiu)野(荒远的边地)。”“择有车马,以居徂向。”“靡所(地方)止疑(凝,固定),云徂何往?”“不殄(断绝)禋(燔柴祭天)祀,自郊徂宫。”“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徂赉(赏赐)孝孙”,“孝孙徂位”,“自西徂东,周(普遍)爰执事。”“侵阮徂共”“仲山甫徂齐,式(式这样)遄(快速)其归。”“四牡庞庞(肥壮),驾言徂东。”“彼徂矣,岐有夷(平坦)之行。”“我徂维(只)求定,时周之命。”

⑤“阻”,首先它是在说那山平稳地矗在那儿,不可逾越也。

“阻隘”,“阻阨”,“阻碍”,“阻隔”,“阻遏”,“阻抑”,“阻塞”,“阻滞”,“阻挡”,“阻拦”,“阻止”,“阻障”,“阻旷”,“音容久阻”,“夫仆俱阻”,“阻风不行”,“幸亡阻也”“阻人走报”,“西后阻挠”,“电阻”,“保其岩阻”,“艰难险阻”,“阻山带河”,“阻众”,“阻抗”,“阻拒”,“阻力”,“阻断”,“阻击”,“阻截”,“阻绝”,“阻尼”,“肠梗阻”,“劝阻”,“弗能阻”,“阻难”,“阻雨”,“处处受阻”,“常恐亲朋阻”,“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左据函谷、二崤之阻。”“德行恒简以知阻”,“黎民阻饥”,“以周知山林川泽之阻”。“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溯洄(漩流)从(追随)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升高)。”“道阻且右(佑,庇佑,遮挡)。”“罙(深)入其阻”。

通“堵”。“我之怀矣,自诒(贻,遗留)伊(此)阻(堵)!”(我的怀想了,自留下这堵心事!)“既(尽)阻(堵,拒绝)我德,贾(卖)用不售。”

通“沮”。“阻丧”,“意阻”,“其人惭阻”。

至于那“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它是在说(那州吁,凭借兵器作阻挡而安于残忍。凭借兵器作阻挡而没有民众;安于残忍而没有亲人。)“阻”不是(凭借,依仗)。

至于那“是服也,狂夫阻之。”这里的“阻”、是在心里打个掯的意思,表示有疑、值得考虑也,可用为(疑惑不解)。

补充说明:“阻”,《说文》为险也。

跟这儿说说“碍”——

“碍(礙)”,看到那繁体字型了吧(石+疑),“疑”乃(因不确定而止步)也,“礙” 乃(因石而不确定而止步)也。“障碍”,“妨碍”,“碍事”,“碍手碍脚”,“孰能碍之”,“碍诸以礼乐”,“行之无碍也”,“直视无碍”,“云雾不碍其视”,“四角碍白日”,“有碍观瞻”,“鹏碍九天须却避”,“挂碍”,“而无所碍”,“一身无碍”,“碍口”,“碍难”,“碍面子”。

补充说明:“碍”,《说文》为止也。

⑥“沮”,首先它是在说水平止不流也,是以它既有(阻止)之意、又有(败坏)之意也。

沮泽”,“沮淤”,“沮泞”,“其次,为劝赏罚沮。”“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沮之以兵”,“溯流转漕,谷恒输沮。”“沮挠”,“沮格”,“沮丘”,“沮厄”,“沮陷”,“沮止”,“沮遏”,“沮折”,“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谋猶(猷,谋划)回(邪僻)遹(yu迂,曲,远),何日斯沮?”“君子如怒,乱庶(庶几,差不多)遄(快速)沮。”

“沮坏”,“沮丧”,“气沮”,“色沮”,“沮诽”,“沮弃”,“沮訾”,“沮薄”,“沮解”,“沮短”,“沮索”,“沮畏”,“沮恐”,“沮惮”,“沮慑”,“故力竭功沮”,“妄举,则事沮不胜。”“只足以成今人之沮丧耶”,“观者如山色沮丧”,“沮惨不豫”,“神辱志沮”。

⑦“趄”,所谓“趔趄”,它就是身子歪了一下又站稳了。而后它随了“趔”去了,成了“歪斜”站不稳了。“趄着身子”,“一趄坡”。

105#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6-30 20:27:00

九与究

九、丸、究、勼、鸠,看见这几个字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①“九”乃犄角旮旯也,先看看那“旮旯”二字,(九+曰)、(曰+九),(说着九、九说着)、那就是(旮旯)了。只看过(旮旯)二字,你就知道“九”是咋个回事了,肯定不是那(平坦平坦、直来直去)的地方,而是那(凸凹不平、弯弯绕绕)的去处,而那②“丸”、就是那(凸凹状态上的凸起物)——土坷垃,“乌蒙磅礴走泥丸”,说的就是那凸凹不平。

而后(九)被作为(多数、多次)的代称。“黄河九曲十八弯”“若九牛亡一毛”,“是以肠一日而九回”,“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九距之”,“九令诸侯”,“宏兹九德”,“设九宾于庭”,“九霄云外”,“一言九鼎”,“九死一生”,“九九归一”,“阳九”,“九族”,“九品”,“九州”,“驰于九天”,“居九泉之下”。

至于那“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它应该不是通什么“鸠”(聚合),它依然是(多次)之意。

而后(丸)就是土球、一切的球状物了。“弹丸”,“药丸”,“凤之丸(卵)”,“……墨……丸”,“五六月累丸二不坠”,“市南宜僚弄丸”,“首衔铜丸”,“机发吐丸”,“金丸落九鸟”,“丸丹”。

补充说明:“丸”,《说文》为圜也,《广雅》为完也。

跟这“尴尬”——

“尴(尲)尬”,取(尲尬)为好,其实它就是在说那人处于那(旮旯)之地儿,上不去、下不来,(兼)之意、(介)之意,都在里面了。“处境尴尬”,“前日行的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尴尬的局面”,“却才有个**来的尴尬(神色不正常)人”,“神情尴尬”,“**显得有些尴尬”。

③“旭”,(九+日),所谓(失之东隅)之说,意为(日出于东方的山旮旯里),是以有(九+日)之为(旭)说,所谓“旭日东升”。

“初旭才照。露毕半晞。”“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雝雝鸣雁,旭日始旦。”“旭景”,“旭光”,“朝旭”,“方出旭旭”,“旭日照万方”。

至于那“玄门一掩,寒灯无旭。”它是在说(玄门一掩,只有寒灯、不知天明也。)

补充说明:“旭”,《说文》为日旦出貌。如何个貌法?

④“究”乃(九曲洞穴的尽头),《荡》“靡届(到)靡究”(没有到尽头的时候),《唐风*羔裘》“自我人究究”(自个儿住尽头),“周旋无究”,“有擅主之臣,则君令不下究,臣情不上通。”《常棣》“是究(尽思、深思)是图(谋虑)”(这深思这熟虑)。

所谓“终究”、“究竟”,就是(到了、到头),“究属不妥”(终究属于不妥当的那种),“百姓究何辜”,“爱问个究竟”,“究系寄居”,“究不甚**”。《鸿雁》“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那终究安居)。

所谓“穷究”就是(末了、尽头),“词征理析,莫不精究。”“研究”,“考究”,“推究”,“讲究”,“究寻”,“莫可究详”《皇矣》“爰究爰度”(于是深究于是计度)。

所谓“追究”就是(追到尽头),“追根究底”,“不再深究”,“究主使者”,“民不告官不究”,“不究其旧”,“究治”,“究处”,“究审”,“究询”,“究问”,“究诘不止”,“有案必究”,“究讯”,“究细(真)儿”。《小弁》“不舒(慢)究之”(不慢慢追究的。)《节南山》“以究王讻”(用来追究王朝的祸乱根。)

⑤“勼”,这里的(九)应该是(好多)的意思,把好多的东西包在一起,(勼)的(聚集)之意来自这里? 兴许吧。“勼合”。

⑥“鸠”,(勼)已属牵强,用着也就罢了;怎又弄一(鸠)通作“勼”呢,麻烦。那(鸠鸟)有何特性?“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只知这“鸠占鹊巢”,爱跟人凑热闹?有(凑合)而来的(聚合)之意?兴许吧。那就不用再通(勼)了呀,麻烦。

“共公方鸠僝功”,“臣尝鸠众二千”,“庶曰可以鉴而鸠赵宗乎!”“君释(化解)三国之图(谋划)以鸠其民,君之惠也。”“度山林,鸠薮泽。”“若鸠楚竟,敢不听命。”“内抚凋残,外鸠离散。”“鸠宗族僮奴”,“鸠工”,“鸠民”,“鸠采”,“鸠聚”,“鸠集”,“鸠合”。

106#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1 20:39:00

文艺与势力

①“艺(藝、蓺、埶)”,右边一(丸)字——土坷垃也;左边(上土、下土、中间那两点应该是种子也),它应该是把种子埋在土坷垃里,是以有种植之意也。

“艺植”,“艺圃”,“艺山林也”“树艺五谷”,“以艺粟菽”,“艺蔬自给”,“艺麻如之何”,“不能艺稷黍”,“我艺稷黍”,“艺之荏菽”,“纯其艺稷黍”,“园艺”。

所谓“手艺”,就是用手把种子埋在土坷垃里,而后是一切的手工活也,所谓“艺术”是也。“学门手艺”,“求也艺”,“吾不试,故艺。”“才艺双全”,“文艺”,“技艺”,“曲艺”,“艺人”,“以三保勇而多艺”,“艺高人胆大”,“遂通五经,贯六艺。”“艺苑奇(新)葩”,“工艺”。

至于那“陈之艺极”、“贡之无艺”、“贪欲无艺”、“用人无艺”,它们应该是用为“亿”,无数的意思,跟“不可亿逞”是一样的,没有满足的时候,而不是什么“准则、标准”也。

补充说明:“艺”,《说文》为种也。

②“势(勢)”,看见它的繁体字型了吧,那上面不是“执(執)”的,(執)乃(幸+丸)也;而(勢)乃(埶+力)也,埋下力也,“势力”是也,所谓“蓄势待发”乃其正宗也,它是在说一种状态。

“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有势家朱丹其门”,“权势”,“势任”,“势耀”,“势派”,“无依势作威”,“天子者势位至尊”,“势倾人主”,“其势弱于秦”,“如此则荆吴之势强”,“大造生势”,“虚张声势”,“风势”,“雨势”,“火势”,“来势凶猛”,“形势”,“情势”,“地势”,“因势利导”,“因势象形”,“其岸势犬牙……”,“山势”,“气势”,“架势”,“姿势”,“肢势”,“手势”,“装腔作势”,“居高临下之势”,“趋势”,“局势”,“《*孙子兵法*势篇》:‘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着者,势也。’”“势能”,“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攻守之势异也”,“其势不俱生”,“势不两立”,“势均力敌”,“势如破竹”,“势穷力屈”,“大势所趋”,“大势已去”,“势胜”,“作投机势”,“作推敲之势”,“势头”,“三保见敌势可乘”,“乘势起陇亩之中”,“势不可当”,“势成骑虎”,“阵势”,“势阱”,“兵之所贵者,势利也。”“势利眼”,“巴结势要”,“势要之家”,“皆由势族”。

至于那“淫者,割其势。”么,那里就是埋着命根的地方也:说它是埋着种子、说它是埋着生命力,都再形象不过也。

乍一看,风马牛吧,可那一点都不是在瞎胡连的。汉字的简化,对汉字的摧残简直是致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的,它们的形已被简化得原貌不再,也真的让人不好去意会它们了。

107# 回复

作者:SUNBAOLUXX 回复日期:2011-7-2 16:47:00

贤字为竖目加手,意为捕鱼状。眼睛竖表示睁大,手抓龟鳖,这样的先人被称为贤。

108# 回复

作者:二个人的村庄 回复日期:2011-7-2 17:56:00

本是简单的道理,把他玄学化了,,,楼主有何意思嘛!!!文字的东西,解释得越简单越让人懂。楼主长篇大论,围绕什么“堪舆”打圈圈,,,没有意思。对推广汉字实不宜矣。

109#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2 20:01:00

热与熟

①热(熱),(埶+火),它就是(埋着的火),到了一定程度后喷发出来,它就是火。所谓地热、而后是火山爆发。“地藏其热”,“肺甚畏热”,“能已积热”。

“热天”,“热火朝天”,“水深火热”,“如火益热”,“炽热”,“炽手可热”,“谁能执热,逝不以濯?”“灼热”,“热敷”,“热度”,“热量”,“热带”,“热爱”,“热恋”,“热脸”,“热情”,“热闹”,“热门儿”,“热中(衷)于……”,“热播”,“热销”,“热孝”,“热烈”,“热切”,“热忱”,“热潮”,“热心肠”,“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②“孰(熟)”,(孰)乃(熟)之本字也,(享+丸),(享)乃(淳——味浓也)、(丸)乃(面团也),面团散发出浓重的香味时,食物就蒸熟了。而后就不管是不是(丸状物),只要有了(浓重的香味)的,都叫(熟)了——谷物、瓜果……;而后是一切的老成状态。

“而五谷以时孰”,“孰其俎”,“五谷孰而草木茂”,“愿孰察之”,“孰计之”,“凡虑事欲孰”,“思之未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来,孰视之。”“孰复”。

“生米煮成熟饭”,“君赐腥,必熟而荐(进献)之。”“成熟”,“秋,大熟。”“一年两熟”,“五谷熟而民人育”,“早熟”,“岁则大熟”,“瓜熟蒂落”,“熟手”,“熟能生巧”,“熟人”,“熟悉”,“熟习”,“熟练”,“娴熟”,“深思熟虑”,“熟治万物”,“功成业熟”,“胡不谋之人心以熟吾道”,“无他,但手熟尔。”“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此论不可不熟”,“耳剽口熟”,“凡闻言必熟论”,“愿大王熟察”,“守门卒方熟寐”,“熟睡”,“熟谙史实(兵法、时事)”,“轻车熟路”,“熟门熟路”,“熟道儿”,“熟记”,“熟客”,“熟语”,“熟视无睹”,“熟识”,“熟知”,“愿君熟思之”,“熟稔的曲子”。

那“孰”用为(哪个)之意,它应该是因(瓜果的成熟程度不一致)而来的(哪个孰了)的意思。“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孰谓鄹(zou)人之子知礼乎?”“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女与回也孰愈(越过,胜过)?”“孰谓微生高直?”“弟子孰为(叫做)好学?”“师与商孰贤?”“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百姓足,君孰(谁,哪个)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百姓富足了,国君与谁比为不富足?百姓不富足,国君与谁比为富足?)“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郜鼎在庙,章孰甚焉!”“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孰能当之?”“孰胜孰负”,“孰是孰非”,“百姓孰敢不……”,“吾与徐公孰美?”“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与其杀是人也,宁可得此国也,甚孰利乎?”“当养者孰若妻与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孰若吾得专焉。”“孰与君少长?”“孰能相与无相与”,“楚王之猎孰与寡人乎?”“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110#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2 20:07:00

汉字还有推广一说?你是中国人吗?

111#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3 19:27:00

报(報)与(執)

①“报(報)”,看它那繁体字型了吧(有个“幸”字在里面),其实“报赛(酬神)”、才该是它的正宗,冀幸得成而还愿也,“报岁”是也。是以它与“酬”、“仇(雠)”有相似之意也。“回报”,“报答”,“报复”,“报告”。

所谓“报囚”,就是对罪人回报其罪刑也,所谓(断狱,判决罪人)是也。“辟报故不穷审”,“报而罪之”,“闻死刑之报”,“报辜”,“报当”。

《报任安书》(答复任安的书信)“阙(空缺)然久不报,幸勿为过。”(空缺这么久不作答复,希望不要被你当作过错。)《日月》“胡能有定,宁不我报?”(何时才能有定分,难道就不再回答我?)“胡能有定,报我不述。”(何时才能有定分,不作述说答复我。)

“欲略上报”,“列子行泣报壶子”,“荀息操璧牵马而报”,“请为张唐先报赵”,“求人可使报秦者”,“谍报敌骑至”,“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报录人”,“报喜不报忧”,“报警”,“报丧”, “报春花”,“报晓”,“报时”,“报失”,“报表”,“喜报”,“捷报”,“报税”,“报关”,“报帐”,“报销”,“报允”,“报批”,“报请”,“报废”,“报价”,“报考”,“报信”,“情报”,“报纸”,“报刊”,“报社”,“板报”,“电报”,“报道”,“报到”,“报幕”,“报案”,“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到”。

《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拿木瓜抛掷给我,我用佩玉回报他。)《楚茨》“报以介福,万寿攸酢(回敬)。”(用施与大福回报的,万寿是所回敬。)《抑》“无言不雠(应答),无德不报。”(没有言语不酬答的,没有施德不回报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人家扔给我一个桃子,我会回报给他一个李子。)

“报恩”,“报酬”,“报偿”,“欲报之于陛下”,“报效国家”,“报本反始”。《女曰鸡鸣》“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知道你的爱好我的,用杂佩报答你的。)《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想要报答他们的恩德,老天没准则。)

“睚眦之怨必报”,“日夜思欲报楚王”,“欲求报其父仇”,“报仇雪恨”,“以德报怨”,“以怨报德”,“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宋师围曹,报武氏之乱也。”“冤冤相报何时了”。

由“答复”而“反复”。《大东》“虽则七襄(上举),不成报章(纹路)。”(虽然七次上举,不能反复织成纹路。)

至于那“报应”么,它依然是“回报”之意也。“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夫造物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

至于那“毋拔来,毋报往。”用的应该是“报复”的意思;“报葬者报虞”,用的应该是“报丧”的意思;“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用的应该是“回”的意思,与“还”对也。而都不是什么“赴”字。

②“执(執)”,这(执)与那(报)一样,都不是什么(提手旁)的,而是(幸)字边也, (幸+丸),(丸)乃易滑落之物也,而有幸得到它,那应该紧紧握着的,是以它首先应该有(紧握)之意,所谓“执牛耳”、“执圭端拱”、“执束帛”、“执玉”等等,都是一种很在意的状态,而后才是一般意义上的握着。

“手执大刀”,“披坚执锐”,“执鞭弭”,“执绋”,“执桴”,“执拂”,“执杖”,“执节”,“执刃”,“执言”,“执中之说”,“**执笔”,“左手执籥”,“执干戚舞”,“执君之乘车”,“居左者手执蒲葵扇”,“**右手执卷端”,“执叶伺蝉”,“执图诣寺后”,“公子执辔愈恭”,“各执己见”,“执手相看泪眼”,“假令**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执鞭坠镫”,“诸侯盟,谁执牛耳?”“自牖执其手”,“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也。”“执圭,鞠躬如也。”“升车,必正立执绥(登车的绳)。”

112#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4 19:47:00

所谓“固执”就是(牢固地着)、所谓“偏执”就是(握着一方偏见)、所谓“争执”就是(为各自所握见解争辩)、所谓“执拗”就是(拗着劲握着)、所谓“执着”就是(一直握着)、所谓“执意”就是(一直握着自己的意念)。“固执己见”,“偏执一说”,“为**发生争执”,“性情执拗”,“为人执傲”,“有股执着劲”,“他执意要去”“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执泥一见”。

所谓“执仇”就是(握着仇恨)。“而又与大国执仇”,“执怨”。

所谓“执凭”、“执证”就是(握着作凭证)。“执凭文帖”,“执结”,“回执”,“执照(明)”(握着表明身份发凭证)、“营业执照”、“驾驶执照”,“是皆不足以执信也”,“执古可以御今,证今可以知古。”

所谓“执行”就是(亲手施行)、所谓“执事”就是(操持事务)。“执事人”,“执刑”,“执法人员”,“……又况于执法施令乎?”“执狱牢者无病”,“执炊”,“执教”,“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至于用为拘捕罪人,它依然是(抓握)的意思。“被执到南门”,“使执连尹”,“而妻妾执”,“遂袭虞,灭之,执虞公。”“执之用黄牛之革”,“**执而鞭之”,“执人于王宫,其罪大矣。”“我执曹君”,“战败被执”。

至于“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缝隙)执谗慝之口。”它是“间执——执间也,手握东西堵塞缝隙也,”而不能把“执”直接就用为“堵塞”。

由“握着”而“把握”。“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

由“把握”而“控制”。“故法律度量者,人主之所以执下……”

由“握着”而“掌管”。“执邦之……”,“执政者”,“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执专阃外”,“执掌兵权”,“执政阴沮之”。

由“掌管”而“把持”。“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由“掌管”而“主持”。“《诗》、《书》,执礼(主持礼仪)皆雅言也”。

通“挚”。“怡然敬父执”。

《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握着你的手,和你一起到老。)《简兮》“有力如虎,执辔(缰绳)如组(丝带)。”(有力像老虎,手握缰绳如丝带。)“左手执籥(乐器),右手秉翟(野鸡翎)。”(左手握笛声声吹,右手举翎在挥动。)《大叔于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手握缰绳如丝带,两旁骖马像跳舞。)《伯兮》“伯也执殳(兵器),为王前驱。”(大哥的手握兵器,作为王的前驱。)《正月》“执我仇仇,亦不我力。”(拿我当仇敌,也不用我力。)《桑柔》“谁能执热,逝不以濯?”(谁能手握热东西,不去用凉水冲?)《出车》“执讯获丑,薄言还归。”(执持讯问俘获敌虏,说着赶紧回家去。)《楚茨》“执爨踖踖(ji敏捷恭敬)”(执事烧火做饭的人敏捷恭敬),《信南山》“执其鸾刀,以启(打开)其毛。”(手握那弯刀,用来打开那皮毛。)《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发言的人满庭堂,谁敢执持那罪责?)《七月》“女执懿(深)筐”(女子手执深筐),“上入执宫功”(到上面操持宫廷的事)。《公刘》“执豕在牢”(捉猪在猪圈),《绵》“周爰执事”(于是普遍操持事务),《皇矣》“执讯连连”(执持讯问一个接一个),《崧高》“登(建立)是南邦,世执其功。”(建成这南国,世代执守那功业。)《常武》“仍(乃)执丑虏”(则执持俘虏),《执竞》“执竞武王”(控制争逐的武王)《那》“执事有恪(敬谨)”(操持事务很)。

补充说明:《说文》“执”为捕罪人也 。

113#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5 20:19:00

不字不得了

“不”在《诗经》里面很多时候是以(丕,大)的形式出现,在同一首诗、同一阕诗,甚至是上下句中,它虽然都以“不”的面目出现,但有时它是“不”,有时它是“丕”,当用“不”实在是通不过时,它就是丕了。我被它“N”次迷惑后,我醒悟了。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丕,大)溃于成。”(就像那在道路旁建房子的谋划,用这种方式大溃于将成。)“溃”讯为“遂,达到”,成了“不能达到”,错了!《宾之初筵》“彼醉不(丕,大)臧,不醉反耻。”(那醉了的大好,不醉的反可耻。)如果是“那醉了的不好,”那么“不醉的反可耻”还成立吗?!这是一个上下句的两个“不”:一个作“丕”一个作“不”的典型例证!好玩!还有一个呢:《十月之交》“爗爗(ye曄、闪电发光)震电,不宁不(丕,大—很)令(使)。”(电光闪闪雷轰鸣,很使人不安宁。)不是什么“不宁不善”。

《緜》“肆(显露)不(丕,大)殄(灭绝)厥愠(怒),亦不陨(坠)厥问(闻,名声)。”(大显露灭绝那狄人的愠怒,也没有坠落那文王的名声。)如果是“狄人怒气虽未消,”那么“也没有坠落那文王的名声。”成立吗?!《那》“我有嘉客,亦不(丕,大—很)夷怿。”(我有好客人,也很平和喜悦。)不是“无不欢乐”。《十月之交》“抑此皇父,岂曰不(丕,大)时(是、善)。”(然而这皇父,难道说大善。)不是什么“不违农时”。扯不着的,“时”也训错了。《生民》“上帝不(丕,大)宁,不(丕,大)康(高举)禋祀,居然生子。”(上帝大安宁,大举禋祀,居然生下儿子。)不是“不安”,“康”也训错了。《敬之》“维予小子,不(丕,大)听敬止。”(只因我年轻,要大听警戒的。)不是“不明不戒”。《泮水》“不(丕,大)告于讻,在泮献功。”(大告诫敌凶,在泮水边献功。)不是什么“对待俘虏不严惩,”。《狼跋》“公孙硕(肥)膚(臚,肚皮),德音不(丕,大)瑕。”(公孙大肚皮,品德、声誉大有瑕疵。)不是“品德、声誉差不差?”《长发》“不(丕,大)震不(丕,大)动,不(丕,大)戁(nan胆怯)不(丕,大)竦(悚,恐惧)。”(大震惊,大怯惧。)不是“不震惊不动摇,不胆怯不惶恐”。

《云汉》“昊天上帝,则不(丕,大)我虞(臆度)。”(老天上帝,则让我大臆度。)不是什么——他都搞不明白该如何翻译了,“不”和“虞”都弄不清楚了。我也翻了几翻的:这是一个为“旱情”苦心焦虑的老臣,他大费“臆度”也猜想不出老天为啥会降下这样的大灾难,各方面都想过了,天神、地神都敬到了啊,应该是没有得罪皇天后土的啊!“虞”无论如何不能通“娱”,它就是“心神不安、胡乱猜想”才对!

《文王》“有周不(丕,大)显,帝命不(丕,大)时。”(有周大显明,上帝的命令大合时宜。)“凡周之士,不显亦(奕,累世)世。”(凡周之士子,大显明累世。)“世之不(丕,大)显,厥猶(谋划)翼翼(有序)。”(世代的大显明,那谋划很有序。)“商之子孙,其丽(附着)不(丕,大)亿。”(商之子孙,那附着的上亿。)《崧高》“不(丕,大)显申伯,王之元舅。(大显赫申伯,王的大舅。)《韩奕》“八鸾锵锵,不(丕,大)显其光。”(八马鸾铃响叮当,大显那荣光。)《维天之命》“於乎不(丕,大)显,文王之德之纯!”(呜呼,大显明啊,文王的德性的纯正!)《烈文》“不显(丕,大)维德,百辟其刑之。”(大显明的只那德行,百君的效法的。)这里他知道用作“丕”了。

《大明》“造舟为梁,不(丕,大)显其光。”(造出连舟作桥梁,大显那光彩。)《思齐》“肆戎疾(毒害)不(丕,大)殄(灭绝),”(显露戎人的毒害大灭绝,)“不(丕,大)闻亦式,不(丕,大)谏亦入。”(大谋听了也比照做,大谏也能听进去。)《卷阿》“矢(施,陈设)诗不(丕,大—很)多,维以遂(进荐)歌。”(陈诗很多,只用来进荐献歌。)《车攻》“徒御不(丕,大)驚(机警),大庖不(丕,大)盈。”(徒步的驾车的大机警,大厨大充盈。)《桑扈》“不(丕,大)戢(收敛)不(丕,大)难(忍难、克制),受福不(丕,大—很)那(多)。”(大收敛大克制,受天赐福很多。)《清庙》“不(丕,大)显不(丕,大)承,无射(斁yi厌)于人斯。”(大显明大继承,这不厌倦于人的。)《执競》“不(丕,大)显成康,上帝是皇(匡,帮助)。”(大显成康,上帝这匡扶的。)这里他含糊过去。

114#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6 20:21:00

《旱麓》“豈弟君子,遐(远)不(丕,大)作(造就,培养)人。”(和气平易的君子,大有远见培养人。)《棫樸》“周王寿考,遐不(丕,大)作人。”(周王长寿,大有远见培养人。)不是什么“何不树人?”《下武》“於万斯年,不(丕,大—长)遐有佐!”(呜呼这万年长,远远有辅佐!)不是什么“怎无辅佐!”这几处是我对“不”应作为“大”的最得意的改动:“遐”不应训为“何”,它就是“远”!“ 遐不”不是什么“何不”,而是“大(长)远”。这样以来一切都顺理成章了,也才符合文意。还有一漏网者:《南山有苔》“乐只君子,遐不眉寿。”(快乐的君子,远远长寿。)“乐只君子,遐不黄耇(老)。”(快乐的君子,远远到老。)不是什么“怎不盼你长寿?”弄成“反问句”或“否定之否定”,它有直接用成肯定之肯定——大大的肯定,更有力吗?!

“明察秋毫之末,不见车薪。”还有一个错判者:《隰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狃于“常谋面”,也就一直是“一扫而过”;再回首看到它时,我笑了,我要把它这个“百年身”,不!是“千年身”,给它翻过来。我要对这几句让我倍加喜爱的《诗经》作重新解读:(心里喜爱啊,长长说着啊。心中藏着的,何日会忘的!)“遐不谓矣。”不是什么(为何总不告诉你?)请注意它上阕的两句话:“既见君子,德音孔膠(粘)。”(已经见到了您,好听的话很粘乎。)都“很粘乎”了,且他已解为“互诉衷肠”了啊,还用得着(为何总不告诉你)吗?!这个“不”和“丕”误人太多了啊!

还有一个!《抑》“不遐有愆。”(远远有过之。)这里的“愆”应该像《氓》中的“匪我愆期”(不是我过期)的“愆”一样,只能用作“过”,而不是“过错”。不然的话,无论是“何不有过错”、还是“怎无有过错”,都是不能成立的!它的前提是“视尔友君子,辑(和)柔尔颜,”(看你友待君子,柔和你的颜色——和颜悦色,)它是在说:你对待君子的那种和颜悦色的态度,是远远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书中译成“小心过失莫发生”,干脆就没了‘遐’的影子。还不如弄成“没有任何过错”,还能勉强过去;但再拿它去套“不遐有佐!”时,又不能成立了,能说成“没有任何辅佐!”吗?显然不成。无论是“遐不”、还是“不遐”,它应该是当时的一个较为固定的常用句式,当然它也就应该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说法:“不”作“丕,大”、“遐”就是“远”,这样就可以通用了。)

它像《旱麓》中“榛楛(hu)济济 ”一样,又一次让我眩晕!它又一次差点让我为我的“得意”买单!正像我把“济济”训为(成事)一样,它只能配“正面词”;我这得意的“遐不”、“不遐”,(大远)、(长远)、(远远)们,无论无何也是配不了“负面词”的。正像“济济”得意到最后、出来个“榛楛(hu)济济 ”一样,这“不遐”也“无独有偶”地出来了个“不遐有愆 ”,如何训?我又一次在“行险过关”!

