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微软要购黑莓?这注定是又一不太可能的“炒作”
猎云网 5月21日报道(文/邻章)
传闻年年有,黑莓特别多。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又一落魄者,黑莓这个几乎是安全代名词的公司频频传出被收购的绯闻。近日,这一绯闻又有了新主角——微软。金融博客 Betaville报道微软欲将黑莓收入囊中,该报道称:“有接近微软的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微软有意收购黑莓,并在当下已经聘请了德意志银行和高盛集团对该交易进行评估,帮忙确定黑莓究竟价值几何。”
在这个荷尔蒙弥漫的季节出现微软要和黑莓“结婚”的消息,总觉得让人又相信爱情了,但我却不得不对这则消息泼泼冷水。个人认为:在当下微软收购黑莓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这一传闻估计又是某些网站的一厢情愿。
其实市场传闻微软要收购黑莓,这已不是第一次。而这些传闻翻来覆去说微软要收购黑莓。其实无非以下几点原因:黑莓数年来所积累的庞大专利资源、企业服务领域安全技术、当前较为领先的黑莓QNX车载信息系统以及优秀人才。
这两位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落魄者,结合在一起,齐心协力以打开移动端的局面。初看之下,似乎还真有一些合理性。但仔细想想,却觉得这样的合理性其实并不合理。而这不合理,也正是我认为微软要收购黑莓这一传闻可信度是微乎其微的原因所在。本人理由如下:
一、微软是否需要黑莓专利
在微软收购黑莓的这一传闻中,微软首要看重的就是黑莓所拥有的专利。而看重专利的目的则是在于使用专利去获得更多的专利授权收入。的确,微软在安卓上的专利授权收入不菲。此前已有报告称:微软2014年在安卓厂商上获得的专利授权收入已成为微软的十亿级业务,并且在未来还能持续增长。而微软收购黑莓,就能够在获得黑莓多年积累下来超4万项的海量专利。
而这些专利能够进一步扩充微软的专利军火库。以达到如上所说的:进一步扩大微软专利优势,使微软在与安卓和苹果的对抗中占据领先优势,获得更多的专利授权收入。这一模拟推演似乎合情合理,但现实真能1+1>2吗?我个人认为就微软觊觎黑莓专利这一首要动机是否真实存在。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黑莓的专利的“防御值和杀伤力”如何;二是微软当下的专利政策如何?
不可否认,黑莓的确是专利大户,市场也对黑莓专利价值估值颇高。但是从黑莓经历的多场专利大战来看,黑莓的专利的防御值和杀伤力似乎并不高。其此前在与NTP、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公司的专利纠纷中,黑莓的海量专利并未发挥效力,黑莓在这些专利纠纷中屡遭失败。这让我对微软获得黑莓专利后用其创收持保留态度。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微软是否真的需要黑莓的这些专利来扩充军火库。微软作为老牌科技公司,其自身专利底蕴深厚。早在2013年,根据微软自身公布的信息可知,微软所持有的全部专利就已经超过了4万项。而微软的这些专利如上所说也显示着他的威力。微软似乎没有特别需要黑莓这些专利的理由。
并且,在当下,微软的专利政策似乎也发生着改变,自微软新任CEO纳德拉上任以来,在其“移动为先,云为先”的策略下,微软对安卓厂商的专利政策似乎以从此前的专利收费转换为现在的用专利换合作,用专利换取微软应用在安卓设备上的出厂预装。从与三星专利纠纷的和解,到与戴尔、和硕等十一家Android设备生产厂商达成最新的预装合作意向,微软和安卓厂商合作的信号日益明显。所以在当下,微软也不会去得罪那些安卓厂商,使自己“移动为先、云为先”的计划受阻。
所以,黑莓专利虽然庞大,但实际效能还有待考验,并且微软当前并没有特别充足的理由来需要这些专利。所以我认为专利说不靠谱。
二、黑莓的企业服务领域的安全技术
黑莓的安全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黑莓的代名词,更是黑莓手机在当下赖以生存的唯一优势。其安全技术有着独到之处,其BBM和黑莓企业服务BES有着相对的安全领先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并未有大幅超前其他竞品。并且就微软自身而言,其早已打造着自家的企业级服务,其Skype for Business、Exchange 和 Intune等企业级服务早已打开市场,并且于黑莓相比,也并不落后,黑莓在安卓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正在持续缩小。