(这时候的我生出了一个疑问:一部《诗经译注》下来,也就属了“程俊英”一个名字,又不是合订本,他怎么可以“打盆讲盆,打罐讲罐”呢?在译注后面的东西时,他就没有联想到前面的事吗?他就没有一个“通观”的看法吗?就这么“各自为战、各个击破”?还是就是“囿于成规”、“碍于大腕”,不敢让自己的脑子说话?不知道。反正我是常常在推翻着别人,更是时时在推翻着自己;反正这真正坐下来、伏下心事做学问时,你会发现——那学问、它真的不好做。)

还有呢,《大田》“既方(房)既皁(皂),既坚既好,不(丕、大)稂(禾穗)不莠(狗尾草、穗似禾穗)。”(已有耔房已有皂夹,已经坚实已经长好,禾穗很大、没有莠草。)这应该是相隔好久了,在弄“良(稂)”时、才又调整过来的。

“良莠不辨”一词,应该是这里的“稂(禾穗)、莠(狗尾草、穗似禾穗)”二字的,“良”乃“稂”之本字,它不是什么“空瘪的穗”,而就是(禾穗),这样的话、那“良”之意方能成立也。这依然是一个没弄明白“不”字的案例,那第一个“不”乃(丕、大)也,再看看,“良莠”成立了吧。而那(空瘪的穗),它是无法分辨的,且与前面的两句不搭的!可它把(不)只定为(不)时,那(稂)怎么办,它只有把它也弄为负词了,负负得正。可它那有我这正而大正、更好。这时,我又突然意识到曾有过——

对了,那是在弄“矜”时的一句话:“汝惟不(丕、大)矜,天下莫与汝争能。”(你只要大大地谨慎,天下没有人能与你争能的。)而他们译为(你只有不自以为贤能,天下没有人能与你争能。)详情请看“矜”字篇,此处不再赘述。

还没说说“不”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不”,乃萼足、花蒂也,花败落于其上而不在也,是以有(无)之意、进而有(否定)之意。《常棣》“常棣之华,鄂(萼)不(萼足,花蒂)韡韡(wei美盛)。”这里才是它的正宗。

用“不”的地方太多了,在此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115#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7 19:23:00

丕与否

否、丕、坯、伾、岯、狉、杯、罘、柸、痞(脴)、胚(肧)、衃、呸 ,看到这一堆了吧,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热闹。这(杯)、(柸)与那(迆)、(迤)们,它们还都是双料的。

①“否”,跟(不)而来也,(口中说不)乃为(否),它首先用于口头不认可的那种,“否认”乃其正宗。“否定”,“否决”,“否则熟虑而从之”。

而后用为“不”。“吾得见与否,在此岁也。”“能否”,“可否”,“是否”,“是不必问其果能解脱否”,“**老矣,尚能饭否?”“汝知之否?”“害(曷,何)澣害否,归(回家)宁(安慰)父母。”“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招招舟子,人涉卬(我)否。人涉卬否,卬须(等待)我友。”“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於乎小子,未知臧(好)否(不好)!”“尝其旨否”,“邦国若(诺,可)否,仲山甫明之。”“……,而是要看他对人、对事适宜与否。”

用为“不是这样”。“**曰:‘吾,否!’”“**对曰:‘否!非若是也。’”“王曰:‘否!吾何快于是……。’”“这是……吗?否!”“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界尽,心犹不死。”“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

用为“无”。“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用为“非议”。“……未尝臧否人物。”“否臧凶”,“陟罚臧否……。”

用为“不通”。“圣有所否,物有所通。”“否极泰来”,“……否用泰也。”“否泰如天地”,“大人否亨”,“否难知也”,“否者,蔽固不通之称。”“否者,闭而乱也。”“否滞”,“否塞”,“否结”,“否隔”,“否闭”,“否道”,“否屈”“否败”,“若到天地昏昧而万物否矣”,“执事顺成臧,逆为否。”“还而不入,否(pi不通)难知也。”

用为“恶”。“不择善否”,“否心”“否德”。

通“鄙”。“否德,忝帝位。”“不善少而否老”,“予所否者,天厌之……。”

通“痞”。“心下否痛”,“否肿”。

补充说明:“否”,《说文》为不也,《广雅》为隔也。

②“丕”应该是③“坯”的本字,它之所以用为(大),应该是由(丕)为器之先的(先)上来,由(先)而为(大)也。那(丕)都是有底座的,对吧,(不)乃(萼足—花之底座也)。

“嘉乃丕绩”,“丕天之大律”,“……,三苗丕叙。”“未丕扬先帝之盛业”,“太医令吉丕”,“昧旦丕显”,“弼我丕丕基”,“丕变”,“丕训”,“丕烈”,“丕业”,“丕崇”,“丕然”,“丕承”,“丕应”,“丕乃”,“丕则”。

“丕惟曰”、“其丕能……”,这里依然是(大),非语助。

“若尔三王是(这)有丕子之责于天”,这里依然是(大),非(不)也,它应该译为(像你们三王、对于上天、这有大子的责任的。)所谓“天子”是也。看《字典》中去,可热闹了:又是(不),又是(负)的……这古文的语序问题也是译注中的一大问题的。

“砖坯子”,“瓦坯”,“泥坯”,“坯陶”,“坯治”,“脱坯”,“坯模”,“毛坯”,“坯布”,“或锡之坯”,“美人坯子”,“好坯子”。

补充说明:“丕”,《说文》为大也。

116#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8 20:27:00

④“胚(肧)”,动物的受精卵着床也,附着在母体子宫上;植物的种子与母体的联接处。总之,都与花萼附着于母体上的道理是一样的了。“胚胎”,“三月而胚”,“胚芽”,“胚种”,“胚根”,“胚盘”,“胚珠”,“胚轴”,“胚囊”。

通“坯”。“钢胚”,“胚料”。

⑤“伾 ”,用为众多尚可,盖取其如土坯般一个又一个之意。“以车伾伾”。“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岯 )。”

⑥“岯”,应该是土山包多。“启一围而建址,崇数尺以成岯。”

⑦“狉”,与(伾)同,用为兽多。“鹿豕狉狉”,“狉獉”。

⑧“杯”,依然是有底座的,是吧。“高脚杯”,“酒杯”,“茶杯”,“杯茗”,“杯酒戈矛”,“杯酒释兵权”,“杯酌”,“不胜杯杓”,“杯弓蛇影”,“杯盘狼藉”,“杯水车薪”,“杯水粒粟”,“劝君更尽一杯酒”,“浊酒一杯家万里”,“幸分我一杯羹”,“执觞觚杯豆而不醉”,“杯圈不能饮焉”,“杯炙”,“停杯投箸……”,“奖杯”。

⑨“罘”,它首先应该是置于陷阱中的捕兽网,兽落进后,它不是为了给兽以承托的底座、而是为了网住它,而后才是别的网。“举趾触罘罝”,“罝罘罗网”,“解罘放麟”,“罘罕”,“罘罟”,“罘网”,“罘罳”。

⑩“柸”,它应该是因丧气而萎缩的那种,(丕)总归是不坚硬的。“**仰而视之,弗见,乃止驾柸治,悖若有丧也。”

⑾“痞(脴)”,它是由(否)之不通而了的血气不通,恶积之类。“痞积”,“痞块”,“痞结”,“痞塞”,“痞满”,“痞胀”,“痞硬”。

由“恶积”而“恶棍”。“痞棍”,“痞子”,“地痞流氓”,“文痞”,“兵痞”,“痞徒”,“痞话”,“痞里痞气”。

⑿“衃”,与(脴)同,淤血,不好的了。“赤如衃血者死”。

⒀ “呸”,唾弃之声,不好的了。“呸!不要脸的东西。”“呸!真不讲理。”

⒁“歪”,不正也。“适值公案桌歪欹”,“**歪着头”,“**歪倒了”,“**歪倒在地上”,“歪嘴”,“挂歪了”,“歪理”,“歪才”,“歪货”,“歪人”,“歪主意”,“歪点子”,“歪念头”,“歪打正着”,“歪门邪道”,“歪风邪气”,“歪歪斜斜”,“歪歪扭扭”,“歪好歪好”,“歪曲”,“歪撇”,“歪道儿”,“歪词儿”,“歪话儿”,“歪了脚”,“歪在床上”,“歪一会儿”。

117#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9 19:34:00

了字如何了

应该是束缚时两绳头纽结在一起后掖进去露出的那个绳头,是以用为“结束”之意,“了结”是也。“完了”,“这事要有个了结”,“你我要做个了断”,“了却了心中积愿”,“了却了一桩心事”,“居无定处,终非了局。”“欲知了局”,“就此了帐”,“登时了帐”,“了还”,“了休”,“交上去了事”,“未了情”,“情未了”。

是以常用为句末语气词。“天亮了”,“我走了”,“起来了”,“不好了”,“老了**”,“人老了”,“别说了”,“我问过**了”,“头发白了”,“鞋子小了”,“小乔初嫁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可以去了”,“大事不好了”,“又星期六了”,“结束了”,“完事了”,“要下雨了”,“闪开了”。

由“结束”而“完”而“全”,是以常用为“全然”之意。“了然不觉”,“了然不知”,“了无知觉”,“了无生趣”,“了不异人意”,“求……,了不可见。”“了不相涉”,“了不可得”,“了不知情”,“了无惧色”,“了无愧色”,“了无睡意”,“了无诚意”。

至于那“如何了得”、“怎生了得”、“这还了得”以及“这人了不得”、“他很了不起”、“那人可真的不得了”、“不得了了”,都是在说:事大了,完不了了。

至于那“你弄得了吗”、“你来了来不了”、“我干得了”,是在说:完了完不了事。

至于那“了解”么,实乃(解了也——解开绳结也),看看里面是啥。所谓“布袋里买猫”、你不知其为如何模样呀;解开了袋口呢,一切的一切不就一目了然了吗,是吧。

而后是解开事理也、而后是明白事理也,这才是“了”用为(明白)的来路,而不是什么通“瞭”也,且“瞭”也并非(明亮)之意也,而是以手搭棚遮阳而向远处看也,所谓“瞭望”是也,后面有说到。

(这一点是过很久后突然间了悟到的。这“了”字特好玩:结上了、就“了结”了;再解开时、就是“了解”了。这一结一解之间,又有几人会去留意品味儿呀。而我却特好这个,是以对于这文字中的结与解,我也就愈来愈容易了而了之了。我要再一次笑着说一声:好玩、特好玩。)

“明了”,“清辉了如雪”,“了如指掌”,“不甚了了”,“不得了了”,“小时了了,大却未必。”“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心中了了”,“勾画了了”,“了慧”,“了辨”,“了干”,“了利”,“了悟到艺术的真谛”。

至于那“不了了之”吗,它就更好玩了(没有弄明白、也就结束了),它可是个双料的。

补充说明:“了”,《说文》为尥也,从子无臂象形。

最后补充——

割过麦(稻)吧,割过一铺时,弄一撮麦(稻)拧一下,然后用它把那麦(稻)铺子拦腰拢起来、束缚紧后、两头合在一起、再拧几下后掖进去,露出的那个头就是“了”,那用来束缚的那一撮麦(稻)就叫(要子——因其束缚于中腰部)。

特俗是吗,殊不知那造字的先贤、他是几千年前的老祖宗的,那时没有收割机的,那时的一切都是身边的衣食住行、而且都是最原始的方式,而文字最初的意思——本义、也只有从那里才能找到的,找到了根本之所在,一切的一切才好去生发去。

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有一天,把我解读的汉字做成影视的形式形象化,让今天的人们也真正认识一下、他每天都在使用着的那些个文字、它到底该作如何解?我觉得那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118#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10 21:17:00

俊杰何为俊

夋、踆、竣、逡、悛、浚、峻、骏、梭、俊、朘,看到这一大堆了吧,开始是为一“悛”字、而想到(俊、竣、峻),似乎风马牛啊,又想到那共同的“夋”字,从它查开去——

①“夋(qun)”乃“踆”之本字,即“蹲”也。

有了,“蹲”乃(曲折)之形状也,一切都在这(折)上了。

②“踆(cun)”(蹲)。“帅弟子而踆于窾水。”“大雀踆踆”。俗语所谓“踆着脚脖了”,应该就是此字,它依然是(蹲)了一下的意思。

至于它用为“踢”,那依然是(曲腿再伸出)的动作。“***逆而踆之。”

通“竣”。“千品万官,已事而踆。”

③“竣”乃站回原处去,依然是折的意思,“有司已于事而竣”。

所谓“竣工”,就是工程完了回家去。“竣工验收”,“晓夜并工,克期告竣。”“大功告竣”,“完竣”,“竣事”,“竣役”,“竣尽”。

④ “逡(qun)”乃(折回)也,“逡巢逗穴”。

由(折回)而(退却、退让)。“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逡。”

至于那“逡巡”么,它就是(徘徊不前)也,“逡巡不前”是也。“逡巡而不敢进”,“**谢罪,逡巡河上。”“雁翎金甲逡巡得”,“大阉亦逡巡畏义”,“逡巡过了一年”。

补充说明:“逡”,《说文》为复也。

⑤“悛”就是浪子回头也,悔过也,错了折回来就是了。

“长恶不悛”,“康犹不悛”,“怙恶不悛”,“悛改”,“悛心”,“悛革”,“悛悟”,“悛容”,“悛移”,“悛惕”,“过而不悛,亡之本也。”“子家勿听,亦无悛志。”

至于那“自大庙始,外内用悛。”的“悛”,应用为(更)也,(外内用更),打更也,用同(逡)也,不是什么“次序”。

至于那“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的“悛”,应用为(逡巡)也,就是那种(蹙蹙蹩蹩、不敢向前)的那种,这才是鄙人之态,这也才有口不能道辞之说。不用再通什么“恂”(实诚)。

补充说明:“悛”,《说文》为止也,《广雅》为更也。

⑥“浚”乃淘井也,“淘浚”乃其正宗,那还真是反复蹲下的过程的。

“浚之者何?深也。”“疏浚”,“浚恒”(久掘),“浚川”,“浚洙”,“浚沟渠”,“浚其源泉”,“浚池”,“浚治”,“浚泻”,“浚渫”,“浚泽”,“浚河”,“浚流”,“浚谷”,“浚濑”,“浚湍”,“浚堑”,“浚窥”,“莫高匪山,莫浚(深)匪泉。”“爰(于)有寒泉,在浚之下。”“浚哲”,“浚泥船”,“浚民之膏以实之”,“浚我以求宠”,“浚财”,“浚削”。

补充说明:“浚”,《说文》为抒也。

⑦“峻”不是在说山的高大、而是在说山的曲折也。所谓“崇山峻岭”,是一词组也(高山与折岭也)。“峻峭”乃(岭多折而陡直也)。“山峻高而蔽日兮”,“冀枝叶之峻(多折)茂兮”,“峻(多折)宇雕墙”。

因了那“崇山峻岭”而被用为“高”。“群臣白帝峻京邑城隍”,“克明峻德”(能够明了高大的德行),“峻迈”(高远),“峻格”(高格),“峻命”(大命),“峻博”(高博),“峻雅”(高雅),“峻阀”(高门坎),“峻爵”(高爵位),“峻利”,“峻健”,“峻用”,“峻擢”,“峻迁”,“峻登”,“峻拔”,“峻节”。

因了那“峻峭”而“危险”,“险峻”是也。“山道峻隘”,“峻危”,“峻绝”。

因“险”而“严”(让你不敢),“严峻”(因险而让你不敢轻忽)是也。“形势严峻”,“严刑峻法”,“峻拒”就是(严拒)了,“乃峻责租调”(则严责租调),“因以峻(严)文诋之”(因而有严词诋毁的),“峻政”,“峻辞”,“峻笔”,“峻论”,“峻整”,“峻网”,“峻切”,“峻烈”,“峻刻”。

119#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12 7:35:00

⑧“骏”,注意过那飞奔时的马吗,它那腿真的就似(折)了起来的——(前腿向后、后腿向前)的状态的,(骏)出自这里也。是以首先它是(飞奔、迅疾)之意也,“骏奔”乃其正宗也。“骏奔走在庙”,“骏发尔私”。

而后才是(良马、好马)之意也,而后是一切的(良好)。

“天子八骏”,“天子赐许男骏马十六”,“东市买骏马”,“将胡骏马而归”,“骏骨”,“骏驭”,“骏乘”,“骏骁”,“骏骥”,“骏足”,“骏步”,“浩浩旻天,不骏其德。”“宜鉴于殷,骏命不易。”“文王有声,遹(迂,远)骏有声。”“骏惠(好)我文王”,“为下国骏庬(大)”。“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诽骏疑杰兮,固庸态也。”“骏异”,“骏概”,“骏彩”,“骏徒”。

通“峻(高大)”。“骏极于天”。

补充说明:“骏”,《说文》为马之良材也。

⑨“梭”,知道那来回穿行的织布梭子吧,它应该是最能体现(折)的一个字了吧,是以它就直接代替“逡”了,“梭巡”是也。“机梭声扎扎”,“梭布”,“梭杼”,“纷纷织女梭”,“日月如穿梭”,“梭过”。

⑩“俊(儁)”,看这俊字了吧,我都觉着它跟(折)连不上了,“人中俊杰”、“长得很俊”,如何跟(折)搭上界。可再看它那繁体字时,我眼前一亮:原本它跟“夋”都没关系的,人家是“隽”也,有了啊。

先说说“隽”字吧。“隽”,(隹+乃),(隹)乃鸟也,(乃)乃(禾穗弯曲之状也),(隽)乃(脊背呈禾穗般弯曲的鸟—肥美之状也),鸟肉肥美也,而后是味美也,《说文》为肥肉也。“山人隽味”,“隽德”,“隽壮”,“隽洁”,“隽蔚”,“隽永”,“语颇隽永”,“隽言妙语”。

又古人以鸟为射的,射中为隽。“得隽为雄”。而后是考中。“名高场屋已得隽”,所谓“隽才”,这些才是(儁杰、貌美)的由来。

(我的天哪,让我如何不为汉字一哭,让我如何不拍案而起,让我如何不说:我要修改《汉字字典》,我要为汉字正本清源、我要为汉字验名正身!

看到那简化字的毛病了,那(隽)竟给换成了(夋),笔画没少多少,可那意思可真的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

“予谓*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有三隽才”,“进用英隽”,“隽义英旄”,“隽武”,“隽拔”,“隽辅”,“隽英”,“隽士”。

一“隽”字以足以说明太多太多了,为何又弄出个不伦不类的“俊”字,我都不想再去说它了,直倒胃口,以后我就直把“俊”用为“儁”了,我不能再容忍那“俊”字。要想比似那(骏马),直用为(骏)就是了,如何又弄个(俊)字?

“俊士”,“赞杰俊”,“俊选”,“俊良”,“俊物”,“俊(美)了师傅了”,“俊乂在宫”,“克明俊(美)德”,“时有俊(美)风”,“俊伟”,“俊民”,“俊艾”,“俊髦”,“俊烈”,“俊眼”,“俊声”,“俊朗”,“俊敏”,“俊捷”,“风姿俊爽”,“壮极俊健”,“俊味”,“俊生”,“俊语”,“杜郎俊赏”,“俊骨”,“俊弟”,“俊兄”,“俊鸟”,“俊丽”,“洒脱俊迈”,“神情俊迈”,“容貌俊美”,“俊秀”,“俊雅”,“俊彦”,“神态俊逸”,“才思俊逸”,“俊俏”,“英俊”。

⑾“朘(juan)”,它就用作男性生殖器就是了:那(勃)是它(充血膨胀时);那(朘)就是它屈曲缩回时,如此而已。《老子》那句“未知牝牡而朘作(挺起)”,它就是在说:那男孩之前缩缩着的生殖器开始挺起了——在未知男女、公母的年纪。

至于那(压榨、收刮、盘剥)之意,它是用为“臇”也,与(俊)、(儁)相仿。(臇)乃少汁的肉羹,取(隽)之(味美)之意;由(少汁)而(收水)而(压榨)。其实它与(朘)之(屈曲缩回之意)、也不冲突也。

这汉字太麻烦,因其(juan)之发音,滞后才发现它,在此补上。

“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穷。”“岁岁加增,朘削无极。”“排摈正人,朘削百姓。”“朘民脂膏”,“朘剥”,“朘取”,“朘利”,“朘刻”,“朘薄”,“朘耗”,“朘损”,“朘蚀”,“朘盗”。

最后补充:听我说说那(夋)字:上面跟(台)一个字头的、乃(合不拢)之意也;中间实乃一(人)字,(人)实乃(向上、向下的伸张力也)——在(長)中的侧写更能说明问题的,后面有说到;下面是一(反)字。

自己蹲蹲看去:一反向上向下的伸张、而曲折下去,可它又不可能是一个圈的,这就是(夋)。是以(夋)有(曲折)之意也。

120#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12 20:29:00

矢志不渝渝为何

俞、窬、谕(喻)、愉、逾(踰)、愈(瘉、癒)、输、揄、偷、渝,看到这一堆了吧,一个个弄明白了再说吧。

①“俞”首先应该是虫蛀蚀树木而成中空的意思,所谓“被虫俞了”,所谓“啥虫遇着啥木什儿”。它应该是“窬”的本字,是以有“中空”之意、又有“变化”之意,而且是一种渐变的过程,那虫子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树木给俞空的。

由“中空”而“回应”,是以在《尚书》中多用为应答,“帝曰:‘俞,予闻,如何?’”“帝曰:‘俞!汝往哉!’”“帝曰:‘俞,咨!……’”“帝曰:‘俞!地平天成,……’”“帝曰:‘俞!允若兹,……’”“俞允”,“俞纳”,“俞旨”。

至于“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而以待耳。”它依然用的是“中空”的意思,所谓“俞然”就是(心中空空的样子),用这样的状态去对待外来的一切,而不是整天为私事感念伤神、填堵心胸,所谓“块垒”是也。“俞”不是“安”的意思。

通“愈”(更加)。“辞俞卑,礼俞尊。”

通“愈(愈)”(病愈)。“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补充说明:“俞”,《说文》为空中木为舟也。

②“窬”它首先应该就是中空的木头,所谓“延埴而为器,窬木而为舟。”“乃为窬木方板,以为舟航。”《说文》为穿木户也。所谓“穿木户”,应该就是那固定于门框上方两端的那两块中空的木块,用以穿入门板上端的枢也,下端则置入门臼中也。

至于那句“色厉而内荏(软弱),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中的“窬”它不是“逾”,它就是(中空、墙洞)的意思,所谓(从狗洞里爬出)的那种。孔子是在说:“脸色严厉而内心软弱,比方到小人那里,他就像钻墙洞的小偷的了!”那句“穿窬不繇(路)路”也是在说这号人的(好钻墙洞而不从正路上走过也)。

至于那“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中的“圭窬”,它就是(上方半圆的门洞—形似圭璧,没有门框、门板的)。

至于那“筚门圭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上难为矣。”中的“圭窦”,它应该比“圭窬”更难听吧,反正都是“墙洞”的那种,门都谈不上的,更别说高门大户了。

那句“闲云不隶馆,任意逻门窬。”是在说(那闲云不隶属于任何馆舍,想到谁那门户里、墙洞了转转,它都能的。)

至于那“窥窬”更好说了,它就是从(墙洞里往里偷看)的意思,而不用再通什么“觎”。“狡寇窥窬”,“昔海虏窥窬东县”,“窥窬神器”。

③“谕”和“喻”,有一个就可以了,它就是(通过言语而让人明白)的意思。它是由“中空”而“通透”而来的“明白”也。

“面谕”、“谕示”、“晓谕”,还是“譬喻”、“比喻”

“以谕九税之利”,“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其言多当矣,而未谕也。”“又不能谕其内志”,“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追伤之,因以自谕。”“手谕”,“圣谕”,“谕旨”,“谕知”,“赐谕”。

“少傅奉世子以观太傅之德行而审(清楚)喻之”,“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使使喻齐王……”,“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勉”,“喻以利害”,“喻之以理”,“不可理喻”,“不言而喻”,“譬称以喻之”,“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故金锡以喻明德,珪璋以喻秀民。”“自喻适志与。”“家喻户晓”,“单足以喻单”,“以喻客意”,“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其言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在于早喻教”,“不足以喻其美”。

最后补充:“谕”,《说文》为告也,《广雅》为晓也。“喻”,《广雅》为告也。

121#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13 19:25:00

④“愉”,心情通畅也,由“中空”而“通畅”也。“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其心愉而不伪”,“心愉于侧”,“其进之也,敬之愉。”“愉愉如也”,“上称三皇五帝之业,以愉其意。”“愉快”,“愉悦”,“愉乐”,“愉怡”,“欢愉”,“愉心”,“不愉之色”,“人苦其性,是不愉也。”

补充说明:“愉”,《说文》为乐也,为喜也,说也。

⑤“逾(踰)”,越过也,它有腾空之意、又有一种变化的过程:位置的、时间的、等级的……

“逾越”,“逾期”,“逾级”,“逾假(借)不归”,“丈夫出门,逾期不归。”“逾期不付”,“老夫逾墙走”,“大德不逾闲(栅栏,范围),小德出入可也。”“逾墉”,“无敢昏逾”,“日月逾迈”,“物或逾秋不死”,“越职逾法”,“去逾四十里”,“逾立”(越过而立之年),“逾冠”(越过加冠之年),“臣不逾级,则主位安。”“逾格”,“逾进”,“美超越而逾迈”,“遥逝兮逾远”,“逾处”,“逾望”,“逾常”,“逾世”,“逾分”,“逾轨”,“福逾刺凤”,“毋踰言”,“志之所在,踰于千里。”“不敢稍逾约”,“乱乃逾甚”,“兄妹之情,无逾于此。”“大智所用,固难逾也。”“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将仲子兮!无踰我里。”“终踰绝险,曾是不意。”(最终越过了险绝,曾经这不在意。)

⑥“愈”,其实还是“逾(踰)”(越过也),它之所以又变成了(心字底),它是在说(感觉——觉得越过(胜过)也)。

“然则师愈与?”(这样那么师胜过商的吧?)“女与回也孰愈?”(你与回的谁胜过谁?)“我有是人也,与无是人也,孰愈?”(我有这个人的,与没有这个人的,谁胜过谁?)“虽王汉中之恶(不好),不犹愈于死乎?”(虽说做汉中王的不好,不还胜过死的吗?)“妾在,不犹愈乎?”(妾在,不还胜过不在的吧?)“一暴之功,犹愈于十日之寒也。”(暴晒一天的事功,还胜过十日的寒冷的。)“彼愈于此”。

由“胜过”而“更加”。“入之愈深”,“闻而愈悲”,“愈束缚牢甚”,“愈发不得了”,“**愈加老到了”,“心情愈加灰暗”,“愈益深入”,“信心愈益增强”,“雪愈甚”,“曷云其还?政事愈蹙。”(何时说到那回去,政事更加迫促。)

至于那“愈……愈……”,那就是“越……越……”了,越过又越过了呀。“愈来愈好”,“愈走愈快”,“愈演愈烈”,“愈陷愈深”,“仰视的愈望愈觉得高拔,钻研的愈钻愈觉得坚深。”“忧心愈愈”(忧愁的心越来越严重)。

“瘉、癒”,《说文》为病瘳也,其实它也是在反映一种变化的过程。它之所以会用为“愈”,就是(感觉着越来越好、一天胜似一天的意思)。“今病小愈”,“非药曷以愈疾”,“**之疾渐愈”,“幸上病愈”,“周王病愈”,“武益愈”,“兼旬愈”,“愈合”,“痊愈”。

⑦“输”看那字型了吧,东西从车箱辅板上逾越而去叫输,就是东西从车上堕卸而下也;又“俞”乃“中空”也,卸去东西而车箱中空也。

《诗经*正月》“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那车已经装载,则弃去你的辅板,这堕卸掉你的所载。)“无弃尔辅,员(圆)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不要弃去你的辅板,调圆你的车辐,屡屡回头看看你的车夫,不要堕卸掉你的所载。)这段话是“输”字的最典型写照。

所谓“运输”、“输送”就是“载运送过去卸下而车箱中空也”。所谓“委输”、“输委”,它就是(卸下来堆在那儿而车箱中空也)。“输写”,“运所有,输所无。”“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输积聚以贷”,“输之于宫以为食器”,“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常以国情输楚”,“捐输”,“输纳”,“输税”,“的知无力输租米”,“已乃劝输巨室”,“半偿私债半输官”,“敢不尽力输诚”,“输心贴意”,“输情”,“输款”,“输力”,“输效”,“输役”,“输徒”,“输作”,“输粮”,“输货”,“输财”,“输供”,“输电”,“输遣”,“输与”,“输出”,“输入”,“灌输”,“输血”,“输液”,“长输不尽溪”。

由(把东西送过去卸到人家那里而车箱中空),是以有“输赢”之说。“认输”,“输家”,“输理”,“愿赌服输”,“*输给了*”,“输了个尽光”,“虽是输赢无定”,“昨日输了一陈(阵)”,“平生奇绝输此游”,“略输文采”。

补充说明:“输”《说文》为输委也。

122# 回复

作者:szg2006 回复日期:2011-7-13 23:46:00

标记下 慢慢看

123# 回复

作者:L13601878484 回复日期:2011-7-14 10:59:00

汉字作为一种文化,您一辈子也研究不全。可是作为语言的符号,作为人们思想的交流工具,那完全是另一码事。您理解《杯具》吗?

124#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14 19:16:00

⑧“揄”,提手掏取而空出也。“或舂或揄,或簸或蹂。”(这是《诗经》中的一句话,它是在说一个舂米的过程:有人舂米、有人舀出、有人簸扬、有人蹂搓。)

因“提手舀出”而上扬的过程,是以有“揄扬”一说。“揄扬大义”,“极口揄扬”,“揄长袂,蹑利屣。”“揄策于庙堂之上”,“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揄三尺之刀,造**之胸。”“被发揄袂”,“神之揄临坛宇”。

至于那“揶揄”,“揶”应该同“掖”(塞进)之意、“揄”乃(掏出而上扬);其实这“揶揄”,它就是手在袖筒里伸伸缩缩指点人的动作,请看“市人皆大笑,举手揶揄之。”“揄弄”。

看过这三个字了吧,其实“抒”不用再通“纾”,它本身就是(掏出去)的意思;“挹”也不用再通“揄”和“抑”,它本身就有(掏出而上扬)的过程、又有(掏出去而减少)的过程;“揄”把(掏出而上扬)的过程,用得更贴切。

补充说明:“揄”,《说文》为引也。

⑨“偷”它是两个字也(婾与偷也),不管是(女+俞)、还是(人+俞),它都有(钻空子)的意思也,所谓“偷空儿”乃其正宗也。

因其(钻空子)而失端庄而流于(轻薄)也,此乃为“婾”也。“偷俗”,“偷免”,“其下偷以幸”,“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苟且偷安”,“存者且偷生”,“偷生活命于榛莽”,“诸司素偷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偷合苟容”,“偷天换日”,“偷梁换柱”,“偷工减料”,“偷乘”,“偷渡”,“偷看”,“偷猎”,“偷情”,“偷听”,“偷漏”,“偷懒”,“偷奸取巧”,“忙里偷闲”。

由“轻薄”而“轻视”。“晋国韩子不可偷也”。

因其(钻空子)而由流于(盗窃)也,“偷盗”、“偷窃”是也。“楚有善为偷者”,“专操国柄以偷天下”,“群偷惊走”,“偷偷摸摸”。

⑩“渝”,其实它应该是与“输”一样,指水翻腾后逾越出的情形也,所谓“渝锅了”、“水渝出来了”,渝出的后果依然是中空也;至于那水由清变浊,它依然是由翻腾而造成的也。是以它有“移”与“变”的意思,“渝移”,“渝变”是也。

“盟誓固在,不可渝也。”“渝盟,无享国。”“渝涅”,“渝节”,“渝言”,“矢(发誓)志不渝”,“忠贞不渝”,“生死不渝”,“郑人来渝平(成,定,和)”,“弗震弗渝,脉其满眚,谷乃不殖。”“所谓同者,以其先后智渝者也。”“湛浊于酒,渝食于野。”“沸溃渝溢”,“彼其之子,舍命不渝。”(他那人的,舍弃生命不变节。)“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敬畏老天的变脸,不敢放胆驰骋。)

补充说明:“渝”,《说文》为变污也。

最后补充:(俞),仔细看看它那字的结构:下面一(月肉)+一(刂刀),那(俞木什儿)的、真的还就是那肉虫的,可它那小嘴上还真的带着刀呢,那中间的一小(一)、应该就是刀吧;上面跟(介)一个字头的,像(箭镞)一样往里钻进的。那小虫(俞木什儿)的情形还真的不好比画的,可那造字的先人、他比画的够说明问题了吧,是吧。

反正我是服透了,那是因为我看明白了,我明白了造字先人的良苦用心的:为了尽可能贴切地表达一个意思,那造字的先人们动用了怎样的心思啊;可他的那些个不肖后人们、他们楞是看不明白,就那么一路糊糊涂涂地趟了过来,把那么精细的汉字给弄得:鼻子不是鼻子、眼儿不是眼儿,糟蹋了呀,我再次为汉字一哭。

而今我要用的心血把它们的小样、都重新给冲洗出来,还它们生动、可人的本来面目去!锯响就有末,我这是刀一动,那些个汉字们、它就有了眉目了呀,甚而至于、它就是动态的了,特好玩的。看不到我那含笑带泪的表情吧,我认为我在做着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事儿,再累我都认了呀。

125#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14 19:17:00

杯字前面已有说过,具字在后面排着呢。

126#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15 19:37:00

敝帚自珍敝为何

先看看①“黹(zhi)”,看那字型了吧,上面是一“业”字(悬挂乐器的架子),那“黹”,它就是(把布绷在架子上刺绣也),所谓(做针黹)。

这时再来说②“敝”,其实它跟“敬”(一反苟且也)、“败”(一反宝贝也)一样,它就是(一反针黹也——衣物破败了),《说文》为败衣也。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破、坏)之而无憾。”“苟有衣必见其敝”,“邻有敝舆而欲窃之”,“敝帚自珍”,“敝帷不弃”,“弃天下如弃敝屣”,“敝俗”,“侯生摄敝衣冠”,“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终岁御,而衣衽不敝。”“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孟氏,鲁之敝室也。”“经久不敝”,“土敝则草木不生”。“还师以敝楚”,“敝于韩”,“曹操之众远来疲敝”,“吏民凋敝”,“敝卒”,“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越复伐吴,吴士民罢敝。”“百姓罢敝”,“庶民罢敝”,“兵革不休,士皆罢敝。”

谦辞。“敝处”,“敝校”,“敝国虽狭”,“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敝邑以赋与陈、蔡从”,“请君释憾于宋,敝邑为道。”

跟这儿说说“蔽”、“弊”、“毙(獘、斃)”——

“蔽”,乃败草也,败草坍于地、是以有(遮盖)之意也,“蒙蔽”是也。

“遮蔽”,“掩蔽”,“蔽护”,“常以身翼蔽沛公。”“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旌蔽日兮敌若云”,“阴翳蔽日”,“蔽匿”,“蔽晦”,“蔽野”,“蔽塞”,“蒲蔽”,“景以蔽日”,“蔽天”,“蔽形”。“隐蔽”,“引蔽驴后”,“蔽林间窥之”,“盖借塞墙为蔽也”,“蔽橹”,“屏蔽”,“蔽贤”,“蔽辜”,“廉不蔽恶”,“好蔽美而称恶”。“谗谄之蔽明也”,“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明塞聪”。“一言以蔽之”(一句话用来遮蒙、掩盖的),可用为“概括”。

由“遮盖”而“断”。“蔽狱”,“不(丕,大)蔽要囚”。

通“敝”(坏)。“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纹;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补充说明:“蔽”,《广雅》为障、为隐也。

“弊”,败坏而仆倒也,“弊仆”是也。“质明弊旗”。

通“敝”( 坏)。“弊病”,“弊害”,“弊端”,“弊世”,“弊民”,“弊政”,“兴利除弊”,“弊绝风清”“周其弊乎?”“殆其必弊者也。”“形劳而不休则弊”,“泽不弊而养足”,“遂围禁,火弊。”“礼薄义弊”,“汤武承弊易变”,“法若有弊,不可不变。”“朝政之弊”,“变更天下弊法”,“以弊于鄢”,“今三分天下,益州疲弊。”“岁时更换共其弊车”,“率疲弊之卒”,“数年之后,甲兵顿弊。”

通“蔽”(遮挡)。“管仲,南阳之蔽幽。”“作弊”,“营私舞弊”,“事有讹变,奸弊大起。”

通“蔽”(断)。“弊狱”,“八曰官计以弊邦治”,“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弊之”,“弊御于诸侯”。“见知不悖于前,赏罚不弊于后。”

“毙(獘、斃)”,(犬败坏而仆倒)或(败坏仆倒而死去)。

“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多行不义必自斃”,“毙死”,“毙踣”,“倒毙”,“与犬,犬斃;与小臣,小臣亦斃。”“斯须就毙”,“毙敌三千”,“贼连毙者三”,“又数刀毙之”,“击毙”。

127#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16 19:59:00

何为蓬勃

一、“蓬”,(草+逢),应该说的就是(蒲公英),它的花冠后期披散开成绒球状,小小的种子带着厚厚的绒毛,随风飞去,那(逢)就是为它而设;而那(蓬),也就成了一切的(披散、松散)之状的代名词。

“彼茁者蓬”,“蓬生麻中”,“若从火于秋蓬”,“桑蓬矢六”,“飘苹浮而蓬转”,“吾辈岂是蓬蒿人”,“一蓬火”,“一蓬烟”,“一蓬凤尾竹”,“首如飞蓬”,“蓬首”,“蓬鬓”,“西王母蓬发戴胜”,“蓬头垢面”,“蓬头突须”,“蓬头跣足”,“蓬松”,“蓬茸”,“蓬乱”,“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通“棚”。“蓬门今始为君开”,“蓬荜生辉”,“栖心蓬荜”,“蓬门荜户”,“蓬户瓮牖”。

通“膨”。“朝气蓬勃”,“蓬蓬勃勃”。

二、孛、勃、脖、悖、渤(浡),看到这一组字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①“孛”,应该就是男人的生殖器——阴茎也,俗语所谓(雄肌孛)、(肌孛头子),说的应该就是它,那里是(子)之所由出也。

②“勃”,它就是(孛)血气充胀有力也,而后是一切的充胀有力的现象。

“勃然”就是(血气充胀的样子),不是什么“猝然”、“突然”也。用它来形容人的怒容再恰当不过:那就是(脸充血、眼充血),还有(脸红脖子粗)。“**勃然怒”,“勃然大怒”,“勃然变色”,“勃然作色”,“权勃然曰”。当然用它形容人精神头上来时,依然是相当形象:没有血气充胀,哪儿会来精神!“色勃如也”,“勃如战色”,“勃然而起”,“勃然奋起”,“勃然奋励”,“忽然出,勃然动。”“朝气蓬勃”,“英姿勃发”,“生气勃勃”,“野心勃勃”,“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复有仕进之路矣。”

由“血气充胀有力”而“兴旺”。“勃然兴起”,“**业悄然勃兴”,“气喷勃以布覆兮”,“勃勃乎其不可及也”,“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通“悖”。“此儿狂勃,宜早除之。”“前后相勃”,“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勃乱”,“勃逆”。

补充说明:“勃”,《说文》为“排”也、《广雅》为展、为盛也,都不贴切也。

③“脖”,似(孛)之颈也,所谓“脖梗子”,依然是能粗细、能长短的。

跟这儿说说“颈”、“项”——

“颈”,脖颈也。“头颈”,“刎颈自杀”,“颈血溅大王”,“伸颈侧目”,“延颈举踵”,“延颈而鸣”,“抚其颈曰”,“长颈鹿”。

“项”,颈之背后也 。“延颈秀项”,“项链”,“项领”,“望其项背”。

至于那“项目”么,项乃代表头也,由头目来代表一桩事也。“事项”,“下列各领”,“第二项”,“一项任务”,“款项”,“进项”。

④“悖”,脖颈之项乃背后也 ,(悖)取其(背)意也。“悖其所辞”,“毋悖于时”,“前后相悖”,“道并行而不相悖”,“计有一、二者难悖也”,“故上悖日月之明”,“悖言”,“悖暴”,“山野悖其心迹”,“管、蔡悖乱”,“殄熄暴悖”,“昏悖”,“足以喻治之所悖”,“……,是悖者也。”“先生老悖乎”,“悖耄”,“悖惘”,“悖妄”,“疏达而不悖”,“以此任物,亦必悖矣。”“悖论”“悖谬”,“悖逆”,“悖晦”,“悖理”,“悖异”,“悖惑”,“悖入悖出”。

⑤“渤(浡)”,水涌出也。“鲸归穴兮渤溢”,“渤荡”,“浡涌”,“泉浡”,“浡起”,“浡沸”,“则苗浡然兴之矣”。

128#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17 19:31:00

索性如何索

“索”,看那(索)字了吧,它与那(孛)形似的,它所从出的是绳也。其实它说的就是那个打绳子的过程:一头进去的是麻(草),另一头是一个上劲的工具,中间经过一个带孔洞的架子,而后是把几个股绞合在一起成绳。是以它有(绞上劲)的意思也。

《诗经*七月》中“宵尔索绹”乃其正宗也,“绞索”、“索合”、“索绳”是也。“绳索”,“索胡绳之**”,“索子”,“索苇”,“索葛”,“其次关木索”,“鹿裘带索”,“铁索桥”,“铁索链”,“索道”,“钢索”,“索梯”,“鹿裘带索”,“冠缨索断”,“悬索相引”,“索铁歙金”,“索铁伸钩”,“震索索(两腿打摽)”,“线索”,“索引”(线索牵引),“检索”。

至于那“索求”、“索性”,它们都带有(绞上劲)了的意思。“索取”,“索要钱财”,“摸索”,“凭不厌乎求索”,“吾将上下而求索”,“指点银瓶索酒尝”,“探索”,“搜索”,“按图索骥”,“**索怀中,得**。”“大索天下”,“举国大索”,“急索之”,“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不外索”,“遍索不得”,“以索牛马”,“县官急索租”,“使其党入索财物”,“渎职索贿”,“索米”,“索命”,“索战”,“索妇”,“索赔”,“索还”,“索解”,“索诈”,“索摸”,“索秘”,“索垢寻疵”,“悉索敝赋,以讨于蔡。”“索尽枯肠”,“索句”,“索空”,“不假思索”,“敲诈勒索”,“不难索解”,“水深,索性和衣而涉了。”

由那(绞上劲的求取)而“少”而(完、尽)。“蓄积索”,“索空”,“友靡靡而愈索”,“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未忍言索居”,“索隐行怪”,“故以索隐为名”,“索然无味”,“索然俱散”,“兴致索然”,“索然出涕”,“索索落落”,“索索无真气”,“索处”,“意中索寞”,“索寞红芳又一年”。

由“绳索”而“准绳”。“疆以周索”。

补充说明:“索”,《说文》为草有茎叶可作绳索、又入家搜也;《小尔雅》为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皆不得要领也。

129#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18 19:56:00

头绪、纪律、缠绕、络绎、统计、终了

① “绪”,丝的头,“头绪”是也。“凡茧滚沸时,以竹签拨动水面丝绪。”“饥蚕作室,緍多乱缠,绪不可得。”(饥饿的蚕制作的茧,丝多乱缠绕,头不好找到的。)“反复始终,不知其端绪。”(翻过来掉过去,不知那开端头绪在哪里。)“绪论”(开头的论述)“理不出个头绪”,“白鹤飞兮茧曳绪”,“入绪”,“就绪”。

至于那“情绪”、“意绪”、“心绪”、“离绪”、“别绪”、“思绪”、“愁绪”、“都门帐饮无绪”、“幽情苦绪何人见”、“扰百绪于眼前”、“悉绪无端不可寻”,它都是在说那(像丝一样扯不开头的东西,缠缠绵绵,连续不断。)

至于那“欸秋东之绪风 的“绪”,也应该是指那(像丝一样扯不开头的秋冬之风)也,而不是什么“残余的”余风。

“缵禹之绪”,“系唐统,接汉绪。”“荒坠厥绪,覆宗绝祀。”“先王有绪言而去”,“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绪音”,“绪功”,“绪业”,“绪胄”,“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仁君年壮气盛,绪信所嬖。”“继未竟之绪”。它都是在说(不断头)。

至于那《閟宫》“缵(继承)禹之绪”、“缵大王之绪”的“绪”,应该是(继承大禹开创的事业)、(继承太王开创的事业),而不是什么“未竟的事业”。《殷武》“汤孙之绪”(汤孙开创的)。《常武》“三事就绪”(三卿之事安定着了头绪)。

②“纪”,它有个(己)字在里面,就是找出每个茧的丝头的过程 ,是以有“头绪”、“分别”、“条理”多层意思也。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诞敢纪其绪”,“袁氏之妇女,络而失其纪。”“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众之纪也”,“义也者,万事之纪也。”“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 “乱其纪”,“无乱人之纪”,“纪农协功”,“衣食当须纪”,“纪理”,“纪序”,“纪极”,“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勉勉我王,纲(网的总绳)纪(整理,综理)四方。”“之纲之纪(综理),燕(宴)及朋友。”

所谓“纪律”,(律)乃由(音程)而来的(规程)也、(纪)则取(条理)之意,(纪律)就是(条理规程也)、即(律条)也。“旱既大甚,散无友纪。”

补充说明:“纪”,《说文》为别丝也,《白虎通》为理也,《方言十》为绪也。

③“绎”抽丝也,由“抽丝”而寻找头绪也,“寻绎”是也。“绎味”,“绎志”,“演绎”,“法(礼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顺,温顺)与之言,能无说(悦,愉快)乎?绎(寻绎,弄明白事理)之为贵。说而不绎,从(听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已经)矣。”“射(推测)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

由“抽丝”而“连续不断”。“络绎不绝”,“会同有绎”,“敷时绎思”,“徐方绎骚,震惊徐方。”“乐其可知也;始作(起),翕(合)如也;从(跟随)之,纯(单一)如也,皦(明亮清晰)如也,绎(连续不断)如也,以成。”

④“缠”,用线或布环围也。“缠绕”,“缠裹”,“缠缘”,“缠束”,“缠缚”,“缠绑”,“夹缠”,“缠头”,“缠足”,“缠手”,“琐事缠身”,“缠讼”,“缠磨”,“胡搅蛮缠”,“缠扰”,“缠搅”,“纠缠”,“情意缠绵”,“缠绵悱恻”。

⑤“绕”,把丝环围起来的过程,“环绕”、“围绕”是也。“把丝绕在**上”,“绕线圈”,“缠绕”,“绕搭”,“绕缭”,“绕结”,“绕圈子”,“绕口令”,“绕黄山……”,“白水绕东城”,“……绕宅生”,“余音绕梁”,“更无别处好绕”,“绕道而行”,“绕过**”,“**绕膝”,“绕场一周”,“绕腕双条脱”,“**绕嘴”,“绕手”,“你有点绕住了”。

130# 回复

作者:tjlyby 回复日期:2011-7-19 18:52:00

越看越钦佩

131#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21 19:22:00

谢谢支持。

132#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21 19:25:00

⑥“络”,缠绕在一起的丝,“丝络”、“线络”是也。而后是缠绕也,“络丝”是也。“络纱”,“络线”,“缠络”,“一絇(qu)丝,能得几日络。”“络续”。“络以纶连”,“笼山络野”,“络绎不绝”,“有九丘,以水络之。”

所谓“笼络”、乃(缠绕笼罩)也,后比喻收买人心。“笼络人心”。

由“笼络”而“马笼头”,“络头”是也。“络马之口”,“白金络”,“黄金络马头”。

由“笼络”而“网状物”。“网络古今”,“经络”,“脉络”,“联络”,“丝瓜络”,“橘络”,“梅花络”,“绵络天地”,“郑绵络些”,“络绵其上”,“蒙络摇缀”,“络幕”,“她头上络着个发网”,“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

⑦“统”,成束的丝也,所谓“一统”、“统一”是也,成一束也。“统绪”。

所谓“抽其统纪”,就是那每个蚕茧抽出丝头来绕成束也。所谓“系统”,就是把一束丝扎系起来也。所谓“统计”,就是计丝束数也。

“统考”,“统括”,“统筹安排”,“统筹兼顾”,“统购统销”,“统揽(观)全局”,“统理”,“统和”,“统会”,“统管”,“统摄”,“统战部”,“统共”,“统统”,“通统”,“统一战线”,“大一统也”,“昔人因阴阳以统天地”,“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由“系统”而“体系”。所谓“传统”,就是一体相传也。“正统”,“道统”,“皇统”,“血统”,“统类”,“统承先王”,“统嗣”,“端悫以为统”。

所谓“统帅”,就是一个体系的首领也。“统率”,“统领”,“统属关系”,“彼此不相统属”,“统辖”,“统治”,“统百官”,“万物之统”,“统大魁以为笙”,“统楫群元”,“统兵数万”,“统军略地”,“反国统万人”,“若斯以统之,则无异于……。”

所谓“体统”,就是体系、体制也。“成何体统”。

⑧“终”,结扎丝束也,“终结”是也,“旋终在顶”。是以有“结束”、“了结”之意,“终了”是也。

“不知所终”(不知终了所去何处),“终究(溪流的尽处)”(终了到头),“天禄永终”,“君子以永终知敝”,“庶人终食”,“妇怨无终”,“用武而不终”,“不终岁”,“终年积雪”,“月终”,“年终”,“终身大事”,“终身几无可问”,“奋斗终生”,“终老一生”,“为终老之计”,“终其一生”,“终吾身而已”,“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感其言,复还终业。”“终朝”,“终宵”,“终岁”,“曲终”,“终场”,“终止”,“**无常贵。**无终贱。”“吾与回言终日”,“吾尝终日而思矣”,“君子无终食(吃完一顿饭)之间违仁”,“子路终身诵之”,“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终服”,“举正于中,归邪于终。”“终鲜(少)兄弟,维予与女。”“终温且惠,淑(善)慎其身。”“终日射侯,不出正兮。”“跂彼织女,终日七襄(上举)。”“终风且暴”,“终其永怀,又窘阴雨。”“有匪(斐)君子,终不可谖(忘记)兮。”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骏(迅速)发尔私,终三十里。”“终朝采绿”。

“始终”。“愿终守之”,“终为忠臣”,“愁苦而终穷”,“终窭(jv)且贫”。

“最终”。“终于”(最终至于)。“终归”(最终归于)。“终久”,“终须”,“终将……”,“终无所成”,“终不敢搏”,“终不能发”,“终不敢强夺”,“终莫能就”,“王终遣之”,“终亦不顾”,“***终不肯***”,“终不蒙见察”,“**终弗逮”,“终归是要回去的”,“终点”,“终端”,“终极”,“终局”,“终止”,“终审”,“终将”,“终乖”,“终继五国迁灭”,“终覆”,“终献”,“终远兄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终踰绝险,曾是不意!”“禾易长亩,终善且有。”“卜云其吉,终然允臧。”“庶几夙夜,以永终誉(称扬)。” 。

由“了结”而“死亡”。“未果,寻病终。”“终没”,“令终”,“终誉”,“以义终”,“养老送终”,“慎终追远”,“终老天年”,“临终遗言”。

补充说明:“终”,《说文》为絿丝也,《广雅》为极也、穷也。

133#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22 19:36:00

经行、综合、纲领、继续、绍兴

①“经”,织布的纵线,“经线”是也,“经纱”,“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是以“南北为经、东西为纬。”“东经”,“西经”,“国中九经九纬”,“经互数十里”,“经涂九轨”。

所谓“经正而后纬成”,是以有(正道、常道)之意。“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王之大经”“恕而行之,德之则也,礼之经也。”“其语闳大不经”,“荒诞不经”,“毋失经纪”。

而后是被奉为正典的著作,所谓“经籍”、“经典”是也。“博览经籍”,《四书五经》,《诗经》,《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经史子集”,“治经为博士”,“不见经传”,“先生授经”,“经学”,“经卷”,“经书”,“诵经”。

由“南北道路”而“行走”,“经行”是也。“经过”,“经历”,“久经考验”,“身经百战”,“经久百衰”,“经年累月”,“此去经年”,“经日乃厌倦”,“历经千难万险”,“经三日三夜”,“经由……”,“其所已(未)经者”,“经涂不盈旬”,“经风雨”,“经受”,“经常”,“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足下,何从便得之也。”“不经心”,“不经意”,“经验”,“已经”,“未经”,“曾经”,“经惯”,“经练”,“经涉”,“经用”。

而后是气血的运行。“经脉”,“经穴”,“经络”,“经血”,“肝经”,“调经”。

由“经行”而“治理”,“经理”是也。“经天纬地”,“经理宇内”,“以经邦国”,“经国之大业”,“礼,经国家……”,“经国济民”,“仕途经济”,“经世之条理”,“经营有方”,“毕世之经营”,“经世之才”,“经济(维)之才”,“经始灵台,经之营之。”“经始大业”,“经商”,“经牧其田野”,“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古者经井田”,“经费”,“经销”,“经略”,“经管”,“满腹经纶”,“是故不得于心而有经天下之气”。

所谓“经纪”,就是(牵头管理)也,“经纪人”,“它是经纪行中人”,“**是个老经纪”,“出外经纪”,“不善经纪”,“经纪其家”。

由“横断经线”而“横断颈项”,“自经”是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灵王经而死”, “遂其颈于树枝”。

②“综”,织布时使经线上下交错以受纬线的过程,所谓“错综”、“综合”是也,“错综其数”,“推而往,引而来者,综也。”是以有(交错结合之意也)。“综理”,“综析”,“综观”,“综校”,“综核名实”,“综典”,“由**综吏部”,“综练”,“综述”,“正流俗之华说,综孔氏之旧章。”“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当今好之者寡,故虽通才达学而未能综于此耳。”“错综复杂”,“综合征”“综括”,“综计”。

③ “纲”,网上的总绳。“若网在纲,有条不紊。”“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倬倌空拧保案倌俊保按蟾佟保案偻薄J且杂小白芤敝猓案僖笔且病!疤岣訇臁保案倭煨晕募保熬倨浜旮佟保拔蟮本俑佟保俺佟保案傧堋保案俪!保叭傥宄!保耙舜楦僖保叭墼蚋倭煺殉保胺钗佟薄?br />
所谓“纲纪四方”,它就是(带领、统帅)的意思。“受禄无疆,四方之纲。”“之纲之纪(综理),燕(宴)及朋友。”“岂弟君子,四方为纲。?**傧健保熬骋跹簦偌屯蛭铩!薄巴跏业次薷偌汀保俺阑担偌头铣凇!?br />
134#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24 19:23:00

④“继(繼)”,看它那繁体字型了吧,它应该就是织布时、把纬线给挤紧密的过程也。所谓“继承”、就是用挡板把纬线给向上顶挤紧密的过程也。

“继绪”,“继褰”,“折琼枝以继佩”,“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前赴后继”,“先后相继”,“终继五国迁灭”,“继踪”,“继踵”,“善继人之志”,“学即继以问”,“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吾志事”,“九族无可继”,“过继”,“继子”,“继母”,“继父”,“继轨”,“继体”,“继任”,“继武(足迹)”,“继往开来”,“继电器”,“宾继主君”,“率轻锐继其后”,“围之不继”,“继而有师命”,“继室”,“继嗣”,“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继绝扶倾”“兴灭国,继绝世。”“继之以日夜”,“君子周急不继富”,“王事靡盬,继嗣(接续)我日。”“念兹戎(你)功,继序(续)其皇(光大)之。”“於乎皇王,继序(次第)思不忘!”“将(扶助)予就之,继犹(猷,谋)判(分解)涣(离散)。”“其或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

补充说明:“继”,《说文》为续也。

⑤“续(續)”,看它那繁体字型了吧,它有个“卖”字在里面,把收进的丝再出出来也。所谓“继续”、乃织布时的全过程也:一边不断地把纬线给挤紧密、一边不断地往外出线而跟上也(织过布的人一下就能明白的)。

“持续”(拿着丝线不断往外出也),“连续”,“续衽钩边”,“貂不足,狗尾续。”“把弓弦续好”,“续弦”,“续编”,“续篇”,“续集”,“续柴”,“续水”,“续约”,“续假”,“续娶”,“接续”,“陆续”,“续添”,“把茶续上”,“岁时更续”,“以夜续昼”,“教顺施续,而知能流通。”“刑者不可复续”,“是断手而续以玉也”,“续发众人”,“则续吾祖矣”,“亡秦之续”,“……,而使续*之业。”“以是续嗣之重,不绝如缕。”“似(嗣,继承)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二之日其同(会合),载续武功。”

补充说明:“续”,《说文》为联也。

跟这儿说说“买”、“卖”——

“买(買)”,把财物网进来,“买进”是也。“购买”,“买办”,“买好”,“买誉”,“买名”,“买帐”,“买主”,“买通”,“买空卖空”,“买妾不知其姓”,“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出财物雇佣:“买舟而下”,“买庸而决窦”。

由“网进”而“招致”。“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

“卖(賣)”,把网进的财物再出出去,“出卖”是也。“自知见卖”,“卖货”,“卖力”,“卖劲”,“卖命”,“卖唱”,“卖乖”,“卖淫”,“卖笑”,“卖座”,“卖炭翁”,“卖祖求荣”,“卖国”,“请卖爵子”,“谄贵卖友”,“卖关子”,“卖身投靠”,“卖俏”,“卖弄”,“卖官鬻爵”,“卖妻鬻子”,“倚老买老”。

⑥“绍”,看它那字型了吧,有个“召”字在里面,这个线头拉过来,那个线头扯过去,两个线头在招手也,对接线头的过程也,是为“绍”。所谓“介绍”,就是中间人招呼两边的人接头也。“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士为绍摈”。

所谓“绍续”,就是(接续)也。所谓“绍兴”,就是(接续复兴)也。“绍复”,“绍复先王之大业”,“弗念厥绍”,“匪绍匪逰”,“绍庭上下,陟降厥家。”“舒夭绍(妖娆)兮”,“谗言繁兴,延及寡君之绍续昆裔。”“不绍叶公之明”,“以此绍殷,是以乱易暴也。”“绍天明命”,“绍衣”,“绍缭”,“绍我周王见休”,“绍世”,“绍述”。

补充说明:“绍”,《说文》为继也。

135# 回复

作者:从小爱小说 回复日期:2011-7-24 20:57:00

赞楼主!请问“片”如何解?

137#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25 20:03:00

徽墨与纠正

先说①“纆”,乃木工用的墨绳也,而后是一切的绳也。“纆索”,“纆缴”,“纆牵”。

②“徽”,(彳+山+一+系+反),(山)乃墨盒的绳架,(系)乃(墨绳),(反)乃(反弹),(徽)

乃墨绳弹出的印行也,是以它既有(绳)之意、又有(印)之意也。

那《易*坎》的“系用徽纆”,它就是用墨绳捆绑也,有准绳之意也。“免于徽索”,“徽绳”,“徽缠”,“徽束”,“徽以纠纆”。

由“印”而“标志”。“徽章”,“徽记”,“徽号”,“徽识”,“易服色,特徽号。”“徽帜以变”,“国徽”,“校徽”,“帽徽”。

至于那“琴徽”,指的正是琴面上的音节标识也,而不是什么系弦之绳也,弦还用绳系吗?所谓“徽以钟山之玉”,“高张急徽”,“邹忌一徽”。

至于那“悲风徽行轨”,用的正是印迹之意也。

至于那《诗经*思齐》的“太姒嗣(继续)徽音”,乃(足迹)之意也,(太姒继续那足迹名声);《诗经*角弓》“君子有徽猷(谋划),小人与属(接连)。” 乃“轨迹”也,(君子有谋划的轨迹,小人和他接连。)而不是什么“美好”也。不知那林徽音可知其名之意乎?

③ “纠”,应该是指多股合绳时、拉正各股而使齐进匹合的过程也,“纠正”乃其正宗也,“纠曲”、“纠偏”乃其目的也,而不是什么三股或两股绳之意也。

所谓“纠合”,说的就是(拉正各股而使齐进匹合的过程);所谓“纠结”、“纠纷”,就是在说把屈曲扭结在一起的东西拉直分开也;所谓“徽以纠纆”,就是拉正墨绳而弹出印行也。

所谓“纠纠武夫”、就是在指两腿绷直了前进,再用做“赳”也一样的了,“雄赳赳”,就是在说着那(仪仗队)的姿式。

“何异纠徽”,“纠绳”,“绳愆纠谬”,“纠错”,“纠慝”,“恐见纠擿”,“纠之以政”,“纠察”,“纠劾”,“纠弹”,“纠举”,“纠发”,“纠案”,“访缉纠诘”,“纠问”,“凡宫之纠禁”,“慢则纠之以猛”,“贪利纠譑之名”,“以五刑以纠万民”,“以纠邦国”。

而后来的“纠合”、“纠结”、“纠纷”,就弄成了“结合”、“缠绕”与“纷乱”了。本来这(多股合绳),它也就是个(说不清的事也),糊涂着吧,我也不敢纠正了,自己品品去吧,如果是影视,我一下就能让你弄明白的。不过那“纠”原本有(分拨开)的意思,这一点也不能就抹杀了,不然那“收”就无法进行了。

“纠合宗族于成周”,“纠合党羽”,“纠集”,“纠众”,“福与祸如纠缠”,“横厉纠纷”,“纠蓼”,“纠思心以为纕兮”,“舒窈纠兮”,“纠纠葛屦”,“其笠伊纠”,“青纶竟纠”,“收离纠散”,“纠葛”,“纠约”,“纠会”,“纠勒”。

眼下又有一时髦的词“我好纠结哟”,看完这篇,你还“纠结”吗?如果以你们的理解,那“纠纠武夫”,是在说着(两腿打摽吧),那(仪仗队)该是啥形象了。

138#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25 20:06:00

片字还没弄,待我琢磨后告诉你。

139#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26 13:53:00

片字首先应该是指车两边的帮,是以它可以两边写的,用的最贴近的字就是将(將)字,前面已说过,斜侧身在车帮上推车,是为將。片字部的牖字应该用的也是两边的意,两扇窗户。而后就是用为分成两半而成薄型的东西,是为片状。

140#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26 13:56:00

片字首先应该是指车两边的帮,是以它可以两边写的,用的最贴近的字就是将(將)字,前面已说过,斜侧身用手在车帮上推车,是为將。片字部的牖字应该用的也是两边的意,两扇窗户。而后就是用为分成两半而成薄型的东西,是为片状。

141#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26 18:55:00

绞、缢、绳

①“绞”,两股麻(草)交合而成绳。“两股相交谓之绞”,“绞合”,“绞铁索”,“绞麻绳”,“绞带”,“一绞毛线”,“绞缠”,“绞纷”,“小敛布绞”,“绞石”,“绞车”,“绞接”,“绞结”,“绞碎”,“绞烂”,“绞断”,“绞盘”,“绞毛巾”,“根绞怪石”,“绞尽脑汁”,“心绞痛”,“绞刑架”,“绞缢以戮”。

至于那“直而无礼则绞”、“好直而不学,其蔽也绞。”的“绞”,那就是(拧劲)也。“绞急”,“绞切”,“绞直”,“绞讦”,“直言往至绞”,“**绞而婉”。

补充说明:“绞”,《说文》为缢也。

②“缢”,乃用绳吊勒而死也,“缢死”是也。“自缢于**”,“缢杀”,“**缢而死”,“**缢于荒谷”,“……,入问王疾,缢而弑之。”“缢而气绝”,“缢加别械”。

补充说明:“缢”,《说文》为绞也。

③“绳(繩)”,由多股纱(麻、草)绞合而成。“作结绳而为网罟”,“言纶之绳”,“绳床瓦灶”,“若见鬼把椎锁绳纆”,“合处如引绳,不相乱。”“绳捆索绑”,“缆绳”,“绳梯”,“绳枢”,“绳索”,“绳套”。

而后应该就是由木工的墨绳或泥工的垂绳而来的“准绳”的意思,所谓规矩绳墨也。“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木受绳则直”,“绳度”,“绳尺”,“绳量”,“其大本臃肿不中绳纆”,“韩子引绳纆”,“颇循绳纆”,“绳趋尺步”,“王道有绳”,“绳治”,“则贵重之臣必有绳之外矣”,“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行险者不得履绳”(冒险而行的人不能够践踏准绳),不是直接用为“直、正”;“绳之以法”,“故举兵绳之”,“绳正”,“绳劾”,“绳束”,“绳约”,“绳案”,“洁白清廉中绳”,“绳愆纠谬”(用准绳纠正错谬),不是直接用为“纠正”;“以绳德厚”(用来准绳德行厚重)。

至于《庄子》“绳绳不可名”,应该用的是像续麻、草捻绳般不断头的意思。“众力绳绳可劈山”。

由“准绳”而“准照、比照”。“绳息妫(gui)以语楚子”(比照息妫用来说教楚子),不是什么“称誉”。

《下武》“绳其祖武(足迹)”(准照那祖先的足迹),《抑》“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子孙准照,万民没有不顺承的。)《螽斯》“宜尔子孙,绳绳兮”(相称你的子孙,准照而行啊)。

142#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27 20:04:00

佥、签、验、俭

①“佥(僉)”,人口众多也。“佥曰:‘伯禹作司空。’”“询谋佥同”,“佥答何忧”,“佥言”,“佥谋”,“佥议”,“佥望”,“佥赞”,“佥坐”,“佥都御史”。

通“签”。“汝等各自佥名,共成此事。”“佥解”,“佥押”,“佥票”,“除佥杭州判官”。

②“签”,它首先应该是署有众人名字的竹片,而后是一切的署名,而后是一切署有标识的竹片。“签署”,“签名”,“签到”,“请你签个字”,“签发”,“签收”,“签呈”“签疏”,“签批”,“签条”,“签证”,“签订”,“签定”,“签任”,“签押”,“签注”,“标签”,“书签”,“签揭”,“签贴”,“签题”,“签帙”,“签筹”,“浮签”,“发签差公人”,“朱签”,“火签”。

通“籖”(应验)。“求签”,“抽签”,“神签”,“签书”,“签筒”。

③“验”,(马+佥),(佥)乃(人、口众多),知道马有一特性吗——看牙口、知岁数,那(验)应该是跟这儿而来的吧。

“检验”,“何以为验”,“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责其实,以验其辞。”“实验”,“试验”,“屡试屡验”,“校验”,“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验在近而求之远”,“验见非一”,“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验佐”,“效验”,“明效大验”,“灵验”,“验方”,“*为**验”,“亦验其于正前”,“自然之验”,“验之以理(事)”,“欲验之,但取……观。”“历验各种……”,“验金”,“验光”,“验护照”,“验数”,“验复”,“验票”,“验明正身”,“验关”,“验核”,“验伤”,“验尸”,“验收”,“验算”,“验血”。

补充说明:“验”,《说文》为马名也。都有点随口连的性质了。

最后补充:怎就又看到了(验)的(马)字边了呢,(验)怎属(马)?搞搞清楚去,这才又加在这儿。至于那(騐)、应该是(験、驗)之舛误,(马+念)、怎讲——每个今天心上都放着马?不知所以也。

④“俭”,众人用其一人,是为俭也,而后是一切的少用。

“克勤克俭”、“量入俭用,亦可自给。”“俭、德之共也。”“君子以俭德避难”,“***广而俭”,“恭俭下人”,“恭俭而好礼者”,“节俭”,“俭省”,“俭约”,“俭朴”,“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俭素为美”,“以俭为美”,“以俭相诟病”,“由俭入奢易”。

通“歉”。“年丰多积,岁俭(歉)出赈。”(年成丰收时多积累,年成歉收时拿出赈济。)“俭(歉,谦)然恀(恃)然。”(卑谦的样子、恃尊的样子。)“时岁荒民俭”,“丰则籴,俭则粜。”“荆扬稻收俭薄”,“俭岁”,“俭年”,“俭腹”,“俭退”,“俭然”,“惠而不俭,直而不径。”

通“险”。“不兴俭行以徼幸”,“俭俗而百姓不一”。

补充说明:“俭”,《说文》为约也。

跟这儿说说“籴”与“粜”——

“籴”(di买入粮食)。“日籴太仓五升米”,“籴米”,“籴粮食”,“遏籴”。

“粜”(tiao卖出粮食)。“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物踊腾粜”,“贩谷粜千钟”,“粜粮食”,“粜米”,“想那粜风月的……”。

143#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29 20:04:00

何为收敛

①“收”,说收先说纠。“纠”把屈曲扭结在一起的东西拉直分开,那“收”么,就是一反“纠”也,把本不在一起的东西胡乱拢到一起也,“收拢”乃其正宗也。

“收割”,“收庄稼”,“收获”,“收成”,“百亩之收不过百担”,“名利双收”,“丰收”,“收束”,“收括”,“收紧银根”,“收网”,“收蓬”,“收拾”,“收敛”,“收心”,“接收”,“收受”,“收手”,“收缩”,“历聘莫见收”,“收容”,“收留”,“收纳”,“收讫”,“收孤寡”,“收管”,“收养”,“收取”,“收帐”,“收租”,“收说”,“征收”,“其收田租亩四升”,“收缴”,“收复失地”,“收计”,“收入”,“收支”,“收购”,“收据”,“收徒弟”,“收信”,“收发”,“收集”,“收藏”,“既蜡而收”,“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又收贰以为己邑”,“尽收其地”,“收天下之兵”,“收编”,“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回成命”,“收益不浅”,“收揽人心”,“收礼”,“收罗人才”,“收生”,“收效甚微”,“收好了”,“它会收到一种绵里藏针的效果”,“假(赐予)以溢(增益)我,我其收之。?**菜咽铡保笆臻纭保笆帐保坝嗍斩茄伞薄?br />
“收捕”,“收掩”,“收执”,“收捉”,“收监”,“收审”,“收押”,“收禁”,“而收系**”,“一时收擒,上下肃然。”“罪罟不收,靡有夷瘳(chou病愈)。”“此宜(应当)无罪,女反收之。”

由“收拢”而“结束”。“收工”,“收队”,“收场”,“收市”,“收煞”,“收盘”,“收市”,“收摊儿”,“收尾”,“收口”,“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补充说明:“收”,《说文》为捕也,《广雅》为取也,《小尔雅》为敛也。

②“敛”,(佥+反),把人家众多的东西都弄到自己这里,这就是(敛),而后是一切的往里弄。

“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收拢)穧(ji已割未收庄稼)。”“女炰烋(咆哮)于中国,敛怨以为德。”“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讯知其由,敛赀送归。”“横征暴敛”,“翕敛”,“川霁浮烟敛”,“……为敛迹”,“敛迹避贤”,“皆令闭门自敛”,“射既则敛之”,“狗彘食人食不知敛”,“敛赀财以送其行”,“*因重敛百姓”,“……尝岁赋敛百姓”,“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省赋薄敛”,“稍敛众而去”,“*不敢敛户口”,“征敛”,“以九赋敛财贿”,“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敛退”,“敛额”,“敛兵”,“敛辔”,“敛藏”,“敛戢”,“日后我一定剩自敛抑”,“敛足形”,“敛步”,“有所收敛”,“*敛威去”,“敛马”,“诸侯敛衽”,“……敛衽而朝焉”,“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敛甲”,“敛声屏气”,“自种自敛”

“去……敛三百里”,(三百里往里说)。

通“殓”。“衣尸棺曰敛”,“敛,般请以机封。”“敛形悬封”,“醵金为敛”“敛殡”,“敛葬”,“敛埋”,“敛衾”,“敛席”

补充说明:“敛”,《说文》为收也。

144#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30 16:48:00

险字如何险

⑤“险”,岩石众多也,“险峻”是也。“地险,山川丘陵也。”“苟有险,余必下车推。”“险峭”,“险地”,“险境”,“险处”,“险隘”,“险厄”,“险关”,“险急”,“险滩”,“险难”,“险困”,“险兆”,“险段”,“险情”,“险绝”,“军旅思险”,“艰难险阻”,“险象环生”,“毕生平险”,“危险”,“冒险”,“脱险”,“探险”,“风险”,“保险”,“铤而走险”,“入险而脱”,“长江天险”,“此为长江之险与我共之矣”,“山溪之险”,“国险而民附”,“益州险塞”,“险易远近”,“险战之法”,“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凭险作守”,“无险可守”“不畏艰险”,“险以远”,“常思险远”,“险易”,“不登险峰”,“巴蜀道险”,“险要”,“履险如夷”,“小人行险以险徼”,“以险徼幸者”,“行险徼幸”,“行险过关”,“至险绝处”,“涉险而不伤”,“阴险”,“险怪”,“***性险妒容媚”,“心计险极”,“险恶”,“用心险毒”,“险诈”,“险诐”,“险谲”,“危害者常忧险”,“险遭不测(幸)”,“险遭毒手”,“险些死去”,“险把……”,“险乎……”,“险(险怪)衣来者以赏之”,“险僻”,“险技”,“险韵”。

补充说明:“险”,《说文》为阻难也。

145#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7-31 20:11:00

检查与简册

①“检”标签也,“题检”、“署检”、“检封”。“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

所谓“检点”、“检查”,就是(查点后标示),这时的“检”已用为(查点)之意,所谓“自检”、“失检”,“检束”、“检疫”、“检验”、“检校”、“检察”、“检阅”、“检举”、“检讨”、“检修”,“检身若不及”,“**食人食而不知检”,“此数检百里之地也”,“自此致身绳检外”,“执法以检下”,“然不治素检”,“检束”,“检正”,“检勒”,“检饬”,“检式”,“检疫”,“检测”,“检卷”,“检字”,“检索”,“检录”,“检编”“抄检”,“有失检点”,“太不检点了”,“把行李检点了一遍”。

“检选”就是(查选),“简选”、“简拔”亦然。

补充说明:“检”,《说文》为书署也。《苍颉篇》为法度也。

②“查”,“楂”(竹、木之排也)。“有巨查浮于四海”,“查影”,“查头”。

“树查”,“查卉”,“胡查”。

“查”就是“排列”,所谓“排查”是也;一个个过,就叫“查”。“检查”,“查数”、“查人”,“检查”、“审查”、“考查”、“调查”、“查办”、“查抄”、“查处”、“查房”、“查访”、“查封”、“查寻”、“查询”、“查找”、“查阅”、“查帐”、“查夜”、“查哨”、“查验”、“查证”、“查获”,“查字典”、“查号台”,“查讫”,“查票”,“查扣”,“查案”,“查获”,“查禁”,“查铺”,“查明”,“查问”,“查询”“查阅资料”、“查无实据”。

③“简”,书写用的竹片,“竹简”是也。④“册”,“简”编缀在一起叫“册”。

“书简”,“简牍”,“简札”,“小简”,“信简”,“简帖”,“简素”,“简帛”,“辱致来简”,“呻吟槁简”,“畏此简书”,“有旨无简不听”,“执简记”,“小简而长”“**读法十余简……”,“……,执简以往。”“简编凛烈”,“简册”,“简策”,“用之简圭”,“帝臣不蔽(遮掩),简(书写的竹片)在帝心。”。