并且即使黑莓有着这些相对领先的企业级安全服务,其在企业级或者安全系数要求较高的市场上,也在持续的丢失着自己的市场份额。而取代他的则是iPhone和安卓和微软。在这样的现实面前,黑莓的安全还能支撑多久,微软假设拿到了,就能够顺利的让此前的黑莓用户和以及流向苹果和安卓的企业级用户快速回归吗?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从上述分析可知:黑莓的安全优势并不能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壁垒,其在企业级市场的失宠视乎已经说明其安全优势已经被进一步削弱。微软为此也不值得。
三、黑莓QNX车载信息系统
黑莓虽然在当下落魄,但它也有着自己能够吸引人的一亩三分地——黑莓QNX车载信息系统,其在当下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相关报道指出:黑莓QNX占据着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或车联网系统超过60%的市场份额,其在通用、宝马、奥迪、丰田、雷克萨斯都是QNX车载系统的客户。而最近颇受关注的苹果车载系统CarPlay也是基于黑莓QNX车载信息娱乐平台来实现更换电台;更有福特抛弃微软转为黑莓的市场传闻。可以说,在当下智能汽车大热的背景下,黑莓QNX车载系统已成为黑莓未来复兴希望的王牌。
然而,在车载系统这一市场上,虽然黑莓占据着领先优势,但是微软也不是吃素的料。在当下,黑莓QNX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微软。福特的Sync车载系统就是微软提供底层构架,而且在当下智能汽车的大潮小,微软在去年的Build 2014大会上,就推出了新的全新设计的车载系统,并且微软正在开发Windows Phone与汽车仪表盘的互动功能。而在如今的Windows 10大一统、万物互联以及微软Azure云平台的囊括与支撑下,微软车载系统将会被迸发出更多的活力,微软车载系统的竞争优势已经开始凸显。微软是否还需要去花一个大价钱买下黑莓的这一车载系统,是存在疑问的。
四、获得黑莓的优秀人才
这一点,本不想多说,黑莓的确有一些优秀的人才,但是获取黑莓的优秀人才,收购并不是唯一手段,获取优秀人才的方法除去收购之外,有更多的可选之法,在此就不详细展开。
而抛开上述这几点基于黑莓优势和微软需求是否存在的分析,以下的几点因素也是我认为微软不会收购黑莓的原因。
一、整合难度
每一场大型的收购,都面临着一场艰难的整合。微软此前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其整合时至今日仍在继续;而整合期间,微软展开的全球大裁员,弄得人心惶惶,怨声载道。这对于企业稳定和声誉都是不利影响,并且整合也在消耗着宝贵的时间与金钱。假设微软真的收购了黑莓,这样的大型整合将不可避免,到时候又将是一场漫长的融合。而对于微软而言,再次消耗时间与金钱,并且弄得内部人心不稳,可谓得不偿失。
二、收购风险
市场传闻此次收购,预计价格将和微软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价格相当,达到70亿美元级别。而经过上述几点的分析,我们发现黑莓的专利,安全以及车载系统,都不是微软迫切需要的;并且即使微软得到了这些,对微软帮助也几乎是微乎其徽的。而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收购风险却显而易见。此前微软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在其上季度财报后就传出了资产减记(而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对微软当时而言,是迫不得已),再前车之鉴下,还要用70亿美元的价格去收购一家已经过气了的品牌(还望黑莓粉丝见谅,这里并不存在恶意),显然既没有必要性也太过冒险。
三、监管风险