“简”相对于“册”,它就是个“单”片,“简单”是也。“简洁”、“简捷”、“简介”、“简述”,“简章”,“简体字”,“简缩”,“简直”,“简历”、“简短”、“简明”、“简称”、“简省”,“简约”、“未为简易”,“简要”、“简便”、“简报”、“简写”、“简讯”、“简括”、“简陋”、“简装”、“简编”、“简码”,“简述”、“简练”、“简化”,“简而言之”,“精兵简政”,“其作始也简”,“简阔”,“简少”,“**之简”,“简本”,“简略”,“简谱”,“简朴”,“简而言之”,“言简意赅”,“删繁就简”,“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不就)大简乎?”。

由“单”而“少”。“深入简出”。

“简易”就是(简单随便),由“简易”而“慢易”而“简慢”。“简放”,“简倨”,“简薄”, “是简*也”,“吾党(乡党,家乡)之小子狂简(简慢,随便)”。

至于“简拔”、“简选”的“简”,它应该是用作“柬”。“慎简乃僚”,“简能而用”,“简卜”,“简才”,“简任”,“简除”,“简汰”,“简弃”,“盖简核桃”。

通“谏”。“犹之未远,是用大简。”

通“检”。“简稽”,“简徒”,“简第”,“简别”,“简序”,“简认”,“简验”,“简较”,“简阅”,“正岁简稼器”。

“册籍”,“花名册”,“画册”,“纪念册”,“历册”,“人手一册”,“槁书数册”,“小册子”,“此全师保胜安边之册”。

后特指一些祭祀的文书与皇帝的诏书。“册文”,“祝册自京师至”,“史乃祝册”,“乃纳册于金滕之匮中”,“临轩册命,则读册。”“册封”,“册太子则授玺绶”,“册立”,“册正”,“王命作册”,“册书”(祝册、玉册、封册、立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

跟这儿说说“柬”——

“柬”,分开而后扎束也,有(拣选)之意。“柬拔”,“柬选”,“柬择”,“柬擢”,“柬汰”,“安燕而血气不惰,柬理也。”

至于那“请柬”,它是通为“简”也。“书柬”,“柬帖”,“柬匣”,“柬寄”。

补充说明:“柬”,《说文》为分别择之也。

146#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1 18:38:00

给予一词究作何解

①“给”,它是绞丝边的、有个“合”字在里面,其实它应该就是合丝为纱时、手里不断往外出丝的过程;“予”乃合丝为纱的时绕上纺车的过程,是谓“给予”。是以它们都有(往外出)的意思。

“给与”,“给付”,“给钱”,“给军民赏月钱”,“事之供给”,“送给”,“献给”,“交给”,“配给”,“补给”,“给养”,“给足”,“给富”,“百姓充给”,“则人给家足之道也”,“自给自足”,“艺蔬自给”,“常……以给食”,“给事中”,“给使”,“给其食用”,“给定条件”,“给以支持”,“给以鼓励”,“给回兵费”,“给馈饷”,“恶能给若金”,“给贡职郡县”,“请铸铜记给之”。

由“给予”而“使动”而“被动”。“给他一张票”,“给他送礼”,“给他使了个眼色”,“给他一顿批评”,“给老师行礼”,“保不住给忘了”,“你给找个人”,“给我一片面包”,“不给面子”,“给脸不要脸”,“给我看看”,“别叫风给刮散了”,“寄给我的信”,“给伤员包扎”,“给弄得乱七八糟”,“风把门给吹开了”,“裤腿都叫露水给弄湿了”,“碗给打碎了”,“房子给火烧掉了”,“请你随手给门关上”,“给**帮忙”,“给羊拴上”,“他给我当翻译”“解开衣服给医生检查”,“羊给狼吃了”。

至于那“御人以口给”,它就是在说口中不断有话(往外出)也,它用的正是本义也。“给口”,“给捷”,“辩说譬谕,齐给便利。?**槐馗叮潮馗稀!薄霸蛉詹蛔悖Σ桓!?br />
补充说明:“给”,《说文》为相足也。

②“予”。“授予”,“岁适美,则市籴无予。”“岁熟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予以奖励”,“予以反驳”,“予人口实”,“君子来朝,何赐予之。”“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生杀予夺”,“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由“自我往外”而“自我”也,不用再借为余也。“予一人”,“予冲人”,“舜何人也?予何人也?”“予末小子”,“予违汝弼”,“予智予雄”,“予取予求”,“予独爱莲之……”,“未尝非予之过也”。

通“与(赞同)”。“而自予雄也”,“众必予之”,“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饮者予师旷。”

补充说明:“予”,《广雅》为与也。

跟这儿说说“付——”

“付”,(人+手),它是用另一种形式、在表示(给予)也,“付予”、“付与”是也。

“宜付有司论其刑裳”,“操当以肃还付乡党”,“交付”,“支付”,“当下付了茶钱”,“付款”,“付帐”,“还本付息”,“付法”,“付任”,“付治”,“付命”,“付度”,“付推”,“付仗”,“付属”,“托付”,“付托”,“付授”,“付讫”,“付清”,“付出代价”,“付方”,“付给”,“付邮”,“付现”,“付还”,“付报酬”,“付印”,“汝之诗,吾以付梓。?**吨疃鳌保案吨恍Α保案吨韧狻保案吨痪妗保跋じ侗 保霸暮蟾侗保岸拦谈吨韧狻薄?br />
补充说明:“付”,《说文》为与也,《广雅》为予也。

147#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2 19:19:00

始、胎……坮、抬

始(乨、兘)、胎(孡、囼)、咍、骀、跆、炱(炲)、饴、怡 、坮(臺、檯)、抬(擡),看到这一堆了吧,为着那对(台)为(合不拢口)的质疑,又拉出这些个来,继续看去——

①“始(乨、兘)”,《说文》女之初也,提醒了我,女之初潮也。之前的子宫口是闭合着的,这时它就合不住了呀,(女+台),(台)乃(合不拢口也),前面已有说过。初潮的到来意味着性成熟,性成熟意味着孕育,(始)之意始乎此也。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鞫(查问)人忮(忌恨)忒(太),谮(说人坏话)始竟背。”(查问人太忌刻,说人坏话与开始竟相违背。)“乱之初生,僭(越分)始既(尽)函(容)。”(乱事的初生,僭分开始尽被涵容。)“始者不如今,云我不可!”(开始的不像如今,说我不可的。)“亟(急)其乘(登)屋,其始播百谷。”“卬(我)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爰始爰谋,爰契(刻)我龟;曰止曰时(是,此),筑室於兹。”“经(筹划)始靈臺,经(测量)之营(营造)之。”“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开始实施翦灭殷商)。“赐也,始可与言《诗》已(已经)矣,告诸(之于)往而知来者。”“乐其可知也:始作(起),翕(合)如也……。”“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师挚之始,《关雎》之乱(尾声),洋洋乎盈(充满)耳哉!”“善居室,始有,曰:‘苟(苟且)合矣。’……”“有始有卒(终)者,其惟圣人乎!”“无名,天地之始。”“始求深也”,“君子慎始。”“礼始于冠”,“天地者,生之始也。”“始缢而气绝”,“始于……时代”,“自始至终”,“善始善终”,“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也。”“坚树在始”,“其始……”,“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初始”,“原始”,“始祖”,“始愿”,“始闻其语”,“而未始知……”,“未始不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始出来”,“始适还家门”,“惟以……,始能稍安。”“访古始及……”,“始料之中(不及)”,“君子念始之者也”,“创始”,“开始”,“始端”,“肇始”,“始而惊愕,继而欢喜。”“始乱终弃”,“始终如一”,“始作俑者”,“周而复始”,“方始”,“始悟”,“……泪始干”。

②“胎(孡)”,初生之婴儿也,他的口不能合着的,必须哭出声来才可以的,对吧,(孡)说的是这一时刻的。

这(胎)跟(卵)的毛病一样:严格意义上的(卵)、指的就是禽出壳时(头儿上卬、啄着蛋壳,两腿跪折着,那两(、)乃两翅之雏形也,它是由卯兔而来也),而后是生出蛋就是(卵)了。(胎)也如此,在子宫中有了肉疙瘩,就叫(胎)了。所谓“十月怀胎”,足月出生口才能张开的。

“胎儿”,“九窍者胎生”,“不杀胎”,“胎夭”,“胎胞”,“双胞胎”,“胎衣”,“胎盘”,“胚胎”,“泥胎”,“奇花初胎”,“胎死腹中”,“福生有基,祸生有胎。”

③“咍”,口不合地发出声言也,即京剧中那“咍、咍、咍”的叫板声,或随口发出的声音,“咍口”是也。

“休为贫士叹,任受众人咍。”“欢咍温噱”,“咍噱”,“拊掌欢咍”,“咍,我怎么这么……。”“咍,真有这等……。”“咍,怎么不……。”“咍,我真不该……。”

④“骀”,应该是马疲惫时、张嘴呼吸之状也。

由“疲惫”而“驽马”而“庸才”。“驱奔效驾,先辍于羸骀。”

由“张嘴呼吸”而“马衔脱也”。“马骀其衔”。

由“脱”而“放”也,那“骀荡”、应由此而来也。“骀荡春风”“舞丝千丈飏晴光,骀青春无际。”“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安翔骀荡,以容阐缓。”

通“跆”。“兵(更)相骀藉”

至于那“尔各祝骀背”、“骀驼”,它就是由(疲、羸)而来的(老)就是了,还通什么“鲐”。

148#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3 17:26:00

⑤“跆”,它应该是(足踩踏身上、而导致张口之状)。

⑥“炱(炲)”,它就是那不能合口的烟囱里的灰。“积烟为炱煤”,“炱朽”,“松炱”,“肾风之状…其色炱。”

⑦“枲”,《字典》中说是麻,可它不会告诉你(麻)、为何又写作(台+木)。那大麻的果壳到最后跟芝麻、棉花、栗苞是一样的了,都会自己张开口的了。它应该是(台)为(合不拢口)的、最显而易见的注脚了吧。《金山词霸》上竟说成:大麻的雄株,只开雄花,不结果实,称“枲麻”。

《书.禹贡》“厥贡,漆、枲、絺、纻”。“絺、绤、纻不入。”“为絺(chi细葛布)为綌(xi粗葛布)”,“絺兮綌兮,凄(凉)其以(因)风。”

“掌布缌缕纻之麻草之物。”“揄纻缟”,“纻丝”,“纻布”,“纻衣”,“黝黝桑柘,油油麻纻(苎麻)。”“东门之池,可以沤纻。”

⑧“葈”,苍耳,药草,带总苞的果实,我意识着它到最后也会张开口,但我无从查实,阙疑。“葈耳”。

⑨“饴”,甜得让你合不拢嘴的食物。“高粱饴”,“饴蜜”,“饴糖”,“饴浆”,“枣栗饴蜜,以甘之。?**嗜玮旅邸保拜垒比玮隆薄?br />
通“贻”。“以饴饿者”,“饴我**”。

⑩“怡”,它首先应该就是(心情愉快而合不拢嘴也),而后就用为了(心情愉快)。

“公乃为诗以怡王”,“下气怡色”,“有庆未尝不怡”,“……,而主之色不怡,何也?”“怡然自乐”,“怡然敬父执”,“心旷神怡”,“眄庭柯以怡颜”,“曼泽怡面”,“融融怡怡”,“怡悦”,“怡愉”,“怡乐”,“怡色”,“怡畅”,“怡和”。

补充说明:“怡”,《说文》为和也,《尔雅》为乐也。

⑾“坮(臺、檯)”,那跟(臺)一回事的乃(坮)也,见过那老式的戏台子吧:下面高出地面一部分后盖房子,前面整个地张着口吧,(坮)说的就是它;(臺)乃(室上有吉),那原本的戏台子上耍的都是吉祥事吧。其实它们是从两个方面、在说一个事物:形状、用途,如此而已,是以它们后来就归为了一字,用为(坮)就是了,不应该再简为(台)。而后就是一切的高出地面一部分后的所有样式的建筑。

“戏台”,“高台”,“了望台”,“楼台”,“亭台”,“讲台”,“炮台”,“经始灵台”,“可以处台榭”,“层台累榭”,“台阁相向”,“台阶”。

由“高台”而“官署”而“官吏”。“御史台”,“道台”,“抚台”,“藩台”,“台垣”,“台辅”,“台臣”,“台谒当以属礼”,“仕宦于台阁”。

由“高台”而“高称”。“兄台”,“台端”,“学台”,“台讳”,“台甫”,“台鉴”,“台安”,“敬候台驾光临”,“谨遵台命”。

补充说明:“坮”,《说文》为观四方而高者。

⑿“抬(擡)”,合力举向高处,“抬举”是也。“抬轿子”,“抬桌子”,“抬筐”,“哄抬物价”,“抬价”,“抬高”。

而后(向上的动作)。“抬头”,“抬手”,“抬望眼”。

由“抬举”而(高看)。“不识抬举”,“抬爱”。

至于那“抬杠”,原本指抬东西的杠子,而后是指你这头一句、他那头一句地拌嘴。

149#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3 17:27:00

⑤“跆”,它应该是(足踩踏身上、而导致张口之状)。

⑥“炱(炲)”,它就是那不能合口的烟囱里的灰。“积烟为炱煤”,“炱朽”,“松炱”,“肾风之状…其色炱。”

⑦“枲”,《字典》中说是麻,可它不会告诉你(麻)、为何又写作(台+木)。那大麻的果壳到最后跟芝麻、棉花、栗苞是一样的了,都会自己张开口的了。它应该是(台)为(合不拢口)的、最显而易见的注脚了吧。《金山词霸》上竟说成:大麻的雄株,只开雄花,不结果实,称“枲麻”。

《书.禹贡》“厥贡,漆、枲、絺、纻”。“絺、绤、纻不入。”“为絺(chi细葛布)为綌(xi粗葛布)”,“絺兮綌兮,凄(凉)其以(因)风。”

“掌布缌缕纻之麻草之物。”“揄纻缟”,“纻丝”,“纻布”,“纻衣”,“黝黝桑柘,油油麻纻(苎麻)。”“东门之池,可以沤纻。”

⑧“葈”,苍耳,药草,带总苞的果实,我意识着它到最后也会张开口,但我无从查实,阙疑。“葈耳”。

⑨“饴”,甜得让你合不拢嘴的食物。“高粱饴”,“饴蜜”,“饴糖”,“饴浆”,“枣栗饴蜜,以甘之。?**嗜玮旅邸保拜垒比玮隆薄?br />
通“贻”。“以饴饿者”,“饴我**”。

⑩“怡”,它首先应该就是(心情愉快而合不拢嘴也),而后就用为了(心情愉快)。

“公乃为诗以怡王”,“下气怡色”,“有庆未尝不怡”,“……,而主之色不怡,何也?”“怡然自乐”,“怡然敬父执”,“心旷神怡”,“眄庭柯以怡颜”,“曼泽怡面”,“融融怡怡”,“怡悦”,“怡愉”,“怡乐”,“怡色”,“怡畅”,“怡和”。

补充说明:“怡”,《说文》为和也,《尔雅》为乐也。

⑾“坮(臺、檯)”,那跟(臺)一回事的乃(坮)也,见过那老式的戏台子吧:下面高出地面一部分后盖房子,前面整个地张着口吧,(坮)说的就是它;(臺)乃(室上有吉),那原本的戏台子上耍的都是吉祥事吧。其实它们是从两个方面、在说一个事物:形状、用途,如此而已,是以它们后来就归为了一字,用为(坮)就是了,不应该再简为(台)。而后就是一切的高出地面一部分后的所有样式的建筑。

“戏台”,“高台”,“了望台”,“楼台”,“亭台”,“讲台”,“炮台”,“经始灵台”,“可以处台榭”,“层台累榭”,“台阁相向”,“台阶”。

由“高台”而“官署”而“官吏”。“御史台”,“道台”,“抚台”,“藩台”,“台垣”,“台辅”,“台臣”,“台谒当以属礼”,“仕宦于台阁”。

由“高台”而“高称”。“兄台”,“台端”,“学台”,“台讳”,“台甫”,“台鉴”,“台安”,“敬候台驾光临”,“谨遵台命”。

补充说明:“坮”,《说文》为观四方而高者。

⑿“抬(擡)”,合力举向高处,“抬举”是也。“抬轿子”,“抬桌子”,“抬筐”,“哄抬物价”,“抬价”,“抬高”。

而后(向上的动作)。“抬头”,“抬手”,“抬望眼”。

由“抬举”而(高看)。“不识抬举”,“抬爱”。

至于那“抬杠”,原本指抬东西的杠子,而后是指你这头一句、他那头一句地拌嘴。

150#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3 17:29:00

⑤“跆”,它应该是(足踩踏身上、而导致张口之状)。

⑥“炱(炲)”,它就是那不能合口的烟囱里的灰。“积烟为炱煤”,“炱朽”,“松炱”,“肾风之状…其色炱。”

⑦“枲”,《字典》中说是麻,可它不会告诉你(麻)、为何又写作(台+木)。那大麻的果壳到最后跟芝麻、棉花、栗苞是一样的了,都会自己张开口的了。它应该是(台)为(合不拢口)的、最显而易见的注脚了吧。《金山词霸》上竟说成:大麻的雄株,只开雄花,不结果实,称“枲麻”。

《书.禹贡》“厥贡,漆、枲、絺、纻”。“絺、绤、纻不入。”“为絺(chi细葛布)为綌(xi粗葛布)”,“絺兮綌兮,凄(凉)其以(因)风。”

“掌布缌缕纻之麻草之物。”“揄纻缟”,“纻丝”,“纻布”,“纻衣”,“黝黝桑柘,油油麻纻(苎麻)。”“东门之池,可以沤纻。”

⑧“葈”,苍耳,药草,带总苞的果实,我意识着它到最后也会张开口,但我无从查实,阙疑。“葈耳”。

⑨“饴”,甜得让你合不拢嘴的食物。“高粱饴”,“饴蜜”,“饴糖”,“饴浆”,“枣栗饴蜜,以甘之。?**嗜玮旅邸保拜垒比玮隆薄?br />
通“贻”。“以饴饿者”,“饴我**”。

⑩“怡”,它首先应该就是(心情愉快而合不拢嘴也),而后就用为了(心情愉快)。

“公乃为诗以怡王”,“下气怡色”,“有庆未尝不怡”,“……,而主之色不怡,何也?”“怡然自乐”,“怡然敬父执”,“心旷神怡”,“眄庭柯以怡颜”,“曼泽怡面”,“融融怡怡”,“怡悦”,“怡愉”,“怡乐”,“怡色”,“怡畅”,“怡和”。

补充说明:“怡”,《说文》为和也,《尔雅》为乐也。

⑾“坮(臺、檯)”,那跟(臺)一回事的乃(坮)也,见过那老式的戏台子吧:下面高出地面一部分后盖房子,前面整个地张着口吧,(坮)说的就是它;(臺)乃(室上有吉),那原本的戏台子上耍的都是吉祥事吧。其实它们是从两个方面、在说一个事物:形状、用途,如此而已,是以它们后来就归为了一字,用为(坮)就是了,不应该再简为(台)。而后就是一切的高出地面一部分后的所有样式的建筑。

“戏台”,“高台”,“了望台”,“楼台”,“亭台”,“讲台”,“炮台”,“经始灵台”,“可以处台榭”,“层台累榭”,“台阁相向”,“台阶”。

由“高台”而“官署”而“官吏”。“御史台”,“道台”,“抚台”,“藩台”,“台垣”,“台辅”,“台臣”,“台谒当以属礼”,“仕宦于台阁”。

由“高台”而“高称”。“兄台”,“台端”,“学台”,“台讳”,“台甫”,“台鉴”,“台安”,“敬候台驾光临”,“谨遵台命”。

补充说明:“坮”,《说文》为观四方而高者。

⑿“抬(擡)”,合力举向高处,“抬举”是也。“抬轿子”,“抬桌子”,“抬筐”,“哄抬物价”,“抬价”,“抬高”。

而后(向上的动作)。“抬头”,“抬手”,“抬望眼”。

由“抬举”而(高看)。“不识抬举”,“抬爱”。

至于那“抬杠”,原本指抬东西的杠子,而后是指你这头一句、他那头一句地拌嘴。

151#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4 17:24:00

功勋勋为何

熏(燻、爋)、薰(蘍)、曛 、醺、埙(壎)、勋(勳、勲),看到这一堆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①“熏(燻)”,上面是一重重的黑灰、下面是火,而火与黑灰之间是烟也。

“烟熏火燎”,“欲以熏燎天下”,“臭气熏人”,“众口熏天”,“利欲熏心”,“熏制”,“熏烧”,“熏烤”,“熏鱼”,“熏肉”,“熏穴”,“熏蒸”,“把墙熏黑了”,“瘴气尽熏体”,“旨酒熏熏,燔炙芬芬。”(旨酒芬芬,燔炙熏熏。)“公尸来止熏熏”,“我心惮(畏惧)署,忧心如熏。”“穹(洞)窒(塞)熏鼠,塞向(北窗)墐(泥涂)户。?**笤谔?烧薰于宫。”“熏染”,“熏陶”,“薰胥以刑”。

由(火烟)而(暖)。“暖风熏得游人醉”。“熏(暖)风自南来”,“东南曰熏风”,“熏风扑面”,“蕙风如薰”,“熏然仁慈”。

通②“薰”,用草燃烟取其香气也。“一薰一莸,十年尚有其臭。”“ 薰莸不同器”,“陌上草薰”,“金炉扬熏”,““燎薰炉兮炳明烛”,“熏香”,“熏沐”,“熏笼”,“三浴而三熏之”,

通“曛”。“至熏夕,极欢而去。”

补充说明:“熏”,《说文》为火烟上出也。

③“曛”,夕阳如烟也。“曛烟”,“曛暮”,“曛昧”,“曛黄”,“天地曛黑”,“曛曛荡荡”,“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寒浦落红曛”,“林殿日先曛”,“一枕高眠至日曛”,“一带斜曛归路”。

④“醺”,酒味。“醉醺醺”,“醺然”,“微醺”,“酒气醺人”,“愁多任酒醺”。

⑤“埙(壎)”,一种乐器,盖取其似薰香之炉状也。

“埙箫管”,“调竽笙壎箎”,“伯氏吹壎,仲氏吹箎。”“如壎如箎”。“礼乐壎坎音也”,“陶埙”。

⑥“勋(勳)”,(熏+力),“燻”乃烟气上冒也;“勳” 乃力气上冒也,而后是(力事上达也),是为“勳”。所谓“功勋(勳)”,乃(功力上达也),“勳”不是(事功),而是(事功上达),被天子知晓的才叫“勳”,是以有(大功)之意。

“《周礼*司勋》‘王功曰勋。’”“圣有谟勋”,“勋功有章”,“勋章”,“授勋”,“追思嘉勋”,“策勋十二转”,“勋重于当世”,“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屡建奇勋”,“其克有勋”,“尽获殊勋”,“勋胤”,“勋旧”,“勋业”,“勋劳”,“勋绩”,“勋爵”,“勋要”“光禄勋”,“勋垂竹帛”,“帝尧曰放勋”。

补充说明:“勋”,《说文》为能成王功也,《尔雅》为功也。

152#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5 19:38:00

绰约何所似

要说“绰”,先说说“卓”——

①“卓”,乃高举也。“卓然独立”,“卓尔不群”,“卓尔独行”,“卓跞冠群”,“卓逸”,“卓远”,“卓拔”,“卓如日月”,“卓有成效”,“战功卓著”,“艰苦卓绝”,“远见卓识”,“卓荦不羁”,“卓行殊远而粮不绝”,“必有卓论切至”,“使卓然可观”,“卓越的成就”,“如有所立卓尔”,“鸿卓之义,发于颠沛之朝。”“**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不胶者,卓矣。”“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

由“高举”而“竖立”。“卓锥”,“无地容锥卓”,“向无人烟处卓个草庵”,“至其极北**山下卓帐”。

至于那“头戴笠子日卓午”的“卓”,既不是什么“当”,也不是什么“正中”,而是日正午时,人才是竖立的、没有了影子。

由“竖立”而“停立”。“延秋门外卓金轮”,“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

补充说明:“卓”,《说文》为高也。

②“绰”,应该是举起丝物抖动使展开也,所谓“绰绰有裕”,就是(抻展抻展有宽裕),也就是(甩出手来好大方),而不是(抠手拮据不抻展)也。“这地方好宽绰”、“那人出手好阔绰”。所谓“绰人眼光”,就是(让人大开眼界)。所谓“二月桃花被绰开”,不消说,依然是(展开)的意思;“曾经绰立侍丹墀,绽蕊宫话拂面权。”依然是花绽放。所谓“绰约多姿”(绰是展开、约是收束),就是那水袖甩出又收回也,明白了吧,这一放一收之间,肯定就生出千姿百态来了,“其中绰约多仙子”;“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柔是收、绰是放),依然是(百媚女儿态)了呀;“绰俏”(放开手脚、卖弄风骚)。看那“绰注”(琴声自下而上为绰——放开也,自上而下为注——收束也),好玩吧;还有那“拂绰”(吹拂使展开)、“绰板婆”(放开大脚的婆娘)、“绰步”(放开脚步);还有那“绰见”(放眼看见)、“绰着信”(放耳听见),不等弄确实的。如果就把“绰”定在“宽、缓”上,这一切它能说这么清楚吗?我为汉字一叹!

至于那“绰抢上马”,依然是(抓起抖动)的意思,“绰起一根棍子”。不用什么“搅”,也不用什么“抄”的。

《淇奥》“宽兮绰兮,猗(倚)重较兮。”(宽松啊舒展啊,倚重车较上啊。)

这个“绰”字跟那“施”字是一样性质的,它是一个递进的动作:“施”(拖放或甩放开来)、“绰”(抻展开来)也。汉字的训诂不能拘于单字训单字的,那会形成连环套:A即B、B即C、C即A,结果是谁也没有说明白,还显得汉字特没个性。其实不然,祖先在造字时,他应该是给每一个字都赋予了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这个意思给予它在运用的过程中以较为宽绰而灵活的空间,而不是后世训诂所谓的一字多义。恰恰相反,是他们并没有拿捏出每一个字的那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而一至于没了头绪,没了根本之所在,那就真的不知从哪儿说起好了,于是乎就有了(见谁说给谁、挨谁就是谁)的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就是没有了它们自己。

对于别人,人云亦云、跟着说去,也没见人家不写文章、不当作家、甚而至于国学大师,老祖宗都这么传下来了,还能有错。可对我这个嗜字有癖的人就麻烦了,开始我对那每个字下面的五花八门是越看越惊讶——感叹自己的孤陋寡闻,继而是越看越没底——这一个字都有那么一大堆的意思、我该如何才能把握住它在哪种情况下用哪个意思去,是以就有了一遍又一遍、十遍、百遍的查《字典》的过程,结果,再见到它时,还是一片茫然,我晕,这何时是个头啊,这可如何是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困惑才会有突破,在经过无数次的愤悱与启发后,终于在某一刻我有了灵光一闪的感觉,于是乎我进入了凤凰涅磐的蜕变过程……

这一段是在重整“发”字时、有所生发而重新补充在这里的。

153#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6 19:14:00

跟这儿说说“裕”——

“裕”,衣宽大也,所谓“宽裕”是也。“天地裕于万物”,“包众容物谓之裕”,“裕其众庶”,“有孚裕无咎”,“裕后光前”,“裕民足国”,“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应付裕如”,“乃由裕民”,“节用裕民”,“时间充裕”,“富裕”,“裕饶”,“裕利”。

《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这好兄弟,宽绰有大气。)

补充说明:“裕”,《说文》为衣物饶也。不得要领也。

③“约”,用绳索捆绑、缠束,所谓“约束”是也。《说文》为缠束也。

“皓腕约金环”(白白的手腕上束着金环)。“约车治装”(整治行装、捆绑车上),“约绥约辔”,“约车骑百乘”,“凡任索约”,“樱桃花下约帘栊”,“约指”,“约臂”。

至于“约之以礼”(用礼约束的)、“居身以约”(用约束处自身),“约己”,“约身”,就是拿一定的条条框框捆绑着你,让你不得放开手脚,“制约”是也。“遵上之约束”,“约束坚明”,“言语之约束也”,“约拦”,“约水”。

至于“契约”、“条约”、“约法三章”以及“相约”、“预约”、“约请”、“约会”。就是拿一定的字据和说法限定着你,让你不得随意行事。“约同”,“约见”,“如约前来”、“前往赴约”、“约定俗成”,“不敢稍逾约”,“有约不来夜过半”,“约为婚姻”,“与诸将约曰”,“约分鸿沟”,“约信”,“约结”,“盟约”,“和约”,“负约不偿城”,“必得契约”,“约与……偕”,“约集”,“遵守约言”,“大信不约”,“约他来”。

至于“简约”、“节约”、“俭约”,依然是收束、紧缩的意思,不能放开了去做。“约省”,“约损”,“约薄”,“待人也轻以约”,“不歉于约”,“故操弥约,而事弥大。”“博而不杂,约而不漏。”“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以约失之者鲜矣”,“由博而返约”。

至于“约而为泰”的“约”,应该是由“收缩”而来的“瑟缩”,依然是不伸展的意思。

至于“大约”、“约计”、“约略”,依然是收束、保守的意思,没有放胆说去。“约有五十人”,“长约八分有奇”,“约莫”,“约分”,“约数”。

至于“隐约”,更是扎紧了,捂着、盖着的那种,不开放的那种,不让你看明白。“约而不速”(文义隐约,让你无法一下子看明白。)

《斯干》“约(捆绑)之阁阁”(捆绑木框阁阁响),《采芑》“约(缠束)軝(qi车毂)错(花纹)衡(车前横木)”(车毂缠束花横木)。

154#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6 19:16:00

跟这儿说说“裕”——

“裕”,衣宽大也,所谓“宽裕”是也。“天地裕于万物”,“包众容物谓之裕”,“裕其众庶”,“有孚裕无咎”,“裕后光前”,“裕民足国”,“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应付裕如”,“乃由裕民”,“节用裕民”,“时间充裕”,“富裕”,“裕饶”,“裕利”。

《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这好兄弟,宽绰有大气。)

补充说明:“裕”,《说文》为衣物饶也。不得要领也。

③“约”,用绳索捆绑、缠束,所谓“约束”是也。《说文》为缠束也。

“皓腕约金环”(白白的手腕上束着金环)。“约车治装”(整治行装、捆绑车上),“约绥约辔”,“约车骑百乘”,“凡任索约”,“樱桃花下约帘栊”,“约指”,“约臂”。

至于“约之以礼”(用礼约束的)、“居身以约”(用约束处自身),“约己”,“约身”,就是拿一定的条条框框捆绑着你,让你不得放开手脚,“制约”是也。“遵上之约束”,“约束坚明”,“言语之约束也”,“约拦”,“约水”。

至于“契约”、“条约”、“约法三章”以及“相约”、“预约”、“约请”、“约会”。就是拿一定的字据和说法限定着你,让你不得随意行事。“约同”,“约见”,“如约前来”、“前往赴约”、“约定俗成”,“不敢稍逾约”,“有约不来夜过半”,“约为婚姻”,“与诸将约曰”,“约分鸿沟”,“约信”,“约结”,“盟约”,“和约”,“负约不偿城”,“必得契约”,“约与……偕”,“约集”,“遵守约言”,“大信不约”,“约他来”。

至于“简约”、“节约”、“俭约”,依然是收束、紧缩的意思,不能放开了去做。“约省”,“约损”,“约薄”,“待人也轻以约”,“不歉于约”,“故操弥约,而事弥大。”“博而不杂,约而不漏。”“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以约失之者鲜矣”,“由博而返约”。

至于“约而为泰”的“约”,应该是由“收缩”而来的“瑟缩”,依然是不伸展的意思。

至于“大约”、“约计”、“约略”,依然是收束、保守的意思,没有放胆说去。“约有五十人”,“长约八分有奇”,“约莫”,“约分”,“约数”。

至于“隐约”,更是扎紧了,捂着、盖着的那种,不开放的那种,不让你看明白。“约而不速”(文义隐约,让你无法一下子看明白。)

《斯干》“约(捆绑)之阁阁”(捆绑木框阁阁响),《采芑》“约(缠束)軝(qi车毂)错(花纹)衡(车前横木)”(车毂缠束花横木)。

155# 回复

作者:炒牛肉蛋包饭 回复日期:2011-8-6 21:30:00

学习了

156#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7 19:35:00

知识二字究作何解

①“知”,看那字型了吧,出口如箭,能脱口而出也,指到哪儿能说到哪儿,所谓“知道”(脱口而出地说道)——熟悉、不生疏也——这就是“知”,所谓“熟知”。你知道啥叫“知”了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由“熟悉”而“清楚”而“明白”。“知汝远来应有意”,“陛下不知乎?”“不知何氏女”,“汝亦知射”,“不知几千里”,“知足不辱”,“知命不忧”,“不知命无以为君子”,“食马者不知”,“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之垂涕。”“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人非生而知之者”,“草木生而无知”,“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知兵”,“不知御”,“知古今”,“未知世界”,“求知欲”,“真知灼见”,“文侯不说(悦),知于颜色。”“知幸与不幸”,“不知好歹”,“知眉高眼低”,“知时达变”,“而终不自知”,“知冷知热”,“知己”,“知音”,“知心”,“良知”,“知窍”,“知趣”,“知局”,“知识”,“知重”,“知遇”,“知怜”,“知情”,“不知情”,“知悉”,“知晓”,“无知”,“知觉”,“相知”,“知交”,“知慰”,“知契”,“公孙明知叔孙于齐”,“它乡遇故知”,“绝来宾之知”,“疑误有新知”,“知根知底”,“知恩图报”,“知法犯法”,“知情不报”,“知过必改”,“人不知而不愠”,“告诸往而知来者”,“知彼知己”,“不可谓知类(类比、类推)”,“知名人士”,“五十知天命”,“乐天知命”,“知难而进”,“知难而退”,“知人知面不知心”,“知书达理”,“知人善任”,“知无不言”,“温故而知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改钢辏豢刹恢病!薄盎匾参乓恢保昂稳缙渲玻俊薄捌渲ㄖ牵┛杉耙玻溆薏豢杉耙病!薄爸卟蝗绾弥摺保罢压窈酰俊薄懊窨墒褂芍豢墒怪!薄疤字液酰俊薄拔嵊兄踉眨课拗病!薄把芍凑卟蝗缃褚玻俊薄八旰缓笾砂刂蟮蛞病保爸ㄖ牵┱卟换蟆保爸ㄖ牵┱呃炙保叭虏恢ㄖ酰┤馕丁保安恢现猎贫保拔曳巧摺保坝桑澹ń痰迹┡酰 薄叭硕扌牛恢淇梢病!薄笆揽芍病保八浒俅芍病保叭辉蚬苤僦窈酰俊薄肮苁隙瘢氩恢瘢俊薄袄制淇芍病保拔粗芍溃俊薄熬釉蛟唬骸晃嶂玻 缁蛑蚝我栽眨俊薄把芍筒哦僦俊薄熬俣恢似渖嶂睿俊薄熬佑谄渌恢倾谌缫病!薄叭缰岩病保叭?**之知(智)”,“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莫知我也夫”,“何为其莫知子也?”“知我者其天乎?”“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莫己知也”,“知德者鲜矣”,“吾未知如之何也已矣”,“知(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知(智)及之,仁不能守之。”“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由“清楚”而“主管”。“知府”,“知县”,“知州”,“知客”,“知宾”,“知事”,“知贡举”,“知印”,“知内外事”,“吾与之共知**之政”,“子产其将知政矣”,“宫女知更月明里”。

由“自知”而“让人知”。“知照”,“知会”,“通知”。

后加“日”为“智”,它应该是在说“人的认知能力”( 即人对外物清楚、明白的能力),所谓“智能”。“智力”、“智商”、“智慧”、“智谋”。所谓“心彻(通透)为知(智)”(心里通透了叫做知),即“明知(智)”也。“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好学近乎知(智)”,“知人为智,自知我明。”“故夫知(智)效一官”,“择不处仁,焉地知(智)?”“汝多知(智)乎?”“则知(智)明而无过矣”,“大知(智)而察”,“大知(智)若愚”。

157#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8 19:36:00

《女曰鸡鸣》“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知道你喜欢我的,用杂佩回报的。)《苕之华》“知我如此,不如无生。”(早知我如此,不如不出生。)《墓门》“夫人不良,国人知之,知之不已(停止),谁昔(从来)然矣。”(那人的不好,国人知道的;被人知道的而不停止,谁从来都这样啊。)《宾之初筵》“是曰既醉,不知其秩(常度)。”(这叫已喝醉,不知那常度。)《圆有桃》“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准则)。’”(不知道我的人,说我‘先生的没准则’。)《隰有苌楚》“乐子之无知”(喜欢你的无知觉),《小宛》“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增多)。”(那昏昧无知的,一喝便醉日日增多。)《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你们那些君子,不知自修那德行。)《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可求。”“知道我的人,说我心中有烦忧;不知道我的人,说我想求取什么。”《小弁》“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至)。”(譬如那舟行随水流,不知所至。)“心之忧矣,宁莫之知。”(心里忧愁啊,难道不知的。)《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在行役,不知那期限。)《正月》“谁知乌之雌雄?”(谁知道乌鸦的是雌是雄?)《雨无正》“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勩(疲劳)。”(正大夫离开居所,没人知道我疲劳。)《小旻》“人知其一,不知其他。”(人人知道那一理,不知其他的。)《抑》“於乎小子,未知臧(好)否(坏)。”“呜呼小子,不知好歹。”“借曰未知,亦既抱子。”(假如说是未知小儿,也已抱上了儿子。)“谁夙(早)知而莫(暮,晚)成?”(谁能早上知道而晚上就能做成?)《召旻》“曾不知其玷”(曾不知那污点),《桑柔》“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尔)作?”(叹声朋友,我难道不知你所作为?)《云汉》“憯(惨)然不知其故”(惨然不知那缘故)《何人斯》“及尔一贯,谅(料想)我不知。”(和你一线穿,当我不知道。)《四月》“莫知其尤”(没人知道那过错),《北门》“莫知我艰”(没人知道我艰难),《北山》“或不知叫号”(有人不知民人叫号),《采薇》“莫知我哀”(没人知道我哀伤),《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不用知识,顺从上帝的法则。)

补充说明:“知”,《玉篇》为识也。

②“识(識)”,当我看到它的繁体字型时,我注意到了“戠”,为弄明白“戠”,我调出了所有含“戠”的字{“织(織)”、“职(職)”、“帜(幟)”}。“戠”应该是有尖头的似“戟”的东西,它首先应该是(织布用的梭子——用与分辨经线)、其次是(有尖头的旗杆——用于分辨的标帜)、而后是“职”(用耳朵分辨)、“识”(用言语分辨)。

“识(識)”就是指分辨的能力,所谓“识辨”、“识别”乃其正宗。所谓“见多识广”(见过的东西多了、分辨的能力也就大了),所谓“增长见识”、所谓“有见识”、“有识见”。所谓“知识”就是(熟悉而能分辨),所以他们两是分不开的,是以混用,然识比知要进一步。

“老马识途”,“儿童相见不相识”,“天下谁人不识君”,“壹宥曰不识”,“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不识有诸?”“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新妇识马声”,“何用识夫婿”,“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才有余而识不足也”,“非问无以广识”,“识者固知元政紊乱而变兴自下之渐矣”,“才益多者其识远”,“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贤者识其大”,“识才善教”,“识才善用”,“识时务者为俊杰”,“异乡无旧识”,“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意识形态”,“素不相识”,“目不识丁”,“识文断字”,“不识抬举”,“你识相点”,“识量狭小”,“远见卓识”,“慧眼识珠”,“常识”,“才识”,“胆识”,“识略”,“识断”,“识味”,“识义”,“识路”,“识认”,“认识”,“赏识”,“识遇”,“识主”,“识真”,“识理”,“识度”,“识货”,“识破”,“识趣”,“识羞”。

158#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9 19:24:00

通“帜”,“标识”是也。“讫无文号,旌旗表识。”“识以柳枝”,“以**为识”。

通“誌”(记住),“识念”是也。“博闻强识”,“文镂无款识”,“小子识之”,“默而识之”,“以计识其人众畜牧”。

《宾之初筵》“三爵不识,矧(况且)敢又多。”(三杯下肚不认人,况且敢多又多。)《瞻卯》“如贾(商人)三倍,君子是识。”(比如商人三倍利,君子这知道。)《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不用知识,顺从上帝的法则。)

补充说明:“识”,《说文》为知也。

跟这儿说说“认”——

“认(認)”首先应该是(心里明白、而忍着不说出的)那种,这是(人对己);而后是(己对人),应该是(默默地打量、心里有数、而忍着不说出的)那种。“默认”乃其正宗也。而后扩大为说了出来。

“这事我认了”,“认命”,“认帐”,“承认”,“认可”,“认同”,“认为”,“认真”,“认定”,“认准”,“认购”,“认领”,“人证”,“认亲”,“辨认”,“认识”,“认字”,“认记”,“认得”,“认不得”,“认生”,“认罪”,“认罚”,“认赔”,“认输”,“认干亲”,“认清是非”,“让**给**认个错”,“认贼作父”,“迟迟绕壁认题名”,“梦回明月在,错认是天明。”

职思其居何为职

“职”乃(用耳朵分辨)也,(多听而又能分辨的人——听政之人),也就是“管事的”、“做主的”——“主管”是也。所谓“职事”就是(管事的),所谓“职权”就是(主管权限)。“六卿分职”,“设官分职”,“自去史职”,“代百司之职”,“克尽厥职”,“毋忝厥职”,“擅离职守”,“各有所职”,“削职为民”,“滥用职权”,“能者在职”,“一官半职”,“职称言路”,“各司其职”,“官复原职”,“革职查办”,“职事僧”,“君之职分”,“忠陛下之职分”,“卑职不敢”,“职能部门”,“职位”,“职务”,“职掌”“职责”,“职业”,“就职”,“尽职”,“任职”,“职任”,“不称职”,“职客”,“专职”,“职内”,“职办”,“职僚”,“职钱”,“职别”,“职守”,“职司”,“天职”,“职称”,“职员”,“职工”,“辞职”,“免职”,“渎职”,“失职”,“撤职”,“降职”,“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天职生覆”,“职于南京”,“迁我京职”,“宰相之职”,“职任民社”,“解辨清职”,“自去史职”,“其不职或贪暴,免归田里。”“诸侯朝天子述职”,“以身殉职”,“职当奉命”,“职此而已”。

至于“施贡分职”(布施贡献分配职责所摊赋税)、“四夷纳职”(四夷交纳职责所摊赋税),而不能直接把“职”用为“赋税”。“职贡”,“职如郡县”。

由“主管”而“主使”。“亦职有利哉。”(也主使有利的。)《巧言》“职为乱阶。”(主使作乱的阶梯。)《桑柔》“民之罔极(准则),职凉(刻薄)善背。”(民人的没准则,主使刻薄善于背叛。)“民之回(邪僻)遹(迂曲),职競用力。”(民人的迂曲邪僻,主使用力竞争。)“民之未戾(捩,扭转),职盗为寇。”(民人的未扭转,主使盗贼变做寇掠。)《抑》“庶人之愚,亦职维疾(缺点)。”(庶人百姓的愚蠢,也只那天生不足所主使。)《十月之交》“噂沓背憎,职競(争)由人。”(议论纷起,背后憎恨,主使争执都由坏人。)《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劳徕、慰劳)。”(东人的子弟,使主劳役不慰劳。)《召旻》“胡不自替(更换),职兄(况)斯引(延长)。”(为何不自更换?主使这状况延长。)“职兄斯弘(扩大),不烖(灾)我躬?”(主使这状况扩大,不灾害到我们自身?)《蟋蟀》“职思其居,”(主使想想那所居之位,)“职思其外,”(主使想想那分外之事,)“职思其忧,”(主使想想那可忧之事,)

通“帜”(旗帜)。“于是皇帝出房,百官执职传警。”

最后补充:《说文》为记微也。

附:

159# 回复

作者:闲来乐乐 回复日期:2011-8-10 4:02:00

厉害,下来好好拜读,谢啦

160#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10 16:21:00

谢谢支持,好戏还在后头呢,敬请拭目以待。

161#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10 16:24:00

《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暮)。今我不乐,日月其除(去)。无已(过)大(太、泰)康(安乐),职(主使)思其居(居处)。“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警顾)。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去)。今我不乐,日月其迈(远去)。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勤快)。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滔,漫)。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福气)。

蟋蟀在堂屋,岁月那将尽。现今我不行乐,日月它离去。不要过分的泰康安乐,主使想想那所居之位。“喜欢欢乐不要荒废正业”,贤良的人要警顾的。

蟋蟀在堂屋,岁月那将去。现今我不行乐,日月它远去。不要过分的泰康安乐,主使想想那份外。“喜欢欢乐不要荒废正事”,贤良的人要勤快。

蟋蟀在堂屋,为公事役使的车辆它那休止。现今我不行乐,日月它漫过。不要过分的泰康安乐,主使想想那可忧虑的事。“喜欢欢乐不要荒废正业”,贤良的人有福气。

这是一篇善意的提醒与忠告,所谓“学术纯正”者之言:用正理劝人走正道。它在告诫那些个在位者:不要太安乐,要时时想想自己的职责。要警醒自己:不可荒怠、要勤于公事,要做一个贤良的人。作者肯定是一个“正人君子”。

请注意:“职思其居”的“职”字,《诗经译注》中:马瑞辰《通释》:“《尔雅*释诂》:‘职,常也。’常从尚声,故职又通作尚。”还有弯拐吗?!

《诗经》中以“职”打头的句子不在少数啊:《巧言》“职为乱阶”,《桑柔》“职凉(刻薄)善背”、“职竞用力”、“职盗为寇”,《十月之交》“职竞由人”,《召旻》“职兄(况)斯引(延长)”、“职兄斯弘(扩大)”,《大东》“职劳不来(徕,慰劳)”。它们用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由“执掌”而来的“主使”,这里也不例外的,依然用的是“主使”之意,无非是由对外而变成了对内。其实,思想依然是有“主使”的,去想不去想,当然也得由你自个做主了。

这里让人迷惑的正是“职”後面跟的是个“思”字。我开始把它弄成了“职责”,语序调为“思其职居”(想想那职责、想想那所居之位)。重审时,才注意到那段注释,不认可别人的同时也否认了自己,因为我想起了以“职”打头的句子已经多次出现过,我更想起了它已被我调整过不止一次了。在不断地否认别人的同时,更是在不断地推翻自己,这种过程我都不止进行了多少次了,这学问它何时是个头啊!

而《诗经译注》中只所以会在这里拐了那么多的弯,不止是由外而变为内所导致,而是它始终没给“职”找到一个确切地、可以通用地说法,让你一看到它,立马就能调出一个概念来——一个相对界定的意思范畴。这是《诗经译注》中的通病,不,它是《汉字字典》的通病。这是我这些年来看书过程中穷究汉字之心得,当然,它也是我之所以会产生出要修改《汉字字典》之念头的原因所在。

在《诗经译注》中,“职”:主,主要,主张;《汉字字典》中,“职”:主管。其实“职”,除其作为名词的“职位”、“职务”的意思外,它更重要的是由“执掌”而来的“指使”的意思:掌柜的是不干事的,指使伙计去干、才是它的事,所以体现出它的“使动用词”的意味——用“主”而为“主使”,好多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就是我找到的“矛头”,这就是我要致力进取的方向。

162#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11 17:28:00

顺、训、驯

① “顺”,首先应该是在说着脸上的胡须,把那(须)的三撇给它弄直了就是(顺)了,(朝着一个方向)是为(顺)也,如此而已。

“顺彼长道”,“将顺江东下”,“顺风而呼”,“顺流而下”,“顺序”,“顺从”,“顺应”,“顺帝之则”,“顺天之意”,“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但顺吾性而已”,“顺天应人”,“顺时颐养”,“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顺利”,“风调雨顺”,“顺当”,“通顺”,“顺遂”,“事更不顺”,“文从字顺各识职”,“和顺”,“知子之顺之”,“君子以顺德”,“谨顺其身”,“故君子顺其在己者而己矣”,“教以顺于接物”,“顺便”,“顺势”,“顺路”,“顺手牵羊”,“顺水推舟”,“顺水人情”,“顺带”,“顺畅”,“顺次”,“顺理成章”,“顺口”,“顺藤摸瓜”,“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心”,“顺行”,“归顺”,“孝顺”,“温顺”,“有觉(醒目)德行,四国顺之。”“顺德之行”,“维彼不顺”,“既顺廼宣(舒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亲近)。”“六十而耳顺”,“去顺效逆,所以速(招致)祸也。”“顺少长”,“孝悌,天下之大顺也。”

通“训”。“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有心而兵有顺。”“顺民之经”,“是夷是训,于帝其顺。”“顺服”,“顺化”。

补充说明:“顺”,《释名》为循也。《广韵》为从也。

②“训”,说教使顺也,“教训”是也。

“培训”,“训练”,“训令”,“训蒙”,“训诫”,“训诰”,“训诱”,“训示”,“训喻(谕)”,“训话”,“训斥”,“训学”,“训责”,“家训”,“训勉”,“训导”,“训迪”,“训词”,“训格”,“训范”,“训章”,“训人”,“告之训典”,“古训是式”,“不足为训”,“务材训农”,“训俭示康”,“能训治军旅”,“训戎”,“素不闻诗书之训”,“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乃……以训于王”,“训革(变化)千载”。

通“顺”。“于帝其训”,“四方其训之”,“是训是行”。

至于那“训诂(古文字之意)”吗,那就是(把古文之字意给解说顺畅也)。“训义”,“训解”,“训传”,“经传中实字易训,虚字难释。”“**不应训为**”。

补充说明:“训”,《说文》为说教也。

③“驯”调教马使顺也,而后是调教一切的禽兽也。“驯兽”,“驯禽”,“马先驯而后求良”,“乃驾驯驳之四”,“南越献驯象”,“野鸟难笼驯”,“驯鹿”,“驯雉”,“驯养”,“驯化”,“驯狎”,“驯顺”,“驯驼”,“驯服”,“驯从”,“驯扰”,“桀骜不驯”,“虽……之类,无不柔驯者。”“方乃驯驾”,“甚驯而善飞”。

通“顺”。“能明驯德”,“驯致其道”,“皆有驯行”,“驯行孝谨”,“驯谨”,“驯懦”,“驯和”,“驯善”,“驯良”,“自可调之使驯”,“学不陵节而施之曰驯”,“驯增”。

又“驯”而“熟”,“驯熟”、“驯悉”是也。“相驯通语言”。

163# 回复

作者:15的黄鹤楼 回复日期:2011-8-11 23:04:00

mark

164#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12 17:19:00

造次、造诣

一、“造”看那字型了吧,之+告,它应该是(前往告诉)才对,由“前往告诉”而“到达跟前”,“造访”(登门拜访)是也,《说文》为就也。

“登峰造极”(登上峰顶、到达极点)是也。“凡四方宾客造焉”(大凡四方的宾客到达的)。“咸造勿亵在王庭”,“造于西阶下”,“而造大国城下”,“造饮辄尽”,“明日造朝”,“造左公第”,“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夜造……”,“造府拜瞻”,“造授命于君前,则书于笏。”“庾公造周伯仁”,“因造玉清宫”,“造历幻缘”,“造劫历世”,“造适”,“造门”,“造第”,“造谒”,“造谢”,“造请”。《兔爰》“我生之初,尚无造。”(我出生的初年,尚且没有来到跟前。)

“凡我造邦”,是说(凡是我到达的国家),不是“凡是我建立的国家”。“造”不是“建立”,也不是“制作”。“制造”乃“造制”也,它是在说(到场告诉如何制作)、至少是(到场制作)的意思,它是一个(递进关系的词组),所以“造纸厂”、“造厂房”,它都是在说(身体力行、到现场亲身制作)的意思。“造谣”、“捏造”,也都是在说那人亲身到场在操作,不是什么“虚构”。“打造”(到场打制),“创造”(到场创建),“改造”(到场改制)。“造攻自鸣条”(从鸣条攻入到),不是什么“开始”。

“复造候风地动仪”,“造船厂”,“闭门造车”,“植树造林”,“造山运动”,“粗制滥造”,“胡编乱造”,“造字”,“造律”,“造句”,“造型”,“造反”,“造孽”,“造饭”,“建造”,“造立”,“造价”,“登记造册”,“造表”,“伪造”,“仿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天造草昧”,“民国肇造”。

“一年三造皆丰收”(一年三到季都丰收),依然能说通,什么“农作物收获的次数”。“景公造然变色”(景公到了脸变色的程度),不是什么“猝,突然”。“公侯之有冠礼也,夏之末造也。”(公侯之间有冠冕之礼节的,到了夏朝的末世的。)“末造”不是“末世”,而是(到了末世),它的语序应该是(造夏之末也。)训诂所出的毛病,很多时候是在没弄明白古文的行文方式的情况下而妄自揣测。至于那“两造具(俱)备”,就是(双方当事人都到场了),不就完了,还又通什么“曹,诉讼双方”,它不是说的(诉讼者),而是说的(诉讼者到场)。《汉字字典》,你让我无法不说你。

至于那“造就”,就是(到达成就),“可造之才”,就是(可到达成就的人才),而不是什么“培养”。“恩同再造”(恩情等同于再次造就——到达成就)。《思齐》“肆(显露)成人有德,小子有造。”(显露出成人有德行,小孩有到达成就的可能。)《酌》“蹻蹻(骄)王之造”(骄人的武王到达的成就)。《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可怜我年纪小,遭家之难没赶到时辰。)为着这句“遭家不造”,我深入“造访”了这个“造”字也,请注意它是(走字旁)!它是在说脚的动作,而不是手的动作,它不是在讲手工制作!

至于那“手工造”,它是(手工制造)的意思;“天造地设”,它依然是(上天制造、大地设置)的意思。这种现象在汉字的传承过程中也十分常见,它把不该省的给省掉了,把不该留的给留下了,其实它该是“手工制”才对。这是汉字词组被曲解后以讹传讹的结果。

还有“造化”,它依然是(到达化变)的意思,所谓“造化弄人”,它就是在说(那自然的变数、它要到达什么境地、那真地会把你个人儿给弄晕的),你还真别不服!还有那“造物主”,乍一看,翻不过来了吧,它就是(造化万物的灵主),依然是(到达化变万物的灵主)!

二、“次”,看那字型了吧(二+欠),就是那处第二的、欠那么一点点的,“次品”乃正宗也。“次货”,“次从”,“次车”,“次子”,“次日”,“次要”,“次等”,“次长”,“**在其次也”,“以锡最多,铜次之。”“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大陆”,“多闻,择其善者而从(跟随)之,多见而识(誌,记住)之,知之次也。?**椅势浯巍!薄跋驼弑偈溃浯伪俚兀浯伪偕浯伪傺浴!薄吧撸弦玻谎Ф撸我玻焕Фе制浯我玻焕Ф谎В袼刮乱印!?br />
所谓“次韵”,就是(次从、跟随已有韵律的意思),“次前韵”。

由“第二”而“第三、第四”,是以有排序之意,“次序”是也。“次第”,“等次”,“位次”,“余船依次俱进”,“二次曲线”,“三番五次”,“屡次”,“这次”,“下次”,“初次见面”,“名次”,“档次”,“再次……”,“历险数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乃命太史次诸侯之列”,“元王亦次之诗传”。

至于它用为“旅次”,其实它用的还是“欠”的意思——没有到达目的地也、中途停留也。“楚师伐郑,次于鱼陵。”“泰伯素服郊次”,“王次于河朔”,“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舟次”,“次所”,“军次”,“次止”。

至于那“胸次”,它依然用为(停留)之意,“言次”。

至于那“内深次骨”,它依然用为(停留)之意也。

至于那“造次”,它其实是“次(副、贰)造”,“不可造次”(副、贰不可到达。)一般都是主人在呵退随从:不该你上的时候你不要上。

三、至于那“造诣”吗,弄清楚“诣”而后再说。想弄清楚“诣”,“旨”与“指”也必须先说说。

165#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13 16:47:00

①“旨”,(匕+曰),(匕)乃(汤勺)也,汤勺曰——美味也,“旨味”是也。“虽有嘉殽,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功烈而不刊,不亦旨(美)哉!?**手肌保爸技巍保爸細ァ薄?br />
由“美味”而“意味”,“意旨旨酒”是也。“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其旨远,其辞文。”“言近旨远”,“主旨”,“大旨”,“宏旨”,“微旨”,“宗旨”,“要旨”,“旨酒钧旨”,“旨趣”。

“圣旨”(皇上的意味)。“肃宣权旨”,“今承旨而杀之”,“旨令”,“尊旨”,“奉旨”,“传旨”,“**听旨”,“**接旨”。

《鹿鸣》“我有旨酒,以燕(宴)乐嘉宾之心。”(我有美酒,用来宴饮快乐嘉宾的心。)《頍弁》“尔酒既旨,尔殽既嘉。”(你的酒尽美,你的菜尽好。)《宾之初筵》“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酒已和美,饮酒很和谐。)《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抵挡、应付)冬。”(我有美味储蓄,也用来应付寒冬。)《正月》“彼有旨酒,又有嘉殽。”《小雅*甫田》“攘其左右,尝其旨否。”(伸手取那身边的,尝那味美否。)《桑扈》“既饮旨酒,永锡(赐)难老。”

补充说明:“旨”,《说文》为美也。

②“指”之所以用(手+旨)来代表手指,正因为手指所指即为意味所向也。

“骈拇枝指”,“手屈一指”,“屈指可数”,“伸手不见五指”,“十指连心”,“指节”,“指掌”,“指头”,“指尖”,“指纹”,“指印”,“指环”,“二指宽”,“以指叩门”,“虏中吾指”。

“牧童遥指……”,“不能指其一端”,“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指天誓日”,“右手指卷”,“指腹为婚”,“指桑骂槐”,“指南针”,“指顾”,“发尽上指冠”,“头发上指”,“令人发指”,“指鹿为马”。

“指定”,“指名道姓”,“指示”,“指使”,“指令”,“指点”,“指向**”,“指着**”,“直指**”,“目指**”,“颐指气使”,“指标”,“指导”,“指引”,“指正”,“指喻”,“指出”,“指明”,“指教”,“指挥”,“指麾”,“指裁”,“指画”,“指手画脚”,“指错了路”,“指事”,“指宜”,“指配”,“指象”,“指(指定)期今之促”,“指日可待”,“指目**”,“指目牵引”,“指受”,“指办”,“指派”,“指迷津”,“指望”,“指靠”。

“指认”,“指证”,“指控”,“指供”,“诬指”,“妄指平人”,“指攀”。

“指责”,“指谪”,“指斥”,“千人所指”,“微指左公”。

通“旨”。“指意”,“指要”,“承从天之指”,“***阴受上指”,“乃论六家之要指”,“其指极大”,“辞也者,各指其所也。”“卜者知其指意。”

③“诣”应该是言说意味也,所谓“造诣”,应该是(到达跟前言说意味)才对,是以有(达到一定意境)的意思。“造”乃之字边,而被抹去之到之意,直用为制作;而“诣”乃言字边,却正经八百地用成之到之意,我不知那些个先贤们在玩什么把戏。那汉字的偏旁部首,它会是摆设吗?它就是用来界定:是用手、是用脚、是用口、是用耳、是……,那么直观的东西,那么显而易见、便于记忆的东西,你们为何给扯拉成这样,我晕。

“诣”,《说文》为候至也,《小尔雅》为进也,《苍颉篇》为至也。对呀,你就直接用至不就得了,为何又弄出个这样的四不像来用为至,可用为至的字已经不少了呀。

“未得诣前”,“诣前请教”,“吏遂缚诣县”“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元济诣京师”,“与鲁肃俱诣孙权”,“诣阙上书”,“乘传诣长安”,“诣门”,“诣谒”,“诣阁”,“诣见”。

“文学造诣”,“造诣极深”,“苦心孤诣”,“若执政者言事,诣理切情。”“夫书画诣绝者”,“始与***谈,便已超诣。”“诣实”,“诣极”。

166#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14 16:31:00

颠沛流离

“颠”,头顶也,“颠顶”是也。“颠杪”,“颠童(秃)”,“颠日”(头顶日头),“有马白颠”,“班序颠毛”,“诲于华颠胡老”,“华发隳颠”,“鸡鸣桑树颠”,“山颠”。

“颠末”、“颠委”,都是头尾之意。“聊书其颠委以为记”。

所谓“颠倒”,就是(头顶倒过来朝下也),而后是一切的(仆倒)也,可通“蹎”也。

“**踬而颠”,“颠踣”,“颠蹶”,“颠踬”,“颠趾”,“颠错”,“颠陨”,“颠坠”,“颠覆”,“车颠簸的厉害”,“颠险”,“颠连”,“颠越不恭”,“颠扑不破”,“颠裳以为衣”,“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若颠木之所由蘖”。“泰山之石颠而下。”“颠之倒之”,“颠来倒去”,“颠三倒四”,“颠倒是非(黑白)”。

至于“颠沛”的“沛”字,应该是“水多,水势大”的意思。“沛泽”、“丰泽”、“充沛”、“沛沛”,这些应该是在说“水多”;“沛焉竞溢”、“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这些应该是在说“水势大”。而“颠沛”应该是(颠倒而倾注)的意思,“颠沛流离”那就是(一旦颠倒而倾注,那就四溢不可回收了。)

至于《诗经*荡》中的“颠沛之揭”的“颠沛”,它应该是“颠踣”的意思,它是在说大树的仆倒。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踣)之揭(掀起),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拔。

”殷鉴(镜子)不远,在夏后(君王)之世。

(文王开口嗟叹,嗟叹你殷商!人也有说过:“仆倒的树的根的掀起,枝叶虽未有害,根本其实先拔出。”殷商的镜子不远,在夏朝君王的时代。)

至于《论语*里仁》的“颠沛必于是”,应该也是“颠踣”(仆倒)的意思,它是在说“造次”(不遵守次序,后面的到达前面去)而导致的(越位而被绊倒)。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居有)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何,怎么)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后面的达到前面)必于是,颠沛(踣,仆倒)必于是。”

(孔子说:“富和贵,这些人想要的东西;不用那正确的运行方式取得的,不居有的。贫和贱,这些人厌恶的东西;不用那正确的运行方式取得的,不去的。君子离仁而去,怎么成名的?君子没有终了一顿饭工夫违离仁义的,不遵守次序(后面的到达前面)一定在这时,仆倒一定在这时。”)

(请注意:“造次”不是“匆忙,急遽”,而是“不遵守次序、后面的到达了前面。造,到达;次,下一个。”“颠沛”也不是“生活困顿,东奔西走”,而是“颠踣,仆倒”;“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也不是什么“匆忙之时也总是不忘掉仁,在生活困顿、东奔西走之时也一定在实行仁。”因为“造次”没弄明白、因为“颠沛”也没弄清楚,这两句给翻译得面目全非。它是在说:君子一会儿都不敢违离仁的,不然的话,那不遵守次序、后面的到达了前面的情况就一定会在这时发生,因越位而被绊倒的情况也一定会在这时发生。遵守次序、循规蹈矩是孔子“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是一个一生视“礼”——“繁规缛节”高于一切的人。它是在说:离开了“仁”,“礼”也就不复存在,“仁”是须臾都不可以离开的。)

通“癫”,“颠狂”,“颠劣”。通“掂”,“颠夺”,“颠算”。

补充说明:“颠”,《说文》为顶也。

167#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15 19:21:00

方兴未艾艾为何

“艾”,就是“艾草”、“艾蒿”,“求三年之艾也”,“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而后就是由“艾草”的苍白色而来的(苍老、老成)也,都照这个走就完了。“有幼、壮、艾之期”,“搜索稚与艾”,“艾孀”(老寡妇)“既定尔娄(豕娄lou母猪),曷归吾艾豭(jia公猪)。”(既然定下你的母猪,为何归还我老公猪。)

《小旻》“或肃或艾”(有庄重的有老成的),这里才是“艾”的正宗,而不是什么“治理”。再补上一个《访落》“於乎悠悠,朕未有艾。将(扶助)予就之,”(呜呼远长啊,我未有老成。扶助我就道的,)这里才是非“老成”不可的去处,这是小成王发出的由衷的感叹,成哉小成王。用为“阅历”,你离准确就差一步之遥,为啥就没想到“苍老、老成”。《閟宫》“俾尔耆而艾”(使你老又老),这里是两老兼备。

《南山有臺》“岂弟君子,保艾尔后。”(和乐平易的君子,保有你的后代到老。)这里不是什么“养育”。《鸳鸯》“君子万年,福禄艾之。”(君子万年,福禄到老的。)这里不是什么“辅助”。其实它就是在说能好好地活到老、而后寿终正寝,这叫好死、善终;而不是夭折、壮年而逝的天不假年。这其实是一种看似平常而却相当实在的祝福:人可以什么都没有、而没有活到老的命才是最为悲哀的事。让每个人说说真心话,他都会说:亶其然也。

《庭燎》“夜如何其?夜未艾。”(那夜色怎么样了?夜色还未泛白。)不是什么“止,尽。”“方兴未艾”也是在说(正当兴旺而未有老去),而不是(正当兴旺而未有尽止)。“一旦运穷福艾”(一旦运穷福老)、“艾命”(老命)。

至于“知好色,则慕(想望)少艾。”孟子应该是在说(当知道喜欢异性时,则想望那少年老成者。)而不是(少年美好者。)他是在强调一种依恋、仰慕的情愫。“艾”不是(美好)。至于“树于有礼,艾人必丰。”的“艾”,它既不是“辅助”,也不是“养育”,它就是“老”,(建立在有礼的基础上,老人必定多多。)尊敬老人是“礼”之大数,有了敬老爱老的基础,老人才能多有存活。什么“辅助”人、“养育”人,整个的国粹都让你们给整跑味了。

因了这“少艾”,又整出“艾色”乃(美色),而不是(老色);就连那“国君好艾,大夫殆(可怕)。”也决不是是什么(美色)、更不是什么(男色),它只能是(老色),是以大夫们觉得可怕,这关系到子嗣问题也。

通“刈”,收割。《臣工》“奄(掩盖,遍及)观铚(镰刀)艾”(遍观收割)。“一年不艾,而百姓饥。”(一年不收割,而百姓会饥饿。)其实译成(一年不老熟,而百姓会饥饿。)未必不成立。

通“乂”,治理.“诸夏艾安”(诸夏治安),其实译成(诸夏安老),它也未必不可。

这种麻烦、这种混乱,我主张《字典》中还是尽量避免吧。还汉字以清清楚楚吧,还《字典》以直奔主题吧。对这种草率、随便的训诂方式,我实在是不想恭维、不敢苟同。

168#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16 17:07:00

“兢兢业业”究作何解

①“兢”,动股也,“兢其股”。《小旻》“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乃(牙打战)、“兢兢”乃(颤栗发抖)。《无羊》“尔羊来思,矜矜(谨慎)兢兢,不骞(动摇、惊动)不崩(溃)。”(你的羊来的,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地跟着头羊,不动摇不溃散。)

“业(業)”太熟悉了、是吧,明白它到底当啥讲吗?《长发》中的那句“有震且业”,把我给“噎”着了,这才把它当“豆”叨了;可这个“豆”还真的不是个好“叨”的“主儿”。中间反复的过程我就不再赘述了。

②“業”乃(悬挂乐器的架子也),《有瞽》“设业设虡”。而不是什么(架子上的大版),也不是什么(筑墙的大版),而是(架子)。这些反复是由那“黹”字而来,“黹”(把布绷在架子上刺绣、而不是板子上)。那古时板书的黑板依然是放在架子上的,那“请业则起”么,就是(请求上前板书、那么站起身),那(上前板书)应该是向老师和同学汇报你的学习成绩的最佳方式,这个过程就叫(学业)。那“修业不息版”么,就是(进修学业不停息地在书版上刻写着)。“受业”,“肄业”,“毕业”。

而后是一切教与学的过程,它应该是存在于所有的行当中,所以,人们所从事的一切的一切,都可叫做“业”了,所谓“各行各业”:“工业”、“农业”、“建筑业”。人从一生下来到老死去,他都离不开这个过程了,所谓“事业”:“伊皋之业”,“创业”、“职业”、“就业”、“专业”、“业务”、“副业”、“不务正业”、“家世已田为业”、“某业所就”、“共济世业”、“业峻绩鸿”、“未赏者慕业”,“各劝其业”,“捕鱼为业”,“为业以求钱”,“安居乐业”,“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安居乐业)备”。而后是从事于:“业农”,“业医”,“业有不精”,“复不终业”,“业精于勤”,“术业有专攻”,“业是有年”,“与农夫业田无异”,“业余”。而后是从业的劳动成果,所谓“产业”、“家业”。而后是产业的归属,所谓“业主”。而后是已经从事过的,所谓“业已”、“业经”、“材料业经审核”、“准备工作业已完成”、“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完了吗,没有!上面那句“有震且业”当啥讲?还有《召旻》“兢兢业业,孔填(尘久)不宁。”《云汉》“兢兢业业,如雷如霆。”“兢兢业业”好熟悉吧,谁在写述职报告时都会用到的,他是在向别人表白着他如何勤奋、努力地工作着,我也经常用到的,是那么个意思吗?!看到《诗经》中的形势了吧,好像与(好好干事)联系不到一块的呀,我之前也都给含混过去了的,弄弄清楚吧。

“业”是什么——绷在架子上的箭靶也——众矢之的也,是以有(处境危惧)之意也。

那“兢兢业业”么,其实它跟“战战兢兢”、还有“矜矜兢兢”,它三个都在说着一个意思——“恐惧”也。

“兢兢业业”,就是(战战兢兢、如箭靶般感到危惧),其实它是在指(工作中敬谨的态度),如此而已。

通“臬”(标杆)。《烝民》“四牡业业,征夫捷捷。”(四匹公马像标杆,征夫紧跟好快捷。)《常武》“赫赫业业,有严天子。”(标杆般显赫,威严的天子。)《长发》“昔在中叶,有震(威力)且业。”(从前在中世,有威力且似标杆。)

169#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17 16:25:00

何为对于

①“对(對)”,它应该是(業+寸)也,(業)乃(板书的书板);(對)乃在书板上手书是也,这时的人与书板的状态就叫对也,“面对”乃其正宗也,而手书的内容是在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以又有“回答”之意也。

“对镜帖花黄”,“对长亭晚”,“对岸”,“对开”,“对分”,“对折”,“对角线”,“对准”,“对齐”,“对茬儿”,“对不上”,“对接”,“对口”,“对称”,“对等”,“对峙”,“正对着……”,“对酒当歌”,“对门”,“门对……”,“对越(远)在天”,

“对于……”,“形势对我们有利”,“对**有意见”,“对敌斗争”,“对牛弹琴”,“对内”,“对外”,“对此很厌烦”,“对……该作如何解”,“对其推崇备至”。

由“对面”而“双方”,“对方”是也。“对立”,“对手”,“对仗”,“对头”,“对白”,“对话”,“对打”,“敌对”,“此强对也”,“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对唱”,“对过”,“对调”,“对火”,“对襟”,“对抗”,“对流”,“对阵”。

“相对”,“对饮酒”,“对酌”,“对弈”,“对应”,“对着干”,“反对”。

“对待”,“对得(不)起(住)”,“愧对……”,“对**很(不)好”。

“对偶”,“对象”,“配对”,“择对不嫁”,“帝作(兴建起)邦作(树立起)对(配)”,“木大而茎叶格对”,“门当户对”,“一对狗男女”“对联”,“对对子”,“**对**”。

“对照”,“对比”,“核对”,“校对”,“查对”,“对笔迹”,“以两司奏状对勘”,“对证”,“对质”,“对簿公堂”,“对症下药”,“对号入座”,

“先生问焉,终则对。”“应对”,“对答如流”,“流言以对”,“听言则对”,“**不对”,“**对曰”,“*未有以对也”,“冠者对”,“修以**之意对”,“无言以对”,“以对(回答)于天下”, “对(回报)扬(传扬)王休(荫庇)”。

由“回答正确”而“正确”。“你说得对”,“对不对?对。”“猜对了”,“对,就这么办。”“眼神不对”。

“对胃口”,“对劲儿”,“对味儿”,“对脾气”,“看对眼”。

②“于”,(丁所从入……、或丁所从出……),这就是(于),完了,不用那么多说头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最好的例证。

“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声闻于天”,“嫁祸于人”,“问道于盲”,“青出于蓝”,“忠于祖国”,“有益于人”,“终于”,“于是”,“大于”,“少于”,“对于”,“处于”,“及于”,“在于”,“勤于”,“用于”,“出于好意”,“然而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历告尔百姓于朕志”,“于战则胜”,“介于石,不终日。”“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于关中。?**媾轮涤诜V小保坝栉┮远钣诜ヒ蟆保熬杞鹩谝啊保俺捎诨獭保吧溆诩移浴保爸弥诘亍保坝谌宋杉ァ保坝谑北な冀狻保捌谟凇保爸劣凇保坝谝浴保坝谧取保案嬷诘邸保坝谄渖硪病保把杂?*”,“语于富者”,“于人民有益”,“由于”,“同于”,“不拘于时”,“拘于”,“囿于”,“苦于”,“伤于缚者”,“有志于”,“业精于勤”,“限于水平”,“择于自然”,“甚于妇人”,“强于百万之师”,“迫与无奈”,“高于一切”,“归于平淡”,“垂直于”,“相交于”,“以至于”,“越于诸侯”,“幸免于难”,“免于起诉”,“**一别,于今十年。”“生于北京”,“卒于**”,“重于泰山”,“疏于防范”,“属于”,“依赖于”,“贻笑于大方之家”,“降福于你”。

“何有于我哉?”“子禽问于子贡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夫子至于是邦也”,“敏(灵活)于事而慎于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至于犬马,皆能有养。”“友于兄弟”,“施(延及)于有政”,“八佾(yi) 舞于庭,是可忍,孰(谁,什么)不可忍也?”“奚取于三家之堂?”“季氏旅(旅祭)于泰山”,“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周监(鉴)于二代”,“哀公问社(土地神)于宰我”,“苟志于仁矣”,“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于予与(给予)何诛(责备)?”