微软收购黑莓,不得不提的一点是:还存在一定的监管风险。假设微软吞下黑莓,被各国反垄断机构和安全机构不断骚扰的可能性将会陡然增加。在反垄断方面,主要将集中在专利上,微软收购黑莓,所获得的专利加上微软自身的专利,使得微软的所持专利将超过八万项,这足以让微软在全世界发起各种专利大战。而这样的专利结合,带来的可能就是各国的反垄断调查。前车之鉴是,此前在微软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在没有涉及到专利的收购的情况下,微软在我国和韩国就遭到了诸多质疑。而假设此次收购,后果可想而知。而在安全上,假设微软收购黑莓,获得了黑莓当前存在一定优势的安全技术。但是自美国棱镜门事件爆发以来,各国对美国公司的信任早已打破,是否还会买黑莓这张安全牌的账,似乎是很难的一件事。
结语:
也许是落魄贵族的出售消息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所以市场中不时就会放出诸如华为、中兴,联想、三星、苹果欲收购黑莓的消息。而这些收购理由,则破为相似,但传言总是在一众大众热闹之后又随风散去。现如今微软又成为了这一传闻的新主角。但经过上述分析,我认为微软收购黑莓的几率微乎其微,如果不是纳德拉太有钱任性的话,这一收购在当下将是不会发生的。而此次传闻,自然也会如此前的那些黑莓的绯闻对象们一样随风而去。
二 : 有人说这是亚洲最好的大学,有人说不一定
说一下一理科博士的看法
1、研究环境
东大的公共研究环境非常好,特别是有数个横跨学科和学校的平台类项目,只要申请就可以使用里面的仪器。由于得到了日本政府的巨额资金支持,因此仪器的设备条件也几乎是当今最顶级的,例如整个关东唯一一个可以公开使用的无尘间,以及日本唯一一台可以画圆形和三角形的 EB 刻蚀装置等等。这也是东大和其他日本知名大学相比最大的优势——虽然在其他大学也有很好的研究室,但由于公共研究设施不足,导致实验受限的情况比比皆是。
和国内相比的话,国内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即使是北大清华也很难比得上这种实验条件,还是经费投入不够所致。当然,除了经费投入总量的问题,也和国家的工业水平有一定的关系。这边的仪器多数都由日本的厂商制造,在维护和定制需求上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而单纯进口的仪器则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需求不匹配和维护困难,一些实验阶段中不太稳定的先进仪器就很难在大学付诸实用。
就个别研究室的情况来说,一般的东大教授研究资金普遍还算充裕,和国内的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中混得还不错的教授情况差不多。因此实验室的运营问题并不是很大,只是外部硬件条件……理学科和工学科存在着贫富差距,工学科的大楼条件要好一些,理学科嘛,除了物理以外很多都是三四十年的老楼……
2、研究体制
日本的科研组普遍很大,大大大大大。由于日本的理工科学生普遍都要读到硕士才出来就业,就我所在的专攻而言,一年四个学生从大学四年级到硕士二年级毕业是要呆在实验室的。再加上读博士的学生和从外校外专业弄进来的学生,一个组二三十人很正常,小一点的十好几个学生也是有的,更大的超级大组五六十人也见过。而教授只有一个或者两个,他们还要跑经费和合作项目以维持实验室运作,还要参加教授委员会的会议主持本专攻的行政事务,根本管不过来。
于是就普遍存在着 大老板 - 小老板 - 学生 的体制。嗯,和国内差不多……大老板普遍很少直接过问学生和博士后的工作,导致一些认知上的脱节比比皆是。庞大的课题组算是东京大学的一个特色,人多力量大可以理解,但体量巨大导致内部管理僵化和低效率也是普遍存在的。
由于人多,课题肯定不可能每时都有新玩意儿,于是许多课题组采取的办法就是试。往往一年照进来的本科生也不怎么明白实验室到底在做什么,就拿着前辈的课题改一改试一试。一旦实验室找到一个可以突破的口,那么就会有海量的人来试错——试错失败的多数硕士毕业就业去了,试错成功的,据我观察读博士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是否允许学生尝试其他的方向,各课题组是有自己的风格,但多数大型课题组很难尊重低年级学生的意愿。
3、学生
本科生给人的印象就是在玩……这个和日本现在完全不看学业只讲故事的奇葩就业体系有一些关系,要毕业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去学习还不如多搞搞社会实践以增加就业时的故事筹码。据我认识的一位曾在野村证券工作的老前辈所言,三十多年前他就业的时候还不是这个样子的,不知为何会变成这样。