170#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18 14:53:00

求助:帮我打出那去掉(扌)的(摇)字,我正弄那字的,可我打不出,字典上有的。

171#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18 16:51:00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于从政乎何有?”“难乎免于今之世矣”,“质(质实)胜于文(文饰)则野,文胜于质则史(记事)。”“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图(料想)为(做)乐之至于斯也。”“天生德于予”,“兴(起动)于《诗》,立于礼,成(定就)于乐。”“三年学,不至于谷(俸禄),不易得也。”“后死者不得与(参与)于斯文也”,“有鄙夫问于我”,“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于吾言无所不说”,“人不间(挑剔)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亦不入于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斯三者何先?”“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当仁,不让于师。”“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兄弟阋(xi争吵)于墙, 外御(应付)其务。”(兄弟在墙内争吵,对外却能共同应付那事务。)“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伐木于阪”“既燕于宗,福禄攸降。?**鹬ǔぃ┵猓ㄍ涎樱┯诠戎小!薄盎颇裼诜桑ㄆ苤梗┯诠嗄尽!薄鞍偎曛幔橛谄渚樱 薄按樱ㄗ匪妫┳佑谖帧保败嘤肱埽ㄍ涎樱┯谒砂亍!薄笆芫舨蝗茫劣诩核雇觯ㄍ!薄罢耩赜诜桑诒宋麟t。”“公之媚(喜欢)子,从(跟随)公于狩。”“王于兴师”“有兔爰爰(于),雉离(罹,蒙受)于罗。”“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在于渚,或潜于渊。”“于以求之?于林之下。”“于嗟阔兮,不我活(佸,相会)兮!于嗟洵(无声而涕)兮,不我信兮!”“雄雉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宜其家室。”“于嗟乎!不承权舆!”“出宿于干,饮饯于言。”“遄(快速)臻(至,到)于卫”“籊籊(ti细长)竹竿,以钓于淇。”“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有杕(独生)之杜,生于道左。”“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叔于狩,巷无饮酒。”“叔于田,乘乘黄。”“之子于狩”“我征徂(往)西,至于艽(qiu)野(荒远的边地)。”“鸿雁于飞,集(栖止)于中泽。之子于垣(yuan墙),百堵皆作(站起)。”“哀我人斯,于何从(追逐)禄?瞻鸟爰止,于谁之屋?”“旻(秋天)天疾(毒)威,敷(布)于下土。”“我视谋猶,伊于胡底!”“惠(好)于朋友”“倬(大)彼云汉(银河),昭(明)回(旋转)于天。”“有鸟高飞,亦傅(附)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至)?曷(为何)予靖之,居(置)于凶矜(谨慎)?”“我出我车,于彼牧矣。”“王命南仲,往城于方。”“文王在上,於昭(光明)于天。”“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嫁)于京。”“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矢(发誓)于牧野”“卯(仰)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以迄(至)于今”“乃觏(遇见)于京。京师之野,于时(是,这)处处,于时庐旅(客舍,旅舍),于时言言,于时语语。”“笃公刘,于京斯依。”“于豳斯馆”“执(捉)豕(shi猪)于牢(猪圈)”“率(沿着)西水浒(水边),至于岐下。”“比(挨)于文王”,“既(尽)受帝祉,施(延续)于孙子。”“以笃(厚实)于周祜(hu福),以对(回答)于天下。”“周王于迈(远行),六师及(跟着)之。倬(广大)彼云汉,为章(表彰)于天。”“百辟卿士,媚(取悦)于天子。不解(懈)于位。”“王于出征,以匡(救助)王国。”

172#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19 16:48:00

迂回、纡曲、盱眙

迂、吁、盂、纡、竽、盱,看到这一组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①“迂”,(入而出、出而入的行走也),这就是(迂),“迂回”、“迂曲”乃其正宗,而后是一切的不能(直来直去)的行为。

“舍径而就迂”,“迂路出……”,“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却霍见其语迂”,“迂折”“迂缓”,“迂徐”,“迂远”,“不度而迂求”。

所谓“迂腐”,就是那种(想过来、想过去的老气、没生气)。“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迂夫子”,“迂儒”,“此迂腐之论也”,“迂妄”,“迂谬”,“迂执”,“迂拘”,“迂拙”,“迂见”,“迂滞不达政体”,“迂磨”,“迂其心”,“迂邪”,“迂僻”,“迂深”,“迂讷”,“厌其为迂”。

所谓“迂阔”,就是(绕来绕去地绕远了)。“迂阔之论”,“彼岂乐为迂阔哉”。

补充说明:“迂”,《说文》为避也。

②“吁”,(入而出、出而入之气也),所谓“长吁短叹”是也。

“吁嗟”,“吁,是何言与!”“吁叹”,“吁气”,“吁然”,“……只自吁”,“云何吁矣”,“气喘吁吁”,“呼吁”,“以哀吁天”,“吁求”。

补充说明:“吁”,《说文》为惊也。

③“盂”,(入而出、出而入之器皿也)。

“水盂”,“钵盂”,“痰盂”,“酒一盂”,“置守宫盂下”。

补充说明:“盂”,《说文》为饮器也。

④“纡”,(入而出、出而入之丝也),是以有(屈曲、环绕)之意。

“纡曲”,“纡折”,“纡余”,“纡回”,“纡轸”,“纡错”,“纡萦”,“纡徐”,“纡缓”,“连行纡行”,“纡远”,“纡郁”,“水……而纡兮”,“中弱则纡”,“**路不纡”,“莫不纡青(朱、金)拖紫”,“绾黄纡紫”,“我待纡双绶”,“纡身”,“纡意”,“纡尊降贵”。

补充说明:“纡”,《说文》为绌也。

⑤“竽”,(声音之所由入而出、出而入之竹也),是为(竽)。

“掌教吹竽、笙。”“滥竽充数”,“竽瑟”,“调竽奇声以耳异”。

⑥“盱”,(目之所由入而出、出而入也),它应该说的是(看过来、看过去也)。

“盱豫,悔。”那就是(对豫看过来、看过去的,是要后悔的。)“广盱营表”,就是(对营盘外看过来、看过去也),不是什么“大”也。“我不见兮,云何盱矣!”(我看不见了啊,说着如何看过来、看过去啊!)也不是通什么“吁”。

所谓“盱眙(xuchi)”,(眙)乃不合眼也,(盱眙)就是(不合眼地看过来、看过去也)。

所谓“盱衡”,(衡)乃平,依然是(打量来、打量去)的意思。“盱衡环顾”(平视着扫了一圈)。“盱衡大局”,“盱衡中外”。

所谓“睢盱”,(睢)其实应该跟(瞿)是一回事,即(鸟在啄食时、抬头左右看也),(睢盱)一样是(看过来、看过去也)。所谓“睢盱跋扈”,说的就是那种(目光扫过来、扫过去、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无视一切)。所谓“暴戾恣睢”,一样是在说着(目空一切)。所谓“万众睢睢”,那就是(大家都在看过来、看过去呢)。而(仰目)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那是一种(恭敬地状态也),跟(跋扈)、跟(暴戾)是不搭界的呀。是以“盱”、不是什么(张目);“睢”也不是什么(仰目)也!

补充说明:“盱”,《说文》为仰目也。

173#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20 19:39:00

何为宇宙

①“宇”,(家室之所从入、所从出)之处,它不是在指(屋檐)、而是那(榫卯结构的斗拱)也,(于)是在说它。我们也来说那句《易*系辞》:“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要只以(以待风雨)讲,那也该是整个的屋盖、而不止是(屋檐、屋边);且盖并不在栋的下面、而是上面。从屋山看看去:支撑那栋梁的正是那榫卯结构的斗拱!由于他们没弄明白(于)字,是以他们也就找不着了(宇)。看过了上面的(于们),你应该好明白了一点:(于)是(有出有入)的那种形式的,知道啥是(榫卯结构)吧,那是中国古代工匠的一大杰作的,全靠(有出有入)而架起的。

②“宙”,(家室之所由起)之处,(由)乃(小苗从田中钻出也),(宙)就是那(拔起的屋脊—栋梁也)。

看到了吧,“宇宙”就是在说着(屋山)也,有(宇)才会撑起(宙),是以它俩才会相跟着的。(宙)怎就又成了“舟舆之所极覆”了呢,小了点吧。

有了(屋山),(屋盖)还用说吗、(覆盖)还用讲吗、(庇护)不就跟着来了吗。

有了(屋山),也就有了其下的(空间),而后是所有的(空间),这就有了后来的(大宇宙)之说。

这时咱再来看看《庄子》的一句话:“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標、削、末)者,宙也。”它就是在说:那(屋盖)、它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却被架在空中、而无处落脚,然而它能(宇庇)所有;那(栋梁)、它有长度,却没有本末,是以它能成为永恒,(宙的往古来今)之意也应出于此处。

“况卫在君之宇下”,“轮人为盖……上欲尊而宇(坡度)欲卑……”,“使各有宁宇”,“失其守宇(家园)”,“宇,弥异所也。”“四方上下谓之宇”,“置于宇西阶上”,“肃追于宇下”,“琼搂玉宇”,“屋宇”,“宇堂”,“高堂邃宇”,“威震八宇”,“寰宇”,“包举宇内”,“而御宇内”,“寓形宇内”,“故宇”,“眉宇之间”,“宇下”,“庙宇”,“五帝庙同宇”,“云霏霏承宇”,“神覆宇宙”,“世以此定二王之宇”,“不谋劫人之宇”,“宙始”,“宙合”,“宙外”,“功烛上宙,德耀中天。”“霜凝碧宙,水莹丹霄。”

“果臝(luo)(瓜蒌,栝楼)之实,亦施(拖延)于宇。”“忧心殷殷(深重),念我土宇(家园)。”“尔土宇版章,亦孔之厚矣。”“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爰及姜女,聿来胥(相跟着)宇。”“大启(开)尔宇,为周室辅。”“居(据)常与许,复(恢复)周公之宇。”“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宇)。”

至于那“器宇轩昂”,依然是在说着(如山般地挺拔),而(屋檐、屋边)如何道来。

至于那“宇泰定者,发乎天光。”这《庄子》的话、它就是特合鄙人口味:那如山般泰然笃定的气质,它是发自天赋的光被的;那不是你模仿、你做作能够达到的。孔子所谓“亡(无)而为(伪,装作)有,虚而为盈(满溢),约(约束、瑟缩)而为泰,难乎有恒矣。”(没有而装作有,空虚而装作满溢,瑟缩而装作安然,难于恒久了。)“色厉而内荏(软弱),譬诸小人,其犹(犹如,还像)穿窬(中空、墙洞)之盗也与!”(脸色严厉而内心软弱,比方到小人那里,他还像钻墙洞的小偷的吧!)那(做作),它是久长不了的、也是经不起考验的。

那(宇泰定者)之境界又怎是(屋檐、屋边)所能亮起的。

“凤凰之翔,至德也……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那(宇宙之间),还真的就是(燕雀)的栖身之地呢。

补充说明:“宇”,《说文》为屋边也;“宙”,《说文》为舟舆之所极覆也。

为“振”而想到“辰”,而后是“宸”;为“宸”而想到“宇宙”,而后是一系列的“于”们。这(汉字)、它绝对不能各自为战地去说道的,那样的话,你是绝对无法说清楚的;它们绝对是有根有梢、有来有去的,当我找到了这由瓜摸藤、追根究底的路数时,我才知道,我找到了通往(汉字)迷宫的金钥匙。这点是我始料未及的,从而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修改《汉字字典》的决心,鄙人坚信:拯救(汉字)之大业、非鄙人莫属也!

174#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21 17:07:00

“兢兢业业”究作何解

①“兢”,动股也,“兢其股”。《小旻》“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乃(牙打战)、“兢兢”乃(颤栗发抖)。《无羊》“尔羊来思,矜矜(谨慎)兢兢,不骞(动摇、惊动)不崩(溃)。”(你的羊来的,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地跟着头羊,不动摇不溃散。)

“业(業)”太熟悉了、是吧,明白它到底当啥讲吗?《长发》中的那句“有震且业”,把我给“噎”着了,这才把它当“豆”叨了;可这个“豆”还真的不是个好“叨”的“主儿”。中间反复的过程我就不再赘述了。

②“業”乃(悬挂乐器的架子也),《有瞽》“设业设虡”。而不是什么(架子上的大版),也不是什么(筑墙的大版),而是(架子)。这些反复是由那“黹”字而来,“黹”(把布绷在架子上刺绣、而不是板子上)。那古时板书的黑板依然是放在架子上的,那“请业则起”么,就是(请求上前板书、那么站起身),那(上前板书)应该是向老师和同学汇报你的学习成绩的最佳方式,这个过程就叫(学业)。那“修业不息版”么,就是(进修学业不停息地在书版上刻写着)。“受业”,“肄业”,“毕业”。

而后是一切教与学的过程,它应该是存在于所有的行当中,所以,人们所从事的一切的一切,都可叫做“业”了,所谓“各行各业”:“工业”、“农业”、“建筑业”。人从一生下来到老死去,他都离不开这个过程了,所谓“事业”:“伊皋之业”,“创业”、“职业”、“就业”、“专业”、“业务”、“副业”、“不务正业”、“家世已田为业”、“某业所就”、“共济世业”、“业峻绩鸿”、“未赏者慕业”,“各劝其业”,“捕鱼为业”,“为业以求钱”,“安居乐业”,“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安居乐业)备”。而后是从事于:“业农”,“业医”,“业有不精”,“复不终业”,“业精于勤”,“术业有专攻”,“业是有年”,“与农夫业田无异”,“业余”。而后是从业的劳动成果,所谓“产业”、“家业”。而后是产业的归属,所谓“业主”。而后是已经从事过的,所谓“业已”、“业经”、“材料业经审核”、“准备工作业已完成”、“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完了吗,没有!上面那句“有震且业”当啥讲?还有《召旻》“兢兢业业,孔填(尘久)不宁。”《云汉》“兢兢业业,如雷如霆。”“兢兢业业”好熟悉吧,谁在写述职报告时都会用到的,他是在向别人表白着他如何勤奋、努力地工作着,我也经常用到的,是那么个意思吗?!看到《诗经》中的形势了吧,好像与(好好干事)联系不到一块的呀,我之前也都给含混过去了的,弄弄清楚吧。

“业”是什么——绷在架子上的箭靶也——众矢之的也,是以有(处境危惧)之意也。

那“兢兢业业”么,其实它跟“战战兢兢”、还有“矜矜兢兢”,它三个都在说着一个意思——“恐惧”也。

“兢兢业业”,就是(战战兢兢、如箭靶般感到危惧),其实它是在指(工作中敬谨的态度),如此而已。

通“臬”(标杆)。《烝民》“四牡业业,征夫捷捷。”(四匹公马像标杆,征夫紧跟好快捷。)《常武》“赫赫业业,有严天子。”(标杆般显赫,威严的天子。)《长发》“昔在中叶,有震(威力)且业。”(从前在中世,有威力且似标杆。)

175#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22 16:50:00

服膺、亏损、出售、虽然、仇人

隹、谁、膺、椎、亏(虧)、锥、崔、榫、稚、售、虽(雖)、仇(雠),看到这一堆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①“隹”,短尾鸟,其尾呈一头宽、一头窄之状。

②“谁”,(言+隹),它首先应该说的就是鸟叫声,鸟叫真的分不出、出自那个的,是以(谁)、有(不确指)之意也,而后用作(发问)之意。

“谁都知道……”,“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其谁曰不然?”“站在门口的人是谁”,“这个单位谁当政”,“你把书给了谁?”“有谁能帮我就好了”,“谁都不甘落后”,“信臣精卒陈利而谁何”,“……谁谁出了国,谁谁得了奖。”“予美亡此,谁与独处。”“知之不已(停止),谁昔然矣。”“谁从穆公?子车仲行。”“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蓋亦勿思!”“控于大邦,谁因(依据)谁极(准则)!”“云谁之思?美孟(老大)姜矣。”“岂无膏(润发油)沐?谁适(前去)为容!”“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忧心如酲(醉酒),谁秉(执持,掌握)国成(定)?”“瞻鸟爰止,于谁之屋?”“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昔尔出居,谁从作(兴建起)尔室?”“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罪责)?”“民之靡盈(圆满),谁夙(早上)知而莫(暮,晚上)成?”“谁生厉(祸害)阶(缘由)?至今为梗(阻塞)。”“谁能执热,逝(去)不以濯?”“伊谁云从?维暴之云。”“彼谮人者,谁适(前去)与谋!”“侯谁在矣,张仲孝友。”“谁能出不由户?”“子行三军,则谁与?”“吾谁欺?欺天乎?”“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夫执舆(车箱)者为谁?”“子为谁?”“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改变)之?”“吾非斯人之徒而(那么)谁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

③“膺”乃胸骨,依然是一头宽、一头窄之状。“临觞拊膺”,“义愤填膺”,“旧事填膺”,“钩膺鞗革”,“虎韔镂膺”,“无搯膺”,“编愁苦以为膺”,“膺背”,“膺中”,“膺服”,“得一善,则拳拳服膺(穿在胸部、记挂胸中)而弗失之矣。”

由“胸前”而“抵挡”而“承受”。“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膺受”,“膺荐”,“膺选”,“荣膺”,“膺赏”,“膺任”,“膺此重任”,“膺命”,“膺天明命”,“膺运”,“膺万国之贡珍”。

④“椎”,一头宽、一头窄之的木榜,“棒椎”是也。“木椎”,“铁椎”,“金椎”,“椎杀**”“椎楚”,“椎拍”,“椎髻”,“椎结”,“钝椎”,“椎拙”,“椎愚”,“其椎少文如此”。

而后是呈榜椎形的脊骨,所谓“脊椎骨”。“胸椎”,“颈椎”,“腰椎”。

⑤“亏(虧)”,看它那繁体字型了吧,虎字头下一隹字,右边是一亏字,老虎的脊椎也,所谓“虎背熊腰”,特别也,老虎的脊背呈凹陷形吧,所谓(垮塌),是为“亏折”也,“亏空”“亏缺”,都为那(凹陷)也。

“互有盈亏”,“亏欠”,“亏损”,“亏失”,“亏名”,“亏本”,“亏输”,“亏误”,“使**受亏”,“亏不了你”,“吃亏”,“亏待不了你”,“亏负”,“不亏不崩”,“功亏一篑”,“贿秦而力亏”,“不亏于此”,“月满则亏”,“厚者亏之”,“不为亏法”,“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恩爱苟不亏”。

由“亏空”而“虚空”。“亏柔”,“亏退”,“体亏”,“亏心”。

由“凹陷”而“屈枉”。“亏了你还是个爷!”“亏你说得出口”,“我亏得慌”。

至于那“幸亏”、“多亏”么,它就是(凭空而来之幸也)。“幸亏你提醒我,不然……”,“这事多亏了你也”。

补充说明:“亏”,《说文》为气损也,非也。

⑥“锥”,一头宽、一头尖之状,“针锥”是也。“引锥自刺其股”,“锥刺”,“锥之处囊中”,“锥刀之末”,“芦锥短”,“重力锥”,“疾如锥矢”,“锥体”。

⑦“崔”,一头宽、一头窄的山 。“崔巍”,“崔嵬”,“崔颓”,“南山崔崔”,“大山崔”。

176#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23 16:51:00

⑧“榫”,一头宽、一头窄之状。“木榫”,“榫头”,“榫眼”,“榫卯结构”,“榫销”,“榫凿”。

⑨“稚(穉)”,(隹)取短小意,(犀)取(遲)意。幼苗也好、晚熟也好,它们都有短小的特点的。是以它有(幼小)之意也,“幼稚”是也。

“许人尤(责怪)之,众稚且狂。”“无害我田稚”,“彼有不获稚(短小)”,“稙(早熟的谷物)穉(晚熟的谷物)菽麦。”“考灵曜百谷稚熟”,“稚稼”,“使老稚转乎沟壑”,“稚笋”,“言皆告稚子王”,“穉朱颜只”,“稚颜”,“稚子侯门”,“怀王稚子”,“稚态”,“稚年”,“稚颜”,“稚气”,“稚弱”,“稚拙”,“卫之稚质”,“盖稚(短小)水流耳”,“长曰**,稚曰**。”

补充说明:“稚”,《说文》幼禾也。

⑩“售”,鸟口,有把吃进的东西先存起来、然后再吐出去喂小鸟的功能,“售”应该就是把吃进的东西先存起来、然后再吐出去的意思,是为“出售”也。

“销售”,“售货员”,“售票员”,“贾用不售”,“嫁不售”,“亦无售者”,“吾售之,人取之。”“余怜而售之”,“余售以斗酒”。

由“出售”而“施展”。“兜售”,“以售其奸”,“其计不售”,“操童子业,久不售。”“挟邪作蛊,于是不售。”

补充说明:“售”,《说文》为卖出手也。

⑾虽(雖),应该就是鸟口中的虫也,是以有一种垂死挣扎的意味在里面,“虽然”,就是在说(就算这样,我也要再弹蹬两个,不想就此认死也),品品是不是这个味。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乎?”“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虽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虽人无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其或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有罪也。”“虽欲无用,山川其舍诸?”“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虽违众,吾从下。”“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虽然年近六十,劳动劲头却比得上年轻的小伙子。”“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我们虽说有经验,但还得学习新东西。”“为人民利益而死,虽死犹生。”“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

“虽则”(就算这样、那么)。“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

通“唯”。“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

⑿“仇(雠)”,看到那仇字的原貌了吧,其实它就是两只鸟在说话也,是以其本义乃为(相互应答)也,“无言不雠,无德不报。”乃其正宗。而后是一切的(对等、对手、敌对、校对、应验)等意。

“忧必雠(回应)也”,“雠问”,“雠答”,“怨偶曰仇”,“怨仇”,“仇隙”,“仇嫌”,“仇人相见”,“仇敌”,“冤仇”,“又众兆之所雠”,“外举不弃仇”,“仇恨”,“仇视”,“仇杀”,“复仇也”,“为韩报仇”,“寇仇”,“爱恨情仇”,“同仇敌忾”,“疾恶如仇”,“杀父之仇”,“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公子使客斩其仇头”,“不可两存之仇也”,“及已灭仇雠”,“蠢尔蛮荆,大邦为雠(敌对)。”“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不我能慉 (畜:养),反以我为仇。”“执我仇仇,亦不我力。”“询尔仇方,同(齐、聚)尔弟兄。”“宾载手仇(对手),室人入又(再)。”“我仇(对等,匹配)有疾”,“来为君子仇(匹配)”,“皆雠(对等,等同)有功”,“其方尽多不雠(应验)”,“雠(校对)定群书”,“雠校传记”,“属之雠柞”。

同“酬”。“雠数倍”,“多仇少与”,“以仇一言之憾”。

同“筹”。“葛伯仇饷”。

补充说明:“雠”,《说文》为应也,《三苍》为对也。“仇”,《说文》为雠也,《尔雅》为匹、为合也。

我这不是在剑走偏锋也,而是在刀入肯(贴附在骨上的肉)綮(qing筋骨结合处)也,我又一次享受着庄子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感觉,灿烂的笑容再一次出现在我的脸上,我好快慰。

177#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24 16:00:00

浮夸、跨步、污染

“夸”、“垮”、“跨”、“挎”、“污”,看见这一组字了吧,一个个看看去——

①“夸(誇)”,“亏”为(虚空)也,“夸”乃大而虚空也。“夸大其词”,“虚夸”,“浮夸”,“夸夸其谈”,“夸海口”,“夸耀”,“夸诩”,“夸示”,“夸饰”,“夸恣”,“夸侈”,“华而不实曰夸”,“**以奢靡夸人”,“富有天下而不骋夸”,“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戏而相夸”,“*喜夸”,“**大夸……”,“妾夸布(大布、粗布)服”,“夸奖”,“夸赞”,“贵而不为夸”。

至于那“形夸骨佳”,“夸容”,它是用为(垮塌、绵软)之意也。

补充说明:“夸”,《说文》为奢也,《广雅》为大也,《字林》为大言也。

②“垮”,其实它就是“亏”的进一步也,由(虚空)而(坍塌)也。“垮台”,“房子垮了”,“打垮**”,“把**搞垮了”,“精神垮了”,“身体垮掉了”。

③“跨”,乃腾空之状也。“跨越”,“跨不向前”,“跨进大门”,“跨过小沟”,“跨火盆”,“跨上战马”,“跨青牛”,“乃览秦制,跨周法。”“跨街楼”,“……,跨谷弥阜。”“跨度”,“跨栏”,“跨州连郡”,“跨入”,“**跨之”,“不跨其国,可谓挟乎?”“跨下之辱”,“**横跨……”,“跨有”,“跨年度”,“跨国公司”。

补充说明:“跨”,《说文》为渡也。

④“挎”乃弯曲胳膊。“挎个篮子”,“挎着胳膊”。

⑤“污”,乃(低洼停水处也),它依然用的是(凹陷、空缺)之意也,死水而腐也,是以它有(低洼与秽浊)两方面的意思。

“污下”,“污洼”,“亏污”,“卑污”,“体陆之污隆”,“处不辟污”“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晋承其末,与世污隆。”“文王污膺”。

“潢污行潦之水”,“园囿污池沛泽”,“川泽纳污”,“污水”,“污泥”,“污浊”,“污淖”,“污秽”,“污言秽语”,“污染”,“污垢”,“藏污纳垢”,“粪污”,“血污其衣”,“衣尽污”,“旧染污俗”,“沾污”,“玷污”,“污蔑”,“蔑污使君”,“污辱”,“污慢”,“污损”,“污名”,“污行”,“贪污”,“贪官污吏”,“以脏污为有司所劾”。

《葛覃》中那句“薄(迫切,赶紧)污(浸泡)我私(内衣),薄澣(huan洗)我衣。”(赶紧浸泡我的内衣,赶紧澣洗我的外衣。)这里的“污”应用为(浸泡)。

补充说明:“污”,《广雅》为浊也。

178#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25 16:54:00

唯、惟、维

①“隹”,短尾鸟。

②“唯”,首先应该是鸟鸣声,而后用为人的轻声应答。“曾子曰:‘唯’。”“范雎曰:‘唯、唯’。”“唯诺”,“唯啊”,“唯唯诺诺”。

而后是用为语气词,其实它们都没有必要译出的,那用为“独”、也是由“唯独……”而来,它并不是“唯”的意思。

“父母唯其疾之忧。”“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用之则行,舍(放弃)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与(赞同)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严重)!”“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唯天为大,唯尧则(取法)之。”“其在宗庙朝廷,便便(口才灵便)也,唯谨尔。”“唯酒无量,不及乱。”“唯求则非邦也与?”“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改变)。”“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唯酒食是议”,“唯恐天下不乱”,“唯圣人为能和”,“唯北狄野心”,“唯余其一”,“唯巨石岿然”,“唯心论”,“唯物论”,“唯无德也”,“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唯所纳之,无不如志。”“**、**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如日如月,唯君自节。”“唯天子,受命于天。”“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唯进修是急”,“唯师心自用”,“唯道之所成”,“唯有……”,“你是我的唯一”,“唯毋欲与我同,不可得也。”“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

③“惟”,它首先应该是在心中图画鸟,而后是图画一切,所谓“思惟”,就是在脑海中想象、勾画也,而“惟”不是“思”也。“惟思”,“惟念”,“惟度”,“于是吴王穆然,俯而深惟。”“臣窃惟事势”,“吾惟之,坚之固不足遣。”《生民》“载谋载惟”。

通“唯”。“万邦黎献,其惟帝臣。”“不变惟何”,“万惟留心”,“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相以惟终”,“惟明克允”,“大国尚不以为然也,则亦惟命耳。”“惟利是图 ”,“惟命是从”,“惟我独尊”,“惟妙惟肖”,“惟士为能”,“惟吾德馨”,“惟手熟尔”,“惟闻女叹息”,“惟有乳下孙”,“惟口起羞”,“惟思既往”,“惟思将来”,“惟留恋也”,“惟希望也”,“惟君所行也”,“告尔四方多国,惟尔殷侯尹民。”“德威惟威,德明惟明。”“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惟二月既望”,“惟士无田,则亦不祭。”“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本朝图报,惟力是视。”“惟路仍甚泥泞”。“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国吾圉也。”“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吾端冕而听音乐,则惟恐卧。”“惟是四方之故”,“厥贡惟球、琳、琅玕。”“惟孝,友于兄弟。”“有始有卒(终)者,其惟圣人乎!”