本科生玩乐的直接后果就是四年级进实验室直接抓瞎。就拿我们实验室最最基础的晶体结构知识而言,相信国内 985 大学学化学的本科生学结构化学和物理化学的时候都会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大概印象是有的,定波长的单晶衍射无非就是个几何旋转问题,倒格子 k 空间布拉格衍射之类的都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最近几年进来的四年级日本学生很少有人能明白这些玩意儿,有的做了两年实验到了硕士二年级还在抓瞎,大概就是这种放纵的所谓通识教育的后果。
不过,由于之前提到的研究体制,事实上也是在筛选适合做研究的人。多数日本的实验室的成果具有延续性,且多数是在学生博士期间发表。学生的水平总体来说在筛选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相对来说博士的学术水平要比硕士要高出许许多多。
4、教授
日本的教授普遍还是比较绅士的(不要想歪),对学生也不会太过苛求。普遍而言,在东大,或者在日本做到教授,是需要一定的资历的。尽管学术派阀的现象在全球都存在,但日本的学阀很厉害,通常自己的准教授和助教等多数是从自己的实验室毕业的,或者是从和自己有合作关系、自己的学生的实验室等地方毕业的。在学会上常见两派大牛老死不相往来,在人事上和资金问题上自然也是如此。而年轻的学术人就很难有机会独立出来直接拿到很好的教职。
由于资历的存在,日本的教授普遍需要 45~50 岁以上才可以评上,40 岁左右评上教授的已经是天才中的天才了。而教授的坑又是有限的,不像国内最近扩张以后建个什么研究中心就有坑了,所以多数助教和准教授还得熬着,多数博士出来还得再弄博士后熬着,熬的年限平均来看比国内要多得多。
5、就业
东大对就业的支持非常不积极,远逊于早稻田等几家私立大学,也远逊于东京工业大学等几家国立大学。日本的雇主对东大学生的印象普遍也不理想,而东大的学生就职也并不一定如想象中那么好。在东大,就职不成考公务员是一种退路,而考公务员中东大学生的优势又特别大,所谓东大是日本的东大,日本是东大的日本就是这么来的。
因此在东大读书要就业,基本都是单打独斗靠自己,要想靠早大的校友会那样的组织基本是指不上的,就业指导中心的大妈早就落后几个时代了。尽管如此,东大的就业去向也能和早大比肩,可见东大学生的实力在横向比较中还是比较强的。当然,个人实力突出也是不讨日本雇主喜欢的要素之一吧。
6、国际化
国际化包括国际学生和国际教员。外国教员很少,外国教员在日本能站稳脚跟的极少,多数还是日本本土毕业的。就连在美国毕业的日本人也很难在日本搞到教员,究其原因还是之前提到的学阀问题。其实从教员的问题上来讲,东大的国际化水平并不高。从学生来看,还是有比较多国籍的学生混杂在校园里面,当然以中韩两国为多数(www.61k.com)。本科生的外国人比例极少,而硕士博士和研究员很多。
东大最近国际化有些急促,略显盲目。日本教员的英语水平虽然笔头不差,但口头的确是略堪忧。举两个比较严肃的例子:
a、化学科曾有老师上课之前用日语问了一句:有人不会日语么?于是准备接着用日语上课。嗯,请用 WinRAR 解压 setup.rar 文件。
b、上物理科的某科,老师上课一开始用日语,勉强能听懂。结果第二节课有国际学生表示自己不会日语,而课程要求中表示可以用英语上课,请老师用英语。于是之后就完全听不懂了。
以上两个例子大概是目前东大国际化教育的现状。日本学生多数也不愿意和外国人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语言障碍是难以克服的。而日本学生的英语水平近几年因为小泉时代推行的所谓宽松教育,变得越来越堪忧,导致我现在基本不再用英语跟他们讨论日常的科研问题。这一点,恐怕比不上国内北大清华的水平。
三 : 情商高也不一定是好事
四 : 失恋了 男闺蜜是这样安慰我的:“不要那么悲观嘛 把事情往好处想 说不定
失恋了,男闺蜜是这样安慰我的:“不要那么悲观嘛,把事情往好处想,说不定他只是得绝症不想让你伤心呢?”。(www.61k.com]。。听完我都傻了。。。
五 : 这也是路——回一同学的小诗
这也是路
——回一位同学的小诗
总会发现有梦的地方
无需在边缘
孤单徘徊
光明就在眼前(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却需你用自信坚定的双脚
走出那蜿蜒的连接线
总能触到世间的温热
总能看见希望的火种
无需在尝试遗忘中
寂寞
更无需一人默默承受
你身边还有许多寻梦的
同行者
2013.10.1717
本文标题:这也是不一定的事嘛-微软要购黑莓?这注定是又一不太可能的“炒作”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