补充说明:“惟”,《说文》为凡思也。

④“维”,首先应该是以丝系鸟也,而后是系一切也,“维系”乃其正宗也。

“斡(旋转)维焉(哪里)系?”(旋转的绳子维系在哪里?)“国有四维”,“诸侯维舟”,“凡邦国大小相维”,“维王之大常”,“维之以绥”,“居其维首”,“天柱折,地维绝。”“法令为维纲”,“东北为报德之维也”,“秉四海之维”,“纤维”,“牛马维缕”,“维絷”,“维梢”,“维楫”,“维绳”,“维结”,“维挽”,“维护”,“维持”,“维生素”。

《采菽》“汎汎杨舟、绋(大绳)纚(缡,维系)维之。”(泛泛飘荡的杨木舟,大绳维系的。)《白驹》“絷(绊)之维之,以永(延长)今朝。”(绊着它系着它,用来延长今个早上。) 《节南山》“秉国之均(钧,造瓦器的转轮),四方是维。”(掌握着国家的转轮,天下这维系。)

179# 回复

作者:无我即如来 回复日期:2011-8-26 17:26:00

楼主幸苦了、现在汉字还是繁体的好、吾受益匪浅、谢谢、

180#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26 19:43:00

谢谢支持。

181#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26 19:47:00

通“惟”。“维万世之安。”《皇矣》“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思虑这夏商二国,那政治不得人心。思虑那四方诸侯,于是穷究于是计度。)《桑柔》“君子实维,”(君子实在思虑,)《白华》“维彼硕人,实劳我心。”(想着那个魁梧的人,实在让我劳心牵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默)不已(停止)。”(想那上天的大命,呜呼,默默运转不停止。)《维清》“维清缉(接续)熙(光明),文王之典。”(想那清政接续而成的光明,文王的法典。)

其实在《诗经》中它居多是以“唯”出现,即“独、只”的意思。“举步维艰”(抬脚欲行只觉得那么艰难)。“维其如此”(只因为他这样)。“维昔皇帝,法天则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定序民事。”

《唐风*羔裘》“岂无他人,维子之故。”(难道没有别的人,只因为你的缘故。)“岂无他人,维子之好。”(难道没有别的人,只因为喜欢你。)《天保》“降尔遐福,维日不足。”(降给你长远的福气,只怕日子不够的。)《何人斯》“伊谁云从?维暴之云。”(他听从谁的?只听暴公的。)《宾之初筵》“饮酒孔嘉,维其令仪。”(饮酒很美,只那仪表要好。)《頍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逸乐)。”(今夕欢乐饮酒,君子只管逸乐。)《瞻卯》“匪教匪诲,时(是,这)维妇寺(侍)。”(没人教诲,只这妇人作近侍。)“舍(放弃)尔介(披甲)狄,维予胥(相与)忌。”(放弃你那披甲狄人,只对我相与忌恨。)《小旻》“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只是听近言,只是争论近言。)《酌》“载用有嗣(继承),实维尔公允(相称)师。”(则使有了继承,实在只你先公诚然师表。)《小弁》“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和衣而卧长叹息,只那忧愁使人老。)《抑》“无競维人,四方其训之。”(不争只因人,四方那法则的。)《卷阿》“维君子使,媚于天子。”(只君子使用,取悦于天子。)“维君子命,媚于庶人。”(只君子命令,取悦于众人。)“矢(施,陈设)诗不(丕,大)多,维以遂(进荐)歌。”(陈诗很多,只用来进荐献歌。)

它不是什么“发语词、“语助”,它有表“强调”、加重语气的作用。

《葛覃》“葛之覃(长)兮,施(拖延)于中谷,维叶萋萋。”(葛藤的长长啊,拖延到谷中央,只那叶儿好茂盛。)《甫田》“无田甫(开始、起初)田,维莠(野草)桀桀(特出)。”(不要种那才开垦的田地,只那野草好特出。)这里不是什么:“句首语气词”含有“其”义。

《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我姑且斟满那金杯,只有用它来不让长怀念。)“我姑酌彼兕(si犀牛)觥(gong大酒杯),维以不永伤。”(我姑且斟满那牛角杯,只有用它来不让长伤悲。)《出车》“王事多难,维其棘(急)矣。”(君王的事多患难,只那紧急了。)《六月》“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比较物色四匹黑马,要熟练的只有依照法则。只在这六月里,已经练成我的驾驶技术。)《正月》“维号斯言,有伦有脊。”(只那喊出这些话的人,才是有人伦有脊梁的人。)《小弁》“鹿斯之奔,维足伎伎(缓慢)。”(鹿儿这奔跑的,脚步只缓慢。)《大明》“矢(发誓)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武王誓师于牧野:“只我侯兴起的,上帝临视你们,不要再有二心。”)《行苇》“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正在打苞正在成形,只那叶子好润泽。)《崧高》“维嶽降神,生申与甫。维申与甫,维周之翰。”(只那高山降神灵,生下申与甫。只那申与甫,只那周的辅翼。)《召旻》“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只从前的富有不像今天这样,只今天的病害不像这里。)“维今之人,不尚有旧。”(只今天的人,不看重旧人。)《溱洧》“洧(wei)之外,洵(确实)訏(广大)且乐,维士与女。”(洧水的外边,确实广大且好玩,只有青年男女。)这里不是什么:“发语词”

182#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27 16:05:00

《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只那喜鹊的巢,只那八哥居住的。)《采菽》“维柞之枝,其叶蓬蓬。”(只那柞树的枝条,那叶好旺盛。)这里不是什么:“语首助词”

《采蘋》“于以盛之?维筐及筥。”(在什么地方用来盛它?只筐和筥)《小星》“维参与昴。”(只参星与昴星。)《郑风*扬之水》“终鲜(少)兄弟,维予与女。”(终了到底少兄弟,只剩我和你。)《黄鸟》“维此奄息,百夫之特。”(只这奄息,百人中的杰出者。)《鸱鸮》“予维音哓哓。”(我只有发出恐惧的尖叫。)《鱼丽》“物其多矣,维其嘉矣。”(物品它多啊,只那好味啊 。)“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物品它味美啊,只那合口啊 。)“物其有矣,维其时矣。”(物品它富有啊,只那时令鲜啊 。)《吉日》“吉日维戊,”(吉日只这戊辰,)《鸿雁》“维此哲人,谓我劬劳。”(只这明白人,说我劳苦。)《节南山》“节(高拔)彼南山,维石巌巌(山石堆积)。”(那高拔的终南山 ,只那山石堆积的。)“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砥,基石)。”(尹姓太师啊,只你是周的基石。)《雨无正》“匪舌是出(绌,屈),维躬是瘁。”(不是舌头的打卷,只是这身心的憔悴。)“维曰于仕,孔棘且殆。”(只说那在官场,很棘手且恐惧。)《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只那桑与梓,一定要恭敬的。)《蓼莪》“瓶之罄(尽、空)矣,维罍(酒罈)之耻。”(酒瓶的空了,只那酒罈的耻辱。)《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舀)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内敛)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举起)。”(只说南方有箕星,不可用来簸扬。只说北方有星斗,不可用来舀酒浆。只说南方有箕星,这内敛着那舌头。只说北方有星斗,西柄的举起。)《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往)暑。”(四月只夏天,六月出暑天。)“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君子作这首歌,只是用来诉说哀伤。)《无将大车》“无将(推)大车,维尘冥冥。”(不要去推那大车,只有尘土蒙蒙的)。《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维水泱泱。”(看那洛河啊,只那水泱泱满。)《裳裳者华》“我觏(遇见)之子,维其有章矣。”(我遇见的那个人啊,只那有文采的。)“维其有(友善)之,是以似(嗣,继续)之。”(只那友善的,所以能继续的。)《大明》“天难忱(真心、真诚)斯,不易维王。”(天命好难系心这一方的,不容易的只有君王。)“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则配与王季,只做有德的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只这文王,小心翼翼。)“维师尚父,时(是,这)维鹰扬。”(只那太师尚父,只这雄鹰般高扬。)《緜》“混(昆)夷駾(受惊奔逃)矣,维其喙矣。”(昆夷受惊奔逃了,只剩那嘴出气了。)《皇矣》“维此王季,因(凭依)心则友。”(只这王季,凭着真心那么友爱。)“维此王季,帝度(渡,引导)其心。”(只这王季,上帝引导他那心。)《下武》“下(后)武(继承)维周,世(代)有哲(明)王。”(后继只周人,世代有明君。)“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永远说着孝顺思念,只孝顺思念是原则。)《生民》“厥初生民,时(是、这)维姜嫄。”(那最初生周的民人的,只这姜嫄。)“时(是、这)维后稷。”(只这后稷。)《抑》“抑抑威仪,维德之隅(屋角,方正)。”(自抑有威仪,只那德行的方正。)“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反)谓我僭(越分),民各有心。”(温和谦恭的人,只这是德的根基。只那哲人,告诉他老话言语,顺着有德的实行。只那愚人,反说我越分,民人各自有心性。)《桑柔》“维此惠君,民人所瞻。”(只这仁慈的君王,民人所瞻仰。)“维彼不顺,自独俾臧。”(只那不顺民心的人,使自己独个好。)“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此愚人,覆(反)狂以喜。”(只那圣人,能远看言及百里之事。只那愚人,反而狂妄以自喜。)《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仲山甫的德行,只那柔和美好的作准则。)“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只仲山甫能举起的,爱他不能帮他的。)“衮职(帜)有阙(缺),维仲山甫补之。”(衮服旗子有了缺破,只那仲山甫能补的。)《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高大的梁山,只那大禹疆理的。)《江汉》“文武受命,召公维翰(辅翼)。”(文武受命,只召公的辅翼。)《瞻卯》“天之降罔,维其优(充足、富裕)矣。”(上天的降罪网,只那充足了。)“天之降罔,维其几(将近、几乎)矣。”(上天的降罪网,只那将近了。)《闵予小子》“维予小子,夙夜敬止。”(只因我年纪小,早晚敬谨的。)《访落》“维予小子,未堪(胜任、禁当)家多难。”(只因我年轻,不能禁当家国的多难。)《敬之》“敬之敬之,天维显思。”(敬慎的、敬慎的,天理只那显著的。)“维予小子,不(丕,大)听敬止。”(只因我年轻,要大听警戒的。)《贲》“我徂(往)维求定。”(我往后只求安定。)《閟宫》“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后稷的孙子,实在只大王。)《殷武》“维女荆楚,居国南乡。”(只你这荆楚,居住国的南部。)《灵台》“虡(ju)業(悬挂钟磬的木架 )维樅(崇牙),贲(大)鼓维镛(大钟)。”(木架上只崇牙,悬挂只大鼓大钟。)这里干脆就含混过去。

《何彼穠矣》“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那钓鱼的只用什么?只那丝线钓绳。)这里不是什么:“为,做”。

183#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28 20:09:00

《采薇》“彼尔维何?维常之华。”(你那儿只有什么,只有棠棣的花。)《斯干》“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好梦的只是怎样?只那熊只那罴,只那虺只那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大人占梦的:只那熊只那罴,生男孩的祥兆;只那虺只那蛇,生女孩的祥兆。)《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那时的月蚀,那么只是那平常。)《小弁》“君子秉心,维其忍也。”(君子所持的心,只那残忍的。)《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行将)恐将惧,维予与女。”(翩翩飞来的山谷风,只带来风和雨。恐惧行将到来时,只有我和你。)《楚茨》“我仓既盈,我庾维亿。”(我的粮仓尽满盈,我的粮囤只上亿。)“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很实惠很时宜,只那完尽的。)《信南山》“信(伸,绵延)彼南山,维禹甸(疆理)之。”(绵延的那南山,只那大禹疆理的。)《渐渐之石》“渐渐(巉,高峻)之石,维其高矣。山川遥远,维其劳矣。”(巉巉的山石啊,只那高啊。山川遥远,只那辛劳啊。)《苕之华》“心之忧矣,维其伤矣。”(心里忧愁啊,只那悲伤啊。)《采绿》“其钓维何?”(那钓上来的只有什么?)《宾之初筵》“笾豆有楚(清楚、整齐),殽核维旅(次序)。”(食器摆放整齐,菜、果只这有次序。)《頍弁》“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就像那下雪,只那雪珠先落下的。)《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岐周虽是旧邦国,只那天命是新的。)“王国克(能)生,维周之桢(支柱)。”(王国的能生存,只这大周的在支撑。)不是什么“周邦能出众贤士,都是国家好栋梁。”“桢”不是“栋梁”,“维”也不是“是”。《大明》“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继续你的只有莘国女,只大女的能行。)《皇矣》“乃眷(回顾)西顾(回看),此维与宅(居住)。”(则回头西望,只在这同周共住。)《文王有声》“王公伊濯(耀),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辅翼)。”(王公那显耀,只那丰邑的诚。四方所同心,只那王后辅翼。)“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大)王维辟(法)。”(丰水东注,只是禹的功绩。四方所同心,只大王是法。)“考(落成)卜维王,宅(定居)是镐京。维龟正(证,凭证)之,武王成之。”(落成卜问只文王,定居这镐京。只那龟兆做凭证,武王成就的。)《行苇》“曾孙维主,酒醴维醹(醇厚)。”(只曾孙是主人,只甜酒味醇厚。)《板》“我言维服,勿以为笑。”(我说的话只为职事,不要拿来当做笑谈。)“价(介,边际)人维藩,大师(众)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辅翼)。怀德维宁,宗子维城。”(只边际之人像藩篱,只大众像围墙,只大邦像屏蔽,只大族像辅翼。只用德怀徕才能安宁,只宗子像城墙。)《抑》“庶人之愚,亦职(主使)维疾(缺点)。哲人之愚,亦维欺戾(乖张、暴戾)。”(庶人百姓的愚蠢,也只那天生不足所主使,而哲人的愚蠢,也只为欺骗乖张、暴戾之人。)《桑柔》“进退维谷。”(进退只有深谷。)《崧高》“崧高维嶽,骏极于天。”(崧山只那高大的山,高大到天上。)《韩奕》“其殽维何?”(那荤菜只什么?)“其蔬维何?”(那蔬菜只什么?)“其赠维何?”(那赠送的只什么?)《瞻卯》“妇有长舌,维厉(祸患)之阶。”(妇人有长舌,只是那祸患的阶梯。)《维清》“迄(至)用有成,维周之祯(吉祥)。”(以至于有成效,只这是周的祥祯。)《我将》“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我捧进我供献,只那羊只那牛,只那上天保佑。)《时迈》“允(确实)王维后,明昭有周。”(确实的只武王为君,显明大周。)《臣工》“嗟嗟保(田官)介(进入),维莫(暮)之春。”(哎呀田官的进入,只在这暮春的。)《雝》“相(辅助)维辟公,天子穆穆。”(助祭的只那公侯,天子庄严肃穆。)“宣(明)哲(智)维人,文武维后。”(人臣只那明智,君主只那文武。)《长发》“睿哲维商,”(智慧、聪明只商王,)“实维阿衡(伊尹的号),实左右商王。”(实是只这伊尹,实是他辅佐商王。)《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邦国、京畿上千里,只民人的所栖止。)这里不是什么:“是”。

184#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29 17:04:00

《绿衣》“心之忧矣,曷维其已!”(心中的忧愁啊,只那何时能停止。)这里不是什么:“助词”。

《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说你没有羊,只那一群就三百的。)这里不是什么:“为”。

《无羊》“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招魂幡)维旟(扬起)矣,室家溱溱(众盛)。”(大人占梦说:“成群的只有鱼啊,实际上只兆丰年;扬起的只有招魂幡的,象征家室人丁众盛。)《烈文》“无封(富厚)靡(奢侈)于尔邦,维王其崇(充满)之。”(不要富厚奢侈于你的邦国,只把王国的充实。)“无競维人,四方其训(听顺)之。”(不争的只在人,四方那听顺的。)“不显维德,百辟其刑(效法)之。”(大显的只那德,百君那效法的。)这里不是什么:“乃”。

《抑》“无競维人,四方其训(听顺)之。”(不争的只在人,四方那听顺的。)这里不是什么:“由于”。

《执競》“执(执持,控制,驾驭)競(争逐)武王,无競维烈(功业)。”(执持争逐的武王,只那功业无人可争。)《噫嘻》“亦服(从事)尔耕,十千维耦。”(也从事你的耕作,万人只耦耕。)这里不是什么:“其”。

《葛屦》“维是偏心,是以为刺。”(只因这人偏心眼,所以作诗讽刺她。)这里不能直接训为:“因”。

《鄘风*柏舟》“实维我仪。”(只他实为我心仪。)“实维我特。”(只他实是我佳配。)《巧言》“匪其止(举止)共,维王之邛(土坑)。”(不是那举止恭敬的,只是坑害君王的。)《頍弁》“有頍(帽尖前倾)者弁(皮帽),实维伊何?”(有帽尖前倾的皮帽,你实在只为哪般?)“有頍者弁,实维何期?”(有帽尖前倾的皮帽,实在只期待什么?)“有頍者弁,实维在首。”(有帽尖前倾的皮帽,实在只在头上。)《抑》“敬慎威仪,维民之则。”(敬慎威仪,只这是民人的准则。)“夙兴夜寐,洒扫廷内,维民之章(表彰、表率)。”(早起晚睡,洒扫内外,只这是民人的表率。)这里不是什么:“为”。

《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就是(只你的缘故,使我吃不下饭了!)“维”不应训为:因为。有“缘故”在,“因为”就已暗含了,《诗经》是最简洁的语言形式。最多你把它译为:只(因为)你的缘故。“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只因为你的缘故,使我睡不着觉了!)同例:“冀子既病,则亦维君故。”(冀子已经病了,那么也只(因为)你的缘故。)

如果“维”训为“因为”,那《式微》中的“微君之故。”的“微”如何训?

补充说明:“维”,《说文》为车盖系也,《广雅》为系也、隅也,《集韵》为网也,《玉篇》为紘(hong系冠冕的纽带)也。

185#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30 16:58:00

“高兴”何为兴

“兴(興)”,看它那繁体字型了吧(舁+同),舁乃抬也,它应该是比“作”更进一步,即(抬头起身而手脚同动也),是以有(起头而带动人同动)的意思,可说成“起动”也。

“兴利除弊”(起动有利的、除出有害的)。“凡小祭祀,则不兴舞。”(凡是小的祭祀活动,那么不起动舞蹈的。)“进贤兴功”(进荐贤良起动有功之人)。“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大尹起动空泽的士兵千人。)“平颁其兴(起动,征发)积”(平分那征积来的东西)。“时兴”(一时兴动),“不兴拜堂”(不时兴拜堂)。“兴旺”、“兴盛”(兴动旺盛)。“兴会”(兴动会合)。“兴致”(兴动达到),“乘兴而来,兴尽便返。”(趁着兴起而来的,兴动完了便要回去了。)“兴趣”(兴动趋向)。“高兴”(兴动高涨)“兴高采烈”(兴动高涨脸色壮美)。“中兴”(中间再次兴起)、“新兴”(新兴起的)。

“三岁不兴”,“其言足以兴”,“风萧瑟而并兴”,“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大楚兴”,“微波不兴”,“怨颇兴”,“兴居”“一言可以兴邦,有诸?”“稽其成败兴坏之纪”,“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兴复汉室”,“汉室可兴”,“国以民为兴坏”,“百废具兴”,“百废待兴”,“兴废”,“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兴衰”,“生意兴隆”,“先汉所以兴隆”,“事业兴旺”,“兴盛”,“兴化”,“兴德之言”,“兴国”,“兴家”,“兴业”,“兴道”,“兴作”,“兴学”,“兴事”,“文艺复兴”,“兴修水利”,“兴筑”,“兴建”,“兴葺”,“兴缮”,“兴造”,“兴举”,“兴徭”,“教备而不从者,非人也,其可兴乎?”“遽兴姜戎”,“不敢兴兵”,“王兴甲兵”,“兴师以与楚战”,“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兴师动众”,“兴师问罪”,“兴风作浪”,“兴妖作怪”,“兴词构讼”,“兴舞”,“大兴……之风”,“不兴胡说”,“都是你兴的他”,“一时兴起”,“兴头上”,“兴头起意”,“兴来时,正遇……。”“打兴头”,“方兴未艾”,“兴冲冲”,“兴运”,“兴奋”,“兴办”,“不兴其艺,不能乐学。”“锐意兴革”,“破土兴工”,“兴家立业”,“望洋兴叹”,“兴许”,“逸兴遄飞”,“兴尽悲来”,“兴尽晚归舟”,“败兴之举”,“兴动”,“兴辞”,“兴味索然”,“兴致勃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难得有此雅兴”,“豪兴”,“游兴”,“扫兴”,“即兴”,“助兴”。

“兴”作为《诗经》的六义之一,就是在说那“动心性、起念想”的不说不可也,它应该是一种最激情的表现手法。

《女曰鸡鸣》“子兴视夜”(你起来看看夜色)。《斯干》“乃寝乃兴”(那睡下、那起来)。《无衣》“王于兴师”(君王在兴兵)。《小宛》《氓》《抑》“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小明》“兴言出宿”(说着起来走出屋)。《抑》“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那在当今,兴起迷乱在政局。)《荡》“女兴是力”(你兴起这般力量)。《沔水》“谗言其兴”(谗言那兴起了)。《大田》“兴雨祁祁”(兴起雨意一祁祁)。《大明》“维予侯兴”(只我侯兴起了)。《生民》“以兴嗣岁”(用来兴起来年)。《緜》“百堵皆兴”(百面墙都动工)。《天保》“以莫不兴”(没有什么不用以兴起)。

补充说明:“兴”,《说文》为起也。

186#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8-31 16:32:00

与其与为何

“与(與)”,“與”( 舁、与组合):“舁”(抬):你要伸出手、我要伸出手,“共同”了;“与”:你伸手过来、我伸手过去,给予了。就是这种情况了,跟着转吧。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吾与回言终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未足与议也”,“义(宜,合适)之与比(靠近)”(与合适的相靠近),“可使与宾客言也”,“女与回孰愈?”“吾与女弗如也”,“来,予与尔言。”“夫子之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善与人交”,“愿车马衣轻裘而与朋友共”,“子与人歌而善”,“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行三军,则谁与?”“吾无所行而不与二三子者”,“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共处)焉。”“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巽与之言,能无说(悦)乎?”“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权宜行事)。”“揖与所立”,“师与商孰贤?”“曾由与求之问”,“与人恭而有礼”,“今由与求也,可谓具(备)臣矣。”“不得中行而与之”(不能得到合适的路数——做法而与之交往的),“孔子与之坐而问焉”,“见其与先生并行也”,“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与师言之道与?”“唯上智与下愚不移”,“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粗俗、浅薄的人可以和他一起侍奉君主的吗?)“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孔子下,欲与之言。”“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难与并为仁矣”,“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与世无争”,“与世偕行”,“与世沉浮”,“与世推移”,“与世隔绝”,“与世长辞”,“与时俱进”,“与生俱来”,“与众不同”,“天下之君子与谓之不祥。”(天下的君子共同说那不吉祥的。) “与日月同在,与天地共存。”“誓与**共存亡”,“荣辱与共”,“与民更始”,“与狐谋皮”,“与人为善”,“与日俱增”,“仁与不仁而已矣”。“与木石居,与鹿豕游。”“与臣而将四焉”,“与城为殉”,“乃谋与家臣”,“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与否”。

“孰能相与无相与” “孤弱无与”,

“**易与耳。”(**同他交手容易的。)不用什么“对付”。“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大夫有所交往,一定是同公士作为宾客的。)不用“以”也可以。

“**孰与**”就是(**同**相比较)。不是什么“如”。“楚王之猎孰与寡人乎?”(楚王的猎技与寡人相比呢?)“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不足?”(百姓富足了,国君与谁比为不富足?百姓不富足,国君与谁比为富足?)“孰与君少长?”

“参与”(加入到共同体)。“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如果不是天下的巨变,那谁能参与到这里面!)“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秦伯纳女五人,怀嬴参与在其中的。)“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虽不用我,我那参与听说的。)“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您不参与到取胜的一方,而参与到不胜的一方。)即(与**站在一个立场上)的意思。“蹇叔之子与师”(蹇叔的儿子参与在军队里)。“与会”(参与在会议中。)“吾不与祭,如不祭。”“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虽(就算)不吾以,吾其与闻之。”(就算不用我,我那参与听说的。)“不得中(合适)行(路)而与之”(不能得到合适的路数——做法而与之交往的),“昔仲尼与于蜡宾”。

“与其”(在参与者其中选项)。“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杀了这个僮仆,哪儿胜过卖了他。)“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与其坐着等死,哪儿胜过奋起而自拔的。)“与其跪着生,毋宁站着死。”(与其跪着活,不如站着死。)“吾与(其)富贵而诎于人,(毋)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我与其富贵而屈辱于人,不如贫贱而轻蔑世俗放纵志趣的。)“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随便)也,宁戚(悲哀)。”“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与其不孙(逊)也,宁固。”“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尔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187#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9-1 19:22:00

由“共同”而“赞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我不与也。”“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赞同他进取的,不赞同他后退的。)“与其洁也,不与其往也。”“吾与点也!”

由“共同”而“亲近”,“党与”就是(乡里亲近)。“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先公与百姓而藏起兵”,“与众则并强”,“霸夺之与(同盟国)”,“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同盟国)。”“群臣连与成朋,非毁宗室。”(群臣连成朋党,诋毁宗室。)“夫礼之已成者为饫(饱足),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也。”

“所欲,与之聚之。”(想要的东西,给他聚拢来的。)不用什么“替,为”。“吴王夫差遂与句践禽。”(吴王夫差终于给句践擒拿住。)不用“被”也可以。“赠与”(赠送给了)。“与之粟九百。”(给他粟米九百。)“与人方便”(给人方便)。“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日月它离去了,年岁不再给予我。)不用什么“等待”。“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则与斗卮酒”“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往借,不与。”“交与**”,“取与者,义之表也。”“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不如与(给予——援助)魏以劲之。”“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于予与何诛(责备)?”(我对于他还能给予怎样的责备?)“于予与改是”(我对于他给予这样的改变),“乞诸其邻而与之”,“冉子与之粟五秉”,“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子曰:‘与之釜。’”

至于“与”用为“举”,它是由“舁”(抬)而来,所谓“抬举”。“选贤与能”(选拔贤人和能人)。“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贤而不与立(建立)也。”(臧文仲他那窃句官位的人吧!明知柳下惠贤良而不举荐使立身的。)

通“欤”(表语气)。“孝弟者也,其为仁之本与?”“然则师愈与?”“论笃是与”,“求之与?抑与之与?”“岂非士之愿与?”“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楚茨》“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的小米手拉手,我的高粱好整齐。)这里的“与”应该是用得最靠近本义的一个了。它比“茂密”要贴切,“茂盛”就更欠些。《旄丘》“何其处也,必有与也。”(如何处置他们的,一定有所给予的。)《车舝》“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虽没有什么恩德给予你,式这样欢歌且起舞。)不用“于”也可以。《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与。”(此女子出嫁了,不再和我在一起。)《旄丘》“叔兮伯兮,靡所与同。”(叔啊伯啊,没有什么相同。)《扬之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他那人的,不和我一同戍守申地。)《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那个小滑头啊,不和我说话啊。)《撃鼓》“‘死生契(合)阔(宽广,疏远)’,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死离合’这些事,和你有过定说的。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到老。)《泉水》“娈彼诸姬,聊与之谋。”(那美好的诸位姬姓姐妹,姑且同她们商议。)《丰》“叔兮伯兮,驾予与行。”(小叔啊大伯啊,驾车载我同行。)“叔兮伯兮,驾予与归。”(小叔啊大伯啊,驾车载我同归。)《野有蔓草》“邂逅相遇,与子偕臧。”(邂逅巧相遇,和你在一起好美。)《出其东门》“聊可与娱。”(姑且可同她欢娱。)《十亩之间》“行与子还兮!”(走着同你一起回家啊!)“行与子逝兮!”(走着同你一起离去啊!)《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我所喜欢的人已亡去埋在这里,谁同他这孤魂一起居住!)“予美亡此,谁与独旦!”(我所喜欢的人已亡去埋在这里,谁同他这孤魂一起到天亮!)《秦风*无衣》“与子同袍”(和你同穿一件袍。)“与子同仇!”(和你共同对敌!)《东门之池》“彼美叔姬,可与晤(会面)歌。”“那个美丽的三姑娘,可同她会面对歌。”《素冠》“我心伤悲兮,聊(姑且)与子同归兮。”(我心里悲伤啊,姑且和你一起归去啊。)《小雅*黄鸟》“此邦之人,莫可与明。”(这地方的人,不可同他明理。)“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这地方的人,不可同他相处。)《角弓》“君子有徽(美好)猷(谋划),小人与属(接连)。”(君子有好的谋划,小人同他接连。)《皇矣》“乃眷(回顾)西顾(回看),此维与宅(居住)。”(则回头西望,只在这同周共住。)《江有汜》“不我与,其后也处。”(不再和我同处,那后来的也会居住在家。)《小明》“靖(安定)共(恭、恭敬)尔位,正直是与。”(安定、恭敬你的职位,赞同这正直的人。)不用什么“亲附”。《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与。”(有人制造言论,假如也无人赞同。)

补充说明:“与”,《说文》为党与也,《正字通》为赐也。

188#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9-2 19:45:00

过字如何过

呙(咼)、剐(剮)、埚、过(過)、挝(撾)、窝、蜗、涡——

①“呙(咼)”,应该是指下嘴唇向下倾斜的那种口型,而不是在说什么“口不正”。至于那“亦不缺坏,亦不咼斜。”的“咼斜”,说的正是这种口型,俗语所谓(撇拉嘴子)。“咼堕髻”,依然是在说向下倾斜。

②“剐(剮)”,倾斜刀刃割削,是为(剐),所谓“千刃万剐”。

“剐割”,“剐罪”,“剐破”,“剐了个口子”,“剐了……刀”,“让……剐了一下”。

③“埚”,“坩埚”,熔化金属的器皿,有倾斜的口往外出熔液也。

④“鍋”,开始的鍋,应该也是有倾斜的口的,无论是铁制、还是陶制。

“铁锅”,“沙锅”,“汤锅”,“铝锅”,“烟袋锅”,“锅台”,“锅炉”,“锅镬”。

⑤“过(過)”,(之+咼),它可不是一般的走动,它是那种为传话而有的走动也,所谓“过嘴”、“过话”乃其正宗也。

“过问一下”,“不便过问”,“过访”,“过晤”,“过临”,“过逢”,“过其友”,“今公子故过之”,“*和*过从甚密”,“稍喜过从近”,“而慎使三军无相过”。“之子归,不我过。”“永矢(发誓)弗过(来往)”,“愿枉车骑过之”,“人之过(来往)也,各于其党。”“不宜有所过”,“过故人庄”,“邮人之过书”,“过录底稿”,“过户手续”,“过手大量信件”,“过礼”,“过付”,“过帐”,“未过门的媳妇”,“过房”,“过继”,“过嗣”,“过招”,“这病会过人”。

“经过”,“过眼烟云”,“过河”,“过年”,“过了三天”,“吃过饭了”,“云去夕阳过”,“三过其门而不入”,“宫车过也”,“有过于江上者”,“行过夷门”,“过马路”,“从这儿过”,“路过”,“过翼”,“雨过天晴”,“三伏已过”,“花过而采”,“官帆过渡迟”,“过活”,“居家过日子”,“难过”,“通过”,“通不过”,“过磅”,“过秤”,“过程”,“过道”,“过关”,“过境”,“过客”,“过河拆桥”,“请**过目”,“过目不忘”,“过滤”,“过来人”,“过节”,“过年”,“过夏”,“走过去”,“拿过来”,“过冬”,“过夜”,“过午”,“过瘾”,“过街老鼠”,“过堂受审”,“过堂风”,“过之,必趋。”“过为,色勃如也。”“有荷蒉过孔氏之门者”,“**歌而过孔子”,“……,孔子过之。”“遡(逆,面对)其过(经过)涧”。

“超过”,“过半数”,“不过二十里耳”,“大都不过参国之一”,“才气过人”,“裘马过世家焉”,“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过人之处”,“言过其实”,“未必不过此之意”,“胜过”,“过载”,“过负荷”,“过流”,“比得过”,“我说不过你”,“过期作废”,“或传闻之过实耶”,“过头话”,“大喜过望”,“过时不侯”“由也,好勇过我。”“师过也,商也不及。”“过犹不及”,“有过之而无不及”。“过甚其辞”。

“过分”,“过火”,“过誉”,“过谦”,“过激”,“过度”,“过多”,“过长”,“过细”,“过硬”,“过量”,“过敏”,“用过了劲”,“不必过虑”,“过费”,“过剩”,“您过奖了”,“您过誉了”,“予亦谓之过”,“过于……”,“以其景过清”,“拟之于天,诚不过也。”“您过谦了”,“为时过早”,“不宜操之过急”。

189#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9-3 16:40:00

由“过分”而“过失”。“过错”,“过误”,“过愆”,“罪过”,“苟有过,人必知之。”“烦为教而过不识”,“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微(没有)二人,寡人几(差一点)过。”“人恒过,然后能改。”“求,无乃尔之过与。”“且尔言过矣!”,“噫!言游过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则勿惮(怕)改”,“不迁怒,不贰过。”“可以无大过矣”,“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赦小过,举贤才。”“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君子耻其言过其行也”,“补过拾遗”,“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未尝非予之过也”,“宜更历之过也”,“勇于改过”,“知过必改”,“过失犯罪”。

“过去了”,“过往”,“过时了”,“**过世了”,“事过境迁”,“过眼烟云”,“当过官”,“读过书”,“上过学”,“我去过”,“他来过”,“吃过饭了”,“于情理上过不去”,“过意不去”,“说不过去”,“车开过去了”,“日子一天天过去”,“放过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避过”,“见过”、“含混过去”,“接受过**教育”,“事过境迁”。

补充说明:“过”,《说文》为度也、为罪愆也。

⑥“挝(撾)”,提手过来过去也。

“鞭挝”,“令鼓吏挝鼓”,“挝杀”,“挝打”,“挝捶”,“挝挞”。

⑦“窝”,严格地说,它应该是指从一边开口钻进去的那种,才叫(窝)。

“鸡窝挪到鸭窝里”,“狗窝”,“猪窝”,“一窝儿小猪”,“鸟窝”,“匪窝”,“贼窝”,“安乐窝”,“窝棚”,“山窝”,“窝藏”,“窝脏”,“窝主”,“窝点”,“窝火”,“窝心”,“窝气”,“把铁丝窝个圈”,“酒窝儿”,“心窝儿”,“胳肢窝”,“窝缩”,“窝囊废”,“窝儿里反”。

就那“被窝”,它也是指叠被成筒状、从一头钻进去也。

补充说明:“窩”,《集韵》为穴居也。

⑧“蜗”,那“蜗牛”,它正是从一边开口也。“蜗角蝇头”,“陋巷蜗居”,“蜗庐四壁空”。

⑨“涡”,跟(蜗)来也,水流旋转处。“旋涡”,“涡流”,“涡轮机”。

190#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9-4 17:01:00

管制、灾害、利益

①“管”,竹制圆筒形乐器。“嘒嘒管声”,“箫管齐举”,“建钟鼓,列管弦。”“举酒欲饮无管弦”,“管籥之音”。

而后是一切的圆筒形的东西。“竹管”,“水管”,“血管”,“气管”,“管道”,“双管齐下”,“管见所及”,“管窥之见”,“贻我彤管”,“笔管”,“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管毫”,“管颍”,“管翰”,“管城子”。

至于那“管辖”么,它是由那圆筒形的锁而来也,所谓“管钥”、“管键”是也。“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是以有“管制”之意也,而后是“管束”,“管理”,“管教”,“管好自己”“没人照管”,“管护”,“经管”,“保管”,“看管”,“管押”,“包管来回”,“管保比他强”,“不管闲事”,“管用十年”,“管可成功”,“管事的”,“主管”,“接管”,“管摄”,“代管”,“管带”,“管领”,“统管”,“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这个市管九个县”,“管辖万里”,“他管工交”,“管饭”,“管待”,“管吃管住”,“管他是谁”。,

至于那“圣人也者,道之管也。”用的正是关键之意也。

②“制(製)”,乃剪裁衣服也,《说文》为裁也,“制衣”乃其正宗也。“制彼衣裳”“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制芰荷以为衣兮”,“服短衣楚制”,“旌性行以制佩兮”。

“形制”,“制式”,“制样”,“制局”,“制服”,“弓长六尺有六,谓之制。”“赠用制币(一丈八尺)” “衣服有制,饮食有节。”“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其制稍异”,“乃重修……,增其旧制。”

而后是剪裁一切的东西,所谓“裁制”是也。“制断”,“制割”,“贤人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制作”。“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足之”,“试制”,“研制”,“配制”,“精制”,“制剂”,“制浆”,“今也,制民之产。”“制革”,“如法炮制”,“牙机巧制”,“所制蜡人”,“所制火药”,“制药”,“制备齐了”,“制防”,“制兵”,“制表”,“制图”,“制锦”,“制冷”,“制琢”,“制述”,“制碑”,“制版”,“制钱”,“制文”,“佳制”,“鸿篇巨制”,“即席赋诗制序”,“至于先生茂制,讽高历赏。”

所谓“制造”,乃到现场制作也。

所谓“制定”,就是(裁定)也。“制订”,“因地制宜”,“此则因时而制礼乐着”,“泽上有水,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制度”,“制令”,“制敕”,“制曰:‘下京兆尹治。’”“故王者之制法,昭乎如日月。”“周之王也,制礼。”“擅作典制”,“虽有典制”,“今京不度,非制也。”“规制”“先王之制,……。”“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礼制”,“制诰”,“制书”,“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行无专制”,“全民所有制”,“私有制”,“丧制”,“守制”,“因在制中,不便行礼。”

所谓“控制”就是“牵制”也。“制止”,“压制”,“节制”,“制动”,“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受制于人”,“制府檄下”,“先(后)发制人”,“制高点”,“制海权”,“制空权”,“制驭”,“制御”,“抵制”,“辖制”,“管制”,“制约”,“制伏”“遏制”,“限制”,“制缚”,“制其兵”,“制六合”,“威制豪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当是时,晋国政皆决知伯,晋哀公不得有所制。”“昔不谷委制于越君”,“委制于吴”,

跟这而说说“控”——

191#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9-5 20:02:00

“控”,乃拉开弓弦也,《说文》为引也,“控弦”是也。“控弦之士”,“控弦破左的”,“或控弦以弊筋骨”,“将军角弓不得控”,“矢不虚发,弓不再控。”“控制”,“控抑”,“控扼”,“控马”,“失控”,“帘拢高控”,“抑磬(弯腰前曲似磬)控忌,”“控股”,“遥控”,“被控”,“控蛮制荆而引瓯、越。”

所谓“控诉”、“控告”,乃是指弓身伏地而诉告也,一种很悲情的举动。所谓“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见过那弓身伏地的悲情动作吗?“控陈”,“上控”,“控于大邦”。

①“灾(災)”,看到它的本字了吧,火苗飘飘也,它是指的自然起火也,是为灾也,“火灾”是也。而后指一切的自然而起的不利于人类的现象,所谓“天灾”是也。“天灾降戾”,“滥炎妄起,灾宗庙,烧宫馆。”“人君失政,天为异,不改,灾其人民;不改,乃灾及其身也。”“灾害”,“灾难”,“灾祸”,“灾殃”,“灾疫”,“灾晦”,“灾荒”,“灾年”,“灾变”,“招灾惹祸”,“受灾”,“灾民”,“灾情”,“幸灾乐祸”,“破财消灾”,“水灾”,“虫灾”,“风灾”,“冰灾”。

②“害”,它应该就是“辖(鎋、舝)”的本字,它与灾一样,应该也不是什么宝盖头的,而应该是一竖出头的。它与“軎(轊)”字配套,軎(轊)应该是车轮辐条会合处,而舝(辖)乃固定軎(轊)的键,即销子,所谓插销,拔掉它,軎(轊)就要松动,车轮辐条也就散瘫了,所谓“统辖”是也。这原始的车轮结构,今天的我们已不得见也,其实它跟伞樯、伞骨的结构形式应该是一个道理的。

“间关车之舝兮 ”,“载脂载舝”,“巾车脂舝”,“轴斩鲜联舝”。

所谓“管辖”,就是锁键也,锁键是干啥的,起限制作用的吧,自己意会去吧。“辖制”,“辖下”,“辖区”,“直辖”,“为左右所辖”,“辖手”,“老跟我辖气”,“辖押”,“**系**辖邑”。

所谓“厉害”,就是(磨擦车辖)也,看那《诗经》中的几句话:“间关车之舝兮 ”中的“间关”二字,说的就是(车辖被磨擦发出的声音);再看那 “载脂载舝”、“巾车脂舝”,要给(车辖抹上油脂),正因为其易磨擦也。其实那“厉害”跟“严厉(压紧在磨石上)”一样,它就是在说(磨擦车辖)也。磨而损、磨而坏,那个易被磨损、磨坏的“害”,就成了“损、坏”的代名词,我晕,被损、坏者却成了损、坏者!它在字典中就是一个带有标号的问题人物也。

“磨害”,“损害”,“被害”,“受害”,“灾害”,“祸害”,“危害”,“陷害”,“遇害”,“伤害”,“坑害”,“虐害”,“杀害”,“毒害”,“害虫”,“害鸟”,“害病”,“害喜”,“害口”,“害眼”,“害处”,“复行扰害”,“害所得而恶之”,“斗怒害也”,“周知其利害”“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邪曲之害公也”,“恐其害己”,“害群之马”,“害于耕”,“这下可害死我了”,“害人如害己”,“谋害”,“他为仇人所害”,“时多疾病毒伤之害”,“兴利除害”,“为民除害”,“图财害命”,“害人不浅”,“有公害”,“一己之害”,“天下释其害”,“要害”,“守位以仁,不恃隘害。”“鬼神害盈而福谦”,“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妨害”,“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医言无害”,“民莫不穀,我独何害!”“遄(快速)臻(至,到)于卫,不瑕(斑点,毛病)有害(妨害)?”“颠沛(踣)之揭(掀起),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拔。”“溥(遍布)斯害矣,职兄(况)斯弘(扩大)。”“去其螟(ming食心虫)螣(te食叶虫),及其蟊(食根虫)贼(食节虫),无害我田稚(嫩,幼苗)。”“不坼(che裂开)不副(剖开),无灾无害。”“上帝是依,无灾无害。”“眉寿无有害”。

因“损、坏”而“可怕”,“害怕”是也。“……与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也。”“害疼害痒”,“害羞”,“害臊”,“患害”。

通“盍”。“王害不违卜”,“害澣害否”,“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

补充说明:“害”,《说文》为伤也。

192#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9-6 17:14:00

①“利”,以刃割禾也,“锋利”是也。“利刃”,“利钝”,“坚甲利兵”,“金就砺则利”,“其利断金”,“兵革非不坚利也”,“不以兵革之利”“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非兵不利”,“求天下之利匕首”,“锐利”,“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利爪”,“利喙”,“利矢”,“怀抱利器”,

由“锋利”而“快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子贡利口巧辩”,“聪明伶俐”,“伶牙俐齿”,“利口辩给”,

所谓“麻利”,应该是(利麻),割麻快,“麻利带快”,“身手麻利”,“手脚利索”,“已经收拾利落”。

由“快速”而“顺溜”,“顺利”是也。“时不利兮骓不逝”,“探军不利”,“便利”,“因利乘便”,“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势利导”,“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由“顺”而“吉”,而后是一切的好事。“便利”,“权利”,“利益”,“兴利除弊”“见利思义”“……,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西有****自利”,“上下无利,若是其异也。”“专其利三世矣”,“专利”,“福利”,“利尽南海”,“利欲熏心”,“一己私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损人利己”,“谋利”,“利禄”,“不慕荣利”,“力过吏势,以利相倾。”“不复顾利害”,“父利其然也”,“利令智昏”,“利用厚生”,“威逼利诱”,“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利尿”。

“赢利”,“盈利”,“利息”,“利润”,“逐什一之利”,“商人重利轻别离”,“牟取暴利”,“一本万利”。

②“益”,应该是(水+皿)也,(往器皿中添加水),是以它首先是(添加)之意也,“增益”是也;而后是(加满后漫出)而为“溢”也。《说文》为饶也。

“雍水暴益”,“增益其所不能”,“而益之以三怨”,“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其家必日益”,“日益壮大”,“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损益,盛衰之始也。”“损有余,益不足。”“有所广益”,“集思广益”,“斟酌损益”,“大有所益”,“延年益寿”,“益甲”,“益兵”,“益军”,“益封”,“益算”,“益赋”,“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民众城小,则益城。”“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满招损,谦受益。”“王事適(归向)我,政事一埤(堆积)益(增加)我。”“益(加)之以霢霂(maimu细雨濛濛)”,“俾尔多益,以莫不庶(众多)。”“假(赐予)以溢(增益)我,我其收之。”

至于“利益”,它就是(好处的增加),由“益”而“利”(好处)也。“受益匪浅”,“收益颇丰”,“获益颇多”,“无所裨益”,“有害无益”,“徒劳无益”,“无益于事”,“益者三友”,“甑已破矣,视之何益?”“事已至此,怨之又有何益?”“无益吾身”,“有益于身”,“取善之益”,“益母草”,“权益”,“益处”,“公益事业”,“良师益友”,“益鸟” 。

由“增加”而“更加”,“益加”是也。“精益求精”,“相得益彰”,“老当益壮”,“君有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如水益深,如火益热。”“香远益清”,“益发不得了”,“益复……”,“益加勤奋”,“益狎”。

由“增加”而“上进”或“进一步”。“益者与?”,“请益”,“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收益、进步),不如学也。”“益习其怕,又近出前后。”

193#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9-7 17:01:00

迟(遲)与墀

先说说“犀”——

①“犀”,牛的一种,皮、角特异。“水犀之甲”,“黄支国献犀牛”,“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犀衣颁七校”,“饰以文犀”,“虽有犀舟劲楫”,“犀角”,“犀革”,“心有灵犀”,“犀烛”,“犀利的目光”。

②“迟(遲)”,(之+犀),(犀)既是牛类,盖取其行动缓慢、善蹲卧的习性而有(等候、缓慢)之意。

“迟缓”,“迟慢”,“迟徐”,“反应迟钝”,“迟笨”,“迟滞”,“姗姗来迟”,“非为织作迟”,“大人故嫌迟”,“迟到”,“迟疑”,“延迟”,“迟延”,“迟误”,“推迟”,“别日何早会何迟”,“周少言重迟”,“迟久”,“……欲语迟”,“料事同而迟速不同”,“你来迟了”,“……是迟早的事”,“美人迟暮”,“迟暮之年”,“迟暮之感”,“迟暮少寝食”。

“迟归有待”,“迟客”,“昨者有一人税此院,云迟中表之远至者。”“迟明”,“迟(等到)帝还,赵王死。”“迟(等到)令(让)韩魏归帝于齐,是王失计也。”

“衡门之下,可以棲迟(暂栖、等待)。”“行道迟迟,中心有违。”“周道倭迟(逶迤)”,“或栖迟(缓慢、等待)偃仰”,“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春日迟迟,卉木萋萋。”“诸宰(膳夫)君妇,废(废弃)彻(撤)不迟。”“弥(满)月不迟,是生后稷。”“汤降不迟,圣敬日跻(升,登)。昭(神明)假(赐予)迟迟(等候),上帝是祉(敬)。”

至于那“凌(陵)迟处死”,那就是零刀割、慢慢地死。

补充说明:“迟”,《说文》为徐行也,《广雅》为缓也、晚也。

③“墀”,(土+犀),最初应该是指(挖土而成的一个个向上的土墩,以脚踏向上。)而后是一切的脚踏向上的台阶。又由(迟)而来一样说通,那台阶让你无法不迟的。

“青琐丹墀”,“玄墀扣砌”,“故愿一登文石之陛,涉赤墀之涂。”

补充说明:“墀”,《说文》为涂地也。

194#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9-8 20:14:00

何为“桓表”

一、亘、恒、桓,一个个看看去——

①“亘(亙)”,就让中间从(日)吧,那后面的也不过是(日)的变体,像是正在翻滚的(日)字。(一+日+一),日上有日、日下有日,不知何时开始、不知何时终了,这就是是(亘),所谓“亘古”,就是从古时候说起到如今;所谓“连亘”、“绵亘”,说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像那日子一样。“这亘古未有的……”,“亘古通今”,“亘古奇闻”,“亘万古犹一日”,“亘年”“亘代”,“亘天”,“亘地”,“旌旗亘千里”,“绵亘数千里”,“广数十亩,楼宇连亘。”“亘(一个又一个)石为底”,“看桥亘长虹”,“树以青槐,亘以绿水。”

至于那“横亘”,也只能说成(长长地横在那里),也不能就说(亘)是(从此端直达彼端、横贯),(亘)的本义没有端的,是以也不能犹什么(终、竟)。“亘带”,“亘屏”,“亘隔”,“亘绝”,“北弥明光而亘长乐”。

补充说明:“亘”,《广韵》为通也。

②“恒(恆)”,捋顺了(亘),(恒)就好说了(一天一天又一天,心性都不变),这才叫(恒),所谓“恒心”乃其正宗,所谓“持之以恒”。“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无)而为(伪,装作)有,虚而为盈(满溢),约(约束、瑟缩)而为泰,难乎有恒矣。”“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嗟尔君子!无恒(长久)安处。”“恒(亘,遍)之秬秠,是获是亩(田垅);恒之糜芑,是任(担)是负(背),以归肇(创始)祀。”“如月之恒(亘、上弦月),如日之升。”“永恒”,“恒久”,“苟无恒心”,“恒齿”,“则无恒产”,“恒,德之固也。”“以求其恒”,“恒态”,“恒情”,“恒常”,“恒言”,“恒式”,“恒典”,“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是恒(常)物之大情也”,“人恒过”,“国恒亡”,“恒答常见”,“恒温”,“恒定”。

补充说明:“恒”,《说文》为常也。

③“桓”在《诗经》中出现了三次,《诗经译注》都用为“威武”,《汉字字典》中也弄了一大堆的不确定,我觉得其中的“桓表”二字较为贴切,作“标帜”的柱子也。

由“桓表”而“表率”是也。《桓》“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以身作则的武王,保有那士子人材。)他把“桓”弄成“威武”,又把“士”弄成了“土”。不对的了。《泮水》“桓桓于征,狄(逖ti远)彼东南。”(出征的人在作表率,远征那东南。)这里他又把“狄”弄成了“治理”。《长发》“玄王桓拨(拔,突出)”(玄王桓表般突出),这里他又把“拨”弄成了“发”而“明”,“发”没有“明”的意思。所谓“改桓之行”,就是一反平常之风格,也就是(改变一贯作风的行为、改头换面的大动作)的意思。

“桓”字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君的名号中常常出现:蔡桓公、鲁桓公、齐桓公、曹桓公、陈桓公、卫桓公、燕桓公、宋桓公等,在历史上曾经如此时髦的一个字,它应当是有一定的含义的。

补充说明:“桓”,《说文》为亭邮表也。

195#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9-9 15:32:00

二、“表”,它很好玩,它不直接叫“外衣”,它叫“加外衣”,有意装饰而使显眼也。听下面这句:“必表而出之”(一定要加上外衣而后才出门的),讲究吧。“表裘不入公门”,“中绀而表素”。

“桓表”正是跟这来的:(专门树起的醒目的标帜也),如此而已。“表率”,“表彰”,“表扬”都跟这了。“为人师表”,“仁者,天下之表也。”“廉者,民之表也。”“犹揭表而令之正也”,“表商容之闾”,“刻石表功”,“表勒”,“抱表怀绳”,“君子表微”,“圭表”,“城上千步一表”,“表独立兮上之上”,“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千里立表,万里建纪。”“表仪既设民知方”,“表帜”,“表旗”,“华表”,“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测日影的标杆)”,“祭之日表”。

至于“报表”,“表格”,“温度表”,“水表”,“电表”,“手表”,等等,其功能都是为了(显示出给人看啊),“表示”是也。

至于“外表”,“表面”,不用说了,就跟那“外衣”了,“表汗”(让汗出到外表)。“虚有其表”,“一表不凡”,“一表人才”,“仪表堂堂”,“表相”,“表象”,“表征”,“至于海表”、“表里山河”,“表里相应”。

至于“表决心”,“略表心意”,“发表”,“表达”,“表白”,“表述”,“表明”,就是把心里的东西说出来给人听。“按下不表”,“或援誓以表心”。

至于“表章”,就是向皇上表达的奏章。“表闻”,“表荐”,“表函”,“表奏”,“出师表”,“陈情表”,“亮自表后主”,“临表涕零”,“礼官辄表贺”,“曹公表权为**将军”。

至于“表现”、“表露”、“表情”、“表演”,依然是把内心的东西显现出来给人看。

至于那“林表”,它就是(树林的外围),可用为“树梢”。

至于那“表亲”吗,它就不是自家人了啊,外面的亲戚。“表叔”,“表姐”。

补充说明:“表”,《说文》为上衣也。

最后补充:“桓”应该是(木+亘)也,(亘)乃一日一日又一日也,而(桓)么,它应该就跟这些个日子有关也,是以它应该是(测日影的柱子也),而后才是一切的柱子,所谓“三家视桓楹”,应该说的是(廊柱与楣楹);“公执桓圭”,应该说的也是柱形的。所谓“桓表”,就是(柱子上挂招牌给人看),“尚桓表”,“桓桓”不过是表“强调”而已,它就是“桓表、表率”之意也,“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而后是(表)行而(桓)废,竟然没人弄明白(桓)了,为那句(三家视桓楹)竟又弄出个(四柱为桓),那要一柱呢;又说(柱有四棱为桓)——为着那句(公执桓圭);又说(一柱上四出为桓);又说“表双立为桓”。反正(桓)就是个柱子而已,而(表)不是(柱子)、也不是(柱子上的招牌),而是与(示)性质一样——(显示出给人看)的意思。这又是(造、作……)之类的又一大错乱。

可能跟字体的写法也有关,(桓)它没有跟后面的那个(亙),而只有一个(亘)形;为这(桓)字,我更觉得(亘)体更合适。

还有呢:“表”,不是什么(上衣)、也不是什么(加外衣),而是(士+衣)。它跟字体的写法更是不无关系的,谁都在说着它首先是(衣),而又生生泯灭了它(衣)的形象,而归入到四不象类。这汉字,真的是让人“不知其可”也;而大家竟没有一点的质疑,听之任之。这汉字,你要走向那里,我都惊不起来了,真的是见怪不怪了呀。

说说那(士+衣)吧:男子的衣。女子就无所谓了,在家不出门的;出门是男子的事,要加个(表)、才出门的:马褂、还是长袍,或二者兼有之……

196#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9-11 19:31:00

何为“交接”

一、父、交——

①“父”乃初生之形体也,是以它与(甫)通,都有(初始)之意。而后就是一家之始,所谓“父亲”应起于斯也。而后(父)乃生于先,是以那(先生)之意起于斯也。

“乾为父”,“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初始)。”

“尹吉甫:兮伯吉父。兮氏,名甲,字伯吉父(甫),尹是官名。”

“以速(邀请)诸父”,“归(回家)宁(安慰)父母”,“无父母诒(贻,遗留)罹(忧患)”,“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不如我同父”,“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岂(哪儿)敢爱(吝惜)之?畏我父母。”“王事靡盬,不遑将(扶助)父!”“诸父兄弟,备言燕(宴)私。”“如子事父”,“事父母,能竭其力。?**冈冢燮渲尽8该唬燮湫校蝗晡薷挠诟钢溃嚎晌叫⒁印!***改肝ㄆ浼仓恰!薄笆赂改讣岗伞保案改冈冢辉队危伪赜蟹健!***改钢辏豢刹恢玻辉蛞韵惨辉蛞跃濉!薄靶⒃浙勺渝梗∪瞬患洌ㄌ籼蓿┯谄涓改咐サ苤浴!薄盎匾彩樱创┯栌蹋ㄓ倘纾瓜瘢└敢病保坝懈感衷冢缰纹湮潘剐兄 薄拔岬秤兄惫撸涓溉粒ㄇ远幔┭颍又ぶ!薄拔岬持闭咭煊谑牵焊肝右游敢痹谄渲幸印!薄板侵赂福吨戮!薄白由辏缓竺庥诟改钢场!薄坝枰灿腥曛谄涓改负酰 薄巴鞯蓝氯耍伪厝ジ改钢睿俊薄捌洳桓母钢加敫钢悄涯芤病!薄笆甯赣泻队诠讶恕保肮讶宋ǎㄖ唬┦牵ㄕ猓┮欢感植荒芄惨冢ㄒ芏龋保白萁咐狭跷摇保案缸邮肿阋病保案刚咦又煲病薄?br />
“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大师皇父”,“命程伯休父”,“皇父卿士”,“维师尚父”,“古公亶父”,“显父饯之”,“子夏为莒父宰”,“公及邾仪父盟于蔑”,“诏大司马孔父而属(嘱)殇公焉”,“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五父谏曰”,“陈五父如郑莅盟”,“蔡侯考父卒”,“夏,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晋潘父弑昭侯而纳桓叔”,“父知之乎?”

补充说明:“父”,《说文》为家长举教者。

②“交”,乃(衣字头+父)也,这时就是在说那穿上衣服的形体了,(交)乃两腿互叉行走也,“交叉”是也。

“交足而待”,“雕题交趾”,“交臂懕指”,“交韔二弓”,“交裆”,“交戟”,“交歧”,“交椅”,“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枝交陇底暗”,“疏条交映”,“交响乐”,“百感交集”,“交叠”,“交互”,“交汇”,“交会”,“交点”,“交感神经”。

由“互叉”而“互相”,“交相”是也。“交谈”,“交相问难”,“交战”,“交火”,“两国交兵”,“交手”,“三交失蛇矛”,“**交驰”,“交头接耳”,“结交”,“交往”,“交游士林”,“交朋友”,“交情”,“交谊”,“打交道”,“交际”,“邦交”,“建交”,“断交”,“绝交”,“泛泛之交”,“莫逆之交”,“布衣之交”,“一面之交”,“至交”,“知交”,“故交”,“旧交”,“交浅而言深”,“周郑交恶”,“交好”,“交欢”,“交契”,“交配”,“交尾”,“性交”,“交媾”,“杂交”,“两省交界处”,“厥孚交如”,“内外交困”,“阡陌交通”,“交关”,“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声同也。”“庶士交(交相)正”,“上下交(交相)征利”,“犬牙交错”,“觥筹交错”,“献酬交酢”,“男女不交爵”,“交口称赞”,“心力交瘁”,“失之交臂”,“交讼”,“中外交荐”,“交流经验”,“交杯酒”,“交并”,“交轧”,“风雨交加”,“饥寒交迫”,“水乳交融”,“交涉”,“交谪不堪”,“情感交织”,“目不交睫”。

197#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9-12 19:40:00

何为庆幸

① “庆(慶)”,看到它那繁体字型了吧,与“爱(愛)”的繁体字型有个共同的下半部的,“愛”乃喜好也;上半部乃“鹿”字。那“慶”,应该是(得喜好之鹿也),得到了喜好之物、之结果而祝贺,“庆贺”、“庆祝”是也。

“庆丰收”,“国庆”,“大庆”,“吉庆”,“喜庆”,“福庆”,“庆幸”,“庆功宴”,“行庆施惠”,“大有庆也”,“有庆未尝不怡”,“夫义人者,固庆其喜而吊其忧。”“故庆其喜”,“庆子家驹”,“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蜀遣卫尉**庆权践位”,“俯而庆,仰而吊。”“庆忭”,“庆寿”,“庆问”,“盛大庆典”,“举家庆贺”,“庆祝胜利”。

至于那“俄而祥风庆云”,“作率庆士,躬恤卫国。”,它都用的是吉祥的意思,而不是什么“卿”。“余庆”,“庆霄”,“庆灵”,“庆绪”,“庆延”,“庆祉”,“庆室”。

《裳裳者华》“维其有章兮,是以有庆兮。”《楚茨》“孝孙有庆,报以介(丐,施与,给予)福,万寿无疆!”“尔殽既将(捧进),莫怨具庆。”《小雅*甫田》“我田既臧(好),农夫之庆。”“黍稷稻梁,农夫之庆。”《皇矣》“则友其兄,则笃(厚实)其庆,载(则,那么)锡(赐)之光。”《韩奕》“庆既令(使)居,韩姞燕(安)誉(娱,乐)。”《閟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补充说明:“庆”,《说文》为行贺人也;《广雅》为贺也。

②“幸”(土下有……),非分之想、非分而得也。“三生有幸”,“幸运”,“幸福”,“庆幸”,“幸而至于旦”,“不幸短命死矣”,“幸甚”,“知幸与不幸”,“幸获名成”,“生固幸而遇予”,“荣幸”,“不幸中的万幸”,“民之遭****而不幸者”,“得此幸”,“幸灾乐祸”,“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恐同类之内皆生幸心”,“朝无幸位”,“幸得脱矣”,“幸皆杀之”,“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幸亏”,“侥幸”,“幸大雪踰岭”,“幸城门未有烧”,“幸彼苍默佑”,“幸然”,“幸赖”,“幸遇”,“亦幸赦臣”,“幸见取”,“幸君子书叙”,“宠幸”,“幸叨”,“幸蒙其赏”,“官入幸顾我”,“请不吝赐教为幸”,“……,敝邑之幸,……。”“愿大王以幸天下”,“幸承天光转”,“……,独自欢幸。”“心尚幸其弗济”,“阙(空缺)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得**,爱幸。”“非无爱幸也”,“幸于赵王”,“幸昵”,“幸嬖”,“妇女无所幸”,“王因幸之”,“幸赏”,“少以**为**,未进幸。”“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王必幸臣与臣之母”,“吾子幸观”,“幸可”,“幸宁吾心”,“幸存照鉴”,“幸存者”,“幸免于难”,“希幸”,“会希苑中”,“幸会”,“说御驾亲幸泰山”,“幸顾”,“幸可广问讯”,“大丈夫死于疆场者,幸也。”“幸汝以成而名”,“幸而有他引路”,“幸而杀彼”,“汝幸偶我”,“吾幸得汝”,“幸好有你在”,“幸事”,“幸进”,“幸喜”,“幸未成灾”,“欣幸”,“幸御**”,“御幸**”,“得幸”,“幸望”,“幸愿”,“巡幸”,“冀幸”,“幸勿推却”,“幸来告语之”。

补充说明:“幸”,《说文》为吉而免凶也;《小尔雅》为非分而得也。

198#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9-13 19:32:00

何为任务

一、 壬、纴、饪、衽、妊、任,看到这一堆了,一个个弄明白了再说。

①“壬”(士+丿),(士)乃(立于地上能成事的人也),(丿)乃(压力)也,(壬)乃(立于地上能成事的人也顶着压力也),是以有(担承)之意也,而后是由(承)而(盛)。

“百礼既至,有壬有林。”“壬”不是“大”,而是指(盛祭品的容器也),它是在说(百礼尽至,祭品林立。)“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壬”不是什么“佞”,“巧言令色”是在说“佞人”,而“孔壬”对的是“何畏乎”也,它是在说(为何畏惧巧言令色之人压力很大?)“壬”乃(压力)也,这才能与“担承”说上话也,是以后世之“壬人”为“佞人”,乃子虚乌有也。什么“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 什么“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什么“孔任不行”。至于那“惇(淳厚)德允(诚信)元(首),而(尔,你)难任人。”它是在说(德行淳厚诚信之首,而难以任用人。)我再次为汉字一哭。

②“纴”应该是经线也,布帛之承力在它也。《说文》为机缕也。“织纴组紃”,“执针织纴皆百人”,“妇人不得织纴纺绩”,“其妇女庄栉织纴皆取成于婢仆”,“侍儿五三,可充织纴。”“一边纴入耳中”。

③“饪”器中所盛之食物也,“烹”乃“煮”,“饪”就是(器中所煮的食物也)。《说文》为大熟也,《广雅》为熟也。“《易*鼎》烹饪也”,“饪鼎”,“饪烹”,“失饪不食”。

④“衽”衣襟也,那大襟可是随时都在起着担承的作用的,女人撩起以盛物,男人敛起以承赏,“再拜稽首以衽受”“楚必敛衽而朝”

由“衣襟”而“被衾”。“御衽于奥”,“衽席床第”,“衽席之上”,“终岁御,衣衽不敝。”“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衽金革”“正冠则缨绝,衽襟则肘见。”“连衽成帷”。

至于那“文伯引衽攘卷而亲馈之”,它依然是“衣襟”、而不是“衣袖”也,它是在说(牵起衣襟以盛物而亲自馈赠的),当两手牵起衣襟时,袖子势必下垂,“攘卷”才是在说袖子也。

⑤“妊”女子怀孕,更是盛的意思也。“妊娠”,“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今诸怀妊者”,“妊身”。

⑥“任”它就是“壬”也,所谓“担任”是也。“是任是负(背)”(这担着这背着)。“任重而道远”(担子重而且路途远)。“病不任行”(因病不能挑担行走)。“身被大病,不任茅土。”(身体被大病所害,不能担一把土的重量。)“门人治任将归。”(门人整治行囊——“担任之物”,将要回去。)“百姓任罢(疲惫)”(百姓担重疲惫)。“班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头发斑白的人不用他挑担行走于道路上。)“负任担荷”,“悲灵均之任石”,“任重石之何益”,“任属巨肩”,“任课老师”,“任教”。

由“担任”而“承受”。“任受”(担负承受)。“任堪”,“任劳任怨”(担负劳苦承受怨言)。“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这时武安君有病,不能承受路途之劳。)“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没有会面说话的因缘,不能承受这区区向往的重压。)“无任感奋”(无法承受地感激振奋)。“……慨然任之”(……慨然承受的),“重怒难任”,“任劳任怨”,“任养万物”,“勇于任事”,“任咎”。

由“担任”而“用事”,所谓“任用”是也。“任职”、“任务”、“委任”、“责任”、“上任”、“卸任”,“离任”,“就任”。“以任邦国”(用来任职邦国)。“以九职任万民”(用九职任用万民)。“任人唯贤”(用人只用贤人)。“任贤勿贰”(任用贤良没有贰意)。“至于……,则……之任也。”(至于……,那么……的责任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老天将要降下大事在这人肩上的。)“因任而授官”(凭他所能担承的重量而授予官职)。“选贤任能”,“为百姓积任器”,“人事任免”,“任人唯亲(贤)”。

由“担任”而“担保”,所谓“任保”是也。“任出”(担保出狱),“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赦之。”(让州里担保的,那么宽宥而赦免的。)

199#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9-14 16:52:00

由能“担事”到可“信赖”,所谓“信任”是也。“为气任侠”(能担事守信用的人)。“王甚任之”(君王十分信任他),“吾权任子以死生”。

至于“任凭”,就是(担负凭依),人家拿它当支架,压在它身上,还是它“承受”——承受别人施与地压力。“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没有要跟谁争春色的意思,任凭群芳来嫉妒,我自承受着。)“恐不任我意。”(恐怕不能任凭我意。)“任其自然”(任凭它自然而然)“上舍法,任民之所善。”“任从尊意”,“任便”,“任人宰割”,“门任雀张罗”。

至于“放任”,就是(放纵任凭)。“任意”(放任心意)、“达生任性”(放任性情)。“任性而为”(放任心性而做事)。“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放下心思任意去留。)“听之任之”(听从他放任他)。“任何”(任意一个),“任谁人”(任意哪一个人),“任人皆知”(任意一个人都知道的)。“*任达不拘”,“任情反道,劳而无获。”

通“妊”。“周后妃任成王于身”,“初,**任政君在身”,“初,刘*任高祖”。

二、“务(務)”,(矛+反+力)矛刺入时有反作用力,而你要刺入、就要更加用力,是以(務)有“致力于……”之意也。

“务农”(致力于农事)、“务实”(致力于实事)、“君子务本”(君子致力于根本大事),“当务之急”(当前要致力的急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想要国家富强的,致力于广大那土地。)“不务文字奇”(不致力于文字的奇特上)。“不务正业”(不致力于正事上)。“树德务滋,除恶务本。”(树立德行致力于滋养上,除去邪恶致力于根本上)。“是故知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所以知识不致力于多,致力于弄清楚那所知道的;言语不致力于多,致力于弄清楚那所说的话;行程不致力于多,致力于弄清楚那所经由的路。)“贪多务得”,“必因此为务”,“粟者,王之大用,政之本务。”“方今之务”,“除恶务尽”。

因“致力”而“做事”,所谓“事务、业务”(要致力的事)。“任(担负)务”(担负的事)。“义(宜,应)务”(应做的事)。“医务”(医治的事)。“总务”(总体的事)。“故能成天下之务”(所以能做成天下的事)。“服务”(服侍人的事),“为人民服务”(做服侍人民的事)。“夫易,开物成务,冒(罩,覆盖)天下之道。”(那易,开始于物成定于事,覆盖天下的道理。)“军中多务”,“务工”“务农”“务耕织”,“公务”,“国务卿”,“税务”,“校务”,“特务”,“以……为务”,“置务掌之”,“不务正业”“不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

至于“务必”就是(一定要做的事),“必”才是(一定),那不是“务”的事,所谓“务必做到……”。“务(必)请出席”(请做到一定出席)。“陈言之务去”,“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来日吾出战,务要生擒***。”“你务必来一下”,“务使大家明白这一点”,“务期体谅”,“务期改正”,“务求完成”,“除恶务尽”,“务须”,“务要注意安全”。

跟这儿说说“懋”——

“懋”,(心之矛头指向树林)——有干不完的活了吧,是以它的意思应该是(大的心志、大的意向)才对,而不是“勤勉”,是以它通“茂”。

“汝平水土,惟时懋哉!”这里应该是(懋)的出处。它是在说(让禹去整治山河,只这是最大的心志、意向。)即今所谓做什么项目之前的意向书。“政事懋哉懋哉!”一样的了,还有比政事更大的心志、意向吗。“懋建大命”,这立命之事当然更是大的心志、意向了。

“予懋乃德,嘉乃丕绩。”“懋功”,“懋业”,“懋典”,“懋化”,“懋学”,“呜呼懋哉!”“懋穑劝分”,“咸懋力以耘耔”,“四灵懋而允怀”。

补充说明:“懋”,《说文》为勉也。

200# 回复

作者:苏_萧_然 回复日期:2011-9-15 19:25:00

淫字淫为何

“淫(霪)”,(氵+爫+ 壬),这字就有意思了,它该是一个场景了:因天久雨不停,到处泥泞狼藉,淋成落汤鸡似的飞禽们,那双爪、还得久久地站立着,承担着湿漉漉的沉重身子,而不得卧下也,那(久雨)之意就是这样生出的也。这就是(淫)字给你的意境,你还要古人怎样,绞尽脑汁了吧。没地方会告诉你,字该这么解的。

“淫雨霏霏”,“女娲积芦苇以止淫水”。“霪雨霏霏”,“霪霖”,“霪潦”。

由“久雨”而“浸渍”。“淫滞”,“善防者水淫之”,“实诸泽器,淫之以蜃。”“贞于期者,时累不能淫。”“必由奸利好色者淫也”。

男女“淫污”就是所谓(男女有染)也。“男女不淫”,“淫乱”,“淫奔”,“淫行”,“淫妇”,“淫欲”,“淫思”,“淫念”,“淫渎”,“淫气”,“淫辞”,“奸淫”,“淫亵”,“淫猥”,“淫秽”,“淫辱”,“淫书”。

由“久雨”而“沉溺”。“罔淫于乐”,“不淫其色”,“其无淫于观”,“富贵不能淫”。

由“久雨”而“漫游”。“女娲积芦苇以止淫水”,“不淫意于法外”,“归来兮,不可以久淫些。”“迁而不淫,复而不厌。”

由“久雨”而“过分”。“淫汰”,“淫荡”,“淫放”,“淫纵”,“淫靡”,“淫侈之俗”,“骄奢淫逸”,“骄奢淫泆”,“既有淫威,降福孔夷。”“横施淫威”,“善人劝焉,淫人惧焉。”“淫虐”,“淫刑滥罚”,“齐八政以防淫”。

补充说明:“淫”,《说文》为侵淫随理也。

本文标题: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和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8894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